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工作經歷

素材人物事蹟8篇

相信很多人在生活中都遇到過要寫事蹟的情況,相信很多人在日常工作或學習中,都接觸過事蹟材料吧,下面是本站小編為您分享的素材人物事蹟8篇,感謝您的參閱。

素材人物事蹟8篇

素材人物事蹟篇1

6月17日9時22分,搭載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的長征二號f遙十二火箭,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隨後,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成功進入預定軌道,並完成太陽翼展開。這是中國載人航天史上的又一壯舉,標誌中國空間站建造任務再次向前邁出了一大步。

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是我國空間站任務階段第一艘載人飛船,聶海勝、劉伯明、湯洪波3名航天員將奔向“中國空間站”。其中,聶海勝是第三次“飛天”。

1998年,聶海勝成為我國首批航天員,神五、神七、神九,他三次備份;神六、神十,他兩度飛天。如今,57歲的聶海勝第三次出征太空!有意思的是,聶海勝的太空“三部曲”,剛好對應了中國載人航天的“三步走”,這是聶海勝的傳奇,也是中國載人航天的傳奇。

載人航天是人類航天活動中最複雜、難度最大、要求最嚴的系統工程。1992年9月,中國載人航天工程“三步走”發展戰略正式確立:第一步發展載人飛船;第二步突破航天員出艙活動技術、空間飛行器的交會對接技術、發射空間實驗室;第三步建造空間站。20__年10月,楊利偉駕乘神舟五號飛船,成功邁出“三步走”的第一步。兩年後,費俊龍、聶海勝執行神六任務,實現了載人航天飛行從“一人一天”到“多人多天”的重大跨越。20__年9月,在劉伯明、景海鵬的配合下,翟志剛完成首次太空出艙行走。20__年6月,聶海勝、張曉光、王亞平完成中國載人航天首次應用性飛行,即執行天宮一號與神舟十號載人交會對接任務。

此次,聶海勝、劉伯明、湯洪波將成為中國載人航天進入空間站階段後的首批太空訪客,開啟為期3個月的飛行任務,為中國載人航天樹立新的里程碑。

縱觀聶海勝的飛天曆程,可以看到,他在太空的三次“邁步”,神舟六號任務、神舟十號任務、神舟十二號任務,剛好對應了載人航天“三步走”的三個階段:載人飛船階段;航天員出艙活動技術、空間飛行器的交會對接技術階段;建造空間站階段。也就是說,聶海勝全程參與了中國載人航天的“三步走”,他的每一小步,也是載人航天工程的每一大步。聶海勝的太空“三步”,剛好彰顯了中國載人航天的三部曲,可以說是唯一在太空親歷了“三步走”的航天員。這是他個人的幸運與傳奇,也是中國載人航天的佳話。

聶海勝、劉伯明、湯洪波3名航天員的出征,也見證了載人航天工程的承上啟下與接力相傳。從神舟五號到神舟十二號,短短十餘年間,中國載人航天的“三步走”戰略一步一個腳印,步履堅實。一代代的航天員,一代代的航天人,在太空追逐夢想,實現夢想。這是中國航天人的驕傲,也是中國人的驕傲。

“浩渺行無極,揚帆但信風。”太空是神奇的,飛天是我們的祖先千百年來的嚮往,只為了我們是一個有著五千年悠久歷史的古老民族,中國人也應在浩瀚太空佔有一席之地。中國人的飛天之路,一定越走越寬廣。

素材人物事蹟篇2

關鍵詞1:另起一行,走出別樣風景

周圍的人都說是正確的路,就一定正確嗎?未必!當年的蘇炳添很反感學校的放學後“興趣小組”補課行為,這種“自願”參加的“興趣小組”實在引不起他的興趣。於是,為了逃避補課,他選擇了短跑隊。然而,一發而不可收拾。這一選擇,竟然徹底改變了他的命運,蘇炳添是一個知奇才。在中山市中學生田徑比賽中,他以11秒72的成績引起市體校的注意,隨即進行專業訓練。

