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工作經歷

致富個人典型事蹟7篇

通過寫事蹟材料才可以彰顯出人物對於理想的執著信念,在平時學習裡,我們都不可避免碰到過事蹟材料,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致富個人典型事蹟7篇,供大家參考。

致富個人典型事蹟7篇

致富個人典型事蹟篇1

孫曉秀是夾江縣市場監管局的一名普通幹部,自孫曉秀同志參加脫貧攻堅駐村工作以來,她堅持以緊密聯絡群眾、服務群眾為宗旨,以優秀黨員同志為學習榜樣,堅定紮根基層、扶貧為民的信念,履職盡責、深入脫貧攻堅一線,紮實為群眾辦實事、辦好事,用實際行動獲得了群眾的信任和讚揚。

一、深入走訪農戶,掌握村情民情

為紮實做好精準扶貧工作,確保打贏扶貧攻堅戰,孫曉秀駐村後與村幹部一起,加班加點深入開展走訪農戶活動,全面掌握白果村的基本情況。白果村位於夾江縣木城鎮西部,幅員面積10.2平方公里,轄9個村民小組,共909戶2659人,有貧困戶83戶211人。大多數村民以農業生產為主,主要種植茶葉、黃花,科技含量較低,群眾技術水平不高,經濟收入水平較低且增長速度緩慢。雖有一小部分農戶從事養殖業,但養豬、養雞數量較少,均沒有形成養殖規模,沒有形成經濟增長的支撐產業。且全村留守老人、兒童較多,缺少青壯年勞動力。

通過深入走訪,全面瞭解掌握了村情民情,為群眾發展生產,實現增收獻計獻策奠定了堅實基礎。白果村七組陳玉琴,家境困難,家裡有一個80多歲的奶奶和一個50多歲的父親,但是不幸的是在2018年11月,這個年僅10歲的小姑娘失去了唯一的父親,這個家的頂樑柱倒了,就剩下這一老一小。孫曉秀得知後經常到孩子家問寒問暖,為陳玉琴買生活和學習用品。為從根本上解決陳玉琴家經濟困難,孫曉秀積極努力,最終為陳玉琴辦了五保。幸福總是很短暫,不幸再次降臨到陳玉琴身上,陳玉琴的奶奶在今年2月因病去世。知道這件事後,孫曉秀立即組織村幹部、幫扶責任人入戶慰問、幫助處理奶奶的後事。在奶奶的後事處理結束後,孫曉秀用心給陳玉琴做心理疏導,鼓勵陳玉琴勇敢地生活,並積極與陳玉琴的親屬協商,落實陳玉琴的撫養人,還為陳玉琴發起愛心捐款活動,共籌集6000餘元的愛心款,讓這個失去親人的小姑娘感受來自社會大家庭的愛,讓她在成長的道路上不覺得孤單。如今,只要孫曉秀去看她,己經懂事的小姑娘總是多遠處出門臉上帶著微笑迎接孫曉秀……。

二、講究工作方法,穩步推進駐村幫扶工作

(一)全面貫徹落實上級精神。孫曉秀作為第一書記,帶領駐村幫扶工作隊認真貫徹落實關於扶貧工作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縣委、縣政府的安排部署,理清思路、強化責任,增添舉措,切實在精準扶貧、精準脫貧上努力下功夫,扶貧攻堅工作紮實穩步推進。

(二)深入抓好駐村幫扶工作。全面瞭解和掌握了建卡貧困戶的家庭情況和致貧原因,並駐村幫扶工作隊結合產業發展、民政保障、社會解貧等幫扶政策措施,量身定製“一戶一策”幫扶措施,進行掛牌公開幫扶。

(三)狠抓政策落實。孫曉秀自身加強對政策的學習,並通過脫貧攻堅專題會、主題黨日活動、農民夜校、入戶宣傳等多種方式向村民宣傳各項惠民政策,落實醫保、低保、危房改造、教育救助、殘疾補貼等各項惠民政策,確保扶貧政策應享盡享,各項惠民補貼準確無誤。

