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黨建文案

再談當前疫情防控焦點問題


導讀

3月11日,中國工程院副院長、呼吸與危重症醫學專家王辰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全面解讀了武漢疫情防控中的焦點問題。這篇全文4千多字的專訪稿件,為我們瞭解此次武漢疫情防控中的一些關鍵問題,提供了明確的解答。

再談當前疫情防控焦點問題

參考訊息在此梳理其中的要點,並將全文附錄於後,供讀者閱讀思考。

▲3月11日,中國工程院副院長、呼吸與危重症醫學專家王辰在武漢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 (新華社記者 肖藝九 攝)

一、我們對這個疫病的傳播和致病規律還沒有完全掌握,“現在,沒有人知道這種2019冠狀病毒疾病是像SARS一樣戛然而止、倏然而去?還是像流感一樣長期存在,間斷流行?或同乙肝一樣可長期存在於一部分缺乏足夠對之免疫力的人體,進而傳染其他人?還有無其他情況?只有進行科學研究才能回答這些問題。”

二、針對以上情況,目前當務之急是要做好核酸與血清抗體流行病學調查。通過觀察並在今後動態觀察病毒在人群中的流行與免疫狀態,得知其傳播與發病規律,據以制定防控方略。“有關部門必須深刻認識這項調查的意義,意識到這是提高當前疫情防控這一關鍵社會治理水平與能力的關鍵一招。現在時間已經很緊,不能再耽誤了,再晚啟動就失去了對當前基線水平的評估意義。”

三、“現在來看,新冠病毒的全球大流行在趨勢上已經看得很清楚。我國採取了嚴厲的社會管控措施,有些國家沒有這樣的條件和力度。我國現在既有內部產生病例的壓力,下一步很嚴峻的就是面臨著外部輸入的壓力。對此,要預先考慮、謀劃好防止輸入的有效、適用措施。”

四、實踐證明,方艙醫院對於切斷傳染源具有重要作用。中國赴伊朗、伊拉克及義大利等國際應急援助的專家團隊,已向當地提出了建設啟用方艙醫院的建議。

五、在疫情中及疫情後,一定要認真反思如何更加周全地建設公共衛生安全體系、突發公共衛生應急體系,其中一定要樹立一個基本意識並切實體現於行動,“對付傳染病最關鍵的是公開透明,不能搞鴕鳥政策。膿包不及時切開,就會發展成敗血症。”

以下請閱讀全文:

“2月14日之前,我的主要工作是集中於方艙醫院的啟用建設,此後轉向危重病人的救治。”

“如果說方艙醫院是當時關鍵時刻的關鍵之舉,那麼開展核酸與血清抗體流行病學調查就是當前的一項關鍵任務,急需落實。”

繼2月4日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之後,在疫情防控鬥爭進入新的階段,中國工程院副院長、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院校長王辰,這位從北京趕赴武漢工作已超過40天的呼吸與危重症醫學專家,近日圍繞“方艙休艙”“疫情形勢”“下一步重點工作”等焦點問題再次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

雖然當前疫情形勢已有明顯好轉,但王辰院士表示:“新的階段不可鬆勁,必須要有遠見,關鍵任務必須抓緊抓細抓落實,確保今後對疫情的科學、有效、全面控制。”

方艙醫院啟用扭轉了

防控一度極為被動的局面

當前武漢16所方艙醫院已全部休艙,為何不是關艙?

王辰:休艙意味著整體疫情防控已取得階段性重要成果,但還要保持警惕和一段時間的待命狀態,還不到關門大吉的時候。因為,我們對這個疫病的傳播和致病規律還沒有完全掌握。

2月4日專訪您的時候,患者還沒有入住方艙;一個月後,您如何看方艙醫院在這次疫情防控中的作用?

王辰:啟動建設方艙醫院,正值武漢疫情最嚴峻的時候。當時武漢的醫院一床難求,上萬病人淤積在家庭、社群和社會上無法及時收治,可以說整個武漢醫療體系被壓垮了。如果這些人得不到收治,就很難控制疫情。所以,中央提出了“應收盡收,應治盡治”的工作方針。方艙醫院就是為了落實這一方針而創意推行的。一個多月時間裡,方艙醫院累計收治輕症患者1.2萬餘人,有效解決了收治難題,扭轉了一度極為被動的防治局面。

新冠肺炎疫情有一個特點,就是百分之八十至八十五的患者都是輕症,這種輕症甚至是可以自愈的,或只需要給予一定的規範對症的醫療照護,同時警惕其發展為重症即可。最關鍵之處是要使這部分病人得到隔離,不會作為傳染源擴大疫情傳播。於是我們就提出建設能夠具備一定醫療條件的庇護醫院,大家都喜歡叫方艙醫院,其實,其全稱應該是方艙庇護醫院。

隨著4萬多名醫護工作者舉國馳援,疫情蔓延擴散勢頭已得到基本遏制,初步實現了穩定局勢、扭轉局面的目標,正式定點醫院中已出現“床等人”的現象,方艙醫院作為一種臨時應急舉措,其中已經為數不多的患者可以轉到已空出的定點醫院中去,方艙醫院已經完成了本階段的應急使命。

從啟用到休艙,方艙醫院在建設和使用上取得了什麼經驗?

