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教師文案

鼎湖山聽泉教案7篇

教案是教學活動中的根本,所以在制定的時候一定要足夠細緻,只有認真記錄教案,我們才能進一步提升自己的教學水平,下面是本站小編為您分享的鼎湖山聽泉教案7篇,感謝您的參閱。

鼎湖山聽泉教案7篇

鼎湖山聽泉教案篇1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4自然段。

2、學會本課生字,綠線中的生字只識不寫。認識1個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會用“猶如”、“像……一樣……”造句。

3、理解課文內容,憑藉課文中的具體語言材料,通過想象感受泉聲的美妙,增強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引導學生結合語言環境理解重點詞句,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

憑藉語言材料想象泉聲的變化,體會泉聲的美妙有趣。

教學時間:

三課時

教學準備:

查閱有關鼎湖山的資料、圖片。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要求:

1、學會本課生字,綠線中的生字只識不寫。認識1個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理清課文脈絡,試著給課文分段。

教學重點、難點:

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引導學生結合語言環境理解重點詞句。

教學過程:

一、談話匯入。

同學們,你們聽說過我國廣東省肇慶市東北部的鼎湖山嗎?鼎湖山,原名頂湖。因山頂有湖,四季常盈,故得其名,民間傳說黃帝打敗蚩尤採首山之銅在此鑄鼎,鼎成昇仙,為紀念黃帝得道入仙冊,習稱鼎湖。鼎湖山的景色可美啦!以“植物多”、“寺廟多”、“瀑布多”馳名於世。 揭題:16、鼎湖山聽泉

二、看圖片,聽課文錄音。

三、初讀課文

1、佈置學生自學。

(1)藉助拼音,輕聲自由讀課文。要字字入目,把課文讀通讀順。

(2)拼讀生字表中生字,畫出文中帶生字的詞,查字典或聯絡上下文想想它們的意思。

(3)給自然段標上序號,想一想每個自然段講的什麼。

2、檢查自學情況。

(1)認讀生字詞。

a、肇慶 聆聽 矇矓 汩汩

b、草叢 暮色 古剎 匯聚 穿越 輕柔 清脆

草豐林茂 時隱時現 不絕於耳 交錯流瀉

清純悅耳 山鳴谷應 悠悠揚揚 安詳厚重

歡快活潑 繁花似錦 古樹參天 萬籟俱寂

厚重回響 雄渾磅礴 銅管齊鳴 忽高忽低

忽急忽緩 忽清忽濁 忽揚忽抑 蓬勃生機

(2)在學生讀準音的基礎上,找一找這些詞語中哪些是描寫聲音的?

指導學生美讀這些詞,是否可以通過自己的朗讀聲來詮釋一些詞語的意思。

(3)讀讀自己喜歡的自然段。

四、理清課文脈絡

1、默讀課文。想一想這篇課文作者是按什麼順序寫的,作者在哪裡開始聽到泉聲,在什麼時間、什麼地點聽得更加真切,試著給課文分段。

2、討論交流後小結。

第一段(第1自然段):寫“我們”來到風景名勝鼎湖山。

第二段(第2自然段):寫白天“我”在上山途中觀景聽泉。

第三段(第3—5自然段):寫入夜“我”在慶雲寺聽泉,抒發在鼎湖山聽泉的總體感受。

五、指導寫字

1、出示生字。

重點指導書寫“磅礴”,區分“暮”和“幕”、“墓”、“慕”的意、形。

2、鋼筆描紅、臨寫。教師巡視指導。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1——2自然段。

2、理解課文1——2自然段內容,憑藉課文中的具體語言材料,通過想象感受泉聲的美妙。

教學重點:

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引導學生結合語言環境理解重點詞句,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

憑藉語言材料想象泉聲的變化,體會泉聲的美妙有趣。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匯入

今天就讓我們跟隨作者到鼎湖山去聆聽、辯識、品位那裡的泉聲吧!

二、精讀課文第一自然段

1、指名讀課文第一段。說說讀了這一段,你瞭解了什麼?(可瞭解到鼎湖山的位置和雨後鼎湖山的概貌)

2、出示第二句話。試讀體會!通過朗讀,你感受到了什麼?

三、精讀課文第二自然段

過渡:雨後的鼎湖山濛濛朧朧,別有一番詩意!那作者又是在什麼地方聽到泉聲,看到泉水的呢?

1、學生輕聲讀第二自然段,邊讀邊畫出描寫泉水的句子。

2、交流。教師相機出示句子,指導朗讀。

a過了寒翠橋,就聽到淙淙的泉聲。

a指名讀,說說讀了這句話你體會到了什麼?(板書:泉聲響)

b能試著把這句話讀一讀嗎?

b進山一看,草叢石縫,到處……我們得尋找著墊腳的石塊跳躍著前進。

a自由讀,圈出“不絕於耳”,想想是什麼意思?從這個詞可體會到泉水怎樣?(板書:泉水多)

b還可以從哪兒看出泉水多?生讀,師在“到處”、“湧流”、“交錯流瀉”“遮斷路面”等詞句下圈點。

c這兩句話中的“湧流”和“流瀉”能交換嗎?它們有什麼不同?

(“湧流”指朝上湧出朝前流淌,“流瀉”指迅速地朝低處流淌)

師:當我們走在山路上,不斷流淌的泉水把路面都遮斷了,我們得尋找著墊腳的石塊跳躍著前進,這是一件富有情趣的事呀?感情朗讀這段話。

c愈往上走樹愈密,綠陰愈濃。溼漉漉……匯成一片美妙的音響。

a學生看插圖,聽老師讀這段話。

b看了圖,聽了朗讀,有什麼要說的嗎? (板書:泉聲美)

c這段話中有個比喻句,找出來讀一讀。能用“猶如”來說句話嗎?

d想象意境,指導朗讀。(在寧靜的傍晚,剛剛下了一場雨,空氣特別清新,從寺廟中傳來了悠揚的鐘聲,和歡快活潑的泉聲彙集在一起,是一首多麼美妙的交響曲啊!)

就讓我們一起來奏響這部交響曲吧!(齊讀)

四、朗讀課文第1——2自然段。

第三課時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第3——5自然段並背誦本段。

2、學會用“猶如”、“像……一樣……”造句。

3、理解課文第3——5自然段內容,憑藉課文中的具體語言材料,通過想象感受泉聲的美妙,增強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引導學生結合語言環境理解重點詞句,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

憑藉語言材料想象泉聲的變化,體會泉聲的美妙有趣。

教學過程:

一、複習匯入。

在上鼎湖山的途中,我們就看到了涓涓細流的泉水,聽到了鐘聲和泉聲彙集而成的美妙的音響。當我們循著鐘聲,來到了半山腰的慶雲寺時,又看到了什麼呢?

二、學生自學第三自然段。

1、學生自讀。

2、結合自己課前查閱的資料,噹噹小導遊,簡單介紹慶雲寺。

三、精讀課文第四自然段。

師:作者夜裡借宿在慶雲寺,聽到的泉聲又是怎樣的呢?