(四)實施貧困物件動態管理,做到精準識別。掌握貧困物件變化情況,及時更新資訊,做到貧困物件有進有出,進出有據,保證貧困人口資訊真實、可靠、管用,實現動態管理。

(五)抓典型示範,倡導新風正氣。深入瞭解貧困戶,及時掌握貧困戶的思想動態,引導貧困戶通過自己辛勤勞動來創造美好生活,消除“等靠要”思想;另外通過開展“感恩奮進,抵制等、靠、要思想教育活動”,評選典型示範,增強貧困戶勤勞致富的信念,引導新風正氣。

三、心繫貧困群眾,幫扶務求實效

白果村屬於山區,農業生產品種單一,除了採茶期間群眾有穩定收入,其餘時間的收入只能靠外出務工。但對於一些年紀大的群眾來說,外出務工基本不可能。孫曉秀在走訪的過程中發現,不少老人戶都養了雞,但山路偏遠,存在銷售難題。孫曉秀暗下決定,一定要幫助群眾銷售雞蛋,讓他們足不出戶就可以把自己的蛋變成錢。她利用網路以及自己的朋友圈宣傳村裡的土雞蛋,不辭勞苦,自己做起了“雞蛋的搬運工”。有人曾問:“你是第一書記,只是來扶貧的,怎麼幹起了賣蛋的活,你又不賺錢,天天這樣跑,不嫌累呀?”她說:“群眾再小的事都是大事,只要是能幫到他們的,我都願意。”。除了這樣的事還有很多,群眾隨叫隨到,孫曉秀在駐村期間,敬業愛崗,勤奮工作,並帶著最深的感情去深入群眾、走訪群眾、關心群眾,堅持進門入戶,講解相關惠農政策、研究富民門路、與他們一起解決生產、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她的努力與付出也得到了群眾的高度認可。白果村七組71歲村民劉延洪去年得了偏癱,唯一的兒子又要養家又要照顧生病的劉廷洪。孫曉秀下村瞭解後及時向相關領導彙報。同時,又聯絡相關部門最終給劉延洪兒子安排了公益性崗位,解決了該戶家庭困難。孫曉秀這位年青扶貧幹部贏得了群眾好評。

四、助推特色產業發展,實現全面小康

白果村特色產業為黃花,已有40多年的種植歷史,面積達5000畝,全村年產3000噸鮮花,600噸幹黃花。孫曉秀深知,發展特色產品,打造“一村一品”,是脫貧攻堅的基礎,是實現全面小康的有力保障。為夯實產業基礎,樹立白果村黃花品牌形象,有效帶動村民致富增收,孫曉秀為特色產業發展獻言獻策。今年,在孫曉秀及村幹部的努力下,白果村首次舉行了黃花推介會,收購商和遊客相聚在白果村,觀賞、品嚐、推薦黃花,樂山日報、夾江釋出等多家媒體紛紛宣傳報道白果村的黃花產業,並兩次登上“學習強國”平臺,有效地推廣了白果村的黃花產業,讓更多人知曉白果黃花。如今,白果黃花已經通過省農業廳無公害農產品認可,白果村被評為四川省天府科技雲服務科普惠民共享基地,並註冊了自己的品牌――“文青”黃花,產品暢銷,有效帶動了村民致富增收,成為名副其實的“致富花”。

脫貧攻堅任重道遠,孫曉秀堅信:只要心繫群眾,撲下身心,多謀思路,就一定能帶領貧困群眾脫貧致富,一定能努力做個基層扶貧好乾部,圓滿地向黨和組織以及人民群眾交上滿意答卷。

致富個人典型事蹟篇2

x,女,祖籍x人,1982年9月出生,大專在讀,20xx年嫁來x縣x鄉x村委會巖外村小組。20xx年9月擔任巖河完小的代課老師;20xx年6月進入x鄉x村委會任文書;20xx年1月任x村委會副支書;20xx年5月任x村委會主任。經過黨組織多年培養教育,黨性強覺悟高,有著豐富的基層工作經驗,不論在哪個崗位上工作,她都以良好的個人素質、務實的工作作風贏得好口碑。

