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工作經歷

社會治理典型案例材料展示

社會治理典型案例材料展示


社會治理典型案例材料展示

 

下面本站的小編就給大家分享下關於社會治理典型案例材料展示,歡迎閱讀!

【上海律佑社會治理法律服務中心】——組建“業委會朋友圈”,讓社群達人貢獻力量

“優秀的業委會,懂政策、有擔當,把社群工作真正當成自己家裡的事,金點子、好主意一個接一個;差勁的業委會,掉鏈子、撂挑子,有時見到業主還躲著走。”上海律佑社會治理法律服務中心副主任陸立明分享了他們抓住社群治理關鍵痛點、補足“三駕馬車”短板,在楊浦區創造性地建立“業委會朋友圈”,解決小區管理矛盾糾紛的方式方法。

面對居民區普遍存在的諸如車位緊缺、多層住宅上下樓沒有電梯、不文明養犬、違章建築、違章搭建、垃圾散亂堆放、物業糾紛、侵佔公共用地等老大難問題,引發了律佑中心關於社群治理的深層思考。律佑中心一直在研究尋找一種並非就事論事,而是高屋建瓴地以居民區黨建引領為根本,居民自治為動力,履行法律法規為依據,調動一切可以調動的力量,科學地、群策群力地、可以以點帶面地解決這類問題的可行性途徑和措施。

在不斷深入參與社群治理法律服務工作中發現,有這樣一群活躍在各居民區的,熱情參與社群治理的公益志願者,他們身上共同的特徵是不計報酬、甘願奉獻、身體力行。在他們中間,有的原本就是社會各行各業中的組織者、策劃者、領導者、智者能人。他們或者卸甲退休,或者離職歸家。但他們擁有過人的能力和投身社會公益的意願,由於他們的無私付出,促進了所在居民區某一領域奇特的自治效果。

然而,他們又是單一的,分散的,有待提高完善的自發性個體。如何整合這批人的力量,建立強有力的業委會自治主體是推進社群自治的關鍵。於是,律佑法律服務中心經過充分調研,徵得街道有關部門同意,提出在街道有關部門的統籌管理內,把社群熱心公益的能人、達人們組織起來,通過傳授、交流、探討、實地調研等形式,群策群力逐項逐題破解帶有普遍性的老大難問題,發起組織了“業委會朋友圈”和“自治達人薈”,不定期地組織經驗交流會等活動。

參與“業委會朋友圈”的福寧與秦家弄居委會通過這項活動,一方面使他們本來“藏在深閨中”的解決停車難的經驗,得到了宣傳、傳播、擴大了社會對她們辛勤工作的肯定和認可;另一方面也在活動中學習到了其它參與活動的社群在解決停車難工作中的好措施、好方法、好建議,以便在下步工作中改進和修正。她們帶著問題來參加活動,帶著經驗回到自己社群實施,這樣的效果遠非書本和課堂可達到的。這項活動起到了及時發現苗頭、培育典型、探索路徑、不斷完善、成果共享、以點帶面、共同發展,幫助初建或薄弱業委會提升自治能力及輻射推廣的良好效果。

【上海長寧區虹橋街道維情社工服務中心】——修復“小細胞”,讓社會肌體更加健康

“家和家家和、社會必和”,上海長寧區虹橋街道維情社工服務中心首席“維情專家”明麗用這樣的開場白,展示了維情社工中心維護社會最小細胞——家庭的穩定和諧的一系列工作業績。

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人民群眾的倫理道德、生活方式、思想觀念發生了很大變化,這些變化不可避免地影響到婚姻家庭生活,使婚姻家庭關係也面臨巨大的考驗。家庭是社會的組成細胞,家庭不能實現穩定和諧,又如何保證整個社會的穩定有序呢?

