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教師文案

最後一課都德教案8篇

為了讓我們你的教學效果達到最佳,就必須認真寫一份教案,在寫教案的時候,需要遵照藝術性準則,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最後一課都德教案8篇,供大家參考。

最後一課都德教案8篇

最後一課都德教案篇1

【創意說明】

?最後一課》是一首愛國主義的交響曲,對小弗郎士和韓麥爾先生的描寫是這首交響曲的主旋律,本文對郝叟、鎮長、郵遞員以及班上學生的描寫則起到了配合主旋律的作用。因此,教學這篇小說時應通過分析人物形象揣摩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步驟】

一、匯入

真正屬於民族的東西唯有語言,語言是民族的根基。《最後一課》讓我們聽到了一首愛國的壯歌。

二、自主感悟,檢查預習

1、快速閱讀課文,瞭解課文主要內容:

本文的主要人物有哪些?

主要寫了什麼內容?

把最讓你感動的句子劃下來 ,說說你為什麼被感動?

2、聽寫字詞,矯正讀音。

三、聽讀──整體感知 理清思路

放錄音,學生邊聽邊思考,這篇小說的故事情節是怎樣的?

讓學生分組討論,用簡要的語言表達文章的思路。

(課前、上課、下課)

根據討論結果,理清文章結構。

第一部分(1~10):寫上課前,小弗郎士在路上所見的典型環境和課堂氣氛。

第二部分(11~23):寫最後一課的經過,重點寫了法語課,其次還寫了習字課、歷史課與拼音課。

第三部分(24~29):寫下課時的情景。

(板書:課前、上課、下課)

四、品讀──體味語言 感悟思想

師:小說是通過描寫人物的外貌、語言、動作、神態、心理和細節來刻畫人物形象的,下面我們就這些問題來品讀

1、品讀小弗郎士的語言、動作、心理活動的描寫:

要求:學生邊讀邊用筆勾畫出人物的語言、動作、心理活動等重要語句,瞭解人物的思想感情。

2、小組討論:

按小弗郎士的三個思想感情變化,分成三組,每組回答一個問題。學生討論後明確:

⑴ 從貪玩、不愛學習到熱愛語法。

⑵ 從怕老師到理解、同情並敬愛老師。

⑶ 從幼稚不懂事到熱愛祖國。

從這些思想感情的變化中,你明白了小弗郎士是個什麼樣子的孩子嗎?學生討論發言,教師小結。

小弗郎士是個頑皮的孩子,學習上要求自己不嚴,怕老師罵就想逃學。但在最後一課上,他的思想感情發生了急劇的變化,這種變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他原本就不是個壞孩子,他貪玩,但還能管住自己。他有一個好老師,韓麥爾的一言一行對他有著巨大的教育作用。但更重要的,是亡國的慘痛帶來的巨大震撼,是最後一課的典型環境,是普魯士侵略者對法蘭西人民民族感情的無情傷害促成了小弗郎士心靈深處愛國主義思想的猛醒 。

2、品讀韓麥爾先生的語言、動作、神態等描寫(品讀方法同上,學生邊讀,邊從課文中劃出這些句子品讀)。

中討論,從以下三個重點問題入手:

⑴ 韓麥爾先生為什麼在最後一課穿上節日盛裝?

⑵ 監獄大門和鑰匙分別比喻什麼?整句的含義是什麼?

⑶ 韓麥爾的動作、神態表現了韓麥爾怎樣的感情?

學生討論後明確:

① 外貌描寫:穿打,戴著這套衣服只有在上最後一課時,穿上節日的盛裝,表示對就要失去的國土的敬意。

② 神態:結尾部分臉色慘白我覺得他從來沒有這麼高大。為什麼韓麥爾先生聽到鐘聲就臉色慘白?小弗郎士為什麼感到其形象高大?

③ 語言描寫:亡了國當了奴隸的人民,只要牢牢記住他們的語言,就好像拿著一把開啟監獄大門的鑰匙。監獄大門比喻普魯士對法國人民的統治和封鎖,鑰匙比喻法國語言,其含義:掌握祖國語言,可以激起人民的愛國意識,從而團結起來打擊普魯士侵略者,求得民族解放。

④ 動作與神態描寫:使出全身的力量,寫了兩個大字法蘭西萬歲,寫完之後,他呆在那兒,頭靠著牆壁,話也不說。

3、理解:

一方面表現他對祖國必勝的信念,另一方面寫出了他面對祖國被佔領的殘酷現實陷入了極大的痛苦。

4、小結:

韓麥爾先生是一位有40年教學經驗的循循善誘的、受人尊敬的老師。他是一位把自己的職業和祖國命運緊緊聯絡在一起的愛國者。他懷著巨大悲痛,穿戴那套只在督學視察或發獎日子才穿戴的綠色禮服和繡邊絲帽,體現了崇高的愛國感情,他的關於牢記祖國語言的精闢見解,表現出他對戰勝侵略者的執著信念。法蘭西萬歲這兩個飽含激憤的大字,表現了他對祖國必勝、法國人民必勝的堅強信心。

五、體驗反思

?最後一課》是在特定歷史背景下發生的,它充分體現了被佔領區域人們的愛國熱情,在我們今天生活的和平年代,我們應該怎麼去表達和實現我們的愛國熱情?

在閱讀本文後,哪些地方讓你收穫很大?

明確:通過典型環境,運用語言、表情、動作、心理活動的描寫,突出典型人物的典型性格的寫法

六、作業

練筆:

1、讀《最後一課》有感。

2、法國語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語言──最明白,最精確。談談你對祖國語言的理解,並把它寫下來。

【備選創意】

創意說明:運用快速閱讀和品讀相結合的閱讀方法,體會小弗郎士的心理反應和思想情感的變化,通過分析人物的動作,語言。外貌的描寫,感悟小說中的人物形象。從而領悟文章主旨。

【教學步驟】

一、匯入新課

激發興趣,完成知識的積累。

二、聽讀課文,感知主要人物

放錄音,讓學生邊聽邊思考:本文主要寫了哪幾個人物?(板書:小弗郎士、韓麥爾先生)

三、默讀全文,討論文章思路

指導學生默讀全文,邊讀邊思考這篇小說的故事情節。最後讓學生分組討論,並用簡要的語言表達出來。

四、品讀課文──體味語言,感悟思想

從課文中找出描寫小弗郎士,韓麥爾先生的語言、動作、神態的語句來仔細品讀,分析人物形象,感悟課文主旨。

五、總結全文

這篇小說選材巧妙,以小見大選取一所普通國小中最後一堂法語課來反映尖銳的民族矛盾以及法國人民的愛國主義感情。在對人物進行心理描寫的同時,成功地把景物描寫、細節描寫、人物行動描寫結合起來塑造人物,而且還運用了烘托、對比的手法,把人物思想感情的變化細膩地表現出來了。

最後一課都德教案篇2

《最後一課》導學案答案

一、讀一讀:

序幕:(1—6)寫小弗朗士上學路上對周圍事物的觀察和感受。

開端:(7—10)上課之前教室裡的情景(課前)。

發展:(11—23)寫韓麥爾先生講授最後一課的情景及小弗朗士的感受(課上)。

高潮和結局:寫韓麥爾先生宣佈散學時的情景(下課)。

二、述一述(略)

三、品一品:

(一)品人物:

1、描寫方法:語言、動作和心理。

例如:心理描寫:

①“他們該不會強迫這些鴿子也用德國話唱歌吧。”對敵人的憎恨和諷刺,表達對被強迫學法語的憤恨和對祖國的熱愛,也暗示了“我”對自由和平的嚮往。

②“這可憐的人啊”對老師的理解和尊敬。

③“他在我眼裡,從來沒有顯得這樣高大。”小弗朗士從韓麥爾先生的言行中,感受到了他對祖國的熱愛以及對失去祖國的痛苦心情,韓麥爾先生的愛國主義形象在小弗朗士心

顯得崇高偉大。

2、小弗朗士的思想感情變化的過程:①從貪玩、不愛學習、到熱愛法語。②從怕老師到理解、同情並敬愛老師。③從幼稚不懂事到熱愛祖國。

變化原因:①小弗朗士貪玩但還能管住自己。②他有一個好老師,韓麥爾先生的一言一行對他有著巨大的教育作用。③是亡國的慘痛帶來的巨大震撼,是“最後一課”的典型環境,是普魯士侵略者對法蘭西人民民族感情的無情傷害促成了小弗朗士心靈深處愛國主義思想的夢醒。

3、描寫方法:外貌、語言、動作、神態。

外貌描寫:“韓麥爾先生穿上挺漂亮的綠色禮服……小黑絲帽”。韓麥爾先生穿上節日的盛裝,為了紀念這最後一課,為了表示對就要失去的國土的敬意和對祖國語言的眷戀。

語言描寫:“亡了國當了奴隸的人們只要牢牢記住他們的語言,就好像拿著一把開啟監獄大門的鑰匙。”把法國語言比作鑰匙,把普魯士侵略者對法國人民的統治和封鎖比作監獄,形象的告訴人們掌握祖國語言,可以激起人民的愛國意識,從而團結起來,打敗敵人,求得民族解放。

動作描寫:“韓麥爾先生轉身……,拿起……,使出……,寫了……”這一系列動作,表現韓麥爾先生對祖國深摯的愛和收復國土的強烈願望,表現了韓麥爾先生堅信法蘭西必勝。

神態描寫:“韓麥爾先生面色慘白”是他內心悲痛的表現。

4、小說以韓麥爾先生一個痛苦的表情和手勢結尾,給人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此時無聲勝有聲,這比慷慨激昂的言語更為真實,更為深沉,更能震撼讀者的心靈。

(二)品環境:

①自然環境描寫“天氣”“畫眉”等烘托出小弗郎士貪玩、無憂無慮的幼稚心態。

②社會環境描寫“普魯士兵操練”“布告牌”交待了故事發生的時代背景,為人物思想感

的變化作好鋪墊。

最後一課都德教案篇3

[教學目標]

1、瞭解本文通過人物的語言、表情、動作和心理活動的描寫,表現人物性格的寫法以及採用第一人稱所起的作用。

2、領會本文所表現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

教材分析

?最後一課》是法國作家都德寫的一篇短篇小說。這篇小說重點寫法國阿爾薩斯地區被德國普魯士軍隊佔領以後,侵略者強迫當地學校改教德語的事件。最後一課,是一個具有特殊意義的典型環境,因為從此以後學校裡不許再教法語了,小孩從此要學習異國統治者的語言,接受異國文化。這是侵略者在軍事佔領以後進行的文化侵略。作者在這裡把一個國小校裡的一堂課的意義提高到向祖國告別的高度,使這一堂課的任何場景、細節都具有了莊嚴的意義。

小說在藝術上有兩個值得特別注意的地方。

一是巧妙的敘述視角。作品的主題十分嚴肅,但對這一主題的表現卻選用了一個巧妙的角度。作品原來還有一個副標題是“阿爾薩斯省的一個小孩子的自述”。作者選擇一個淘氣調皮的男孩作為主人公,通過他帶著些無知而稚氣的口吻,以他心理的變化,間接地寫阿爾薩斯地區人民由衷的悲痛和對侵略者無聲的抗議,表現出他們對祖國的戀戀深情。小主人公在這堂課裡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教育,讀者也受到了感動。

二是生動的人物、場景、細節、心理描寫。小說精心運用了大量描寫,表現人們在最後一課上的種種反應,其中著墨最重的是韓麥爾先生。

教學設想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我們在向學生傳播新知識的同時,應考慮到教學物件原有的知識基礎,有針對性確立重難點。對剛上七年級的學生來說,整體感悟一篇較長的文章有一定的難度,根據這個情況,我確立以下的教學的重點、難點。

1、小弗朗士在最後一課前後的變化,韓麥爾先生的服飾、語言、神情、動作所表現出來的愛國感情。

2、《最後一課》的情形與平時上課不一樣的具體表現

難點:文章中重要語句含義的分析和文章中處處照應是本文的難點,在學習的過程中應加以啟發和點撥。

[重點難點]

1、重點:結合上下文理解一些語句的特定含義。

2、難點:把握小弗郎士和韓麥爾先生的性格特徵,探究語言、行動、心理描寫的作用。

[教學時數] 二教時

第一教時

一、 匯入

1、 一個民族有一個民族的語言,一個國家有一個國家的尊嚴。學習並熱愛本民族的語言,這也是愛國主義的一種具體表現。今天我們將要學習的就是一篇愛國主義題材的文章《最後一課》。(板書課題、作者,並簡介作者)

2、 這篇文章同學們都預習了,誰能說說,小說為什麼取名為“最後一課”?

3、 補充交代故事背景

介紹小說三要素:人物、情節、環境(自然環境、社會環境)

這篇小說寫的是普法戰爭中發生的故事。普法戰爭是法國皇帝拿破崙三世挑起的。他為了阻止普魯士用武力統一德意志,維護法國在歐洲的霸權,發動了這次戰爭。結果,法軍大敗,拿破崙三世也率軍向普魯士投降了。普魯士軍隊長驅直入,侵入巴黎,迫使法國資產階級政府割地賠款。法國的阿爾薩斯和洛林東部割讓給普魯士了,普魯士政府不準這兩個地方繼續學法語。這篇小說寫的就是韓麥爾先生給學生教最後一堂法語課的情景,所以取名為“最後一課”。

二、閱讀課文,整體感知

讓學生複述故事。

三、指導學生學習第1——6段。

閱讀1—6段,考慮這麼一個問題:從小弗郎士上學路上的表現和心情,看出小弗郎士是怎樣的一個孩子?

討論交流、明確:

從小弗郎士上學路上的表現和心情,看出小弗郎士是一個貪玩,不愛學習,不懂事,但還能管自己的孩子。貪玩不愛學習表現在經常遲到,那天又去得很晚,他怕韓麥爾先生罵他,因為分詞連一個也說不上來。他想就別上學了。不懂事表現在他聽到畫眉在唱歌,看到普魯士兵在操練,認為“這些景象,比分詞用法有趣多了。”能管住自己表現在急忙向學校跑去,對布告欄內貼出的佈告也無心去看。

四、指導學生學習第7—10段,思考問題。

小弗郎士趕到學校後,發現學校和課堂裡出現了哪些異乎尋常的情況?這些情況說明了什麼?

小弗郎士發現學校和課堂裡出現了以下異乎尋常的情況:

1、學校一反常態地寂靜;2、老師不同一般地溫和;3、教師意外地穿著禮服;4、教室裡竟然坐著許多鎮上的人,整個教室裡有一種不平常的嚴肅的氣氛。

這些情況說明,這堂課很不一般,暗示著這是“最後一課”。

五、指導學生學習第11——16段。

提問:韓麥爾先生宣佈壞訊息時,連用兩個“最後”,這表現了他怎樣的心情?朗讀時語氣是否應該有區別?這時,小弗郎士的感情發生了怎樣的變化?為什麼有這些變化?

