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最美婆媳事蹟材料8篇

在事蹟材料中展示人物的學識和智慧,為大家樹立學習的楷模和目標,事蹟材料的關鍵在於突顯人物無私奉獻的偉大情懷,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最美婆媳事蹟材料8篇,供大家參考。

最美婆媳事蹟材料8篇

最美婆媳事蹟材料篇1

全竹梅,龍虯鎮龍騰村15組村民,她老兩口種植六畝多地的責任田,還經營一個米料加工廠。兒媳入門十八年了,婆媳之間從沒有爭端。平時全竹梅每天都要把家裡新鮮的蔬菜送到兒子家裡,幫助兒子他們做飯、洗衣服,家務事做完,連飯都不在兒子那裡吃,又趕回來幫助老伴做飯。全竹梅總說:“兒子兒媳上班也挺辛苦,我們有時間就幫助他們料理料理家務吧!”而每到休息日,兒媳就會回家幫助婆婆做家務,在田間婆媳間有說有笑,商量家中瑣碎的事情,就像母女倆一樣親。

在去年,全竹梅突然得了腦梗塞,經過十來天搶救和治療,雖然保住了性命,但是她的半邊身子已經不能動彈了,但媳婦就像親閨女一樣伺候著她。鄰居都說,這是好婆婆帶出了一個好媳婦。

最美婆媳事蹟材料篇2

在孫村鎮孫村村就有這樣一對相處和睦的婆媳,她們互相體諒,互相關心,被左鄰右舍交口稱讚。她們不僅婆媳關係處的好,鄰里關係也十分融洽,鄰里有困難、鬧矛盾她們都及時熱心幫忙。

她們帶頭參加義務勞動、關心集體,熱心公益事業,並經常教育孩子愛護花草樹木,愛護公共設施,保護環境衛生。她們就是朱木娣和她的兒媳楊海燕。平時的楊海燕生活簡樸,但卻不會忘記為婆婆添置新衣,每到婆婆生日或母親節都會給婆婆送一份禮物,給她個驚喜,她還經常帶婆婆出去旅遊、逛街,並對婆婆說,家務活是幹不完的,要經常出去走走。

她還經常給婆婆零花錢,她總說總歸有自己想的不周到的`地方,讓她自己想買啥就買啥。她們就是這樣,沒有豪言壯語,只有樸實無華,默默無言地做著平凡而偉大的事,用她們的愛影響著身邊的人,樹立著良好風氣,促進社會和諧穩定。

最美婆媳事蹟材料篇3

好婆婆年輕的時候必然是一個好媳婦,姚水珍從南張鄉孫莊村嫁到範村牛家已經27年了,這27年來她丈夫從未吵過假,沒有鬧過大的彆扭,夫妻之間舉案齊眉,遠近聞名,她善待自己的公公婆婆,妯娌間也和睦融洽,同時她也是個好母親,丈夫平時上班忙,總不在家,尤其是在1994年到1996年丈夫赴晉中師專進修的兩年裡,她一個人拉扯著一對兒女,劈柴,跳水,做飯,耕種,除草……忙完家裡忙地裡,照顧完小的照顧老的,真真正正做到了一個好媳婦,好母親應盡的職責

好媳婦到老了終究會是個好婆婆,女兒出嫁,兒子結婚後的三年裡,家裡的大事小事基本全靠姚水珍操持,大家難當,儘管她只有國小畢業,她的身上卻具有家庭農婦的純樸,她用自己的愛讓這個家庭始終保持著一種祥和的氣,

