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黨建文案

疫情形勢與政策論文範文 關於抗擊疫情的優秀畢業論文範文

在當前抗擊重大疫情中,我國社會意識形態波動既體現為國內外對中國力量、中國精神和中國效率的普遍讚譽與高度認可,也體現為資訊傳播格局深刻變化帶來的社會意識形態治理之難,重大疫情全方位挑戰對國家治理能力的考驗等。以下是本站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疫情形勢與政策論文範文_關於抗擊疫情的優秀畢業論文範文,希望大家喜愛分享。
  
疫情形勢與政策論文範文 關於抗擊疫情的優秀畢業論文範文
作為人類,處於食物鏈的頂端,可以吃的,能吃的何止千萬?像極了漫畫中的獵人,完全是勝券在握,似乎可以為所欲為。但是,請記住一句話:存在的便是合理的,地球上的動物、植物存在多年,必然有其存在的理由,我們要尋找的是一種共生的環境,是一種平衡,而不是對它們痛下殺手!“槍“響之後,沒有贏家。中國文化中凝聚著很多平衡的智慧,就連《孫子兵法》這樣專門論述戰爭的經典,最高境界也是一句追求平衡、和諧的話——百戰百勝,非善之善也;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什麼意思?就是說即便勝券在握,每一場戰爭都是勝利的也不是最好的結果,能夠做到不戰就給對方威脅,兩者相安無事才是最高的境界。這是中國古人的智慧,也應該成為人類在面對野生動物時的信條,成為人與自然,或者說人與野生動物共同生活的智慧。
 
其次,我們應該敬畏自然。
 
我們來細數一下那些從動物身上的病毒逐步演變成人類的災難的真實案例。
 
艾滋病:艾滋病病原可能源於非洲靈長類,最近美國科學雜誌指出,黑猩猩通過捕食紅冠白臉猴和大疣鼻猴而分別感染了兩種猴免疫缺陷病毒(簡稱SIV)。這兩種病毒再在黑猩猩體內發生重組,產生新的SIV,人類在獵食黑猩猩的過程中感染了SIV病毒,而造成現在全球流行的HIV-I病毒,即艾滋病毒。在馬來西亞流行的“尼巴”病毒,就是人們為了多養豬而亂砍濫伐森林,結果由攜帶尼巴病毒的果蝠糞便汙染豬飼料,而使豬患病,然後再由病豬傳染給人。
 
漢卓病毒:澳大利亞出現的漢卓病毒,同樣是由於人們在這裡伐木建養馬場,由果蝠糞便汙染馬飼料,馬發病後傳染給人。
 
埃博拉出血熱:在剛果和蘇丹南部交界處埃博拉河流域流行的埃博拉出血熱與當地人喜歡生吃大猩猩、猴子等靈長類的肉有關。
 
猴痘病毒:2003年6月,當我國的SARS病情剛剛緩解時,美國傳來了由猴痘病毒引起猴痘暴發流行的訊息。猴痘又稱猴天花,是一種人獸共患病,可通過病人、疫畜的體液傳播。
 
黑格爾曾說:人類從歷史中所得到的教訓,就是人類從來不吸取歷史教訓。”我們很自然的聯想到最近同樣發生的一系列事件:澳大利亞山火持續近五個月,5200萬哺乳動物,6200萬鳥類,3.89億爬行動物,在這場大火中喪生。東非蝗災爆發,飢腸轆轆的沙漠蝗蟲入侵了衣索比亞、肯亞和索馬利亞,規模和破壞力史無前例,整個東非恐深陷蝗蟲危機。西班牙暴雪突襲,汽車只能在“雪牆”之間通行,社會只能停課停工。美國爆發40年來最致命流感,已有6600人死亡……
 
這些案例無一不是在告訴我們,人應當對自然保持敬畏,敬畏自然,實際上也是在敬畏人類自己。
 
最後,我們應該感恩自然。
 
我們知道,人類的衣食住行與自然密切相關,如穿的羽絨服、皮大衣,吃的豬肉、牛肉,用的木質傢俱,坐的木船等,都是自然給予我們的。外出旅遊,所面對的歷史悠久的大足石刻、風景優美的西湖,都是自然的傑作。大自然每時每刻都在為我們提供豐富的資源,給予人類無限的美好。人類並沒有感恩自然,反而在不斷破壞自然。在《大自然在說話》中,自然母親說:“你們的行為決定你們的命運,不是我的。我是大自然,我將繼續存在,我隨時都在進化,而你們呢?“人類天真地以為自己是食物鏈的頂端。但是,沒有底端的資源提供,什麼都不是。
 
