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教師文案

課程教學工作總結8篇

我們都應該把寫工作總結當成提升自己的能力的重要材料,通過工作總結,我們可以發現自己在工作中的價值和貢獻,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課程教學工作總結8篇,供大家參考。

課程教學工作總結8篇

課程教學工作總結篇1

本學期,我們開設地方課程,認真貫徹我校的六學模式。地方課程是對少年兒童進行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啟蒙課程,旨在使民族文化得以血脈相承,使學生受到中華傳統文化的滋養,從而陶冶情操,開啟心智,提升智趣,提高綜合文化素養,激發愛國情感,體驗到了對傳統文化更深刻的認識。現將具體工作總結如下:

一、學情分析

學生經過本學期的學習,對我國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有了初步的瞭解。大多數學生對祖國的文化表現出較濃郁的興趣,藉此時機,將傳統文化精髓灌輸課堂中,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立志繼承和發揚傳統文化,教育學生做個具有傳統文化素養的中國人。

二、取得成績

豐富學生傳統文化,增進對傳統文化價值的認識,激發學習傳統文化的興趣,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共建中華民族的精神家園,同時也為了提高他們的人文素養及寫作水平。

三、今後努力的方向

1、教學形式多樣化。時而教師講解、時而學生講故事等。

2、注重遊戲教學。教學中要善於激發學生興趣,我將運用遊戲“對話、找寶藏、小老師”等多種形式。

3、注重面向全體和個別差異。集體、小組、個人展示等交錯進行,使每一個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都有所提高。

總之,我會合理安排及時的解決本學期的問題,我們會發揚優點,改進不足,相信我們會做得更好。

課程教學工作總結篇2

作為英語研訓教師已經五年了,與我縣一線英語教師一道經歷著新課程改革,由困惑到成長……

看到課改中湧現出來的更多的優秀教師,我感到無比的欣慰……

翻開這五年中我所記下的研訓隨筆,至今已有二十餘本。它象一部紀錄片,記載著我縣英語基礎教育所走過的歷程。這裡我只想連結其中的“四組鏡頭”,透過它們我們一同來品味英語學科在課改這三年中的成長……

回放一、我縣英語研訓教師親自上課並主持省級科研課題的研究。

"如何上好英語課"一直是英語教師在努力探索的主題,我縣英語教師也從沒停下前進的腳步,並積累了豐富的教學經驗,為了讓這種積澱在新課程背景下能夠與時俱進,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和持續發展奠定基礎,我們教師進修學校英語教研室,秉承傳統教學與現代教育思想交融,英語學習與以人為本並重的理念,以>為指導,結合我縣國中英語教學實際,全面啟動了十一五省級課題>的研究工作,經過近二年的整合探索試驗,我們課題組取得了一定成果,現已在接受省裡驗收。開創了我縣英語基礎教育歷史上首次自己主持研究科研課題的紀錄。下面這節課例是我縣研訓教師在我縣山區的一所中學所做的一節下水課,在整個課例的實施過程中,學生們積極思考,參與學習,體驗知識,感受快樂,課堂氣氛異常活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英語基礎知識夯實了,思維活躍了,學習策略找到了,基本上達到了新課程關於"三維目標"的要求,起到了積極的引領作用。

課程教學工作總結篇3

轉眼間,一學期結束了。我順利地完成了音樂教學任務,為了達到教學目的,培養學生有理解,有表情地歌唱和感受音樂的能力,通過音樂的藝術形象,培養學生的革命理想,陶冶高尚情操,啟迪智慧,使他們的身心得到健康的發展。我在教學工作中做出大量努力,現將這一學期的教學工作總結如下,以便今後更好地開展工作,彌補不足,精益求精。

一、課堂教學:

堅持以審美教育為核心,注重培養學生對音樂的興趣、愛好及情感。努力做到通過音樂教育陶冶情操、啟迪智慧、激發學生對美的愛好與追求。注重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在愉快的音樂實踐活動(聽、看、唱,討論、聯想、想象及律動)中,主動地去發現、去探究,去感受音樂、理解音樂、表現音樂,並在一定基礎上創造音樂

二、課堂管理:

為了使學生能輕鬆、愉快地上音樂課,多用鼓勵的方式使學生表現出良好的品質。努力做到用好的設計抓住學生的注意力。

不足:對於學生的課堂行為掌控力度不夠。總以為學生不是惡意,只是不成熟的表現。所以給他們的環境較為寬鬆。致使他們不能真正認識到自己的錯誤而有恃無恐。因此,今後應注意把握尺度。增強幽默力量。

三、考試:

為了使音樂考試不流於老套、死板,使學生能更自然地表現音樂。並且讓我對每位學生有個基本的瞭解,這學期的音樂考試我採用了:讓學生自選一首歌曲表現。

(一)評分標準:

1、音準、節奏(40分)

2、表現力——舞臺形象、表情、歌曲情感處理。(30分)

3、普通話咬字(20分)

4、歌曲的完整性(10分)

(二)三點基本要求:

1、歌曲要求是課本中或課外健康的歌曲(流行歌曲可以)。國歌和兒歌不能唱。

2、要求背唱歌曲一段歌詞,任選一段歌詞。

3、在講臺上演唱。

(三)成績等級:

90分以上為優

80分——90分之間為良

70分——80分之間為中

60分——70分之間為及格

60分以下為不及格

四、課外工作

我經常利用休息時間去自費收集各種音樂文化資料,以便讓學生能多聽、多看、多接觸優秀的作品,從而增長見識,並獲得更多美的感悟。此外,我還很注意自身的學習。如:閱讀一些音樂、教育、文化等方面的報刊、雜誌;上網上的教育工作站與各地的中國小教師進行交流。聽了許多優秀教師的課,感觸破深,在其中積累了很多寶貴的心得,給我的教學起到了不少的幫助。

五、努力目標

這學期的教學繁忙,對於自己的專業有所忽視,在專業技能的訓練上時間花的少,今後我將努力訓練自己的專業,在將來的日子裡能不斷的成長。

1、加強自身音樂素質的訓練,摸索出一套適合我自己的特長和教學方法。

2、在教學中踏實教課,利用各種方法,培養學生各種能力和思想的進步,爭取多開公開課,多去參加比賽和參加教研活動,以錘鍊自己。

六、不足方面

1、教學方面還不夠精益求精,對於學生課堂常規教學抓的不夠緊,特別是對學生如何使他們對音樂教科書中的內容產生興趣還有待提高和加強。

2、對自己的教學還不夠嚴謹。

總之,本學期我能盡心盡力幹好自己的本職工作,做到上課認真,勤勤懇懇,腳踏實地的工作。做好自己教研組的教研活動,能積極配合學校佈置的各項任務。今後有待提高的部分,我將好好努力爭取做到最好。

課程教學工作總結篇4

“先學後教”的教學模式推行至今,相信它已深深地刻在每一位實踐者的腦海中,它不僅傳承了“學生主體、教師主導”的新課標理念,更多的強調了學生潛力的發揮和各種能力的養成。它把學生推到了課堂的最前沿,對教師導的作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何為“導”,怎樣“導”?何為“學”,怎樣“學”?在一次次的教學實踐中,我們的思想在和模式碰撞著,在與模式的對話中感受著課堂的悄然變化,更在學生的交流中欣喜得感悟著其中的真諦。

本學期,應教學工作的安排和教學內容的需要,我們嘗試探討了數學課中相關的概念課和計算課在模式運用中的一些做法,郝__老師的《質數合數》、《同分母分數加減法》,我教學的《分數的基本性質》、《約分》、《異分母分數的加減法》,作為研討課,我們重在研究“如何靈活運用模式”讓數學課豐厚而有內涵,重在積累“如何在先學之後實現有效的後教引導”,重在發現“如何使兵教兵讓課堂更為生動”。下面我將結合課例,談談一些感受和做法。

一、模式運用:“靈活與高效”兼顧。

在每位研究者的心裡,總是想讓本來刻板的模式煥發出生機和活力的。如《分數的基本性質》知識層面比較簡單,能力的養成應是重點,因此,在出示目標後我加入了“大膽猜想”環節,想讓學生由已有知識遷移,並在之後採用不同方法驗證,但這種體現探究的環節,雖然想法是好的,但在模式課中就顯得有些太過設計的痕跡,效果也不是很突出。又如《異分母分數加減法》中簡單情境的引入,從教材例項“生活垃圾的分類”入手,讓學生了解相關的資訊,並提出用加法或是減法計算的問題,列出算式,找到算式的共同點,引入課題。這裡的情境不僅激發著學生的求知慾,由情境得出的算式則串聯著之後的各環節,其中的兩個由於教材中提到,因此作為自學指導讓學生思考嘗試。其餘的幾個則作為自學之後的檢測,作為例項提煉概括。

由此我想到了,無論是概念還是計算課,有利於促進激發學生能力的環節都是可以在模式課中體現的,但一定要簡練,自然切入,與其他環節融為一體,體現價值,並且講求實效。

二、自學導航:“完美與實用”並存。

課本不僅給學生呈現了知識,更為學生提供了一個清晰的探索過程。而自學指導就是學生自主學習的路線圖,例如《分數的基本性質》,教材“先畫再比——觀察發現分數相等——再舉例相等的分數——得出性質”就是對學生探索方法的引領,也為學生的自學提供了方向和依據,因此,我順勢制定了相應的四個自學提示讓學生在“折一折、比一比、寫一寫、說一說”中自己驗證得到分數的基本性質,思路是好的,是完整的,體現了探究的全過程,但就是因為教師想的太完美,是站在自我的角度去想問題的,所以當學生面對如此(多)的問題時,顯得有點顧不過來,有些流於形式,這是沒有想到的。應將問題再小一些,分兩次自學,一步一步的去讓學生髮現要更好一些。

再如《異分母分數加減法》中自學有關算理的部分,在指導中是通過填空的形式呈現的,學生往往只是將此做為填空題看待,對於算理並沒有過多的思考挖掘,使得看似完美的一整套思路,實則為算式和算理兩張皮,因此,改為“看圖思考”讓學生圖文結合,重在引發思考。

三、後教互動:“交流與提升”並舉。

計算課和概念課的關鍵都是對算理的把握和概念的建構挖掘,那就需要通過檢測發現問題,然後“兵教兵”生生交流互動。在以前的教學中,對這一環節的研究是比較淺薄的,而組織形式是關鍵,也就是如何讓學生主載課堂。這裡不僅需要教師不斷的激發學生參與到“辯論”中來,而且能抓住關鍵引導點拔形成一定的認識。

