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教師文案

五花山教學反思8篇

通過寫教學反思提高教師的教學科研意識,教學反思是發現問題並且解決問題的重要途徑,本站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五花山教學反思8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五花山教學反思8篇

五花山教學反思篇1

課文記敘了早春時節梅花山梅花盛開時的動人景象和人們遊覽梅花山,觀賞梅花的盛況。全文分兩個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寫早春梅花盛開時的動人景象。第二自然段寫休息日人們到梅花山觀賞梅花的盛況。借用多媒體展示圖片,形象地反映了課文內容,可供學生觀察,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感受梅花山梅花盛開,人潮湧動的情景,受到美的薰陶。

課文的重點是梅花開放時的動人景象,要藉助圖片,緊扣詞句,形成畫面。讓學生置身於春光花海中學習課文,把觀察、想象、朗讀結合起來,感悟意境美和語言美,培養其語感。文中描寫梅花,“盛開的梅花,你挨著我,我挨著你,像藍天下的朵朵白雲,晶瑩透亮,發出淡淡的清香。”我讓根據自己的理解,上臺表演“你挨著我,我挨著你”,遺憾的是學生沒能用俏皮可愛的語氣讀出“你挨著我,我挨著你”,這裡,對學生的朗讀訓練還要進一步加強。理解“晶瑩透亮”這個詞時,先讓孩子們說說自己理解的詞義,再欣賞美麗的梅花圖,感受梅花的晶瑩透亮,再說說生活中,你還見過哪些東西是“晶瑩透亮”的。在他們陣陣發自內心的讚美聲中我看到了學生了解了文字以外更美的東西,開拓了他們的視覺,加深了他們的情感體驗。在此基礎上,學生個個興趣盎然,一邊讀一邊看畫面,接著還讓孩子們閉上了眼睛,邊聽邊感受梅花的魅力,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有人這樣說:“講解是死的,如同進行解剖;朗讀是活的,如同給作品以生命。”“講解只能使人知道,而朗讀更能使人感受。”語言是情感的載體,把讀的時間留給學生,把說的權利還給孩子,才能有“自主閱讀”,才能談“個性化的閱讀”。這節課在文章理解方面儘量以學生自己理解為主體,在朗讀上也讓孩子們在情景交融中進行朗讀與感悟。當然這節課還有很多不足之處,沒能抓住“大道上”這個詞讓學生體會去梅花山的人多,朗讀訓練還要進一步加強。我會在以後的課堂中進行改進的。

五花山教學反思篇2

一、教學要求:

1、學會本課生字,認識新偏旁,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內容,理解早春時節梅花山盛開時的美景和遊人觀賞梅花的盛況,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二、教學重難點:

理解課文內容,感受梅花開放時的動人景象,讓學生置身於春光之中,受到美的薰陶。

三、教學準備:

1、教學軟體

2、生字卡片

四、教學時間:

三教時

第一教時

一、教學要求:

1、初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感受梅花山的美。

2、學習生字詞,理解詞義。

二、教學重難點:

整體感知,感受梅花山的美。

三、教學準備:

教學軟體

生字卡片

四、教學過程:

(一)板書課題,提問匯入

1、板書課題,誰能說說這個題目的意思?

2、看到這個題目,小朋友們一定要問:梅花山在哪裡?春天來到梅花山怎麼樣?對嗎?

3、簡介梅花山:

梅花山位於南京中山門外鐘山的南部,在東郊風景區內。每年到了紅梅花開的時候,許多人都來到這裡遊覽。

4、春天來到梅花山怎麼樣呢?我們來看看課文是怎麼寫的。

(二)初讀課文

1、引導看軟體,用自己的話從圖上看到什麼?