1、請同學們自由輕聲地讀課文,自己先體會體會。

2、指導讀第一句。

(1)指名讀,你知道“萬籟俱寂”的意思嗎?指導再讀。

(2)如果,我們是客人,那主人就是——(指板書:鼎湖山)。主人不僅慷慨地捧出她美妙的泉聲,而且還把這“泉聲一直”——(引讀)。多熱情,多好客!誰能把這種情趣讀出來?

3、指導讀第二句。

師:這麼豐富的泉聲,如果只用耳朵聽,能真切地欣賞到她的美妙嗎?所以作者是在用心——(學生接下半句)

(1)齊讀。

(2)作者是怎樣用心去聆聽、辯識,又是怎樣品位的呢?

讓我們設身處地地想象一下:山中萬籟俱寂,唯有泉聲不斷,此時此刻,作者一邊聆聽著泉聲一邊在心裡不停地讚歎。

4、指導讀第三句。

啊!這是 聲音,多像 一樣 啊!

(1)出示句式:

生輕聲讀第三句,準備用這樣的句式說出作者的心裡話。

(2)同座位互相說一說。

(3)指名回答,教師相機板書:輕柔、清脆、厚重回響、雄渾磅礴

(4)師引讀這段話。

(5)請大家輕聲地把第三句再練一練,指導學生讀好這幾句話。

(6)同學們,這麼優美的語句,要是能背下來,變成自己的語言,那該多好啊!自己先背背。指名背。

(7)這一句,作者向我們詳細介紹了鼎湖山四種泉聲,其實,這裡的泉聲遠不止這些。(板書:“……”)你聽。

5、學習第四句。

(1)示範讀。誰能像老師這樣讀?

(2)聽出來了嗎?這裡的泉聲豐富多變。

(3)引讀。

(4)學生讀,讀出這種感覺。

四、學習第五自然段。

鼎湖山因為有了清泉,所以 。

(1)課文學到這裡,請同學們聯絡全文思考這樣一個問題:鼎湖山清泉的作用難道只是給人們以聽覺上的享受嗎?它還有哪些作用呢?準備用這樣的句式發表你的看法:

(2)學生在下面試著寫一寫。

(3)指名回答。

(4)教師小結:泉聲聽在耳裡,泉水留進心田(板書:留進心田),這是多麼深刻而美好的印象啊!

(5)齊讀最後一自然段。

五、課堂作業。

用“猶如”、“像……一樣……”造句

附板書:

泉聲響

白天 泉水多

泉聲美

鼎湖山聽泉 輕柔

清脆

黑夜 厚重回響 流進心田

雄渾磅礴

鼎湖山聽泉教案篇2

一、揭題

1、請大家看老師寫一個字“聽”,自己讀讀看。誰會用它來組詞?

老師聽了大家的發言,覺得有兩點特別好:首先,大家的發言沒有重複的。“你說你的,我說我的”;其次,大家在組詞的時候,有的同學把“聽”放在詞的前面,有的放在後面,字放的位置不同,組的詞就多。以後我們知道了,組詞的時候,可以把要組的詞放在不同的位置,這樣,我們的詞彙就豐富了,就美了,思維也就活躍了。

2、譬如說剛才有同學說到的“傾聽”“聆聽”這些詞就非常好。就是說,我們在聽的時候,不但要用耳,還要用心,這樣才能聽出味道來。今天,老師就和大家一起去廣東省肇慶市的鼎湖山聽泉。

3、寫題

4、齊讀課題

5、師介紹:鼎湖山是我國著名的風景區。那裡群峰羅列,古木參天,鳥語花香,滿目青翠;那裡不但有浩瀚的林海,更有高懸的飛瀑,成為鼎湖山的一大特色。你想,既然是聽泉,主要聽什麼?

6、檢查預習:預習了課文,你覺得鼎湖山的泉聲怎樣?課文哪幾節寫了泉聲?

二、自學課文,思考問題

我們只是預習了課文,就感覺到了鼎湖山泉聲的美,如果我們用心細讀課文,一定會對這泉聲有更深刻的瞭解。我們來讀課文描寫泉聲的第二節和第四節,請你用你喜歡的方式讀,讀的方式不同,但內容是一樣的,問題也是一樣的,那就是:作者聽到了怎樣的泉聲?

三、講讀第二節

(一)課文第二節主要寫了作者白天聽泉。他聽到了怎樣的泉聲?

1、(找句子)點出:淙淙指讀

2、(找句子)點出:不絕於耳理解詞意讀詞讀句

3、(找句子)點出:清純悅耳指讀齊讀句子

4、(找句子)點出:歡快活潑齊讀句子

(二)教師小結:

在輕紗似的薄霧中,鼎湖山的泉水交錯流瀉,時隱時現。清純悅耳、歡快活潑的泉聲和安詳厚重的鐘聲匯成一片美妙的音響,在每一位遊客的耳邊、心頭回蕩。能把這一節讀好嗎?

四、講讀第四節

到了晚上,山中萬籟俱寂,只有泉聲一直傳送到枕邊。一路上聽到的各種泉聲,這時候躺在床上,可以用心細細地聆聽、辨識、品味。看第四節,作者主要寫了哪幾種泉聲呢?

1、媒體點出:小溪、澗水、無數道細流、飛瀑急流

2、請你用心細細地聆聽、辨識,聽聽這是哪一種泉聲?(播放媒體)

3、作者主要寫的就是這四種泉水的聲音。齊讀這段話。

4、夜是那麼的寂靜,作者身處山中,耳邊傳來豐富多彩、不絕於耳的泉聲,他不但在用心聆聽,更在細細品味。下面老師給大家放一段畫面,請大家和作者一樣細細品味。注意:我們不但要用眼看,還要用心聽,更要用心品味。一會把你的感覺告訴大家。(播放媒體,師配樂朗讀)

5、學生談體會。

6、師相機播放樂器聲,同時媒體出現:輕柔清脆、厚重回響、雄渾磅礴

7、讀好這些詞。

8、引說:這輕柔的聲音其實是——小溪的聲音;

這清脆的聲音其實是——澗水的聲音;

這厚重回響的聲音其實是——無數道細流的聲音;

這雄渾磅礴的聲音其實是——飛瀑急流的聲音。

9、鼎湖山的泉聲真像音樂一樣妙不可言啊!這就是作者用心聆聽、品味的結果。

10、把你品味到的所有感覺放到文字中,通過讀來表現。

11、指讀。

12、分角色讀。

13、師通過提問.總結“這小提琴是誰拉響的?這琵琶是誰彈響的?這大提琴是誰撥響的?這銅管齊鳴是誰奏響的?(大自然)

