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黨建文案

黨課講稿——共產黨員的畫像

黨課講稿——共產黨員的畫像

共產黨員這個稱號,始終是與擔當緊密相關的;共產黨員的形象,總是與勇挑重任聯絡在一起。盡責須從擔責始,擔當是責任感和道德修養的試金石;下面是本站小編給大家帶來的黨課講稿——共產黨員的畫像、希望大家喜歡!

黨課講稿——共產黨員的畫像

大家上午好,非常榮幸在大家正式入黨時,為大家上一堂黨課。對於咱們準備加入黨組織的同志的來講,首先還是要對什麼是黨員、黨員是什麼樣子有一個清晰的認識。所以我擬定了今天的授課主題:共產黨員什麼樣。

新中國成立不久的土改時期,一位老農民到鎮上買年畫,他買了一張毛主席畫像後準備回家,左思右想覺得不對勁,覺得有了毛主席像,還得有共產黨像才齊活。於是又走回到商店裡,提出要再買一張共產黨員的像。售貨員說,共產黨是一個組織,不是一個人,沒有像。他不信,對售貨員說:怎麼可能沒有共產黨像,人們都說,這個人像共產黨員,那個人不像共產黨員,共產黨怎麼能沒有像呢?這個老農民非常樸實,在他的觀念中,萬事萬物都應該有像,既然毛主席有像,那麼比毛主席還大的共產黨員當然也是有“像”的,而且這個“像”是和毛主席像一樣,是值得尊敬的、是值得在家裡表掛起來敬重崇拜的。

那麼,如果共產黨員有畫像,應該長什麼樣呢?從黨史中看共產黨員的“昨天”,從新聞中看共產黨員的“今天”,我個人感悟共產黨員應該是這樣:

一、共產黨員有信念堅定的“眼眸”

請大家看這張圖片,他是我們的抗日民族英雄楊靖宇。雖然是一張黑白圖片,但你凝望過去,能夠感受到楊靖宇眼睛炯炯有神,似乎講訴著一段故事,傳遞著一份堅定信念。

楊靖宇生前為東北抗日聯軍第一路軍總司令,他在極端困難的條件下帶領部隊抗擊日本侵略者,決不投降,戰鬥到最後,只剩自己一人,身邊的人除了犧牲就是叛變。孤身一人的楊靖宇在東北的深山老林裡和日軍周旋。一日,蒙江縣保安村村民趙廷喜,在上山砍柴時發現了楊靖宇,見他只有一個人,臉上、手上、腳上全是凍瘡,並且瞭解到已經好幾天沒有吃飯。

趙對楊靖宇說:我看你還是投降吧,如今滿洲國不殺投降的人。趙廷喜不知道,如果投降,日本人不僅不殺楊靖宇,還打算讓他出任“偽滿洲國”的軍政部長。楊靖宇聽了趙廷喜的話沉默了一陣,對他說:老鄉,我們中國人都投降了,還有中國嗎?這句話真是驚心動魄。

冰天雪地之間,四面合圍之下,共產黨員楊靖宇用整個生命,大寫出一個頂天立地的中國人。中國之所以還能有中國,就是因為有這樣驚天地、泣鬼神的英雄,在最黑暗、最無助、最困難,大多數人萬念俱灰的時候,用自己的信仰和血性,支撐起了中華民族的脊樑。楊靖宇在說出這句話的時候,眼神是堅定深邃的。

一個人的精神狀態可以通過觀察眼睛得知,同樣,一個人的信仰信念,也可以通過眼神傳遞。共產黨員的眼眸,是堅定深邃的,是炯炯有神的,它傳遞的是對共產主義無比堅定的信仰信念,傳遞的是對困難挑戰無所畏懼的勇氣血性,傳遞的是通過奮鬥可以帶領人民走向幸福生活的自信執著。

二、共產黨員有不念功名的“脣舌”