幸運的是,人類漸漸認識到自己的過錯,開始採取一系列措施來彌補,例如:支付寶上的螞蟻森林,目前已經在荒漠化地區種植樹木超過1億棵;長江從今年開始禁漁10年;許多國家開始禁止使用某些塑料產品和一次性產品等。人類與自然是相互影響、密不可分的。自然是人類生存的基礎,而人類則是自然的一部分,人類本就應當與自然和諧相處。或許這些舉措相比於人類已經破壞的大自然來說只是微不足道的補償,但“不積矽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蝴蝶扇動一次翅膀,可能遠處會引發一起海嘯。做出一件節約資源的小事,可能會降低一種動物滅絕的可能性。聚沙成塔,積少成多,點滴努力不斷的累計,終將匯流成河,一齊流向人與自然和諧的大海。
 
“起初,沒有人在意一場災難,這不過是一次山火,一次旱災,一個物種的滅絕,一座城市的消失,直到這場災難與每一個人息息相關。”呵護自然,敬畏自然,感恩自然,尋找人與自然之間的平衡,我們每個人當為此儘自己綿薄之力。
 
抗擊疫情的論文範文:抗擊重大疫情中社會意識形態波動與應對研究
 
在當前抗擊重大疫情中,我國社會意識形態波動既體現為國內外對中國力量、中國精神和中國效率的普遍讚譽與高度認可,也體現為資訊傳播格局深刻變化帶來的社會意識形態治理之難,重大疫情全方位挑戰對國家治理能力的考驗等。造成社會意識形態波動的深層原因在於,我國意識形態應急管理體系存在的短板,現代社會競速主義發展邏輯,大眾傳媒背景下的“資訊操控”和“真相編寫”。科學應對社會意識形態波動,應該立足當前、講好抗疫故事,遵循規律、強化分期管理,著眼長遠、提高科學思維能力。
 
 
社會意識形態作為建基於經濟基礎之上的觀念上層建築、粘合社會不同思想文化的“水泥”和國家權力結構的制度機器,深刻巢狀在政治、經濟、文化等多種力量交織而成的“關係矩陣”之中,並伴隨這一“矩陣”的發展變化呈現出漸變與突變、平衡與失衡更迭演化的波動態勢。歷史實踐表明,以傳染性疾病為代表的重大公共衛生事件,往往會加劇社會“關係矩陣”的深刻變革,引發社會意識形態的激烈波動。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迅速在全國蔓延,成為新中國成立以來傳播速度最快、感染範圍最廣、防控難度最大的“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在全國上下眾志成城、同心抗“疫”的背景下,有關人與自然、個體與集體、質疑與認同的公共討論,充斥意識形態領域,促使社會意識形態發生較大波動。本文擬透過紛繁複雜的公共言論,研究把握這場由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引起的意識形態波動及其發生邏輯,探尋抗擊重大疫情中社會意識形態建設策略,以期為奪取疫情防控全面勝利提供參考借鑑。
 
一、抗擊重大疫情中社會意識形態波動的現實表徵
 
個體生命健康與公共衛生事件向來是社會意識形態領域的熱點話題。從2020年1月20日確認新型冠狀病毒可以人傳人以來,圍繞重大疫情的新聞報道不斷升溫,呈現出井噴式增長與裂變式傳播態勢。人民網輿情資料中心聯合騰訊媒體研究院、騰訊指數,對疫情期間的輿論熱點進行了大資料分析與網路調研。結果顯示,除“新冠肺炎疫情”這一核心議題外,按照熱度指數從高到低排序,還湧現出“捐助援助”“防控措施”“疫情釋出”“線上教育”“物資保障”“復工復產”“國際動態”“權威解讀”“追責問責”“人事任免”等十大熱點議題。這些議題主導了疫情期間我國社會輿論的基本格局和發展走向,推動社會意識形態表現出正向敘事與反向挑戰兩種波動態勢。
 