一、顧全大局,勇挑重擔下基層

20xx年6月,精準扶貧動態管理工作正式啟動,x鄉x村委會村落零散、山x陡,精準扶貧工作戰線拉得又長,動態管理工作組考慮她是女性晚上下村不方便,分組的時候儘量分給較近的寨子,但是她任勞任怨,做完自己片區的工作後積極參與其他同志片區的工作。從此,她開始了兩點一線的扶貧工作,奔忙在x村委會各個村落,週末加班加點成為常態,象一頭勤勤懇懇、默默無聞、鞠躬盡瘁的“老黃牛”精心耕耘著自己的土地。

二、情繫群眾,真心實意助脫貧

脫貧攻堅是一項重大的政治任務和重點民生工程。她深知這項工作責任重大,也深知這項工作的難度。從20xx年6月至今,她兢兢業業落實好國家這項惠民好政策,沒有叫苦叫累,沒有向組織提條件、講理由,一心撲在扶貧工作上,查閱大量資料,走村入戶與貧困戶交流,瞭解當地的生活習俗和村民經濟來源,認真傾聽貧困戶心中的困擾和期許,並將這些情況詳細記錄在筆記本上。經過兩次“回頭看”和20xx年的動態調整,x村委會八個村小組最初識別建檔立卡貧困人口61戶243人,貧困發生率為17.8%,至20xx年底已脫貧46戶186人,“兩不愁三保障”已得到完全解決,沒有出現仍需鞏固或重新解決的問題。截止20xx年12月31日,尚有未脫貧戶15戶57人,貧困發生率為4.1%。20xx年脫貧12戶46人,政府兜底3戶11人,貧困發生率預計降為0.8%。

在x村委會沒有比較穩定的一項產業,這些情況她看在眼裡記在心裡,於是她自己發展生豬養殖,20xx年至20xx年帶動農戶規模養殖3戶,其中精準扶貧戶2戶。20xx年她與村委會幹部一起發展試種1.2畝黑木耳種植。試種成功後,20xx年帶動精準扶貧戶20戶發展黑木耳規模種植40畝。看到x村八個村小組因無垃圾池,村民到處亂倒垃圾,嚴重影響村容村貌,她建議爭取資金修建垃圾焚燒爐,x鄉政府採納後,修建6個垃圾焚燒爐,方便村民處理垃圾,使村容村貌得較大改善。完成8個村小組太陽能路燈的安裝。“農村要致富,抓好教育是關鍵”,她一直堅持這個觀點,村裡有孩子考上高中、大學,她比誰都高興。當她瞭解到一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孩子考上高中、大學後經濟壓力大時,她向x縣交警大隊申請助學金4萬餘元,解決精準扶貧戶子女讀書生活費開銷。

三、履職到位,事無鉅細親自抓

20xx年6月,按省委統一安排和部署,為實現貧困物件應納盡納、應退盡退、應扶盡扶,實現“零錯評”、“零漏評”、“零錯退”,不讓一戶貧困戶掉隊的要求,各地對貧困戶開展動態管理工作,當時正處在農忙季節,這項工作又時間緊任務重要求高,只能利用晚上到各村組召開村小組會和黨小組會,每次她都及時趕到主持開會,有一次在那洪村小組散會後己經夜深了,突然大雨如注,村組長x擔心她冒雨摸黑回家不安全,挽留他在村裡住下,等第二天再返回村委會,可是第二天己經約好到另一村子開會,她擔心影響第二天的工作進度,委婉地謝絕村組長的挽留,村小組長只好開摩托車載著她冒著風雨連夜趕回村委會,在返回的路上,皮鞋變水鞋,褲腳變泥管,個個都淋成落湯雞,但她仍然興致勃勃的給大家講笑話,為大家加油鼓勁,為大家解乏。由於她工作認真負責,對各個環節工作嚴格把關,對每一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做到公平公正,保證了x村委會動態管理工作高質量地完成。