提升概括、提煉形成思想方法是後教的關鍵。如《異分母分數加減法》“怎樣轉化”、“為何轉化”“注意什麼”是本課在後教環節要讓學生弄清的三方面。在學生嘗試計算完檢測題後,及時引導學生觀察發現計算過程中的相同點,引出“怎樣轉化”的問題;通過設問“不轉化行不行,能否將分母直接相加減?”讓學生關注計算過程中實質,並帶著學生將視野拓展到整數、小數和單位換算,完善了學生的認知結構,解決了“為何轉化”的問題;在計算檢測的同時,及時歸納,邊練邊提煉,得到了“看、通、算、約”四個計算中應關注的地方,解決了“注意什麼”的問題。

互動是“後教”的前提,提升是“後教”的關鍵,我們要善於創設分析、判斷、演繹的平臺,讓學生不斷的觀察思考,不斷地建構起完善的體系,不斷地得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總之,在運用模式時,我們應更多的關注細節、關注學生、交流互動、內化提升。

課程教學工作總結篇5

地方課程教學總結本學期,我擔任了昌化鎮第一國小白牛校區16年級的地方課教學,根據學期初地方課程教學計劃,在學校領導的指導下進行了積極的探索與實踐,為使學生了解家鄉,認識家鄉,培養熱愛自然、熱愛家鄉、報效祖國、服務人民的感情,提高科學和人文素養。經過一學期的地方課程教學實踐,總結如下:

1、加強學習,轉變觀念,與時俱進。

地方課程的開發順應了當今時代政治、經濟、文化發展的決策潮流。地方課程的開發有利於新農村建設,有利於學生的可待續發展,切實改變教師課程理念,重新塑造自己並界定角色職能,由課程規範的複製者變為新課程的創造者。使我對地方課程有了深入的瞭解,進一步確定教學思維模式,調動學生、家長主動參與的積極性,為參與地方課程的開發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2、關注學生及學生家庭的發展。

通過學習新的課程理念,我更加明確了教育者的責任,那就是盡最大可能為學生提供自主發展的條件。而學生的發展也應是多方面的。從學生實際情況出發,關注個體差異,提供發展的可能。因此,在確定地方課程教學時,我仔細地關注、領略、走訪了部分家庭,並且組織孩子們與家庭做了一些親子活動,如《家鄉的樹》一課中設計了樹中數學,並佈置學生回去與家長算一筆經濟帳,共同探討一下種一棵或一批銀杏樹的成本與利潤價值。在《杭州的小吃》一課中設計了,我們昌化的特色小吃“刀切面”,並要求學生回去與家長共同參與體驗,並佈置了小吃中的數學,要求所有用的材料實行成本記錄和核算等。為此提高課堂效益、積極引導學生的實踐活動、培養學生良好的經濟意識和人生價值。

3、實施內容及要求:

確定地方課程結構。根據以下幾方面來確立學校地方課程。

①學生髮展的需求,尊重學生意願,有利於學生的可持續性發展。

②學生的年齡特點,考慮學生的興趣愛好和認知規律。

③根據學校的實際情況,學校辦學特色目標和設施條件等。

具體作法

1、嚴格按新課程計劃開課設節,保證開足課時,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

2、加強學習、刻苦鑽研、勇於探索,盡心盡力搞好地方課程的教育工作。保證地方課程教學工作真正落到實處。

3、地方課程教積極開展教學研究活動,不斷探索開發地方課程規律,努力提高地方課程的理論與教學水平。

4、搞好地方課程的評估工作,地方課程的開發應講求實效,不流於形式,搞好評估工作是開發地方課程的重要一環。為此,擬在本期內完善好評估細則,每期末認真進行評估,並將評估結果進入教學目標管理中。

5、建立地方課程開發工作制度,使課程開發工作逐步走向正軌,做出成效,為本地經濟建設做好先頭兵。

6、在實施地方課程教學和活動中,及時進行總結,不斷吸取經驗教訓,在總結中不斷開拓、提高、更新。

一是地方課程教學每期進行一次全面的總結,總結前段取得的成績,改進工作中不完善的地方,提出今後的工作任務;

二是科任教師進行總結、反思,改進教學中的失誤,充實、開發地方課程內容。每期末都要認真收集好有關資料,進行整理歸檔。

7、遵循地方課程開發適應學生興趣、愛好和社會需求的原則,在開發地方課程活動中,廣泛開展學生、家長及社群團體的調研和社會調查,結合本地的實際,充分利用本地資源,不斷改進充實與完善地方課程內容,使我校地方課程內容真正開發成培養學生個性特長髮展,適應社會發展的特色課程。

回顧這一學期的地方課程工作,我總結出不少經驗,這與學校領導和很多老師的支援都是分不開的,我們會取長補短,讓學生們成為富有文化底蘊的新一代。

課程教學工作總結篇6

四年級禮儀教學工作總結 本學期我擔任《國小文明禮儀教育》課程教學,面對新的工作任務和新課程,仍堅持在創新中求發展,邊學習邊教學。進一步認識到德育教學和禮儀課程在國小學校中的重要性。半學年來在學校的正確引導下工作有了新的變化,也有許多不足之處,工作中有許多感想現將個人教學工作總結如下:

一、以身作則,樹立榜樣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車爾尼雪夫斯基說:“教師把學生造成什麼人,自己就應當是這種人。”禮儀教師在學生心目中的地位首先具有示範性,作為禮儀教師首先做不到做不好禮儀課程教學就是失敗的。在眾多任課教師中,學生對禮儀教師的一舉一動最關注。因此,禮儀教師必須以身作則,我們禮儀課教師的一言一行,穿衣戴帽,關係到學生良好習慣的養成,也關係到學生人格的塑造。