2、要求學生:

(1)標出自然段的序號。

(2)畫出生字詞。

3、學生自由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課文,嘗試理解生字詞的.意思。

4、瞭解自讀情況。

(1)出示生字詞和帶有生字詞的語句。

寒氣還沒有退盡。

盛開的梅花,你挨著我,我挨著你,像藍天下的片片彩雲。

散發休息歡樂晶瑩透亮湧動

(2)學生拼讀生字詞。

指名認讀帶有生字詞的語句,教師正音,領讀生字詞。

(3)學生相互交流理解生字詞的意思。

(4)我們怎樣才能記住下面這些字?請大家想好辦法。

出示生字詞:寒還退盡挨片發休息歡

學生自主記憶,交流記憶生字的方法。

指名發言。

歸納:

部件法:休息

換一換:吹

歌訣法:盡

5、自由讀課文,看看課文一共有幾句話?

(1)指名讀第一自然段。

指導停頓。朗讀。

(2)齊讀。

(3)指名讀第二自然段的第二句。

(4)齊讀。

(三)佈置作業

1、寫寫、識記生字詞。

2、練習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教學反思:

課文寫作者在不同地觀察同一事物都不一樣。引導學生觀察,春天來了,小雨點落在其他地方,會有什麼變化。

五花山教學反思篇3

這篇課文在教學中我抓住關鍵詞語,將觀察、朗讀、想像結合起來,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讓學生充分感受課文的語言美、意境美,教學中,也收穫到了不少驚喜。

驚喜一:晶瑩透亮在備課的時候,我猜想學生可能想像不出梅花晶瑩透亮的樣子,所以我在上課時就問學生:“晶瑩透亮”這個詞語讓你想到了什麼?這個挺容易,他們說出了很多:小露珠、珍珠、鑽石、漂亮的.玻璃花瓶……這時我再讓學生想像梅花的樣子。有幾個學生眼睛一亮,馬上舉起手來,告訴我:昨天晚上,下了一場春雨,梅花的花瓣上就有許多小露珠,現在陽光照在上面,梅花就變得晶瑩透亮了。我預設的答案是梅花上有露水,沒想到他想到了春雨。聽了這位同學的回答,其他學生也馬上恍然大悟,我想,這一幅雨後梅花圖一定已經印在他們的腦海裡了。

驚喜二:人流如潮課文第二自然段中有這麼一句話:“一到休息日,通往梅花山的大道上,便湧動著看花的人流,梅花山成了歡樂的海洋。”“湧動”、“人流”這兩個詞語也是比較難理解的。我先讓學生觀察圖畫,孩子們一眼就能看到很多人。這時候,我再引導他們聯想,在什麼時候,你也看到過這樣的景象。孩子們馬上就想到了過年時大街上熱熱鬧鬧的樣子,一個孩子還告訴我:過年的時候,我和爸爸媽媽逛街買年貨,大街上都是人,媽媽說,大街上真是人流如潮啊!我真感謝這位媽媽,“人流如潮”這個詞語不就是我要給予學生的嗎?

驚喜三:歡樂的海洋最後,我讓學生想像,如果你也在這人流中,和爸爸媽媽來到了梅花山,會怎麼做,怎麼說。孩子們展開了豐富的想像,一位學生說:“這裡好美呀!我要拍張照片給我的好朋友看。”一位學生說:“我太高興了,我要在梅花山下唱歌跳舞。”還有一位學生說:“我會背《早梅》這首詩。”每一個孩子都沉浸在了這歡樂的海洋裡,盡情地享受著歡樂。

五花山教學反思篇4

?春到梅花山》描述了早春時節,梅花山梅花盛開時的動人景象和人們遊覽梅花山、觀賞梅花的盛況。課文的重點是感受梅花開放時的動人景象。課文中有許多精彩的詞句值得學生細細去品味,教學時我藉助圖片緊扣詞句,讓學生置身於春光花海中,把觀察、想象、朗讀結合起來。