韓麥爾先生宣佈壞訊息時,連用兩上“最後”,這表現了他當時的複雜心情。“這是我最後一次給你們上課了”,這裡的“最後”二字,表現了韓麥爾先生沉痛而又憤慨的心情,他為再不能教法語課而沉痛,他為侵略者不準法國人學本國語言而憤慨。“最後”二字要讀出沉重的證據今天是你們最後一堂法語課,我希望你們多多用心學習。”這裡的“最後”二字,表現了韓麥爾先生沉痛卻又充滿希望的心情,他為再不能上法語課而沉痛,他又為上好這最後一堂法語課而充滿希望。

這時,小弗郎士的感情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首先,他為再不能學法語而感到“心裡萬分難過”,他知道恨“那些壞傢伙”了,他懂得珍惜他的這“最後一堂法語課”了。其次,他為過去沒有認真學習而懊悔。過去對課本、對老師,他覺得“那麼討厭”,現在都像“老朋友”,捨不得跟它們分手了。”再次,他明白了老師穿禮服和鎮上那些老年人坐在教室裡的原因,他對老師產生了同情和敬意。總之,小弗郎士似乎一下子長大了,成熟了,這是因為這時他把自己與“祖”聯絡在一起了,是由於愛國的激情促成了他這些變化。

六、佈置作業

課後練習二

第二教時新課 標第 一網

一、繼續學習課文

1、指導學生學習第17—19段。

提問:韓麥爾先生在上最後一課時,講了哪些話?內容可以概括為哪幾點?關於阿爾薩斯人“最大的不幸”和“語言是鑰匙”這兩處,有什麼深刻含義?

學生討論明確:

韓麥爾先生講話的內容大致是:⑴宣佈“最後一課”。⑵指出因循怠慢是阿爾薩斯人“最大的不幸”,批評家長並檢討自己對孩子們的學習不夠關心。⑶指出法國語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語言,永遠別忘了它。並說,亡了國當了奴隸的人民,只要牢記他們的語言,就好象拿著一把開啟監獄大門的鑰匙。

韓麥爾先生批評阿爾薩斯人因循怠慢的習性,批評他們不奮發、不爭氣,以致當了亡國奴。“亡了國……鑰匙”,意思是如果牢記祖國的語言,就會永遠記住自己的祖國。就會激發起愛國熱情,就會為恢復國土和維護民族尊嚴而鬥爭。這些話,都反映了他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

2、指導學生學習第21段。

提問:小弗郎士在習字課上產生了哪兩個聯想?這有什麼意義?

學生討論明確:

小弗郎士在習字課上產生了兩個聯想:⑴字貼像小國旗。⑵鴿子叫聲。第一個聯想表現了小弗郎士天真的熱愛祖國的深情,第二個聯想表現了小弗郎士對敵人強迫法國人學德語的憤慨和諷刺。

3、指導學生學習第24—29段。

提問:課文怎樣描寫韓麥爾先生下課時的悲憤心情和表現的?他為什麼要寫出“法蘭西萬歲”這幾個大字,小說為什麼以韓麥爾的一個手勢結尾?

學生討論、交流、明確:

課文是這樣描寫韓麥爾先生下課時的心情和表現的:首先寫鐘聲和號聲響了,這標誌著最後一課的結束。再寫韓麥爾先生站了起來,臉色慘白,哽咽得說不出話來。最後寫韓麥爾先生奮筆疾書“法蘭西萬歲!”,然後呆在那兒,頭靠著牆壁話也不說,只是用手勢表示這“最後一課”的結束。

韓麥爾先生使出全身的力量,寫了“法蘭西萬歲!”幾個大字,這個情節有深刻的意義。這幾個字是韓麥爾先生講完最後一課給他的學生們的臨別贈言,也是這位愛國者的心聲,是所有法國人民的心聲。這一悲壯的行動,表達了一種堅定而崇高的信念:法蘭西人民是不可戰勝的。因此,這幾個字是這篇小說主題的昇華。小說以韓麥爾先生的一個痛苦的表情和手勢結尾,給人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

二、口頭練習

把上習字課那段改為第三人稱寫法,再與原文比較一下,說說採用第一人稱的寫法有什麼好處?

1、學生準備。

2、提問檢查。

3、補充講解:本文是從小弗郎士的角度,以小弗郎士的口氣來寫的。通過小弗郎士的所見、所聞、所感,既表現了小弗郎士這位法國兒童在失去國土後精神世界的變化,又真實而具體地刻畫了韓麥爾先生這位愛國者的動人形象,表現了他對祖國的熱愛和對侵略者的憤恨,有力地表達了這篇小說的愛國主義的主題。小弗郎士的帶有兒童的稚氣的敘述,使讀者感到特別親切、真摯、動人。

三、小結

這篇小說以普法戰爭為背景,通過阿爾薩斯省的一個國小生小弗郎士在“最後一課”中的見聞和感受,表現了韓麥爾先生等法國人民在國土淪亡時的悲憤心情和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

四、佈置作業

課後練習四。

附板書:

小弗郎士

貪玩、調皮搗蛋、不遵守紀律、馬虎、不認真學習、不愛學習、怕老師、幼稚不懂事,後來由於這是最後一課變成一個愛學習、同情理解老師、懂事成熟、熱愛祖國的孩子。

韓麥爾先生 平時是一位嚴厲的老師,關鍵時候表現出莊重、無畏、深情,以自己的言行給孩子們心靈深刻的影響,是一位恪盡職守、道德高尚的教師的形象。

最後一課都德教案篇4

活動目標:

1、通過演習,訓練老師和幼兒在地震的狀況下依據幼兒園的環境有序地通過平安疏散通道。

2、訓練幼兒遇到地震時能聽從老師和成人的指揮,做出基本的自救行為。

3、培育幼兒防震減災的平安意識和自我愛護力量。

4、考驗小伴侶們的反應力量,熬煉他們的個人力量。

5、體驗仿照嬉戲的歡樂。

活動預備:

1、錄影和圖片

2、瞭解地震中自救的基本常識。

活動過程:

一、感受地震給人類帶來的災難。

1、講解並描述地震來臨時的狀況。

看錄影

提問:小伴侶看了什麼?(幼兒回答如:幼兒說說自己的見識和感受)

再看一遍錄影

知道遇到地震時不要慌,要聽從老師的指揮,有序地撤離可以避開危害的發生。

那地震來了我們要怎麼辦?(幼兒爭論)

2、看錄影(ppt)

人們平安撤離的圖片(錄影)

二、教幼兒平安有效的撤離

1、學習正確的撤離動作。

提問:我們撤離的時候如何在運動的過程中愛護自己?幼兒爭論查詢最有效的愛護方法。(雙手抱頭、上身向前彎曲,快速撤離)

2、出示班級撤離圖(後門到操場空曠的地方)

觀看並找出班級在緊急狀況下撤離的路徑和位置。引導幼兒爭論:為什麼撤離時要走圖中標註的路徑?使幼兒瞭解圖中標註的撤離路徑是離戶外平安地帶最近的一條通道。

3、啟發幼兒講解並描述撤離方法和留意事項。如按挨次,不擁擠;聽老師的指揮等。

4、組織幼兒“實戰演習“。演練室內避震及緊急撤離。如幼兒在撤離狀況下出現擁擠、用時過長等狀況,老師帶幼兒查詢緣由,再次演習,使幼兒把握正確、快捷的撤離方法。

三、讓幼兒瞭解防震減災的一些基本常識。

(圖片)