婆婆好不好還得是親家和兒媳婦說了算。她的親家袁印明也是村裡有名的好人,他說嫁閨女其實是挑婆婆,婆婆好相處,閨女嫁過去就不會受委屈,就會有享不完的福。而對兒媳婦袁國娟來說,姚水珍就是這樣一個好婆婆,她說當初選擇嫁過來,跟姚水珍的好媳婦名聲有很大關係,事實證明他們的眼光沒有錯,三年多來,姚水珍一直像對待親閨女一樣對待她,甚至是比親閨女還親:她是個教師,平時很忙,但是不論什麼時候吃飯,婆婆做好的飯菜永遠是熱的,無論什麼時候穿衣,家裡的衣服總是洗的乾乾淨淨的;儘管她和丈夫都有固定工作,但是逢年過節,她總是多多少少要給兒媳婦塞點零花錢,還總是說:你們的是你們的,這是我和你公公的一點心意,你嫁到咱家裡來,婆婆和公公希望你們能百年好合,不會讓你受委屈……”。尤其是她懷孕期間,婆婆對待她呵護備註,什麼活都不讓幹,做飯的時候總是問想吃什麼,然後再做飯……兒子出生後,婆婆又一個人承擔起照看孫子的責任:餵奶粉,哄孩子,把屎把尿……兒子現在2歲了,活潑可愛,健健康康,還是婆婆一個人照看著,兒子和奶奶也特別的親,她覺得姚水珍就是世界上最好的婆婆。

都說好婆婆難做,但在姚水珍的眼裡,做個好婆婆並不難。用她自己的話說,兒子、媳婦、孫子都是自己的親骨肉,都是一家人。十個指頭不一般長但咬咬哪個都疼在心上。她認為婆媳之間如果相處融洽,自己的兒子那就會少很多的煩惱,她還說,都是有閨女的人,辛苦二十幾年將閨女拉扯大,嫁到別人家,誰不指望閨女能碰到個好婆婆啊,將心比心,我能不對兒媳婦好嗎?況且我和老伴不能動彈了還指望兒媳婦照顧呢,等將來我和老伴入了土,兒子就要靠兒媳婦照顧下半輩子了,對兒媳婦親,其實是對兒子好啊……這是多麼質樸的道理啊。

她是老人眼裡的好媳婦,是丈夫眼中的好媳婦,是兒子眼裡的好媽媽,更是兒媳婦眼裡的好婆婆,她就是姚水珍。

最美婆媳事蹟材料篇4

蘇換弟是居住在運城市鹽湖區王範鄉下馬村的一名普通居民。她1978年建立了自己的家庭,收穫為“為人妻,為人母,為人媳”的天倫之樂。然而天有不測風雲,1988年,家庭的“頂樑柱”的丈夫因病撒手西歸,只留下老邁的婆婆,年幼的孩子和孤苦無依的她,家庭的重擔一下子壓在了她的身上……

當時她的女兒七歲,而兒子只有五歲,她看著兩個年幼的孩子,還有年邁的婆婆,心裡有說不出的苦,但她忍了下來。她決心自己好好幹,一定可以養活得了兩個孩子還有年邁的婆婆。當時家裡有十幾畝地,她就辛辛苦苦種起地來,可是地裡有的活是她一個女人家根本幹不了的,而且一年下來,地裡的收穫也不大。她想,這樣可不行,孩子們越來越大,也到該上學的年齡了,以後的開銷會很大,就地裡的一點點收入根本不夠家裡的平常開銷。就在她一籌莫展的時候,村裡立了集會,她就和婆婆商量“要不在集會上賣東西吧?”,可是至於賣什麼呢?她就和婆婆在集會上轉了一圈又一圈,終於發現有一個老婆婆賣韭菜盒子,看著生意還特別的好,她就決定也賣菜盒子試一試。擺了幾次攤之後,發現生意的確還可以,她就堅持了下來。家裡的日子也逐步得到了改善,但孩子們正在上學,家裡正是需要錢的時候,所以她就又開始賣涼粉,涼皮,想把日子過得更好。在她出攤的日子裡,婆婆在家也沒閒著,每天為了擇韭菜、洗韭菜、泡粉條,和麵,搞好後勤服務。為了多賺點錢,風裡來雨裡去,她幾乎每天都出攤,逢一四七去馮村趕集,二五八去王範趕集,三六十在本村趕集。每個月也只休息三天,就在這三天裡,她也不能閒下來,給婆婆和孩子洗洗涮涮,收拾收拾家裡,還要出去買點材料。