在x村公路建設、村間道路硬化、村活動室建設和那桑村小組活動室建設期間,為儘早解決村民出行難、無活動場所的問題,她沒少跑工地現場,有時一天跑上兩三次,她和其他村委會幹部整天風吹日晒。這些工程專案已全部完工,特別是巖外村小組至那桑村小組通砂石路,解決了x村100戶405人的安全出行,結束了人背馬馱的歷史,為整村產業扶貧和建檔立卡貧困戶如期脫貧出列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四、帶病工作,情牽兩地無怨悔

雖然參加工作才兩年多,但是x村委會8個自然村曲折坎坷的小路上,xx不知走了多少遍,不知道磨破了多少雙鞋,流了多少汗水,村裡哪裡有個溝,哪裡有棵樹,哪個精準扶貧戶家有多少口人,情況如何,她都記得一清二楚。但卻與家人聚少離多,家裡的事情,她一樣也沒能幫上,全部交給了丈夫,家裡的生豬養殖場全部是丈夫打理;她因工作關係兩個小孩讀書開學報名都是由丈夫帶領。但每個階段的.走訪問卷,她都和幫扶人一起完成,每次都是一個村走訪完接著另一個村;一戶走訪完接著另一戶的走訪。晚上她都是獨自把走訪完的問卷稽核完整理歸檔。為完成工作任務,有一次她因晚上下村淋雨發燒嚴重,同事都勸她去醫院檢查一下,她卻說:發點燒而已不怕,等忙完這幾天再去看也行。

xx敬業奉獻的精神和工作業績得到x鄉黨委政府領導、村委會領導、村民小組長和建檔立卡貧困戶的一致好評,得到x駐村扶貧工作全體隊員的肯定,她20xx、20xx連續兩年被評選為優秀中共黨員,她用實際行動詮釋了一名共產黨員的先進性,她勤奮工作、任勞任怨、無私奉獻的精神將永遠激勵我們腳踏實地幹工作、愛崗敬業作奉獻。

致富個人典型事蹟篇3

凜冬已至,寒風陣陣。這天,鎮包村幹部在平木村吳書記開著的垃圾車上有說有笑,他們要去哪裡呢?為啥要開垃圾車?

垃圾車一路前行,不久拐入一個溝口,吳書記笑著對同行人說:這條溝叫石咀溝,全程5公里,以前是土路,2016年村上多方爭取,修了砂石路,但雨季的時候遇到泥石流,造成塌方,影響群眾出行……。垃圾車一路顛簸而行,車上的幹部不自主地握緊了扶手。

石咀溝,位於平木村(原上河村)地界,路面寬度不足2.5米,雖已是砂石路,但路面高低不平,溝壑縱橫,小車根本過不去,出行只能靠蹦蹦車,村上的垃圾車勉強能通過。由於交通條件不便,整條溝只剩鄧林強一戶人。

鄧林強,家住鳳縣平木鎮平木村八組石咀溝,今年45歲,妻子長期患慢性病,家裡有兩個孩子上學,家庭經濟負擔重,居住地距公路2.5公里,交通確實不便,2015年被確定為建檔立卡貧困戶……吳書記為了緩解顛簸導致的心悸,一路上說個不停:看,這裡之前因為滑坡把路堵住了,後來村上協調機械把這條路疏通了,即使只剩1戶群眾,咱村上也得想辦法解決問題,我開慢點,你們扶好,一陣兒就到了……。

車轉過幾個彎後,映入眼簾的是一排飼養牲畜的圈舍,半山上養著中蜂,還有散養的土雞,不遠處老鄧開著蹦蹦車載著媳婦回來了,見我們來了,笑嘻嘻地和我們寒暄起來。

2016年,在鎮村幹部幫扶下,老鄧享受廉租房政策在鎮上擁有了自己的新房,高興之餘的老鄧又開始犯愁了,雖然住在鎮上交通方便了,但依然沒有好的致富路子。他說我還有兩個學生娃,負擔重,不能靜靜等著。鎮村幹部在走訪老鄧的時候,覺得這溝裡地形環境很適合搞養殖便建議老鄧發展養豬,同時也把種地兼顧上了,老鄧再三考慮決定弄。