(1)大地震的危急振動期大約只有一分鐘。強裂地震發生時,在家中的人可暫躲較堅實的傢俱如床、桌旁邊(留意不是下面)、或躲在跨度小、剛度強的小房間暫避,如廚房、衛生間等處。主震後應快速撤離到戶外,撤離時要留意愛護頭部,可用枕頭等軟物將頭部護住。要留意關閉煤氣,切斷電源。住在高層建築裡的人不能用法電梯,也不要跑到陽臺上,尤其是不能跳樓。

(2)正在上課的同學和幼兒園的小伴侶應躲在課桌和小床旁邊(留意不是下面)。要聽從老師的支配,不要亂跑。在影劇院或其它公共消遣場所的人們應因地制宜躲避到舞臺下、樂池、桌子、櫃檯兩側,愛護好頭部,切不行一齊擁向出口。

(3)車上的乘客要抓住座椅或車上的堅固部件,不要急於下車。正在執行的車輛應減速停車,設法停在開闊處。

(4)假如正在過橋,則要緊緊抓住橋欄杆,主震後馬上向靠近的岸邊轉移。

(5)在街道上行走的人員不要在狹窄的巷道停留,不要躲進電線、變壓器、煙囪及高大建築物四周。

(6)人還應當遠離石化、化學、煤氣等易燃有毒的工廠或設施,如遇到引起火災或有毒氣汙染時,應快速向上風方向撤離。

教學反思:

通過本節內容的學習和實際演練,讓全班幼兒知道了,地震雖然目前是人類無法避開和掌握的,但只要把握一些技巧,也可以從災難中將損害降到最低,遇到困難不要退縮,遇到危急不要驚慌,要學會冷靜對待天災,小伴侶之間要從小培育互幫互助的情感友情,樹立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愛心巢屋。

最後一課都德教案篇5

教學重點:

1、 心理描寫對人物思想感情的作用。

2、 文中表現的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

教學難點:韓麥爾先生關於法語的見解和結尾動作描寫所包含的思想感情。

一、匯入新課

同學們,當中國加入世貿、足球圓夢、申奧成功那一刻到來的時候,所有的華夏兒女無不熱淚盈眶,歡呼雀躍。為什麼?因為我們流淌著一樣的民族熱血,擁有著一樣的民族感情,熱愛著擁有同一個名字的祖國。愛國主義包含著榮譽感、自豪感、捍衛民族尊嚴與領土完整等情感。可你們是否知道,熱愛祖國的語言文字也是愛國的表現,特別是在主權遭侵犯、國土遭踐踏的時候,這種感覺才最強烈。今天讓我們一起來學習法國作家都德的短篇小說〈最後一課〉。

二、介紹作者和時代背景

都德(1840~1897),法國19世紀的著名小說家,畢生從事創作,寫過一百多篇小說。他的早期代表作品有長篇自傳體小說《小東西》。1870年普法戰爭爆發以後,都德應徵入伍,後來曾以戰爭生活為題材,創作了不少短篇作品,有《柏林之圍》(收在現行的高中課本中)、《最後一課》等。《最後一課》是他的短篇小說代表作。

1870年,普魯士入侵法國,爆發了普法戰爭。但由於法國政府當時執行了一條賣國主義路線,戰爭失敗後簽訂和約,把阿爾薩斯和洛林兩個州割讓給普魯士。普魯士政府佔領後,為了讓當地人民永遠忘記祖國,自己好永遠統治這些地方,下了一道命令,這兩個州的學校只准教德語,不準再教法語。《最後一課》這一短篇小說反映了當時的時代背景。

從普魯士軍隊佔領法蘭西國土的那一刻起,法蘭西人民就奮起反抗。法國作家都德也參加了這場戰爭,並以淪陷後的阿爾薩斯的學校被迫停教法語改教德語為題材,通過最後一堂法語課的描述,表現了法國人民對祖國的熱愛,對侵略者的仇恨。

三、介紹小說常識 :

1、屬於敘事性文學體裁,以人物形象刻畫出中心,通過完整的故事情節和具體環境描寫來反映現實生活的敘事作品。

2分類:按篇幅、容量分長篇、中篇、短篇、微型小說。按內容特點分歷史、科幻、愛情、諷刺小說。 3、小說要素:

人物( 通過外貌、語言、動作、心理、神態、細節描寫來塑造人物 )

環境( 社會環境:交待時代背景;自然環境:交待人物活動的時間、地點、景物、烘托氣氛,表現人物性格、感情。)

情節(序幕、開端、發展、高潮、結局、尾聲)

四、理清文章思路。根據預習,理清小說情節發展的四個階段。(即完成課後練習一)

小說以小弗郎士的心理活動為線索,巧妙地鋪設了故事情節發展的四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1—6)序幕。 寫小弗郎士在上學路上對周圍事物的觀察和感受。

第二個階段(7—10)開端。通過小弗郎士的觀察,寫出上課之前教室裡的情景。——課前

第三個階段(11—23)發展。寫韓麥爾先生講授最後一課的情景及小弗郎士的感受,這是小說的主體。——課上

第四個階段(24—29)高潮和結局。寫韓麥爾先生宣佈散學時的情景。——下課

五、有目的地在每一個階段找出描寫小弗郎士心理活動的句子,並分析其作用。

1、第一階段。——幼稚、怕提問

(1) “我想就別上學了”的真正原因是什麼? 怕提問。

(2)“這些景象”指什麼?覺得“比分詞用法有趣多了”說明什麼?指“畫眉在樹林…正在操練”。 幼稚。

(3)“又出了什麼事啦? ”設定懸念,

(4)這一部分內容與文章中心的表達有什麼關係?

巧妙地點明瞭故事發生的背景,並且為下面的情節和小弗郎士的性格發展埋下了伏筆。

2、分析第二階段。——疑惑、詫異

今天的情形和平時有什麼區別?說明了什麼?

平時上課 最後一課

氣氛 “學校開始上課的時候,總有一 “一切都安安靜靜的,整個教室

陣喧鬧,就是在街上也能聽到。” 都有一種不平常的嚴肅氛。” 學生 “開課桌啦,關課桌啦,捂著 “上課前,學生們已都在自己的座位上了。”

耳朵大聲背書啦。” 課堂裡還坐著許多本村的人。

教師 “拿著大鐵戒尺在桌子上緊敲著, “韓麥爾先生踱來踱去,胳膊底下夾著那怕人的

‘ 靜一點,靜一點……’” 鐵戒尺。督學來校視察或發獎的日子的穿戴。 “我”遲到 遭到先生的責罵。 今天,先生卻很溫和地叫小弗郎士“快坐好”。

極端肅靜代替了往日的嘈雜;嚴厲的先生正溫和地等著他來上課,穿著"督學來校視察"或"發獎的日子"才穿的服飾;最令小弗郎士吃驚的是課堂裡還坐著許多本村的人。烘托出"最後一課"嚴肅、莊嚴、悲憤的氛圍,又進一步加深懸念。

3、分析第三階段。——難受、懊悔

最後一課上,小弗郎士的思想感情與平時有哪些不同?結合課後練習二找出有關語句。 (1)"我的最後一堂法語課!"這句話,單獨成節,表達了他難過、憤慨的心情。

(2)課後練習二:

1、 說明小弗郎士樸素的愛國主義情感被喚起,開始認識到學習祖國語言的重要性。

2、 表明小弗郎士增強了民族自尊心,產生了學好語言的責任感。

3、 表明小弗郎士的愛國主義感情已經昇華,化為一種學習祖國語言的強烈願望和巨大動力。

4、 這聯想是對敵人的諷刺,表現出小弗郎士對被迫不能學習祖國語言的悲憤,對侵略者的仇恨,對自由的渴望。

(4)分析第四階段。——悲憤、懂事

“我覺得他從來沒有這麼高大”中的“高大”指什麼?