寒來暑往,一晃二十多年過去了。在她的堅持努力下,家裡蓋起了五間新房子,女兒出嫁了,兒子也娶了媳婦,如今也當上奶奶了。她雖然掙了點錢,但身體也累垮了,腿關節疼得有時候都走不了路,手上的關節腫得像根香腸,不過她心裡還是美美的,因為孩子們都長大了,也都成了家,婆婆也是紅光滿面的。婆婆看著她的身體狀況,是看在眼裡,痛在心裡。婆婆和孩子們多次勸她不要再幹了,再幹身體就不行了,可是也說:“我沒事,我坐在家裡也沒啥事,出去一天多少能掙點,也能減輕孩子們的負擔。”

2013年年,一向身體很好的婆婆突然生病了,她看著婆婆難受的樣子,她心痛得不得了。把婆婆送到醫院檢查後,醫生說膽結石得做手術,婆婆說什麼也不做,說:“就讓我死了算了,我都這麼大年紀了,還能活幾年呀!”可她卻說:“我們母女倆相依為命這麼多年,你比我親媽還要親,我不能失去你。”婆婆被她的話打動了,決定做手術了。手術後,她寸步不離的伺候著婆婆,端屎端尿,問寒虛暖的,就連同病房的病友都誇婆婆好福氣,有這麼好個兒媳婦。婆婆出院後,但因為年紀大,恢復得比較慢,而且術後還留了個腰疼的毛病,疼的厲害的時候躺著都翻不過身,她就幫著婆婆翻身,脫衣服,洗腳,洗臉,擦身體,慢慢的婆婆的腰疼病好了些。

從丈夫走後,她們婆媳倆就睡到了一個炕上。如今,她們早已情同母女,不是親生勝親生啊。

她的家是一個傳統美德之家,遵循的是“敬老愛幼,勤儉自強,孝行天下,淡泊從容”的人生品格。這傳統美德,給她們家打上了深深的烙印,讓她們獲得了精神的力量源泉,在最困難的時候,她們相持相扶,彼此關愛,淌過生活的難關;在漫長的生活長河裡,她們寬容以對,互為慰籍,共享人生的平實和精彩,這細水長流般的愛,將會感染更多的人在平平淡淡中體味真,弘揚善,享受美。

她是一個普通的農村婦女,一個平凡的農家媳婦,但認識她的人都會翹起大拇指由衷地稱讚她是孝媳、良母,她在用自己的言行傳承哲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最美婆媳事蹟材料篇5

xx家庭,浙江省義烏市新光南路三號,家庭成員40多人。

1985年,虞雲新、xx夫婦定居義烏從事飾品等小商品經營。因為為人誠信敦厚,經營創新圖變,生意日漸興隆。其間,父母、姐妹、兄弟等家人不斷溶入其中,事業規模不斷擴大。這個四代同堂及諸多姓氏小家庭組成的特殊大家庭,同鍋吃飯、同心創業、休慼與共,形成了一個源於傳統而又區別於傳統的新型家族體系,他們的良好家風主要體現在:勤儉持家。

年少時的虞雲新、xx初嚐盡了生活的艱辛,也磨鍊出吃苦耐勞、堅韌不拔的性格。如今,隨著創業的成功,財富的集聚,他們依然保持了農家節儉的生活作風,不奢侈、不浪費,始終保持簡樸的生活方式。這種克勤克儉的烙印,也深深地烙在第二代孩子們的身上。

xx一家人秉承“與人為善,吃虧是福”的處事理念,凡事都用積極的、正面的態度去判斷去思維,使他們常常受益。他們秉承誠信立身和寬厚包容的做人做事風格,對周圍的人,寬厚待之、雅量容之。知恩圖報。事業成功之後,他們不忘追根溯源,要求家裡每個人都要平和謙遜,學會感恩。企業發展之後,一家人不忘回報社會,累計捐助慈善和公益事業總額達到5000多萬元。

