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教師文案

《腳印》教案8篇

不管是完成什麼樣的教學任務,我們都是要好好寫教案的,教案在書寫的過程中,教師務必要考慮聯絡實際,本站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腳印》教案8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腳印》教案8篇

《腳印》教案篇1

教學建議

教材分析

在一般人的心目中,狐狸可能是一種非常狡猾的動物。這篇課文主要記敘了男傭人從山裡捉來一隻小狐狸,老狐狸知道後,給小狐狸送食、餵奶,最後想出種種辦法救小狐狸的故事。歌頌了愛的力量是偉大的,說明了“只有愛,才維繫著生命,並使它充滿活力。”

要通過學習使學生明白,大自然是人和動物的共同家園,人們要和動物和諧相處,這個世界才更加美麗;同時瞭解課文的敘述順序,學習敘事的方法。

本課學習的重點是瞭解故事的內容及意義,難點是如何引導學生通過這個故事認識人與動物的關係,知道人應與地球上所有生命和諧相處的道理。

中心思想

本文講述了老狐狸給被抓的小狐狸餵奶,為了救小狐狸在正太郎家地板下做窩,和正太郎日益親近,並救了正太郎的故事。讚揚了狐狸的善良品質。

文章結構

時間順序可分為三段。

第一段(第1至3然段):起因:正太郎家的男傭抓到一隻小狐狸。

第二段(第4至18自然段):經過:狐狸的父母來給小狐狸餵奶並且為救小狐狸在地板下做了窩。狐狸和“我”日益親近並救了“我”。

第三段(第19至21自然段):結果:正太郎和爸爸一起把小狐狸放回大自然,狐狸留下一串串金色的腳印。

寫作特點

1、語言優美,事情感人。

2、作者觀察細緻,描寫生動。

詞語註釋

目不轉睛:眼珠一動不動地盯著看。形容注意力高度集中。

漫不經心:隨隨便便,不放在心上。

黯淡:暗淡。

興高采烈:指興致高昂,情緒熱烈。

徒勞:無益地耗費勞力。

警惕:對可能發生的危險情況或錯誤傾向保持敏銳的感覺。

無影無蹤:一點影蹤也沒有。形容完全消失,不知去向。

惦記:心裡老想著,放不下心。

耀眼:光線強烈,使人眼花。

延伸:延長;伸展。

近義詞

大概——大約 居然——竟然 緣故——原因 黯淡——暗淡

徒勞——白費 仍舊——仍然 臉頰——臉龐 悲傷——傷心

反義詞

悲傷——高興 黑暗——光明 輕鬆——緊張 粗糙——細緻 冷清清——熱乎乎

迅速——緩慢 溫暖——寒冷 惦記——忘記 朦朧——清楚

教學建議

一、從交流對狐狸的印象、講狐狸的故事入手匯入新課。

二、初讀課文,讀準字音,感受故事大意。1、讀自己喜歡的部分。2、說說對狐狸的初步印象,對“我”的認識。3、還讀懂了什麼?有什麼問題?

三、深入探究:1、“我”為什麼要幫助救小狐狸?2、理解課文結尾及題目的含義。

四、課後擴充套件:1、閱讀其他關於狐狸的故事。2、收集、閱讀一些有關珍惜動物的資料,呼籲全社會來保護它們,還可以把這些文章集中起來辦手抄報或牆報。

教學設計示例

11*金色的腳印

一、素質教育目標

(一)知識教學點

認識本課生字,理解生字新詞。

(二)能力訓練點

1、培養學生通過抓重點詞句理解課文內容的能力。

2、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傾聽別人意見的習慣。

(三)德育滲透點

1、透過老狐狸救小狐狸的做法,感受到老狐狸和小狐狸之間的不可割捨的親情,進而感受父母對自己的關懷、愛護,激發學生回報父母的情感。

2、透過“我”的做法,體會到“我”的善良,從而受到同情弱者和保護野生動物、保護生態環境的教育。

(四)美育滲透點

感受文中人與動物間的和諧及“我”的善良,受到人性美的陶冶。

二、學法引導

(-)教師教法

啟發談話、點撥法。

(二)學生學法

自讀感悟、討論、交流法。

三、重點、難點、疑點及解決辦法

(一)重點

老狐狸為了救小狐狸做了哪些事,“我”做了哪些事。

(二)難點、疑點

狐狸和“我”之間發生了哪些變化?為什麼會有這些變化?

