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黨建文案

抗擊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心得體會6篇分享|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心得體會

抗擊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心得體會6篇分享 【一】 正常的市場秩序和良好經濟執行為做好疫情防控提供重要支撐。幫助受影響的企業和商戶渡過難關,政府這隻有形之手必須做足細功夫、下好“精準棋”,才能把政策紅利切實變成經濟動力。

抗擊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心得體會6篇分享|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心得體會

疫情突襲之下,一些中小企業選擇延時復工。然而,貸款、房租、各項費用以及無法預料何時能恢復到常態,也不可避免地讓他們出現焦慮。全國各地在企業融資、規劃評審、行政審批等方面,相繼出臺一系列有針對性的政策,這樣的“及時雨”和“雪中炭”,不僅讓企業感到溫暖,也提振了人們共克時艱的信心。但要注意的是,企業面臨的不僅僅是面上看得見的那些困難,還有一些疫情導致的“次生困難”。

政府有形之手要做足細功夫,才能摸準、摸透這些隱藏的“次生困難”,進而把幫扶政策做準、做實。目前在一些地方,企業的合同糾紛引發的矛盾增多。這些糾紛處理不好,不但會影響企業復工復產,甚至會影響到企業生存。針對這些問題,當地相關部門需做好調查研判,同時還要有針對性地加強指導,進行及時調節化解,儘早幫助企業走上正軌。

政府有形之手還要下好“精準棋”。不同企業面臨的困難不一樣,城市商戶和農村農戶面臨的困難也不一樣。要做到分類識別,精準施策。例如,疫情當前,一些地方的農村種植戶和養殖戶所產的蔬菜、水果、肉禽、蛋奶等不能及時對接市場外運銷售,造成較重損失。在西部脫貧和防返貧壓力嚴峻的地區,這一點尤其要重視。相關部門對種植戶和養殖戶要做到“賬上有底,心中有數”,把每個村子有多少種植戶和養殖戶,種的什麼、養的什麼,是找不到買家還是運不出去等問題搞清楚,針對具體困難,幫助農戶做好與市場的資訊對接,疏通流通環節,降低損失。

“吃飽”才有抵抗力。與防疫相比,穩妥地復工復產同樣重要。政府的有形之手和市場的無形之手打好“組合拳”,就能更快地擊倒困難,把疫情對經濟的影響降到最低。

【二】 疫情發生以來,湖北省成為全國人民最揪心、最牽掛的地方,尤其是疫情最嚴重的武漢。隨著大量醫護人員、緊急物資、援助力量向武漢集結,醫療資源緊缺狀況得到緩解,防疫形勢漸趨穩定。

而同處一省的黃岡、孝感等各個城市情況也不容樂觀,醫療力量不足,醫療資源緊缺,檢測能力有限,疫情防控能力較弱等短板頻現,呼籲更多支援。

“一省包一市”舉措,迴應了這種呼聲。“一方有難,八方支援”,體現了社會主義大家庭的溫暖;
“全國一盤棋”,集中力量辦大事,凸顯了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

全國各地區之間團結互助、攜手共進、協同發展一直是我們的優良傳統。“一對一”式援助是黨和政府根據我國國情探索出的一種長效機制,“強扶弱”和劃定“責任田”的做法在汶川地震災後重建、對口援疆、脫貧攻堅戰等國家重大戰略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實踐證明,社會主義制度不僅能在災害發生時以強大的動員力調動、組織和凝聚社會力量,限度地保護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把損失降到最低,也能在災後重建時,上上下下“擰成一股繩”,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把家園建設得更加美好,這是我們巨大的制度優勢,也是中華民族能夠一次次從災難中站起來的原因所在。

同袍同澤,共戰共情。有兄弟省市的無私援助,有全國人民的大力支援,相信湖北必能早日戰勝疫情,重回安寧。在疫情面前,我們是患難相隨、休慼與共的命運共同體,只要我們勠力同心,全力以赴,就一定能打贏這場戰“疫”。