王辰:方艙醫院有“三個三”。

其一,方艙醫院有三項基本功能:

一是隔離,把病人收到隔離場所,切斷和家庭、社會的接觸所造成的傳播;

二是治療,對輕症病人給予符合疾病規律和特點的醫療照護;

三是監測,及時發現病人病情加重並迅即轉送到定點醫院接受強化醫療。

其二,方艙醫院的建設有三個特點:

一是大容量。使用會展中心、體育館、廠房、倉庫等大空間場所,可以滿足一般醫療要求,能迅速收治大量病人。最初啟用的三家方艙醫院即提供了4300多張床位,彷彿“吸引機”一樣,把大量滯留於家庭的患者一下子都“吸”到方艙裡來了,顯著減少了社群傳播,加強了患者救治。

二是高速度。方艙能夠在一兩天的很短時間內迅速建設起來:有基本的病區、隔板、床位等;劃分出汙染區、緩衝區和非汙染區,達到“三區二線”的醫院感染控制要求;運進基本的醫療設施,在極短的時間內高效建成。

三是低成本。利用現有場所,僅增加床板、隔板、床頭櫃等,改造好臨時廁所、盥洗池等,接入基本設施即可。其他花費,亦低於或至少絕不高於普通醫院。

其三,方艙醫院建設啟用之前曾有三個“顧慮”:

顧慮之一:患者是否願意入住方艙。輕症病人從家庭、社群中收到方艙醫院,消除了病人傳染家人的擔心,方艙裡可以提供床位和基本、規範的醫療保障,就沒有理由不來,而且應當願意來。事實證明,的確如此。

顧慮之二:交叉感染問題。患者都是同一種病毒感染,對於本病沒有交叉感染問題;對有可能出現的流感的交叉感染,已規定所有入方艙的病人之前都要做流感檢測,是流感就不收到方艙醫院裡;同時,規定方艙裡的患者都要戴口罩,也可起到阻隔作用;工作人員在病區環境中實行全面防護。以上措施使方艙醫院在院內感染問題上並不弱於正規醫院。

顧慮之三:發生群體性事件的風險。方艙實際上就是輕症患者的社群。上千人集中在一個大空間裡,難免有焦慮、抑鬱等負面情緒,而且可能相互影響,形成事端、事件。我們建議在方艙裡成立臨時黨支部,發揮黨員的先進性作用和組織作用;同時掛起國旗、黨旗,喚起每個患者的公民意識,讓大家意識到,要萬眾一心共克時艱。方艙中還設有圖書架、讀書角、小課桌、電視區等,豐富患者的文化生活,形成良好的社群氛圍。實際結果是,方艙中大家其樂融融,成了當時唯一能跳“群體廣場舞”的地方,還組織起了廣播操、“群體八段錦”。方艙裡醫患關係融洽,患者出艙時醫患之間、患者之間兩情依依,患者對國家、對醫務人員深存感念之心。

方艙醫院的創新舉措可轉化為

國家常態備急方案

並可應用到全球疫情防控之中

方艙醫院得到了各界廣泛認可,認為是決勝一招,當初啟用時有哪些故事?

王辰:方艙醫院建設得益於專業的判斷、果斷的拍板和集體的力量。在中央赴湖北指導組的決策和推動下,武漢當地以及各方面力量迅速行動起來,使方艙醫院在短時間內建成啟用。中央領導的果斷決策、醫療衛生界和政府有關部門、社會各界集體的力量使方艙醫院成為此次抗疫中的重大創新之舉。

方艙醫院成為一種應對大規模公共衛生事件的新模式,要進行進一步的思考總結,這有助於我國現代社會治理體系和能力建設。比如,今後在建設新的會展中心、體育館、火車站等時,完全可以在空間佈局、通風系統、相關設施介面上進行相關設計,做好預留,而且應當成為大型公共建築設計的國家標準。

方艙醫院相繼休艙後,16家方艙醫院送給了我16張工作證作為紀念,我至為珍惜,這是最大的褒獎。

新華社記者:現在疫情在全球很多國家流行,有的國家已借鑑了方艙醫院模式,您如何看?

王辰:方艙庇護醫院可以作為成熟有用的經驗,運用到今後大的疫情防控之中。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已具備大流行特徵,世界各國在對疫情的應對中可以借鑑這個經驗。我們奔赴伊朗、伊拉克、義大利等國際應急援助的專家團隊,已向當地提出了建設啟用方艙醫院的建議,這是一個適用有效的中國方案。

核酸與血清抗體流行病學調查

是當前關鍵任務

您現在的工作重心是什麼?