維情社工中心經過研究發現,第三者介入導致離婚的佔到60%以上,佔離婚數的第一位;因與雙方父母關係不和諧,雙方或一方有較多惡習,雙方或一方生理上的原因及家庭經濟問題發生矛盾而導致離婚的佔25%左右;因家庭暴力、生活瑣事、雙方性格愛好差異導致離婚的佔到10%以上。同時,在婚姻家庭出現矛盾後,大約有70%左右的人直接提起離婚訴訟或到婚姻登記機關離婚,而通過調解解決的僅有30%。面對這樣的現狀,維情中心針對性地開設了“第三者勸退”服務專案,對外勸退第三者,對內修復夫妻情感;同時又以在情感生活過程中發生的愛情、親情、友情、心情和性情等方面的問題或困擾的人為物件,開設“夫妻情感維護”專案,通過心理學、行為學、危機干預等技術,採用“一對一諮詢”、“多對一諮詢”或“一對多諮詢”幫助服務物件解決情感問題。

所有的職業都要求有資格證、准入證,而做夫妻、做父母是“無證可考”的,這好比沒有駕照就開車上路。進入婚姻家庭時同樣需要“教育”,但就算再怎麼教育,還是避免不了會出問題,“婚姻家庭也有生命週期,幾十年的婚姻關係,舉案齊眉、相敬如賓的情況畢竟是少數,夫妻之間總會有矛盾,每個階段都會有每個階段的問題。“就像人生病需要看醫生,婚姻家庭出了問題,‘病了’同樣需要治療,這就是婚姻家庭調解員存在的價值和意義,他們可以從專業的角度,給予求助者指導,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實踐證明,接受婚姻家庭調解員治療的大部分婚姻都能夠“轉危為安”。

自維情社工中心開展工作以來,整個團隊共計挽救婚姻257316對,勸阻婚外情316079對,干預為情自殺挽救生命72263人。通過維護家庭情感,修復了破損的社會細胞,讓整個社會肌體更加健康和諧。

【上海百合花法律服務中心】——打造“誼居清情樓”,讓法治專員助力社群自治

上海百合花法律服務中心負責人葛海英講述了該中心在楊浦區首開“法治專員”先河,運用法治專員的專業服務助力街道居委推進社會治理工作,把垃圾堆一般髒亂的老舊小區整治成嶄新“誼居清情樓”的故事。

延吉東路149弄,是楊浦區長白新村街道路二居民區所轄的一個老式小區。它建造於1975年,共有4個門棟,只有孤零零的四幢樓房,並被周邊著名的“長白街道兩萬戶”棚戶區包裹起來。由於149弄沒有圍牆和門禁,實際上四幢樓房與周邊棚戶區處於犬牙交錯的狀態,進出小區的社會人員和車輛十分複雜。由於種種原因,149弄並沒有被納入徵收範圍。隨著周邊棚戶區的拆遷結束,149弄成為了一片荒地中的孤島。小區設施陳舊、環境惡劣,連水泥路面都沒有,下雨天淤泥一尺深,垃圾遍地,蟑鼠橫行,違建遍地,房屋老化。由於149弄沒有被納入徵收範圍,加之物業公司管理缺位,居民們怨聲載道,有條件的居民紛紛外遷。

對於這樣的現狀,百合花的法治專員配合街道居委,對小區進行了徹底的改造,打造以“誼居清情弄”為品牌的居民自治專案,他們建立了小區車輛管理小組,確保停車有序;設立樓層衛生員機制,確保樓道清潔;打造樓道文化氣息,確保社群關係融洽,極大地提高了小區居民的滿意度、參與度和獲得感。如今,149弄環境秩序舊貌換新顏,小區鄰里關係日益融洽,社群精神面貌煥然一新,曾經的“醜小鴨”149弄被打造成擁有寬敞停車位、美麗底樓花園、清潔特色樓道、文化塗鴉牆和文明社群人的精緻“白天鵝”小區。

