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工作經歷

焦裕祿個人先進事蹟7篇

事蹟材料是對先進人物和思想寫的一種文字材料,大家在撰寫事蹟材料的過程中需要強調格式正確,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焦裕祿個人先進事蹟7篇,供大家參考。

焦裕祿個人先進事蹟7篇

焦裕祿個人先進事蹟篇1

第一次看這部經典老電影應該是在國小或者國中某個時候,已經沒有了太多的記憶。再次走進電影院觀看這部電影是我對這部電影第一次認真和全面的感悟,過程中有幾次淚水在打轉,情緒久久不能平靜,於是想寫出一些感悟來表達對所受教育的敬意。

最質樸的情感永遠感人。在觀影之前一直在擔心,24年前的拍攝技術,24年前的敘事手法和當時追求高大全的宣傳導向,在今天看來會不會落伍,會不會與社會的變化格格不入。但是當電影開播後,所有的擔心變成了多餘,真實的畫面,樸實的語言,真誠的情感,揪住了我的'心,一直到電影結束。這個經歷也轉變了我的部分認知,原來時代怎麼變遷,科技如何發展,人心底最柔軟的地方並未病變,那些淳樸、真誠隨著時間的流淌,日久彌新,依舊能讓人淚流滿面。

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領導幹部心裡有沒有真的裝著人民群眾,自己心裡最明白,群眾心裡也很明白。對群眾的感情掛在嘴上是沒有用的,要放在心裡,體現在行動上。把群眾當成自己的家人,做事就不會先想到自己,就不會只想到自己,就會吃苦在前,奉獻在先,群眾也會把你當成兒女,當成父母,給予支援,給予崇敬。

努力做好頂樑柱和主心骨。領導幹部是管理團隊和人民群眾的領頭人,當好領頭人就要有頂樑柱的能力和主心骨的精神。頂樑柱的能力就是能夠抓住主要矛盾,找準工作方法,解決困難和問題,當然這些不是靠自己閉門造車就能產生的,需要到群眾中去,進行調查研究,群眾是和自然最接近的實踐者,有很多寶貴的經驗,領導幹部虛心學習,認真梳理就能從中得到正確的解難題之道。主心骨的精神就是要激發起大家的信心,產生戰勝困難的決心。當然,信心和力量不是喊一喊就有的,必須要自己帶頭幹,自己帶頭做,“以令率人,不若身先”。領導幹部衝在前面,人民群眾才願意跟在後面。領導幹部毅力越強,群眾就會跟的越緊。

無私精神造就幸福的家庭。對於電影內容而言,焦裕祿的家庭無疑是個悲劇,但是從另一個角度,作為父親和丈夫的光明磊落,無私奉獻,給兒女和妻子留下了最寶貴的精神財富。父母具有良好的道德操守,兒女也會更加懂事,更加正直,不會出現部分“官二代”那樣的紈絝子弟。領導幹部具有無私精神,處處一心為公,家庭不見得富麗堂皇,但一定是幸福平靜,踏實穩定。

焦裕祿個人先進事蹟篇2

時值_勝利閉幕,在焦裕祿同志逝世46週年之際,通過學習焦裕祿同志的先進事蹟來悼念共產黨的好乾部、人民的好公僕,意義深遠。焦裕祿同志迎難而上、艱苦奮鬥、無私奉獻、愛民親民、樸實無華的高尚品質時刻激勵著我們每一位共產黨員,為正在工作崗位上辛勤勞動的水文工作者指明瞭前進的方向。

焦裕祿同志臨危受命,迎難而上,勇擔重任,在他擔任蘭考縣委書記的那一年,正是這個地區遭受連續3年自然災害嚴重的一年,全縣糧食產量下降到歷年最低水平。走進蘭考這片貧瘠的土地,迎接他的不是經久不息的掌聲,不是簇擁著的鮮花,而是衣衫襤褸、滿面塵垢的孩子,是飢寒交迫、逃荒要飯的災民,是大雪、風沙和饑荒,是一片荒蕪的土地。他到任後的第二天,就深入基層調查研究。

面對蘭考縣的“三害”:風沙、澇地、鹽鹼灘,成立除三害辦公室,擔任辦公室主任,他抽調120名的幹部群眾和技術員,封沙、治水、改地,努力和災難做鬥爭。為了使蘭考人民能夠脫離貧困,強烈的使命感和責任心使焦裕祿同志心甘情願犧牲自己和幸福的家庭,他身先士卒,以身作則,拖著患有慢性肝病的身體,在一年多的時間裡,跑遍了全縣140多個大隊中的120多個,深入村莊摸排查底。

他說:“吃別人嚼過的饃沒味道。”為了聽到百姓的心聲,他堅持生活在群眾中,和群眾同甘共苦,他鑽進農民的草菴、牛棚,同普通農民同吃、同住、同勞動。他揹著乾糧、拿起雨傘,和大家一起在蘭考的原野上日夜奔波。

在同自然災害的鬥爭中,焦裕祿同志不顧重病纏身,忍受著嚴重疾病的折磨,追沙,他一直追到沙落地,風沙最大的時候,他帶頭去查風口,探流沙;查水,他又是查到水歸槽,大雨傾盆的時候,他帶頭趟著齊腰深的洪水察看洪水流勢;乾旱季節,他親自用舌頭辨別鹽鹼的種類和土的含鹼量;風雪鋪天蓋地的時候,他率領幹部訪貧問苦,登門為群眾送救濟糧款;哪裡最艱苦哪裡就有他的身影,他總是在群眾最苦難的時候出現,在群眾最需要幫助的時候伸出援手。

在風裡、雨裡、沙窩裡、激流裡,長途跋涉,不知度過了多少個白天和黑夜……他把群眾同自然災害鬥爭的寶貴經驗,一點一滴地積累起來,成為全縣人民的共同的財富,成為戰勝災害的有力武器;焦裕祿同志帶領的隊伍團結奮鬥,艱苦拼搏,經過大規模的調查研究,最終摸清了蘭考“三害”的底細,查清了每個風口和大小沙丘,全縣的千河萬流,淤塞的河渠,阻水的路基和涵閘,也調查得清清楚楚

他基本上掌握了水、沙、鹼發生、發展的規律,幾個月的辛苦奔波,換來了一整套既具體又詳細的資料,繪成了詳細的排澇瀉洪圖,從而制定出了切實可行的改造蘭考自然災害的規劃,打造出了改造蘭考的巨集偉藍圖,他莊嚴承諾:“一定要要在3-5年徹底改變蘭考,不達目的,我們死不瞑目”。

在除“三害”的鬥爭中,焦裕祿同志杜絕在辦公室聽彙報,親自率領幹部、群眾進行了小面積翻淤壓沙、翻淤壓鹼、封閉沙丘試驗。然後以點帶面,全面鋪開。通過“造林防沙,育草封沙,翻淤壓沙”的方法根治了風沙;採取“以排為主,排、灌、滯、澇、臺、改兼施”的方針排除了水澇;利用“翻淤壓鹼,開溝淋鹼,打埂躲鹼,臺田試種,引進耐鹼作物”的方法解決了鹽鹼地不產糧的大問題,通過一年的艱苦奮戰,蘭考的除“三害”工作取得了明顯的成效。

殊不知,英雄的背後是心酸的歷程,在那破舊的寫字檯前,焦裕祿同志強忍著肝癌的巨痛,規劃著治理風沙鹽鹼的方案,他經常肝部痛得直不起腰、騎不了車,即使這樣,他仍然用手或硬物頂住肝部,堅持工作,他俯首甘為孺子牛,鞠躬盡瘁為人民,直至被強行送進醫院,臥病在床時,他還問:“蘭考是不是下了大雨?”他時時刻刻站在人民的立場,想人民所想,為人民群眾辦實事,解決人民的心頭之患。

他一心為公,一心為民,他的心裡裝的是蘭考縣的人民,唯獨沒有他自己。1964年5月14日,焦裕祿同志被肝癌奪去了生命,年僅42歲的他在臨終前對組織上唯一的要求,就是他死後“把我運回蘭考,埋在沙堆上。活著我沒有治好沙丘,死了也要看著你們把沙丘治好。”他用一年零三個月的時間,戰風沙、控內澇、治鹽鹼,他不折不扣,用自己的生命來踐行了自己的諾言,在他身上體現出了一個共產黨員的風采和不怕艱難困苦、不畏流血犧牲的、銳意進取、廉潔奉公的高貴品質。

焦裕祿同志雖死猶生,他永遠活在我們的心裡,他的精神,他的形象,將逾遠而彌存,歷經時日而愈加光芒四射。他的先進事蹟一次次的觸動著我的心靈,使我深受啟發,我再一次深深的思考了人生的意義,作為一個普通黨員,一個基層水文工作者,我怎樣才能更好的完成我的使命?

是焦裕祿同志給我指明瞭航向,他為我樹立了前進的路標,我要義無反顧的學習他的高貴品質,結合實際找差距、定措施,努力提高思想政治素質和業務水平,勤奮學習,紮實工作,艱苦奮鬥,求真務實,開拓進取,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做讓群眾滿意的好黨員,以實際行動來詮釋人生的價值,為黃河水文事業的和諧發展貢獻力量。

焦裕祿個人先進事蹟篇3

為什麼焦裕祿離開我們有_年了,他的事蹟至今為人民念念不忘?他高尚的思想品德和崇高的精神至今為人民所稱頌?現在重溫他的事蹟後仍然感受到巨大的鼓舞?關鍵就在於他心裡時時刻刻裝著百姓,真正代表了老百姓的利益,以自己的實際行動踐行了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

學習焦裕祿精神,就是要大興服務群眾之風、艱苦奮鬥之風、求真務實之風、知難而進之風、敬業奉獻之風 。

學習焦裕祿精神,就是要牢固樹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樹立正確的政績觀、利益觀,增強黨紀觀念,強化責任意識,提高實踐能力。

學習焦裕祿精神,就是要學習和弘揚親民愛民、艱苦奮鬥、科學求實、迎難而上、無私奉獻的精神,從焦裕祿精神中不斷汲取力量。

學習焦裕祿精神,就是要要加強黨性修養,轉變工作作風,就是要與時俱進地保持和發展黨的先進性,不斷適應新形勢新任務新命題,探索新途徑總結新經驗,賦予焦裕祿精神以時代精神、時代內涵,把焦裕祿精神發揚光大。

焦裕祿始終保持人民公僕的本色,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想的仍然是人民群眾的幸福安康,充分體現了共產黨人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崇高風範。焦裕祿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塑造了一個優秀共產黨員和優秀縣委書記的光輝形象,鑄就了親民愛民、艱苦奮鬥、科學求實、迎難而上、無私奉獻的焦裕祿精神。焦裕祿雖然已經離開我們很久了,但他的崇高精神跨越時空、歷久彌新,無論過去、現在還是將來,都永遠是億萬人民心中的一座永不磨滅的豐碑,永遠是鼓舞我們艱苦奮鬥、執政為民的強大思想動力,永遠定格在歷史上,永遠不會過時。

焦裕祿個人先進事蹟篇4

焦裕祿雖然離開我們_年了,但他的精神卻跨越時空,歷久彌新,每次學習總能觸動我們靈魂深處。焦裕祿精神是黨的群眾路線的生動寫照,學習焦裕祿同志,就是要以焦裕祿精神為鏡,用心畫好自畫像。

向焦裕祿學習,就是要學習他聽從黨的召喚,服從黨的安排,對黨忠心耿耿,誓死也要完成黨交給的任務的愛黨為黨品質。

一是要堅定理想信念。通過學習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堅定社會主義、共產主義的理想信念,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

二是要自覺維護黨的形象。始終牢記黨員這個“第一身份”,時時處處與黨保持高度一致。對各種詆譭黨的形象、損害黨的利益的言行,要挺直腰桿、理直氣壯地進行鬥爭。三是要堅決執行黨的決定。對黨的各項決策部署和黨交給的每一項任務,都要認真貫徹落實,做到態度堅決、行動迅速、執行有力,不搞上有政策、下有對策,不能有令不行、有禁不止,以實際行動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

向焦裕祿學習,就是要學習他心裡裝著群眾,一切為了群眾的公僕情懷。

一是要貼近群眾,察民情。要經常抽出時間深入基層、深入群眾,真正做到放下架子、撲下身子,與群眾零距離接觸、心貼心交流、面對面溝通,切實瞭解群眾的真實生活狀況,傾聽群眾的真實想法,掌握群眾的所盼所求,拉近與群眾的距離,增進與群眾的感情。

二是要服務群眾,解民難。對群眾反映的問題,要進行分類梳理,群眾自己能解決的,及時幫群眾出主意、想辦法,發動群眾自己解決;能協調相關部門解決的,儘快協調相關部門解決;能動員其它社會力量捐助解決的,盡力動員社會力量施以援手;一時解決不了的,耐心細緻給群眾做好解釋工作。

三是要依靠群眾,促發展。在工作中遇到的重大問題要及時徵求群眾的意見和建議,聚叢集眾的智慧,爭取群眾的理解和支援;對基層群眾總結出的推動生產發展、加強社會管理的好經驗、好做法要及時推廣,惠及更多群眾。

向焦裕祿學習,就是要學習他一切從實際出發,察實情、辦實事、求實效,身先士卒、埋頭苦幹、勤政務實的優良作風。

一是要深入開展調查研究。制定政策、解決問題堅持以調查研究為前提和基礎。既要在調查上下工夫,通過深入細緻的調查掌握真實情況,作為決策的依據;也要在研究上花氣力,通過深入的思考想出最有效、最管用的辦法。堅決防止想問題、辦事情“只唯書、只唯上”和“拍腦袋、想當然”的現象發生。

二是要弘揚艱苦奮鬥的優良作風。防止“小成即滿,小進即安”的錯誤思想,清醒認識我們仍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繼續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和艱苦奮鬥的優良作風,以時不我待、只爭朝夕的事業心和責任心,高標準、高效率推進工作。

三是樹立正確的政績觀。要有“功成不必在任期”的境界,防止和糾正各種急功近利的行為,切忌空談,力戒浮躁,避免虛誇,狠剎形式主義歪風,決不搞勞民傷財的“政績工程”、“形象工程”和“面子工程”,多做打基礎、管長遠,經得起實踐、人民、歷史檢驗的實實在在的業績。