指韓麥爾先生的愛國主義形象在小弗郎士心中顯得崇高、偉大。

(5)小結:作者運用第一人稱,對小弗郎士的描寫重點運用了心理描寫的手法,寫出了小弗郎士情感變化的波瀾起伏,從幼稚、貪玩——疑惑、詫異——難受、懊悔——悲憤、懂事,充滿愛國主義思想感情。這一感情變化,推動情節的發展,突出了主題,使文章更真切感人。

六、分析韓麥爾先生人物形象。

(1) 討論:作者描寫韓麥爾先生運用了哪些描寫方法?

明確:外貌描寫、神態描寫、動作描寫和語言描寫。

最後一課都德教案篇6

教學目標:

充分理解文章表現重大主題的途徑和方法;在學習課文的過程中,深深地受到形象感染和情感薰陶。

教學重點、難點:

同“教學目標’的前一項。

課型:

議讀課。

教學時數:

2課時。

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一)初讀課文,思考並回答為什麼要以《最後一課》為題?

(二)默讀第一部分,找出交代社會環境的語句、激疑:不要這些語句效果怎樣?(提示:通過簡練的語句巧妙地安排社會背景,把小的事情置於大的背景之中。這樣,為小說人物的出場、情節的展開和主題的表現作了必要的鋪墊和交代。)

(三)範讀,學生討論:不寫鎮上的人效果怎樣?(提示:作者安排了郝叟等鎮上的人,並且在寫法上做到了以點帶面,似實襯虛,讓讀者從最後一課聯想到法國人民廣泛而深入的愛國義舉。)

(四)品讀課文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畫出關鍵詞句。

第二課時

(一)默讀第三部分,說說印象最深的細節。(提示:學生上習字課時金甲蟲和鴿子的細節,郝叟老頭拼讀字母時古怪的聲音等。這些真實感人的細節描寫,收到了“見微知著”的功效。)

(二)讀,議:課文為什麼要以第一人稱作為結構線索?

(三)充分展開想象,以《韓麥爾先生》為題進行再創作。

最後一課都德教案篇7

教學目的

1.學習本文通過人物的語言行動表現人物思想感情、突出中心意思的寫法。

2.利用課文中的情節,不失時機地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教學設想

1.安排三課時。

2.教學重點與難點:

韓麥爾先生的服飾、語言、神情、動作,表現出強烈的愛國感情,小弗朗士變化中表現的愛國感情是本文教學的重點。第一人稱寫法的作用,也是本文教學的重點。文章中重要語句含義的分析和文章中的處處照應則是本文的難點,應加啟發與點撥。

第一課時

教學重點

歷史背景,作者情況,小說的結構。

教學過程

1.教師簡介作品的歷史背景和作者。

這篇小說寫於1873年,普法戰爭於1870年爆發,普魯士軍隊長驅直入,佔領了阿爾薩斯、洛林等法國的三分之一的土地。普魯士政府為了讓當地人民永遠忘記祖國,好永遠統治這些地方,下了一道命令:這兩個州的學校,只准教德語,不準再教法語。《最後一課》就產生於這樣的時代背景。

從普魯士軍隊佔領法蘭西國土的那一刻起,法蘭西人民就奮起反抗。法國作家都德也參加了這場戰爭,並以淪陷後的阿爾薩斯的學校被迫停教法語改教德語為題材,通過最後一堂法語課的描述,表現了法國人民對祖國的熱愛,對侵略者的仇恨。

都德(1840 ̄1897),法國著名小說家。他的早期代表作品有長篇自傳體小說《小東西》。1870年普法戰爭爆發以後,都德應徵入伍,後來曾以戰爭生活為題材,創作了不少短篇作品,有《柏林之圍》(收在現行的高中課本中)、《最後一課》等。《最後一課》是他的短篇小說代表作。

2.請同學提出本課中的生字、生詞。注字音,釋詞義。

鋸jù 踱duó 挾jiā 皺zhòu 督dū 叟sǒu

攤tān 曠kuàng 懊ào 隸lì 鑰yào 匙shi 哽gěng 賺zhuàn

應該掌握的詞:

宛轉:這裡指鳥聲抑揚動聽。

踱來踱去:慢步行走。

詫異:覺得十分奇怪。

哽住:聲氣阻塞。

3.教師範讀或讓學生朗讀課文。

4.引導學生理清本文脈絡,把握本文結構。依據故事情節的發展,本文可分幾部分?

討論,交流。

教師小結:

全文按情節發展,可以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1至6自然段,寫的是小弗朗士在上學路上。第二部分,7至23自然段,寫的是小弗朗士上了難忘的最後一節法語課。第三部分24至29自然段,寫韓麥爾先生悲壯地宣告“最後一課”的結束。

佈置作業

1.抄寫生字、生詞。

2.閱讀體會課文1至24自然段。

第二課時

教學重點

小弗朗士上學路上的見聞和心理活動描寫;教室中異常情景的描寫;韓麥爾的語言、行動、神態的描寫,小弗朗士心理反應和思想感情變化的描寫。

教學過程

1.讓學生朗讀第一部分,引導學生進行分析。

提問:“我”為什麼想別去上學了,有幾個原因?

討論,回答。

教師小結:

共有兩個原因。一是遲到會受到韓麥爾先生的批評。一是怕老師檢查功課,自己完成得很不好。“況且”,是連詞,進一步說明情況。這兩個原因,促使小弗朗士想逃學。

提問:小弗朗士在上學的路上看到了什麼呢?

討論,回答。

教師小結:

看到的是:天氣溫暖而晴朗,畫眉鳥在宛轉地歌唱,鋸木廠後邊的草地上普魯士士兵在操練,還有鎮公所邊的廣告牌前圍滿了人。這裡揭示的是小弗朗士目睹的自然景像和社會現像。自然景像是那麼的優美恬靜,對一個頑皮的孩子有著極大的誘惑力;對社會現像,小弗朗士有的是感到有趣但是不理解(普魯士士兵的操練比分詞用法有趣多了),有的是理解但又令人沮喪(廣告牌──我們的一切壞訊息都是從那裡傳出來的)。這就含蓄地點出了《最後一課》的社會背景,也是小弗朗士思想感情變化的社會環境。

提問:小弗朗士多麼想在晴朗的藍天下,宛轉的畫眉鳥的叫聲中,開心地玩兒,可是他說,“我還能管住自己”。課文中哪些地方表明了他能管住自己?

