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教師文案

高中語文的教學計劃通用3篇

做為高中的一名語文教師,相信你為了提高新的一學期的工作效率,一定會制定一份教學計劃的吧!下面是本站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高中語文的教學計劃通用,僅供參考,歡迎大家的參閱。

高中語文的教學計劃通用3篇

高中語文的教學計劃1

教學目的:

一、瞭解孫犁的創作風格和創作成就。

二、體會文章景物描寫、人物對話的特色及其對展開情節、刻畫人物性格、表達主題的作用。

三、領略冀中抗日根據地人民熱愛生活、熱愛祖國的精神。

教學設想:

1、安排兩教時。

2、精選文段進行誦讀、分角色表演,感受其語言輕柔、清麗的風格和人物微妙的內心世界。

三、著重讓學生改寫夫妻對話、分析水生嫂和祥林嫂不同的人生命運產生的原因。

四、利用多媒體音像帶,佈置學生預習,要求寫出故事梗概。

第二教時

教學重點:分析人物性格,歸結主題。

教學步驟:

一、分析人物形象:

1。分角色朗讀6――30段

揣摩人物心理,分析人物性格,領悟人物形象的典型意義。

體會人物對話所包含的細膩複雜的感情。

問:“今天回來得這麼晚”,這句話對描寫人物、展開情節有什麼作用?

明:它承應上文:“大門還沒有關,丈夫還沒有回來。”“很晚丈夫才回來”。還表現了水生嫂久候親人心焦的心理。同時又暗寫了水生以工作為重的品質。這句話又可說是情節的開端,說明“今天”非同往常,回來得晚是事出有因。

問:水生嫂既然十分關心水生,為什麼不直接問明情況,卻問“他們幾個呢”?

明:水生沒有說明晚歸的原因,只是說吃過飯了。但是,他異常的神情(臉上紅脹,說話氣喘),水生嫂很快就察覺到了。她並沒有直接追問,因為她知道水生是遊擊組長,黨的負責人,有些事是不便細問的。於是,她機敏地轉換話題,問“他們幾個呢?”水生回答她:“還在區上。”水生露出了一點口風之後,又把話語岔開,反問她:“爹哩?”、“小華哩?”這樣寫,一方面交代了水生家的其他成員以及水生對他們的關心,另一方面寫出了水生對參軍一事欲言又止,不願立即讓妻子知道的心理。

問:“怎麼了,你?”這是什麼句式,水生為什麼會這樣說?

明:這是主謂倒裝的句式。由於水生笑得不平常,水生嫂猜不透,一下子迸出這短促的問句,反映了她心情的急切。出於對丈夫的關心,她急於要知道底細。表現了中國女性傳統的溫柔、賢淑、羞怯、質樸的品性。

再看另外的對話:女人說“你總是很積極的”“你走,我不攔你”“囑咐囑咐我吧”。行動:女人“打點好一個小小的包裹”,裡面是新單衣、新毛巾、新鞋子,這種“送郎上戰場”的言行,證明水生嫂並非一心當好妻子,她知道自己還有另一個身份:中國人。

這樣就可以解釋水生嫂豐富的內心世界了。她愛丈夫,愛家鄉,愛祖國。丈夫參軍看似使她陷入了優先愛丈夫還是優先愛祖國的矛盾,也許她真的為此困惑過,但是,很快她就明白這並不矛盾。她必須愛一個“值得”愛的丈夫,而愛不愛家鄉和祖國是衡量他“值得”愛與否的主要指標。如果丈夫為了他臨陣退縮,她會因失望最終失去丈夫,相反,丈夫“總是積極”的決定才贏得她的敬重和愛慕。所以,她愈是有個心愛的丈夫,就愈是會支援他報國殺敵。

為了更好地認識水生嫂的柔情似水的性格特徵,可指導學生做改寫練習,有意改變水生嫂的性格特徵,不歪曲人物,寫一段臨別對話。

2。幾個青年婦女商量探夫的對話也寫得個性鮮明,生動有趣,分別展示了她們怎樣不同的個性呢?