在讀到“盛開的梅花,你挨著我,我挨著你……”一句中有一個動詞“挨”,“挨”是什麼意思呢?結合低年級孩子的年齡特點,我讓同桌小朋友做“挨”的動作,只見學生你靠著我,我靠著你,他們在親身實踐中理解了“挨”的意思。“晶瑩透亮”一詞是本篇課文理解上的難點,我引導孩子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來加以理解:“你們看到過什麼東西是晶瑩透亮的?”大家的思維一下就活躍了“露珠是晶瑩透亮的。”“冰花是晶瑩透亮的。”“小雨點也是晶瑩透的。”“鑽石也是晶瑩透亮的。”於是,我趁熱打鐵:“是啊,這一朵一朵的梅花就像清晨的小露珠,美麗的冰花,閃亮的鑽石一樣晶瑩透亮,美得無法說出來。你能讀出這種美嗎?”有了對“晶瑩透亮“這一詞語的感性認識,學生的朗讀自然就到位了。

課文最後寫到“梅花山成了歡樂的海洋”。“歡樂的海洋”是學生理解上的難點,教學時我結合上面“看花的人流”啟發學生想象人們在幹什麼?有的說“人們在看粉紅色的梅花。”有的說“人們在聞淡淡的`花香”“人們在梅花旁拍照”“有人在畫梅花”“人們在看一片片的梅花”我緊接著引導學生“讀到現在你最想說什麼?”你聽“梅花真美啊!”“我真想現在就去梅花山看梅花。”“我真想在梅花樹下拍一張照啊!”此時我總結到:是啊,梅花山上的梅花那麼多、那麼美、那麼香,才吸引了那麼多看花的人,就連我們小朋友也吸引過來了,所以梅花山成了——學生馬上接到“歡樂的海洋”。相信此時學生心中那歡樂的海洋景象一定是豐滿的,那裡有花、有人、也有自己了。

我想,理解詞語是低年級閱讀教學的一個重點內容。由於他們年齡小,知識面窄,理解詞語有一定的困難。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我們就應巧妙地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幫助他們理解。

五花山教學反思篇5

今天上了《春到梅花山》。在朗讀理解第一自然段中描寫一朵一朵梅花的語句時,我先請學生朗讀了這一句話:“那一朵一朵的梅花,晶瑩透亮,散發出淡淡的清香。”這句話中,晶瑩透亮是比較難理解的詞語,如果光從字面上來講的話,光亮透明,比較抽象,學生不容易理解清楚,我就拿出事先準備好的幾支白色的梅花,先給學生觀察,學生看到,花雖小,但完全開放了,非常惹人喜愛。但是這時的花並不是晶瑩透亮的。我拿出一瓶噴霧,朝著梅花噴了幾下,花上一下了沾上了很多小水珠,放到陽光下一看,學生都發出驚訝的讚歎:“好漂亮啊!“我問:“你們看到了什麼?”有的學生說:“花變成透明的了。”有的說:“她會發光!”我馬上加以總結,“對啊,梅花山上的梅花沾上了清晨的露水,在陽光的照射下,就像這樣的晶瑩透亮啊!”接下來,我還讓學生把梅花全班傳看了一遍,本來我是想讓他們在近距離觀察一下的`,結果產生了一個讓我很意外也很驚喜的場面,很多學生聞起了手中漂亮的花,紛紛發出“好香啊”的輕嘆聲。我正好利用學生這一反應過渡到下一個短句――“散發出淡淡的清香”,並加以說明,梅花的香味清新淡雅,只有細細地聞才聞得到。之後,學生在朗讀這句話的時候,不用我多做指導,很自然地就把“晶瑩透亮”讀得緩慢,“淡淡的”讀得輕聲,表情配合得也到位,很好地做到了有感情朗讀。

我想,如果不是把這麼形象的梅花放到給孩子們面前,不給他們親身體驗的機會,他們是不會有這麼真切的感悟的。《新課標》也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而我在這堂課中運用幾支梅花這一直觀的教具,讓學生在觀察體驗中,形成個性化的感悟,加深理解,也在這個過程中享受到了審美的樂趣。