關鍵詞2:感恩對手,在競爭中成長

本次上海站比賽,與蘇炳添一同站上跑道的還有19歲的小將桐生祥秀等三名日本選手,蘇炳添最好成績是9秒99,而桐生祥秀在超風速情況下曾跑出過9秒87。拿桐生祥秀的話說,本次上海站比賽中,日本選手要圍剿蘇炳添。然而,疾風知勁草,烈火現真金。在兩次有選手搶跑等種種擾亂比賽節奏的情況下,蘇炳添成功突圍,以10秒09強勢奪冠。這才是對日本選手們最好的迴應。

關鍵詞3:臨淵羨魚,不若退而結網

在與對手的競爭中成長,這是競技體育最大的魅力之一,蘇炳添也是如此。同是中國短跑隊的隊友張培萌曾多次擊敗過蘇炳添,比如20__年4月的全國田徑大賽上,張培萌打破了蘇炳添保持的紀錄;同年8月,又在莫斯科田徑大獎賽中跑出10秒整的成績,這一度讓蘇炳添感到“壓力山大”。

但是,蘇炳添並沒有放棄,而是一如繼往的訓練,分析技術動作的每個細節,從0.01秒中爭取進步。最終在20__年5月31日的國際田聯鑽石聯賽中跑出9秒99的成績,成為亞洲短跑第一人,為黃種人爭得了榮譽。

素材人物事蹟篇3

王xx,中共黨員,畢業於山東師範大學,現任xx市xx實驗國小國小科學教師。

作為一名黨員教師,她把教書育人貫穿於整個教學工作中,不斷學習,提高自己地政治覺悟。在平時地教學中,嘗試運用不同地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鼓勵學生參與到課堂中來,為每個孩子提供展示的舞臺。

一、不斷學習,精進業務

作為一名科學教師,她具備豐富的科學專業知識,在教學過程中注重科學實驗的開展和創新,注重學生科學思維和科學能力的培養,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科學思維的培養比知識本身更重要。除了讓學生掌握課堂上的知識外,她還鼓勵學生對課本上的實驗進行大膽創新。同時,她也不斷學習充實自己,及時更新自己的專業知識,不斷探索將現代化的實驗儀器應用到國小科學實驗中,她曾多次對實驗進行改進創新,先後獲得市、縣級一等獎,並被評為山東省中國小實驗教學先進案例。

二、不忘初心,勇挑重擔

作為一名黨員,她工作中積極發揮模範帶頭作用。在來到黃實小工作前,她一直擔任國中畢業班的教學工作,2020年初突如其來的新冠病毒,打亂了我們正常的生活和工作秩序。正值畢業班一輪複習的重要節點,學生們不能正常開學,在家自學勢必影響複習效果。於是她與學科組的老師們一起探討線上直播教學新模式,在學科組老師年齡普遍較大對新技術掌握不熟練的情況下,她主動承擔起了給全年級學生直播上課的任務。之前沒有任何直播上課的經驗,她需要一邊與學科組的老師們線上交流精心備課,一邊學習直播上課軟體的使用方法,通過向專業人員請教和自己幾天時間的不斷摸索,終於完成了自己的第一次直播授課。除了線上授課,如何對學過的知識及時檢測也是急需解決的問題,如何有效的完成線上檢測又是擺在面前地一個難題。她又一次主動要求承擔此項任務,線上測試題目的選取要科學嚴謹,還要題型豐富全面,與紙質試卷無差異,每一種題型的編輯方法都需要學習,經過幾個晚上的嘗試,終於在凌晨兩點完成了第一份試卷的編輯。

通過這次疫情,她認識到作為教師要始終有一種緊迫感,在不斷學習專業知識的同時更要開闊眼界,鼓勵自己多學習掌握新的教學手段和方法並應用到課堂中去,才能適應不斷髮展的教育環境。

三、做一名心中有愛、治班有法的班主任

作為一名一年級班主任,她注重學生良好行為習慣地培養以及與家長的密切溝通。對於低年級班主任來說,課堂是開展德育教育的主陣地,但她只兼任班裡的勞動老師,平時與孩子們接觸的機會少,對班主任工作的開展是一項不小的挑戰。為了能儘快熟悉每個學生的情況、幫學生培養良好習慣,她認識到必須靠的上,盯的上,所以每個課間她總會到班裡看一看,每天中午都在教室照顧就餐的學生,早讀、午寫時間到班裡協助語文和數學的工作。為了讓家長及時瞭解學生在校表現,她主動通過電話、微信與家長溝通,充分利用入戶家訪的機會,精心準備與家長的交流內容,提高家訪效果,得到了家長們的認可。