(三)解決辦法

抓住文中相關的內容,反覆讀,並注意前後的聯絡,體會狐狸和“我”之間由逃避到親暱再到救助的發展變化過程。結合自身飼養小動物的經歷,探究出這種變化的原因。

四、師生互動活動設計

(一)教師活動設計

激發興趣,匯入新課;組織學生自讀探究;交流中相機點撥,適時評價;展示媒體,佈置作業。

(二)學生活動設計

1、蒐集、交流關於狐狸的故事。

2、通過初讀課文,感受文中狐狸的特點。

3、深入探究,懂得動物之間也是有親情的,“我”的善良與憐愛不僅感動了狐狸,更值得我們學習,要保護動物,保護環境。

4、課外讀關於環保題材的文章。

五、教學步驟

(一)啟發談話,匯入新課

同學們,在你們心目中,狐狸是一種什麼樣的動物?

(交流對狐狸的印象,也可講狐狸的故事。)

看來狐狸在大家心中不是好東西,今天我們來學一篇關於狐狸的故事的文章,學了以後,也許你會給狐狸平反了。

板書:11*金色的腳印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放聲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語句,感受故事大意。

2、彙報初讀情況。

(1)讀自己喜歡的部分。

(2)說說對狐狸的初步印象,對“我”的認識。

(3)說說你還讀懂了什麼?有什麼問題?

(讀懂的內容可能有:老狐狸救了“我”;小狐狸在“我”的幫助下獲得了自由。……)

(可能提的問題:①“我”為什麼要幫助救狐狸?②課文結尾及題目有什麼含義?)

(三)深入探究

1、圍繞問題,再讀感悟。

2、小組內展開討論,交流看法。

3、彙報探究結果。

針對“我”為什麼要幫助救小狐狸這一問題,應探究出如下內容:

(1)開始,“我”見兩隻老狐狸救小狐狸沒成功,覺得小狐狸可憐,出於同情,“我”想為小狐狸解開鐵鏈。

(2)當“我”發現兩隻老狐狸在自己家裡做了窩並開始咬那根拴鐵鏈的木樁時,“我”打消了放小狐狸的念頭。

引導:“我”此刻會怎麼想?

(“我”會被老狐狸那種不救出孩子不罷休的執著精神所感動,更會暗暗佩服老狐狸的聰明——咬不斷鐵鏈就咬木樁。於是決定不放小狐狸,到底看看老狐狸有多大本事。)

(3)“我”為了滿足自己的好奇心,讓老狐狸施展自己的本事,又決定給老狐狸投送食物。漸漸地,老狐狸體會到“我”的善良,和“我”熟了,常有一些親暱的舉動。我越發感受到狐狸是有情有義的動物。

(4)當“我”為尋回小狐狸而失足受傷時,是老狐狸給了“我”溫暖,使“我”得以甦醒,“我”更加感動,為了報答救命之恩,“我”最終把小狐狸要了回來,讓他們一家團聚。

關於課文結尾及題目的含義,可以這樣理解:

(1)這篇課文中描寫的狐狸,不像人們印象中的那樣狡猾,他們不僅有骨肉親情,而且知恩圖報;不僅有頭腦,而且有毅力,有很多地方值得我們人類學習。

(2)課文結尾及題目的命名,意在呼喚親情、友情,要互助互愛,把狐狸身上的這種閃光的東西繼承併發揚。

(四).總結擴充套件

1、朗讀全文並交流收穫。

2、閱讀其他關於狐狸的故事。

(五)佈置作業

以《相親相愛的狐狸一家》為題,續寫這個故事。

附:板書設計

探究活動

分小組開展活動,每組經過協商後任選其中一題:

1、蒐集有關狐狸的各類故事,開個故事會。

2、蒐集有關珍稀動物的資料,召開故事會。

《腳印》教案篇2

【教學目標

1、弄清說明物件,理清文章思路。

2、認識岩石記錄時間的奇異功能,啟迪學生的探究意識和科學精神。

3、體會文章生動有趣的語言。

【教學過程

一、匯入(出示兩件物品)

同學們知道實物投影儀上的東西是什麼嗎?它們是雨花石和三葉蟲化石標本。誰能說出他們的作用?雨花石可以欣賞,三葉蟲化石標本可供科學研究。除此以外,在科學家,尤其是地質學家的眼裡,它們還有記錄時間的奇異功能。今天這堂課,我們就一起來學習地質學家陶世龍先生所寫的說明文:《時間的腳印》。

二、整體感知課文

1、這篇課文中有一些字詞我們接觸較少,同學們在閱讀時要注意這些字詞,特別是“龜裂”和“楔形”。(齊讀)

2、請同學們速讀課文,讀完後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本文的內容。

岩石有記錄時間的奇異功能。

3、那麼,岩石是怎樣記錄下時間的腳印的呢?請同學們默讀課文,邊讀邊用筆勾畫出文中的重要語句,讀後完成下列填空題:

從()可以看出地殼的活動;()可以說明地球上氣候的變化;()可以幫助認識地球生物的演化過程。

4、那麼,瞭解了岩石記錄時間的功能,對現實生活有什麼意義呢?請同學們跳讀課文,並舉例回答。教師小結:如果我們熟悉了這些石頭的歷史,便有可能踏著歷史的腳印,一步一步地走向地下的寶庫。

三、質疑並討論,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提問:課文在說明岩石可以記錄時間後,為什麼要接著寫一段介紹北京故宮“銅壺滴漏”的內容?我覺得這一部分可以刪去。對此說法,同學們可以自由發表意見,但須言之成理。

四、課堂反饋

1、這是一篇知識性很強的說明文,作者卻把死寂的岩石寫得生動有趣,你喜歡文中的哪些句子,請說說你的具體感受。本文標題便很新奇,把“岩石”比作是“時間的腳印”。時間在不斷流逝、不斷前進,但卻看不見摸不著,把時間比作腳印,就使無形的時間有形化了,既生動形象又很準確。

2、本文用生動有趣的語言,告訴了我們岩石有記錄時間的奇異功能。根據你對課文的理解,你認為除了可以把岩石比做時間的腳印外,還可以比作什麼?請大家拿起筆,把想到的句子寫下來,全班交流。學生髮言。

3、教師引導:我也想了幾個比喻,可能不如同學們寫的好。我說一說,作為拋磚引玉好嗎?岩石是歷史的證人。岩石是大自然的語言。岩石是內蘊豐富的書。

(同步播放幻燈)

4、再次討論,學生髮言。

五、結語及課外作業

1、岩石是時間的腳印,她講述光陰的故事。希望同學們珍惜時間,勤奮學習。最後,讓我們齊讀高士奇爺爺的詩《時間伯伯》。

2、課外作業:在課後閱讀、蒐集、瞭解一些有關岩石、地球的知識。

【學生提問備案

1、“礫岩”是什麼東西?(播放岩石分類表)

岩石分為三大類:火成岩、沉積岩、變質岩。沉積岩分為沙石巖和泥石巖,礫岩是沙石巖的一種。我們日常生活中見到的鵝卵石,和今天我們見到的雨花石,都是礫岩的一種。礫岩體積較大,內部有原始形態的鵝卵石和雨花石,質地較硬,稱為“礫”;在“礫”和“礫”之間,有質地較細較軟的岩石。它們緊挨在一起,形態有點像公園裡的鵝卵石小道。當礫岩中較細較軟的部分鬆動,原始形態的鵝卵石和雨花石就脫離開來,經過長期的水流搬運、衝擊,被不斷地磨圓,最後沉積在河床的底部。