五花山教學反思篇6

?春到梅花山》是一篇寫景文,第一段寫了梅花盛開時的動人景象,第二段寫了人們對梅花的喜愛之情。教學的重點是感受梅花開放時的動人景象,藉助課文中的插圖,緊扣詞句,指導孩子們邊想邊讀,比較容易入境入情,讀來生動而有感情。最難的倒是最後一句比喻句“一到休息日,通往梅花山的大道上,便湧動著看花的人流,梅花山成了歡樂的海洋。”也許有人認為一年級不需要講得多麼透徹,但是個人覺得對語言的理解,有必要從小從點滴開始感悟。

我是這樣講解的:你們從哪裡看得出“人們喜愛報春的梅花”?剛開始,他們不明白,只是重複讀這一句中心句。他們心裡大概在想,課文中說喜愛啊!不過,也有能夠明白我意思的,小年齡的操丹感悟能力特別強,馬上就說了“通往梅花山的大道上湧動著看花的人流。”我追問:“這句話哪裡可以看出人們喜愛梅花?”操丹語塞了。這句要理解的確有點難度,我不為難她了,便開始帶著他們分析。我板書了“湧”,指名讀,並想想什麼意思?孩子們大多都知道“湧”與水有關,我補充說道:“一般的水緩緩地流動,等到水特別多,特別急時就叫湧動。所以,從這個‘湧’字我們可以看出,人就像洪水一樣多,湧了過來,人多,也就證明了人們喜愛梅花。”課文中還有一個詞也說明了人多,孩子們一下找到了“人流”,我在黑板上畫了“水流”,說“水源源不斷地往前流,就形成了水流。那麼,人不斷往前走,像水一樣,就叫——”孩子們馬上應聲到“人流”。課文寫的多好啊,看花的人像海洋裡的水一樣多,怪不得課文要說梅花山成了——歡樂的海洋。

“梅花山怎麼會成為海洋了呢?”我故意問道。很多孩子陷入了沉思,有幾個腦筋靈活的馬上喊出來了“梅花山上的人像海洋裡的水一樣多。”

“歡樂的海洋是什麼意思?”我引導孩子們看插圖上,想象一下,欣賞梅花的人們一定會?——有說有笑,看看他們的表情就知道,看到如此美麗動人的梅花,人們都笑開了花,梅花歡樂地盛開著,人們歡笑著,所以梅花山成了歡樂的海洋。

這是一句比喻句,要給一年級的孩子們講透本體、喻體,那太難了,但是,如果就這樣似懂非懂讀過,似乎也說不過去,為什麼說“梅花山成了歡樂的海洋”,我覺得還是有必要講解一下的,哪怕只有幾個孩子聽得明白。

在我們蘇教版的語文課文中,很多文章寫得都很美,除了指導孩子們朗讀好以外,細細咀嚼一下,品一品詞意,讀懂句子,讀透文字,還是很有必要的。

五花山教學反思篇7

開學初,學校就舉辦了一次全校性質的說課及教案設計比賽。當然,說課及教案設計的內容是相符的,都是蘇教版國小語文教材第二冊第4課《春到梅花山》。在經過說課,教案設計,上課這一系列的環節後。對於《春到梅花山》這篇課文的教學,有了一定的感想,在此簡單說說教學過程中的幾個小片段。

一、創設情境、趣味複習時

在複習匯入時,創設一定的情境,如:小朋友們,悄悄地告訴你:你們來得太早了,梅花還沒完全開放呢。如果,你們能讀出梅花花骨朵兒上的詞語,那麼,梅花仙子就會讓這些花骨朵兒全都開放。在精心的設計之下,此時以往相對比較枯燥乏味的詞語複習,在學生眼中也變得十分有趣了,學生學習的興趣一下子就被調動起來。學生能什麼積極地投入到學習中去了。我認為在低年級的語文學習活動中,趣味性是相當重要的。