向焦裕祿學習,就是要學習他正視問題不迴避、化解矛盾有辦法、面對歪風敢鬥爭、承擔責任不推諉的擔當精神。

一是要加強修養“願擔當”。要深知黨和人民賦予我們的位置和權力,不僅是地位和榮譽,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責任。要從內心深處視擔當為黨員幹部的基本職業素養,遇到大事、難事、棘手事時自覺擔當不推諉。

二是要勤奮學習“能擔當”。要主動向書本學,向同志學,向群眾學,不斷提高自己開展工作、服務群眾的本領,努力把自己打造成適應新形勢、新任務要求的“多面手”,在黨和人民需要的時候“召之即來、來之能戰”。

三是要勤於實踐“善擔當”。要通過不斷實踐,掌握開展工作的方法和技巧,提高辦事的質量和效率。四是要堅定信心“敢擔當”。要對自己充滿信心,敢於挑戰自我,超越自我,在關鍵時刻不懼風險和挑戰,敢於挺身而出,承擔起推動工作、造福人民的重任。

向焦裕祿學習,就是要學習他從點滴小事做起,嚴格要求自己,一心為公,清正廉潔的公僕本色。

一是要正確對待權力。時刻牢記權力是人民賦予的,必須掌權為公,執政為民;始終清醒權力是把雙刃劍,用好了利國利民,用不好害人害己,要真正對權力有敬畏之心。

二是要嚴格要求自己。牢固樹立過緊日子的觀念,認真貫徹中央“八項規定”,堅決反對鋪張浪費、反對大手大腳的行為,堅決抵制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要始終把廉潔奉公作為職業道德底線,在任何情況下都穩得住心神、抵得住誘惑、耐得住清貧,嚴守黨紀國法,乾乾淨淨做事、清清白白做人。

三是要管好家屬和身邊工作人員。切實加強對家屬和身邊工作人員的廉政教育,及時糾正他們錯誤的思想和苗頭性問題,防止他們沾染上惡習;同時要做到不為家屬和身邊工作人員謀取不正當利益,更不能為他們的違紀違法行為充當保護傘。

總之,學習焦裕祿精神,貴在知行統一。在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和今後的工作中,我們一定要時刻以焦裕祿同志為“鏡”照自己,時刻以焦裕祿精神鞭策和激勵自己,倍加努力工作,倍加關愛群眾,倍加嚴於律己,用心畫好自畫像。

焦裕祿個人先進事蹟篇5

1962年12月,焦裕祿調任蘭考縣委書記後,面對危害老百姓生產生活的三大災害——內澇、風沙、鹽鹼,他帶領全縣人民全身心投入封沙、治水、改地鬥爭。他身先士卒、以身作則,風沙最大的時候,帶頭去查風口,探流沙;大雨瓢潑的時候,他帶頭踏著齊腰深的洪水察看洪水流勢;風雪鋪天蓋地的時候,他率領幹部訪貧問苦,登門為群眾送救濟糧款。他經常鑽進農民的草菴、牛棚,同普通農民同吃同住同勞動。他忍著肝病的折磨,靠著自行車和鐵腳板跋涉5000餘里,對全縣149個生產大隊中的120多個進行走訪,把所有的風口、沙丘、河渠逐個丈量、編號、繪圖,制定了治理“三害”的科學規劃。有時肝區疼得直不起腰、騎不了車、拿不住筆仍然堅守崗位、衝在一線。他總是在群眾最困難、最需要幫助的時候,出現在群眾面前。他心裡裝著全縣人民,唯獨沒有自己。他帶領全縣人民艱苦奮鬥,植樹治沙,取得了顯著成效。1964年5月,焦裕祿因肝癌不幸病逝,年僅42歲。他被譽為“縣委書記的榜樣”。1966年,他被河南省人民政府追認為革命烈士。

焦裕祿故事

一九六二年冬天,正是豫東蘭考縣遭受內澇、風沙、鹽鹼三害最嚴重的時刻。這一年,春天風沙打毀了二十萬畝麥子,秋天淹壞了三十多萬畝莊稼,鹽鹼地上有十萬畝禾苗鹼死,全縣的糧食產量下降到了歷史的最低水平。

就是在這樣的關口,黨派焦裕祿來到了蘭考。

展現在焦裕祿面前的蘭考大地,是一幅多麼嚴重的災荒的景象呵!橫貫全境的兩條黃河故道,是一眼看不到邊的黃沙;片片內澇的窪窩裡,結著青色的冰凌;白茫茫的鹽鹼地上,枯草在寒風中抖動。

困難,重重的困難,象一副沉重的擔子,壓在這位新到任的縣委書記的雙肩。但是,焦裕祿是帶著《_選集》來的,是懷著改變蘭考災區面貌的堅定決心來的。在這個貧農出身的共產黨員看來,這裡有三十六萬勤勞的人民,有烈士們流血犧牲解放出來的九十多萬畝土地。只要加強黨的領導,一時就有天大的艱難,也一定能殺出條路來。

第二天,當大家知道焦裕祿是新來的縣委書記時,他已經下鄉去了。

他到災情最重的公社和大隊去了。他到貧下中農的草屋裡,到飼養棚裡,到田邊地頭,去了解情況,觀察災情去了。他從這個大隊到那個大隊,一路走,一路和同行的幹部談論。見到沙丘,他說:“栽上樹,豈不是成了一片好綠林!”見到澇窪窩,他說:“這裡可以栽葦、種蒲、養魚。”見到鹼地,他說:“治住它,把一片白變成一片青!”轉了一圈回到縣委,他向大家說:“蘭考是個大有作為的地方,問題是要幹,要革命。蘭考是災區,窮,困難多,但災區有個好處,它能鍛鍊人的革命意志,培養人的革命品格,革命者要在困難面前逞英雄。”

焦裕祿的話,說得大家心裡熱呼呼的。大家議論說,新來的縣委書記看問題高人一著棋,他能從困難中看到希望,能從不利條件中看到有利因素。

“關鍵在於縣委領導核心的思想改變”

連年受災的蘭考,整個縣上的工作,幾乎被髮統銷糧、貸款、救濟棉衣和燒煤所淹沒了。有人說縣委機關實際上變成了一個供給部。那時候,很多群眾等待救濟,一部分幹部被災害壓住了頭,對改變蘭考面貌缺少信心,少數人甚至不願意留在災區工作。他們害怕困難,更害怕犯錯誤……

焦裕祿想:“群眾在災難中兩眼望著縣委,縣委挺不起腰桿,群眾就不能充分發動起來。‘幹部不領,水牛掉井’,要想改變蘭考的面貌,必須首先改變縣委的精神狀態。”

夜,已經很深了,焦裕祿躺在床上翻來覆去睡不著。他披上棉衣,找縣委一位副書記談心去了。

在這麼晚的時候,副書記聽見叩門聲,吃了一驚。他迎進焦裕祿,連聲問:“老焦,出了啥事?”

焦裕祿說:“我想找你談談。你在蘭考十多年了,情況比我熟,你說,改變蘭考面貌的主要問題在哪裡?”

副書記沉思了一下,回答說:“在於人的思想的改變。”

“對。”焦裕祿說:“但是,應該在思想前面加兩個字:領導。眼前關鍵在於縣委領導核心的思想改變。沒有抗災的幹部,就沒有抗災的群眾。”

兩個人談得很久,很深,一直說到後半夜。他們的共同結論是,除“三害”首先要除思想上的病害;特別是要對縣委的幹部進行抗災的思想教育。不首先從思想上把人們武裝起來,要想進行除“三害”的鬥爭,將是不可能的。

嚴冬,一個風雪交加的夜晚,焦裕祿召集在家的縣委委員開會。人們到齊後,他並沒有宣佈議事日程。只說了一句:“走,跟我出去一趟。”就領著大家到火車站去了。

當時,蘭考車站上,北風怒號,大雪紛飛。車站的屋簷下,掛著尺把長的冰柱。許多逃荒的災民扶老攜幼擁擠在候車室裡。他們正等待著國家運送災民前往豐收地區的專車,從這裡開過……

焦裕祿指著他們,沉重地說:“同志們,你們看,他們絕大多數人,都是我們的階級兄弟。是災荒逼迫他們背井離鄉的,不能責怪他們,我們有責任。黨把這個縣三十六萬群眾交給我們,我們不能領導他們戰勝災荒,應該感到羞恥和痛心……”

他沒有再講下去,所有的縣委委員都沉默著低下了頭。這時有人才理解,為什麼焦裕祿深更半夜領著大家來看風雪嚴寒中的車站。

從車站回到縣委,已經是半夜時分了,會議這時候才正式開始。

焦裕祿聽了大家的發言,最後說:“我們經常口口聲聲說要為人民服務,我希望大家能牢記著今晚的情景,這樣我們就會帶著階級感情,去領導群眾改變蘭考的面貌。”

緊接著,焦裕祿組織大家學習《為人民服務》、《紀念白求恩》、《愚公移山》等文章,鼓舞大家的革命幹勁,鼓勵大家象張思德、白求恩那樣工作。

以後,焦裕祿又專門召開了一次常委會,回憶蘭考的革命鬥爭史。在殘酷的武裝鬥爭年代,蘭考縣的幹部和人民,同敵人英勇搏鬥,前仆後繼。有個地區,在一個月內曾經有九個區長為革命犧牲,烈士馬福重被敵人破腹後,腸子被拉出來掛在樹上。……焦裕祿說:“蘭考這塊地方,是同志們用鮮血換來的。先烈們並沒有因為蘭考人窮災大,就把它讓給敵人,難道我們就不能在這裡戰勝災害?”

一連串的階級教育和思想鬥爭,使縣委領導核心在嚴重的自然災害面前站起來了。他們打掉了在自然災害面前束手無策、無所作為的懦夫思想,從上到下堅定地樹立了自力更生消滅“三害”的決心。不久,在焦裕祿倡議和領導下,一個改造蘭考大自然的藍圖制訂出來了。這個藍圖規定在三五年內,要取得治沙、治水、治鹼的基本勝利,改變蘭考的面貌。這個藍圖經過縣委討論通過後,報告了中共開封地委,焦裕祿在報告上,又著重加了幾句:

“我們對蘭考的一草一木都有深厚的感情。面對著當前嚴重的自然災害,我們有革命的膽略,堅決領導全縣人民,苦戰三五年,改變蘭考的面貌。不達目的,我們死不瞑目。”

這幾句話,深切地反映了當時縣委的決心,也是蘭考全黨在上級黨組織面前,一次莊嚴的宣誓。

“吃別人嚼過的饃沒味道”

焦裕祿深深地瞭解,理想和規劃並不等於現實,這澇、沙、鹼三害,自古以來害了蘭考人民多少年呵!今天,要制伏“三害”,要把它們從蘭考土地上象送瘟神一樣驅走,必須進行大量艱苦細緻的工作,付出高昂的代價。

他想,按照_的教導,不管做什麼工作,必須首先了解情況,進行調查研究。“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要想戰勝災害,單靠一時的熱情,單靠主觀願望,事情斷然是辦不好的。即使硬幹,也要犯“閉塞眼睛捉麻雀”的錯誤。要想戰勝災害,必須詳盡地掌握災害的底細,瞭解災害的來龍去脈,然後作出正確的判斷和部署。他下決心要把蘭考縣一千八百平方公里土地上的自然情況摸透,親自去掂一掂蘭考的“三害”究竟有多大份量。

根據這一想法,縣委先後抽調了一百二十個幹部、老農和技術員,組成一支三結合的“三害”調查隊,在全縣展開了大規模的追洪水,查風口,探流沙的調查研究工作。焦裕祿和縣委其他領導,都參加了這次調查。那時候,焦裕祿正患著慢性的肝病,許多同志擔心他在大風大雨中奔波,會加劇病情的發展,勸他不要參加,但他毫不猶豫地拒絕了同志們的勸告,他說:“吃別人嚼過的饃沒味道。”他不願意坐在辦公室裡依靠別人的彙報來進行工作,說完就揹著乾糧,拿著雨傘,和大家一起出發了。

每當風沙最大的時候,也就是他帶頭下去查風口、探流沙的時候,雨最大的時候,也就是他帶頭下去冒雨涉水,觀看洪水流勢和變化的時候,他認為這是掌握風沙、水害規律最有利的時機。為了弄清一個大風口,一條主幹河道的來龍去脈,他經常不辭勞苦地跟著調查隊,追尋風沙和洪水的去向,從黃河故道開始,越過縣界、省界,一直追到沙落塵埃,水入河道,方肯罷休。在這場艱苦的調查中,焦裕祿簡直變成一個滿身泥水的農村“脫坯人”了。他和調查隊的同志們經常在截腰深的水裡吃乾糧,蹲在泥濘裡歇息……

有一次,焦裕祿從堌陽公社回縣城路上,遇到了白帳子猛雨。大雨下了七天七夜,全縣變成了一片_。焦裕祿想:“洪水呀,等還等不到哩,你自己送上門來了。”他回到縣裡後,連停也沒停,就帶著辦公室的三個同志察看洪水去了。眼前只有水,哪裡有路?他們靠著各人手裡的一根棍,探著,走著。這時,焦裕祿突然感到一陣陣肝痛,不時彎下身子用左手按著肝區。三個青年懇求他:“你回去休息吧,把任務交給我們,我們保證按照你的要求完成任務。”焦裕祿沒有同意,繼續一路走,一路工作著。

他站在洪水激流中,同志們為他張著傘,他畫了一張又一張水的流向圖。等他們趕到金營大隊,支部書記李廣志一看見焦裕祿就吃驚地問:“一片_大水,您是咋來的?”焦裕祿掄著手裡的棍子說:“就坐這條船來的。”李廣志讓他休息一下,他卻拿出自己畫的圖來,一邊指點著,一邊滔滔不絕地告訴李廣志,根據這裡的地形和水的流勢,應該從哪裡到哪裡開一條河,再從哪裡到哪裡挖一條支溝,……這樣,就可以把這幾個大隊的積水,統統排出去了。李廣志聽了非常感動,他沒有想到,焦裕祿同志的領導工作竟這樣的深入細緻!到吃飯的時候了,他要給焦裕祿派飯,焦裕祿說:“雨天,群眾缺燒的,不吃啦!”說著,就又向風雨中走去。