從正向敘事來看,伴隨疫情防控形勢的積極向好,中國共產黨與中華民族展現出的中國力量、中國精神和中國效率,得到國內外普遍讚譽與高度認可。從習近平總書記親自指揮、親自部署疫情防控,到成立中央應對疫情工作領導小組,統籌領導全國疫情防控;從“武漢封城”到全國各地馳援湖北、守望相助;從全國一盤棋的聯防聯控,到打響疫情防控的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從各級黨組織、廣大黨員幹部、醫務工作者、人民解放軍、公安民警、社群工作人員義無反顧、日夜奮戰,到無數志願者真誠奉獻,廣大人民群眾胸懷大局、積極配合。我國疫情防控工作的有序展開和突出成效,集中彰顯了中國共產黨領導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強大政治優勢,有力推動社會意識形態朝著積極正面的方向不斷髮展。2月17日,清研智庫面向全國31個省級行政區域,從供應穩定性、服務便利性、服務效率、疫情防控措施、特殊優惠政策等5個維度,開展公共服務公眾滿意度測評。調研資料顯示,疫情期間,水、電、氣、熱、油品、通訊、物流、交通、金融等九大領域的社會整體滿意度均維持在7分以上(滿分為10分),其中供電、供水、金融、通訊位列前四,滿意度均超過8分。同時,中國精準及時的工作部署、強力有效的防控措施,也得到國際社會的關注與肯定。義大利學者庫恩表示:“未來,歷史學家很可能會把中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過程,視為世界範圍內遏制新疾病傳播的典範……歷史很可能為此感謝中國。”
 
與此同時,社會意識形態領域也出現了許多值得注意的反向挑戰。首先,資訊傳播格局的深刻變化加大了社會意識形態治理的難度。相較於社會的常態執行,突發性的公共衛生事件往往導致人們對疫情資訊獲取的渴求更加強烈。工業和資訊化部的統計顯示,2020年春節(1月24日-1月31日)期間,全國移動網際網路流量消費同比增長36.4%,其中“看新聞”專案的消費增速尤為明顯,從2019年的46%躍升至74%。此外,人民網輿情資料中心的調研也表明,92%的網民關注新聞資訊的主要目的在於掌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最新進展。強烈的資訊訴求“帶火”了以“丁香醫生”為代表的醫療類APP,也使“最深的恐懼就是對未知的恐懼”“資訊公開就是最好的‘疫苗”’等口號頻頻見諸媒體。然而,在“人人都有麥克風”的條件下,疫情資訊的釋出傳播呈現出體裁豐富、信源多樣、議題龐雜等特點,這在一方面固然緩解了公眾的焦慮情緒和恐懼心理,也使大量不實資訊加速聚集。如“大蒜水可以治好新冠肺炎”“適量飲酒和抽菸可以降低感染機率”等錯誤言論,不斷挑撥著人們敏感的神經,給疫情防控造成極大干擾,加劇了社會意識形態波動。
 
其次,突如其來的疫情既是對醫療衛生領域的檢驗,更是對國家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的大考。概括來說,挑戰有三:一是經濟考驗,為在最短時間最大範圍最高效率的控制疫情,我們暫時按下了經濟社會動態迴圈的休止符,也因此帶來了小微企業的運轉之難及市場秩序的治理之難;二是民生考驗,經濟社會的暫時性停擺直接影響居民收入、群眾就業與生活必需品的市場供給,如何在緊抓群防群控的基礎上做好供需排程,切實保障基本民生,考驗著黨和政府的治理能力與治理水平;三是小康考驗,2020年是全面脫貧攻堅戰收官之年,如何在克服疫情影響的同時,“啃下硬骨頭”,拿下“貧中之貧、困中之困”,對我國的治理智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都從不同層面增加了疫情防控的難度,加劇了疫情期間社會意識形態治理的風險。
 