二、再讀感悟、發展語言時

在教學課文第一自然段時,讓學生看了很多梅花的圖片,引導學生感悟梅花的美。在此基礎之上,詢問學生,梅花是這樣的美麗,你喜歡這美麗的梅花嗎?經課堂實踐下來,學生在看了美麗梅花的圖片後,齊聲回答喜歡。之後請學生自己讀讀課文的第一自然段。邊讀邊想,自己為什麼喜歡它?然後和同桌說一說。這一環節的設計,不但讓學生從主觀上感受到了梅花的美麗,更讓學生從文字入手,發展學生的語言。學生讀完,交流自己喜歡梅花的理由。學生的感受是十分直觀的,更是十分真實的。學生們在與同桌交流後,知道了梅花的美在於它的不怕寒冷,在於它的多,在於它的`淡淡的清香,在於它的“晶瑩透亮”……這一環節的設計,讓學生在充分朗讀的基礎之上,再加學生對於第一自然段的整體感知,學生邊讀,邊想,邊議。讓學生暢所欲言,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在讀中感悟,在讀中理解。

在我看來,只有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教師在一旁加以導向性的引導,讓他們在課堂上充分地將自己的看法表達出來,那麼這節課的也就成功了一半。以上就是我對於《春到梅花山》一文幾個小片段設計的簡單看法。

五花山教學反思篇8

?春到梅花山》一文是蘇教版一年級第二冊的一篇意境很美的文章。課文圖文並貌地描述了早春時節梅花山梅花盛開時的動人景象和人們遊覽梅花山、觀賞梅花的盛況。本課的教學重難點是讓學生感受梅花開放時的動人景象。

?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新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是發展的主體”。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是“組織者”、“引導者”、“參與者”。因此,一開課我就創設了一個讓學生走進梅花,欣賞梅花的意境,我用多媒體出示了一幅梅花圖,並問孩子“梅花美不美?”讓孩子說說看到的梅花是什麼樣的。“一朵梅花就這麼美,那滿山都開滿了梅花這山真不知要美成什麼樣呢!”讓我們趕快乘上小火車去梅花山看看吧!意境的創設讓學生自然而然地走進了課文。開頭的匯入很成功,可後面的兩個小插曲卻完全打亂了我的教學預設。

【現象描述1】

在學習第一自然段時。我根據低年級孩子年齡特點和生理特點。我在和孩子們學習理解“梅花你挨著我,我挨著你”時,我讓一對同桌的小朋友上臺做出“挨”的動作,想讓學生從親身實踐中理解“挨”的意思。然而,出乎我的意料,有一個孩子看見兩個小朋友緊緊挨在一起,叫了一聲“哦,他們結婚嘍!”於是課堂裡一片鬨笑聲。教者連忙解釋:“這兩朵是花,又不是人。”可孩子們仍然處於興奮期,對教者的解說不與理睬。

【教師反思】:

1.教師應學會傾聽,尊重孩子閱讀的獨特感受和體驗,。

“有一千個觀眾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有三十個孩子就有三十隻青蛙,三十隻小鳥。他們可以也一定會有自己的獨特感受,他們可以表達自己不同的理解、體會和感受。老師應該擯棄了以前那種刻意去追求“標準答案”,而是充分的給時間讓孩子

“我口表我意”,充分地肯定孩子在閱讀中的主體性以及獨立性。課後我問那個頑皮的孩子:“你為什麼在上課時要說他們結婚了?”孩子不好意思地說:“我看見爸爸媽媽掛在牆上的結婚照也是這樣緊緊地靠在一起,就說他們結婚了。”我又好氣又好笑地想:是啊,這個孩子確實破壞了課堂紀律,但是他的理解是從另一個角度出發的。如果當時的我能靜下心來傾聽孩子的心聲,也就能發現學生理解上的偏差、學生的疑惑,從而判斷學生理解的深度,並決定需要哪些內容。同時,通過傾聽學生、關注學生的即時表現、學生的觀點和發言,對教師自己何時參與、如何參與並做出決策有很大幫助。比如出現“結婚”一說後,教師應該及時發現自己請的同桌是男女生,並馬上更換角色,不應一味責怪學生。

【現象描述2】

師:梅花開得很多,梅花好看嗎?梅花美麗嗎?(美)