送走了風沙滾滾的春天,又送走了暴雨連連的夏季,調查隊在風裡、雨裡、沙窩裡、激流裡度過了一個月又一個月,方圓跋涉了五千餘里,終於使縣委抓到了蘭考“三害”的第一手資料。全縣有大小風口八十四個,經調查隊一個個查清,編了號、繪了圖;全縣有大小沙丘一千六百個,也一個個經過丈量,編了號,繪了圖;全縣的千河萬流,淤塞的河渠,阻水的路基、涵閘……也調查得清清楚楚,繪成了詳細的排澇洩洪圖。

這種大規模的調查研究,使縣委基本上掌握了水、沙、鹼發生、發展的規律。幾個月的辛苦奔波,換來了一整套又具體又詳細的資料,把全縣抗災鬥爭的戰鬥部署,放在一個更科學更紮實的基礎之上。大家都覺得方向明,信心足,無形中增添了不少的力量。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

夜已經很深了,陣陣的肝痛和縣委工作沉重的擔子,使焦裕祿久久不能入睡。他的心在想著蘭考縣的三十六萬人和兩千五百七十四個生產隊。抗災鬥爭的發展是不平衡的,基層幹部和群眾的思想覺悟也有高有低,怎樣才能充分調動起群眾的革命積極性?怎樣才能更快地在全縣範圍內開展起轟轟烈烈的抗災鬥爭?……

焦裕祿在苦苦思索著。

在多年的工作中,焦裕祿善於從_同志著作中汲取營養,按照他自己的說法,叫做“白天到群眾中調查訪問,回來讀_著作,晚上‘過電影’。”他所說的“過電影”,主要是指聯絡實際來思考問題。他說:“無論學習或工作,不會‘過電影’那是不行的。”現在,全縣抗災鬥爭的情景,正象一幕幕的電影活動在他的腦海裡,此時此刻,他覺得_同志所倡導的深入群眾,深入實際,調查研究的方法是多麼重要!他決定發動縣委領導同志再到貧下中農中間去,集中群眾的智慧尋求解決困難的辦法。他自己更是經常住在老貧農的草菴子裡,蹲在牛棚裡,跟群眾一起吃飯,一起勞動。他帶著高昂的革命激情和對群眾的無限信任,在廣大貧下中農間詢問著、傾聽著、觀察著。他聽到許多貧下中農的要求和呼聲,看到許多隊自力更生、奮發圖強的革命精神。他在群眾中學到了不少治沙、治水、治鹼的辦法,總結了不少可貴的經驗。群眾的智慧,使他受到極大的鼓舞,也更加堅定了他戰勝災害的信心。

韓村是一個只有二十七戶人家的生產隊。一九六二年秋天遭受了毀滅性的澇災,每人只分了十二兩紅高梁穗。在這樣嚴重的困難面前,生產隊的貧下中農提出,不向國家伸手,不要救濟糧、救濟款,自己割草賣草養活自己。他們說:搖錢樹,人人有,全靠自己一雙手。不能支援國家,心裡就夠難受了,決不能再拉國家的後腿。就在這年冬天,他們割了二十七萬斤草,養活了全體社員,養活了八頭牲口,還修理了農具,買了七輛架子車。

秦寨大隊的貧下中農社員,在鹽鹼地上刮掉一層皮,從下面深翻出好土,蓋在上面。他們大幹深翻地的時候,正是最困難的一九六三年夏季,他們說:“不能幹一天就幹半天,不能翻一杴就翻半杴,用蠶吃桑葉的辦法,一口口啃,也要把這鹼地啃翻個個兒。”

趙垛樓的貧下中農在七季基本絕收以後,冒著傾盆大雨,挖河渠,挖排水溝,同暴雨內澇搏鬥。一九六三年秋天,這裡一連九天暴雨,他們卻奪得了好收成,賣了八萬斤餘糧。

雙楊樹的貧下中農在農作物基本絕收的情況下,雷打不散,社員們兌雞蛋賣豬,買牲口買種子,堅持走集體經濟自力更生的道路,社員們說:“窮,咱窮到一塊兒;富,咱也富到一塊兒。”

韓村,秦寨,趙垛樓,雙楊樹,廣大貧下中農自力更生的革命精神,使焦裕祿十分激動。他認為這就是在_哺育下的貧下中農革命精神的好榜樣。他在縣委會議上,多次講述了這些先進典型的重大意義,他說:“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我們應該把群眾中這些可貴的東西,集中起來,再堅持下去,號召全縣社隊向他們學習。”

一九六三年九月,縣委在蘭考冷凍廠召開了全縣大小隊幹部的會議,這是扭轉蘭考局勢的大會,是蘭考人民自力更生、奮發圖強的一次誓師大會。會上,焦裕祿為韓村、秦寨、趙垛樓、雙楊樹的貧下中農鳴鑼開道,請他們的代表到主席臺上,拉他們到萬人之前,大張旗鼓地表揚他們的革命精神。他把群眾中這些革命的東西,集中起來,總結為四句話:“韓村的精神,秦寨的決心,趙垛樓的幹勁,雙楊樹的道路。”他說:這就是蘭考的新道路!是_指引的道路!他大聲疾呼,號召全縣人民學習這四個樣板,發揚他們的革命精神,在全縣範圍內鎖住風沙,制伏洪水,向“三害”展開英勇的鬥爭!

這次大會在蘭考抗災鬥爭的道路上,是一個偉大的轉折。它激發了群眾的革命豪情,鼓舞了群眾的鬥志,有力地推動了全縣抗災鬥爭的發展。它使韓村等四個榜樣的名字傳遍了蘭考;它讓_的偉大紅旗,在蘭考三十六萬群眾的心目中,高高地升起!

從此,蘭考人民的生活中多了兩個東西,這就是縣委和縣人委發出的“奮發圖強的嘉獎令”和“革命硬骨頭隊”的命名書。

“當群眾最困難的時候,共產黨員要出現在群眾面前”

就在蘭考人民對澇、沙、鹼三害全面出擊的時候,一場比過去更加嚴重的災害又向蘭考襲來。一九六三年秋季,蘭考縣一連下了十三天雨,雨量達二百五十毫米。大片大片的莊稼汪在窪窩裡,漬死了。全縣有十一萬畝秋糧絕收,二十二萬畝受災。

焦裕祿和縣委的同志們全力投入了緊急的生產救災。

那是個冬天的黃昏。北風越刮越緊,雪越下越大。焦裕祿聽見風雪聲,倚在門邊望著風雪發呆。過了會兒,他又走回來,對辦公室的同志們嚴肅地說:“在這大風大雪裡,貧下中農住得咋樣?牲口咋樣?”接著他要求縣委辦公室立即通知各公社做好幾件雪天工作。他說,“我說,你們記住:第一,所有農村幹部必須深入到戶,訪貧問苦,安置無屋居住的人,發現斷炊戶,立即解決。第二,所有從事農村工作的同志,必須深入牛屋檢查,照顧老弱病畜,保證不許凍壞一頭牲口。第三,安排好室內副業生產。第四,對於參加運輸的人畜,凡是被風雪隔在途中的,在哪個大隊的範圍,由哪個大隊熱情招待,保證吃得飽,住得暖。第五,教育全黨,在大雪封門的時候,到群眾中去,和他們同甘共苦。最後一條,把檢查執行的情況迅速報告縣委。”辦公室的同志記下他的話,立即用電話向各公社發出了通知。

這天,外面的大風雪颳了一夜。焦裕祿的房子裡,電燈也亮了一夜。

第二天,窗戶紙剛剛透亮,他就挨門把全院的同志們叫起來開會。焦裕祿說:“同志們,你們看,這場雪越下越大,這會給群眾帶來很多困難,在這大雪擁門的時候,我們不能坐在辦公室裡烤火,應該到群眾中間去。共產黨員應該在群眾最困難的時候,出現在群眾的面前,在群眾最需要幫助的時候,去關心群眾,幫助群眾。”

簡短的幾句話,象刀刻的一樣刻在每一個同志的心上。有人眼睛溼潤了,有人有多少話想說也說不出來了。他們的心飛向冰天雪地的茅屋去了。大家立即帶著救濟糧款,分頭出發了。

風雪鋪天蓋地而來。北風響著尖利的哨音,積雪有半尺厚。焦裕祿迎著大風雪,什麼也沒有披,火車頭帽子的耳巴在風雪中忽閃著。那時候,他的肝痛常常發作,有時疼得厲害,他就用一支鋼筆硬頂著肝部。現在他全然沒想到這些,帶著幾個年輕小夥子,踏著積雪,一邊走,一邊高唱《南泥灣》。

這一天,焦裕祿沒烤群眾一把火,沒喝群眾一口水,風雪中,他在九個村子,訪問了幾十戶生活困難的老貧農,在許樓,他走進一個低矮的柴門。這裡住的是一雙無兒無女的老人。老大爺有病躺在床上,老大娘是個瞎子。焦裕祿一進屋,就坐在老人的床頭問寒問飢。老大爺問他是誰?他說:“我是您的兒子。”老人問他大雪天來幹啥?他說:“_叫我來看望您老人家。”老大娘感動得不知說什麼才好,用顫抖的雙手上上下下摸著焦裕祿。老大爺眼裡噙著淚說:“解放前,大雪封門,地主來逼租,攆得我串人家的房簷,住人家的牛屋。”焦裕祿安慰老人說:“如今印把子抓在咱手裡,蘭考受災受窮的面貌一定能夠改過來。”就是在這次雪天送糧當中,焦裕祿也看到和聽到了許多貧下中農極其感人的故事。誰能夠想到,在毀滅性的澇災面前,竟有那麼一些生產隊,兩次三番退回國家送給他們的救濟糧、救濟款。他們說:把救濟糧、救濟款送給比我們更困難的兄弟隊吧,我們自己能想辦法養活自己!

焦裕祿心裡多麼激動呵!他看到_象甘露一樣滋潤了蘭考人民的心,黨號召的自力更生、奮發圖強的精神,在困難面前逞英雄的硬骨頭精神,已經變成千千萬萬群眾敢於同天抗、同災斗的物質力量了。

有了這種精神,在蘭考人民面前還有什麼天大的災害不能戰勝!

“縣委書記要善於當‘班長’”

焦裕祿常說,縣委書記要善於當“班長”,要把縣委這個“班”帶好,必須使這“一班人”思想齊、動作齊。而要統一思想、統一行動,就必須靠_。

他是這樣想的,也是這樣做的。

縣人委有一位從豐收地區調來的領導幹部,提出了一個裝潢縣委和縣人委領導幹部辦公室的計劃。連桌子、椅子、茶具,都要換一套新的。為了好看,還要把城裡一個汙水坑填平,上面蓋一排房子。縣委多數同志激烈地反對這個計劃。也有人問:“錢從哪裡來?能不能花?”這位領導幹部管財政,他說:“花錢我負責。”

但是,焦裕祿提了一個問題:

“坐在破椅子上不能革命嗎?”他接著說明了自己的意見:

“災區面貌沒有改變,還大量吃著國家的統銷糧,群眾生活很困難。富麗堂皇的事,不但不能做,就是連想也很危險。”

後來,焦裕祿找這位領導幹部談了幾次話,幫助他認識錯誤。焦裕祿對他說:蘭考是災區,比不得豐收區。即使是豐收區,你提的那種計劃,也是不應該做的。焦裕祿勸這位領導幹部到貧下中農家裡去住一住,到貧下中農中間去看一看。去看看他們想的是什麼,做的是什麼。焦裕祿作為縣委的班長,他從來不把自己的意見,強加於人。他對同志們要求非常嚴格,但他要求得入情入理,叫你自己從內心裡生出改正錯誤的力量。不久以後,這位領導幹部認識了錯誤,自己收回了那個“建設計劃”。

有一位公社副書記在工作中犯了錯誤。當時,縣委開會,多數委員主張處分這位同志。但焦裕祿經過再三考慮,提出暫時不要給他處分。焦裕祿說,這位同志是我們的階級弟兄,他犯了錯誤,給他處分固然是必要的;但是,處分是為了達到治病救人的目的。當前改變蘭考面貌,是一個艱鉅的鬥爭,不如派他到最艱苦的地方去,考驗他,鍛鍊他,給他以改正錯誤的機會,讓他為黨的事業出力,這樣不更好嗎?

縣委同意了焦裕祿的建議,決定派這個同志到災害嚴重的趙垛樓去蹲點。這位同志臨走時,焦裕祿把他請來,嚴格地提出批評,親切地提出希望,最後焦裕祿說:“你想想,當一個不堅強的戰士,當一個忘了群眾利益的共產黨員,多危險,多可恥呵!先烈們為解放蘭考這塊地方,能付出鮮血、生命;難道我們就不能建設好這個地方?難道我們能在自然災害面前當怕死鬼?當逃兵?”焦裕祿的話,一字字、一句句都緊緊扣住這位同志的心。這話的分量比一個最重的處分決定還要沉重,但這話也使這位同志充滿了戰鬥的激情。階級的情誼,革命的情誼,黨的溫暖,在這位犯錯誤的同志的心中激盪著,他滿眼流著淚,說,“焦裕祿同志,你放心……”

這位同志到趙垛樓以後,立刻同群眾一道投入了治沙治水的鬥爭。他發現群眾的生活困難。提出要賣掉自己的自行車,幫助群眾,縣委制止了他,並且指出,當前最迫切的問題,是從思想上武裝趙垛樓的社員群眾,領導他們起來,自力更生進行頑強的抗災鬥爭,一輛自行車是不能解決什麼問題的。以後,焦裕祿也到趙垛樓去了。他關懷趙垛樓的兩千來個社員群眾,他也關懷這位犯錯誤的階級弟兄。

就在這年冬天,趙垛樓為害農田多年的二十四個沙丘,被社員群眾用沙底下的黃膠泥封蓋住了。社員們還挖通了河渠,治住了內澇。這個一連七季吃統銷糧的大隊,一季翻身,賣餘糧了。

也就在趙垛樓大隊“翻身”的這年冬天,那位犯錯誤的同志,思想上也翻了個個兒。他在抗災鬥爭中,身先士卒,表現得很英勇。他沒有辜負黨和焦裕祿對他的期望。

焦裕祿,出生在山東淄博一個貧農家裡,他的父親在解放前就被國民黨反動派逼迫上吊自殺了。他從小逃過荒,給地主放過牛,扛過活,還被日本鬼子抓到東北挖過煤。他帶著家仇、階級恨參加了革命隊伍,在部隊、農村和工廠裡做過基層工作。自從參加革命一直到當縣委書記後,他始終保持著勞動人民的本色。他常常開襟解懷,卷著褲管,樸樸實實地在群眾中間工作、勞動。貧農身上有多少泥,他身上有多少泥。他穿的襪子,補了又補,他愛人要給他買雙新的,他說:“跟貧下中農比一比,咱穿得就不錯了。”夏天他連涼蓆也不買,只花四毛錢買一條蒲席鋪。