明:“聽說他們還在這裡沒走,我不拖尾巴,可是忘下了一件衣裳”。――明明是想丈夫,又不好意思直說,於是找個藉口,感情表達得委婉含蓄。

“我有句要緊的話得和他說說”――這位大嫂與前一個一樣,也說得很含蓄,不說自己想念丈夫,而是找藉口,說有要緊的話。

“聽他說,鬼子要在同口安據點”……――水生嫂的話提醒她們途中不安全,為下文伏筆,顯示了她謹慎、穩重的性格,考慮問題比較周密。

“哪裡就碰得那麼巧?我們快去快回來。”――可見她探夫心切,不顧一切,有點冒冒失失。

“我本來不想去,可是俺婆婆非叫我再去看看他――有什麼看頭啊!”――這位大嫂羞羞答答,“猶抱琵琶半遮面”,假話裡寓有真情。短短几段對話,幾個鮮活的人物形象躍然紙上。至於水生嫂的謹慎周密,顯然跟丈夫走前的囑咐有關。

建議讓學生仿寫改寫這段對話,如新增一個人的對話,使之與前文一致,或者改寫這幾個人的對話,改變他們的性格特徵。

3、小結:這部作品的主要人物是婦女,又以水生嫂為核心。她熱愛勞動,有嫻熟的勞動技能;她體貼丈夫,溫柔細心;她開明穩重,剛毅勇敢;她關心國家興亡,最終投身抗日洪流。她不愧為我國現代文學史上具有獨特魅力的典型人物。她與魯迅筆下的祥林嫂性格有相同之處:熱愛勞動,勇於反抗;但又有很大不同:樂觀開朗,積極向上。加之生活在抗日根據地,這使她與祥林嫂的命運大相徑庭。與趙樹理筆下的小芹相比,雖然生活在同一時代的同一環境,但水生嫂已不再是為爭取個人婚姻自主抗爭,而是躋身抗日的行伍,勇敢地肩負起民族存亡的重荷。即使在孫犁同類題材的作品中,她也堪稱典型。至於文中另外的四位婦女,她們的性格也各具特點,這集中反映在“尋夫”部分的對話描寫上。

居於次要地位的男人系列,也有主次之分。水生居主導地位。他與父親有相同之處:思想豁達開通。大敵當前,沒有過多地“惦記”家事,而以國事為重,毅然決然地去幹“光榮事情”;他又有別於小隊長:幽默感不強。但內心深處卻非常熱愛自己的妻兒老小,荷花澱中即使責怪了妻子,也要“把(內裝餅乾的)紙盒順手丟在女人們船上”。

二、歸結主題:

荷花澱的景物是美麗的,水和天,荷和葦,無一不美,明麗清純,讓人心醉。這麼美的家園,誰能不愛!怎麼肯讓敵人蹂躪!這就找到了景和情的契合點。這麼美麗的一方水土,當然會養育一方英雄兒女,他們美麗的身心不容玷汙,他們平時有多少溫情,戰時就有多少勇氣,這是景和人的契合點。

孫犁就是這樣用他獨特的筆法,構建了一副情景交融的美妙畫卷,表達了他對美麗的中華河山、中華兒女、中華民族不屈精神的禮讚。

三、做練習:

(一)、認真閱讀景物描寫片段,體味詞語隱含的意義及其作用:

1、“現在已經快到晌午了,萬里無雲,可是因為在水上,還有些涼風,這風從南面吹來,從稻秧上葦尖上吹過來。水面沒有一隻船。水像無邊的跳蕩的水銀。”

這是“女人們”探夫未遇回家路上的一段景物描寫,襯托水生嫂們的心情開始由憂變喜。同時,也推動了故事情節的發展。

2、“她們奔著那不知道有幾畝大小的荷花澱去,那一望無邊擠得密密層層的大荷葉迎著陽光舒展開,就象銅牆鐵壁一樣。粉色荷花箭高高地挺出來,是監視白洋澱的哨兵吧。

荷葉象銅牆鐵壁——暗寓黨領導下的抗日根據地象銅牆鐵壁。

粉色荷花箭是哨兵——暗寓白洋澱的婦女們成長為抗日遊擊戰士。

(二)、《荷花澱》中有一段五人對話的描寫:

A、“聽說他們還在這裡沒走。我不拖尾巴,可是忘下了一件衣裳。”

B、“我有句要緊的話,得和他說說。”

C、“聽他說,鬼子要在同口安據點……”

D、“哪裡就碰得那麼巧,我們快去快回來。”

E、“我本來不想去,可是俺婆婆非叫我再去看看他——有什麼看頭啊!”