【三】 中國正在同時間賽跑,與新冠肺炎疫情較量。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直接關係中國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中國經濟社會大局穩定,事關中國對外開放。連日來,中國堅持在疫情嚴重的地區集中精力抓好疫情防控工作,在其他地區做好防控工作的同時統籌抓好改革發展穩定各項工作。各方面的積極成效讓國際社會充分認識到中國經濟有足夠韌性來應對各種不確定性,中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不會改變。

應對疫情和經濟下行壓力,中國有充足的政策空間。人民銀行、財政部、銀保監會、證監會、外匯局聯合出臺30條措施,發揮金融機構對疫情防控工作和實體經濟的支援作用。2月3日和4日,人民銀行超預期開展公開市場操作,兩天累計投放流動性1.7萬億元,保持疫情防控特殊時期銀行體系流動性的合理充裕,發出加大逆週期調節力度的訊號,穩定市場預期。全國各地積極動員部署,正在有序組織重點企業復工復產。世界銀行發表宣告,相信中國有防控疫情、保持經濟韌性的政策空間。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總裁格奧爾基耶娃表示,中國經濟繼續展現出“極強的韌性”,並對此“充滿信心”。

風物長宜放眼量,中國經濟長期向好發展的趨勢不會改變。疫情是暫時的,疫情帶來的影響是暫時的。疫情終將被戰勝,風雨之後見彩虹。數十年來,中國發展經歷過種種大風大浪,但沒有邁不過去的坎兒。只要客觀、全面、辯證看待中國經濟,就能明白中國依然有足夠應對風險挑戰的能力。中國經濟總量近百萬億元,人均國內生產總值超過1萬美元,擁有14億人口的市場、9億勞動力、4億多中等收入群體、1.7億受過高等教育和擁有專業技能的人才資源。要看到,支撐中國經濟基本面的眾多要素,絕不是區區病毒來襲就能瞬間擊垮的。“強大”“有力”“成功”一段時間以來,這樣的關鍵詞頻頻出現在國際社會對中國的積極評價中。人們讚歎,中國在疫情面前的英勇無畏、堅強有序,正是在70年奮鬥所夯實的雄厚基礎上實現的。

經濟全球化時代,各國命運緊密相連,中國面對的難關,也是世介面對的難關。國際金融市場每一天都隨著疫情的資訊而波動不定,各國產業界都期盼被疫情暫時壓抑的生產能力、消費需求儘快重新釋放出來。中國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也是全球產業鏈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中國動員一切力量防控阻擊疫情,同時盡努力有序復工復產,正是在關鍵時刻為世界經濟作出重要貢獻。

中國防控阻擊疫情處於關鍵時刻,這也是格外需要國際社會成員出入相友、守望相助、共克時艱的關鍵時刻。值得警惕的是,任何唱衰中國經濟的聲音,都無異於給世界經濟雪上加霜。世界衛生組織的專業主張應當受到尊重中國的疫情防控很出色,反對任何針對中國的旅行、貿易限制措施。處於全球供應鏈各環節的各國市場主體,為來自中國的商品、服務和輸華的商品提供更多貿易便利,符合其本國利益,也符合世界各國的共同利益。

艱難困苦,玉汝於成。要相信,辦法總比困難多。堅定行進在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征程上的中國,每每在啃硬骨頭、涉險灘、闖難關的考驗中積聚起戰勝困難挑戰的更大能量。大雪壓青松,青松挺且直。疫情壓不垮中國經濟,更阻擋不了中國發展的步伐。國際觀察人士普遍預期的戰勝疫情後的中國經濟強勢反彈,必能為推動世界經濟共同發展、高質量發展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四】 科技手段是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不可或缺的堅實力量,必須切實發揮科技力量的支撐作用,用強大的科學武器保護人們健康安全 當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依然在蔓延,讓人揪心。疫情出現以來,我國科學家快速甄別病原體,對病毒進行基因測序,並與世界衛生組織及相關國家和地區分享研究成果,為快速診斷作出巨大貢獻;
鍾南山等一批專家在疫情研判、科學防疫等方面作出了巨大努力,他們不但幫助公眾提升了防疫知識水平和能力,同時也傳遞了信心和力量;
大資料、人工智慧、超算等不少高科技手段也投入運用,在病毒溯源、疾病預防、重症救治等方面成為科學防疫的利器。