14、引讀:更令人稱奇的是,還有一些泉聲——

五、.總結。

在這萬籟俱寂的晚上,一切似乎都已沉睡,只有鼎湖山的泉聲如歌、如詩,多姿多彩,不絕於耳。美嗎?妙嗎?大自然是一位偉大的音樂家,它借鼎湖山清純悅耳、歡快活潑的泉聲演奏出一首首美妙動聽的樂曲,讓人不由自主地喜愛上它。當然,這些樂曲只有用心聆聽、品味才能聽出來。作者就是因為用心聆聽、品味鼎湖山的泉聲,才深深地喜愛上了它,使這泉聲汩汩地流進了他的心田,相信也流進了你的心田。

鼎湖山聽泉教案篇3

一、教學目標:

1、發揮多媒體課件優勢,充分調動學生感官,品味文中優美語句。

2、激發學生的表達慾望,提高學生對語言文字的領悟能力。

二、教學過程:

(一)同學們,聽,傳來淙淙流淌的泉聲,(點選封頁),搖鈴擊磬似的、清音圓潤。依稀彷彿我們又來到了鼎湖山,讓我們跟上作者的腳步去看一看那清亮的泉水,聽一聽那美妙的泉聲。

(二)請同學們自由朗讀課文第二自然段。

1、引讀:(看到的)過了寒翠橋,進山一看,草豐林茂,有時幾股泉水,愈往上走,溼漉漉的綠葉。直至泉水隱到了濃陰的深處。

2、聽(點選播放清純悅耳、安祥厚重、歡快活潑)

引說:你聽到了什麼?(學生說出三個詞語);對、好、聽得很仔細。

過渡:想不想親自去看一看?

3、(點擊出現畫面,看一看)你想說什麼?(學生說後,讓學生帶感情說);真令人陶醉!太美了!真是生機勃勃!

(嘗)我想,那味道一定很不錯。(帶回來)有機會親自去看,好嗎?(希到處都是)大家都努力,你的願意會實現的。(帶攝拍)拍好後,與大夥一塊欣賞,好嗎?

4、過渡:這濃濃的綠意,這淙淙的泉聲,使我們留連忘返。誰能有感情地讀一讀課文第二自然段?

像她那樣,我們一起來讀一讀。(齊讀)

(三)我們循著鐘聲,來到半山腰的慶雲寺,這是一座(引讀)借宿。

(點擊出現慶雲寺圖片)瞧,這就是千年古剎慶雲寺。寺內:(齊讀:繁花似錦、古樹參天)

今夜,我們決定就在這座寺院裡入宿,是什麼留住我們的腳步?(學生自由說)

(1)是呀,這聲音太獨特了!

(2)嗯,餘興猶存,想欣賞個夠。

(3)千年古剎,難得一見嗎!

(四)過渡:在古老安謐的寺院內聽泉更真切了。讓我們細細聆聽。(邊看課文邊聽)

1、(點選第四個按鈕)配音範讀

你聆聽到怎樣的泉聲?(找出一組詞:輕柔、清脆、厚重回響、雄渾磅礴、忽高忽低、忽急忽緩、忽清忽濁、忽揚忽抑)(貼板書)

過渡:這忽高忽低、忽急急緩、忽清忽濁、忽揚忽抑的泉聲不禁使我們想起漫步山間的所見所聞。(語調低)

2、(點選看一看)

3、隨著山勢,山泉時寬,時窄,時緩,時急,泉聲也時時變換調子。你們能不能通過四人小組選取最喜歡的朗讀方式,可以是齊讀、輪讀、分角色讀等等,邊朗讀邊品味,從而變成一首首泉之曲。

4、可以開始了嗎?

5、哪一組先來?讀得怎麼樣?(你們一組示範一下,範讀,指原先組讀)(好的不評)其他組呢?還有嗎?

邊小結邊板書:真了不起!你們為大家奏響了一支支美妙的泉之曲,那變化莫測的泉聲如一個個跳動的音符,令我們回味無窮。(簡筆畫)

6、讓我們結伴同行,一起去聆聽、辨識、品味(點選聽一聽):齊讀第四自然段。

7、讓我們閉上雙眼,(點選聽一聽):再次去聆聽、辨識、品味,你彷彿還聽到哪些美妙的泉聲?

8、你還聽到哪些美妙的泉聲?

(自由說,評價。注意:點出泉聲是怎麼想象出來的。)

(能運用學過的句子,真不錯!你的課外知識真豐富!你的想象力簡直可以和作者相媲美了!真形象!很生動!真令人陶醉!美極了!是呀,沒有作者那傳神的描寫,我們怎麼會有如臨其境之感呢!這麼美妙的泉聲,我們不禁都想一睹為快。)

(五)(點選最後一個按鈕)

1、濃密的樹林裡,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涓涓細流靜靜流淌,終年不息。

是清泉滋潤??

是清泉蘊育出

2、讓我們一起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第五自然段。

3、總結:短短四十分鐘的鼎湖山之旅即將結束,你想說什麼?(指說)不僅是這湧流的清泉,變幻的泉聲,同學們那豐富的想象力、驚人的感悟力以及那美好純潔的心靈,同樣也在老師心田留下了美好的印象。這次旅行真令人難忘(停留)

板書:

輕柔忽高忽低

清脆忽急忽緩

厚重回響忽清忽濁

雄渾磅礴忽揚忽抑

鼎湖山聽泉教案篇4

教學內容:

蘇教版國小語文第九冊教材《鼎湖山聽泉》。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通過對課文的誦讀品味,體驗泉聲的美妙有趣。

2、情感目標:憑藉課文具體的語言材料,通過想象感受泉聲的美妙,增強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3、技能目標:能從網上查閱關於鼎湖山泉的資料,並在老師的幫助下完成powerpiont電子幻燈片。

教學重點:

品讀課文中優美的詞句,積累語言文字。

教學難點:

憑藉課文想象泉聲的變化,體會泉聲的美妙,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物件及其學習需要分析:

對五年級的學生,單從字面上感受不出鼎湖山泉聲的美妙,幫助他們從網上搜集資料,結合圖片、錄音或錄影,展開豐富的想象,從而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把自己熱愛祖國山水的感情融入朗讀之中。

教學媒體選擇與應用設計:

網路、錄影、powerpion電子幻燈。

教學準備:

1、有關鼎湖山泉水流淌的錄影。

教學流程:

一、播放錄音,激趣匯入

1、聆聽泉聲。

2、同學們,知道這是什麼聲音?有什麼感受?

3、這是鼎湖山泉水流淌的聲音,你們想不想去遊覽一下,邊欣賞邊感受。

二、自學課文

1、在網上查閱有關鼎湖山泉水的文字資料、圖片。

2、邊讀邊思邊找,鼎湖山的泉水是怎樣的?

三、小組合作,交流學習

(一)簡介鼎湖山

1、過渡:剛才同學們上網盡情地遊覽了鼎湖山,那裡的泉水給你留下了什麼印象?

