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黨建文案

先進個人駐村扶貧故事

  先進個人駐村扶貧故事



我叫陳天曉,2016年5月由深圳海關選派至廣東省河源市紫金縣好義鎮小古村擔任駐村扶貧工作隊隊長。我是個在農村長大的孩子,對農村農民有著深厚的感情。在單位發出駐村扶貧倡議後,我馬上響應,來到了小古村。三年多來,有困難有逆境,但我都堅持了下來,讓人開心的是,我駐守的這邊土地,在我的努力下,也一點點發生著改變。

先進個人駐村扶貧故事

種菜,種到上電視

“脫貧不能靠‘長期輸血’,而是要‘持續造血’,才能讓貧困戶真正穩定脫貧。只有充分聚焦貧困戶所能所長、精準幫扶,讓他們感受到靠自己也能行,脫貧才能長效穩定。”從駐村一開始,我就把這句話牢牢記在心上,將激發貧困戶脫貧原生動力放在了我做脫貧工作最重要的位置上。

黃教文是小古村的貧困戶,他曾在菜場打工,對於脫貧,他的思路也很清晰:“我覺得種菜好,有大棚的那種,我以前在菜場打過工,有經驗。”但是,他沒有啟動資金,沒錢買種子、搭棚子,脫貧的第一步始終邁不出去。

這其實是脫貧工作中的一種普遍情況,貧困戶明明有意願,也有能力,就是苦於沒有啟動資金,脫貧的齒輪就轉不起來。

我得知情況後,馬上入戶走訪、摸底調查,結合實際制定了《小古村貧困戶“種養產業”專案獎補辦法》,明確對想通過種養、自主脫貧的貧困戶,可以發放一定的鼓勵金作為啟動資金。沒想到這一下子就把貧困戶的積極性給調動起來了!

“第一次我領了4000元的獎勵金,一下就把專案搞活了!”第一次,黃教文先種了1畝,沒想到初次嘗試就效益不錯,一下信心就有了,便繼續申請獎勵金,把規模一步一步擴大到5畝。現在,他已成為村裡的種植大戶,日子越過越好,還作為致富能手接受紫金縣廣播電視臺的採訪。鏡頭前的黃教文面板黝黑,有點靦腆,但通過自己雙手脫貧的幸福和自豪盪漾在臉上。

“做夢都沒想到這輩子還能上電視,感謝黨和國家!感謝種養獎補的政策!感謝陳隊長!讓我重獲新生!”黃教文現在逢人就誇扶貧政策好。

黃教文接收電視採訪畫面

除了發動貧困戶自主種養,我還提倡大力發展集體產業專案,努力把產業經濟搞起來,用分紅保障貧困戶,也帶動貧困戶勞動增收:養雞、光伏等5個產業先後落地了,每年可以穩定分紅近30萬,全部分配給貧困戶和村集體,貧困戶腰包鼓了,脫貧有了底氣,村裡也不再是沒收入的“空殼村”,各項公共服務可以順利開展。除此之外,我還主動促成專業合作社跟貧困戶的合作,由合作社提供優質三黃鬍鬚雞雞苗給貧困戶,並給予技術支援和產品包銷。有了優質產品,又有合作社的背書,貧困戶不用愁技術、愁銷路,只需專心養雞,這種合作模式讓貧困戶脫貧更有信心了!

住新家,安全更有保障

黃遠鋒是村裡的危房戶,房子是土磚房,年久失修,風雨來時,經常是“外面下大雨、屋裡下小雨”。走進屋內,牆面因漏水長著青苔,空氣裡瀰漫著一股黴臭味。黃遠鋒一家五口人就擠在這間不足60平米的危房裡。

“一到颱風天,我們就要幫他們家緊急轉移,怕出意外!”讓人頭疼的是,類似黃遠鋒這種的危房戶,小古村共有12戶。精準扶貧對危房戶有政策,我和村幹部想去落實,但各家各戶情況複雜,沒錢、沒地、不想搬等等,什麼情況都有,政策一開始執行時就不順利。

讓貧困人口住房安全有保障,是“兩不愁、三保障”中的一項重要內容。“跑斷腿、磨破嘴也要讓貧困戶住上晚上能安心睡覺的房子!”我牽頭制定了危房改造的實施方案,針對各戶情況精準施以新建住房、協調住宅用地、協商臨時借住等保障措施,並四處籌集資金。經過努力,12戶改造戶全部住進了新家。“再也不用擔心颱風天了!”搬進新家的黃遠鋒開懷大笑地說。

搬進新家的黃遠鋒一家人

建好貧困戶“小家”的同時,我跟村兩委共同推進小古村這個“大家”的建設,推進道路硬底化、垃圾回收屋建設、路燈安裝等多項民生工程的建設,不斷補齊民生短板:村裡泥濘難行的村道變成了通行無阻的水泥路,髒亂差的垃圾堆變成了乾淨整潔的垃圾回收屋,老舊殘破的戲臺變成了寬敞現代的村民活動文化廣場……昔日“髒亂差”小古村現在變得整潔有序,與綠水青山相得益彰,老百姓的日子越過越好。

金秋助學,成就自強之星

治貧先治愚,扶貧先扶智。只有大力發展教育,才能阻礙貧困的代際傳遞。“學校硬體條件差、課桌椅等設施陳舊不堪、一些成績好的學生因為沒錢放棄求學深造……”貧困村落後的教育現狀,讓人看在眼裡、愁在心裡。

“不能讓孩子失去改變命運的機會!”看到校道又彎又小,師生出行安全沒有保障,我就回單位爭取資金改造校道;上課條件差,就聯絡深圳獅子會等愛心團體、企業,給學校捐課桌椅、安裝校園廣播系統、配備多媒體裝置等等,不斷改善教學條件;每年教師節前夕,還會舉行“金秋助學”活動,給村裡考上大學的學子發放助學金,勉勵他們奮發圖強、通過知識改變命運。

在眾多被資助的孩子中,珍姐小孩黃瑞文最令人感到欣慰。珍姐丈夫十幾年前突然離世,她一個人外出打工,獨自養大3個小孩,非常辛苦。前年,她的小孩黃瑞文考上大學,本應該是高興的事,但是學費對於貧困的她,卻猶如天文數字,珍姐整天愁容滿面。

我不忍心好苗子就這樣失去成長的機會,馬上回單位發出助學倡議書,號召有能力、有意願的幹部支援幫扶。正好有一名幹部,聽聞黃瑞文情況後,自願幫助解決三年學費,支援他走進校園、改變命運。黃瑞文也很爭氣,一放假就打工賺生活費,在校也一直堅持參加各項志願服務活動,還獲評了“中國大學生自強之星”。這個榮譽十分難得,全國只有100名。

黃瑞文獲評“中國大學生自強之星”

從優越特區到貧困山區,我始終牢記習近平總書記“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奮鬥的目標”的重要指示精神,始終堅信“路雖遠行將必至、事雖難做將必成”,埋頭苦幹,一步一個腳印,用真心照亮扶貧路,努力讓農民獲得更多的幸福感,也讓小古村變得更加美麗、更加宜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