紅軍長征中,吳起鎮一仗,我軍大獲全勝,毛澤東十分高興,賦詩讚揚彭德懷:“誰敢橫刀立馬?唯我彭大將軍。”彭德懷看後深感不安,將詩中的“唯我彭大將軍”改為“唯我英勇紅軍”。成績大,有功勞,容易使人滋生居功自傲情緒,把賬記在自己的本子上。而彭德懷的“本子”上,卻從不記個人功勞,即使打勝仗,面對統帥的褒獎,他也心如止水,毫無驕傲之意,清醒地擺正個人與集體的關係,稱自己“是一個很渺小的人”。這是我們共產黨人特殊的功勞觀。

如今這樣的功名觀念,仍然在黨員中繼承發揚。在湖北恩施有這樣一位老人,最辛苦的工作他搶著幹,最危險的工作他搶著幹,別人不願意幹得工作還是他搶著幹。他默默無聞,他堅守清貧,他無私奉獻,這樣一干就是60年,直到兒子從破舊的皮箱中找到三張立功證書和一枚勳章後,老人的故事才講起了60多年前的塵封往事。

他就是張富清,老人家參加過多場著名戰鬥,多次受傷,先後榮立特等功一次、軍一等功一次、師一等功一次,榮獲人民功臣勳章一枚。他本可以憑戰功過上衣食無憂的生活,然而他卻“守口如瓶”,響應國家號召“到最艱苦的地方去”,毅然投入到祖國的建設事業中去。很多人問他,為什麼不早一點說出自己的戰功,他卻說:“當年和我一起並肩戰鬥的戰友,有好多都不在了,比起他們來,我有什麼資格拿出立功證件去擺自己啊?!我有什麼功勞啊?!”

被稱為中國核潛艇之父的共產黨員黃旭華,在中央電視臺《開講了》節目中說到自己隱姓埋名30多年的事蹟。1958年,黃旭華從上海調北京,走前領導只告訴他,你出差北京,幫助工作。從1958年到1986年,黃旭華沒有回過一次老家探望父母。

30年中和父母的聯絡只有一個海軍的信箱,父親去世,也沒有回去……父親只曉得他在北京工作,從來不知道在什麼單位,在幹什麼。直到1987年,上海《文匯月刊》有一篇題目為《赫赫而無名的人生》的長篇報告文學,比較詳細介紹了中國核潛艇總設計師的人生經歷。

黃旭華把這份報告文學寄給母親,母親一看,文章裡所描述的黃總設計師,正是30年沒有回老家而被弟妹們誤解為不要家、忘記了養育他父母的不孝的排行老三的兒子。黃旭華母親一而再再而三的閱讀這篇文章,是滿臉淚水,自豪不已。她把黃旭華的弟弟妹妹召集過來只說了一句話,你們三哥的事情,大家要理解,要諒解。

這兩位老人,都是幹驚天動地的事,但也堅持做隱姓埋名的人。這就是我們共產黨人,我們不會把自己的功勞掛在嘴邊,不會到處去炫耀、去宣傳。共產黨人如果做事情有了一點成績,那都要歸功於人民。這就是我們共產黨人,始終淡泊名利、甘於奉獻,功勞面前能淡然、困難當前能堅守。

三、共產黨員有為民報國的“紅心”

1950年,黨中央決定提前進駐西藏。西藏進軍及經營西藏任務當時交由西南局負責,在入藏人選上經歷了反覆斟酌。西藏條件艱苦,人盡皆知,革命勝利了,正是享受勝利果實的時候,誰願意去那片不毛之地吃苦受罪?時任18軍軍長的張國華,原定帶領部隊接管富庶的川南,臨危受命。

鄧小平接見張國華時,第一句話便開門見山:“今天談話憑黨性。”張國華當即表態:“一切聽從黨安排。”就這樣,18軍聞令而動轉進西藏。進藏途中,高寒缺氧、路途艱險,18軍將士走過了二郎山、雀兒山等14座大山,跨過了閩江、金沙江等10餘條大江大河,2000多公里的川藏線上犧牲了3000多名官兵、1000多名藏漢民工。