二、明確要求,集體教育

對學生提出要求具體、明確、詳細的文明禮儀常規,是每個學生心中有數。打好基礎,形成氛圍,做示範,教表演,使學生知道怎麼去做,首先對學生提出要求明確、具體、詳細的文明禮儀常規,使每個學生心中有數。一開始就重視禮儀訓練,打好底子,對學生進行禮儀

教育。既要使學生明白“理”,又要訓練“儀”,學練結合,以練為主。做示範、教表演,使學生知道怎樣去做。讓學生形成正確的動作定勢,逐漸養成良好的習慣。

在語言方面,從說好“您好、請、謝謝”這三句話為切入點,同學們還補充了“對不起、沒關係、再見”等禮貌用語,並結合日常生活實際討論了這些禮貌用語的用法。關於培養好習慣,教師從正面加以引導,學生則舉反例說明沒有好習慣的危害,一正一反,一莊一諧,使學生對“養成好習慣將受益終生”這句話加深了認識和理解。

三、持之以恆,堅持到底

文明禮儀教育,是一種養成教育。通過教育訓練,持之以恆,使學生逐步形成文明識禮的好習慣。出現反覆,這是一種正常的現象,應對學生充滿信心,抓反覆、反覆抓、紮紮實實,堅持不懈。每當學生放學時,我都提醒他們見到老師主動問好;如果老師從你身邊走過,就很自然的向老師問好。現在我班學生已養成了良好的禮儀習慣,不論是在樓道里、上學的路上,還是在校園之外,他們見到老師都能主動問好,提高了講文明、懂禮貌的自覺性和主動性。我堅持正面教育,注意樹立典型,讓禮儀榜樣去影響帶動他們。平時我也跟蹤,隨時發現禮貌突出的同學,進行及時的肯定。

學生禮儀表現有反覆現象。學生可塑性大,有好模仿和從眾的心理特點,強化禮儀訓練是比較容易取得效果的。但由於受家庭、社會

和環境的影響,學生禮儀表現具有時好時差的反覆性特點。有的學生明明知道禮儀規範的具體要求,就是不能很好地去執行,或始終如一堅持;再有常規訓練的鬆懈、社會環境的負面影響等也會使學生的禮儀表現產生反覆。這是一種正常的現象,不要氣餒,應對學生充滿信心。我們經常提醒學生見到老師、客人主動問好;如果老師從你身邊走過,就很自然的向老師問好。現在我班學生已養成了良好的禮儀習慣,不論在哪兒見到客人、老師都能主動問好、或者行鞠躬禮,提高了講文明、懂禮貌的自覺性和主動性。

總之,文明禮儀教育靠老師和學校教育是遠遠不夠的,還應該依靠家長、社會共同來完成,才能取得令人滿意的效果。

課程教學工作總結篇7

羽毛球課程教學計劃

羽毛球運動屬技能主導類隔網對抗性專案,以其娛樂性、簡便性、鍛鍊性等特點深受廣大學生的喜愛。下面是羽毛球的教學計劃,歡迎參考!羽毛球教學計劃(一):

一、課程介紹

羽毛球運動屬技能主導類隔網對抗性專案,以其娛樂性、簡便性、鍛鍊性等特點深受廣大學生的喜愛。參加羽毛球運動可發展學生的協調性和靈敏性,有利於心肺等功能的改善與提高,可培養學生頑強拼搏、沉著果斷等良好品質。

在教學過程中要充分思考二年級學生對羽毛球技術的掌握潛力,教學生顛球、發球、對空高擊球、對空挑高球、雙人對打高遠球等一系列最基本的練習,以此來培養學生對羽毛球的球感。同時,教學生跨步、墊步、並步、交叉步、蹬跳步等一系列最基本的腳步練習。讓學生熟悉羽毛球運動中最基本的的步法,為以後打好羽毛球做好良好的準備。

二、課程任務

1.培養學生樹立“健康第一”的思想,用心參加體育鍛煉,在體育學習中培養運動興趣,養成運動習慣。

2.幫忙學生掌握羽毛球基本技術、戰術、競賽規則與裁判規則,學會必要的健身手段與方法,養成自覺健身的習慣,為終身體育打下堅實的基礎。

3.提高學生的組織潛力、欣賞水平等綜合素質,培養勇於競爭、頑強拼搏的意志品質,促進身心協同發展,推進素質教育實施。

三、教學資料綱要

1.基本技術:顛球、發球、對空高擊球、對空挑高球、雙人對打高遠球等一系列最基本的技術。

2.基本步法:跨步、墊步、並步、交叉步、蹬跳步等一系列最基本的步法。

3.教學比賽:羽毛球教學比賽。

4.身體素質(跳繩):力量素質;耐力素質;靈敏素質;柔韌素質;速度素質。

四、9課時的學習資料

1.(一課時)羽毛球運動、場地的介紹

羽毛球的正確握拍方法

羽毛球顛球

2.(兩課時)羽毛球的正確發球姿勢以及動作

學習羽毛球發球

3.(兩課時)複習羽毛球的發球

學習羽毛球的接球

4.(兩課時)羽毛球對空高擊球

羽毛球對空高挑球

雙人對打高遠球

5.(兩課時)基本步法練習:跨步、墊步、並步、交叉步、蹬跳步 羽毛球教學計劃(二):