除此之外,在這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一些帶有地域歧視、民族情緒和種族主義色彩的認識偏見不時湧現,構成了當前社會意識形態波動的另一重要表徵。一些國家甚至發生排華反華的嚴重事件。據共青團中央微信公眾號披露,2020年1月26日,法國《皮埃爾信使報》以《黃色警告》(YellowAlert)和《黃禍》(TheYellowPerl)為標題發表文章,首次將新冠病毒與種族概念掛鉤;1月29日,澳大利亞《太陽先驅報》將新冠肺炎命名為“中國肺炎”(ChineseVirusPandamonium);2月1日,德國《明鏡週刊》在封面上寫下“新型冠狀病毒中國製造”(Corona-VirusMadeinChina)的標語;緊接著,美國《華爾街日報》發表辱華文章,標題為《中國是真正的“東亞病夫”》。凡此種種違背科學精神、極力汙名中國、大搞甩鍋推責的陰謀論調炮製了比新冠病毒更為可怕的政治病毒,不僅不利於疫情防控,反而在不同程度上加大了社會意識形態領域的矛盾衝突,給疫情防控工作造成了極大干擾。
 
二、抗擊重大疫情中社會意識形態波動的發生邏輯
 
當前社會意識形態波動既反映了抗擊重大疫情過程中的短期輿情生態,也暴露了我國公共衛生綜合治理上的短板和不足。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言,“研究和加強疫情防控工作,既要立足當前,科學精準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更要放眼長遠,總結經驗、吸取教訓,針對這次疫情暴露出來的短板和不足,抓緊補短板、堵漏洞、強弱項,該堅持的堅持,該完善的完善,該建立的建立,該落實的落實,完善重大疫情防控體制機制,健全國家公共衛生應急管理體系。”從意識形態角度來看,這次疫情暴露出的短板和不足還表現在,如何建立健全重大疫情防控背景下的意識形態工作機制和應急管理體系,如何及時迴應人民重大關切,有效化解社會輿論突出問題,最大限度凝聚疫情防控正能量等一系列問題。除此之外,這次社會意識形態波動還從更深層次上反映出,現代社會的發展邏輯與資訊傳播格局的深刻變化對社會意識形態的深遠影響。
 
社會意識形態波動根源於現代性的“競速主義”邏輯。將“加速主義”和“競速革命”看作現代社會的根本特徵與現代化的核心命題,是社會速度研究的普遍共識。作為現代化的內在邏輯,“競速主義”一方面為人類社會創造出難以想象的物質財富與文化資產,另一方面也給人類文明存續發展帶來了的嚴峻挑戰。按照德國社會學家哈特穆特·羅薩的觀點,現代性的競速主義危機突出表徵為“去同步化”。簡單來說,在“競速主義”所營造的現代情境中,“加速”不是一個無差異的同質概念,而是內在劃分為科技加速、社會變遷加速與生活步調加速三個不同層面。一旦這三個層面的加速效率不相同步,就會在社會意識形態領域震盪出劇烈的“去同步化”現象。這就為現代國家治理與文明發展埋下了意識形態隱患。具體到這次抗擊重大疫情中的社會意識形態波動,就是因為在疫情的快速傳播(“生物演算法”)、國家公共衛生管理效能(“政治演算法”)與人們對迅速控制疫情的急切預期(“心理演算法”)之間,發生了一定的不同步和錯位,從而導致有關疫情防控的認識理路和評價邏輯,極容易從外因誘發轉向內因質疑,從獨立的公共衛生事件轉化為結構性的社會信任危機。這是引發社會意識形態波動的一個普遍性成因。
 
