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工作經歷

魯肅的人物事蹟優秀7篇

優秀的事蹟材料可以教育和引導人們樹立正確的道德觀念和價值取向,寫事蹟材料的目的在於激勵他人,傳遞積極的力量,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魯肅的人物事蹟優秀7篇,供大家參考。

魯肅的人物事蹟優秀7篇

魯肅的人物事蹟篇1

在這個繽紛的世界裡,每一個人的生活中都會遇上不一樣的人。或者說每一個人都會在不一樣的環境從事不一樣的職業。隨著時代變遷,社會環境也不斷地更新和豐富,工匠作為各種職業類屬中的能工巧匠,隨著社會分工的精細化,工匠的角色標誌也呈多樣化。一畢業就從事陶瓷行業的我,從事四年陶瓷行業的我也遇到過這樣的一些人和事。

有這樣一位師傅,他是我第一個接觸的工匠,他就是負責幫我們展廳鋪磚的瓦工師傅。每次展廳更換樣板都會找他,為什麼總是找他呢?是因為他的手藝好,人比較憨厚老實,會看圖紙,對工序熟悉。每次跟進總部換板的時候我都會跟他閒聊一會,瞭解他最近在哪裡工作,幫哪個展廳鋪磚。在閒聊的過程中瞭解到他沒有固定的辦公室,沒有固定的工作時間,有時候白天,有時候晚上或者白天到晚上。

瓦工,在以前叫做泥瓦匠,蓋房鋪路的人都是瓦工。平凡而偉大,做著髒而累的活,拿著微薄的薪資,還經常遭包工頭的拖欠工資。瓦工,在城市裡有他們的身影,在農村也有他們的身影。在城市他們有另外一個稱號,叫農民工。摩天大廈,如果沒有他們的血汗是建不起來的。平坦的大道,沒有他們的付出,是難以鋪築的。他的身材比較瘦弱,面板黑黑的。想到他在鋪貼的時候一個人要搬起一箱箱的磚,堆疊起一車車的磚運送到施工區域。瘦小的身材怎麼能承受的住啊?

在和他的對話中瞭解到他女兒剛結婚,家裡的磚也是他自己親手一片片的鋪上去的,嘴角輕輕上揚,一臉的幸福的感覺。原來是生活讓他撐起來了。還記得有一次他在切磚的過程中受傷了,一手的血看到都觸目驚心,突然感受到其工作的危險性。總是聽到別人說他的月薪有多少,年薪有多少。其實根本都不明白其中的艱辛,我認為工資高也是他一點點用血汗堆積的。他不僅懂得鋪貼中正確的工序而且還會看懂圖紙,還知道怎麼鋪貼才是損耗最少的。其實他是我見過最負責任的工匠了。

他把自己從事的職業視為自己的生命,精通自己所從事的職業,對所從事的職業有一種擔當、犧牲,不急功近利、不貪圖名利。因此,讓我覺得工匠應該是做事情是熟能生巧的,當你能把一件事情不厭其煩的重複做,用心積累經驗,就具備了生巧的潛質。這當然需要有一顆堅韌的心,經過孜孜不倦、精益求精的過程,才可能呈現出完美的作品。最後向你們給予崇高的致敬。加油--工匠!

魯肅的人物事蹟篇2

俗話說“夫妻同心,其利斷金”。在當前緊鑼密鼓進行的疫情防控阻擊戰中,我們身邊就有這樣一對夫妻走在疫情防控的一線。

這個春節他們過的“非比尋常”

__是富村鎮一名基層公務人員,共產黨員,在1月25日(大年七年級)__突然接到單位通知:臨時成立疫情防控領導小組,取消休假,迎戰新冠肺炎疫情。妻子付世榮,高邑縣醫院婦科副護士長,主管護師,入黨積極分子,1月22日接到單位通知:為做好重點時期疫情防控工作,春節期間全員不放假。

就這樣夫妻二人在本該團圓的日子裡,都撲在了各自的工作崗位上,這個春節或許有些冷清,但這份抗擊疫情的堅持給這個冬天帶來一絲暖意。若有戰,召必回,戰必勝,這就是他們夫妻的決心。

他們職業不同卻又“殊途同歸”

__同志帶著對黨和群眾的忠誠,接到疫情防控通知後,第一時間趕往單位,衝在一線,他既是疫情防控小組成員,又是包村幹部,白天他要下村同村幹部摸排、執勤、宣傳,晚上需要把各村上報資料整理上報,從未在12點之前休息過,這一呆就是十五個日夜,中間未回過一次家。