指導學生讀課文,找出梅花美麗的句子。

生:那一朵一朵的梅花晶瑩透亮,散發出淡淡的清香。

現在我們就站在這片梅花叢中。請同學們閉上眼睛,想一想你彷彿看見了什麼、聞到了什麼?教師引讀,“那一朵一朵的的梅花晶瑩透亮,散發出淡淡的清香。

讀完教師問:“現在誰來說說你彷彿看見了什麼,聞到了什麼?”這時有位學生冷不丁地:“呵欠。”別的小朋友也跟著“哈欠”起來。教室開始混亂起來。

教師猝不及防,愣了一下,問那個打哈欠的同學:“你為什麼打哈欠呢?”學生回答:“因為梅花太香了,我的鼻子會過敏。”教師:“原來你的鼻子會過敏。有沒有哪個小朋友的鼻子不過敏的?”教室下面傳來了一片哈欠聲。教師茫然,不知道如何解決。

【教師反思】:

1、關注學情,準確把握生成

很顯然,在本課例中,教師面對始料不及的變故,缺乏隨機應變的處理機制,在學生的“狂轟亂炸”下不知所措,被動應招,課堂也由此陷入了散漫的局面。

課後,在教研室居教研員的指導下,教者明白了課堂教學中的“學情”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表現出來的不同能力差異的特點的具體情況。在動態生成的課堂上,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表現出來的種種問題是最寶貴的教學資源。但由於課堂上生成的資源因素具有方向的不確定性,因此,教師在課堂生成中應及時關注“學情”,注意把握方向,適時到作出反應和調整。

當學生說:“梅花太香才會打哈欠時。”教師應馬上追問:“梅花是很香的嗎?請大家在課文裡找一找,看誰有本領找到?”學生讀讀書,馬上說:“不對,梅花不是很香。因為書上說‘那一朵一朵的梅花晶瑩透亮,散發出淡淡的清香。’所以不會打哈欠。”在學習下一段時也可以讓學生們找找,梅花會讓人的鼻子難受嗎?學生在深入課文後也能找到:“梅花山成了歡樂的海洋。說明看花的人很多。如果梅花的香味很刺鼻,就不會有這麼多人來看梅花了。”

正如新課標所說的:“閱讀是個性化的行為,要引導學生深入地鑽研課本。”這樣抓住生成點,引導學生讀課文,從而即完成對文字內容的理解,也發展了學生的語文素養。

我們之所以認為偉人偉大,是因為我們總是仰視著看他們;我們之所以認為學生幼稚,是因為我們總是俯視著看他們。有位著名的特級教師有一句名言:“蹲下來看孩子”。在課堂中,教師如果能搬走講臺,蹲下來傾聽自己的學生,與學生一起對問題進行研究與探索,那麼我們必定能看到學生眼中的五顏六色,能聽到學生口中的五花八門,更能感受到學生思維火花的五光十色。搬掉講臺,設定讓學生自由表演、展示學習過程和學習成果的“展臺”,讓學生站起來和我們對話,讓我們蹲下去與學生交流,大膽放手讓學生自己去想、去做、去爭論、去探討,學生的“偉大”之處一定會讓我們大吃一驚的。

課堂是什麼?在新課程解讀中這樣寫到——課堂是師生互動、心靈對話的舞臺;是師生共同創造奇蹟、喚醒各自沉睡的潛能的時空,離開學生的主體活動,這個時空就會破碎;課堂是師生向未知方向挺進的旅程,隨時都有可能發現意外的通道和美麗的圖景;課堂是向在場的每一顆心靈都敞開溫情雙手的懷抱,平等、民主、安全、愉悅是她最顯眼的標誌;課堂是點燃學生智慧的火把,而給予火把、火種的是一個個具有挑戰性的問題,讓學生走出教室的時候仍然面對問號,懷抱好奇。讓我們和每一位學生一起來享受學習,享受課堂生活,讓‘錯誤’也生成美麗的花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