致富個人典型事蹟篇4

x是x街道辦事處的一名普通黨員,身為工勤身份的他,與x社群工作人員一起不分晝夜開展扶貧工作。20xx年以來,三年的時間裡,他用行動證明踐行著黨員承諾,為老百姓辦了一件件好事、實事。

x街道辦事處位於x縣城中心區域,但辦事處南部的x社群卻是國家三類貧困村。20xx年,x社群有貧困人口212戶709人,特別是較偏遠的潘家寨、簡家塘等村民組更是山路崎嶇、交通不便,群眾貧困面大、貧困程度較深,經濟發展相對落後。x來到這裡之後,立即投入工作,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走訪群眾1400餘人,為後期扶貧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礎。

扶貧真正目的是脫貧,x在做好基礎工作之後,就開始著手解決x社群、新莊社群等偏遠村民組道路不通問題。實施“一事一議”專案中,他主動承擔實施重任,3年多的時間裡,他帶領社群居民完成“一事一議”道路硬化42.3公里,讓3000餘名群眾出門不再“滿身泥”。

20xx年,x又組織實施了亮化工程,為潘家寨組、新寨組、大寨組群眾安裝路燈150盞,讓8000餘名群眾夜間出門不再“兩眼黑”。並在中心社群修建體育活動場所1個。

一件件民生實事,辦到了老百姓的心坎上。3年多的`扶貧路,1000餘日無假期,x用他辛勤的汗水,讓社群村莊一點點變了樣。

由於工作成績突出,x在20xx年、20xx年、20xx年年度考核中連續獲優秀等次;20xx年,他還被推選為x縣第十二次黨代會代表;20xx年9月,當選x街道辦事處中心社群黨總支書記。

榮譽面前,x始終保持一顆平常心。他說,脫貧攻堅的路上,要做的事還很多。

致富個人典型事蹟篇5

2020年4月,為助推晴隆縣的教育脫貧攻堅,黔西南州教育局成立了晴隆縣脫貧攻堅“減貧摘帽”同心助攻團,作為教師的他被賦予了一種新的使命,成為了同心助攻團的一名成員。自教育脫貧攻堅工作開展以來,他的舞臺不只是教室裡的三尺講臺,不只是教書育人,還積極投身到晴隆蓮城教育扶貧攻堅的工作中。

一、迅速進入角色,勇擔脫貧攻堅重任。

新的形勢下,脫貧攻堅工作不僅任務重,責任大,而且擔子重,壓力大。但他敢於擔當,緊緊圍繞上級關於脫貧攻堅工作安排部署,全面分析脫貧攻堅工作中面臨的困難和問題,深刻謀劃了全辦的教育脫貧攻堅的開展思路,建議中心校,在全辦範圍內再進行一輪走訪摸排,為蓮城辦教育精準扶貧和控輟保學奠定了堅實基礎。

二、深入街道走訪,掌握相關資料。

在走訪摸排中,他掌握了以下詳實的資料,為脫貧攻堅工作奠定堅實的基礎。晴隆蓮城街道辦現有人口10327戶37158人,其中建檔立卡1381戶5523人。共有6-16週歲適齡人口4941人,其中建檔立卡892人,非建檔立卡4049人。6-16週歲適齡人口建檔立卡學生中在校就讀848人,在縣內就讀725人,縣外就讀123人,其中學前教育8人,義務教育766人,高中、中職73人,大專本科1人。未在校適齡人口中送教上門2人,殘疾兒童少年隨班就讀0人,九年級畢業42人,臺賬疑似輟學19人,已勸返銷號19人。2019-2020學年,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補助1022人,資助金額151.175萬元。義務教育階段和高中以上教育資助做到應助盡助。