葛海英表示,社群居民自治要想推進下去,居民們的主觀能動性和公民意識、主人翁意識都是必要條件,如果人人都能擁有主人翁意識,齊心協力參與治理,很多矛盾的解決其實並不是難事。在延吉東路149弄的改造過程中,有一條最為寶貴的經驗就是居民自治必須有法治的保駕護航,“治亂”必須依靠“用典”,法治專員的作用至關重要。在法律專業人士面前,很多居民都會端正態度,配合工作。以“法”治“亂”,相當於以“正”御“不正”,法治專員對社群違法行為和社會陋習形成了強大的威懾力,是助推社群居民自治的強大引擎。居民在法治專員的不斷幫助和解決矛盾的同時,建立了對居委和社群的信任,日後居委會推進工作時可謂水到渠成,居民還會主動為居委會提供幫助。延吉東路149弄的社群居民自治案例,打破了“老舊小區=髒亂差”的固有思維,向世人證明了居民依法自治是一種先進、可行的社會治理方式。“誼居清情樓”,稱得上是社群居民依法自治的典範案例。

【上海市浦東新區女律師聯誼會】——女性扶助女性,讓婦兒維權更加無憂

上海市浦東新區女律師聯誼會祕書長甘妮娜介紹了浦東女律聯多年來藉助自身平臺專業優勢積極參與浦東婦聯婦兒維權工作、浦東各社群法治治理工作,通過“律師進校園”“公益遺囑進社群”,打造“家門口婦兒維權驛站”等方式,全方位助力婦女兒童權益保護的創新舉措。

浦東女律聯的標籤主要體現在兩點:其一是具備突出的法律專業能力;其二是成員均是專業而理性的女性群體。這兩項標籤決定了提供的服務是專業法律服務,而女性特有的細膩、耐心和堅持讓她們不僅可以對接、參與與法律相關的各項專業服務專案,而且可以利用平臺與婦女兒童之間存在的天然聯絡,從女性視角、妻子視角、母親視角等獨特視角去服務婦兒工作。

女性扶助女性,浦東女律聯的成員們牽手“知心大嫂”,護航義工工作。她們通過座談會、專題講座培訓、現場諮詢等多種方式為社群第一線的工作人員提供法律專業知識輸出,幫助“知心大嫂”志願者們知法守法,更好地用法解決工作中遇到的問題,更有效地幫助社群群眾。

“公益遺囑進社群”活動是浦東女律聯開展的專門針對社群老年人群的公益法律服務專案。目前女律師們已受邀分別在浦東新區松山社群、福山社群、高行老年人服務中心開展了多場專題法律講座。律師們專業的分析和詳細的講解獲得了在場老人的一致認可,講座後一對一的現場法律諮詢更是獲得了老人們的交口稱讚。目前,“公益遺囑進社群”活動仍在持續開展之中。

國家的未來在於青少年,浦東女律聯通過開展“律師進校園”法治宣講,有效提高了青少年法律素養,培養和引導青少年法治思維和法律理念,增強廣大師生的法治觀念和學法、知法、守法、用法的自覺性,真正做到學校依法管理、教師依法執教、學生自覺守法、預防和減少學生違法犯罪,為青少年健康成長營造良好的法治環境。

浦東女律聯還積極助力打造了“家門口服務婦女兒童維權驛站”,為社群民眾提供了就近、便利、穩定的“家門口”服務,實現了“生活小事不出村居,教育服務就在身邊”。浦東女律聯已經與浦東新區川沙新鎮婦聯、大團鎮、滬東街道婦聯點一對一結對簽約打造村居家門口法律服務站點,通過開展律師與村居結對,法律援助定點值班、定期開展普法宣講等方式,將精準、及時的法律服務切實送到老百姓身邊。

自2009年浦東女律聯成立至今,其不僅利用自身平臺專業優勢積極參與到浦東婦聯婦兒維權工作、浦東各社群法治治理工作中,而且亦儲備、培養了一大批優秀浦東女律師志願者、講師等專業力量持續關注公益,並積極以專業力量投身社群治理,起到了示範和引領作用。