一、指導思想

深入實施素質教育,貫徹“健康第一”的思想。廣泛開展羽毛球課外訓練活動,提高我校羽毛球運動競技水平,增強學生體質,促進學生全方位發展。

二、科學選材

選材成功是訓練成功的一半。科學選材作為一項系統長期的工作要常抓不懈貫穿始終。隨時留意發掘優秀運動員苗子,一經發現用心取得其家長和班主任的支援,隨之召來跟隊進行試訓,經過初選與複選,最後將可造之材招收進隊。源源不斷補充壯大隊伍,完善齊備各年齡段隊員的梯隊建設。

三、隊伍狀況

1、羽毛球隊現共有隊員31人,其中男生16人,女生15人。二、三年級學生佔25人。其它年級的隊員還需不斷髮掘吸收補充。在四、五年級至少要精選10名學生進隊。

2、經過訓練,大多數隊員興趣濃厚,訓練態度認真,訓練中逐漸構成一種你追我趕、互不相讓、頑強拼搏、樂在其中、用心向上的作風與氛圍。但也有少數身體條件好的隊員因家長不支援而退訓。

3、訓練時間安排:每週星期二~星期五7:30~8:20;星期一~星期五16:30~18:00;星期六9:00~11:00

四、訓練目標

以培養和輸送羽毛球優秀後備人才為目的開展教學訓練工作,根據少兒運動員的生理、心理特點,有計劃地進行全面技、戰術、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的教學訓練,全面提高運動員技、戰術水平,身體素質、專項潛力。

五、訓練任務

1、學習主要基本技術,初步建立主要擊球動作的基本姿勢。

2、發展全面身體素質。

3、學習和掌握初級羽毛球運動的基本知識。

4、培養學生“球感”、“拍感”、“本體感”、“時空感”等專門性感知覺。 羽毛球教學計劃(三):

本單元以“健康第一”為指導思想,以發展學生潛力,激發學生興趣,培養學生體育愛好、創新精神及合作意識為目標,根據《課程標準》水平三“初步掌握球類運動中的多種動作技能”的要求,將羽毛球這一專案引入課堂教學。引導學生在合作探究學習的過程中,逐漸掌握羽毛球運動的各種基礎技術及鍛鍊方法,為終生體育打下基礎。

一、教材分析

羽毛球是廣大中國小生喜愛的球類專案,與大球相比,具有小、輕、靈的特性。羽毛球採用的是隔網活動,這種分隔了練習雙方的活動範圍,避免雙方不必要的身體接觸與衝撞,消除了國小生初學羽毛

球時的心理障礙。同時根據水平三階段所選用的是託球、顛球、擊高球練習等組合性練習練習形式多種多樣,具有很強的新穎性和娛樂性,因而能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學習興趣,為學生進一步學習羽毛球的運動技能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學生狀況分析

國小中高年級學生,好表現而且思維活躍,動作反應迅速和靈活性較好,直觀理解潛力較強,但四肢力量相對較弱一些,自控潛力不足,注意力及興趣難以長時間集中在一點上。因而,本單元的教學資料、教學進度、教學方法等,都是針對本年齡階段學生身心特點,根據羽毛球學習的規律進行編排和設計。

三、技術分析

1、握拍:國小生初學羽毛球,主要掌握正確的握拍方法,熟悉球拍的效能。在羽毛球各項基本技術中,握拍是最簡單但又最易被初學者疏忽的一項技術。看起來,握拍很容易,誰都能抓起球拍揮舞幾下,但要想提高球技,打起球來得心應手,就非得從握拍這最簡單、最基本的一環學起,掌握適合自己的握拍方法。正確的握拍方法是先用左手拿住球拍杆,使拍面與地面垂直,然後張開右手,使手掌下部(小魚際)靠在球拍打握柄底託,虎口對著球拍柄窄的一面,小指、無名指、中指自然地併攏,食指與中指稍稍分開,自然地彎曲並貼在球拍柄上。在擊球之前,握拍必須要放鬆、自然,在擊球的一剎那才緊握球拍。

2、顛球:是本單元的教學重點,羽毛球在飛行後下落過程中,要準確決定球的落點,及把握擊球的時機和擊球的力度。

3、低手擊球:(1)準備姿勢時身體左肩側對球網,左腳在前,右腳在後,重心在右腳上,右手持拍向右後側舉起,肘部放鬆微屈,左手拇指、食指和中指夾住球,舉在胸腹間。發球時,身體重心由右腳移至左腳。(2)準備姿勢時側身對網,右腳跨步稱弓箭步,左腳在後自然拉開,上體略有前傾,右手持拍前伸約與肩平,肘關節微曲。注意握拍要放鬆。擊球時,拍面稍朝前下方傾斜,前臂帶動手腕和手指用前送動作球託底部。

4、高手擊球:高球的特點是球的弧線較高、滯空時間較長。擊球前的準備動作要領首先決定來球的方向和落點,側身後退使球在自己右肩稍前上方的位置,左肩對前,左腳在前,右腳在後,重心在右腳上左臂屈肘,左手自然高舉,右手持拍,大小臂自然彎曲,將球拍舉在右肩上方,兩眼注視來球。擊球時,由準備動作開始,大臂後引,隨之關節上提明顯高於肩部,將球拍後引至頭後,自然伸腕(拳心朝上),然後在後腳蹬地、轉體和腰腹的協呼叫力下,以肩為軸,大臂帶動小臂快速向前上方甩動手腕,在手臂伸直的最高點選球。擊球后,持拍手臂順慣性往前下方揮動並收拍至體前。與此同時,左腳後撤,右腳向前邁出,身體重心由後腳移到前腳。擊高球時易犯的錯誤是擊球點選取不當,偏前或偏後,影響擊球用力;擊球時,不是以肩為軸揮臂,而是以肘為軸,影響大臂發力,造成用力不當;擊球時不是用揮臂甩腕動作靠“爆發力”把球擊出,而是將球“推”出;擊球后球拍不是順慣性朝前下方揮動並收拍至體前,而是將球拍朝下;朝右後