三、不怕吃苦,以身作則,做群眾貼心人。

在脫貧攻堅的道路上,他履職盡責,發揮作用,對自己各方面的要求十分嚴格,處處以黨員的標準對照、檢查、規範自己的行為。他嚴於律己、廉潔自律、以身作則、處事公正,模範遵守各項規章制度。關心群眾,對同志以誠相待,善於做細緻的思想政治工作,注意傾聽群眾的意見和要求。在脫貧攻堅的種種難關和困難面前,他沒有逃避和退縮,特別是在家中老人、小孩生病等困難的情況下,一直堅守在脫貧攻堅第一線,為了確保晴隆蓮城教育扶貧工作能如期完成“減貧摘帽”,不拖全縣後腿,他選擇直面困難,積極同工作組幹部一起開會分析,研究對策,引導貧困物件共同渡過難關,克服脫貧攻堅道路上的種種困難。

四、為人師表誨而不倦,教育脫貧風雨無阻

羅穎是他所教班級的一個學生,出生於農村家庭。不知道什麼原因,這位同學上課經常走神,經常找各種理由請假,導致學習成績急劇下降,人也變得沉默寡言。劉安雄老師瞭解到這個情況後,利用放學之餘的時間進行家訪。有一次在前往他家的路途中突然下雨,他冒著大雨跑到羅穎同學家,與他的爸爸、姐姐溝通,在交流時肯定了他在學校的優秀表現。通過多次耐心地教育、談心、輔導,羅穎不再請假,學習有了很大的進步。

致富個人典型事蹟篇6

崔紅髮,男,現年52歲,家住崔家頭鎮崔家頭村崔家頭組,全家6口人,以種糧為主業。母親穆翠翠,現年80歲,體弱多病,智力、聽力一級殘疾;妻子劉玉俊,現年48歲,患嚴重阻塞性肺病已十多年,目前完全喪失勞動能力,常年靠住院和大量藥物維持;長女崔凌雲大學剛畢業;次女崔可雲、兒子崔鵬雲分別在大學三年級、一年級就讀;家庭經濟非常困難。

2015年精準扶貧工作中,被政府列入低保貧困戶後,幫扶人時建華鎮長和駐村扶貧工作組和村組幹部等人的共同幫扶下,積極配合扶貧工作,為其爭取金融扶貧貸款5萬元,確定了其家庭以養豬為主業的扶貧措施,擴大養豬規模,購進優質豬仔,當年建起100頭小型家庭養豬場,年底出售肥豬100頭,僅養豬一項,達到五萬餘元的收入。因劉玉俊慢性肺病、穆翠翠冠心病,兩人需要長期服藥治療為主要的致貧原因;勞務輸出一人:長女崔凌雲,現在西安打工;次女崔可雲、兒子崔鵬雲分別在大學三年級、一年級就讀,享受教育資助10000元;穆翠翠年老多病殘疾,給予享受養老保險和高齡補貼1920元,低保4860元,殘疾補貼600元。經過以上專案的幫扶,2016年算賬日止,全家工資性收入3000元,生產經營性收入46000元,生產經營性支出35000元,其他轉移性收入6870元,家庭總收入25730元,家庭年人均純收入4288.33元。加上其他幫扶收入,使其家庭收入從2015年2367元,增收到2016年5000多元,收入翻一翻有餘。

崔紅髮是一個老實本分的人,平時很難見到他一面,有時候他從村委會門前經過,不是去給他家人買藥,就是去請獸醫,給豬看病,他有恆心、有毅力,用他自己的話來說,他讀的書不多,但是能吃苦,只要你們給我找準路子,我一定要做到最好,別看我現在是貧困戶,但是我要通過我的努力,爭取摘掉貧困戶這頂帽子。

目前,崔紅髮新購優良豬仔60多頭,打算在2017年按照2016年的發展模式繼續進行發展,使其在小康的路上邁進。致富思源、丹心不忘感恩,開發帶動周圍群眾發展產業,學習科學的養殖技術,為發展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和改善崔家頭村的村容村貌發光發熱。

2016年年底,崔紅髮通過養殖已實現脫貧,享受了扶貧養殖政策,他通過自己的雙手養豬,實現了脫貧。

致富個人典型事蹟篇7

農村脫貧致富個人典型事蹟材料一李向陽,今年33歲,家住固關鎮固關街村四組,全家5口人。李向陽20xx年退伍後很長時間他都不知道如何創業,一直在家務農,父母年齡大,身體不好,兒子前兩年患病花費十幾萬元,至今未還清借款,給本來就不富裕的家庭增加了許多負擔。一家人雖然勤勞能幹,但由於沒有致富的路子,又沒有資金,全家只能靠李向陽一人在本地打零工維持生活。