整整歷時1年零9個月的漫長行軍,張國華才帶部隊到達拉薩,而他3歲的女兒因感冒病逝於進藏途中。1972年2月,張國華也因長期高原缺氧引發心臟和血壓重疾,不滿58歲就英年早逝。當張國華的骨灰運抵北京時,周恩來總理冒著寒風親自到首都機場迎接。享受這種待遇的只有2名將領,一位是陳賡大將,另一位就是張國華中將。張國華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展現了自己的黨性、自己為國為民的赤誠之心。

我們再一起來看時代楷模、感動中國的守島英雄王繼才。開山島位於我國黃海前哨,距離燕尾港12海里,面積僅0.013平方公里。1939年,日軍攻佔連雲港就是以此為跳板,戰略位置十分重要。1985年部隊撤編後,設民兵哨所。

當時島上無電無淡水無居民,除了幾排空蕩蕩的營房便只剩下肆虐的海風。灌雲縣人武部曾先後派出10多個民兵守島,但最長的只待了13天。1986年7月,人武部政委找到王繼才,他一口答應下來,瞞著家人上了島。在王繼才上島後的第48天,全村最後一個知道他守島訊息的妻子王仕花來到島上,看著鬍子拉碴的丈夫,她眼淚奪眶而出:“別人不守,咱也不守,回家去吧!”王繼才對妻子說:“你回吧,我決定留下!守島就是守家,國安才能家安。”

沒想到,幾天後王仕花辭掉了國小教師工作,把兩歲的女兒託付給老人,上島與丈夫一起守島,這一守就是32年。曾有記者採訪王繼才:“已經快到了退休的年齡,請問你打算守到什麼時候?”王繼才一字一句地回答:“家就是島,島就是國,我會一直守到守不動為止。”他用32年踐行了對黨的錚錚誓言。

為民報國是共產黨人的真黨性。人民、祖國記住了張國華、記住了王繼才,是因為他們是專一的,他們是純粹的,他們是樸素的。他們心中有大愛,純粹為國家“計”、為人民“利”,故“天下莫能與之爭”。專於“天下利”,其業大成,一名黨員就要做到以國以民為重以己為輕,自覺扛起時代之責,其人生價值必然會在為民報國中實現。

四、共產黨員有敢於擔當的“鐵肩”

2020年必然是極不平凡的一年,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打亂了國家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發展程序,打亂了廣大人民本該歡歡喜喜過大年的正常節奏,打亂了本該國泰民安的祥和景象,雖然抗疫初期也有短暫的恐慌和無措,但很快全國各族人民、各行各業、各條戰線便眾志成城、團結一致,為什麼?原因就在於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原因就在於這背後站著的無數共產黨員。

疫情期間我們看到,鍾南山院士以84歲高齡出征疫情防控最前線,成為社會的精神座標,把擔當寫在了抗“疫”的第一線;73歲的李蘭娟院士一天只睡3小時連續奮戰在防疫一線,只為能夠以最快速度傳播研究成果,有效控制疫情傳播;白衣天使張靜靜剪掉長髮、擊敗病毒,卻因積勞過度心臟驟停遺憾的倒在了勝利的前夜;除夕夜裡,陸軍軍醫大學吳婭利上校“狠心”與年僅7歲的女兒離別奔赴防疫一線,舍小家為大家;

身患漸凍症的武漢金銀潭醫院院長張定宇,雙腿肌肉已經嚴重萎縮,走路都不利索卻始終堅守在急難險重的一線崗位上;河南胡溝村“硬核村長”第一時間組織挖斷道路並用喇叭喊話只為及時防止村民外出,形成防疫有效防線。這樣的黨員、這樣的身影,在抗疫一線隨處可見,危難關頭,正是這一批批共產黨員用那看似柔弱的肩膀撐起了即將倒下的這片天,用實際行動踐行著對黨和人民的莊嚴承諾,立起了新時代黨員幹部的好樣子。