有一次,他發現孩子很晚才回家去。一問,原來是看戲去了。他問孩子:“哪裡來的票?”孩子說:“收票叔叔向我要票,我說沒有。叔叔問我是誰?我說焦書記是我爸爸。叔叔沒有收票就叫我進去了。”焦裕祿聽了非常生氣,當即把一家人叫來“訓”了一頓,命令孩子立即把票錢如數送給戲院。接著,他又建議縣委起草了一個通知,不準任何干部特殊化,不準任何干部和他們的子弟“看白戲”……

“焦裕祿是我們縣委的好班長,好榜樣。”

“在焦裕祿領導下工作,方向明,信心大,敢於大作大為,心情舒暢,就是累死也心甘。”

焦裕祿的戰友這樣說,反對過他的人這樣說,犯過錯誤的人也這樣說。

他心裡裝著全體人民,唯獨沒有他自己

縣委一位副書記在鄉下患感冒,焦裕祿幾次打電話,要他回來休息;組織部一位同志有慢性病,焦裕祿不給他分配工作,要他安心療養;財委一位同志患病,焦裕祿多次催他到醫院檢查……焦裕祿心裡,裝著全體黨員和全體人民,唯獨沒有他自己。

一九_年春天,正當黨領導著蘭考人民同澇、沙、鹼鬥爭勝利前進的時候,焦裕祿的肝病也越來越重了。很多人都發現。無論開會、作報告,他經常把右腳踩在椅子上,用右膝頂住肝部。他棉襖上的第二和第三個釦子是不扣的,左手經常揣在懷裡。人們留心觀察,原來他越來越多地用左手按著時時作痛的肝部,或者用一根硬東西頂在右邊的椅靠上。日子久了,他辦公坐的藤椅上,右邊被頂出了一個大窟窿。他對自己的病,是從來不在意的。同志們問起來,他才說他對肝痛採取了一種壓迫止痛法。縣委的同志勸他療養,他笑著說:“病是個欺軟怕硬的東西,你壓住他,他就不欺侮你了。”焦裕祿暗中忍受了多大痛苦,連他的親人也不清楚。他真是全心全意投到改變蘭考面貌的鬥爭中去了。

焦裕祿到地委開會,地委負責同志勸他住院治療,他說:“春天要安排一年的工作,離不開!”沒有住。地委給他請來一位有名的中醫診斷病情,開了藥方,因為藥費很貴,他不肯買。他說:“災區群眾生活很困難,花這麼多錢買藥,我能吃得下嗎?”縣委的同志揹著他去買來三劑,強他服了,但他執意不再服第四劑。

那天,縣委辦公室的幹部張思義和他一同騎自行車到三義寨公社去。走到半路,焦裕祿的肝痛發作,疼得蹬不動車,兩個人只好推著自行車慢慢走。剛到公社,大家看他氣色不好,就猜出是他又發病了。公社的同志說:“休息一下吧。”他說:“談你們的情況吧,我不是來休息的。”

公社的同志一邊彙報情況,一邊看著焦裕祿強按著肝區在作筆記。顯然,他的肝痛得使手指發抖,鋼筆幾次從手指間掉了下來。彙報的同志看到這情形,忍住淚,連話都說不出來了,而他,看來還是神情自若的樣子,說:

“說,往下說吧。”

一九_年的三月,蘭考人民的除“三害”鬥爭達到高潮,焦裕祿的肝病也到了嚴重關頭。躺在病床上,他的心潮洶湧澎湃,奔向那正在被改造著的大地。他滿腔激情地坐在桌前。想動手寫一篇文章,題目是:《蘭考人民多奇志,敢教日月換新天》。他鋪開稿紙,擬好了四個小題目:一。設想不等於現實。二。一個落後地區的改變,首先是領導思想的改變。領導思想不改變,外地的經驗學不進,本地的經驗總結不起來。三。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四。精神原子彈—物質變精神,精神變物質。

充滿了革命樂觀主義的焦裕祿,從蘭考人民在抗災鬥爭中表現出來的英雄氣概,從蘭考人民一步一個腳印的實幹精神中,已經預見到新蘭考美好的未來。但是,文章只開了個頭,病魔就逼他放下了手中的筆,縣委決定送他到醫院治病去了。

臨行那一天,由於肝痛得厲害,他是彎著腰走向車站的。他是多麼捨不得離開蘭考呵!一年多來,全縣一百四十九個大隊,他已經跑遍了一百二十多個。他把整個身心,都交給了蘭考的群眾,蘭考的鬥爭。正象一位指揮員在戰鬥最緊張的時刻,離開炮火紛飛的前沿陣地一樣,他從心底感到痛苦、內疚和不安。他不時深情地回顧著蘭考城內的一切,他多麼希望能很快地治好肝病,帶著旺盛的精力回來和群眾一塊戰鬥呵!他幾次向送行的同志們說,不久他就會回來的。在火車開動前的幾分鐘,他還鄭重地佈置了最後一項工作,要縣委的同志好好準備材料,等他回來時,向他詳細彙報抗災鬥爭的戰果。

“活著我沒有治好沙丘,死了也要看著你們把沙丘治好!”

開封醫院把焦裕祿轉到鄭州醫院,鄭州醫院又把他轉到北京的醫院,在這位鋼鐵般的無產階級戰士面前,醫生們為他和肝痛鬥爭的頑強性格感到驚異。他們帶著崇敬的心情站在病床前診察,最後很多人含著眼淚離開。

那是個多麼令人悲慟的日子呵!醫生們開出了最後的診斷書,上面寫道:“肝癌後期,皮下擴散。”這是不治之症。送他去治病的趙文選同志,不相信這個診斷,人象傻了似的,一連聲問道:“什麼,什麼?”醫生懷著沉重的心情,低聲說:“焦裕祿同志最多還有二十天時間。”

趙文選呆了一下,突然放聲痛哭起來。他央告著說:

“醫生,我求求你,我懇求你,請你把他治好,俺蘭考是個災區,俺全縣人離不開他,離不開他呀!”

在場的人都含著淚。醫生說:“焦裕祿同志的工作情況,在他進院時,黨組織已經告訴我們。癌症現在還是一個難題,不過,請你轉告蘭考縣的群眾,我們醫務工作者,一定用焦裕祿同志同困難和災害鬥爭的那種革命精神,來儘快攻佔這個高地。”

焦裕祿又被轉到鄭州河南醫學院附屬醫院。

焦裕祿病危的訊息傳到蘭考後,縣上不少同志去鄭州看望他。縣上有人來看他,他總是不談自己的病。先問縣裡的工作情況,他問張莊的沙丘封住了沒有?問趙垛樓的莊稼淹了沒有?問秦寨鹽鹼地上的麥子長得怎樣?問老韓陵地裡的泡桐樹栽了多少?……

有一次,他特地囑咐一個縣委辦公室的幹部說:

“你回去對縣委的同志說,叫他們把我沒寫完的文章寫完;還有,把秦寨鹽鹼地上的麥穗拿一把來,讓我看看!”

五月初,焦裕祿的病情進一步惡化了。在這種情況下,縣委的一位副書記匆匆趕到鄭州探望他。當焦裕祿用乾瘦的手握著他的手,兩隻失神的眼睛深情地望著他時,這位副書記的淚珠禁不住一顆顆滾了下來。

焦裕祿問道:“聽說豫東下了大雨,雨多大?淹了沒有?”

“沒有。”

“這樣大的雨,咋會不淹?你不要不告訴我。”

“是沒有淹!排澇工程起作用了。”副書記一面回答,一面強忍著悲痛給他講了一些蘭考人民抗災鬥爭勝利的情況,安慰他安心養病,說蘭考面貌的改變也許會比原來的估計更快一些。

這時候,副書記看到焦裕祿在全力剋制自己劇烈的肝痛,一粒粒黃豆大的冷汗珠時時從他額頭上浸出來。他勉強擦了擦汗,半晌,問道:

“我的病咋樣?為什麼醫生不肯告訴我呢?”

副書記遲遲沒有回答。

焦裕祿一連追問了幾次,副書記最後不得不告訴他說:“這是組織上的決定。”

聽了這句話,焦裕祿點了點頭,鎮定地說道:“呵,我明白了……”

隔了一會兒,焦裕祿從懷裡掏出一張自己的照片,顫顫地交給這位副書記,然後說道:“現在有句話我不能不說了。回去對同志們說,我不行了,你們要領導蘭考人民堅決地鬥爭下去。黨相信我們,派我們去領導,我們是有信心的。我們是災區,我死了,不要多花錢。我死後只有一個要求,要求組織上把我運回蘭考,埋在沙堆上,活著我沒有治好沙丘,死了也要看著你們把沙丘治好!”

副書記再也無法忍住自己的悲痛,他望著焦裕祿,鼻子一酸,幾乎哭出聲來。他帶著淚匆匆地告別了自己的戰友……

誰也沒有料到,這就是焦裕祿同蘭考縣人民,同蘭考縣黨組織的最後一別。

一九_年五月十四日,焦裕祿同志不幸逝世了。那一年,他才四十二歲。

在他生命的最後時刻,中共河南省委和開封地委有兩位負責同志守在他的床前。他對這兩位上級黨組織的代表斷斷續續地說出了最後一句話:“我……沒有……完成……黨交給我的……任務。”

他死後,人們在他病床的枕下發現兩本書:一本是《_選集》,一本是《論共產黨員的修養》。

他沒有死,他還活??

事隔一年以後,一九六五年春天,蘭考縣幾十個貧農代表和幹部,專程來到焦裕祿的墳前。貧農們一看見焦裕祿的墳墓,就彷彿看見了他們的縣委書記,看見了他們永遠也不會忘記的那個人。

一年前,他還在蘭考,同貧下中農一起,日夜奔波在抗災鬥爭的前線。人們怎麼會忘記,在那大雪封門的日子,他帶著黨的溫暖走進了貧農的柴門;在那洪水暴發的日子,他拄著棍子帶病到各個村莊察看水情。是他高舉著_的紅燈,照亮了蘭考人民自力更生的道路;是他帶領蘭考人民扭轉了蘭考的局勢,激發了人們的革命精神;是他喊出了“鎖住風沙,制伏洪水”的號召;是他發現了貧下中農中革命的“硬骨頭”精神,使之在全縣發揚光大。……這一切,多麼熟悉,多麼親切呵!誰能夠想到,象他這樣一個充滿著革命活力的人,竟會在蘭考人民最需要他的時候,離開了蘭考的大地。

人們一個個含著淚站在他的墳前,一位老貧農泣不成聲地說出了三十六萬蘭考人的心聲:

“我們的好書記,你是活活地為俺蘭考人民,硬把你給累死的呀。困難的時候你為俺貧農操心,跟著俺們受罪,現在,俺們好過了,全蘭考翻身了,你卻一個人在這裡……”

這是蘭考人民對自己的親人、階級戰友的痛悼,也是蘭考人民對一個為他們的利益獻出生命的共產黨員的最高嘉獎。

焦裕祿去世後的這一年,蘭考縣的全體黨員,全體人民,用汗水灌溉了蘭考大地。三年前焦裕祿倡導制訂的改造蘭考大自然的藍圖,經過三年艱苦努力,已經變成了現實。蘭考,這個豫東歷史上缺糧的縣份,一九六五年糧食初步自給了。全縣二千五百七十四個生產隊,除三百來個隊是棉花、油料產區外,其餘的都陸續自給。許多隊有了自己的儲備糧。一九六五年,蘭考縣連續旱了六十八天,從一九_年冬天到一九六五年春天,颳了七十二次大風,卻沒有發生風沙打死莊稼的災害。十九萬畝沙區的千百條林帶開始把風沙鎖住了。這一年秋天,連續下了三百八十四毫米暴雨,全縣也沒有一個大隊受災。

焦裕祿生前沒有寫完的那篇文章,正由三十六萬蘭考人民在蘭考大地上奮力集體完成。在這篇文章裡,蘭考人民笑那起伏的沙丘“貼了膏藥,紮了針”,笑那滔滔洪水乖乖地歸了河道,笑那人老幾輩連茅草都不長的老鹼窩開始出現了碧綠的莊稼。笑那多少世紀以來一直壓在人們頭上的大自然的暴君,在偉大的_時代,不能再任意擺佈人們的命運了。

焦裕祿雖然去世了,但他在蘭考土地上播下的自力更生的革命種子,正在發芽成長。他一心為革命,一心為群眾的高貴品德,已成為全縣幹部和群眾學習的榜樣,這一切寶貴的精神財富,今天已化為強大的物質力量,推動著蘭考人民在自力更生、奮發圖強的大道上繼續前進。

焦裕祿同志,你沒有辜負黨的希望,你出色地完成了黨交給你的任務,蘭考人民將永遠忘不了你。你不愧為_哺育成長起來的好黨員,不愧為黨的好乾部,不愧為人民的好兒子!你是千千萬萬在嚴重自然災害面前,巍然屹立的共產黨員英雄形象的代表。你沒有死,你將永遠活在千萬人的心裡!