1、這段對話描寫出自五個青年婦女之口,她們在想探望丈夫的共同心願中,又顯示不同個性特點。請按以上所標的順序簡要說明各自個性特點:

A、機智伶俐B、爽朗直率C、穩重謹慎D、性急冒失E、忸怩含蓄

2、這五個人的對話描寫,從全文表達角度看,主要起了什麼作用?選出正確的一項:(B)

A、起補充交代作用,使故事情節更加完整。B、交代故事發生原因,推動故事情節發展。

C、這是小插曲,使故事曲折生動。D、突出人物性格,深化主題。

(三)、指出以下各句帶點詞的表達作用:

1、女人的手指震動了一下。(準確地表達由吃驚而產生的心理反應。)

2葦眉子又薄又細,在她懷裡跳躍著。(形容勞動的歡快心情。)

3、幾個青年婦女把掉進水裡又撈出來的小包裹丟給了他們。說完,把紙盒順手丟在女人們船上。(渲染戰鬥勝利後的歡樂氣氛,表現親愛帶戲諺的感情。)

4小船竄進了荷花澱。(形容在強敵面前的敏捷行動。)

注:以上練習中括號裡和橫線的文字是參考答案。

四、課文總結昇華:

《荷花澱》是一篇以抗日戰爭為題材的小說。許多這類題材的作品都描述敵我雙方的殊死戰鬥,情節曲折複雜,文中刀光劍影,硝煙瀰漫,哀鴻遍野。如《鐵道游擊隊》、《地雷戰》等。孫犁則另闢蹊徑,從另一個側面反映抗日戰爭。他不寫敵後抗日遊擊隊怎樣和日本鬼子打仗(文中雖涉及打仗,但不是主要的),而是寫抗日根據地的一群年輕婦女如何在戰爭環境裡鍛鍊成長;他不以游擊隊長水生作為小說的主要人物,而是以水生嫂為代表的婦女們作主要人物,通過描寫、塑造她們的形象,表現抗日根據地人民熱愛生活、熱愛祖國、英勇抗戰的精神;他不刻意追求曲折離奇的情節,而是精心選擇看似平凡的日常生活場景及事情,作為小說的主要材料。所以小說形成一種散文式的格調,具有詩歌的意境,既清新脫俗,又含蓄雋永。

五、課外練筆:

【構思導引】

A、熟悉課文,女生以水生嫂的角度,用第一人稱寫《水生嫂的故事》。

B、熟悉課文,男生以水生的.角度,用第一人稱寫《水生的故事》。

這兩道作文題的設計,旨在讓同學們進一步熟悉課文、理解課文,體會作者的高超的語言技巧。在此基礎上,自己動手,提高寫作能力;並激發同學們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例文簡析】

水生嫂的故事

趙意

天漸漸暗了,月亮升起來,可水生還沒有回來。今天,他領著游擊隊到區上開會去了。有什麼辦法,誰讓他是咱們莊的遊擊組長,還是黨的負責人呢!我就一邊等著他,一邊坐在院子裡編席。微風送來陣陣清新的荷花香,我不時地抬頭望望正對著的大門,聽聽有沒有那熟悉的腳步聲。