實踐證明,科技手段是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不可或缺的堅實力量,必須切實發揮科技力量的支撐作用,用強大的科學武器保護人們健康安全。

依靠科學,就要秉持科學態度,堅守科學認知。對公眾而言,在面對海量的疫情資訊時,要保持理性。轉發資訊前,也要主動“慢一拍”,細心甄別,小心求證,不要讓自己無形中成了謠言的助推者。對醫務工作者、科學家來說,則要及時發聲,藉助專業的渠道,傳遞準確資訊、普及科學知識,引導和教育公眾學會科學地自我保護和幫助他人,建立起科學的生活方式。

依靠科學,意味著要尊重科學規律。此次疫情中,我國科學家從判斷病毒類別到測出全基因組序列,再到分離出病毒,僅僅用了一週多時間。這反映出我國相關領域科研水平的發展和提高。同時也應看到,科學研究有其自身規律,有一定的不確定性和風險。特別是面對新型冠狀病毒這樣一種新病毒,對它的瞭解和研究需要一個過程。當前,廣大科技工作者正在日夜攻關,全社會要多一點寬容和支援,多為科研人員鼓勁加油,增強他們的信心。科技工作者自身也需堅守科學精神,保持強烈的責任感,嚴謹治學,誠實守信,為戰勝疫病貢獻自己的力量。

科學決策,精準施策,加大科研攻關力度,將為我們凝聚起更多力量。

【五】 疫情突發,不僅威脅著公眾的身體健康,也會影響到人們的心理健康。及時加強心理疏導,做好人文關懷,是打贏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的重要一環。

2月3日,習近平主持召開中央政治局常委會會議研究下一步疫情防控工作,會議強調要加強心理干預和疏導、有針對性做好人文關懷,對於我們更加深入細緻做好群眾工作,深入落實科學防治要求,堅定信心打贏疫情防控的人民戰爭具有重要指導意義。

疫情發生以來,有關部門及時印發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緊急心理危機干預指導原則,為各地科學、規範、有序加強心理干預和疏導提供有力指導。各地區在原有心理熱線基礎上,統籌協調多部門、多方面的心理熱線服務,努力為公眾提供心理援助服務。各學校充分利用心理諮詢和輔導中心,為疫情防控下的學生提供心理干預和諮詢。在各方面共同努力下,全方位、立體化、全覆蓋的心理干預和疏導機制正在形成。

加強心理疏導,需要實施分類干預。研究表明,人在面臨突發性危機時,個體總會不同程度地產生某種焦慮情緒和恐慌心理,不同群體會產生不同的心理應激反應。要及時將心理干預納入疫情防控整體部署,以減輕疫情所致的心理傷害、促進社會穩定為前提,根據疫情防控工作的推進情況,及時調整心理干預工作重點。要結合不同群體的特點,為受影響人群提供心理健康服務,為有需要的人群提供心理干預,同時要積極預防、減緩和儘量控制疫情的社會心理影響。

做好人文關懷,需要幫助不同群體免除後顧之憂。病毒無情,人間有情。當前,奮戰在疫情防控一線的醫護人員、幹部職工、科研人員和志願者們,工作壓力和強度大,生理和心理負荷高。對此,各地區各部門要合理安排工作時間,確保人員輪休,做到張弛有度。對於長時間奮戰在抗疫一線,或者已經被隔離而無法回家的工作者,也要給予他們的家庭相應的關懷和照顧,做好溫暖人心的工作。充分考量心理需求,努力解決實際困難,提供有力支援和保障,奮戰在防控一線的勇士們才能專心致志、義無反顧與病魔作戰。同時,保持生產生活平穩有序,確保居民生活必需品供應,人民群眾才能更加安心和放心地做好居家防護。