2月9日,妻子付世榮接到上級通知,需要支援湖北開展新冠肺炎醫療救治工作,她積極報名,主動請纓,上交請戰書。由於付秀榮平時工作踏實認真負責,又工作經驗豐富,在119名請戰人員中,她與其他兩名醫護人員扛起了高邑第一批馳援武漢醫療隊的大旗,出征武漢。

他們是千萬個基層幹部、醫務人員的縮影,共同攜手,相互鼓勵,義無反顧,責無旁貸,懷著“有大家,才有小家”的情懷,堅定勇敢地站在了抗擊疫情最前線。

他們勇向前,只因明白黨員的“特殊性”

__是一名共產黨員,日常工作中盡職盡責堅守自己的崗位,並沒有感受到黨員的“特殊性”,當危機降臨,飄揚的黨旗彷彿一團熊熊燃燒的烈火,點燃了一腔熱血,職責分工時,他主動請戰奔赴一線,守住富村鎮的前方屏障。在丈夫的影響下,妻子付世榮,雖然不是黨員,卻秉承一名共產黨員的使命感,走在前、做表率,關鍵時刻“站得出來”,危難關頭“豁得出來”。他們奮不顧身地堅守在疫情防控的第一線,用樸實而又無言的行動踐行著基層共產黨員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偉大宗旨。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__與付世榮這對“夫妻檔”舍小家為大家,堅守在抗擊疫情的最前沿,書寫基層幹部的忠誠擔當與微笑天使的無私奉獻。正因為有千千萬萬的他們,我們有理由相信,團結堅強的中國人民一定能夠打贏這場疫情防控狙擊戰。

魯肅的人物事蹟篇3

__雙星__分公司的負責人徐__,作為雙星名人集團__公司的代表,積極響應市雙擁辦的號召,參加擁軍聯盟,為把“讓軍人成為全社會尊崇的職業”落實到企業的實際工作中,本著社會效應、企業利益、退役軍人利益共贏的原則,先後推出兩項擁軍活動:

一是__地區87家連鎖店全部參與的擁軍活動。凡是現役軍人、退役軍人憑軍官證、士兵證、士官證、__省退役軍人優待證到店消費,除享受雙星會員優惠價之外,無論消費金額多少,均有特定禮品贈送,贈送禮品會上報市雙擁辦備案並在店內陳列。贈送禮品每年更新一次,均會上報市雙擁辦備案。

二是退役軍人零風險創業合作專案。面向退伍軍人中招募有創業意向的合作者,在__地區範圍內合作雙星名人連鎖店,保證合作者零風險學習及退出,解決退伍軍人創業風險;意向者可以先在現有連鎖店瞭解學習連鎖店管理流程、投資額及盈利模式和收益率,經過學習和了解後仍願意合作的意向者開始走合作流程;合作方式為股份制合作,公司最低控股51%,意向者49%或者根據個人實力減少投資比例,即有靈活選擇投資比例權,合作選擇期限為一年,即在這一年的合作期限內,合作者可以根據店經營情況及個人適應情況選擇放棄,__公司全額退還參股本金,店由__公司接管,合作期間由合作者負責合作店的經營,經營業務由__運營部負責指導和幫帶,直到可以獨立經營。

徐__通過聯合經營的模式,解決退役軍人到地方就業的後顧之憂。作為一個國民品牌,她代表公司願意伸出友愛之手,為擁軍貢獻他們的力量。

魯肅的人物事蹟篇4

繼“全國教書育人楷模”“全國三八紅旗手”之後,雲南省麗江華坪女子高階中學校長張桂梅再獲殊榮——“全國優秀共產黨員”稱號。中共中央《決定》裡讚譽張桂梅“以堅韌執著的拼搏和無私奉獻的大愛,詮釋了共產黨員的初心使命。”

這是一個實至名歸的稱號。從教幾十年,張桂梅幫助1600多名女孩走出雲南深山,考上了武大、浙大、廈大等高校,今年大學聯考又創造了本科上線率94.3%的“教育佳話”。年逾花甲的她為教育事業鞠躬盡瘁、滿身傷病,2018年病危住院時還提出要把喪葬費預支出來用在孩子身上,以至有人說她的故事“連石頭人看了也要流淚”。