教育就是一棵樹搖動一棵樹,一朵雲推動一朵雲,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她將繼續保持一顆對教育事業的赤誠之心,繼續努力前行。

素材人物事蹟篇4

說到體育,大家的第一反應就是一些耳熟能詳的運動員,如蘇炳添,孫楊,張繼科……大家一定是某一位體育明星粉絲吧!我的偶像就是以速度著稱,號稱“亞洲飛人”的——蘇炳添。

蘇炳添,中國男子短跑運動員,中國國家田徑隊隊員,是中國田徑的主力軍。男子60米、100米亞洲紀錄保持者,號稱“亞洲飛人”。2018年2月6日,蘇炳添以6秒43奪得國際田聯世界室內巡迴賽男子60米冠軍,並重新整理亞洲紀錄。

同學們,你們知道今天的兩大體育盛事嗎?想必大家都已經知道了,那就是2018年俄羅斯世界盃和雅加達亞運會。

蘇炳添在雅加達亞運會中有一張精彩絕倫的比賽——男子100米決賽。

比賽開始了,蘇炳添風馳電制,如箭離弦般地衝向終點。他拼盡全力,因為他知道,自已揹負著使命,有13億雙眼睛在盯著他,為了金牌,為了自己和國家的榮譽,衝啊!蘇炳添,你可以的,你是“亞洲飛人”。果然,蘇炳添以9秒92的成績,獲得了雅加達亞運會男子100米冠軍,並重新整理了亞洲紀錄,他是我們國家的驕傲。

自從這場比賽之後,我更徹徹底底地迷上了蘇炳添,成了“蘇粉”。我愛“亞洲飛人”蘇炳添。

素材人物事蹟篇5

“疫情就命令、抗疫就是戰鬥、黨員就是先鋒”!

縣委、縣政府號令:全體黨員下沉社群開展疫情聯防聯控,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走,到抗疫前線去!”縣供銷社黨組成員阮樹斌聞令即動,第一時間到土井社群報到,臨危受命,勇挑重擔,用責任和擔當為戰區居民的生命和健康築牢最後一道防線。

作為縣供銷社黨組成員,參與疫情防控人員的口罩、酒精、消毒液需要籌備,縣直單位居家黨員幹部下沉社群領取任務和民主街6個路口值守需要督辦,部門需要協調,住戶需要排查,防區需要消毒,卡口需要值守......這就是阮樹斌的戰鬥!餓了有方便麵,困了有帳篷,一天一天,風雨無阻。

“阮主任,這多路口要守,人員不夠怎麼辦?”“同志,請問你們誰負責?我們不能出門生活物資怎麼辦?”“我家老人的藥用完了怎麼辦?”“我家水管子破了需要修怎麼辦?”......作為土井社群重點封閉管理的小區,三星家園是一個開放式小區,四通八達,進出口多,人員複雜,防控難度大。阮樹斌接到任務後,迅速組建黨員突擊隊和志願服務隊,制定防控措施,落實崗位責任,將“抗疫黨員突擊隊”的紅旗插在小區內。鮮紅的旗幟映入居民的眼簾,“快看,那不是供銷社的阮主任嗎?”“來了就好!來了就好!”有幾個認識阮樹斌的居民在自家陽臺上高興的喊道。恐慌之際,焦急的人們找到了組織,看到了希望,平復了心理。

“路口全部封堵,保留一個出口,禁止人員進出”“黨員負責消毒、排查,消毒要道邊到角,排查要不漏一戶一人”“志願者負責宣傳、勸阻、代購,做好排查臺賬”“幹部負責住戶的包保和卡口值守”“建立三星家園微信群,釋出資訊、傾聽民聲,心理疏導、代購物資”......針對防控措施和應急救助,阮樹斌都用心思考、用心做好。“我們要理解支援,積極配合”“我們不出去,呆在家裡不添亂”,小區居民看在眼裡,明在心裡。

“柔性服務、硬性防控”!截止目前,該小區共排查登記350戶1048名人,全部落實一日兩查,一戶多包,沒有發生一起傳染,沒有發生一起投訴,民主街6個卡口也沒有發生一起糾紛。