王辰:目前武漢仍有1.1萬多名患者在院治療,其中重症3000多例、危重症600多例,當前的重點工作就是要儘可能地體現當代醫學水平,有效降低病亡率。如果說2月14日以前,我的主要任務是方艙醫院的建設使用,那麼2月14日以後,主要工作逐漸轉向了危重病人救治。在當前的疫情階段,危重病人救治、核酸與血清抗體流行病學調查和科研攻關應該是我的三大重點工作,其中,做好核酸與血清抗體流行病學調查,是眼下為今後實現科學防控必須完成的極為緊迫的關鍵任務。

為什麼這一流行病學調查是當前關鍵任務?

王辰:目前我們對新冠病毒的傳播與致病規律還遠未深入掌握,而核酸與血清抗體流行病學調查是把握這一疾病流行規律的最關鍵科學證據,是對進一步防控措施作出科學決策的最重要依據。

現在,沒有人知道這種2019冠狀病毒疾病是像SARS一樣戛然而止、倏然而去?還是像流感一樣長期存在,間斷流行?或同乙肝一樣可長期存在於一部分缺乏足夠對之免疫力的人體,進而傳染其他人?還有無其他情況?只有進行科學研究才能回答這些問題,而研究的主要方法就是核酸與血清抗體流行病學調查,通過觀察並在今後動態觀察病毒在人群中的流行與免疫狀態,得知其傳播與發病規律,據以制定防控方略。

當前,就總體而言,我國本輪疫情流行高峰已經過去,此時須及時、立即調查以武漢為代表的疫情嚴重地區和其他代表性地區的人群中核酸與血清抗體的基線情況,今後動態把握。

這一調查之重要,應當講,無以復加,將對防控方略、措施是否專業產生直接影響。要實施好,除了在專業上嚴格設計、實施外,必須有行政上的堅定支援,有關部門必須深刻認識這項調查的意義,意識到這是提高當前疫情防控這一關鍵社會治理水平與能力的關鍵一招。現在時間已經很緊,不能再耽誤了,再晚啟動就失去了對當前基線水平的評估意義。一旦人群開始流動、復工復產復學之後,情況就會發生變化,難以前後對比,而這種對比對於判斷疫情走向至為重要。尊重科學,尊重專業性,這是當前和今後我們在疫情防控中必須加強的基本態度。

推進流行病學調查是否有難度?

王辰:這個調查對個人、對家庭、對單位、對社群、對社會都是至為重要的事,可以充分了解個人、某個區域性和社會的疾病狀況,只有好處沒有壞處。傳染病有效防控的根本要求就是要摸清疾病規律、公開透明,讓大家知道疾病、疫情是什麼狀況,到什麼程度了,整個社會據之採取從個體到群體的協同行動,這樣才能有效地醫治疾病,控制傳播。如果是我和我所負責的單位,我會非常積極地要求進行核酸和血清抗體檢測,這像體檢一樣,是一種福利。

如果通過調查能夠發現一些帶毒者、隱性感染者、慢性感染者的話,對他本人、家庭、所在單位和社群,乃至當前疫情防控工作都有至為重要的意義,可據以採取對應措施。對於今後疫苗的接種指徵和策略,也應當基於個人抗體水平和人群的抗體流行病學狀況。

在此,我呼籲,要形成社會共識:抗體流行病學調查對個體和家庭、單位、社會都是件大好事,大家應該積極配合和推動。

全球大流行已成必然,

要預先考慮“防止輸入”的有效措施

       如何看待疫情發展下一步趨勢?

王辰:新冠病毒當前有強的傳染性和相對較強的致病性,今後,在人體這一新宿主中會有一個時期變異得比較明顯以適應新的宿主環境,在形成相對穩態之前,往往表現出多種情況。在傳播過程中,病毒還會遇到不同的傳播干預方式、宿主不同的內環境與治療措施,因而存在著很多不確定性。現在來看,新冠病毒的全球大流行在趨勢上已經看得很清楚。我國採取了嚴厲的社會管控措施,有些國家沒有這樣的條件和力度。我國現在既有內部產生病例的壓力,下一步很嚴峻的就是面臨著外部輸入的壓力。對此,要預先考慮、謀劃好防止輸入的有效、適用措施。

疫病防禦會是人類永恆主題,

要構建有效應對體系

對此次疫情,您最深的感悟是什麼?

王辰:從歷史上看,造成人類最大減員的原因就是疾病,尤其是疫情。疫病是關乎社會穩定、國家安全的突出問題,是一定要重視的。所以,在這次疫情中和今後疫情過了以後,一定要認真反思怎麼能夠把公共衛生安全體系、突發公共衛生應急體系考慮、設計、建設得更加周全一些。其中,一定要樹立一個基本意識並切實體現於行動的,就是對付傳染病最關鍵的是公開透明,不能搞鴕鳥政策。膿包不及時切開,就會發展成敗血症。此外,今後如何促進臨床和預防體系的融合而不是愈加分離是另一個重大的方向性問題。深入思考,充分汲取經驗教訓,把握好正確的方向才是國家民族之福。

 

標籤:再談 防控 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