方揮動,影響了手臂的用力;擊球時全身用力不協調等。由於教學物件是國小五年級學生的課堂教學,所以本單元對擊高球技術的學習要求要降低。

四、教學資料的安排分析

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本單元(3個課時的教學)將技術水平要求降得比較低。但是“低水平的技術”也是技術,降低了難度的“對低水平的要求”也是要求,有要求就就應按要求做到,否則,體育課堂教學活動的開展將無以立足,所以,就應根據學生年齡特徵及運動技能發展規律,確定一個最低技術難度和要求的“底線”。本單元的“顛球、低手擊球、高手擊球的正確手型”就是一個底線要求,沒有了它,就不可能完成羽毛球的啟蒙教學,更談不上今後該專案的繼續學習和提高了。

因思考到羽毛球是屬於選取性學習專案,學生接觸羽毛球的機率可能不同,但為保證教學質量和效果,因此本單元是以學生羽毛球技術基礎為零作為起點展開教學的。

1、從最基礎的握拍、顛球開始,掌握球拍控制球的潛力,以及一些遊戲和競賽方法。並用“誘導式教學法”引領學生以“合作探究”的方式,在合作探究和相互促進提高的過程中學習。

2、低手擊球和高手擊球的“正確手型”是本單元的唯一一個要求每個人都務必掌握的學習資料。

3、每節課結束前都佈置一個思考型的“課外作業”。並根據學生完成的狀況,從第二節課開始,將他們“課外作業”中自編的“羽

毛球模仿操”、“排球遊戲”,選取編入每節課的熱身活動和遊戲教學資料中,以到達更好的激發其學習興趣的目的。

4、在身心放鬆活動中,分別安排了幾個不同資料的“意念放鬆”,為本人在平時教學中常用的幾種方法,這種放鬆狀態下的意境想象,能使身體和心理進入一中鬆弛安詳的狀態,從而調節生理機能和心理進入更佳放鬆狀態。 羽毛球教學計劃(四):

因訓練隊絕大部分學生年齡小,訓練水平低,不必劃分明顯週期只分了二個階段,嚴格遵循“打好基礎”、“不間斷”的原則來安排訓練計劃。

第一階段:(9月~10月)

本階段技術60%、遊戲10%、素質30%。

採用各種有效手段,幫忙運動員對基本技術建立清晰、準確的動作表象。熟練掌握正確的握拍方法。初步掌握正手發高遠球、後場正手擊高遠球技術的動作要領。練習難度與技術要求,要結合運動員的年齡和身體專項素質潛力,合理安排。在不產生或加深錯誤動作的前提下,逐步加大練習難度,提出更高的技術要求,合理運用技術潛力。要個性重視後場正手與頭頂的高球技術的訓練。

素質方面,主要發展全面的身體素質,重點發展和提高速度和靈敏素質。抓好這二項素質的發展敏感期。學習羽毛球專項步法,初步掌握正、反手上網移動步法,正手與頭頂的後退移動步法以及正手與反手兩側移動步法。在步法訓練中,抓好起動、移動、制動、回動四

個基本環節,步法應與專項技術有機的結合起來,根據運動員的專項潛力,進行教學訓練。

第二階段(11~1月)

本階段的訓練以全面身體素質訓練為主。技術佔50%、素質佔40%、戰術佔10%。

訓練的主要任務是發展全面身體素質,利用冬訓,儲備體能。因隊員年齡小,訓練以有氧代謝運動為主。提高專項潛力。單項技術以固定球路訓練為主。對技術動作進行精細化加工,以到達技術動作的一致性、隱蔽性。提高擊球落點的準確性。

七、訓練措施

1、學生訓練課的資料、形式、節奏等安排,要求形式多樣,各種練習手段儘量與遊戲活動相結合,以激發學生對羽毛球運動的愛好與興趣。

2、在教學過程中,因教學的物件是少年兒童,所以,每一項教學訓練的方法都務必貼合他們的特點,應圍繞著構成某一種動作而練,練習難度和技術要求應貼合少兒運動員年齡和身體發育程度,不宜過高和過急,注意循序漸進。

3、將訓練與思想教育結合起來,在訓練中注重技術、戰術、作風與心理素質的培養。有意識的在教學訓練過程中,培養學生“愛祖國、愛學校、懂禮貌、講禮貌、肯吃苦”的意志品質。加強跟班主任、家長的聯絡,使學生能安心訓練,無“後顧之憂”。透過師生的共同努力.從難、從嚴、從實戰出發,大運動量地進行嚴格訓練,加強意

志品質培養,從小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與訓練作風。

4、充分調動學生用心性、自覺性,完成每一階段計劃,並做好階段測試工作。

5、訓練中發揮教練主導作用,注意克服訓練中注意力易分散現象,提高訓練效果。

6、訓練中提倡多看、多練、多想,教練員多示範、多陪練、多糾正動作。

7、督促學生文化學習,做到學習、訓練兩不誤。

課程教學工作總結篇8

在讀經教育未能納入體制之前,讓社會上每個角落都有“讀經班”,是我們初步的理想。古人說:“易子而教”,自己單獨教自己的子女是比較困難的。所以最好的辦法是:要教自己的兒女,連他人的兒女也一起教,與其一家獨樂獨學,不如大家一起來讀。意思也就是:要開成一個“讀經班”,則兒童讀書有伴,其興趣將會增長,而且參與的人多了,也較易形成風氣,對社會造成較快較大的影響。