很晚他才回來,一副急切切的樣子,顯得有些疲倦。我迎上去,接過他遞來的草帽:“今天怎麼回來的這麼晚?餓壞了吧,我去端飯。”“吃過飯了,你不要去拿。”他順勢坐在了臺階上。我走過去,在他身旁坐下。他的臉有些紅漲,說話也有些氣喘,一定是還沒來得及歇會兒就往家趕了。我有些感動,也有些心疼:“幹嘛那麼急呀!瞧你累的。他們幾個呢?”我邊說邊伸手幫他撣去身上的灰塵。“還在區上,爹哩?”“睡了。”“小華哩?”“和他爺爺去收了半天蝦簍,早睡了。他們幾個為什麼還不回來?”他沒有回答,只是笑了笑。儘管隔著月光,可我還是感覺到了那一絲不平常。不知怎麼的,心突然猛跳起來,該不會……“明天我就到大部隊上去了。”我的食指一陣鑽心的痛,想是叫葦眉子劃破了手,我不作聲,把手指放在嘴裡吮著。他繼續說,“今天縣委召集我們開會。假若敵人再在同口安上據點,那和端村就成了一條線,澱裡的鬥爭形勢變了。會上決定成立一個地區隊。我第一個舉手報了名的。”我沒抬頭,低聲說:“你總是很積極的。”“我是遊擊組長,是幹部,自然要站在頭裡。他們幾個也報了名。他們不敢來,怕家裡人拖尾巴,公推我代表,回來和家裡人說一說。他們全覺得你還開明些。”他說這話時,滿臉的自豪。我卻不知怎麼接話,是應該擔心,還是應該高興?過了一會兒,我拉著他的手,說道:“你走,我不攔你。家裡怎麼辦?”他指了父親的小房,食指放在脣邊,小聲地說:“家裡,自然有別人照顧。可是咱的莊子小,這一次參軍的就有七個。莊上青年少了,也不能全靠別人。家裡的事,你就多做些,爹老了,小華還不頂事。”“你明白家裡的難處就好了。”我感到眼淚在眼眶裡聚集,但終究沒在他面前流出來。他握緊我的手,在我耳邊說道:“千斤的擔子你先擔吧。打走了鬼子,我回來謝你。”話音剛落,就消失在了一片黑暗中,在我還沒緩過神來的時候,就已經聽不見他匆匆的腳步聲了。一切來得太突然,我還沒來得及做好思想準備,可他明天就要走了,去打鬼子!我沒有挪動身子,就這樣坐著,想著,呆呆地等他回來。

雞叫的時候,他才回來。我站起身,看著他:“你有什麼話,囑咐囑咐我吧。”“沒什麼話了,我走了,你要不斷進步,識字,生產。”“嗯。”我低下了頭,鼻子有點酸酸的。“什麼事也不要落在別人後面!”“嗯。還有什麼?”“不要叫敵人漢奸捉活的。捉住了要和他們拼命。”他的語氣有些激動。我唯一能做的就只有拼命地點頭——滿臉的淚水讓我一個字也說不出來。

我流著淚進了房裡,找出幾身新單衣,一條新毛巾,一雙新鞋子,包成一個小小的包裹。

第二天,父親拉著小華,送他出門。那幾家也帶了些東西,交水生帶去。我把包裹遞到他手上:“凡事要小心啊!”“知道了。”父親對他說:“水生,你乾的是光榮的事情,我不攔你,你放心走吧。大人孩子我給你照顧,什麼也不要惦記。”全莊的男女老少也都出來送他,他對大家笑了笑,上船走了。我一直站著,揮手,直到看不到那模糊的船影。“記得平安回來!”我在心裡默唸著。

點評:如此詳盡地敘述了“荷花澱”的故事,對課文又怎能不熟悉呢。小作者比較準確地把握了水生嫂的性格特徵,語言流暢,敘事清楚,心理刻畫形象、逼真。

【題目參考】

23、下面兩題任選一題。

A、女生以水生嫂的角度,用第一人稱寫《水生嫂的故事》。

B、男生以水生的角度,用第一人稱寫《水生的故事》。

高中語文的教學計劃2

[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通過朗讀積累一定的文言實詞,進而疏解文意。

2.指導學生理清本文思路,體會描景特點。

3.指導學生欣賞精彩的寫景片段,品位形象而優美的語言,學習寫作方法。

[教學重點]

品位形象而優美的語言,學習寫作方法。

[教學難點]

體會描景特點。

[媒體設計]

多媒體課件以聲音畫面渲染氣氛,突出教學目標。

[課時安排]

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 一 課 時

一、匯入新課

利用電視或電腦錄放泰山風光與雄姿,並請去過泰山的同學說說自己是怎樣登泰山的。那麼古人是怎樣登泰山的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姚鼐的《登泰山記》