xx家庭曾榮獲全國最美家庭榮譽稱號。

最美婆媳事蹟材料篇6

小胡,58歲,蕪湖縣陶辛鎮保太村王村村民組村民。她通情達理、持家有道、孝敬老人、愛護晚輩、團結鄰里、家庭和睦、婆媳關係相處融洽,成為村裡公認的好婆婆。她用傳統婦女的純樸、用自己全身心的愛讓這個家庭始終保持著一種祥和的氣氛。

人們常說找個好媳婦難,其實找個好婆婆更難,找一個既善良又能幹的婆婆難上加難,但小胡認為做一個好婆婆並不難。婆婆和媳婦的關係不好處,就象鍋和勺,沒有不叮叮噹噹響的,但她覺得這種事只有兩好才能擱一好,媳婦邁進門,就是咱家的人,她看的`比閨女還珍貴。只要真心實意待兒媳,像親閨女一樣,人心都是肉長的,以心換心就沒有處不好的。她是這樣想的也是這樣做的。用小胡的話說,人這一輩子,少不了溝溝坎坎,有困難咬咬牙就過去了。她什麼也不圖,只要孩子健康,全家平安,和和睦睦過日子,吃再多的苦,受再多的累,她也心甘情願。兒子、兒媳、孫子、孫女都是自己的親骨肉,同是一家人,十個指頭不一般長但咬咬哪個都疼,有著割不斷的親緣,真心實意疼她們,是一個婆婆也是做長輩的基本道德標準。她對孩子們的付出也換來了兒子兒媳的孝心,特別是兒媳,知道婆婆一向是把自己當閨女看待,也都一直得到婆婆的關愛,都能理解婆婆的苦心。

小胡不光持家有方,和鄰里的關係也都處得十分融洽。村裡的老人們說起小胡,都豎大拇指:那真是個好人哪!老人說,這麼些年沒有見她和媳婦吵過一次架。鄰里有難,她總是熱心幫助,家裡下來新鮮蔬菜就送給鄰居嚐鮮,村裡有什麼活動,更是積極參加。就是她不能參加,她也會鼓勵孩子們參加,說參加集體活動不光是圖個熱鬧和高興,鄉親們聚在一起也是個交流的好機會。

最美婆媳事蹟材料篇7

小陳一家人互相謙讓、互相體諒,相敬相愛,和睦相處,幸福美滿,。

他們同年過七旬的父母、婆母及婆母一家居住在一起。雙方的父母都要照顧,誰家有什麼事,都跑前跑後的幫忙。雙方父母過生日,都要在一起慶賀一下。年三十幾家聚在一起過,既是孃家又是婆家,那些陳年老令在他們這行不通了。雖說在物資生活豐不算寬裕,但他們全家相親、相敬、相愛,真誠相處,建立起一個和諧美滿的家庭。

孝敬老人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這種美德在他們家中同樣表現得更細緻入微。他妻子的母親身患心肺病,長年臥床,為了照顧好母親,家裡備有氧氣、血壓計等,他的妻子學會了打針等一些護理技術,常年陪在母親床前。母親每次病重需要住院治療,都是愛人用手託著上下樓。他還主動承擔起家務,孩子自小也非常懂事,常在姥姥床前遞水送藥。

不但對母親如此,對婆婆也一樣細心照料。記得一年婆婆得了“帶狀皰疹”,民間俗稱“龍纏腰”後背長滿了水泡。這種病很凶險,及易留下後遺症。她找醫生請教,上網查詢治療及護理方法。和小姑子一同護理,每天用針管將一個一個的泡液吸出,再塗抹藥物。經過精心的護理,婆婆很快康復了,沒有留下後遺症。創造了一個家庭護理的奇蹟。