2、播放鼎湖山風景圖片,加以文字簡介。

(二)遊覽景點

1、你最喜歡哪個景點?自由選讀,再讀給小組同學聽,讀完後說說自己的感受,其他同學評議。

2、讀後交流,靈活機動教學25自然段。

景點一:觀看飛流直下的瀑布,聽泉聲。

1、學生談談遊覽後的感受。

2、多媒體出示鼎湖山泉水的圖片,泉水從山頂直流而下,從草叢石縫間湧出,配上泉水聲。

3、多媒體出示鼎湖山泉水的文字資料,體會文章優美的詞句。

(泉聲:淙淙不絕於耳、清純悅耳、悠悠揚揚)

(泉水:湧流清亮、交錯流瀉)

4、配音讓生朗讀第2自然段。

把泉聲流淌的美妙感覺讀出來。要求大家大膽地想象,盡心體會。

景點二:半山腰的慶雲寺點播視訊

1、過渡:同學們欣賞了途中的泉水,累了吧!讓我們循著鐘聲到半山腰觀看慶雲寺,好不好?

2、藉助多媒體,欣賞古剎圖片,觀圖練說。

3、圖文結合,朗讀第3自然段,感受慶雲寺的規模巨集大。

景點三:從草叢、石縫流淌的泉水、從山頂飛流直下的泉水自主上網

1、過渡:慶雲寺環境優美、清淨,作者決定留宿於此,留在半山腰的古剎中,作者又有什麼新的發現?

2、網上搜索:鼎湖山泉水。

3、在師的指導下,據生找到的圖片,配上泉水聲,感覺流淌於草叢、石縫、空谷的各種聲響的美妙之處。

4、圖文對照,找出文中描寫各種美妙泉聲的句子,有感情地讀一讀,體會作者的感受。

(三)播放鼎湖山全景圖

1、看泉聽泉說泉。

2、學習播音,誰願意當播音員,把這泉水的不同流向,美妙的泉聲向大家介紹。

(四)體驗情感自制電子作品

1、總結交談:鼎湖山之旅結束了,你有什麼感受?

2、根據板書,總結回顧,齊讀鼎湖山泉水多麼美妙!。

3、學生媒體制作:在教師指導下,四人小組合作,根據查得的圖片、文字、資料製作一張鼎湖山泉水流淌的幻燈片。力求圖文並茂,以便向別人介紹。

四、教師輔導學生完成電子作業

1、根據學生查詢得到的圖片、資料,在教師的輔導下完成powerpiont電子幻燈製作。

2、用windows98畫圖視窗畫出你認為最美的一幅鼎湖山泉水的山水畫片。

作品路徑:

飛流直瀉的瀑布

10、鼎湖山聽泉美妙無比

穿流草叢、石縫的泉水

多元評價:

充分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突破重點、難點,化難為易,高效學習。

1、要領會語言文字的美,必須創設情境,把學生帶入語言的情境之中,通過視聽教材和語言文字的有機結合,就能把學生帶入文字描繪的情境之中,使學生體驗文字的美。課文第四小節主要描寫作者夜宿慶雲寺所聽到的各種美妙的泉聲及自己的感受,教時,引導學生結合畫面展開想象,盡情領略泉水流淌草叢、穿越石洞、飛流直下時的各種聲響,自然感受鼎湖山的泉聲美妙極了

2、理解清純悅耳、悠悠揚揚、雄渾磅礴等同播放泉水流淌的聲音。

3、出示泉水流淌草叢、石縫,感受泉水的歡快活潑。

4、出示:泉水飛流直下,感受泉水的雄渾、磅礴。

5、本課將朗讀和背誦作為難點,教學中在學生自學的基礎上精讀了課文。最後請同學根據查得的圖片、文字資料,製作一張電子幻燈片,力求圖文並茂,並配上各景點的解說詞,向家人、朋友介紹鼎湖山的泉聲之美妙,師生合作電子幻燈作品展示。

鼎湖山聽泉教案篇5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指認文中的比喻、擬人句,體會其表達作用;

(2)體會散文語言的優美,學習以空間轉換為順序組合材料的寫法;

2.過程與方法

(1)誦讀。本文是本單元的第一篇課文,對掌握文章吟哦諷誦的要領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師要指導學生通過反覆誦讀加深對文章的理解,體味作者的感情。

(2)欣賞。可讓學生各抒已見,找出自己最欣賞的語段或句子,闡釋欣賞的理由。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培養熱愛祖國秀美河山的感情;體會本文對人生哲理的領悟。

二、教學重點、難點

1. 重點

作者遣詞造句的生動準確;比喻、擬人等手法的運用。

2. 難點

作者聽泉而生的感悟,即文中深蘊的哲理。

三、課時安排

2課時

四、教與學互動設計

第一課時

(一)創設情境,匯入新課

播放祖國風光片剪輯。我們的祖國山河壯麗,風光秀美,名勝古蹟,比比皆是,萬千景象,美不勝收。今天,就讓我們去一下有“北迴歸線上的綠色明珠”之稱的鼎湖山,聽一聽泉水的聲音,領會那清澈透明的境界吧!

(二)自讀感知,整體把握

1.指導學生積累詞語。

泠泠(línɡlínɡ)淙淙(cónɡcónɡ) 拾(shè)級而上 悵惘(wǎnɡ)

菩(pú)提 汩汩(ɡǔɡǔ) 迥(jiǒnɡ)然相異 楹(yínɡ)聯

雀躍:高興得像雀兒一樣跳躍。

悵惘:惆悵迷惘;心中有事,沒精打采。

山鳴谷應:高山上發聲,深谷中有回聲相應。

萬籟俱寂:形容各種聲音都寂靜下來。籟:從孔竅中發出的聲音。

2.走進鼎湖山。鼎湖山是嶺南四大名山之一,原名頂湖山,因山頂有湖而得名,後傳說軒轅黃帝曾在此鑄過鼎,遂改為今名。也有一說,山頂天湖周圍有三峰鼎立,故取鼎湖山。鼎湖山自然風光秀麗, 山地林木蔥籠,生長著眾多的亞熱帶常綠闊葉林,並儲存了一個完整的亞熱帶森林生態系統,被譽為“北迴歸線上的綠色明珠”。

3.整體感知。

(1)教師範讀課文(配樂),學生劃出表示作者行蹤和時間變化的詞語。

?提示】找出這些詞語,有助於理清本文的線索和寫作順序。

(2)按作者的行蹤,給課文劃分段落。

?點撥】第一部分(第1段)登岸,初聞泉聲如見泉影。第二部分(4-7段),從補山亭仰望,在慶雲寺漫步。第四部分(8-10段),寄宿僧寺,從泉聲中得到人生感悟。(1)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並思考文章共寫了哪五幅畫面?

(三)合作交流,解讀探究

1、瀏覽、思考。

?學生活動】鼎湖山是著名的風景區,可寫的景物相當多。但作者著重抓住一個“泉”字來寫,而且用聽覺來感受、領略、品鑑,這是為什麼?