二、作者介紹(投影)

《登泰山記》選自《惜抱軒詩文集》,作者姚鼐,字姬傳,一字夢谷,清代桐城人,傑出的散文家,桐城派集大成者。他因室名惜抱軒而被人稱為“惜抱先生”,著有《惜抱軒全集》,他所選編的《古文辭類纂》在近代是一部家傳戶誦的文章總集。

桐城派:清代中葉影響最大的散文流派創始於方苞,經劉大櫆、姚鼐的發展,形成完整的理論,三人並稱“桐城三祖”,姚鼐被稱為領袖,他秉承了“文道合一”的主張,講究義理、考據、詞章三者兼長,注重內容和形式的關係。寫景散文尤有獨特成就。

三、朗讀課文,疏通文意

1、教師範讀課文,提示學生注意朗讀節奏,依據節奏推知句意。

2、默讀全文,要求學生參閱註釋,理解文章大意,並提出自己難以理解的詞句,教師點撥,學生討論,揣度詞義,並將重點詞語形成板書。

泰山之陽——陽:山的南面,水的北面為陽,這裡指泰山的南面。

其陰——陰:山的北面,水的南面,這裡指泰山的北面。

乘風雪——乘:趁,這裡有“冒著”的意思。

長城之限——限:界限,這裡指城牆。

遂至山巔——巔:頂峰,顛峰。

半山居霧——居:停留。

戊申晦——晦:陰曆每月最後一天。

極天雲一線——極:盡,盡頭。

絳皓駁色——駁:雜,錯雜。

盡漫失——漫失:模糊、缺損。

僻不當道者——僻:偏僻。

明燭天南——燭:名詞作動詞用,照。

3、指導學生準確理解課文內容,畫出作者登山線路圖,進行比較,看誰畫得準確。

四、整體感知,理清文章思路

1、全文有五段,每一段的內容要點是什麼?學生髮言、明確;

第一段:總寫泰山的地理形勢,點出泰山及其最高峰——日觀峰。

第二段:記述登山經過,著力敘寫登山的艱難和到達山巔後所見的景象。

第三段:集中描寫泰山日出的動人景象。

第四段:介紹泰山的人文景觀。

第五段:介紹泰山的自然景觀。

2、討論:作者是從何地動身?登山的方位在何處?簡述第一天行程和第二天所觀之景。

明確:作者從泰安動身,西南麓(日觀峰之南)登山。

第一天:從南麓循中谷入山,經天門,越中嶺,再循西谷達到極頂,其時天色已晚。

第二天:晨五鼓往日觀峰日觀亭觀日出,然後參觀名勝古蹟,最後補記泰山極頂的景物特點。

3、思路(板書)

交代泰山位置——記述登山過程——描繪日出美景——返記人文景觀——補寫自然景觀。循序漸進,一線貫穿

綜觀全篇,文章緊緊圍繞作者的遊蹤進行,敘述了偕友人冬日登泰山觀日出的經過,以精練的語言,生動地描寫了泰山雪後初晴的瑰麗景色和日出時的雄渾景象,寫出了泰山的神秀壯麗,能喚起我們對泰山的嚮往,感覺到祖國山河的壯美。

五、佈置作業

1、鞏固重點字詞,完成練習二。

2、背誦課文。

3、思考:作者是如何準確寫出登山路徑的`?如何精彩描繪泰山日出美景的?

第 二 課 時

一、匯入新課

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已經領略了泰山的高峻、雄偉,那麼作者是如何登上這“五嶽獨尊”,遊是如何精彩地描繪險峰之上那“無限風光”的呢?

二、精彩片段分析

討論:1、第二段作者詳寫登山的過程,精讀,說出作者的登山路線,寫景特點。

明確:(板書)

先寫:京師——泰安,點明時間和節令。

再寫:山麓——山頂。

路程:四十五里(遠)

石級:七千有餘(高)

路線:中谷——西谷——山巔(險)

最後頂景:蒼山負雪,明燭天南(壯闊、上)——晚日照城,汶水、徂徠如畫(雄渾、下)半山居霧若帶然(高峻)——(遠——近)

2、文章通過景物變化寫泰山頂上的日出,是按照什麼順序寫景物變化的?描寫了怎樣的勝景?