焦裕祿個人先進事蹟篇6

焦裕祿同志,山東省淄博市北崮山村人,一九二二年八月十六日出生在一個貧農家庭裡。因生活所迫,幼年時代只讀了幾年書就在家參加勞動。

抗日戰爭初期,日寇、漢奸和國民黨反動派對勞動人民的剝削和壓迫越來殘酷,焦裕焦同志家中的生活越來越困難。在抗日戰爭最艱苦的年代裡,他的父親焦方田走投無路,被逼上吊自殺。日偽統治時期,焦裕祿同志曾多次被日寇抓去毒打、坐牢,後又被押送到撫順煤礦當苦工。焦裕祿同志忍受不了日寇的殘害,於一九四三年秋天逃出虎口,回到家中,因無法生活下去,又逃到江蘇省宿遷縣,給一家姓胡的地主扛了兩年長工。

一九四五年抗日戰爭勝利後,焦裕祿同志從宿遷縣回到了自己的家鄉。當時他的家鄉雖然還沒有解放,但是,共產黨已經在這裡領導群眾進行革命活動,焦裕祿同志自動要求當了民兵。當民兵後,他參加過解放博山縣城的戰鬥。

焦裕祿同志是一九四六年一月在本村參加中國共產黨的。不久,他又正式參加了本縣區武裝部的工作,在當地領導民兵,堅持游擊戰爭,解放戰爭時期,他帶領民兵參加過不少戰鬥,以後又調到山東渤海地區參加過土地改革複查工作,擔任過組長。

解放戰爭後期,焦裕祿同志隨軍離開山東,到了河南,被分配到尉氏縣工作,一直到一九五一年。他先後擔任過副區長、區長、中共區委副書記、青年團縣委副書記等職。而後又被先後調到青年團陳留地委工作和青年團鄭州地委工作,擔任過團地委宣傳部長、第二副書記等職。

一九五三年六月,焦裕祿同志響應黨的號召,被調到洛陽礦山機器製造廠參加工業建設,直到一九六二年。他在這個工廠擔任過車間主任、科長。在這期間,焦裕祿同志還到大連起重機廠實習了一年多。一九六二年六月,為了加強農村工作,焦裕祿同志又被調回尉氏縣,任縣委書記處書記。一九六二年十二月,焦裕祿同志被調到蘭考縣,任縣委第二書記、書記。

一九_年五月十四日,焦裕祿同志不幸逝世,時年四十二歲。

焦裕祿同志參加革命工作十八年間,一貫聽黨的話,對黨的工作忠心耿耿,為人民鞠躬盡瘁,為無產階級革命事業奮鬥了一生.焦裕祿同志不愧為黨的好乾部縣委書記的好榜樣、人民群眾的貼心人。他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戰鬥的一生,光輝的一生。他沒有死,將永遠活在全國人民的心裡!

我們國家需要有很多誠心為人民服務,誠心為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事業服務的人,焦裕祿同志就是這樣的人。

焦裕祿同志對革命無限忠誠,為人民鞠躬盡瘁。他參加革命工作以後,特別是擔任領導職務以後,始終繼承與發揚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身不離勞動,心不離群眾,艱苦樸素,永葆勞動人民的本色。他嚴於律己,堅決反對特殊化,堅持同破壞黨的組織紀律等一切不正之風,作不懈地鬥爭。

焦裕祿同志誠懇待人,他時刻想著人民群眾,愛護人民群眾,關心人民群眾,熱情幫助人民群眾解決具體困難,始終和廣大人民群眾保持最密切的聯絡,是廣大人民群眾的貼心人。

為了改變蘭考縣面貌,焦裕祿同志在困難面前不退縮、不畏懼,堅持實事求是、調查研究的工作作風。他深入到生產第一線,把群眾的革命幹勁和實事求是的工作態度結合起來,通過深入的調查研究,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資料,摸索自然條件和客觀規律,從而找到了改造客觀世界、戰勝自然災害的正確途徑。在蘭考的除“三害”鬥爭中立下了不朽功勳。

焦裕祿同志是黨的好乾部、好黨員。他不為名、不為利,不怕苦、不怕死,一心為革命,一心為人民,完全徹底為人民服務。焦裕祿同志是我們永遠學習的好榜樣。

第一部分 在急風暴雨中成長

內容提要:一九二二年,正是軍閥混戰時期。那家軍閥打過來,派捐要款;這家軍閥打過來,搶糧抓夫,鬧得民不聊生。就在這年八月十六日,焦裕祿出生在山東博山縣北崮山村一戶貧苦農民的家裡。

焦裕祿青少年時代正處在萬惡的舊社會。他飽賞了人間的苦難。後來,在黨的教育和領導下,他參加了民兵,入了黨,走上了革命道路。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中,他經歷了戰火的考驗和鍛鍊。

一、大苦仇深 渴望翻身

焦裕祿出生在一個貧苦農民家庭,青少年時代受盡了苦難的煎熬。7歲上學,學習刻苦認真,考試成績總在前幾名。1932年,家鄉遭遇災荒,家境十分貧困,11歲的焦裕祿被迫退學,跟隨窮鄉親推著獨輪小車,運煤賣煤。

在那暗無天日的舊社會,焦裕祿的家庭和廣大勞動人民一樣,深受帝、官、封三座大山的殘酷壓迫和剝削,過著牛馬不如的生活。焦裕祿十幾歲時,日本鬼子侵佔了山東博山。為了一家人的生活,他被迫到黑山煤窯當小工。每天要幹十幾個小時的重活,得到的僅僅是一點橡子麵,別說是養家餬口,連自己的肚子也填不飽。

焦裕祿的父親因無錢還債,被地主活活逼死。眼淚未乾,焦裕祿又被日本鬼子抓到撫順的一個煤窯作苦工。在日本鬼子、漢奸的刺刀威逼下,他每天在煤窯裡幹十五個小時以上的苦工,和焦裕祿同志住在一個工棚的二十三個人中,兩三個月裡,就有十七人被折磨死去。每當工友們不幸死亡的時候,焦裕祿的心比針剌還要難受。他不忍受日寇的非人折磨,和工友一道同敵人進行了不屈不撓的鬥爭,冒著生命危險逃出了虎口。

焦裕祿逃出了虎口,又掉進了人間狼穴。他逃荒要飯跑到江蘇宿迂縣,不得不給一個姓胡的地主當長工。焦裕祿進一步受到了殘酷折磨,甚至在他生病的時候,地主還逼他幹活。

這階級仇、民族恨,在焦裕祿幼小的心靈上,打下了深深的烙印。

1945年,_領導全國人民取得了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焦裕祿的家鄉解放了。他懷著激動的心情,抱著要翻身、求解放的強烈願望回到了家鄉。

二、 走上革命道路

焦裕祿這個苦水裡生苦水裡長的青年農民,找到了黨組織,參加了民兵隊伍。在地下黨的啟發教育下懂得了:勞動人民要徹底翻身解放,就心須在共產黨和_的領導下,打倒國民黨反動派,推翻帝、官、封三座大山,建立一個人民當家作主的新中國。焦裕祿很快擔任了村裡的民兵班長,他經常帶領民兵打土豪、除漢奸,配合部隊消滅敵人。在鬥爭中,他總是衝鋒在前,出色地完成上級交給的每一項任務。

在黨的教育、培養下,焦裕祿同志於1946年元月,光榮地加入中國共產黨,成為一名堅強的革命戰士。

他在入黨申請書上這樣寫道:共產黨是人民群眾的救星,沒有共產黨,革命就不能勝利,窮人就不能翻身。我要聽_的話,跟共產黨走,為推翻舊社會,建立新中國,實現共產主義而奮鬥!

焦裕祿入黨不久,領導上就把他調到八陡區武裝部任幹事。在武裝部工作期間,他敢於鬥爭,善於鬥爭。有一個時期,民兵缺乏彈藥,他就根據上級指示,帶領大家積極學習自制地雷、布地雷陣。焦裕祿對學習造地雷和埋地雷幹得非常出色。他經常帶領民兵摸黑到敵人據點旁邊埋地雷,埋好地雷後,就放冷槍、罵陣,故意刺激敵軍。敵軍一出來,就被炸得血肉橫飛。

1947年春,盤踞在淄川、博山、章丘三個縣的還鄉團糾合一起,準備掃蕩崮山根據地。當時,敵眾我寡,力量懸殊,要主力部隊增援,時間又不許可。在研究對策時,焦裕祿提出了一個智退敵人的辦法。派出6名同志在黑山、嶽莊一帶。在民房門上用粉筆寫上“八陡x團x營駐”、“x團x營x連駐”等字樣。當敵人經過這裡,見到民房上的粉筆字時,大吃一驚,認為八路軍主力部隊馬上就要開來,慌忙下令後撤。等到敵人弄清虛實,再轉回頭來時,我增援部隊已趕到,粉碎了還鄉團的陰謀,保護了崮山根據地。

三、隨軍南下 開闢新區

1947年7月,為了幫助新解放區人民翻身求解放,焦裕祿被調到渤海地區南下工作隊,集訓後分配到淮河大隊一中隊任班長。在南下途中,他經常替女同志和身體差的隊員扛揹包、背乾糧袋。最多時,他一個人竟背了四個人的揹包。

為了在沿途做好對新解放區群眾的宣傳工作,大隊黨委要求一中隊在較短的時間裡,排演一曲反映河南農民在國民黨統治下悲慘生活的大型歌劇《血淚仇》。焦裕祿主動報名扮演劇中的主角王東才。沒有排練時間,他就邊行軍邊背臺詞。休息和宿營時,他就抓緊時間集中排練,常常忙得連飯也顧不上吃。20多天後,《血淚仇》在陽谷縣首場演出。當晚,方圓十幾裡的群眾,扶老攜幼,趕來觀看,場上人山人海。焦裕祿同志激昂悲憤的唱腔,嚴肅逼真的表演,深深地感染了全場觀眾。臺上在哭泣,臺下在流淚,全場到處是哭聲和痛罵國民黨反動派的怒吼聲。群眾異口同聲的高呼,“打到南京去,解放全中國!”演出結束後,當場有很多青年報名參軍。

1948年2月13日,南下工作隊到達河南境內。焦裕祿同志被分配到尉氏縣彭店區,發動群眾建立根據地。他堅持依靠貧僱農,廣泛發動群眾,經常在彭店古會上作政治宣傳。在彭店區委的領導下,群眾很快就發動起來了。接著建立了農會和民兵組織,沒收了地主的浮財,分了地主的土地。

對彭店出現的新局面,盤踞在彭店邊緣地區的國民黨軍隊怕得要死,恨得要命。1948年3月的一天,鄢陵縣保安團長、大土匪頭子洪啟龍親自帶領四百多匪兵,殺氣騰騰地向彭店村撲來。當時,村裡幹部、民兵總共只有十五人,三支短槍,十來支長槍。焦裕祿同志鎮定自若,把幹部、民兵分三個組,一面組織群眾轉移,一面指揮民兵掩護。當敵人離村子只有幾十米時,焦裕祿鳴槍發令,十多支槍一齊射擊,埋伏的群眾蜂湧而起,齊聲高喊:“衝啊!衝啊!”貪生怕死的匪兵一看這聲勢,以為遇到八路軍主力部隊,嚇得驚慌失措,倉皇逃跑。

1948 年5月,焦裕祿調到尉氏縣宣傳部任幹事。正當小麥要開鐮收割時,縣委突然接到情報:敵七十五師準備掃蕩我五分割槽,搶收麥子。為了保護群眾的勞動果實,焦裕祿迅速趕到彭店區向基層幹部和群眾講明敵情和縣委指示精神,帶領群眾一面搶收麥子,一面隱藏轉移。待敵人趕來時,田裡的麥子已收打完畢。敵人不但沒有搶到麥子,反而連遭伏擊,被迫倉皇逃走。

1948年冬,淮海戰役打響了,隆隆的炮聲敲響了國民黨反動統治的喪鐘。火線上,解放軍戰士英雄殺敵;火線下,人民群眾奮力支援。焦裕祿同志根據上級指示,組織帶領擔架隊,在尉氏縣支前總隊部的領導下,投入了支援淮海戰役的偉大斗爭。

焦裕祿同志對擔架隊員進行階級教育和革命傳統教育,激發大家的革命鬥志。自己積極帶頭,埋頭苦幹,以模範行動影響別人,使運輸工作提前完成了任務,受到上級的表揚。淮海戰役結束時,豫皖蘇五分割槽獎給這個大隊一面“支前模範”的錦旗。

1949年春,焦裕祿同志完成支前任務後,由淮海前線返回尉氏縣,被任命為大營區副區長,負責剿匪反霸工作。根據大營區的實際情況,區委決定的對敵策略是分化敵人,教育多數,孤立少數,打擊頑固分子。黨的政策和策略發揮了巨大威力,把惡貫滿盈的地主黃老三抓了回來,判處了死刑。“斃了黃老三,大營晴了天”。從此,群眾消除了顧慮,大營區的剿匪反霸鬥爭,一個接一個地取得了巨大勝利。1950年夏,焦裕祿同志被提升為大營區委副書記廉區長。

1950年冬,焦裕祿同志任共麵糰尉氏縣委副書記。面對新的工作,新的環境,焦裕祿同志沒有猶豫,力挑重擔,在實踐中摸索,在幹中學習。一上班,他口袋裡就多了一個小本本,專門記黨的大事和團的業務。多少個夜晚,他伏在昏暗的煤油燈下,認真地學習黨的建團決議,黨關於青年運動的指示和團內檔案。

焦裕祿同志善於做青年的知心人。他每次下鄉,總是隨身揹著那把南下時帶的二胡,給鄉村裡的青年伴奏。他對青年情同手足,青年有什麼困難和想法總要和他一起拉拉。由於工作需要,縣、區絕大多數團幹部經常被抽出去做黨的中心工作。一些同志認為,團的工作難做,搞不好中心,黨委批評,搞不好業務,上級不依,存在著畏難情緒,不願做團的工作。焦裕祿卻形象地說:“團的工作是黨的工作的一部分,黨是頭顱,團是手足,一個人只有頭顱,沒有手足怎麼能行呢?”

1952年春,焦裕祿同志調陳留團地委任宣傳部長時,參加地委工作組到杞縣搞土地複查。他利用一切機會接觸青年,調查青年思想實際,趁著各種間隙找團幹部談話,瞭解青年工作狀況,常常是通宵達旦。一位團幹部說:“團的工作就比人家事多,熬眼多”。焦裕祿笑著說:“年青力壯的時候不為黨多做點事,將來老了,只怕想幹也幹不成了!”