?點撥】作者著重抓住“泉”來寫,是因為他認為“泉水就是鼎湖山的靈魂” 。作者到鼎湖山時已是黃昏,山間雲霧飄忽“看不真切”。正因為如此,所以“耳則愈靈”,從想看泉發展到聽泉,而聽泉的過程,也正是作者心靈淨化的過程。

2、誦讀、討論。

?學生活動】自由讀課文,討論:作者在鼎湖山聽泉,經歷了怎樣的感情嬗變的歷程?

?點撥】一開始,作者的心態有些悵然,因為七星巖之遊“走得匆匆,看得濛濛”;登橋以後泉聲撲面而來,聞聲如見泉影。“ 頓生雀躍之心”,心情一變;轉下去,見泉聯想起愛女,因愛女而愛泉;入夜聽泉,頓生感悟。

3、品味、探究。

?學生活動】第二部分寫亭前仰觀和殿前漫步,直接寫泉的地方並不多,是不是偏離了中心?請說說你的看法。

?點撥】這一部分寫滿山綠意,寫樹,寫鐘聲,寫慶雲寺的古今變遷,似乎偏離了中心。其實,這樣寫一是以“綠”來襯托泉水,寫出泉水“孕育生機,滋潤萬物”的作用;二是蓄勢,為下文寫聽泉而生的人生感悟作準備;三是給作品賦予時代意義。作者的感情與宗教不同,作者的“聽泉”也就與歷史上善男信女的“聽泉”有了鮮明的歷史界限,具有獨特的時代內容。

4.借鑑、運用。

?學生活動】運用比喻、擬人的修辭手法各造三個描寫景物的句子。

?點評】本文語言生動鮮活,運用了較多的精妙的擬人句、比喻句。學生完成這項練習,有助於學習借鑑本文的語言,提高表達能力。

(四)課內小結

1.本課時重在整體把握課文,瞭解課文的主題,把握文章的脈絡。通過學生反覆瀏覽、誦讀,理解作者如何抓住、為什麼抓住“聽”這個主心骨來組合材料。對文章以作者的遊蹤為順序的.寫法,也有了清楚的認識。

2.本文作者在鼎湖山聽泉,心神猶如融於泉水之中,隨泉而流,遊遍鼎湖。你跟自然接融,也有過沉醉其間,物我兩忘的體驗嗎?請寫一篇200字左右的短文,記下你的經歷和感受。

(五)課堂跟蹤反饋

夯實基??

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肇慶( ) 佯作( ) 泠泠淙淙( )( ) 生意盎然( )

迥然相異( ) 菩提( ) 汩汩( ) 楹聯( )

2、選出字形全部正確的一組。( )

a、不決於耳 新陳代謝 輕重緩急 歷史變遷

b、萬籟俱寂 繁花似錦 氣氛肅穆 安詳厚重

c、小心翼翼 枝纏藤繞 無可住目 清徹透明

d、曲徑通幽 山明谷應 歲月流世 格外清晰

能力提升

3、根據課文內容填空。

那柔曼如提琴者,是 ;那清脆如彈撥者,是 ;那厚重如倍同轟響者,應為 ; ,定是激流直下陡壁,飛瀑落下深潭。

4.“在這泉水的交響之中,彷彿能夠聽到歲月的流逝,歷史的變遷,生命的誕生、成長、繁衍、死亡,新陳代謝的聲部,由弱到強,漸漸展開,升騰而成為主旋律。”這句話中,“聽到”的賓語是 ( )

a、歲月的流逝 b、歲月的流逝……的聲部

c、新陳代謝……主旋律 d、歲月……主旋律

開放探究

5.作者把泉聲比作孩子的笑語,把鐘聲比作老人的召喚。請你說說泉聲與孩子的笑語,鐘聲與老人的召喚有什麼相似之處,這種表現方法有什麼作用。

【第一課時】

?夯實基礎】1、略 2、b

?能力提升】3、草叢中淌過的小溪 石縫間漏下的滴泉 萬道細 流匯於空谷 那雄渾如銅管齊鳴者 4.d

?開放探究】5.前文中作者已把泉水比作自己的愛女,泉水清脆歡快的聲音自然就像孩子的笑語了。鐘聲和老人的召喚,都悠揚、安詳而厚生。 作者已對山泉萌生愛意,其眼見和耳聽都已頗為人性化,意趣自生。

第二課時

(一) 溫故知新

?學生活動】選取課文的一段或幾句,吟哦諷誦。要沉醉其中,“旁若無人”。

(二)合作交流,解讀探究

1.自由誦讀,質疑探究。

?學生活動】學生自由讀書,提出問題,師生討論解答。

?提示】學生自讀質疑,問題可能涉及方方面面,教師要引導學生多從語言分析、文意理解的角度設問答疑。對有關地理名詞、歷史事故等方面的問題可以不展開討論。

2.重點難點解析:

?學生活動】思考:(1)作者為什麼要寫遊七星巖“走得匆匆,看得濛濛”?這與寫鼎湖山聽泉有什麼關係?

?點撥】這是散文中常見的欲揚先抑的筆法。遊七星巖心中未免有些悵然,想來鼎湖山也未必會有太多的收穫。這和下文心情一變乃至萌生愛意而“完全陶醉在泉水的歌唱之中”形成鮮明對照,文章曲折有致。

(2)作者用樂聲來比擬泉聲,為什麼選擇這幾種樂器來作喻體?

?點撥】作者在第8段用樂聲來比擬泉聲,用提琴、彈撥樂器、銅管、低音提琴作為喻體,就把一個交響樂隊的框架勾畫出來了,為後面進一步比喻設定了基礎。

(3)可能有的同學認為,本文也可看作是以時間順序為主,如何評價學生的看法?

?點撥】應鼓勵學生髮表個人的見解,只要言之成理均應肯定。一般說來,記敘性作品總要對時間、空間作出恰當的交代。如場景沒有轉換,就要用時間推移來表現事件的發展。本文是遊記散文,人物在行動,場景在轉換,還應理解為以空間轉換的順序為主來組合材料。文章中人物從哪裡到哪裡說得很明白,而時間則寫得相對較含糊。

3.各抒已見。

?學生活動】再讀課文,找出你最欣賞的語段或語句,說說你欣賞的理由。

?提示】本文佳詞妙句比比皆是,語言典雅,富有節律感。學生大多會欣賞用詞生動準確的句子、細緻描繪的句子;比喻句、擬人句;闡發人生哲理的語句等。

要引導學生體會用詞何以準確;喻體和本體有什麼相似點,比喻為什麼巧妙;擬人句中,作者帶有怎樣的感情寫山、寫水,寫一草一木。作者抒發人生感悟的句子集中在第8段。泉聲匯聚成瑰奇壯麗的樂曲,並且,把這種樂曲的旋律變化和人生以及人類社會的發展聯絡在一起。“看不見的指揮棒”指作者的心,由於他的解讀,諸聲匯聚才顯示出意義。作者將自己對人生和歷史的理解從泉聲匯成的交響樂的闡述之中揭示出來了。

4.比較閱讀

?學生活動】閱讀下面一段文字,回答後面的問題。

在那時,冰天雪地,寒風刺骨,離宮幾個湖中都蓋上了冰被,惟有這裡依舊是泉水汩汩,半個澄湖清如故,水不凝,冰不封,尤其是清晨,熱河泉霧濛濛,煙嫋嫋,蒸騰飛昇。旭日噴薄雲際,霧氣中隱隱約約出現一條斑斕的影帶,就像雨後七色長虹落在熱河泉上……太陽升起後,熱河泉霧消雲散,整個港灣碧波盪漾,水清見底。朵朵白雲像飄蕩在湖水裡,一群群紅鯉,倒像紅羽小鳥,在白雲中自由飛翔。

(劉洪濤 《熱河泉》)

(1)請你說說,熱河泉有哪些特點?作者是怎樣表現這種特點的?