從2007年至今,《新華每日電訊》持續關注和報道張桂梅的故事。這些報道里的張桂梅,是穿破舊牛仔褲的黨代表,至今仍和學生住在宿舍裡;不忍看山區女生失學,連續多年揹著勞模、先進獎狀去昆明募捐;工作再忙、身體再差,也堅持假期家訪,行程超過10萬公里……

張桂梅把全部身心投入到邊疆民族地區教育事業和兒童福利事業,所以在《新華每日電訊》的報道中,我們尊稱她為“燃燈校長”。。

對張桂梅來說,初心就是燃燈,是支撐她無私奉獻的原動力。在她那裡,對山區女童的愛心與作為一名共產黨員的初心,是完美統一的。為了阻斷貧困代際傳遞,她用一輩子專注地做著一件事,但這件事播下了一千多顆與貧困決絕、創造美好新生活的種子,也將希望撒遍雲嶺山鄉。張桂梅用她的拼搏和大愛,完美詮釋了共產黨人的初心。

近些年,中國教育事業迅速發展,尤其貧困地區學生受教育水平的大幅提升,離不開像張桂梅這樣的優秀共產黨員的堅守與付出。正是他們點燃了孩子們的人生夢想,讓孩子們相信“知識改變命運”,讓孩子們贏得了人生出彩的機會。希望在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程序中,有更多照亮希望的“燃燈者”!

魯肅的人物事蹟篇5

?頒獎辭】

絕壁上打響了抗爭命運的第一炮,山坡上種下了嚮往美好的第一棵苗。不信天,不認命,你這硬實的漢子,終於帶著鄉親們爬出這口井。山到高處你是峰,路的盡頭是家園。

?人物事蹟】

毛相林,男,漢族,1959年1月出生,初中文化,中共黨員,重慶市巫山縣竹賢鄉下莊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1997年,擔任老下莊村支書的毛相林帶領村民向絕壁挑戰,歷經7年時間在懸崖絕壁上鑿出一條“天路”。20__年,毛相林又帶領村民脫貧攻堅,歷經13年時間探索培育出“三色”經濟。

作為下莊村村委會主任,他帶領村民不等不靠、艱苦奮鬥、拔除窮根,是優秀基層黨員幹部代表。原下莊村四周高山絕壁合圍,外出只有一條盤旋在絕壁上的羊腸小道,世世代代幾乎與世隔絕。自1997年,毛相林帶領村民,歷時7年在絕壁上鑿出了一條長達8公里的“天路”。出山公路修通後,他又帶領村民披荊斬棘、攻堅克難,歷時15年探索培育出“三色”經濟,發展鄉村旅遊,蹚出了一條致富路,20__年,下莊村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12670元(其中,脫貧戶人均純收入達11344.56元),讓村莊貧窮落後的面貌大大改觀。20__年,下莊村在全縣率先實現整村脫貧。

堅守偏遠山村43年,毛相林帶領重慶市巫山縣竹賢鄉下莊村村民用最原始的方式在懸崖峭壁上鑿石修道,歷時7年鋪就一條8公里的“絕壁天路”。20__年以來,他培育“三色”經濟,發展鄉村旅遊,帶大家走上致富路。20__年,下莊村在全縣率先實現整村脫貧。20__年,下莊村人均年收入,達到一萬兩千多元,比路通前翻了40多倍。

魯肅的人物事蹟篇6

戰場受傷依舊發光發熱

後經鑑定,朱彥夫身上的傷十分嚴重,唯一的右眼視力也下降為0.3,加上他的四肢都被截肢,因此被評為特等傷殘病人,國家會給予經濟上的補助以及生活上的幫助,讓他之後的日子有保障。可朱彥夫卻覺得,他不用其他人幫助也能自食其力。

在積極配合醫護人員的治療後,朱彥夫的身體情況很快有所好轉,他也被轉到了休養所進行休養。在休養所那段日子,朱彥夫受到了極其優越的照顧,可這並不是他想要的,他想要自己穿衣服,自己吃飯,自己上廁所,他不想只能躺在床上被人照顧。

1956年,朱彥夫從休養所離開,回到了老家張家泉村。從接到朱彥夫要回來的訊息時,母親就開始期待了,她已經有很多年沒見過孩子了,她心想:“孩子現在變成什麼樣了?有沒有長高?戰場上那麼危險,希望不要受傷啊!”就這樣,母親每天都坐在村門口等待,終於她等到了兒子,可當她看見兒子的模樣時,直接嚇得暈了過去。

醒來後,她看見坐在床邊的.兒子,看著兒子殘缺的四肢以及眼睛,她抱著朱彥夫哭了起來。邊哭邊說:“彥夫啊,我的兒啊,你怎麼成這樣了?明明走的時候還好好的,怎麼回來就成這樣了?早知道會變成這樣,娘當初就應該拼命擋著不讓你走!”

