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江城讀書個人心得體會2篇 江城書海:積跬步,以至千里讀書征程

在快節奏的現代生活中,讀書成為了一種寶貴的享受。《江城讀書個人心得體會》旨在與讀者分享關於閱讀的個人心得和體會。通過深入探索各類經典文學作品,我們將帶您一同感受文字之美和智慧的薰陶。無論是品味傳世之作,還是探索新文學的奇妙之旅,本專欄將成為您讀書路上的良好伴侶。

江城讀書個人心得體會2篇 江城書海:積跬步,以至千里讀書征程

第1篇

?江城》是美國人何偉,對,何偉是他的中文名,在20世紀90年代的中國內陸小城涪陵,對,就是長江邊,那時還屬於四川的以涪陵榨菜聞名的城市,中的師專英語系當老師的兩年中,對,只有兩年,兩年之前他就知道自己兩年之後就會離開這座城市,對這個小城所看所聞所聽所想的記錄。

這些記錄瑣碎又細膩、平淡又溫情,以旁觀者的角度客觀、真實的記錄了那個時代那個地方發生在他身邊或者他專門去走訪瞭解到的那些故事,一幕幕像是一張張黑白照片,沒有豐富的色彩,卻依然清晰地定格了一段也許可以稱為歷史的畫面,而《江城》就是一本照片集,開啟她,目之所及的一張張照片,帶給我一片片曾經的回憶……

想要了解一個城市以及生活在那個城市裡的人,需要有一些特定的條件。比如,要在那個城市生活一段時間,這段時間不能太長,太長會混淆一個城市和其他城市的記憶而遺忘了她獨有的魅力;這段時間不能太短,太短會不足以深入的瞭解她的內涵而浮於城市的表面或者第一印象,這些又往往存在突發因素產生的理解偏差。所以,兩年時間,似乎剛好。

又比如,不能是那個城市土生土長的人,本地人會因為耳濡目染或者風俗習慣等原因,或多或少的天然讚美自己的故鄉,也有可能因為同樣的原因,或多或少的貶低輕視自己出生的地方;不能是來了之後就定居這個城市的人,這樣的人會因為“以後時間還長”而疏於深入瞭解這個城市,又可能會因為“我就是因為這個城市什麼什麼好處才來的”而先入為主的自信於她的優點而忽視她的不足。所以,何偉在涪陵既是兩年後就會離開的旁觀者,又是兩年間以老師的身份置身其中的角色,剛好可以親疏結合的觀察和了解這個城市。

其實《江城》是一部很平淡的書,平淡到,我一度以為這就是何偉在涪陵師專工作時,每一天日記的合集,似乎也確實如此。但這平淡中又帶有一份新奇,新奇在於一名外國人眼中的中國城市,竟然讓我這樣的土生土長的中國人讀出了自己曾經的回憶以及一些,因為習以為常而不曾注意的那些生活細節。這些細節細微到像陽光普照大地一般普通,這些細節又重要到像陽關滋潤萬物一般不可缺少。比如,酒桌上的文化,比如,人們對錢的看法。

在中國,酒桌上的學問絕對是一門學問,從如何落座,誰主誰從,到如何倒酒,如何開場,如何敬酒,敬酒詞怎麼說,到如何勸酒,甚至如何爭酒,是一對一單挑,還是二對一多對一,或者是“群毆”,這裡面的門道絕對可以寫一篇碩士論文。而何偉作為普林斯頓和牛津畢業的高材生,真是有著不同尋常的學習能力和洞察力,不長時間就在涪陵師專工作期間的幾次酒桌吃飯中,把其中的門道窺探了個十之_,寫在書中,讓人捧腹又格外真實。

如果說酒桌文化,只是何偉在中國生活的一個小插曲,那麼關於人們對錢的看法,作者是用心去了解的,甚至專門把一個章節直接命名為“錢”。“涪陵的每一個人都在談錢”,“在涪陵的每一個角落,都有人在談錢”,“提到錢幾乎成了人們的日常習慣,習慣得如同人們長久以來見面問候的方式:吃了沒有?”,作者在書中這樣描述道。因為他走到哪裡,總會有人問他的收入狀況。人們也經常互相詢問收入或者某一件新買的東西花了多少錢等等。那時,人們的進步總是以錢為參照物:漲工資、分新房、買傳呼機。然而何偉並不因此而煩惱,他反而喜歡這樣的開誠佈公,他也並不覺得喜歡談論錢的人們有多貪婪,他在涪陵跟某個人一起吃飯,付錢的總是對方,不知道是不是因為他是外國人?

時至今日,我仍然感覺,人們最喜歡談論的話題依舊圍繞著“錢”來展開。買的房子漲了多少錢、房子裝修省了多少錢、股票虧了多少錢、大卡的工資比某某單位又少了多少錢……兩個人或者幾個人之間無論是否相識、無論年齡差距、無論興趣愛好,只要談到關於錢的這些話題,似乎一下子就拉近了不少距離,人與人之間還是談錢最不傷感情啊。

讀罷《江城》,我會回想起與自己有過聯絡的那些城市:有些城市,我出生過、成長過、學習過、工作過;有些城市,我走過、路過、看過;有些城市,我去過,卻走馬觀花;有些城市,我沒去過,卻神思已久。我想以後,應該把一些城市寫下來,趁著記憶還未曾消退……

江城讀書個人心得體會2篇 江城書海:積跬步,以至千里讀書征程 第2張

第2篇

在這個國慶節,我看了一本名叫《江城》的書。這本書的作者名為peterhessler,中文名何偉。他畢業於牛津大學,也取得了許多成就。在大學畢業後,他以“中美和平隊”志願者的身份來到了涪陵這個位於長江邊的小城市教中國學生英文。

這本書主要描寫了何偉在中國工作生活期間的所見所聞和他對各種問題、現象的思考。

作者剛剛來到這個城市的時候,遇到的是當地人對他的圍觀和呼叫,因為這個小城市那時只有那麼一點點人,而他的面孔更像是外國人,因此我們國民的這種圍觀曾經讓他又尷尬難堪,又不適應。但是後來經過兩年的生活,他習慣了這種問候的'方式,並感覺到了此種的親切,並且與他常去的麵館吃飯的老闆成了好朋友。

書中講述了他在涪陵幾次溯江而上的情節,自己扎帳篷在山野中體驗沿江的風景和沿江的民風,和邊遠農村人的生活,情節是那麼清晰而生動,有烏江的描寫,也有風景和農民講述的故事。從這些章節裡你能感受到中國的城市與農村的生活,更有大自然美好的風光,還有田園生活。看到這裡,我又發現了書中所寫的美麗風光現在已經被各種汙染所替代了,最近幾年汙染已經成為了中國發展的阻礙。

這本書實際上描寫的是當時中國的一個縮影。當時涪陵雖然落後貧窮,但是面臨著極大的發展,其實當時的中國有許多地方也是這樣子的。而涪陵只是其中一個城市,一個典型的代表,一個作者落地生根的地方。

在涪陵,作者有時候是一個旁觀者,有時候又是一個置身於當地生活的一個人。這樣就構成了作者兩年在涪陵的生活。

讀完這本書,你也會被作者帶動著越來越喜愛自己生長的這片土地,也許這才是這本書最引人深思的看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