作者按照時間順序依次寫了日出前、日出時和日出後的不同景色,展現出一幅泰山日出迅速變化的換面。(板書)

日出前:大風揚積雪擊面——亭東自足下皆雲漫——雲中白若摴蒱數十立者,山也

日出時:極天雲一線異色——須臾成五采——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紅光動搖承之

日出後;回視日觀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絳皓駁色——而皆若僂

色彩點染——絢麗壯美

3、全班齊讀第三段,體會寫法特點和感情。

總結:通過描寫山頂所見景觀和日出勝景,表達出作者的喜悅心情,抒發了熱愛祖國山河,讚美祖國山河的強烈感情。

4、找出文中幾處使用比喻和擬人的手法,體會特點和作用。

明確:

(1)“蒼山負雪,明燭天南。”這是初登山頂時剎那間的感受,作者不言冰雪覆蓋青山,卻說青山負白雪,賦予靜態的青山以人的動態,用語新穎、傳神。進而說蒼山上的雪像蠟燭一樣照著天南,形象、生動地繪出了積雪的光彩。

(2)“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徠如畫,而半山居霧若帶然”。這是在山頂上遠望和俯視所得的畫面。作者縱目遠眺,夕陽照耀著泰安城,汶水徂徠好像自然天成的山水畫,而山腰間停留著的雲霧好像飄帶一般,使人感到那種特有的寧靜氣息,而且設喻新奇,給人以美的享受。

(3)“回視日觀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絳皓駁色,而皆若僂”。這一比喻寫出了西海諸峰的特點,更顯出日觀峰的雄峻,且賦予山峰以人的情感,形象而生動。

三、寫作特點

討論、交流、舉例分析。

明確:

1、章法嚴明,剪裁得當。

2、善於抓住景物特徵,巧妙進行烘托。

3、用筆簡潔,詞語精當。

4、句式多變,用此靈活傳神。

歸納總結;

本文無論從清晰的思路,還是簡潔明淨的語言,亦或是色彩鮮明、生動的描景,都可見桐城派古文家錘鍊語言的功力,很值得我們學習借鑑。

四、齊背課文,進一步體會以上特點。

五、佈置作業

1、熟練背誦課文。

2、完成練習一(3)

3、寫一段冬季雪景片段,具體生動地寫出景物特徵。

高中語文的教學計劃3

教學目標:

1.積累文言實詞、虛詞及文言句式;

2.瞭解莊周及他的哲學思想,準確把握文章的思想內容。

教學重點、難點:

一、 導語設計:

今天我們來學習莊子的《秋水》。先來看幾幅對聯:

架上南華秋水篇,屏間北苑春山畫。

人在南華秋水,家居北苑春山。

春風大雅能容物,秋水文章不染塵。

《莊子》又名《南華經》,此處“南華秋水”即指《莊子》中的《秋水》篇。明清時期的張岱、宋時的李塗更是直抒胸臆,來表達對莊子《秋水》篇的仰慕和嘆佩:

南華秋水意,千古有人欽。

——明清·張岱

不讀莊子秋水篇,見識終不巨集闊。

——宋·李塗

從以上可以看出莊子的《秋水》篇對文人的生活方式、生活態度,人生觀、價值觀等都產生了很大的影響。《秋水》到底有多大的魅力使這些文人紛紛為之傾倒呢?也許通過今天的學習我們能從中懂得一二。

二、簡介作者:

戰國時哲學家,散文家,宋國蒙人。他繼承併發揚了老子思想,和老子同是道家學派的代表人物,世稱老莊。

莊子認為世間一切事物並無本質區別,無論大小、貴賤、壽夭、生死、善惡、得失、榮辱都是相對的。

天下莫大於秋毫之末,而泰山為小,莫壽乎殤子,而彭祖為夭 。

譯文:天下沒有什麼比秋毫的末端更大,而泰山算是最小;世上沒有什麼人比夭折的孩子更長壽,而傳說中年壽最長的彭祖卻是短命的。

以死生為一條,以可不可為一貫

譯文:死生都一樣,可與不可無差別。

之所以著重介紹莊子的相對主義哲學思想,是因為“相對主義”貫穿於我們即將學習的《秋水》中。

三、朗讀課文並正音(略)