今年,脫貧攻堅全面打響,鎮村兩級幹部挨家挨戶調查摸底,最終確定了一部分特別需要幫扶的困難戶,李向陽家也被精準識別為20xx年脫貧物件。4月初,鎮上的幫扶幹部就來到李向陽家中,與他結對子、交朋友,在詢問了解了具體情況後,幫扶幹部分析出他家經濟單一,沒有致富產業,發展資金缺乏成為了脫貧致富的主要制約因素。要想脫貧致富,還是要從產業發展上想辦法。

打消顧慮,積極發展脫貧產業

針對李向陽家實際情況,鎮上幫扶幹部多次入戶與他家溝通交流做工作,從思想上激發了他發展的信心和動力,鼓勵他大膽幹。憑著自己當兵多年的那種精神信念,按照選單式脫貧專案,李向陽與家裡人溝通協商,逐項分析,最終決定新建養殖小區一處,發展養殖奶山羊的脫貧致富專案。村組幹部得到這一訊息, 決心大力支援李向陽的產業發展,給全村貧困戶帶個好頭、做好示範,為其騰退集體土地畝,用於養殖小區建設。地方有了,資金又成了問題。鎮上幫扶幹部帶著李向陽,大清早就到來鎮信用社,為其協調辦理產業發展貼息貸款,最終享受到了5萬元的資金扶持。地方和資金問題解決了,很快,李向陽的奶山羊養殖小區建成了,大小奶山羊發展到了60餘隻。自從認準了這個致富路子以後,李向陽一家不管是颳風下雨還是烈日暴晒,他們總是在羊舍奔波忙碌,晴天趕坡放養,雨天在圈舍裡集中餵養,經過一家人的悉心照管,奶山羊一茬一茬茁壯成長。

任勞任怨,科學管理增加收入

李向陽深知,買羊不難,但要養好並不容易,既要科學飼養,又要有實幹精神,為此,他積極聯絡鎮幫扶幹部邀請鎮獸醫站技術員專門為其提供技術指導和支援。平時,李向陽也經常去羊舍裡轉,清理圈舍衛生,整理圈舍雜物,檢視奶山羊的長勢情況,發現問題及時採取措施,不管是飼草飼料的搭配還是養殖設施的執行,每個細節都不放鬆,飼養的山羊沒有發生過一次大規模病害,也沒有發生過一次因管理不當而死亡現象。一份耕耘,一份收穫。李向陽用不怕苦,不怕累的毅力,在奶山羊養殖的過程中,不斷總結經驗,提高效益。今年9月份,他根據市場情況,出售成年奶山羊12只,實現收入9500元。有了收入上的改觀,加上鎮村幹部的大力支援,他更加堅定了發展產業來脫貧致富的信心。

勤於服務,帶動鄉親共同致富

在自己脫貧產業穩步發展的過程中,李向陽並未就此滿足,因為他有自己的想法:光自己富不算富,必須在自己富的同時,帶動和幫助其他貧困戶脫貧致富,共同發展。因此,他將學到的養殖知識結合自己摸索出來的經驗,總結出了一套簡便易學的養羊技術,在貧困戶圈舍、在自家養殖小區、在家裡隨時隨地向其他村民傳授養殖科技知識、各種常見病防治技術,向村民宣傳脫貧攻堅政策,引導貧困戶積極發展養殖業。通過他對群眾正確引導,全村今年新增貧困戶養羊大戶9戶,戶均養殖奶山羊23只,新增貧困戶養牛大戶6戶,戶均養殖肉牛4頭,帶動了貧困戶積極發展產業的自覺性。全村脫貧攻產業發展態勢良好。