習總書記經常講,擔當大小,體現著幹部的胸懷、勇氣、格調,有多大擔當才能幹多大事。共產黨員這個稱號,始終是與擔當緊密相關的;共產黨員的形象,總是與勇挑重任聯絡在一起。盡責須從擔責始,擔當是責任感和道德修養的試金石,不敢擔當、不能擔當,就不配做一名黨員。

五、共產黨員有拒腐廉潔的“傲骨”

毛主席曾說:“共產黨員在政府工作中,應該是十分廉潔、不用私人、多做工作、少取報酬的模範。自私自利,消極怠工,貪汙腐化,風頭主義等等,是最可鄙的。”在物質上不伸手,是我們共產黨員廉潔自律、大義無私的政治德行,也是共產黨必須自覺培育的傲骨。

1886年生的湖南長沙人熊瑾玎,因具有特殊的經營才能和籌款能力,在1928年被黨中央選定,調到國際大都市上海,任政治局的財務負責人,黨內尊稱其“紅色管家”,主要使命是為黨和紅軍管理和籌措經費。為便於工作,他以商人名義租用了上海雲南路447號樓,打起“福興”號招牌,經營湖南的紗布。這裡既是為黨中央籌措經費物資的經濟實體,又是中央政治局開會辦公的祕密地點。

在上海期間,熊瑾玎主持開辦了三個酒店和一個錢莊,並與毛澤民經營印刷廠,與錢之光經營織綢廠,與曹子建經營洋貨店,同時還是一家大布店的股東,是一個腰纏萬貫的“熊老闆”。紅軍時期,他通過辛勤努力,為我黨我軍籌款無數,為黨和紅軍的發展壯大做出了貢獻。

熊瑾玎雖掌管鉅額經費,但始終牢記自己是在替黨管家理財,手中掌握的經費是建黨建軍的錢,沒有一文可挪作私用。因而數年如一日,始終一塵不染,家庭也常常一貧如洗。在一個冬天的夜晚,他半歲的三女兒桑渝因肺炎突發高燒抽筋。他與妻子朱端綬心急如焚急忙送醫,醫生告知“要十塊大洋才能接診”。作為腰纏萬貫的“紅色管家”,他發一句話就可以支取大筆錢。但他想到那是黨的經費,不能隨便動用,只好失望地抱著孩子回來。誰知剛到家中就發現女兒已死在懷裡……

熊瑾玎“理財千千萬,不取一文錢”的品格得到全黨的讚歎。30多年後的1966年冬,住在北京東皇城根的熊家,正在為熊瑾玎慶賀80歲生日之際,日理萬機的周恩來總理前來祝壽。他給壽星帶來了兩瓶紹興花雕酒,帶來了親筆為熊氏夫婦寫的證明材料——因為他在中國對外貿易促進會工作的女兒熊暢蘇,因有個在臺灣的哥哥——曾任國民黨第5軍軍長熊笑三,政治前途受到影響。

周恩來在這份證明材料寫道:“在內戰時期,熊瑾玎、朱端綬同志擔任黨中央最機密的機關工作,出生入死,貢獻甚大,最可信賴……”1973年1月熊瑾玎去世,葬禮上有人寫詩讚曰:“人誇熊瑾玎,革命管家嚴。平生營錢物,一塵均不染。為黨捨生死,功成又自謙。待友誇厚道,誠摯多溫暖。律己粗衣食,名利更泊淡”。

我感到,一名合格的共產黨員,是習慣於在生活物質上“打光腳”的,以平和之心對待利、以廉潔之心對待欲,能夠始終做到不義之財不取、不法之物不拿,在任何情況下都穩得住心神、管得住行為、守得住清白。

剛才,我簡單從五個方面為共產黨員畫了像,也許有一些不精準,但我想一名優秀共產黨員,肯定具備以上的品質。希望同志們能夠像剛才講到的英模學習,努力校正自己、提高自己,早日成為一名優秀的共產黨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