你如想開一個讀經班,其步驟可以參考以下的解說:

第一步:宣導理念。因為兒童無自主力,所以要讀經必須得到家長的認同,而現在認識讀經理念的人並不多,因此宣導理念是很必要的。宣導理念的方法很多,可以以您個人所知的去宣說,譬如校長可對全校老師說,老師可對學生家長說,一般人可以對其親友說。現在最簡單的方式,您可以用這本小冊子分發給人看,應該可以說明清楚了。假若因您的熱心介紹,而讓更多人知道讀經教育,則可說是“功德無量”。

第二步:選定地點。古人說:“道場,道場,有道就有場”,開讀經班,只要有意願,地點幾乎無所限制,不論講堂、課室、辦公室、會議室、客廳、甚至是樹下,都可以做為讀經教學的地方。不一定需要黑板,也不一定需要桌椅,只要人人有一本書或一份資料,甚至不需要任何資料,只要互相聽到聲音,就可以開始教“讀經”。現在已響應讀經教學活動的有很多,幾乎任何一種單位,任何一個地方,皆可成為一個讀經班,而讓絃歌飄送城鄉處處。

第三步:招生。如系學校全校或全班讀經,只要與家長溝通共識即可,不會有招生的問題。若只是作為學校的團體活動或一般人士在社會上開班,則可用口頭面邀的方式招生,也可用書面招生。招生的物件可以不必限制年齡,因為讀經可以混齡教學,自幼兒園中班起至國小六年級都可以。因為中班以前,尚未有教室上課的經驗,恐怕坐不住(小班以下乃至

二、三歲幼兒也是可以讀經背誦的,但較不適合混齡教學,若在幼兒園中由老師團體帶讀,或由家長自行個別教讀,或許比較適當。)而升上國中後,時間少了,心理也變了,比較不易接受這樣的教學方式。當然,也有些特例,國中高中而想讀的,我們更加歡迎。甚至成年人也可以一起來讀,許多家長即陪著兒童來讀,而且也跟著背得很起勁。所以讀經班的招生不會太困難,只要說動五六個家庭,再加上陪讀的家長,就很熱鬧了。

已在別處讀過的,還可以再來報名重頭讀起,因為讀經不是學數學,算過就好,讀經倒像欣賞藝術,如一首精湛的音樂,聽過了可以再聽,演奏過了可以再演奏,愈熟愈好。反過來說,讀經教學已經進行一段時間了,也容許新生插班,因為《論語》如能治天下,讀上半部和下半部皆一樣可以治天下,就好像音樂,從貝多芬或莫札特聽起,是沒有太大差別的。

第四步:聘請教師。教兒童讀經是非常簡單的,只要看過本小冊說明,幾乎任何人都可教讀經,所以教師的來源應不缺乏。譬如說在學校教讀經,老師是現成的,或者教自己班級,或者教團體活動,如能深切體認讀經對文化教育的重要,應該是義不容辭的,何況可以把讀經當作一種有趣的課外遊戲來做,就不會有增加負擔的感覺了。又如果認識到教兒童讀了經,可在短期內增進兒童的智慧,又可對這些兒童有一輩子的好影響,並且自己在教的同時也可以受到益處等等,學校老師中,應該很容易找到有意願教讀經者才對。如果是社會民間所組成的讀經班,則可以聘請學校老師兼任,或由家長出任教師,因為如果自己的子女也在讀經,那麼本來就需陪讀的,出來擔任教師也不會更費時間,何況自己的子女在這情況下,可能會學得更好,而且教讀經不僅對社群親朋有貢獻,自己也會有大進步,何樂而不為呢?我們鼓勵大家出來教讀經,這也是一種很好的敦親睦鄰的社群服務,很好的自我成長。此外也可請退休的老年人擔任教師,不但深具“文化薪傳”的意義,此老人與兒童玩在一起,正好忘老返童,延年益壽。另外,家長也可以利用每天早晨陪小孩到校後,在兒童的早讀時間裡協助老師教讀經,這樣不僅是自己的孩子受益,別人的孩子也受益,而且也協助了老師、協助學校,自己也有多方面的成長,是最有價值的“愛心媽媽”、“愛心爸爸”。

雖然讀經教師不需要有特別的才學,但基於“經典教育”之本性,凡“讀經”的教學者需要保有正確的文化心態,以濡染兒童具有寬廣的文化心靈。茲舉出讀經教師應有的“見識”如下:

凡“讀經”,雖以經典為主,但並不排斥閱讀其他書籍,反而要多鼓勵各種課外閱讀。讀經的兒童,由於語文能力的增強,往往可以開啟廣泛的閱讀興趣,應多加鼓勵,使養成讀書習慣。

凡“讀經”,雖以古文為主,但並不排斥白話文,並且相信由於古文能力的增強,必大有助於其白話文的鑑賞與寫作。

凡“讀經”,雖以中國文化為主,但並不排斥西方文化,並且期待由於理性的開發,而更有能力去吸收融貫西方文化。讀經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要培養一個人自小有這種大心量、大志願。