(2)你最喜歡什麼時候的熱河泉,為什麼?

?提示】(1)熱河泉是溫泉。 用周圍冰天雪地和溫泉一帶熱氣形成的霧煙蒸騰相比,顯示出熱河泉的特色。(2)略

本文是一篇典型的寫景遊記,傳統的教學模式普遍是分析課文。這種教法往往會讓學生生厭,作為教師自己教著也覺得沒趣。為此,在整堂課的教學中,我抓住了這樣幾個點:

一、自我感受

本堂課主要的教學內容是精讀“夜聽泉聲”的段落,在這段精彩的文字出現前,我利用多媒體充分擬造了一個靜靜聽泉的氛圍,再加上生動畫面,引導學生“辯識、聆聽、體會”,並且表達出自己的感悟,由於學生已經如臨其境,所以他們的感受豐富而又新鮮,表達時暢所欲言,不受文字的限制。這一環節的設計為後一環節“仿文寫意”的成功作了鋪墊。

二、精讀文字

通過上一環節中學生“聽泉、辯泉、說泉”的活動,學生有了體驗的基礎及表達的慾望,這種情況下我再讓學生學習作者描寫自身聽泉感受的語句,讓學生體會作者的情感,從而使學生的表達能力得到提高,情感得以昇華,這樣更容易領會課文的主旨了。

三、仿文寫意

學生通過以上幾個環節的體驗和感悟,自然在胸中流淌著美的情感,湧動著美的語言,在此基礎上,我稍加點撥,引導,於是我精心設計了以下幾個問題輔助他們寫作:1、這些泉水“泉水繞過樹根,拍打卵石,穿越草叢,流連花間”,她們還會到哪裡去?還會去幹什麼呢?2、你覺得還有什麼樂器或者別的事物來比喻這些泉聲呢?這兩個問題果然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在教者如涓涓細流般的引導、點撥之中,他們暢所欲言,各抒己見。隨著學生的奇思妙想,課堂上生機勃勃,童趣盎然。此刻,我說:“同學們,你們的想象一點都不比作者謝大光差呀,那麼我們現在來和作者比一比文筆如何?”話音剛落,學生就紛紛拿筆寫了起來,學生的思維在優美音樂的伴奏下在靜靜的充滿詩意的課堂上流淌著,不一會兒一段段精彩的描述就水到渠成了。在寫後的交流中,學生聆聽著其他同學的想象與表達,又一次接受了“美”的洗禮。

我個人覺得以語言訓練為突破點,在反覆品讀中體會語言的優美和精煉。既呈現給學生的是生動的情景和實實在在的文字,又絲毫沒有刻意進行朗讀指導的痕跡。學生只有在自己感悟、體驗的基礎上充分閱讀之後,才能與作者產生共鳴,因此,課堂上才能有學生獨到的深入解讀。

鼎湖山聽泉教案篇6

教學目標:

1.學習吟哦諷誦的要領,通過誦讀體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2.感受鼎湖山的優美景色,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

3.幫助學生領會文章寫泉聲的各種層次,並領悟話語中蘊含的哲理。

4.從課文中理解人與自然的關係,培養熱愛自然、保護環境的意識。

教學重點:

1、掌握誦讀要領,在誦讀中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2、瞭解一般寫景散文的寫作思路和構思方式。

3、學習和運用從不同角度描寫景物和變換角度表現景物的方法

教學難點:

1、體會作者由聽泉而生悟,領會文中深含的哲理。

2、學習和運用從不同角度描寫景物和變換角度表現景物的方法

教學時間:

第一課時

課前預習:

1、蒐集鼎湖山有關資料、作者有關資料

2、認真閱讀,掌握基本詞彙,思考、理解文章寫作思路,體會文字中作者的感情

教學過程及內容:

一、匯入新課:

祖國的大好河山美不勝收,你在觀賞美景時,面對大自然中的種種萬物,你會產生怎樣的感想呢?學生可結合假期遊歷眾說紛紜,教師做適當的肯定。

下面我們學習《鼎湖山聽泉》,瞭解謝大光在鼎湖山聽泉時到底產生了怎樣的感受?

1、學生資料交流:

作者簡介:謝大光 男1943年生,漢族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山西人。1962年畢業於河北工學院電力系。1962年應徵入伍,歷任總後勤部某部戰士、文書、文工隊創作員,天津人民出版社印刷廠職工,《散文》月刊編輯,百花文藝出版社編輯、副組長、編輯室主任、副總編輯,《小說家》編輯部副主任、主編,《中外散文選萃》主編、副編審。中國散文學會常務理事。1980年開始發表作品。

鼎湖山介紹:鼎湖山位於廣東肇慶市東北部,與當地另一風景區——星湖齊名,是地球同緯度上唯一的一片亞熱帶森林生態系統定位研究站,也是我國建立的第一個自然保護區,1979年成為聯合國人與生物圈自然保護網的成員之一。鼎湖山景區古道兩旁,森林蒼翠。林中有2000多種植物,飛水潭飛瀑從30米高的峭壁上傾瀉而下,霧罩雲飛,章太炎當年在瀑布旁的眠綠亭題了四個字:滌瑕盪垢;慶雲寺依山而建,嵌於千峰碧翠中,是嶺南著名的佛教第十七福地,建於明末;鼎湖山有野生高等植物1843種,栽培植物673種。前人為此山寫過很多遊記,本文為當代散文家謝大光寫,卻與眾不同。

2、詞語掌握:

肇慶 泓 泠泠 菩提 汙垢 遐想 悵惘 翩飛 禮遇 柔曼 萬籟俱寂 楹聯

二、整體感知

1、帶著自己的猜測,學生用自己最喜歡的方式閱讀課文。(教師可配樂)

2、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

-------主要寫了作者遊覽鼎湖山時的所見所聞所感,表達了作者對大自然的讚美之情。

3、此型別的文章,我們一般定為什麼文體?它們通常以什麼為順序來組織材料?

