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工作經歷

科學研究個人事蹟材料

  科學研究個人事蹟材料

樹立艱苦奮鬥、無私奉獻的精神教育,樹立艱苦創業的意識,以自己的知識能力和頑強鬥志,開創新事業。以下是本站和大家分享相關的科學研究個人事蹟材料資料,歡迎你的參閱。

科學研究個人事蹟材料

科學研究個人事蹟材料一

“兩彈一星”是新中國偉大成就的象徵,是中華民族的驕傲。在全國各族人民喜迎新中國x華誕之際,黨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隆重表彰為我國“兩彈一星”事業作出卓越貢獻的功臣。我們向功臣們表示熱烈的祝賀,向參與“兩彈一星”事業的所有科學技術人員、管理人員、工人和人民解放軍指戰員表示崇高的敬意,向為了這一事業獻身的同志們表示深切的懷念。

xx年代中期,剛剛誕生的新中國百廢待舉,面對國際上嚴峻的核訛詐形勢和軍備競賽的發展趨勢,以毛澤東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第一代領導集體毅然作出發展原子彈、導彈、人造地球衛星,突破國防尖端技術的戰略決策。1956年,研製導彈、原子彈被列入我國的12年科學技術發展規劃。僅用4年時間,1960年我國就成功地發射了第一枚自主研製的導彈。1964年,我國研製的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1967年又爆炸成功第一顆氫彈。1970年,我國的“東方紅一號”人造衛星上天。從此之後,我國的國防科技工業不斷髮展壯大,先後掌握了中子彈設計技術和核武器小型化技術,研製和發射了各種型號的戰略戰術導彈和運載火箭,潛艇水下發射成功,發射多顆返回式衛星、地球同步軌道及太陽同步軌道衛星。“兩彈一星”不僅為我們建立戰略導彈部隊提供了裝備技術保障,增強了我軍在高技術條件下的防禦能力和作戰能力,而且帶動了我國高技術及其產業的發展,促進了經濟建設和科技進步。“兩彈一星”事業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是中國人民挺直腰桿站起來的重要標誌,極大地鼓舞了全黨全軍全國人民的鬥志,增強了民族凝聚力,激發了振興中華的愛國熱情。正如鄧小平同志曾經指出的那樣:“如果六十年代以來中國沒有原子彈、氫彈,沒有發射衛星,中國就不能叫有重要影響的大國,就沒有現在這樣的國際地位。這些東西反映一個民族的能力,也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標誌。”

“兩彈一星”事業的巨大成功,有賴於黨中央的英明決策和各方面的有力支援,是社會主義制度能夠“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優勢的生動體現。但是,我們所擁有的一切優勢和條件,都要通過參與這一事業的所有人員特別是他們中的功臣來實現。“兩彈一星”功臣們的作用極其重要,功臣們的業績彪炳史冊,功臣們的精神光耀千古,永遠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我們要學習功臣們的愛國主義精神。他們中的許多人都在國外學有所成,擁有優越的科研和生活條件,為了投身於新中國的建設事業,衝破重重障礙和阻力,毅然回到祖國。幾十年中,他們為了祖國和人民的最高利益,默默無聞,艱苦奮鬥,以其驚人的智慧和高昂的愛國主義精神創造著人間奇蹟。“中華民族不欺侮別人,也絕不受別人欺侮”,是他們的堅定信念。愛國主義是他們創造、開拓的動力,也是他們克服一切困難的精神支柱。

我們要學習功臣們艱苦奮鬥、無私奉獻的精神。正是有了這樣的精神,他們不怕狂風飛沙,不懼嚴寒酷暑,沒有條件,創造條件;沒有儀器,自己製造;缺少資料,刻苦鑽研。就是這樣,他們以驚人的毅力和速度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創造出“兩彈一星”的驚人業績。

我們要學習“兩彈一星”功臣們勇於探索、勇於創新的精神。在“兩彈一星”的研製過程中,我們看到了高水平的技術跨越。從原子彈到氫彈,我們僅用兩年零八個月的時間,比美國、前蘇聯、法國所用的時間要短得多。在導彈和衛星的研製中所採用的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新方案,在許多方面跨越了傳統的技術階段。“兩彈一星”是中國人民創造活力的產物。

人類即將進入一個新的世紀。新世紀的國際科技和經濟的競爭,從根本上講是高科技、高素質人才的競爭,是知識創新、技術創新的競爭。要把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推向前進,要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得到發展,就要努力學習和發揚功臣們的愛國主義精神、無私奉獻精神和勇於創新的精神,團結一心,勵精圖治,不畏艱險,勇往直前!

科學研究個人事蹟材料二

“兩彈一星”的研製成功,是我國幾代科技人員報效祖國、無私奉獻的結果。他們把生命置之度外,艱苦奮鬥,大力協作,勇於攀登科學高峰的精神,創造了人間奇蹟。沒有他們,就沒有現在發達的中國!

科學家們頭頂烈日,腳踏溫度達60攝氏度的地面,不叫苦,不叫累,他們以頑強的毅力克服了一切困難,闖過了一道道生死關,他們的毅力難道不值得我們讚頌嗎?