2、什麼是化石?(播放地質年表)

化石是古代生物的遺體、遺骸或遺蹟埋藏在地下變成的像石頭一樣的東西。三葉蟲是生活在距今約5.7億年前的寒武紀的海洋生物。

3、寒武紀、石炭紀、第四紀是什麼意思?(播放地質年表)

寒武紀、石炭紀、第四紀,是地質學上的一種時間劃分,是依據生物、氣候的演化來劃分的。

《腳印》教案篇3

一、素質教育目標

(一)知識教學點

1.弄清本文的說明層次。

2.找出本文的說明方法。

3.體會本文語言的生動性、準確性。

(二)能力訓練點

訓練學生的概括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判斷能力及語言表達能力。

(三)德育滲透點

1.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科學的感情。

2.教引學生善於觀察自然現象並從中悟出一定道理。

3.掀起廣泛閱讀科普讀物的熱潮。

二、重點、難點及解決辦法

重點:(1)本文的說明層次。

(2)本文的語言特色。

(3)本文寫法特點。

難點:本文說明的層次。

解決辦法:寓教於樂。在教師的啟發點撥下,通過學生的讀、說、寫多項練習,調動學生自主學習和創新學習的積極性,活躍課堂氣氛,師生共同完成教學目標。

三、課時安排

2課時

四、學生活動設計

啟發學生走向自然,去探尋記錄時間留痕的自然現象,並從中發現規律。

課堂教學中分學習小組研討問題,看哪組思維活躍,知識積累充足答題準確率高。根據各小組的表現選出優勝組,給予表揚鼓勵。

五、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匯入新課

同學們,你能解釋一下什麼是時間嗎?你能談一下自己對時間的感受嗎?的確,時間不是可看可觸的物質,但它是物質存在的一種客觀形式,由過去、現在、未來構成的連綿系統。它是物質的運動,變化的持續性、順序性的表現。那你們注意觀察過自然界昭示我們時間流逝的現象嗎?不錯,樹木的年輪、四季的輪迴可你們知道時間是怎樣在巖

石上打下烙印的嗎?

(一)明確目標

1.理解本文說明的科學常識

2.理解本文的說明層次。

3.學習探究自然奧祕的規律性知識。

(二)整體感知

1.本文共31個自然段,連同寫在前面的四句詩,我們請32個同學(或32人次)來朗讀,在讀的過程中,勾畫出生字詞,勾畫出不懂的科學術語或原理,勾畫出自己感興趣的語句或語段。

2.朗讀後教師按學習小組評價朗讀的水平,然後要求大家默讀,默讀的過程中仍思考朗讀時思考的問題,以便更好地理解文章。

3.要求同學藉助字詞典給下列詞語中加粗的字注音,然後解釋詞語。

腐蝕(shí):①通過化學作用,使物體逐漸消損破壞;②人在壞的思想、行為、環境等因素影響下逐漸變質墮落。(本文用①義項)

《腳印》教案篇4

教學目標

1明確說明物件,理清文章思路。2.掌握說明順序中邏輯順序。

3.體會本文生動有趣的語言。

4.認識岩石記錄時間的功能,培養學生的探索意識和科學精神。

教學重點

1.幫助學生理清文章的思路,弄清說明的層次。

2.學習本文生動有趣的語言。

3.掌握說明順序。

教學難點:

1.幫助學生理清文章的思路,弄清說明的層次。

2.掌握說明順序。

教學步驟

一、匯入

新課先來欣賞圖片,第一張恐龍化石、第二張三葉蟲化石、第三張自然界中的沉積岩。(螢幕顯示)。我們看到的這些岩石,在儲存古代生物的同時,還記下了時間的痕跡。那麼,岩石是怎樣記錄時間的呢?帶著這個問題,我們一起來學習《時間的腳印》。(螢幕顯示標題)