朱彥夫說:“娘,我不後悔,如果沒去戰場我才會後悔。娘你別傷心了,我又不是完全沒手沒腳了,你看還能動的,我還能走起來。等我再練習一下,保準變得跟以前一樣,娘,你要信我。”隨著朱彥夫的安慰,母親的情緒漸漸穩定了下來,她雙眼含淚說:“彥夫啊,娘信你。”

之後,朱彥夫每日都練習拿勺子吃飯。因為沒有雙手,朱彥夫就只能用手肘處夾著勺子,其 困難可想而知。一個不慎,勺子裡的飯就會全部灑掉,碗也會從桌上掉落,在砸了上百個碗,將飯菜灑了數百次後,朱彥夫終於掌握了用手肘拿勺子吃飯的訣竅。

此外,學習裝假肢、練習走路也是朱彥夫每天的必修課,裝假肢還好說,練習走路卻十分困難。每次癒合的腿部傷口都會被假肢磨出血,他的房間總會傳出一陣痛呼,這讓母親擔心不已,但她還是選擇相信兒子。8個月後,朱彥夫終於能下地走路了。

自從朱彥夫生活能夠自理後,他注意到家鄉毫無變化,他之所以參軍其中一個原因就是想讓鄉親們的生活變好。可現在的生活還是十分貧窮,甚至很多人家中都揭不開鍋。朱彥夫急切想助家鄉脫貧,那他又能做什麼呢? 成為村子裡的朱老師

在部隊接受過一些文化的朱彥夫,覺得要想讓鄉親們富起來,就必須先提高鄉親們的文化水平。想到這,朱彥夫立刻與母親商量,將自家的一間房子騰出來當做村裡的圖書館,他還用國家發給他的補助金買了200本書供村民閱讀。

其實,村民們不是不想學習,而是實在太窮,沒錢讀書。一聽到朱彥夫在家辦了個圖書館,還能讓他們免費進去閱讀,大家都立刻跑到朱彥夫家中。可一段時間後,村民們的熱情褪去,朱彥夫家中的圖書館基本無人造訪,這種現象讓朱彥夫有些摸不著頭腦。

詢問得知,村民們白天都要去地裡幹活,沒時間來看書,關鍵是他們不識字,有書也看不懂。朱彥夫又開始辦起了夜校,自己當老師。村民一聽竟有免費的書讀,紛紛都報名這個夜校。一段時間下來,村民們大都認識了些字,圖書館也逐漸迎來了許多人。

辦這個夜校有一個十分困難的地方,那就是走夜路。雖然朱彥夫已經能在平地上走路了,可夜校離朱彥夫家有2裡多路,一路上還有許多溝壑,若是白天還好,晚上黑燈瞎火的,朱彥夫經常因路面不平而摔倒。

不過朱彥夫一直都沒有放棄,他覺得學知識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若累他一個人讓村子裡大多數人都摘掉“文盲”的標籤,他也是十分高興的! 成為村子裡的村支書

1957年,朱彥夫被選為了村黨支部書記,帶領張家泉村改變落後的現狀,發展種植業。可朱彥夫對村子的地理以及土壤環境都不瞭解,他只能拖著假肢爬上村子的各個山頭,觀察村子的環境,為村子制定合適的種植計劃。

朱彥夫的假肢足有17斤重,長時間走路極累,村民們都勸朱彥夫不要出門,想了解什麼問他們就行,他們去幫忙查。朱彥夫為了不讓村民們擔心,只能聽從大家的勸說。當時,他並沒有停止對村子地形的調查,只是將時間從白天挪到了晚上而已。

調查完畢後,朱彥夫帶著村子裡的村民在山頭打造梯田,開墾出了200多畝可種植的良田。不僅如此,為了緩解村裡水源困難的現象,他還帶領村民到各個山頭尋找合適鑽井的位置。山路很難走,經常會有看不見的溝渠,導致朱彥夫多次摔倒。

某天,朱彥夫又和村民們分頭在山上尋找鑽井位置。可一不留神,直接摔進了溝裡,他的柺杖和假肢都被摔掉了,他只能用殘肢撐起自己,一點點爬出溝。可他怎麼都夠不著溝的邊緣,身上也被溝裡的小石子刮出了很多傷口。

幸好這時,離朱彥夫不遠的村民聽到動靜趕了過來。看到這一幕,村民瞬間紅了眼,他趕緊將朱彥夫從溝裡抱出來,看到朱彥夫的模樣,村民忍不住哭了出來,他說:“老朱啊,你這是何苦呢?為了我們值得嗎?”朱彥夫回道:“值得!”