戰“疫”還在進行,“疫情不銷,戰鬥不止”!風風火火、急急忙忙的阮樹斌率領著一群逆行者們依堅守在抗“疫”的前沿陣地,他們把崗位當戰場,視居民為親人,用黨性守護堡壘,用愛心溫暖民心,發揚供銷人的“扁擔精神”,用實際行動彰顯了共產黨人的使命和擔當。

素材人物事蹟篇6

高鳳林,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第一研究院特種熔融焊接高階技師,全國十大能工巧匠,中華技能大獎獲得者。技工學校畢業生。在火箭發動機焊接工作崗位上,刻苦鑽研,大膽創新,實現技術革新近百項。提出和創造多層快速連續堆焊加機械導熱等多項新工藝方法,攻克運載火箭發動機大噴管焊接難關,高標準地完成多種運載火箭重要部件的焊接任務。

高鳳林的工作經歷

高鳳林1980年技校畢業分配到發動機製造車間從事火箭發動機焊接工作至今,他熱愛航天、勤奮實踐、立足本崗、刻苦鑽研,在焊接方面懷揣超人的獨特技能,是年輕技術工人中理論與實踐實現最佳結合的典範。在型號生產的新材料、新工藝、新結構、新方法等大型攻關專案,特別是在新型大推力發動機的研製生產、科技攻關中,他多次想人所未想,做人所未做,以非凡的膽識,嚴謹的推理,嫻熟的技藝攻克難關,並結合自己對焊接過程的特殊感悟,深刻理解,靈活而又創造性地將所學知識運用於自動化生產、智慧控制等柔式加工中,為國防和航天科技現代化,為型號的更新換代做出了傑出貢獻,給企業帶來巨大效益,多次受到李鵬、尉健行、劉華清、宋健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親切接見。

高鳳林的個人貢獻

貢獻1

在長二捆運載火箭研製生產中,高達80多米的全箭振動試驗塔是“長二捆”研製中的關鍵,而塔中用於支撐火箭振動大梁的焊接是關鍵的關鍵,該材料特殊,要求一級焊縫。高鳳林經過反覆試驗,提出了多層快速連續堆焊加機械導熱等一系列保證工藝效能的工藝方法,出色地完成了振動大梁的焊接攻關,保證了振動塔的按時竣工和長二捆火箭的如期試驗,保證了澳星的成功發射,該工程獲得部級專案一等獎。日前,在載人航天工程升級測試中振動大梁焊接質量依然良好,承力從360噸提高到420噸,大梁安然無恙。

為長三甲、長三乙、長三丙運載火箭設計的新型大推力氫氧發動機,由於使用了新技術新材料給焊接加工帶來諸多難題,尤其在發動機大噴管的大、小端焊接中,超厚與超薄材質在複雜結構下的對接焊,多次洩漏,高鳳林經過反覆分析和摸索,終於找出了以高強脈衝焊,配以打眼補焊的最佳工藝措施,攻克了難關。在首臺發動機大噴管將被判死刑的關鍵時刻,高鳳林化險為夷,將第一臺大噴管推上了試車臺,保證了長三甲等型號火箭的研製進度。後連續生產多臺,氣密試驗均一次通過,作為主要完成人,該噴管的製造工藝榮獲航天總公司科技進步一等獎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目前長三甲、長三乙已成功地發射了東方紅三號,菲律賓馬部海等大型通訊衛星,並即將成為探月工程的主力火箭。

貢獻2

在國家某重點型號任務研製中,高鳳林同志多次受命攻克難關,保證了我國重點型號武器的順利研製;在國家某特種車的研製中,高鳳林同志充分運用焊接系統控制理論,出色的攻克了一系列部元件的生產工藝難關,保證了國防急需,其中後梁和起豎臂分獲院科技進步一等獎和階段成果二等獎。某型號發動機試車多次失敗,頭部生產試驗中斷,生產無法繼續進行,高鳳林同志應邀參加,以氣保護雙面成型和區域性自由收縮焊接等措施終於解決了難關,將試驗壓力由130個壓力提高到180個壓力,滿足了使用要求,試車得以成功。某型號發動機隔板焊接後易出現裂縫、堵塞等缺陷,有時100%返修。針對這種情況,高鳳林大膽提出工藝改進措施,焊出的產品1994至1996三年x光透視合格率連續達到100%,該技術獲廠、院科技進步獎,特別是在某型號引射筒的焊接攻關中,在公司總經理的親自授命下大膽改進,突破難關,使有關單位近一年沒有解決的難題得以解決,且大幅度提高了效率和質量,僅三天就生產出6件一次合格率100%的工藝試件,156件產品的生產也只用了一個半月,100%一次合格,保證了近一億產值的產品交付。