凡“讀經”,雖以記憶為主,但並不排斥理解,並且希望由於深沉的醞釀,而有助於其思想的縝密。

最後要請特別留意的是:讀經雖只是屬於課外補充教學,每天平均只花了二三十分鐘,但對其各方面的智慧有甚大的強化效果,其他的功課很快跟著會有明顯的進步,家長或老師要讓他趕快多吸收課外的知識技能,或者加多其讀經課程。也就是要讓他學些有內涵有價值的東西,以免浪費他的生命。(現在國小老師上課所教,家庭作業所派,大體是以照顧中下程度的學生為標準,所以高材生在上課中往往所得甚少,家庭作業的抄寫對他來說更是缺少意義,這種浪費是很可惋惜的。不過老師為了全班的教學,也是無奈的。解決的辦法是分層級派作業,有些讀經兒童的家長要求老師讓他的孩子以“背經”來代替寫作業或背課文,而老師居然也答應,這真是一個好現象。可供天下父母老師參考。)

第五步:開始教學。開始教學也是很簡單的,不必要有開場白,只要說:“各位小朋友,開啟書,跟我念!論語,學而第一,第一章,子曰:學而時習之”,唸完一次,再一次,這樣就開始讀經的教學了,唸完一段,念下一段,不必要講解,講解往往帶給老師壓力,兒童聽不懂會減低興趣,而且等於浪費時間。但如果教師有能力有興致,或某些章節可以當作隨機生活指導的,或高年級可以聽懂一些了,略為講說也是可行的。但講解不是讀經班最主要的目的,兒童讀多了,他自然會了解。如果有兒童或家長特別要求要了解,而老師沒有信心沒有能力講解,這時請老師不必有挫折感,因為我們這幾代的語文能力不好,是被犧牲的,在此更可見出教子弟讀經的重要。如真有高年級想了解文義,可以請他自己去看坊間的翻譯本,但也應勸他不要太認真,看得懂的地方就好,看不懂的地方就算了,以後再說。經典的學習不像科學知識的死煞,科學知識的學習必須要求懂,而且要懂得很清楚,但經典的性質不同,不可攪混。經典貴在有無窮活轉的內涵,對經典保持一種似懂非懂的深遠的敬重之感也是好的,如果一味為了讓他懂,淺白而解之,可能反而使他忽而玩之,以為天下道理只不過爾爾,大大斫傷了他的慧根,此所以古人說“小時了了,大未必佳”也。所謂“了了”,就是什麼都好像懂的樣子,能言善辯,好抬槓而自以為是,這種態度是不好的,而現代家長卻很喜歡,此所以社會上浮薄之人漸多的緣故,需及早防範,不要隨便讓兒童養成這種習性。

第六步:樂觀堅定,長期辦下去。讀經班的開辦很簡單,而持續下去也很簡單,只要盡力做到以下幾點建議即可:第一,要體貼人性人情。一般人往往隨時代而走,在讀經風氣未開啟以前,贊同的人是不多的,只要有三兩同好即應滿足,不要有孤獨感。第二,要了解兒童個別差異,不要要求每個兒童的表現都如人意。通常的狀況是十分之三會自動喜歡讀,十分之三會反抗到底,十分之四是可有可無,鼓勵即進,不鼓勵即退。這是很自然的教育心理統計曲線。我們只要不辜負前面十分之三,而鼓勵中間十分之四就很多了,當然能鼓動得了後面十分之三更好,但切勿因此太累太失望,以致全盤放棄。後面十分之三或許有別樣發展也是好的,不一定非天下人都馬上來讀經不可。第三,要激起家長的關心。兒童讀經成功的關鍵在於家長的鼓舞和督導,尤其是剛開始的三個月,教師必須常常提醒家長讀經的重要,每次下課後,需吩咐家長:“督導你的孩子每天讀二十分鐘到三十分鐘,注意,是‘每天’!”如果家長不負責任,“假民主”,只抱著“讓孩子試看看”的心情,大部分是不會成功的。有些家長說“忙”,不願花精神督導,其實,他不知道,這時認真督導三個月讀經,等他上路了,則一輩子不用為這小孩子擔心,是一種花費最小而收益最大的教育投資。千萬不要蹉跎,等他過了十三歲,忽然發覺孩子空虛的心靈一夜之間變樣了,那時,後悔就來不及了。這些觀念,要常常說給家長聽。第四,要有堅持的勇氣。開班三個月後,人數少了一半,是很正常的,繼續辦下去,又會漸漸有人來插班,回覆原來的盛況。

有一位蕭麗玲老師,她說該縣的孩子太可憐了,所以不但自己義務開班教讀經,還東奔西走,宣傳理念,受了不少挫折,感動了許多國小校長和老師,以及地方關懷文化的人士,共同努力了兩年多,現在該縣已有超過五千位兒童讀經,她希望將來全縣的八千名小朋友都來讀經,則將來當地不僅文風鼎盛,而且將出大人才來。這便是憑著堅定的信念而推廣讀經有成的例子。另有一位尤永煜老師,開班時八個學生,一年半下來還是八個,但他沒有放棄,後來終於增加到數十個,以致客廳容納不下,這便是本著樂觀的精神開班有成的例子。我曾說只要還剩下一個人要讀,便不可放棄,如此,則無敗事。第五,要有長遠的眼光,不要短視近利,急著求一時之效。人類的幼稚期是很長的,讀經見效之日遠在十年二十年以外,要善於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