社會意識形態波動還誘發於大眾傳媒背景下的“資訊操控”和“真相編寫”。以19世紀通訊行業的興起為標誌,一場“只有18世紀下半葉的工業革命才能與之相比”的“傳播革命”,敲開了傳統社會知識壟斷、精神禁錮的大門,從此人類結束了先進文明成果只為少數人所獨享的歷史,進入到密集型社會交往的“現代傳媒時代”。歷史的弔詭之處在於,以“真相”代言人自居的現代傳播體系發展至大眾傳媒時代,反而使意識形態操縱變得越發輕易起來。一方面,大眾傳媒消弭了資訊傳播的時間間隔。在以倒敘為主要邏輯的傳統媒體時代,事件生成與媒介傳播之間總是存在一個微妙的時間差。藉助這個時間差,“真相界定者”可以把控新聞內容、核實新聞真假、整理新聞線索、表達價值立場,從而建立起體系完備、規格嚴整、立場鮮明的資訊傳播模式。但是,到了“人人皆為發聲筒”“事事可建直播間”的大眾傳播時代,對“極端時效性”的渴求使得大量未經核實的資訊被迅速上傳網路,而代表主流意識形態的“真相界定者”卻越來越難以發揮資訊傳播的“把關人”作用。於是,大眾傳媒藉此創生出一個充斥著主觀真相、片面真相和人造真相的“後真相場域”,無數支離破碎、自相矛盾、真假莫辨、迅速更新的資訊,極力解構和偏離著完整的事實真相。另一方面,大眾傳媒消解了資訊傳播的空間差異。在資訊與資料高速流動的現代社會,空間概念遭到前所未有的壓縮。充斥於各大社交媒體中的新聞報道有時與人們的日常生活既不直接相關,也不具有利益牽絆。人們關注新聞的目的不僅是掌握真相併據此採取行動,還存在為了消費資訊、滿足獵奇心理的現象,以致“無反轉不新聞”竟然成為個別媒體平臺的“制勝法門”。正是在這樣的傳播邏輯下,藉助情緒化敘事來炮製熱門話題、渲染公眾情緒、煽動社會不滿、製造意識形態事件的各種圖謀變得張揚起來。具體到這次疫情,個別媒體平臺或個人通過片面化極端化地“拼湊傷痛”,激發民眾的傷痛體驗和情感共鳴,基於“弱者本位”的敘事邏輯累積民意基礎和道義力量,再加之大量真假莫辨的資訊轟炸,輿論熱潮和悲痛焦慮的社會情緒於是迅速裹挾公共輿論,而傷痛背後意氣風發的“白衣執甲”“黨旗高揚”與“全民抗疫”,則被“記錄者們”下意識地忽略了。由此可見,在大眾傳媒“資訊操控”和“真相編寫”的背景下,社會意識形態稍加不慎便會發生嚴重波動。
 
三、抗擊重大疫情中社會意識形態波動的應對策略
 
如前所述,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中的社會意識形態波動,事出有因、其來有自,其內在的發生邏輯深刻根植於人類現代化歷程、大眾媒體興起與中國改革發展的階段性特徵。這就要求我們既立足當前,不失時機加強宣傳教育和輿論引導,又著眼長遠,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啟用公共理性與科學思維;既講求實效,為疫情防控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又遵循規律,因事而化、因時而進、因勢而新地推動社會意識形態實現從非常態向常態的順利轉化。
 
立足當前,講好抗疫故事。為此應緊緊抓住三個問題精準發力,一是“講什麼故事”。要在歷史與現實、國際與國內的多維縱深比較中,深度挖掘中國共產黨領導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在抗擊重大疫情中彰顯出的強大政治優勢,著力講好中國抗疫的“大故事”與“小故事”。在“大故事”方面,要講好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科學部署、精準施策,全國一盤棋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的制度故事,講好全國上下團結一心、同舟共濟、群防群控,堅決打贏疫情防控人民戰爭的奮鬥故事,講好各地統籌做好疫情防控與經濟社會發展,決勝全面小康、決戰脫貧攻堅的發展故事,講好新時代的中國勇於擔當、透明開放,為世界各國防控疫情爭取寶貴時間、提供成功經驗的人類命運共同體故事。在“小故事”方面,要生動講述武漢小區居民自發合唱國歌、高呼武漢加油的感人故事,方艙醫院裡學生們隔離疫情不隔離知識、停課不停學的勵志故事,新疆援鄂醫療隊的“方艙大白”們翩翩起舞、鼓勵患者的溫情故事。二是“誰來講故事”。抗擊疫情是場人民戰爭。講好抗疫故事也要積極構建多方聯動、優勢互補的故事宣講機制。探索構建以黨政系統為責任主體、以新聞媒體為骨幹隊伍、以
 