1953年夏,焦裕祿同志任青年團鄭州地委第二書記,一位在尉氏縣工作過的團幹來看他,老戰友相逢,格外親熱。焦裕祿問:“這次到哪裡去?”他說:“轉業了,到省裡待分配工作”。焦裕祿說:“是啊,團幹部總要轉業改行的。可咱們做過團的工作的人不能忘了青年,要永遠把教育青年的任務擔在肩上。”

第二部分 工業戰線上的紅旗手

內容提要:一九五三年,祖國大規模的經濟建設開始了。全國人民在社會主義工業化的大道上邁出了矯健的步伐。這時,黨從各個方面抽調大批優秀幹部,派往工業戰線。

焦裕祿懷著無限激情,抱著實現社會主義工業化的崇高理想,從農村工作崗位,來到了洛陽礦山機器廠。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焦裕祿只讀過幾年國小,文化低,科學知識更差,擺在他面前的卻是一個嶄新的、十分艱鉅的課題。如何完成黨交給的任務呢?他想:單憑熱情,不懂業務、技術,根本不適應現代化的工業生產。工廠黨委深切體察到焦裕祿的心思,就派他到哈爾濱工業大學學習,到大連起重機廠實習,在學習和實習的過程中,他刻苦鑽研。艱辛勞動,努力攀登科學技術高峰。

在哈爾濱工業大學學習時,他是優秀黨員;在大連起重機廠實習時,職工稱他是:“最棒的車間主任;”在洛陽礦山機器廠任排程科長時,大家熱情地稱他為、“政治科長”。最後終於由外行變內行,成為工業戰線上的紅旗手。

一、 新的課題

1953年,國家開始大規模的工業建設,黨需要大批優秀幹部加強工業建設,同年7月,焦裕祿被調到洛陽礦山機器廠。擔任籌建處資料辦公室祕書組的副組長,負責蒐集洛陽的水文、地質、氣象等歷史資料,為選擇廠址提供科學根據。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後,焦裕祿決心從頭學起。廠裡要搶修一條由金谷園車站直達建廠的金礦公路。任務重、時間緊,新組合的班子和調來的幹部都沒有修過橋和路,產生了畏難情緒,為了加快工程進度,焦裕祿吃住在工地,認真幫助解決工程中出現的困難和問題,督促施工進展,檢查工程質量。

1954年8月,金礦公路剛剛通車,廠黨委決定焦裕祿和一部分轉業幹部,到哈爾濱工業大學學習。當時,個別幹部因家庭有困難,怕學習堅持不下去。在焦裕祿的帶動下,強調家庭有困難的同志也都到哈爾濱考工業大學去了。他們在哈爾濱複習課程時,刻苦鑽研工業管理知識,為由外行變為內行奠定了理論知識的基礎。

二、 成為管理工業的內行

1955年初,洛陽礦山機器廠決定提前開工生產。焦裕祿同志又被分配到大連起重機廠機械加工車間,擔任實習車間主任。焦裕祿問起重機廠的同志:“學會工廠中的管理業務,得多長時間?”對方說:“有一兩年時間大致可摸到點門兒”。焦裕祿決心加快步伐,縮短實習時間,整天同工人一起勞動。凡是同管理業務有關的問題,他都刨根問底。有時為弄清某個零件的加工過程,他一連跑幾個車間。為了早日掌握工業管理知識,他一面跟排程員學排程,一面跟計劃員學安排生產計劃。一次,他要求計劃員讓他自己安排一次計劃試試。計劃員覺著焦裕祿同志實習才幾個月,不可能編好計劃。焦裕祿看他有點猶豫,便用商量的口吻說:“你在一邊看著,我安排錯了,你馬上糾正。”計劃員無法拒絕,只好讓他試試。結果,焦裕祿竟很快就把計劃編排好了,而且編排的既周密準確,又切合實際。

1956年7月至10月,《起重機廠報》連續發表了題為《減速機工段黨小組是怎樣保證完成計劃的》、《對工段長工作方法的幾點體會》、《談談前方競賽中的問題和意見》等焦裕祿同志的署名文章。文章強調了黨的核心領導作用,提出了加強思想政治工作,全面發動群眾,改善企業管理等方面的意見。

同年11月11日,《起重機廠報》登載了“機械車間被評為前後方競賽優秀單位”的訊息,並以整版篇幅刊登了焦裕祿寫的《機械車間三季度競賽總結》。12月,焦裕祿為車間基層幹部總結了十條工作經驗。這十條工作經驗是:(1)要依靠群眾;(2)要發揚民主;(3)要經常總結工作;(4)要學習政治;(5)要利用積極分子做工作;(6)要了解群眾思想,關心群眾生活;(7)要依靠黨的領導;(8)要搞好團結;(9)要學習黨的政策;(10)要主動向上級彙報情況。廠黨委採納了這十條經驗,改進了管理方法,調整了生產。

1956年底,焦裕祿同志滿載學習成果,回到洛陽礦山機器廠,擔任一金工車間主任,帶領職工投入了緊張的裝置安裝工作。

1958年春,一金工車間的裝置安裝,雖然還沒有完全結束,但廠黨委卻已經下達了試製兩米五雙筒捲揚機的任務。當時,裝置不全,人員不齊,缺乏經驗。為了突破難關,完成任務,焦裕祿日夜不離車間,始終和工人勞動在一起,打水、送飯、遞工具、喊吊車。實在困極,就把大衣鋪在一條長板凳上合一下眼,經過兩個月的奮戰,我國第一臺新型兩米五雙筒捲揚機製造出了。因為生產成績顯著,1958年底,一金工車間被評為全廠的紅旗車間。

1959年春,洛陽礦山機器廠全面投產,焦裕祿又任廠裡的排程科長,擔負起全廠的生產排程任務。他工作起來細緻、踏實,經常深入車間瞭解情況,幫助車間解決困難和問題。在他隨身攜帶的兜兜裡,經常裝著好幾種工作手冊,分門別類,記載著各車間的情況。從生產任務,裝置條件,勞動力量,以致哪個工人有什麼思想問題,家庭困難等等,他都記得清清楚楚,瞭如指掌。工人們說:“焦科長不僅諳熟業務,還善於抓政治,抓人的思想,跟著他再重再難的任務,我們都樂於接受”。

就這樣,焦裕祿同志在黨的培養下,很快地就成了管理工業的內行。

第三部分 縣委書記的榜樣

內容提要:一九六二年冬,焦裕祿受黨的委派來到了蘭考,當時,正是我國國民經濟處於暫時困難時期,蘭考的風沙、內澇、鹽鹼等自然災害很嚴重,農業產量很低,群眾生活很苦,......。焦裕祿同志以高度的革命精神,對幹部和群眾進行思想教育、階級教育和革命傳統教育,激起縣委領導班子和人民群眾抗災自救的鬥志,掀起了挖河排澇、封閉沙丘、根治鹽鹼的除“三害”鬥爭高潮。

在除“三害”鬥爭和各項工作中,焦裕祿以身作則,帶病實幹,嚴於律己,關心群眾,後來,因積勞成疾,以身殉職。

一、 激勵蘭考人民抗災自救的鬥志

一九六二年冬,焦裕祿同志懷著改變災區面貌的雄心壯志,來到了蘭考。

展現在焦裕祿面前的蘭考大地,是一幅嚴重的災荒景象。橫貫全境的兩條黃河故道,是一眼望不到邊的黃沙;片片內澇的窪窩裡,結著青色的冰凌;白茫茫的鹽鹼地上,枯草在寒風中抖動。這一年,春天風沙打毀了二十萬畝麥子,秋天淹壞了三十萬畝莊稼,鹽鹼地上有十萬畝禾苗被鹼死,全縣的糧食產量下降到歷史的最低水平。

重重的困難,在這個貧農出身的共產黨員看來,這裡有三十六萬勤勞的人民,有烈士們流血犧牲解放出來的九十多萬畝土地。只要加強黨的領導,就是有天大的艱難,也一定能殺出條路來。

焦裕祿同志說:“感謝黨把我派到最困難的地方,越是困難的地方,越能鍛鍊人。請組織上放心,不改變蘭考的面貌,我決不離開這裡。”

第二天,當大家知道他是新來的縣委書記時,他已經深入到農機調查訪問去了。他拜群眾為師,虛心向群眾學習。開座談會,全面瞭解災情及其原因,尋找救災辦法。同時,焦裕祿同志教育幹部發揚艱苦奮鬥的優良作風,深入到每家每戶,瞭解情況,宣傳政策,進行思想發動,進行社會主義教育。

通過教育和發動,蘭考人民明確了前進方向,振奮起抗災自救的精神,堅定了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決心,信心百倍地改變多災多難的舊蘭考。

焦裕祿同志經常住在農民的草菴子裡,蹲在牛棚裡,跟群眾一起吃飯,一起勞動。他帶著高昂的革命激情和對群眾的無限信任,在廣大群眾中間詢問著、傾聽著、觀察著。他聽到許多農民要求“翻身”、要求革命的呼聲,看到許多村自力更生、奮發圖強對“三害”鬥爭的革命精神,他在群眾中學到了不少治沙、治水、治鹼的辦法,總結了不少可貴的經驗。群眾的智慧,使他受到了極大的鼓舞,也更堅定了他戰勝災害的信心。

焦裕祿通過調查,感慨萬千。他說:“蘭考的貧下中農是革命的,他們有改變家鄉面貌,由窮變富的強烈要求,就像在一千零八十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佈滿乾柴一樣,只要崩出一個火星,就可以引起熊熊烈火。”

二、 統一縣委領導班子思想

蘭考是一個老災區。當時整個縣上的工作,大部放在救災上。縣裡有些幹部被災害壓住了頭。對改變蘭考面貌缺乏信心。是依靠群眾,自力更生,改變災區面貌,還是兩手向上,依賴救濟呢?面對這種情況,焦裕祿同志感到:要改變蘭考面貌,幹部是關鍵。“幹部不領,水牛掉井”。群眾在災害面前兩眼望著縣委,縣委領導挺不起腰桿,群眾的積極性就得不到充分發揮。

1963年元月,焦裕祿在縣委擴大會議上,要求各級領導同志要帶頭到困難村去,與基層幹部同甘苦、共患難,為改變貧困地區面貌作出貢獻,為基層幹部作出榜樣,真正做到心不離群眾,身不離災區。

在一個風雪交加的夜晚,焦裕祿召集在家的縣委委員開會。人們到齊後,他沒有宣佈議事日程,就領著大家到火車站去了。

當時,蘭考車站上北風怒號,大雨紛飛。車站的屋簷下,掛著尺把長的冰柱。國家運送蘭考一帶災民往豐收地區的專車,正從這裡開過。也還有一些災民,穿著國家救濟的棉衣,踡曲在貨車上,擁擠在候車室裡......。

焦裕祿指著他們,沉重地對同志們說:“他們絕大多數人,都是我們的階級兄弟。是災荒逼迫他們背井離鄉的,不能責怪他們,我們有責任。黨把這個縣三十六萬群眾交給我們,我們不能領導他們戰勝災荒,應該感到羞恥和痛心......”焦裕祿再也講不下去了。幾位縣委領導低下了頭,而心裡卻豁然開朗,明白了風雪夜車站之行的含義。縣委一班人受到了一次最實際、最生動的思想教育,增強了率領廣大幹群團結奮鬥,努力改變蘭考面貌的決心。

回到縣委後,焦裕祿同志又組織大家學習《為人民服務》、《紀念白求恩》、《愚公移山》等文章,鼓舞大家的革命幹勁,鼓勵大家象張思德、白求恩那樣工作。

後來,焦裕祿又專門召開了一次常委會,回憶蘭考縣的革命鬥爭史。焦裕祿說:“蘭考這塊地方,是先烈們用鮮血換來的,先烈們並沒有因為蘭考人窮災大,就把它讓給敵人,難道我們就不能在這裡戰勝災害”?

就這樣,一個“如何戰勝災荒,改變蘭考面貌”的大討論在全縣迅速展開了。縣委領導幹部,紛紛走出縣委機關,到農村住隊蹲點。焦裕祿到許多重災村調查研究,通過走、看、問、記,獲得了大量的第一手資料,同時也發現了不少令人深思的問題。他對縣委同志說“蘭考是個大有作為的地方,問題只要看得準,幹下去,要革命。蘭考是災區,窮、困難多;但災區有個好處,它能鍛鍊人的意志,培養人的革命品格,革命者,要在困難面前逞英雄。”

焦裕祿同志堅定的革命意志和樂觀主義精神,感染了縣委的領導,感染了全縣的黨員、幹部和群眾。

三、 親自掂一掂“三害”的分量

1963年2月,縣委決定在全縣範圍內開展治沙、治水、治鹼的鬥爭,成立除“三害”辦公室。

焦裕祿深深地瞭解,理想和規劃並不等於現實,這澇、沙、鹼三害,自古以來害了蘭考人民多少年呵!今天,要制服“三害”,要把它從蘭考土地上象送瘟神一樣驅走,必須進行大量艱苦細緻的工作,付出高昂的代價。

他下決心要把蘭考縣一千零八十平方公里土地上的自然情況摸透,親自去掂一掂蘭考的“三害”究竟有多大份量。

根據這一想法,縣委先後抽調了一百二十名幹部、老農和技術員組成一支三結合的“三害”調查隊,在全縣展開了大規模的追洪水、查風口、探流沙的調查研究工作。當時,焦裕祿同志的肝病已相當嚴重,許多同志勸他不要下去,勸他在家裡聽彙報。他說:“吃別人嚼過的饃沒味道。” 他揹著乾糧、拿起雨傘,和大家一起在蘭考的原野上日夜奔波。追沙,他一直追到沙落地;查水,他又是查到水歸槽。乾旱季節,他親自用舌頭辨別鹽鹼的種類和土的含鹼量。在同自然災害的鬥爭中,焦裕祿同志不顧重病纏身,忍受著嚴重疾病的折磨,在風裡、雨裡、沙窩裡、激流裡,堅持度過了一百二十多個白天和黑夜,跑了一百二十多個大隊,跋涉五千餘里,終於摸清了蘭考“三害”的底細,全縣有大小風口八十四個,經調查隊一個個查清,編了號、繪了圖;全縣有大小沙丘一千六百個,也一個個經過丈量,編了號、繪了圖;全縣的千河萬流,淤塞的河渠,阻水的路基,涵閘......也調查得清清楚楚,繪成了詳細的排澇瀉洪圖。

這種大規模的調查研究,使縣委基本上掌握了水、沙、鹼發生、發展的規律,幾個月的辛苦奔波,換來了一整套又具體又詳細的資料,從而縣委制定出了切實可行的改造蘭考大自然的規劃。在這個規劃上,焦裕祿同志滿懷激情地寫道:“我們對蘭考的一草一木都有深厚的感情。面對當前嚴重的自然災害,我們有革命的膽略,堅決領導全縣人民,苦戰三、五年改變蘭考面貌。不達目的,我們死不瞑目。”從此,一場群眾性的除“三害”鬥爭轟轟烈烈地開展起來了。