二、識記字詞

腐蝕(shí)渾濁(zhuó)山麓(lù)海枯石爛(kū)

粗糙(cāo)龜裂(jūn)刨刮(bào)楔形文字(xiē)

下面,我們大聲齊讀一遍。

三、整體感知課文

1.開啟書63頁。《時間伯伯》這首小詩既是文章的引子,又緊扣題目。我們一起來看正文。請同學們給正文部分的自然段標上序號。

明確:全文共31個自然段,可分成三個部分。提綱如下:(螢幕顯示)

第一部分(14)引出話題:岩石是大自然記錄時間的重要方式之一。

第二部分(529)岩石是怎樣記錄時間的。又分為兩層:

第一層(521)岩石的厚度和順序可以記錄時間。

第二層(2229)岩石儲存了歷史的痕跡。

第三部分(3031)讀懂岩石記錄的意義。

2.課文的第一部分告訴我們,岩石是大自然記錄時間的重要方式。那麼,岩石是如何記錄時間的呢?看我們的第二部分。

第五段獨句成段,引出下文。從結構上講,這是一個過渡段。

請大家推薦一位朗讀水平較高得同學讀第六自然段。讀得好極了。

本段點明瞭物質時刻都在運動著這一普遍規律。岩石的運動規律是什麼?

被破壞被搬運、被堆積重新生成岩石。這是總起段。

岩石從被破壞到生成新的岩石,經歷了怎樣的變化?

請同學們四個人一組,研讀課文8至18自然段。看岩石是如何從毀滅走向新生的。邊讀邊討論並用筆勾畫出其中的重要環節。

岩石→小石子→沙礫、泥土→沉積→重壓→膠結→新岩石

(學生複述、點選,顯示流程圖)

這是一幅沉積岩的圖片,岩石像書頁一樣平臥著,一層一層疊在一起,最早形成的躺在最下面。根據層與層的順序,我們就可以知道過去的年月。

現在,請同學們思考。我們研究岩石的形成過程是為了說明什麼?

岩石的厚度及生成順序記下了時間的蹤跡。

這是岩石記錄時間的第一種方式。

3.岩石記錄時間的第二種方式是它儲存了許多的歷史痕跡。請大家分組討論並閱讀22到29自然段,然後回答問題:岩石儲存了哪些歷史的痕跡?

①岩石記錄了地殼的活動②岩石記錄了氣候的變化(插入說明方法:舉例子)

③岩石記錄了古代生物狀況④岩石記錄了地球歷史的發展過程

⑤岩石記錄了自然界轉瞬即逝的活動(學生總結,螢幕顯示)

小結:普普通通的岩石上,竟有著如此豐富的歷史記錄。可以說,岩石是一部無字的史書。

4.通過學習課文,我們對岩石有了新的認識,瞭解這些內容對現實生活有什麼意義?(教師朗讀最後一段)大家邊聽邊找出答案。

明確:增加知識、尋找寶藏,造福人類(螢幕顯示)

總結:文章從岩石可以記錄時間寫到岩石怎樣記錄時間,最後寫了讀懂岩石記錄的重大意義,這種依據事物內在聯絡、逐層進行說明的順序,就是邏輯順序。

四、品味說明語言

1.說明文以向人們傳授知識為主,所以,說明文的語言必須準確、嚴密。請同學們找出幾個例子加以說明。

如:據計算,大約3000-10000年的時間,可以形成一米厚的岩石。

(大螢幕顯示。插入說明方法:列數字)

如果去掉大約,就表示形成一米厚的岩石就需要3000-10000年的時間。事實上,人類讀懂岩石的年齡,不論方法有多精確,也不論有多科學,都是推測出來的。所以,大約一詞,恰恰體現了作者嚴謹的科學態度,體現了說明文語言的準確和嚴密。(大螢幕顯示)