四、研習課文:

1.河伯的心理前後有何變化?找出關鍵句。

明確:欣然自喜——望洋向若而嘆

①河伯因何而“喜”?(請一生朗讀相關內容,師點評指導)

秋水時至,百川灌河,涇流之大,兩涘渚崖之間,不辯牛馬。

時:名詞—狀語,按時令;

川:河流;

河:河伯,黃河之神;

涇流:直流的水波;

辯:通“辨”,分辨,辨別

②河伯因何而“嘆”?

東面而視,不見水端。

2.河伯面對海神若,又發出了怎樣的感嘆呢?(請一生朗讀,師點評指導)

①聞道百,以為莫己若者,我之謂也。

聞道百:定語後置,“聞百道”;

莫己若:賓語前置,“莫若己”;

我之謂也:賓語前置,“謂我也”;

此句批評自己“以天下之美為盡在 己”的狂妄自大。

②且夫我嘗聞少仲尼之聞而輕伯夷之義者,始吾弗信;

且夫:句首助詞,表更進一步議論;可譯為:“而且”、“況且”、“再說”;

少:輕視,看不起;

聞:見識,見聞;

此句批評自己見識的狹隘。

這句話經常有人做出相反的闡釋,現特補充本科《秋水》(節選)剩餘部分中海神若的話,以便於大家理解:

伯夷辭之以為名,仲尼語之以為博。此其自多也,不似爾向之自多於水乎?

譯文:伯夷辭讓它(指天下)而博取名聲,孔丘談論它而顯示淵博,這大概就是他們的驕傲與自滿,不就像你先前的洋洋自得嗎?

③今我睹子之難窮也,吾非至於子之門則殆也矣。吾嘗見笑於大方之家。

非……則:表假設,不……就……;

殆:危險;

見……於:表被動;

大方之家:見識廣博、修養極高的人

此句“殆”字闡明驕傲自滿的危害性。

3.本文對我們有何啟示?

(1)不要拘泥於一己之見而固步自封;

(2)謙受益,滿招損;

(3)知恥而近乎勇;

(4)承認自己渺小是超越侷限,走向偉大的開始;

五、探討:《秋水》的哲學思想。

在這節課的開始,我們說過,莊子的《秋水》篇讓無數人為之傾倒,根據我們剛才所學,似乎並未見出其特別奇異之處。其實“人不能驕傲自滿”並非莊子本文所要表達的人生態度;要想真正明白莊子的表達意圖,得聯絡《秋水》全文。為此,給大家補充了相關內容。

以道觀之,何貴何賤,是謂反衍……何少何多,是謂謝施。

譯文:用道的觀點來看,無所謂貴賤,貴賤是相互轉化的……無所謂多少,多少是相互轉換的。

萬物一齊,孰短孰長?

譯文:萬物原本是齊一的,誰為短誰為長呢?

教師總結:從海神的話中我們可以明白,《秋水》全文所宣揚的還是莊子一貫的思想,即人的生死、壽夭、禍福、窮通、貴賤、得失、成敗等等都是完全相對的東西,並且是人力所不能左右的,應一切任其自然。

莊子的思想雖有消極、虛無的一面,但其根本目標卻在於要使人的生活和精神達到一種不為外物所束縛、所統治的絕對自由獨立的境界。多少年來,莊子思想對飽經創傷的心靈給予了莫大的慰藉,即使在物質文明高度發達的今天也有它獨特的作用。

儒家像糧食店,絕不能打,否則,打倒了儒家,我們就沒有飯吃--……道家則是藥店,如果不生病 ,一生也可以不必理會它,要是一生病,就非自動找上門去不可。

語言特點:

《莊子》以豐富的寓言和奇崛的想象,構成了瑰瑋奇詭的藝術境界,具有散文詩般的藝術效果。《莊子》的語言如行雲流水,汪洋恣肆,跌宕跳躍,節奏鮮明,音調和諧,具有詩歌語言的特點。

再次齊讀課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