在除“三害”的鬥爭中,為了取得經驗,焦裕祿同志親自率領幹部、群眾進行了小面積翻淤壓沙、翻淤壓鹼、封閉沙丘試驗。然後以點帶面,全面鋪開。焦裕祿同志既是指揮員又是戰鬥員,同幹部、群眾一起出力流汗。他給自己規定,把參加勞動作為日常生活的重要內容。下鄉時就地勞動;在機關值班時,臨近勞動。不論在治理“三害”的土地上,還是在平時田間管理中,他走到哪裡幹到哪裡。群眾都把焦裕祿看成是“跟咱一樣的莊戶人。”

通過一年的艱苦奮戰,蘭考的除“三害”工作取得了明顯的成效。在總結除“三害”的工作時,焦裕祿同志作了明確透徹的總結。治沙;沙區沒有林,有地不養人,這是基本情況;有林就有糧,沒林餓斷腸,這是重要性;以林促農,以農養林,農林相依,密切配合,這是方針。造林防沙,百年大計;育草封沙,當年見效;翻淤壓沙,立竿見影。三管齊下,效果良好。這是方法。治水:蘭考地形複雜、坡窪相連,河系紊亂,這是客觀情況;以排為主,排、罐、滯、澇、臺、改兼施,這是方針;舍少救多,舍壞救好,充分協商,互為有利,上下游兼顧,不使水害搬家,這是政策;夏秋兩季觀察,冬春乾燥治理,再觀察再治理,觀察治理相結合,這是方法。治鹼:分清輕重,區別對待,這是方針;翻淤壓鹼,開溝淋鹼,打埂躲鹼,臺田試種,引進耐鹼作物,這是方法。這段精闢的總結,是焦裕祿同志鬥爭實踐的產物,也是對蘭考人民除“三害”鬥爭的真實寫照。

四、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

除“三害”鬥爭開始以後,焦裕祿同志發現抗災鬥爭發展不平衡,基層幹部和群眾的認識也不盡一致。焦裕祿同志認為,要從根本上制服“三害”,必須進一步發動群眾,採取領導和群眾相結合的辦法,抓典型、樹樣板,打一場除“三害”的人民戰爭。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焦裕祿同志親自到最困難的隊去蹲點調查,訪貧問苦。在城關公社胡集大隊和林業技術人員一道,研究泡桐的生產特點,並親自帶頭植桐,全縣人民雷厲風行,營造了浩瀚的桐林。為美化蘭考大地,儘快改變災區面貌奠定了一個良好的基礎。然後,他深入全縣農村調查,發現和培養了雙楊樹、趙垛樓、秦寨、韓村、壩子五個先進典型。

韓村的精神:城關公社韓村生產隊社員,在嚴重的自然災害面前,組織起來割草三十餘萬斤,除安排好社員生活外,還置買了農具,鞏固了集體經濟。焦裕祿同志說:“韓村自力更生,戰勝困難的精神,就是活生生的南泥灣精神,這是貧下中農的風格!這就是革命。”

秦寨的決心:固陽公社秦寨大隊社員以“愚公移山”的精神,“蠶吃桑葉”的方法,深翻壓鹼,改良土壤。焦裕祿同志說:“秦寨是個好地方,是個大有作為的地方。眼下困難多,不要怕,在困難面前要挺起腰桿,才是真正的英雄哩!決心要比困難大,什麼東西都怕決心。困難面前我們要找出路。”

趙垛樓的幹勁:張君墓公社趙垛樓大隊社員,在大雨成災,一片_的情況下,挖河排澇,一季翻身,把餘糧賣給國家。焦裕祿同志說:“趙垛樓大隊戰勝自然災害,支援國家,支援災區,這是崇高階級感情,高度的愛國熱情,偉大的共產主義風格。”

雙楊樹的道路:紅廟公社雙楊樹大隊的社員說:“窮,咱窮到一塊;富,咱富到一塊”。他們兌錢、兌雞旦,買種子,買牲口,鞏固集體經濟。焦裕祿發現這個典型後,給縣委寫報告說:“雙楊樹社員堅持的道路,就是社會主義道路。”

壩子的風格:紅廟公社壩子生產隊的社員,抗災奪得豐收後,壓低口糧標準,賣糧食支援災區。焦裕祿同志親自給縣委起草報告,通報全縣表揚他們高尚的共產主義風格。

焦裕祿同志在《窮棒子精神萬歲》一文中寫道:“我縣連續遭災,很多生產隊在生產、生活上都存在著很大的困難。困難主要表現在‘窮’字上。_說:‘窮則思變,要幹,要革命’。有了困難只要去鬥爭,困難只會減少,克服一分困難,就是一分勝利。要克服困難,必須不怕困難,發揚革命精神。各地都要抓住這樣的典型,樹立旗幟,鼓舞勝利信心”。同時,焦裕祿同志還主張,對改變窮困面貌有強烈要求的困難隊,在政治上鼓舞,在經濟上扶助。採取“窮、硬、明、純、快”五字方針。窮,就是連年遭災,底子特別空的隊;硬,就是不怕困難,人窮志不窮;明,走社會主義道路方向明;純,就是領導班子內沒有壞人;快,就是一拉就起來,很快翻身。焦裕祿同志從這五個典型中看到了全縣除“三害”鬥爭的希望,縣委召開四級幹部會議,焦裕祿同志激情滿懷地為這五個先進典型,大喊大叫,鳴鑼開道,請他們上主席臺,讓他們介紹經驗。他把這五個典型歸納為:韓村的精神、秦寨的決心、趙垛樓的幹勁、雙楊樹的道路、壩子的風格。焦裕祿同志:“這五個先進典型所走過的道路就是蘭考的新道路。只要我們以他們為榜樣,全縣就會出現好多的硬骨頭生產隊,迅速掀起除”三害‘高潮,多災多難的舊蘭考,就會變成社會主義新蘭考。

這次大會,是蘭考人民自力更生、團結奮鬥、大戰“三害”的動員會和誓師會。“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這些鮮豔的旗幟一樹立,在全縣各個角落,很快引起了強烈的反響。在縣委的領導下,焦裕祿同志率領全縣廣大幹部、群眾向“三害”發起了猛烈的總攻。

五、 貧下中農的帖心人

焦裕祿同志說:“新干部不參加勞動,就不能明確樹立階級觀點、群眾觀點;老幹部長期不參加勞動思想就要起變化,要變顏色”。焦裕祿同志身體力行,無論工作多忙,總是堅持參加集體生產勞動,始終保持勞動人民的本色。他經常開襟解懷,捲起褲腿和群眾一起幹活,群眾身上有多少泥,他身上就有多少泥。他經常和群眾一起翻地、封沙丘、種泡桐、挖河渠......,就在縣委決定他住院治療的前幾天,他還揮舞鐵掀在紅廟公社葡萄架大隊,和群眾一起勞動。因此,他經常要求下鄉的幹部一要帶_著作,二要帶勞動工具和行李。

焦裕祿同志始終保持艱苦樸素的作風,他長期有病,家裡人口又多,生活比較困難,可是他堅決拒絕給他救濟。他說:“蘭考,是個重災縣,人民的生產、生活都很困難,我們應該首先想到他們。要把這些錢用到改變蘭考面貌的偉大事業上去,用到改善蘭考人民的生活上去”。焦裕祿還經常教育子女做髒活,到最困難的地方去,穿衣要樸素,生活要節儉。有一次,焦裕祿同志發現大兒子去看戲,問道:“戲票哪來的?”孩子說:收票叔叔向我要票,我說沒有。叔叔問我是誰?我說焦書記是我爸爸,收票叔叔沒有收票就讓我進去了".焦裕祿聽了非常生氣,當即把一家人叫來“訓”了一頓,命令孩子立即把票錢如數送給戲院。後來,他又專門起草了一個《幹部十不準》的檔案,規定任何干部不準特殊化。

?幹部十不準》的具體內容是:

1、不準用國家的或集體的糧款或其他物資大吃大喝,請客送禮;

2、不準參加或帶頭搞封建迷信活動;

3、不準賭賻;

4、不準用糧食做酒做糖,揮霍浪費;

5、不準拿生產隊現有的糧款或向社員派糧派款,唱戲、演電影辦集體和其他娛樂活動,誰看戲誰拿錢,誰吃喝誰拿糧,一律不準向社會攤派;

6、業餘劇團只能在本鄉本隊演出,不準到外地營業演出,更不準借春節演出為名大買服裝道具,大肆鋪張浪費;

7、各機關、學校、企事業單位和黨員幹部都要以身作則,勤儉過年,一律不得請客送禮,一律不準拿國家物資,到生產隊提取國家統購統派物資,一律不準用公款組織晚會,一律不準送戲票,十排以前戲票不能光賣給機關或幾個機關經常包完,一律不準到商業部門、合作社部門要特殊照顧;

8、堅決反對利用職權貪汙盜竊國家的或生產隊的物資,堅決禁止利用封建迷信欺騙和剝削社員的破壞活加;

9、積極搞好集體的副業生產,增加收入,改善生活,反對棄農經商,反對投機倒把;

10、不準借春節之機,大辦喜事(不是不準結婚),做壽吃喜,大放鞭炮,揮霍浪費。

這個“十不準”的通知,是一份既平常又不平常的通知。說它平常,是因為《通知》所規定的每一條,都是每個共產黨員、革命幹部時刻應該想到的,做到的起碼準則;說它不平常,是因為《通知》所規定的每一條準則,都閃耀著共產主義的思想光輝,都是對特權思想的有力批判。焦裕祿把職位看作是為人民服務的崗位,把職權看作是受人民的委託,為革命掌權。這是一個共產黨員無私的崇高革命精神的表現。

從焦裕祿同志的遺物中我們看到,他的辦公桌、檔案櫃都是原蘭封縣委初建時買的,有不少地方破損。當時有人勸焦裕祿同志換個新的,他沒有采納這個建議,而且修了修,照樣使用。他用過的一條被子上有42個補釘,褥子上有36個補釘,同志們勸他換床新的。他說:“我的被子破了,是需更換新的,但應該看到,災區的群眾比我更需要。其實,我這就很好,比我要飯時披著麻包片,住在房簷底下避雪強多啦!,焦裕祿同志的衣、帽、鞋、襪都是拆洗很多次,補了又補,縫了又縫的,雖然破舊得很歷害,但是焦裕祿同志總是捨不得換。他的愛人徐俊雅同志最後生氣了,不給他補,他就自己動手補。一次,有位幹部提出要裝璜一下領導幹部的辦公室,焦裕祿同志嚴肅地說:“坐在破椅子上不能革命嗎?蘭考的災區面貌還沒有改變,群眾生活還有困難,富麗堂皇的事不但不能做,就是連想也很危險”。

焦裕祿同志就是這樣,始終保持著勞動人民的本色,心裡想著群眾,唯獨沒有他自己。

一個冬天的黃昏,風越刮越緊,雪越下越大。焦裕祿同志望著風雪,心裡惦記著群眾:住的怎樣?吃的燒的有沒有困難?生產隊的牲口咋樣?他讓辦公室立即通知各公社做好雪天六項工作:第一、所有農村幹部必須深入到戶,安排好群眾生活。第二、所有從事農村工作的同志,必須深入牛屋檢查,保證不凍壞一頭牲口。第三、安排好室內副業生產。第四、對於參加運輸的人、畜,凡是被風雪隔在途中的,在哪個大隊由哪個大隊熱情接待,保證吃得飽,住的暖。第五、教育全體黨員,大雪封門的時候,到群眾中去,和他們同甘共苦。最後一條,把檢查執行情況迅速報告縣委。

這天,風雪颳了一夜,焦裕祿同志的屋裡的電燈亮了一夜。第二天黎明。他就把同志們叫起來開會。他說:“在這大雪擁門的時候,我們不能坐在辦公室裡烤火,應該到群眾中間去。共產黨員要在群眾最困難的時候,出現在群眾面前,在群眾最需要幫助的時候,去關心群眾,幫助群眾。”說罷,就領著大家,頂風冒雪出發了。

這天,焦裕祿同志冒著風雪,忍著劇烈的肝痛,一連走訪了九個村子,訪問了幾十戶群眾。但是,卻沒烤群眾一把火,沒喝群眾一口水。他來到樑孫莊樑俊才的家裡,老大爺臥床不起,老大娘雙目失明。老大爺問:“你是誰呀?大雪天來幹啥?”焦裕祿同志說:“我是您的兒子,_叫我來看望您老人家的。”老大爺感動得熱淚盈眶,說:“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大雪封門,地主逼租,攆得我串人家的房簷,住人家的牛屋。還是黨好,社會主義好。”六、 與病魔頑強鬥爭

一九_年春天,正當蘭考人民同澇、沙、鹼鬥爭勝利前進的時候,焦裕祿同志的肝病也越來越重了。他開會、作報告,經常用右膝頂住肝部,不斷用左手按住疼處。有時,用一個硬東西一頭頂著椅子,一頭頂住肝部。天長日久,他坐的藤椅,被頂出一個大窟窿,他從不把自己的病放在心裡。他說:“病是個欺軟怕硬的東西。你壓住它,它就不欺侮你了。”組織上勸他住院治療,他總是說:“工作忙,離不開。”給他請來一位有名的中醫,開了藥方,他嫌藥貴,不肯買。他說:“災區群眾生活很困難,花這麼多錢買藥,我能吃得下嗎?”縣委的同志揹著他去買來三劑,強讓他服下了,但他執意不再服第四劑。可當他發現別的同志有了病時,卻總是關心備至。縣委一位負責同志在鄉下患病,焦裕祿幾次打電話,要他回來休息。組織部一位同志患慢性疾病,焦裕祿不給他分配工作,要他安心療養,財委一位同志患病,焦裕祿多次摧他到醫院檢查.......。焦裕祿同志想的總是別人,他心裡裝著全體人民,唯獨沒有他自己。

有一次,焦裕祿同志和縣委辦公室一位同志去三義寨公社檢查工作。走到半路,他的肝病發作,疼得厲害,兩個人只好推著自行車慢慢地走到公社,大家看他臉色不好,勸他休息一會,他笑笑說:“談你們的情況吧,我不是來休息的。”焦裕祿同志一邊聽著彙報,一邊按著作疼的肝部記筆記。劇烈的肝疼使他手指發抖,鋼筆幾次從手中掉下來。但是他仍然堅持聽下去。這種頑強的革命精神,使同志們非常感動。

一九_年三月。焦裕祿同志的肝病到了嚴重關頭,蘭考人民除“三害”的鬥爭也達到了高潮。他心潮洶湧澎湃,蘭考人民抗災鬥爭的情景一幕幕映現在眼前,他從蘭考人民戰天鬥地的英雄氣概和實幹精神中,預見到蘭考美好的未來。他滿腔熱情地坐在桌前,想動手寫一篇題為,《蘭考人民多奇志,敢教日月換新天》的文章,他鋪開稿紙,擬好了四個小題目:一、設想不等於現實。二、一個落後地區的改變,首先是領導班子思想的改變。領導思想不變,外地經驗學不進,本地的經驗總結不起來。三、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四、精神原子彈——物質變精神,精神變物質。文章只開了個頭,肝病又嚴重發作了,病魔逼他放下了手中的筆,黨組織決定送他到外地治療。

臨行那一天,由於肝痛得厲害,他是彎著腰走向車站的。他是多麼捨不得離開蘭考呵!一年多來,全縣一百四十九個大隊,他已經跑遍一百二十多個。他把整個身心,都交給了蘭考的群眾,蘭考的除“三害”鬥爭。正象一個指揮員在戰鬥最緊張的時刻,離開炮火紛飛的前沿陣地一樣,他從心底感到痛苦、內疚和不安。他不時深情地回顧著蘭考城內的一切,他多麼希望能很快地治好肝病,帶著旺盛的精力回來和群眾一塊戰鬥呵!他幾次向送行的同志們說,不久他就會回來的,在火車開動的前幾分鐘,他還在認真地佈置工作,要縣委的同志們抓好抗災鬥爭。

在醫院裡,焦裕祿同志以鋼鐵般的意志,同疾病作頑強的鬥爭,無論肝疼得多麼厲害,從來都不讓護士多照顧自己。

焦裕祿同志的病越來越嚴重,醫生們開出了最後診斷書,上面寫道:“肝癌後期,皮下擴散”。這裡不治之症。送他去看病的趙文選同志,心裡非常焦急,懇切的向醫生說:“醫生,請你把他治好,俺蘭考人民需要他,需要他呀!”