面對疫情,積極樂觀的情緒、健康向上的心態,也是一種強大的免疫力。從個人層面來說,要保持理性平和,對疫情有科學認知,積極做好個人防護,不偏聽偏信、不盲從跟風、不信謠傳謠,堅定戰勝疫情信心。從社會層面來說,要涵養積極健康的社會心態,倡導科學文明的生活方式,形成強信心、暖人心、聚民心的社會氛圍。要做好宣傳教育和輿論引導工作,深入宣傳黨中央重大決策部署,充分報道各地區各部門聯防聯控的措施成效,生動講述防疫抗疫一線的感人事蹟,講好中國抗擊疫情故事,展現中國人民團結一心、同舟共濟的精神風貌,凝聚眾志成城抗疫情的強大力量。要正視存在的問題,及時釋出資訊,迴應群眾的關切,增強及時性、針對性和專業性,廣泛普及科學防護知識,加強對健康理念和傳染病防控知識的宣傳教育,幫助廣大人民群眾提高文明素質和自我保護能力,紓解焦慮情緒,消除恐慌心理。

疫情防控是一場只能贏不能輸的阻擊戰。在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充分發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勢,緊緊依靠人民群眾,動員和激揚起強大的精神力量,我們完全有信心、有能力打贏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

【六】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為做好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春節期間,各級黨委和政府都在全力工作,醫療衛生、物資保障、公安消防、科研攻關、民生供應、志願服務等各條戰線的工作者都在盡職守責。珍視生命、守望相助的人間大愛,為春節假期鋪就了特別底色。

“對國家的忠,就是自己對父母的孝。”共和國勳章獲得者黃旭華曾這樣形容盡忠與盡孝的關係。如今面對疫情,為了他人的安康與幸福,為了國家的安寧與強大,許多人不得不放棄節日休假和親友團圓,主動投身到最辛苦、最危險的崗位。這是對國家的忠誠,也離不開家人的支援。家國一體、休慼與共的使命感、責任心,支撐中華民族生生不息,助力中華文明薪火相傳,是我們戰勝疫情的重要精神支柱。弘揚家國情懷,為黨分憂、為國盡忠、為民造福,一定能在抗擊疫情的大考中不負人民、不負歷史。

弘揚家國情懷,意味著忠於信仰、堅守初心。信仰是靈魂,初心是根本,信仰和初心的情感立基點,正在於家國情懷。回望歷史,無數共產黨人滿懷對國家和人民的責任,排除萬難爭取了一個又一個勝利。在防控疫情的關鍵期,同樣有無數先鋒、勇士,砥礪信仰和初心,越是艱險越向前。投身防控疫情第一線,正是踐行初心使命、體現責任擔當的試金石和磨刀石。我們必須用勇挑重擔的實際行動展現初心使命、詮釋信仰忠誠,築牢守衛萬家燈火的安全防線。

弘揚家國情懷,意味著忠於人民、奉獻人民。人民是共和國的堅實根基,人民是我們黨執政的底氣。我們的一切奮鬥都是為了人民的利益,我們的一切成就都是緊緊依靠人民取得的。就抗擊疫情而言,人民群眾是這場鬥爭中的主體力量。當前,從城市到鄉村,從醫護人員到基層幹部再到普通群眾,一場齊心協力、眾志成城的疫情防控阻擊戰正全面展開。時刻把人民群眾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充分考慮並切實迴應群眾關切,採取有效措施,堅決遏制疫情蔓延勢頭,就一定能緊緊依靠人民群眾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

弘揚家國情懷,意味著忠於職守、守土負責。人並不完全是為了獲得物質報酬而工作的,為國家貢獻、為他人奉獻,是個人職業成就感的重要來源。連日來,人們紛紛把致敬的目光投向那些奮戰在抗疫最前線的醫護人員、專家學者,他們迎難而上、不懼危險、搶救生命,樹起了職業精神的典範。對待工作,我們應該像那些恪盡職守的人一樣,始終懷著熱忱責任感,履行義務善始善終,發揮才智善作善成。做好本職工作,實現的不僅是個人的職業理想,也將為國家和社會做出應有貢獻。

“時間不等人歷史不等人時間屬於奮進者歷史屬於奮進者”無論是抗擊疫情、保衛人民健康,還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我們都必須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不畏風浪、直面挑戰。弘揚家國情懷,永葆愛黨愛國、服務人民的本色,我們必能克服前進道路上的一切困難,繼續向著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輝目標進發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