2.為了增強文章的趣味性、可讀性,在準確的前提下,說明文的語言也力求生動、形象。本文就多處運用了擬人、比喻等修辭手法。

如:越是笨重的石塊越跑不遠,越是輕小的沙礫越能旅行到遙遠的地方。

作者用擬人的手法,寫出笨重的石塊想跑也跑不動,只能留在附近;而小沙礫卻能隨心所欲的走向很遠的地方,生動、形象(點選,顯示)的語言,大大增強了文章的趣味性、可讀性。

請你找出文中的擬人句,並用我喜歡句(段),是因為的句式說話。(螢幕顯示,適時點評)

五、拓展遷移訓練

?大自然是非常神奇的,一塊看似普通的岩石,就能記下時間的痕跡,儲存歷史的記錄。可以說,

岩石是一部無字的史書。岩石是大自然的語言。

岩石還可以比作什麼?請你用岩石是的句式仿寫一個句子(顯示)

六、結束語

大家說出的這些比喻句,新穎、貼切、生動、形象。從不同的角度闡釋了岩石記錄時間、儲存歷史痕跡的功能。其實,除了岩石,大自然還有許多記錄時間的方式,如日出日落、四季更替等等。希望同學們走進大自然,觀察大自然,努力讀懂大自然這本無字之書,更好地造福人類!

七、作業

1.找出本文的過渡段並簡要說明其作用。

2.根據你對岩石的瞭解,以海枯石爛為題,寫一篇短文。

《腳印》教案篇5

目標:

1、知識目標:弄清說明的層次、說明的方法、體會語言的生動準確

2、能力目標:速讀能力與語言表達能力

3、情感目標: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科學的感情

重點:學習說明的層次、語言特色、寫法特點

難點:①文章較長;②層次關係難以把握

教學設想:

1,《時間的腳印》所說明的內容,對於我們來說,會覺得陌生。儘管時間無處不在,與每個人的生活生命密切相關,但它卻並不像空間那樣具體得可以看到可以觸及;儘管如課文聽說時間在自然界留有許許多多“腳印”,但若要到千佔的岩石中去尋找時間的蹤跡,也還不是我們的知識和能力所隨便可以獲得的。因此,閱讀本篇課文既有生疏感,也有神祕感;既有不少困難,也會生髮出一定的求知慾。教學中,要藉助於同學們的好奇心、求知慾,激發閱讀興趣;再借助生動有趣的說明文字,來引導、幫助學生讀懂課文,揣摩說明的順序、方法和語言。

2,運用“巧妙裁剪”法,長文短教,上成讓學生充分活動的說讀課——即讓學生充分朗讀課文,選點進行說的話動,引導學生進行趣味學習

3,學法。抓住兩點:—是抓承上啟下的過渡句、過渡段,從那裡把握文章的層次;—是抓中心句、關鍵句,從那裡把握文章區域性的中心內容。

課時:一課時

操作:

一、匯入:

學生交流,古往今來人們對時間的感受:

例:

1“光陰似箭,日月如梭”(俗語)

2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孔子)

教師:同學們,誰看見過時間?…… 時間把它的腳印留在了許許多多我們不曾看到、不曾瞭解的地方。在那裡,隱藏著的不僅僅是時間的腳印,而且還有無數的寶藏。例如,那千萬年來躺在山野裡的岩石,便是一部歷史的教科書…… 今天,我們就來共同學習我國著名科普學家陶世龍的文章科普小品《時間的腳印》,和陶老先生一起走進大自然。(板書課題《時間的腳印》)

二、讀課文,整體感知

下面我們來讀課文。這篇文章很長,共有31個自然段,我們不能按照通常的方法逐字逐句的出聲的讀,而應帶著問題,快速的默讀。

《腳印》教案篇6

一、設計意圖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科學領域指出要讓幼兒在探索中認識周圍事物和現象,認識常見的動植物,能注意並發現周圍的動植物是多種多樣的。

幼兒天生喜歡小動物,但是對小動物的區域性特徵並不是很瞭解,所以根據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設計了本次活動,使幼兒瞭解常見小動物的腳印特徵,對動物的腳印產生探索興趣,併產生喜愛小動物之情。