交流,回答。

教師小結:首先,急忙向學校跑去,不再看普魯士士兵的操練,還有,看見許多人在看佈告,他也沒有停步;再有,聽到華希特跟他開玩笑,還是繼續跑,跑得“上氣不接下氣”。

以上就是課文的第一部分。描述了小弗郎士在上學路上的見聞和心理活動。第1自然段,以獨白式的心理描寫,生動地刻畫了小弗朗士是一個稚氣、貪玩,不愛學習的學生。──他閃過逃學的念頭。第3自然段,寫他在路上看到的景物,但他沒有為之所動,“急忙向學校跑去”。這又突出了他性格的另一面:小弗朗士的意志力,他終於戰勝了逃學的念頭。這些也是小弗朗士思想感情變化的基本條件。第4至6自然段,寫小弗朗士經過鎮公所時的心理活動。這裡展示的是他性格的另一側面,即對敵人的恨── 一切壞訊息都是從那裡傳出來的。

這一部分中有兩處是為下文埋下了伏筆,一是小弗朗士心裡想,“又出什麼事了?”一是小弗朗士意識到華希特的話是開玩笑。這都在文章後面得到了呼應,使得文章渾然成為整體。

這部分在直接描寫小弗朗士的同時,間接地表現了韓麥爾先生的嚴厲,為下文做了鋪墊。

2.引導學生分析第二部分。

(1)請同學讀第7至10自然段,引導同學進行分析。

提問:跑到學校後,小弗朗士發現有哪些情況不同往常?

討論,回答。

教師小結:其一,過去開始上課的時候,總是“一陣喧鬧”的教室,現在“一切偏安安靜靜的”,“總”,強調的是一貫性,習以為常了,“偏”顯出安靜得異乎尋常。其二,平時嚴厲的老師,今天卻“很溫和”。其三,老師穿上了遇到重大事件才穿的漂亮的禮服。其四,後排還坐著好些鎮上的人,特別是郝叟老頭還翻開了一本初級讀本。這就是小弗朗士跑到學校後,發現的種種不平常的現像,渲染出一種嚴肅、悲憤的氣氛。通過小弗朗士對教室情景的感受,渲染了“最後一課”的嚴肅、莊嚴、悲憤的氛圍。這是第一部分的第一層。

(2)請同學讀第11至16自然段,引導同學進行分析。

提問:韓麥爾先生的講話,連用了兩個“最後”,它們的含義各是什麼?表達了韓麥爾什麼樣的心情?

交流,回答。

教師小結:第一個“最後”的含義是,韓麥爾先生的教學生涯,由於普魯士軍隊的入侵,將要被迫結束;表達了無比沉痛和憤慨的心情。第二個“最後”的含義是,小弗朗士這些法蘭西的兒童,由於普魯士軍隊的入侵,將不能再學習自己祖國的語言,今天的最後一節法語課,將是多麼重要,多麼寶貴!深沉,含蓄地表達了對祖國的無限熱愛,對祖國的語言無比珍視,對自己所從事的事業的無限依戀的感情。這種愛與恨交織著的複雜、深沉、濃烈的感情,通過兩個“最後”,準確地表達了出來。

提問:小弗朗士聽到了這樣的話,思想上有哪些變化?

請同學們齊讀第12自然段,要把“萬分難過”、激憤的心情讀出來。

請同學們默讀第13、14自然段。

交流,回答。

教師小結:

當韓麥爾先生宣佈:“今天是你們最後一節法語課”時,小弗朗士聽了如晴天霹靂,震動極大。這“最後一課”本身就是抗議侵略者奴役法國人民的愛國舉動。在這嚴肅、莊重、悲憤的氣氛中,小弗朗士埋藏在心底的愛國情、亡國恨一齊迸發出來。“我的最後一堂法語課”之所以獨立成段,是為了突出韓麥爾先生的話在小弗朗士感情上的強烈共鳴與巨大反響。老師的話,使小弗朗士的思想感情產生了巨大的變化,其思想感情發展的脈絡是惋惜-→後悔-→熱愛-→依戀。他首先感到萬分難過,無限惋惜“再也不能學法語了”;為過去“曠了課去鳥窩,到薩爾河去溜冰”而悔恨;對祖國語言、祖國曆史的強烈的愛,“語法啦、歷史啦……捨不得跟它們分手了”;對老師──韓麥爾先生的深深依戀,“我忘了他給我的懲罰”,……這都是因愛國主義激情而起的變化。

請一名同學有感情地朗讀第15、16兩自然段。

提問:為什麼說:韓麥爾先生是個可憐的人?

交流,回答。

教師小結:韓麥爾先生身為法蘭西人,但卻不能教法語,他辛勤工作了四十年,由於普魯士的入侵,被無辜地趕下講臺,不能再教祖國的語言。這實在是十分令人痛心的事,韓麥爾先生身著莊重的禮服來告別講臺,既表現了他強烈的愛國主義感情,也強烈地刺激與調動了小弗朗士的愛國主義激情。小弗朗士對韓麥爾表示了深切的敬、愛,豈只是對老師的敬愛,裡面更包含了共同遭遇互相同情等複雜的感情。是以愛國主義感情為基礎的。這是第二部分的第二層。

(3)引導學生分析第三層。

①請同學們默讀第17自然段。

教師講解:當輪到小弗朗士背書時,他願意付出任何代價來聲音寵亮、口齒清楚地背下來,可當時,開頭幾個字他就“弄糊塗了”,他“心裡很難受,頭也不敢抬起來”。這時他想的不再是害怕老師的“訓斥”,而是有了一種負疚感,一種羞恥感。

②請一名同學讀第18、19兩自然段,引導同學進行分析。

提問:怎樣理解韓麥爾說的“總要把學習推到明天,這正是阿爾薩斯人最大的不幸”?

討論、交流。

教師小結:明天總是有的,“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萬事成蹉跎”。拖到明日的結果是連自己祖國的語言都不會說,不會寫,而且由於普魯士軍隊的入侵,將失去了學習自己祖國語言的權利與自由。這當然是最大的不幸,這裡表現了韓麥爾先生十分沉痛的心情。

提問:第18自然段中有兩處使用了單引號,其中一處還在單引號中用了省略號,體會一下引號內話的內容,和標點符號的作用。

討論、交流。

教師小結:第一處的單引號內話的內容是模擬像小弗朗士這樣的阿爾薩斯人的想法、說法和做法。第二處的單引號內話的內容是模擬普魯士入侵者的口吻,用來說明、強調上述想法、做法所產生的後果,是遭到入侵者的侮辱,他們還能說出許多類似的話來,韓麥爾先生不願想下去了,更不願意說下去了,所以用了省略號,那沉痛的心情,都凝聚在這省略號中。

提問:課文第19自然段又有一處用了省略號,它的作用是什麼?

交流、討論。

教師小結:韓麥爾先生責備自己過去也沒有盡到責任,說到這裡感到十分的內疚與痛心,特別是已經無法補救這些過失的時候,他就更感到痛苦,一時說不下去了,所以用了省略號。這省略號中包涵了韓麥爾先生的深刻的自責。也表現了韓麥爾先生對自己所從事的事業的責任感。

提問:小弗朗士不能背出書來,韓麥爾先生的態度與語言表現了什麼感情?

討論、交流。

教師小結:韓麥爾先生是一貫以嚴格與嚴厲著稱的老師。現在,當小弗朗士背不出書來時,他沒有嚴厲的批評,而是真摯、沉痛地總結了以往的教訓:

首先,把學習拖到明天,這正是阿爾薩斯人最大的不幸──這是對小弗朗士的教育,也是對阿爾薩斯人直率的批評。

還有,你們的爹媽對你們的學習不夠關心。──這是對家長的善意的指責。這兩點都體現了韓麥爾先生的民族責任感,也體現了他從事教育事業的一種使命感。

最後,我難道沒有應該責備的地方嗎──這是對自己的嚴格的自省與解剖。

這三點是韓麥爾對祖國的深情,對事業的忠誠,對民族、對後代負責的集中表現。韓麥爾先生的“赤子之心”表現在他的這種態度與語言中。這都深深撥動了小弗朗士和鎮上來聽課的人心靈上的愛國感情之弦。

③請一名同學讀第20自然段,引導同學進行分析。

提問:怎樣理解“法國語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語言”?