貢獻3

在國家863攻關專案50噸大氫氧發動機系統研製中,高鳳林同志大膽採用新的工藝措施,突破了理論禁區,創造性的運用b值、s值在多種高低溫合金混合焊接接頭結構中的應用,解決了有關科技人員久攻不下的難關,多次獲獎,為部、院確定的"三轉一把火"作出了突出貢獻。併為某型號任務國家立項奠定了基礎。不斷地改進工藝措施,不斷地創造新工藝方法,不斷地攻克一個個難關,鍛鍊了高鳳林,他練就出一手卓爾不群的焊接技藝,積累了系統解決實際焊接問題的經驗與方法。他在型號攻關中的事例不勝列舉。他多次在關鍵時刻為型號總師、廠、院領導提供技術依據,使長三乙遙二箭(故障處理方案被劉紀原總經理親率的總公司專家組採納)、某產品得以順利發射,也被傳為佳話。他運用精湛技藝還修復多臺長三甲大噴管,多種型號的焊接工藝改進,及長三、長三甲發動機生產工藝的革新,修復蘇製圖154飛機發動機,共計節約或避免經濟損失一千五百多萬元。

貢獻4

在公司民用產品真空爐的生產中,高鳳林提出的新焊接工藝比原方法提高工效5倍多,節約原材料50%,實現系統批量化生產。僅此一項(節約原材料和提高效率),多年來就為國家節約資金400多萬元(該產品也是填補國內空白的專案,已銷往美國、波蘭、俄羅斯、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巴基斯坦等國家)。

在承接國家“七五”攻關專案,東北哈汽輪機廠大型機車換熱器生產中,技術人員一年多未攻克的熔焊難關,高鳳林憑著多年的實踐經驗和反覆摸索,終於找到了解決辦法,使壓了生產單位一年多的兩組18臺產品順利交付。經試驗換熱率達75%,達到了設計要求,為我國新型節能機車的發展鋪平了道路。鈦合金自行車架焊接是國內一項技術空白,兄弟單位組織技術攻關仍未找到解決辦法。臨時授命的高鳳林經過大量實驗,按期焊出了樣車,振動實驗達20多萬次,大大超過了設計振動2萬次的要求,填補了該技術國內空白(前航天總公司副總經理夏國洪親臨視察並在航天報頭版登載)。

此產品多次參加法國、義大利、德國、美國、中國上海、馬來西亞等自行車博覽會,受到好評,目前該產品已全部銷往歐美、東南亞各國,為國家賺取了大量外匯。協助某研究所攻克了長三甲模盒及大型超薄波紋管的焊接製造難關,使該項製造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因在這之前只有美國等國家生產)。

高鳳林個人榮譽

多年來高鳳林同志共攻克難關96項之多,1994年以最佳焊縫成型第一個完成美國abs焊接取證認可,受到美國船檢官員的稱讚並被首推該試件為工藝評定試件。並多次作為廠、院、北京市焊接教練、集團公司命題組長、參加全國比賽,並取得好成績。著有論文多篇分別發表於《航天製造技術》、《航天產品應用焊接技術》等刊物。

由於貢獻突出,其事蹟多次被收入《中華名人錄》、《當代人才》、《國際人才》等期刊和中央臺《實話實說》、《焦點訪談》等節目。授課260課時以上,帶徒17名。在鑽研業務的同時,高鳳林注意提高文化素質,進修本科畢業並獲得學士學位。他還積極參與黨、團、工會等工作,先後擔任過團支部書記、黨支部青年委員、組織委員、工會分會主席等職,並以自身的表率帶動影響青年團員和廣大職工群眾。自參加工作以來,安心一線工作,多次謝絕了外界高薪聘請,工作加班加點、任勞任怨、刻苦鑽研、技術精益求精,是公司青年尤其是青年工人的楷模。