總之,還是那句話“幸福的家庭都是一樣的”,一個美滿的家庭之所以讓每個成員都感到幸福。是因為家庭成員之間有一個能相互理解、和睦相處生活氛圍;是因為有一個積極健康的生活態度;是因為有一個熱愛生活、珍惜所有的心態……對幸福的家庭歸結一句話:那就是——家和才能萬事興。

最美婆媳事蹟材料篇8

陳少芳,一個平凡無奇的農村婦女,可在兒女兒媳心中,她是一個好媽媽,好婆婆。一個從來不對孩子打罵的女人,一個給兒女無盡自由的媽媽。她,就是我們上塘村委下塘經聯社村民,低學歷,卻有一顆積極上進的心。一路陪著兒女走在創業路上,在我們鄉鎮開辦起了星藝舞蹈學校,五年時間創辦了陶圩總校、石塘分校、良圻分校。常年教生300多名,每年陪著兒女帶著農村孩子進城參賽晉級。年近花甲,心中種著一棵常青樹,經常跟女兒提起要在村裡教學廣場舞,要帶動村裡下田的婦女走上舞臺。終於在她孫子辦滿月酒的當晚下塘村廣場舞隊正式成立,喝完喜酒,刷好碗,在拉拉扯扯、半羞遮面的情況下,沒有正式裝置開始了廣場舞第一晚的教學。包括陳蓮芳當晚只有六個學員,可喜的是,大家都學得很盡興。在村裡婦女幹部的陪同下,經過一個星期的鼓動,廣場舞隊人數已經超過30人數,圍觀的男男女女有上百人,他們不再轉著電視,不再只盯著手機,看著這麼多人接受新思想,這麼多人愛運動,這麼多人熱愛健康,陳蓮芳的嘴角可是一直彎笑著。為了讓大家更踴躍投進這舞池中,陳蓮芳又想了一計,自掏腰包捐出了50件t恤服,專給練舞的婦女免費發放,訊息一出,第二天晚上來練舞的人就更多了,50件t恤只剩下了三件小碼了,當然很多穿大碼的婦女都沒領到。自從練了廣場舞之後,大家都說晚上睡眠好了,體重大的說減下去了,走路都精神了。

幾個月之後便是過年了,村裡婦女開始想著上舞臺展示自己的舞姿了,在村裡熱心青年婦女的帶動下,開始練起了成品舞。可是怎麼練都練不出效果來,陳蓮芳心頭一熱,在女兒的幫助下,網購了一批扇子,分給大傢伙練習起來,果不其然的,感覺出來了,在春晚演出當晚,這兩支帶扇子的舞蹈迎得了最熱烈的掌聲,不管是在外務工歸家的村民,還是天天晚上看她們排舞的老少,都稱讚不已,兩幫半老徐娘跳得如此惟妙惟肖、整齊劃一。並參加了陶圩鎮上的2018慶新春暨“三八”節文藝匯演。一個農村的婦女,能帶動大夥在放下鋤頭之餘登上舞臺,走出村屯,她的身份是平凡的,而她的思想卻是偉大的。

春晚過後,每個人都沉浸在過年的喜悅中,滿球場的垃圾影響了村容村貌,村裡小孩、小狗到處跑,牽得到處是垃圾,晚上就怕不小心被垃圾拌倒,陳蓮芳喊上自己的老公,拿著掃把、垃圾鏟搞起了大掃除,大晚上的,沒有人看,沒有人表揚,她倆就這麼默默的在夜幕下清潔每一個角落,默默地把一堆堆的垃圾搬走,就像她寧靜的外表,不張揚,不驕矜,卻一直在,認認真真做一個標標準準的下塘人。

陳蓮芳的事蹟在下塘村裡沒有表揚過,也沒有人議論過,就像她買個廣場音響也是讓自己的妯娌拉進拉出,只是跳完了舞回來,默默的把電充上,她做的是自己,卻不知這默默的無聞奉獻給的大家,如果每個人如她,下塘村定是這桃源故居,世界將是充滿愛的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