醫學
 
專家為意見領袖、以黨員幹部為先鋒模範、以人民團隊和群眾組織為重要依託的“故事宣講共同體”,通過多層次、高密度、立體化釋出權威資訊,引導群眾增強信心、堅定信念,著力穩定公眾情緒。展開來說,黨政系統要向群眾廣泛宣介黨和政府正在做什麼、還要做什麼,切實堅定社會信心;新聞媒體要充分報道疫情發展動態與聯防聯控成效,把控整體輿論、落實主體責任;醫學專家要廣泛普及科學防護知識,講清講透新冠肺炎是什麼,防範疫情怎麼做;黨員幹部要身體力行、衝鋒在前,及時迴應人民重大關切,有效化解輿論危機;廣大人民群眾要主動發聲、正面迴應,生動講述防疫抗疫一線的感人事蹟,讓正能量始終充盈社會輿論。三是“如何講好故事”。對此習近平總書記就疫情期間宣傳思想工作提出了強信心、暖人心、聚民心的基本方針。“強信心”,就是要深入報道、及時釋出、多點推動、融合傳播疫情資訊以提振民眾信心。“暖人心”,就是要注重疫情創傷的情感修復與心理重建,關注弱勢群體的集中訴求與特殊困難,及時迴應社會關切,積極推動問題解決。“聚民心”,就是要廣泛宣傳一線醫務工作者、人民解放軍指戰員、公安幹警、基層幹部、志願者等的感人事蹟,切實把我國抗擊疫情的實踐成就轉化為意識形態優勢,夯實化解意識形態波動的現實基礎。
 
遵循規律,強化分期管理。重大突發公共事件通常都會經歷“預警”“爆發”“緩解”“善後”四個階段。依照這一發展規律,疫情期間的意識形態工作應堅持“具體階段具體應對”,探索建立“覆蓋全過程”“涵容全時段”的應急管理模式。展開來說,“預警期”要針對疫情資訊匱乏與社會反應遲滯,著力做好“防範和預警”。社會宣傳部門要深入報道疫情傳染方式與擴散風險,廣泛普及疫情防控知識,及時化解由資訊匱乏帶來的恐慌情緒,引導人們增強防範意識,提升科學防範能力。“爆發期”要針對疫情形勢惡化與輿情壓力激化,著力做好“充分報道與全面闢謠”。意識形態領域也隨之加大輿論宣傳力度,提升媒體傳播能力,深度解讀疫情進展,全面暢通闢謠通道,為構建聯防聯控、群防群控的防控體系凝心聚力。“緩解期”要針對疫情形態積極向好與經濟領域遭受衝擊的社會狀況,著力做好“輿情跟蹤和恢復引導”。隨著“零新增”省份越來越多,多地宣佈對新冠肺炎疫情的應急響應等級做出調整,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逐步過渡至“減低應急措施強度,儘快恢復社會秩序”的“緩解期”。對此,意識形態領域一方面要高度警惕麻痺思想、僥倖心理和鬆勁心態,堅定不獲全勝決不輕言成功的必勝信念,鞏固好隨著疫情防控形勢整體向好而佔領的意識形態陣地;另一方面,要不失時機推動社會秩序和輿情輿論從非常態向常態轉化,為有序恢復經濟生產發展營造良好的意識形態氛圍。“善後期”要針對體制機制不足和公共治理短板,著力做好“總結與反思”。這次疫情暴露出我國在國家應急管理、國家儲備體系、非法野生動物貿易市場監管等方面的短板。對此要綜合評估、理性反思,全面總結經驗,徹底整治不足。
 
著眼長遠,提高科學思維能力。謠言之所以屢“闢”不止、層出不窮,現代傳播媒介之所以總是走向它的反面,一個重要原因就在於公共理性的缺位。縱觀人類現代性的歷史,啟蒙理性以其對主體意識和理性精神的高揚,創造出比以往一切時代還要多還要大的社會生產力,同時也使“主體”概念漸漸矮化為主觀意識的“自我”,“理性”逐步萎縮為工具理性。投射至本次疫情中,就表徵為無思考的跟風、無判斷的傳謠乃至無意識的參與等“三無”現象深度干擾社會輿論,引發意識形態領域偏見、狹見、私見的“烽煙四起”。對此,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全黨、教育人民,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批判社會思潮,切實提高人民群眾特別是廣大青年的戰略思維、辯證思維、理性思維能力。提高戰略思維能力,引導人們用科學的理論正確研判形勢、理性分析趨勢,深刻挖掘疫情形勢總體向好背後的精神財富與制度優勢,從思想和價值根源調動起廣大群眾投身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磅礴正能量。提高辯證思維能力,即在新冠肺炎疫情進入緩解期和善後期的背景下,引導人們深入對比歷史與現實、國際與國內,辯證看待疫情防控與經濟社會發展、社會制度體系之間的緊密關係,激發愛國之情,砥礪報國之志。提高理性思維能力,即引導社會成員勤於學、敏於思,不跟風、不傳謠,保持定力、理性思考,將愛國之情與報國之行結合起來,努力成長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