時間過去數年,村子裡終於有了12口井,還種上了2萬株桑樹,10萬株花椒,40畝蘋果園。在1978年時,朱彥夫通過多方走訪,成功讓村裡通上了電,這些都讓原本貧窮的小山村有了一筆不菲的收入,村子在朱彥夫及村民們的努力下慢慢變好。

魯肅的人物事蹟篇7

平凡的生活中,總有一種愛讓人感動,歲月的滄桑中總有一種感動讓人為之震撼,就像風的力量,那種感動足以讓整個民族為之動容,無須張揚鋪排,卻能讓人銘記於心;無須渲染誇張,卻能使人感動不已。扛起一份職責,獻出一份愛心去詮釋和諧、詮釋人類的理性、詮釋2008的感動。

作為一名普通人,我看完節目後深受感動,那十三個農民兄弟用純樸、善良和倔強的行動,告訴了我們“兄弟”的含義。千鈞一髮,四面危機之時,彰顯出經大忠心繫百姓、忠於職守,臨危不懼的共產黨人的本色,年輕的戰士武文斌用生命履行了他對老百姓和共和國的承諾,而金晶用她那殘弱的身軀捍衛了奧運精神,觸動了所有人的心絃,用美麗的微笑,傳遞力量。她讓全世界讀懂了奧運的神聖和中國人的驕傲。韓惠民用百姓最樸素的方式,回答了生活中最為深奧的問題:34年的光陰,青絲轉成白髮,真正詮釋了普通人的大愛“神七”航天員的太空漫步用中國人堅韌、勇敢、智慧向世界展示了令人震撼的民族力量。

中華民族的篇章中總有一頁記的是他們的歷史,大家會用代代相傳的精神把他們銘記,頒獎早已不再重要,感動卻常留心中。我相信,總有一天,我們的社會會被感動洗滌得清澈,被感動淨化著心靈。

儘管獲選的十個感動中國人物和群體有著不一樣的社會和職業背景,也用著不一樣的方式感動著別人,但從他們身上,我們還是能夠看到一個共同的特質,那就是震撼人心的人格力量。他們所表現出來令人感動、為人景仰的高尚精神,奠基和建構著和諧社會及其所特有的和諧文化。而從中我們也能感受到《感動中國》“和諧為美”的基本的創作審美觀,節目從社會實踐和普通群眾的生動創造中吸取了豐富營養,把和諧理念和精神融入到創作當中,熱情地謳歌真善美,充分展示出了人性的善良和社會的完美,體現出了昂揚向上的正氣,引導了人們的價值取向。他們的這些行為貼合了中國人共同的價值標準,給人以力量,給人以鼓舞,貼合了人們對“真善美”的追求和嚮往,並和社會所倡導的道德價值取向完全一致,它觸動了所有人的心靈。

細細品味感動人物的事蹟,我以為還有一個特質是相通的,那就是“職責”二字。他們也都是普通人,和我們大多人一樣。也許有人認為這是很普通的工作,是他們份內的事情,甚至自我也能做到。可由於我們中不少人往往有始無終,中途因自身或外在的一些原因而不得不中斷,堅持不下,所以,很多人往往難以到達類似獲獎感動人物的事蹟或境界。

而今,有一種現象令人擔憂。如社會生活中,當人們遇到一些問題困難時,總有不少人一味地抱怨、埋怨問題及體制,甚至有人不是踏踏實實地做好本職工作,反而玩世不恭,得過且過。這是極不可取的。也許我們會遇到一些困難,大至大範圍的天災,小至區域性的個人苦難;也許國家還存在不少潛在問題,如體制不完善,區域性落後、甚至不公等;也許社會還欠缺完美完善。但如果我們每個人都有一種為國為民的奉獻精神,一份為國為民的義不容辭的職責情愫,如果每個人都認真本著負職責的態度,我們的一些問題何愁難以解決;我們的社會何愁不提高,充滿完美與人性。這也是每一個有夢想、有抱負的成熟公民應切實履行的職責。認真負責地做好本職工作,人人能夠感動自我、感動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