1991年高鳳林以精湛的技術和突出貢獻被破格評聘為國家技師,1997年被評聘為高階技師,2015年又評聘為特級技師。

1983年以來,高鳳林同志連年獲得廠、院優秀團員、黨員、新長征突擊手、先進生產者、十佳青年等稱號共二十多項。此外,他還在1986年獲北京市國防工業工會優秀積極分子;1991年獲部青工技術比賽實際第一、理論第二;1995年獲部級科技進步一等獎;1996年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同年獲航天百優"十傑"青年、航天部勞動模範、航天技術能手、中央國家機關“十傑”青年;1997年獲全國青年崗位能手、全國十大能工巧匠等稱號、1999年獲中國航天基金獎。

素材人物事蹟篇7

劉湘賓常常告訴自己的徒弟們,幹航天工業不比做手機、做電腦。手機、電腦壞了,可以拿去修,有試錯的成本,但航天的精密零件出現了問題,將會給國家帶來更大的損失。

說起奉獻,劉湘賓不忘的是自己的團隊。劉湘賓勞模創新工作室成立以來,以精密加工技術攻關研究為依託,為企業精密、超精密加工製造保駕護航。現在,他所在團隊的軸圓柱度、半球球面度等加工精度在整個西北片區獨佔鰲頭。

據劉湘賓介紹,在某型號球閥的加工中,通過自創拋光輪,打破傳統硬對硬的加工模式,改變為軟對硬的加工方法,保證了氈墊在高速旋轉時定位準確。同時,採用工裝壓表的方法控制機床座標的位移精度,使球體圓度達到了0.002毫米、光潔度達到13級的設計要求,使產品合格率達到98%以上。

2017年,劉湘賓主動請纓,帶領團隊在班組建立了半球、球碗生產單元,全力配合進行技術攻關。對比刃具引數、優化加工工序,進行工裝設計和改制。攻關後的半球、球碗兩種零件的合格率由原來的55%提高到90%,單件成本降低50%,生產效率提升了近3倍。

2018年5月,劉湘賓帶領團隊開展了以某型產品零件加工為代表的航天硬脆材料零件超聲振動低應力精密加工技術研究。經過9個月反覆試驗,使加工精度達到了壁厚0.5毫米至0.8毫米、內外球面同軸度1微米,首次在國內行業實現了球型薄壁石英玻璃的加工需求。

素材人物事蹟篇8

英雄王鋒的故事,要從20__年5月18日凌晨的一起火災事故說起。

那天夜裡,在南陽市臥龍區西華村一棟民宅,二十多位熟睡的人不曾預見,危險正一步步逼近。凌晨1點多,因一樓電動車短路失火,繼而引發大火。租住在一樓的王鋒最先發現火情,帶著女兒第一時間跑了出去。

“失火了!”王鋒一邊大聲呼喊,一邊折回頭衝進火海,救出了妻子和兒子。

“你打電話報警,招呼好孩子,我得去救人,樓裡還有很多人。”王鋒安頓好妻子潘品後,便轉身第二次衝入火海。這一次,挽救了住在一樓東間的兩名學生和一名託教老師的生命。

此時,樓內已火光沖天,還不時響起爆炸聲。“裡面還有人,我還要去救人。”說完這句話,他第三次衝入火海。

這一次,他挨門挨戶敲門示警。鄰居聽到咚咚的敲門聲,趕忙起床逃生。樓裡二十多個人得救了,而原本是第一個逃出去的王鋒,第三次從火海中出來時,已被燒成了“炭人”,全身烏黑,神志已經不清醒,就在這樣的情況下,他依然邊跑邊喊,奔走呼號。住處巷口五六十米的路上,留下了王鋒帶血的腳印。

整棟樓的鄰居無一傷亡,但王鋒全身的燒傷總面積達到98%,命懸一線。

雖經多方救治,但因嚴重感染,在頑強堅持了136天后,王鋒於20__年10月1日因多臟器衰竭不幸離世。

英雄王鋒當選為“感動中國”年度人物,是對他英勇事蹟的高度認可。

如今,王鋒事蹟已在全國發酵,關於他事蹟的電影也感動了無數觀眾。

就像“感動中國”評選委員會給予王鋒的頒獎詞寫的一樣,高貴的靈魂浴火涅盤,在人們的心中永生。

標籤:素材 事蹟 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