二、活動目標

1.認識四種小動物的腳印。

2.運用觀察、比較的方法,區分小雞、小鴨的腳印。

3.喜歡並愛護小動物。

三、活動重點

認識小雞、小鴨、小貓、小豬腳印的特點。

四、活動難點

區分小雞和小鴨腳印。

五、活動準備

ppt、小動物音訊

六、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師:小朋友們,雞媽媽遇到一件著急的事的,她想請小朋友們幫幫忙。我們一起來聽一聽。

播放雞媽媽音訊:我的小雞寶寶不見了,你瞧,雪地裡有它的腳印,它一定是在森林裡迷路了,你們願意幫我找找它嗎?

(二)基本部分

1.認識小雞的腳印

師:小朋友們,找到小雞的腳印就能找到小雞了,我們來看一看小雞的腳印是什麼樣的?

師:小雞的腳印細細的、尖尖的,腳趾之間是分開的,小雞的腳印像竹葉。

2.認識小貓的腳印

師:咦,這裡有一些腳印?他們是誰的?是小雞的嗎?我們一起來喊喊小雞有沒有在這裡。“小雞,小雞,快出來!”

播放小貓音訊:喵~喵~我可不是小雞,我是小貓,我的腳掌有厚厚的肉墊,我的腳印就像是盛開的梅花,漂亮極了。前面還有一些小動物的腳印,你們快去看看有沒有小雞的?

小結:小貓的腳掌有厚厚的肉墊,它的腳印像梅花。

3.認識小豬的腳印

師:這兒又出現腳印了,我們一起來喊喊小雞有沒有在這裡。“小雞,小雞,快出來!”

播放小豬音訊:“呵~呵。誰在打擾我睡午覺啊,我是小豬,這是我剛才跑步留下的腳印,我的腳印有兩瓣,就像開啟的剪刀。小河邊有一些腳印和小雞的很像,你們快去看看。”

小結:小豬的腳印有兩瓣,像開啟的剪刀。

4.認識小鴨的腳印

師:小朋友們看,小河邊真的有腳印,我們一起叫小雞出來吧。“小雞,小雞,快出來!”

播放小鴨音訊:嘎~嘎~嘎,我是游泳健將——小鴨子,河邊的腳印是我的。我的腳印和小雞可不一樣,我的腳趾是連在一起的,像秋天的楓葉。你們去其它地方找找吧!”

小結:小鴨的腳趾是連在一起的,像楓葉。

4.找到小雞併發布任務

師:小朋友們看,這是不是小雞的腳印,“小雞小雞,快出來!”“小朋友們,多虧你們來找我,不然我就要在寒冷的雪地裡過夜了。謝謝你們!”

音訊母雞:小朋友們,你們太棒了。謝謝你們幫我找到了我的雞寶寶,聽說你們在找雞寶寶的路上,還發現了其它小動物的腳印。請把小動物和他它的腳印連起來。

(三)結束部分

教師總結今天的學習內容。與幼兒一邊連線一邊複述:小雞的腳印像竹葉,小鴨的腳印像楓葉,小貓的腳印像梅花,小豬的腳印像剪刀。

七、活動延伸

師:下面的腳印又是誰的呢?(出示大象和小狗腳印圖片)這些繪本很有趣,裡面也許會有答案喔。

微反思:

本次活動以生動有趣的情境匯入,擬人化的音訊吸引了幼兒的關注,激發了幼兒對本次活動的興趣。在幫助雞媽媽找小雞的過程中依次認識其他三種小動物的腳印。瞭解四種小動物腳印的不同及其特徵,還與生活中的事物進行一一對應,用簡短的語言總結了小動物腳印像什麼,既發展了幼兒的觀察力又讓幼兒知道如何去對比事物的不同。這符合《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科學領域的要求:讓幼兒喜歡接觸大自然,對周圍的事物和現象感興趣,具備初步的探索能力,能用多種感官去探索。在活動設計上通過雞媽媽這個擬人化的形象,釋出兩次任務,讓幼兒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學習並認識到四種動物的腳印,符合《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社會領域的要求:喜歡承擔一些小任務。總的來說,本次活動構思巧妙,活動環節流暢,清晰。選取了幼兒生活中常見的四種小動物腳印,以此為契機,讓幼兒對動物的腳印產生探索興趣。在今後的教育教學活動中,應本著幼兒為主體的教育觀,從幼兒的興趣出發,多采用多媒體手段,選擇幼兒所喜愛的擬人化的動物或形象,情境化、遊戲化的方式,直觀具體的去開展教育教學活動。