討論、交流。

教師小結:這是韓麥爾先生針對侵略者禁教法語而說出的話,包含著熱愛祖國語言、熱愛祖國的深沉感情。

提問:怎樣理解“亡了國當了奴隸的人民,只要牢牢記住他們的語言,就好像拿著一把開啟監獄大門的鑰匙”?

討論、交流。

教師小結:這裡運用了比喻修辭方法。監獄,人失去了自由,任人宰割,敵人佔領的阿爾薩斯正是這樣,如同監獄。開啟監獄大門,指趕走入侵者,讓陽光重新照耀在法蘭西的大地上。祖國的語言,是聯絡人們思想的紐帶,共同語言,維繫了民族的向心力與凝聚力,它能無處不在,無時不在地激發人們的愛國激情,團結起來,趕走入侵者。所以說語言是開啟監獄大門的鑰匙。這句話語重心長,含義深刻。

提問:小弗朗士覺得“真奇怪,今天聽講,我全都懂。”為什麼?

討論、交流。

教師小結:韓麥爾先生真摯、深沉、語重心長的話,深深地打動了小弗朗士,使他把對祖國的熱愛,化為珍惜最後一節法語課的行動,專心,積極,因此他認為“挺容易”,“全都懂”。

④請同學們默讀第21自然段。

提示思考:這一節中有“字帖”“金甲蟲”“鴿子”等描寫,體會一下這些描寫的表現力量。

教師講解:韓麥爾先生有意地把字帖上全部寫上了法蘭西、阿爾薩斯,意思是阿爾薩斯永遠屬於法蘭西,絕不屬於普魯士;這些字帖成了飄揚在孩子們心上的國旗。因此習字時也就格外地專心,教室裡安靜極了,只是鋼筆在紙上沙沙地響。很容易使人“分神”的金甲蟲來“光顧”,連最小的孩子也不分心,多麼專心致志!還有小弗朗士對“鴿子”叫聲、產生的聯想,是表現了一個兒童對入侵者的仇恨與諷刺。

⑤請一名同學有感情地朗讀第22自然段。

教師講解:這一段主要寫了韓麥爾先生的神態和小弗朗士的內心獨白。

韓麥爾先生的神態,是那麼的依依不捨──好像要把小教室的東西都裝在眼睛裡帶走似的,這神態本身就是一種深深的、濃濃的情。

小弗朗士的內心獨白,表現了他對韓麥爾先生這種心境的理解與同情。四十年來,這裡有他的家園、校園,這裡有他從事的而且津津樂道的事業,這裡有他熟悉的被他裝扮的環境。現在,他必須和它們分別,只因為普魯士的入侵!他要永遠離開這地方了!他是被迫的,是忍痛離開的。他的處境小弗朗士充分理解,使人感受到小弗朗士經過了這“最後一課”由貪玩不懂事,變得懂事了。

⑥讓學生默讀第23自然段。

提問:第23自然段寫出了什麼內容?

交流,討論。

教師小結:這一段寫了韓麥爾先生站好了最後一班崗,上完了應上的法語課和歷史課。還寫了郝叟老頭念法語的情景。特別是寫了聽到郝叟老頭的既發抖又古怪的聲音時,小弗朗士感到又想笑又難過。他想笑的是“聲音的古怪”,但是隻是“想”而沒有笑出來;他感到難過的是郝叟“聲音都發抖了”。正是這“發抖”和“難過”,是孩子和老人們在愛國這一基點上的共鳴。也可以看出小弗朗士在最後一課中的成長。

這就是課文第二部分的第三層,寫韓麥爾老師與學生們在愛國主義精神的鼓舞下,在最後一課中認真教學的感人情景。這一部分寫出了阿爾薩斯被普魯士佔領後的最後一節法語課。深刻地展示了形式上的法語課實際上已成為一節生動的、深沉的愛國主義教育課,而且是一節極成功的愛國主義教育課。它促進了小弗朗士這些法蘭西明天希望的變化成長,讓他們的心頭都飄揚著法蘭西的國旗;它還促進了郝叟老頭──阿爾薩斯人的覺醒。

佈置作業

1.完成課後練習第二、三、四題。

2.閱讀、體會課文後文。

第三課時

教學重點

最後一課結束情景的描寫;小說的寫作特點。

教學過程

1.檢查、訂正、講評上節課的作業 。

2.引入新課。

提示思考:課文的第二部分寫出了最後一堂法語課的全過程,同學們體會一下哪些語句表現了老師和學生都是非常珍惜這最後一節法語課的?

討論,交流。

教師小結:

韓麥爾先生:穿上“漂亮的禮服”,“從來沒有這樣耐心地講解過”,“恨不得把自己知道的”、“一下子塞進學生的腦子裡去”,這都表現了老師在最後一次的教學活動中,想把自己掌握的所有知識傳授出來,是老師熱愛祖國的具體表現。

小弗朗士:“從來沒有這樣細心聽講過”;金甲蟲飛進來,連最小的孩子也不分心。

3.進行新課。

請一名同學有感情地朗讀第24自然段至文末。

教師提示:鐘聲和號聲,是時間的標誌,宣告了最後一課的結束。

提問:“忽然”一詞在課文中是什麼意思?

討論、交流。

教師小結:說明大家感覺這一節課過得非常快,不知不覺中又到了散學的時間了。

提問,聽到了鐘聲、號聲為什麼韓麥爾先生臉色慘白?

討論、交流。

教師小結:鐘聲顯示著最後一課的結束,號聲,暗示著德語要替代法語,這都宣告了阿爾薩斯人民將和自己民族的語言,自己的祖國告別,這兩點對韓麥爾是沉重的打擊。“臉色慘白”是他內心痛苦已極的表現。

提問:“我覺得他從來沒有這麼高興”具有什麼表現力量。

討論、交流。

教師小結:通過上最後一課,小弗朗士對先生有了進一步的瞭解:看到了先生熱愛祖國的拳拳之心,看到了先生對法蘭西民族的痛苦思索,看到了先生對自己的深刻自責,以及法蘭西語言永存、自由屬於法蘭西人民的堅定信念,因此,他敬仰先生的人格,覺得“他從來沒有這麼高大”過。

提問:“我──我──”這兩個破折號該如何理解?這句話該怎樣理解?

討論,交流。

教師小結:從語言形式上看,這兩個破折號表示聲音哽住了,說不下去了。從文章的內容上看,是“此處無聲勝有聲”。韓麥爾先生離別講臺的那一刻殘酷地來到了,心情悲憤,百感交加,語言難以表達沉痛的心情,兩個破折號則可以含:蓄、全面、深刻地包容這一切。

提問:怎樣理解“使出全身的力量”寫了兩個大字,和寫出的“法蘭西萬歲”?

討論、交流。

教師小結:這像一個特寫鏡頭。先生與學生的分別是如此悲壯,這時他一定有不少的話要說,卻又激動得說不出來,他的感情無法自抑,因此把種種感情集於筆端。“使出全身的力量”,好像使我們看到了感情的流向,這些感情熔鑄成兩個大字:法蘭西萬歲!