現在,李向陽已成了全村畜牧養殖戶的主心骨,農戶有什麼問題都願向他請教,而他也總是毫不保留地教會別人。

作為一名普通的公民,他把自己的知識、技術奉獻給了全村貧困戶,他的所作所為得到了老百姓們的高度讚譽。他說:正是黨的脫貧攻堅的政策讓我們家踏上了脫貧致富路,我還要通過自己的辛勤努力,帶領大家過上更加幸福的新生活。

農村脫貧致富個人典型事蹟材料二走進嵐縣東村鎮東陽澗村有珍油松種植基地,一排排油松翠綠喜人,40餘名工人正在忙著起苗、裝車,其中一位衣著樸素的中年男人累的滿頭大汗卻一言不發,他就是嵐縣名人於有珍。正是這個平凡的男子,靠著自己勤勞的雙手和堅韌的毅力,撐起了脫貧致富的夢想。

直面挫折不氣餒

於有珍是嵐縣東村鎮東陽澗人,今年48歲,患先天性耳聾,妻子智力殘疾,還有兩個正在上學的孩子,生活十分困難,20xx年被縣裡確定為精準貧困戶。

於有珍先天殘疾,從懂事開始,幼小的心靈備受貧窮和疾病的折磨。受家庭條件和身體原因的影響,他沒有上學,從小跟父母在地裡辛苦勞作,生活的艱難使他養成了勤勞堅韌的品格。後來在親戚的介紹下,於有珍娶了一位智力殘疾的姑娘,建立了自己的家庭。夫妻二人直面挫折,互相扶持、互相幫助的感人事蹟,在嵐縣一時傳為佳話。

迎難而上不等靠

女兒的出生給於有珍一家帶來無比的喜悅,同時也給他們添了一份沉甸甸的責任。年邁的父母需要照顧,年幼的孩子嗷嗷待哺,於有珍夫婦一年到頭在地裡辛苦操持,日子還是過得緊巴巴的,無法擺脫貧困的影子。期間,縣裡給他們享受了低保政策,讓一家的生活有了基本保障。在感到溫暖的同時,於有珍立志要靠自己的`雙手實現脫貧致富。

為增加收入,於有珍一邊種地一邊跟著本村的泥瓦匠當小工,從和泥、搬磚一類的粗活、重活做起。他克服言語困難,認真觀察記憶大師傅的每一個動作,大家休息時,他就在一旁琢磨練習。看到這個年輕人的非常舉動,師傅們也十分樂意向他傳授技藝。在大家的幫助下,於有珍學會了泥瓦工技術,開始承攬一些小工程。隨著嵐縣城鎮化建設步伐的加快,他的工程越做越多,解決 了一家的溫飽問題。於有珍自己沒有上學留下遺憾,希望在下一代身上得到補償,克服一切困難讓兩個孩子上學讀書。

脫貧路上不停步

一個殘疾人能做到這個程度已經相當不容易,但於有珍並沒有停下脫貧致富的步伐。乘著縣裡大力推進一村一品的東風,在鎮、村兩級的大力支援下,於有珍創辦起自己的6畝油松基地。有了幫扶單位和對口幫扶人,他的信心更足了。

幹一行就要愛一行、精一行,於有珍在種植油松的過程中,逐步認識到技術的重要性。他虛心向身邊技術人員請教,讓孩子幫忙上網學習諮詢,不斷解決種植中的技術難題。功夫不負有心人,由於於有珍的油松品質好,市場行情也不錯,近年來他靠油松獲利3萬餘元,致富的腳步邁得更加堅實。

同時,兩個孩子也沒有辜負於有珍夫妻的培養,女兒於20xx年考上山西醫科大學,兒子大專畢業後在太原從事裝修行業,一家人的日子過得紅紅火火。

他現在就是嵐縣勤勞致富的一面旗幟,每做一戶貧困戶的思想工作時,我們就拿於有珍的故事給他講嵐縣東村鎮黨委書x自豪地說。

堅韌推開了困難,勤勞戰勝了貧窮。相信在黨和政府的關心支援下,在社會各界的熱心幫助下,於有珍的脫貧致富之路會更加平坦寬廣,未來的生活會更加美滿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