《腳印》教案篇7

活動目標

1、初步瞭解故事內容,感受情節的有趣和神祕。

2、體會故事中主要角色“疑惑一失望一驚喜”的情感變化。

3、仔細觀察畫面內容,感知各種腳印的特點,積極運用語言進行表達。

活動準備

ppt《誰的腳印》

活動過程

一、觀察圖片,引出話題

師:今天我們班來了個小姑娘,我們一起來看看她在看什麼?仔細看看這個腳印是什麼形狀的?

二、師幼共同閱讀,瞭解故事情節

1、播放ppt畫面3,引導幼兒觀察腳印的形狀,體驗疑惑的表情。

2、播放ppt畫面4,引導幼兒觀察小貓的腳印。

師:小姑娘到了哪裡?她遇到了誰?小貓的腳印是怎麼樣的?

3、播放ppt畫面5,引導幼兒觀察小鳥的腳印。

師:小姑娘遇到了誰?小鳥的腳印是怎麼樣的?

4、播放ppt畫面6,引導幼兒觀察大象的腳印。

師:小姑娘又遇到了誰?她會怎麼問大象呢?大象的腳印是怎麼樣的呀?

5、播放ppt畫面7,引導幼兒觀察小姑娘情緒的變化。

6、播放ppt畫面8,引導幼兒觀察畫面,推斷腳印的主人。

三、觀察封面,引出故事的題目

1、播放畫面,師幼共同梳理故事情節。

2、教師揭示故事的名字。

四、按順序觀看畫面,完整講述故事。

師:現在我們再來看一下這個故事好嗎。

《腳印》教案篇8

教學目的: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讀懂課文內容,體會老狐狸和小狐狸之間的親情。

教學重點:

狐狸的親情,說說自己的感受。

教學難點:

體會老狐狸和小狐狸之間的親情。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題。

1.狐狸經常被人們看成是一種狡猾的動物不被人喜歡,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故事看看狐狸到底是什麼樣的。

2.板書課題。

3.學生質疑。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提出自學要求,認真閱讀課文。思考: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麼事?老狐狸為救小狐狸做了哪些事?我是怎樣做的?狐狸和我之間發生了哪些變化?為什麼會有這些變化?什麼地方使你最受感動?

2.學生按要求自學。

3.師生討論並交流:

(1)老狐狸為救小狐狸都做了哪些事?請在課文中找出來,並讀一讀。

(初次給小狐狸餵奶和咬鐵鏈救小狐狸;後又在我家地板下,冒生命危險做窩,養和救小狐狸。)

(2)我為狐狸做了些什麼?狐狸和我之間發生了哪些變化?為什麼會有這些變化?

(我為小狐狸和老狐狸送食品,向鄰居討回小狐狸,放了小狐狸。小、老狐狸不再以我為敵,我們之間建立友好的關係。狐狸通過我的幫助和愛護,體會到我對它們沒有傷害的意思。)

(3)課題為什麼叫金色的腳印?

金色的腳印體現了人類對動物的關愛,體現了狐狸之間的親情。這樣的感情是非常珍貴的,因此用金色的腳印來加以讚揚。

4.指導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四、練習複述課文。

可用第一人稱,也可用第三人稱。

五、觀看動物世界片段非洲豹。

六、說一說觀看錄影片段後自己的感受也可以把它寫下來。

標籤:教案 腳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