我國科技傑出代表鄧稼先為了原子核的誕生,放棄了美國種種優厚的待遇,仍回到祖國。他為了早日使原子核誕生,在試驗場和戈壁大漠過了十年的單身生活。為了原子核,他甚至犧牲了自己寶貴的生命。難道這種精神我們不應該學習嗎?

雖然現代生活有了很好的改善,但我們仍不能失去這種精神,我們應該刻苦鑽研難題,應該不畏艱難險阻,像一匹匹駿馬勇往直前!我們不能再荒廢年華了,不能再過“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了。我們應該努力學習,勇於攀登。

同學們,現在我們有了“兩彈一星”,有了遨遊太空的現實,我們應該為祖國驕傲。讓我們一起努力,勇往直前,為祖國增添燦爛輝煌!

科學研究個人事蹟材料三

弘揚“兩彈一星”精神,加強知識分子的愛國主義教育。很多從事“兩彈一星”研究的科研人員都在國外學有所成。那時,國外的科研條件和生活條件都比國內優越,但他們為了新中國的建設事業,衝破重重障礙和阻力,毅然回國。幾十年中,他們為了祖國和人民的利益而艱苦奮鬥,以驚人的.智慧和高昂的愛國主義精神創造了人間奇蹟。愛國主義是廣大科研工作者創造、開拓的動力,也是他們克服一切困難的精神支柱。我們要弘揚“兩彈一星”的精神,要確立為人民服務的理想,並掌握建設祖國的基本才幹和技能,練就建設祖國的過硬本領。要培養務實精神,以振興中華為己任,必須將報國之志落實到自己的行動中,樹立主人翁觀念,從我做起,從點滴做起,積極投身到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中,為實現中國夢作出自己的貢獻。

在“兩彈一星”的研製過程中,廣大科研工作者互相幫助、團結友愛,充分體現了集體主義精神。研究人員來自五湖四海,為了祖國的強大和民族的振興走到一起。面對重重困難,他們表現出同舟共濟、同甘共苦、互助友愛、生死與共的集體主義精神。同事之間情同手足,戰友之間情深似海,這種團結互助的集體主義精神,促使“兩彈一星”研究集體凝聚成了一個向心力極強的戰鬥集體和一個具有強大戰鬥力的團隊。正是因為這種團結一致的集體主義精神,廣大科研工作者才戰勝了重重困難,創造出驚天動地的豐功偉績。在新的形勢下,我們要用“兩彈一星”精神中的團結互助的集體主義精神引導廣大知識分子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弘揚“兩彈一星”精神,加強艱苦奮鬥精神教育。“兩彈一星”的研製體現了艱苦奮鬥的精神。正是有了這樣的精神,廣大科研工作者不懼嚴寒酷暑,不畏狂風暴沙,在茫茫戈壁灘上,在“一無所有”的情況下,以驚人的毅力和速度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取得“兩彈一星”的巨大的成功。我們要樹立艱苦奮鬥、無私奉獻的精神教育,樹立艱苦創業的意識,以自己的知識能力和頑強鬥志,開創新事業。

科學研究個人事蹟材料四

在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的一代科學家用實際行動完成了外國幾代科學家的任務,在此之中,兩彈一星算是最具影響力和最值得中國人驕傲的偉大壯舉。

1958年,毛主席先後在各個會議上說“美國說我們中國二十年也造不成兩彈一星,我們就證明給美國政府看看,我們中國沒有那麼好欺負!”在周恩來總理、陳毅元帥、李富春和聶榮臻元帥的主持下,制訂了《1956至1957年科學技術發展遠景規劃綱要》,決心讓嘲笑我們的國家後悔去吧!

1964年10月16日,我國第一顆原子彈在西北戈壁羅布坡爆炸成功;1967年6月17日,我國第一顆氫彈爆炸成功;1970年4月24日,我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1號”發射成功。“兩彈一星”的研製成功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曆史上最光輝的一頁,是中國社會主義建設取得偉大成就的重要標誌。

“兩彈一星”的研製工作者們,是一支特別能吃苦的隊伍,他們在茫茫的戈壁上風餐露宿,雖然條件極為艱苦,但是為了祖國的未來,他們堅持搞出了原子彈和氫彈,突破了原子彈、氫彈和人造地球衛星等尖端技術,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顯示了中華民族在自力更生的基礎上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和堅強決心。

1999年,在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週年之際,黨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決定,對當年為研製“兩彈一星”做出突出貢獻的23位科技專家給予表彰,並授予于敏、王大珩、王希季、朱光亞、孫家棟、任新民、吳自良、陳芳允、陳能寬、楊嘉墀、周光召、錢學森、屠守鍔、黃緯祿、程開甲、彭桓武“兩彈一星功勳獎章”,追授王淦昌、鄧稼先、趙九章、姚桐斌、錢驥、錢三強、郭永懷“兩彈一星功勳獎章”。

在“兩彈一星”研製者身上體現出了中華民族那種不屈不撓、勇於攀登的偉大精神,這種精神是新中國建設成就的重要象徵,是中華民族的榮耀與驕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