--------遊記散文,空間轉換順序。

4、學生圈劃課文中表示空間轉換的相關句子。

例如:江輪夾著細雨,送我到肇慶。-----過了寒翠橋-----行至半山等

5、學生積極發言,概括出作者的行蹤順序:

-------岸邊—寒翠橋—山中—補山亭—慶雲寺(半山)

6、作者還略微交代了時間的變化,請學生指出並概括。

------黃昏—晚飯後—夜間

7、教師小結:

課文以空間轉換為主,輔之以時間來組織材料。作者就這樣移步換景,逐漸把山泉的形態和精神都描摹出來了。一路走來,就像慢慢舒展的畫卷,鼎湖山美景層層展現在讀者面前。

8、理清課文思路:

全文在頌泉,“聽”字支配“泉”字,“泉”是關鍵,是線索,課文依次是:聽泉聲(§1)——看泉水(§2-3)——尋泉影(§4-7)——枕聽泉(§8-10)

三、朗讀體會

學生感情選讀若干語段,教師做適當指導和評點。

四、作業佈置

1、預習:研讀課文標題,題目隱含了哪些寫作內容的資訊?標記各部分內容。

2、詞語整理及抄寫

3、感情朗讀課文,積累優美語段。

板書設計:

聽泉聲

看泉水 空間順序:岸邊—寒翠橋—山中—補山亭—慶雲寺(半山)

鼎湖山聽泉 尋泉影 時間順序:黃昏—晚飯後—夜間

枕聽泉

第二課時

課前預習:

1、準備詞語的抽測。

2、圈劃文中描寫山泉和聽泉感受的句子,並能適當做旁批。

教學內容及過程:

一、回顧與複習

1、詞語抽測

2、提問:本文的主要內容是什麼?採用什麼順序來組織材料?

二、閱讀賞析

1、研讀課文標題,題目隱含了哪些寫作內容的資訊?

-------課文主要寫鼎湖山奇妙的泉聲和聽泉的美妙感受。

2、學生圈劃出課文中描寫泉水的語句,瞭解作者筆下泉的特點,說說喜歡的理由。

3、師生合作討論:作者是如何生動描寫鼎湖山的泉?試從修辭、內容、情感角度做分析。

4、師生小結:

(1)山泉之多“進山方知泉水非止一脈-------無處不鳴”

(2)山泉之態美“那半合半露、欲近故遠的嬌兒之態”

(3)山泉之聲美“孩子如鈴的笑語”“不同樂器彈奏的不同旋律”

(4)林木之美(襯托)“遠近高低,樹木枝纏藤繞----直向山頂推去”

例:①第一段最後幾句:運用襯托的手法,用景物朦朧、視線模糊來襯托聽覺的敏銳,泉聲的清朗,“撲”字用得很有氣勢。“活脫脫迸跳”與“雀躍之心”相吻合。

②第二段:山泉本無生命,而作者卻把他比作一個調皮的孩子,表現泉水的活潑,令人頓生愛憐之意。

③第三段前半:因為有了山泉,才靈動了鮮活了山林,讓人屏息靜氣,心馳神往。

④第四段前半:真是一路濃陰一路泉啊。滿眼的濃碧都是泉水蘊育的結果。泉水是一切生命之源。這段最能表現泉水與山林的關係。後半:“鍾”“泉”之聲相應,把寺和亭勾連到一起,襯出了山泉的青春氣息。

⑤第八段:渾然一片的泉鳴,層次分明,起伏變化,用對樂曲的闡釋道出作者對人生規律乃至社會和宇宙發展規律的領悟,認識到鼎湖山之魂—泉。

5、精彩再現

匯入:夜晚,鳥兒棲息了,一切都趨於平靜。因為山靜,更顯得泉響,而在到處都流淌著泉水的鼎湖山,此刻卻能讓我們欣賞到其美妙的聲音,你能想象出來嗎?課文如何表現的呢?

鼎湖山聽泉教案篇7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學習吟哦諷誦的要領,通過誦讀體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2.瞭解一般寫景散文的.寫作思路和構思方法。

3.學習和應用從不同角度描寫景物和變換角度表現景物的方法。

4.學習作者在選材上的詳略安排。

過程與方法

1.引導學生體會作者洳何抓住“聽”來組織材料。

2.幫助學生領會文章寫泉聲的各種層次,並幫助學生領悟話語中蘊含的哲理。

3.有意識地指導誦讀,用各種方式激起學生誦讀的興趣。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感受鼎湖山的優美景色,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

2.從課文中理解人與自然的關係,培養熱愛自然、保護環境的意識。

教學重、難點及教學突破

重點

1.瞭解一般寫景散文的.寫作思路和構思方式。

2.掌握誦讀要領,在誦讀中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3.學習作者在文章中對材料的詳略安排。

難點

1.學習和運用從不同角度描寫景物和變換角度表現景物的方法。

2.體會作者由聽泉而生悟,領會文中深含的哲理。

教學步驟

第1課時

一、匯入新課

1.介紹:鼎湖山位於廣東肇慶市東北部,與當地另一風景區——星湖齊名。前人為此山寫過很多遊記,當代散文家謝大光也寫過一篇,卻與眾不同。板書課題,並提問:課文題目中哪兩個字是本文的關鍵? 結合教師介紹,展開想象,思考這篇散文會有什麼地方與眾不同,並回答教師提問,指出“聽”和“泉”字是關鍵字,然後準備學習新課。

2.肯定學生的回答,並指出:本文作者著重抓住一個“泉”字來寫,用聽覺來感受,寫出了鼎湖山的獨特的美。

3.給學生5分鐘時間,讓學生自由朗讀課文。

4.檢查生詞預習情況。出示板書:

①給加點字注音:楹聯悵惘汙垢萬籟俱寂泠泠淙淙

②解釋下列詞語:雀躍楹聯悵惘萬籟俱寂

4.積極配合教師活動。最後明確詞語意思:雀躍:高興得像雀兒一樣跳躍;楹聯:掛在或帖在楹(堂屋)前部柱子上的對聯,泛指對聯;萬籟俱寂:形容各種聲音都寂靜下來了。

二、學會誦讀(約 分鐘)

1.引導:“吟哦諷誦而後得之”是讀書的一種基本方法,就是要求能通過吟哦去體會和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我們在學習中要有意識地培養這種讀書方法,這樣才能夠提高我們的閱讀欣賞能力。

2.指出:誦讀要立足於體會課文的思想感情,邊讀邊思考,要有所感悟。並範讀課文前三段。

3.指導學生誦讀課文。把學生分成4個小組,每個小組指定誦讀1—2段。

4.對學生的誦讀進行評價,並指出誦讀中存在的問題,然後給5分鐘時間讓學生自由誦讀、體會,並在班上巡迴指導。

5.組織學生談談誦讀的體會和感想,並指出,可以從誦讀的方法上談,也可以就課文內容談。

三、整體感知

1.講解:通過剛才的誦讀和討論,大家基本掌握了誦讀的要領,對課文的內容也有了大致的瞭解。下面我們再做進一步的學習。本文是一篇遊記散文,請問同學們,遊記散文一般都是按照什麼順序來寫的?