【上海新閔調解事務所】——律師參與調解,讓群眾滿意社會和諧

上海新閔調解事務所董事長江淨在研討會上介紹了相當具有創造性的律師信訪ADR五全機制。這是律師參與信訪工作和信訪矛盾預防和化解機制的一次全面創新,充分發揮了律師在維護群眾合法權益、化解矛盾糾紛、促進社會和諧穩定中的重要作用。

所謂“五全機制”,是指新閔所“全主體”“全配套”“全流程”“全方位”“全過程”的信訪矛盾化解機制。新閔所的律師參與信訪工作,不僅為信訪辦提供法律服務,也同樣為信訪人、信訪相對人、責任單位提供信訪法律服務,此稱為“全主體”。通過解決各個主體合情合理合法的訴求,引導信訪群眾理性表達,依法維權,從而化解信訪矛盾。真正達到為黨和政府排憂,為責任單位解難,為信訪群眾維權的三滿意局面。

新閔所本身即是全國首家專業律師為主體的信訪矛盾調解組織,有一批專業律師和品牌律師調解員隊伍,建立了專業的信訪法律服務模式,並在新閔所內部建立了專門的規章制度,並推動閔行區司法局、區財政局建立了具有閔行特點的政府購買服務的長效運作模式,為律師參與信訪工作提供了經費保障,還參與制定了上海市律師協會的《上海律師參與辦理本市信訪案件操作指引》,規範了上海律師參與信訪工作的服務模式。構建了“全配套”信訪法律服務機制與模式。

從2005年起,新閔所就從化解積案著手探索“化舊”,以信訪志願團每個工作日接待來訪群眾,解答法律問題,分流涉法涉訴來探索“止新”,逐步形成了律師參與信訪接待、初信答覆、信訪複查、信訪複核、分級分責、核查終結、積案化解等信訪工作內部的“全流程”法律服務模式。

突發事件、重大工程、拆遷拆違、社群管理、企業轉型、撤村改制等事件,都極易引發大量的群體信訪矛盾,因此新閔所律師還探索了從信訪流程的外部提供“全方位”的法律服務,參與社會矛盾的預防與化解。

新閔所的“五全機制”來源於實踐經驗歸納與總結,能夠有效地從源頭上預防和化解信訪矛盾,而且具有有效性、可行性、操作性,可以在全市範圍內複製和推廣,對於上海市律師參與信訪工作和信訪矛盾預防和化解具有示範性的意義。

上海市法治研究會副祕書長包志勤點評——法律類社會組織近年來正在成為社會治理工作的新主體,從前所謂的社會治理、矛盾化解更多地是由司法、綜治等部門承擔,現在律師、社會工作者逐漸加入進來,社會治理的主體越來越從政府向民間轉變。有的社會組織專注於家庭情感維護,有的社會組織致力於提供專業法律服務,同時在社會治理“最後一公里”處又往往依靠社群自治來完成,專業化、自治化開始逐漸成為社會治理的新方式。以前的社會治理物件通常是社會個體,現在居委會、業委會等組織變成了社會治理、法律服務的新物件。線上化、智慧化又是目前社會組織經常運用的新技術,發揮著傳播廣、傳播快、提高工作效率的作用。這“四個新”為未來的社會治理工作指明瞭發展方向,具有很強的啟示意義。

上海市社群服務中心主任程堅點評——社會組織化解的各類矛盾糾紛雖然有大有小,但意義都是重大的,都關係到民生福祉。社會組織在社會治理工作中運用了專業的治理方法,一方面可以體現法律的剛性規範,用理性方式解決問題;另一方面又在利用很多柔性的社會工作方法,關注人情人性、關注社會關係。程堅建議,社會組織要進一步深耕社群,準確判斷群眾需求以提出相應解決方案;同時拓展社會組織功能,向事前預防、事先介入和建立社群關係兩個方向拓展;最後是織密網路,通過整合居村委會、基層黨組織、社群志願者等力量,標本兼治地進行社會治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