“法蘭西萬歲”,有兩層意思,首先是堅信法蘭西必勝,激勵人民不要忘記自己的祖國。再有也是韓麥爾先生愛國主義的集中表現。

老師範讀第29自然段。

教師小結:面對“散學了”──以後他就不能上課了這種嚴酷的現實,韓麥爾先生陷入極大的痛苦之中。這個悲愴的“鏡頭”深深地嵌在我們的頭腦中。作品也就在這悲愴氣氛中結束。

4.歸納中心意思。

提示思考:這篇小說寫了小弗朗士的變化,寫了韓麥爾先生上了悲壯的一課,還寫了鎮上的人到教室裡來聽課的情形,寫這些都是為了表現什麼呢?

討論、交流。

教師小結:小說以普法戰爭為背景,通過小弗朗士在“最後一課”中的見聞與感受,表現了法國人民在國土淪亡時的悲憤心情和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

5.歸納寫作特點。

提問:這篇小說是以誰的口吻,來敘述這個悲壯感人的故事的?這樣寫有什麼好處?

討論、交流。

教師小結:這篇小說是以小弗朗士的口吻來寫的,這叫做第一人稱的寫法。這種寫法便於寫小弗朗士的心理活動,有利於寫出他的變化。例如:文中上學路上的心理描寫和背書時的心理描寫,都很真切感人,讓讀者看到了一個頑皮少年的變化、成長。

提問:在上學路上,小弗朗士見到了普魯士士兵的操練,廣告牌等等,這些描寫在小說中起什麼作用?

討論、交流。

教師小結:這叫做場景描寫。這場景描寫實質上就是當時社會環境的描寫,它告訴我們故事發生的背景,“最後一課”就是在那個時代、社會的條件下才會出現的,揭示了悲劇性的最後一課產生的根源。場景描寫,語言乾淨、簡潔、寥寥幾筆,勾勒了故事發生的典型環境。

佈置作業

完成課後練習一、六、七題。

最後一課都德教案篇8

?最後一課》細節看來似是信手拈來,實際上卻並非可有可無,它們起著烘托環境氣氛、刻畫人物性格和揭示主題思想的作用。每一個細節都蘊含新意,發人深思。

[教學目標及重點]

1.從分析人物形象入手,培養學生準確把握小說主題的分析能力。

2.學習文章通過人物的語言、表情、動作和心理活動的描寫方法塑造人物形象的寫法。

3..感悟小說所表現的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激發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

[教學課型及課時]

1.教讀課

2.一課時

[教學設想]

學生自讀——掃清文字障礙——學生誦讀——教師、學生質疑釋疑——學生感悟。

(解說:文章的自讀是教學本課的關鍵。在此基礎上,讓學生提出疑問。質疑可能會是多方面的,或是字詞上的,或是詩句上的,或是關於時代背景、作者情況等方面的,均要讓學生暢所欲言。對提出來的疑問,教師不必一一作答,先發動全班同學來討論解決,一時無法解決的問題,可以存疑,或作為研究性學習的課題在課外作深入探討。然後讓同學說說或寫一點各自感悟到的東西。)

[媒體設計]

多媒體:選取材料製作成課件

[教學步驟]

一、匯入新課

今天,我們學習19世紀法國著名小說家都德的優秀短篇小說——《最後一課》(板書題目)這篇小說一直被人們譽為世界文學寶庫裡的一顆璀璨的明珠。為什麼一篇不足三千字的小說,會產生如此的藝術魅力呢?

二、教學新課

(一)明確教學目標及重點(略)

(二)整體感知

(三)重點學習與訓練

(以學生探究討論為主,引導學生自主地去閱讀課文,篩選課文資訊,教師只點撥要點即可)

1.組織學生研討分析小弗郎士這個人物形象。

(以學生活動為主,學生可討論,可朗讀。要求學生根據預習內容回顧全文,思考全文內容,學生可以自由發言。)

⑴你認為小弗郎士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呢?(讓學生討論回答)

學生自由發言可能認為:小弗郎士是一個貪玩、調皮、搗蛋、不遵守紀律、馬虎、不認真學習、不愛學習、怕老師、幼稚不懂事、由於這是最後一課而變成一個愛學習、同情理解老師,懂事成熟、熱愛祖國的孩子

⑵然後教師進行調控,組織討論“小弗郎士是一個由於這是最後一課而變得認真聽課的人的孩子”一種見解。

明確:小弗郎士是由一個貪玩、不愛學習、怕老師、幼稚不懂事的孩子變成一個愛學習、同情理解老師,懂事成熟、熱愛祖國的孩子

學生合作討論,誦讀小弗郎士的大段心理描寫,想象、描述這一精彩的特寫鏡頭,體會其中的情感,掀起課堂教學的高潮。

⑶究竟是什麼使這樣一個活潑、調皮的孩子發生了這樣大的變化?(討論,點撥)

教師點撥:是樸素的愛國情感使這樣一個活潑、調皮的孩子發生了這樣大的變化。

2.組織學生研討分析韓麥爾先生這個人物形象。

⑴你認為韓麥爾先生又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呢?

(以學生活動為主,學生可討論,可朗讀。要求學生根據預習內容回顧全文,思考全文內容,學生可以自由發言。)

學生自由發言可能認為韓麥爾先生:

①是一個可憐的人②是一個原先不大負責的人③是一個嚴厲的人④是一個普通的人⑤是個溫和而嚴肅的人⑥是一個有勇氣的人⑦是一忠心耿耿的人⑧是一個愛國的人⑨是一個留下了高大形象的人……

⑵然後教師進行調控,組織討論三種“見解”。

①韓麥爾是一個普通的人(鎮上的一位教師。平平常常工作了40年,課堂教學的管理水平不大高。有時還“玩忽職守”……)

②韓麥爾是一個“可憐”的人(最後一次上課。明天就要永遠離開這個地方。一動也不動地瞪著眼看周圍的東西。臉色慘白,話說不下去。教了一節課又一節課……)

③韓麥爾是一個愛國者(換上禮服,紀念這最後一課。自責及對阿爾薩斯人直率的批評。讚美法語。說明語言好比開啟監獄大門的鑰匙,恨不得把全部知識都教給我們。內心的極大悲痛。使出全身的力量寫“法蘭西萬歲!”。課文七處點至韓麥爾先生的愛國。)

在討論中重點放在第③種“見解”。結合討論,誦讀韓麥爾先生的大段獨白,誦讀課文最後一部分,想象、描述這一精彩的特寫鏡頭,體會其中的情感,掀起課堂教學的高潮。

3. 作者為什麼樣不把韓麥爾寫成一個“高大”的“戰鬥英雄”,把小弗郎士寫成一個“少年英雄”,而讓他們都以一個普通人的身份出現?(討論,點撥。)

教師點撥:

正因為普通,韓麥爾先生和小弗郎士才能夠成為千千萬萬法國人的代表,他們那樸素、熱烈、深沉的愛國主義情感,才能被理解成是所有法國大眾所具有的,才能使這篇小說所表現的成為整個法蘭西民族的共同心聲……

4.放《國際歌》,讓學生沉浸音樂世界,回憶故事情節,想象故事情境,體會文章主旨。

5.從韓麥爾先生和小弗郎士身上我們學習到了哪些金子般的東西?對於愛國主義你有什麼樣的認識?(學生自由發表自己的感悟)

[佈置作業]

把你對愛國主義的認識、感悟寫出來,在班內交流,字數在300字左右。

[板書設計]

最後一課

小弗郎士 變 韓麥爾先生

亡國痛

民族魂

愛國情

標籤:教案 一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