2.對學生的回答給予肯定,並指出本文也是這樣來寫的。然後請一位學生概括作者的行蹤順序。

3.指出:作者這樣移步換景,就逐漸把山泉的形態和精神都描摹出來了。作者為了讓讀者瞭解當時的環境和觀賞景物時的背景,還約略交代了時間的變化,哪位同學來概括一下?

4.講解:課文在這兩條線索的組織下,行文非常清晰,結構層次分明。指導學生理清課文的結構層次,然後點名讓學生回答,明確課文層次。

5.歸納:整篇課文以“聽”字統領全文。

圍繞“聽”字組織材料,採用多種手法,多層次的寫出了泉水的特點。結合課後練習一,思考這樣寫的好處。

四、小結

1.小結:通過剛才的學習,同學們基本上掌握了誦讀的要領,對課文內容也有了初步的瞭解。請同學們再認真地誦讀課文,準備下節課展開討論。

第2課時

一、複習已學內容,進入新課學習

1.檢查學生背誦情況,點名讓兩三位學生背誦。

2.對學生的背誦做點評,指出不足的地方,然後讓學生齊讀課文。

3.對學生的朗讀給予鼓勵,並指導學生在誦讀的基礎上學會發現問題。請學生談談從課文中得到的體會。

二、組織學生討論

1.組織學生對重點問題進行討論。提示:課文重點是在寫泉,課文中多次寫到山泉,請同學們找出寫山泉的句子。

2.給予鼓勵:同學們找得非常準確,說明大家學習都很認真。那麼,你們能不能說說這些句子的不同點和相同點呢?請大家仔細思考,想好了就大膽發言。

3.對學生的回答給予鼓勵,並歸納:

(1)初聞泉聲,如見泉姿;循聲而去,漸人山中(2)再睹泉蹤,正面寫泉,以愛女作喻,表現出泉水的活潑(3)鍾泉之聲相應,顯現親情(4)渾然一片——分清層次,從泉聲中悟出人生哲理,認識鼎湖山之魂。

4:提問:從對泉水的分析中,我們可以看到作者組織材料的特點。同學們能歸納一下嗎?

5.給予鼓勵:同學們歸納得非常好。

接下來我們來看看課文的重點部分——第四部分是怎樣寫泉的。請同學們齊聲朗讀這部分。

6.講解:這部分是文章的重點,.寫作者寄宿僧寺,如枕泉而眠,從多層次的。泉聲中得到人生的感悟。請問作者是怎樣描寫泉水的多種層次,進而得到人生感悟的?

7.講解:課文的第8段中,作者用樂聲來比擬泉聲,選擇了幾種樂器來作比喻。請問作者為何要選擇這幾種樂器來比喻,為什麼先舉樂聲後再舉本體?

三、總結全文

1.小結:本文是一篇寫景散文,按照遊者的行蹤把所見所聞表現出來,但它並不是簡單地寫景,而是從景物中領悟到人生的哲理。

2.延伸:從學習這篇散文中,我們初步瞭解了寫景散文的.寫作方法。請同學們課後也學習本文的寫法,寫一篇簡單的遊記。

本課總結

本文是一篇寫景散文,在對景物的描寫中透露出對人生的見解。通過對本文的學習,學生進一步學會通過朗讀加深對文章的理解,學習從不同的角度描寫景物和變換角度表現景物的方法。同時,讓學生在優美的自然景物中得到精神的愉悅。

板書設計

第l課鼎湖山聽泉初聞泉聲:“過了寒翠橋……已入山中。”再睹泉蹤:“進山方知……已不可得。”鍾泉之聲相應:“安詳厚重的鐘聲……嬉戲忘返的孩子。”渾然一片:“入夜……泉水就是鼎湖山的靈魂。”

問題探究與拓展活動

學習本文的關鍵在一個“聽”字。從全文來看,“聽”有一個過程,起先由聽到泉聲而想到山泉。但是山泉時隱時現,作者由泉影的變幻不定,聯想起愛女而愛上山泉。及至亭前觀山,聞鍾泉之聲相應,把鐘聲與泉聲化為老人與孩子——成為兩個時代的象徵,點出泉水活潑流動的青春氣息。及至夜間,由聽泉生悟,寫出了泉所深寓的精神。全文是在頌泉,而“聽”只不過是認識泉的一個手段。

練習設計

1.給下列詞語中加點字注音。

楹聯悵惘汙垢汩汩菩提萬籟俱寂泠泠淙淙

2.解釋下列詞語。

雀躍汩汩,悵惘萬籟俱寂

3.背誦一那柔曼如提琴者……升騰而成為主旋律”。

答案與提示:略

個性練習設計

1_文章材料的組合是以時間順序為主,還是以空間轉換的順序為主?這兩種順序的關係怎樣?

2.貫穿全文的是“泉”字,還是“聽”字?

答案與提示:

1.本文是遊記散文,人物在行動,自然是以空間轉換的順序為主。從文章看,人物從哪裡到哪裡,說得很明白,而對時間則寫得比較含糊,只有“黃昏”“晚飯後”“入夜”不多的幾處。

2.從題目看是“聽”支配“泉”,但是從全文看,一方面聽是一個過程,另,一方面,泉是本文的關鍵,,全文是在頌泉,而聽只是認識泉的手段。

教學探討與反思

本文是一篇優美的遊記散文,課文有自己獨特的地方。學習本文,關鍵是抓住一個“聽”字。理解課文以此來組織材料,又是如何由聽而生悟,體會到人生的哲理。教學的過程中不能忽視了誦讀教學,讓學生多讀課文,從誦讀中得到啟發,並有所感悟。

補充資料

1.作者簡介

謝大光(1943一),1962年由工科大學畢業參軍,開始文學創作。轉業後,任百花文藝出版社編輯,著有散文集《落花》等。謝大光的散文創作,用刻意求工、慘淡經營來形容一點也不過分。他的散文創作,在數量上並不怎麼引人注目,但是質量上都經得起反覆推敲,耐人尋味。

2.關於鼎湖山

鼎湖山是嶺南四大名山之一,原名頂湖山,因山頂有湖而得名,後傳說軒轅皇帝曾在此鑄過鼎,遂改為今名。也有一說,山頂天湖周圍有三峰鼎立,故取鼎湖山。風景區範圍包括鼎湖、三寶、鳳來、雞籠、伏虎、青獅等十多座山峰及天溪、云溪兩大溪谷,總面積11.7平方公里,主峰為雞籠山。鼎湖山自然風光秀麗,現分為天溪、云溪、天湖三個風景區,其中天溪景區是目前最重要得遊覽區,位於風景區北部,有飛水譚、浴龍池、雙虹飛塹等名勝及嶺南名剎慶雲寺、茶花閣、觀景臺等建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