五月初,焦裕祿同志的肝病更加嚴重了。護士噙著眼淚給他注射止疼針,他感到自己的病已無法治療,便搖搖手說:“我不需要了,省下來留給別的階級兄弟吧!”

縣裡的同志和蘭考的群眾代表前來看他,他不談自己的病,首先問縣裡的工作、生產情況。問張莊的沙丘封住了沒有?趙垛樓的莊稼淹了沒有?秦寨鹽鹼地上的麥子長得咋樣?老韓陵的泡桐樹栽了多少?他還囑咐同志們:“回去對縣委的同志們說,叫他們把我沒有寫完的那篇文章寫完;還有,把秦寨鹽鹼地上的麥穗拿一把來,讓我看看”。

他的大女兒到醫院裡去看他,他深情地說:“小梅,你參加革命工作了,爸爸沒有什麼送給你,家裡的那套《_選集》,就作為送你的禮物吧。那裡面,_會告訴你怎麼做人,怎麼工作,怎麼生活......”。

省、地、縣各級領導同志來看望他。這時,焦裕祿已經病危,他用盡全力斷斷續續地說:“我......沒有......完成......黨交給我的......任務。......沒有實現蘭考人民的要求......心裡感到很難過......我死了不要多花錢 ......省下來錢支援災區建設......我只有一個要求......請組織上把我運回蘭考......埋在沙丘上......活著我沒有治好沙丘......死了也要看著蘭考人民把沙丘治好”。

一九_年五月十四日,焦裕祿同志的心臟停止了跳動。一位普通的領導幹部,一個優秀的共產黨員,縣委書記的榜樣,人民群眾的貼心人——焦裕祿同志走完了他那完全、徹底為人民服務的光輝燦爛的一生,與世長辭了。終年四十二歲!

他死後,人們在他病床的枕下發現兩本書:一本是《_選集》,一本是《論共產黨員修養》。

焦裕祿同志在生命的彌留之際,還念念不忘人民群眾,念念不忘黨的工作,表現了一個偉大共產主義戰士對黨對人民的無限忠誠。

第四部分 揮淚繼承壯士志

誓將遺願化巨集圖

一九_年五月十四日,焦裕祿同志病逝了.焦裕祿同志“是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還要重的。”在迫悼會上,一位農民泣不成聲地說出了蘭考人民的心裡話:“俺的好書記,你是為俺蘭考人民活活累死的呀!”“揮淚繼承壯士志,誓將遺願化巨集圖”。這就是蘭考人民最重要的誓言,他們化悲痛為力量,以更大的幹勁,更多的汗水,努力改造著焦裕祿同志生前戰鬥過的蘭考大地。

全縣黨員、幹部和群眾,認真學習焦裕祿同志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精神,認真學習焦裕祿同志實事求是、艱苦創業的精神,認真學習焦裕祿同志深入實際,調查研究,密切聯絡群眾的工作精神,認真學習焦裕祿同志忘我奉獻的精神,認真學習焦裕祿同志為黨為人民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精神,在黨的領導和焦裕祿精神的鼓舞下,自力更生、艱苦奮鬥,決心徹底改變蘭考面貌,在這一千零八十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寫出最新最美的文字,畫出最新最美的畫圖。

“蘭考人民多奇志,敢教日月換新天”。焦裕祿同志徹底改變蘭考面貌的遺願,正在蘭考人民的繼續奮鬥中逐步變為現實。

焦裕祿同志逝世後,《人民日報》發表長篇通訊《縣委書記的榜樣——焦裕祿》,並連續發表社論,高度讚揚焦裕祿同志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精神。1966年9月15日,_親切接見焦裕祿的二女兒焦守雲,併合影留念。同年10月1日,_又接見了焦裕祿的大兒子焦國慶。周恩來總理也接見了焦裕祿的大女兒焦守風。董必武代主席親自寫五言長詩,歌頌焦裕祿同志的革命精神。題目是:

學焦裕祿同志 董必武

1966年2月9日

蘭考存三害,多年患未除,勇哉焦裕祿,受命困難攄。

首抓領導班,思想同一趨,思想革命化,萬難排無餘。

為了摸情況,縣委走各區,訪貧兼問苦,同吃亦同居。

親歷邑四境,形勢指掌如,災重可救止,領導決心須。

群眾性積極,奮發願馳驅,農村潛力大,往日久忽諸。

君今一提倡,前進闢坦途,水知來去跡,疏浚理河渠。

風口在何處?膏藥貼沙墟,臺田暨溝洫,鹼洗即成腴。

結合幹群力,建設繪藍圖,藍圖非臆造,施行利建初。

自力以更生,糧食雲足粗。 惜君攖痼疾,功莫賭全敷。

長抱肝癌痛,勞累損其軀,不避風雨惡,不作飢寒呼。

關注人民事,忘身直若無。階級觀點強,鬥爭豈容誣?

死猶念沙丘,坦骨欲與俱。學毛有獨到 , 自與常情殊。

吾黨悼焦君,模範孰能逾?

又一首

吾愛焦裕祿,毛公好學生。利人如不及,忘我若無情。

路線依群眾,方針視鬥衡。一心為革命,敢與困難爭。

郭沫若副委員長寫“水調歌頭”------《贊焦裕祿》

水調歌頭 贊焦裕祿同志 1966年3月15日

紅日照天下,湧現振奇人。 儘管病魔纏繞;奮起棒千鈞。

甘願粉身碎骨,敢下五洋捉鱉,倒海索奇珍。蘭考焦裕祿,

耿耿鐵精神。

鹽鹼淨,內澇治,風沙馴。絃歌聲起,楊柳東風萬戶春。

借問津樑何處?萬事認真實踐,全意為人民。

群眾中來去,天地共翻身。

全國各大行政區、各省、市黨組織都發出通知,要求共產黨員、幹部和群眾,都要認真學習焦裕祿同志的革命精神。

尾 聲

焦裕祿同志逝世了,他完全徹底為人民服務的革命精神,永遠激勵著人們前進;他留下的徹底改變蘭考面貌的未競事業,正由蘭考人民繼續完成;他生前沒有寫完的文章,正由蘭考人民繼續撰寫。

焦裕祿同志逝世後,人們在他的日記本上,看到了這樣一段話:“我想,作為一個革命戰士,就要象松柏一樣,無論在烈日炎炎的夏天,還是在冰天雪飄的嚴冬,永不凋謝,永不變色;還要象楊柳一樣,栽在哪裡活在哪裡,根深葉茂,茁壯旺盛;要象泡桐那樣,抓緊時間,迅速成長,儘快地為人民貢獻出自己的力量”。 這就是對焦裕祿同志一生所走過道路的最生動的寫照。

焦裕祿同志在黨的哺育下,從一個受盡日寇、地主殘酷壓迫的長工,迅速成長為一名共產主義戰士。在炮火連天的戰爭年代,他懷著刻骨的仇恨,大智大勇的和敵人進行了頑強的戰鬥;在暴風驟雨的土改運動中,他不畏艱險,勇作勇為,積極參加了剷除封建剝削制度的鬥爭;在社會主義建設過程中,他勤學苦練,又紅又專,成為工業戰線上的一名尖兵;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與大自然的搏鬥中,他以最大的膽略,喊出了一個共產黨員的最強音:“不制服蘭考的‘三害’死不瞑目!”

焦裕祿同志不愧為黨的好乾部,不愧為人民的好兒子,不愧為縣委書記的好榜樣,不愧為人民群眾的貼心人。他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戰鬥的一生,光輝的一生。他沒有死,將永遠活在全國人民的心裡!

焦裕祿墓碑文

焦裕祿同志,山東省淄博市北崮山村人,一九二二年八月十六日出生,一九四六年一月參加革命工作,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解放戰爭初期,焦裕祿同志在本縣區武裝部任分隊長時帶領民兵參加過不少戰鬥,以後又調到山東渤海蔘加土地改革複查工作隊,擔任組長。

解放戰爭後期,焦裕祿同志隨軍離開山東,到了河南被分到尉氏縣工作,一直到一九五一年,先後擔任過付區長、區長、中共區委副書記,青年團縣委副書記等職,後又調到青年團陳留地委和青年團鄭州地委工作,擔任過團地委宣傳部部長、第二副書記等職。

一九五三年六月,焦裕祿同志響應黨的號召,被調到洛陽礦山機器廠參加工業建設,直到一九六二年先後擔任車間主任、科長,在這期間焦裕祿同志還到大連起重機廠實習了一年多。一九六二年六月,為了加強農村工作,焦裕祿同志又被調回尉氏縣,任縣委書記處書記,同年十二月焦裕祿同志調到蘭考縣,任縣委第二書記、書記。

焦裕祿同志不愧是中國共產黨的忠誠戰士。他在參加工作十八年間,特別是在蘭考的一年多的時間裡,發揚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完全、徹底為人民服務的革命精神,對革命忠心耿耿,為人民鞠躬盡瘁,直至最後積勞成疾,不幸於一九_年五月十四日在鄭州病故,時年四十二歲。

焦裕祿個人先進事蹟篇7

在黨委的統一部署和黨支部具體安排下,作為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一個重要環節,我們網站黨員幹部和全體同志一起集中觀看了《焦裕祿》這部催人淚下的電影作品。這部電影使我對焦裕祿的形象和精神境界有了全面的深刻的感受,同時結合自己的實際工作,也讓我有了更加明確的改進方向。

焦裕祿所處的時代,是上世紀60年代。這是一個我們國家正在努力奮進改變國家狀況的年代。1962年6月,焦裕祿受命來到河南蘭考縣。 1964年5月4日,焦裕祿被肝癌奪去了生命,年僅42歲。他在蘭考僅僅兩年不到的時間,為蘭考人民群眾付出了自己全部的心血,使蘭考的面貌發生了巨大變化。他在蘭考期間,在自己生命的最後時刻所做了那一幕幕動人的事蹟,他所彰顯的一個共產黨員精神境界,深深地感動了半個世紀以來的中國人民。風沙、鹽鹼地、水災和貧困,這些致使蘭考地區落後的現象,是他時刻放在自己心上的幾座大山,他無時無刻不在想盡一切辦法去搬掉這些壓在蘭考人民頭上的大山。焦裕祿生命最後的時光都用在瞭解決這些問題之中。

在帶領全縣人民封沙、治水、改地的鬥爭中,焦裕祿身先士卒,以身作則。風沙最大的時候,他帶頭去查風口,探流沙;大雨傾盆的時候,他帶頭趟著齊腰深的洪水察看洪水流勢;風雪鋪天蓋地的時候,他率領幹部訪貧問苦,登門為群眾送救濟糧款。他經常鑽進農民的草菴、牛棚,同普通農民同吃同住同勞動。他把群眾同自然災害鬥爭的寶貴經驗,一點一滴地集中起來,成為全縣人民的共同財富,成為戰勝災害的有力武器。

焦裕祿對人民滿腔熱情。他常說,共產黨員應該在群眾最困難的時候,出現在群眾的面前;在群眾最需要幫助的時候,去關心群眾、幫助群眾。他的心裡裝著全縣的幹部群眾,唯獨沒有他自己。他經常肝部痛得直不起腰、騎不了車,即使這樣,他仍然用手或硬物頂住肝部,堅持工作、下鄉,直至被強行送進醫院。

在觀看這部電影的過程中,我數次難以抑制自己的淚水,自己的心被一種追求理想、獻身信念的精神所打動。我們現在所處的時代與焦裕祿相比已經好的太多太多了,我們所面臨的困難遠沒有當時的蘭考人民多。但共同的一點是,我們都處於一個特殊的偉大變革的時代,歷史賦予了我們共同的使命那就是: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焦裕祿在這一偉大使命中奉獻了自己的生命,我們所要做的是在自己平凡的工作崗位上人人真真地負起自己的職責,做好自己應做的事情,為我們共同的偉大使命增添正能量。

歲月變遷,但共產黨人的價值觀永遠不能變異。我們的工作也許很普通,作用也許很微小,但涓滴成海。只要我們每一個共產黨員都努力去不懈地實踐我們入黨時許下的諾言,我相信我們民族復興的偉大使命就一定會很快到來。我是一名基層的共產黨員,我每天的工作很具體很瑣碎,我願意像焦裕祿那樣把自己的身心都投入到自己所從事的工作當中,以自己微小的一份力量為滎陽教育事業的發展助力,為民族復興的大業積累、增添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