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黨建文案

黨史100講第七講心得體會6篇

心得體會寫得足夠深刻才會引起大家更多的思考,可以鍛鍊寫作者的書面表達能力,體會一定要著重表達個人情感才行,下面是本站小編為您分享的黨史100講第七講心得體會6篇,感謝您的參閱。

黨史100講第七講心得體會6篇

黨史100講第七講心得體會篇1

我們黨的歷史,就是一部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就是一部不斷推進理論創新、進行理論創造的歷史。學史明理,就是要通過學習教育,樹牢唯物史觀,強化理論思維、歷史思維,深入理解把握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成果特別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科學性真理性,系統掌握貫穿其中的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

要把加強理論武裝作為學史明理的重要途徑。堅持思想建黨、理論強黨,做到理論創新每前進一步、理論武裝就跟進一步,對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中央、市委重要會議精神,要做到學習一刻不遲、一次不落、一件不少。要把學習黨史與學習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貫通起來,進一步感悟思想偉力,切實用以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

要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學史明理的重中之重。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21世紀馬克思主義,在當代中國堅持和發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就是真正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要始終堅持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法院工作的源頭活水,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用心學進去、用情講出來、用力做起來,努力掌握蘊含其中的立場觀點方法、道理學理哲理,做到知其言更知其義、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要把理論聯絡實際作為學史明理的基本要求。發揚理論聯絡實際的馬克思主義學風,聯絡實際學、前後貫通學、結合融合學,真正學出忠誠、學出信仰、學出本領,在學思踐悟中不斷提高改造主觀世界和客觀世界的能力,堅決防止學歸學、做歸做。

黨史100講第七講心得體會篇2

學習黨史要做到學史明理、學史增信、學史崇德、學史力行,學黨史、悟思想、辦實事、開新局。

以史為鑑,重溫百年波瀾壯闊史詩。行程萬里,初心如一。回顧一百年崢嶸歲月,一代又一代共產黨人頑強拼搏、不懈奮鬥,湧現了一大批視死如歸的革命烈士、一大批頑強奮鬥的英雄人物、一大批忘我奉獻的先進模範,形成了一系列偉大精神,構築起了共產黨人的精神譜系,為我們提供了豐厚滋養。

以學為基,傳承黨內教育優良傳統。要引導黨員大力發揚紅色傳統、傳承紅色基因,賡續共產黨人精神血脈,始終保持革命者的大無畏奮鬥精神,鼓起邁進新徵程、奮進新時代的精氣神。黨員、幹部不管處在哪個層次和崗位,都要全身心投入,做到學有所思、學有所悟、學有所得。

向史而新,接續譜寫新的時代華章。向歷史尋經驗,向歷史求規律,向歷史探未來。常讀黨史,常講黨的故事,常讀常新,常學常新。在黨的歷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不斷在新徵程中創造新輝煌、譜寫新榮光。作為新時代的青年,要始終保持頑強拼搏、勇於開拓的精氣神,做堅定的奮進者、搏擊者,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激發出青春的奮鬥熱情,從化解一起糾紛、解決一件難事的點滴小事做起,立足基層,奉獻社會,在平凡的崗位上作出不平凡的業績。

:

黨史100講第七講心得體會篇3

按照黨史學習計劃,我認真學習了《中國共產黨簡史》,通過系統的學習,對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的歷史有了更深一層的認識和體會,進一步感受到了中國共產黨帶領全國人民從站起來到富起來的強大力量,更加強化了黨性覺悟。

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是從1949年到1978年,30年的時間,中國共產黨領導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為中國經濟發展打下了堅實基礎。主要包括3個階段:

從1949年10月新中國成立到1956年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我們黨用了7年時間完成了這一過渡,在我國建立了社會主義制度,並逐步使我國從一個原來貧窮落後的國家,發展成為初步繁榮的社會主義國家,用自己的實踐證實了馬克思關於落後國家可以跨越資本主義邁向社會主義的論斷,並以自己的實踐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的這一思想。

從1956年到1966年,是社會主義建設在探索中前進或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的10年。這一時期,我們党進行了艱苦的探索,社會主義建設事業在曲折中前進,取得了不少的成就。當然因為犯了左傾錯誤,對社會發展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從1966年到1978年,是文化大革命時期,黨、國家和人民遭受建國以來最嚴重的挫折和損失。1977到1978年的兩年時間,逐步過渡到正常的社會主義建設。

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一窮二白的舊中國,初步建立起社會主義國家,現在想來是相當的艱辛和不易。尤其是面對外部環境惡劣,在沒有任何先例和成功經驗可以借鑑的情況下,在探索中前進。雖然經歷了嚴重曲折,但也取得了獨創性理論成果和重大成就,社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建立起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有效維護了國家主權和安全,人們生活水平有了明顯的變化。我覺得有三個方面,特別不容易:

一是黨的幹部隊伍建設。中國共產黨歷來重視幹部制度建設。在新中國成立初期,就開啟了黨員幹部的制度建設,這是黨的發展歷史上具有重要的基礎性作用。通過在上海地區的試點,探索出了幹部制度建設的可以推廣的模式與方法。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體系中,對於幹部制度有論述,列寧首次提出了幹部制度體系。黨的領導人將馬克思主義的幹部制度與中國革命實際結合,逐步形成了一系列幹部標準、幹部路線和幹部管理方法。這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新中國成立初期,幹部制度化建設是意識形態、政治組織、政治運動等多要素相互作用的結果。意識形態是制度化建設的基礎,而制度建設又強化著意識形態的鞏固。幹部的制度化建設是歷史之鑑也是時代的需要。新時代,我們要持續的推動幹部隊伍建設,就要更加重視幹部制度與意識形態、組織建設的相互作用。

二是國家的經濟建設。建國初期,經濟瀕臨崩潰,戰爭尚未完全停息,基礎設施破壞嚴重,農業產量低下,工業上也沒有成熟的體系,很多工業品都需要依賴國外市場,真的可謂是一窮二白、百廢待興。我們的老一輩革命家,根據當時的發展狀況,觀察形勢、分析問題,運用全域性思維來解決經濟工作中的複雜難題、處理各種關係,在黨中央的堅強領導和支援下,圍繞黨和國家的巨集觀戰略認識和把握全域性,穩定物價、統一財經、實行統購統銷、完成社會主義改造,推動了國民經濟迅速恢復和發展。這就是開天闢地、敢為人先的首創精神,從紅船到北京,這種精神品質一直激勵著一代又一代共產黨人,接力奮進。歷史已經把接力棒交到了我們的手裡,身為新時代的黨員,我們要把首創精神持續的發揚光大,在工作中勇於創新,破解難題,不斷推動工作。

三是時代精神的塑造。在社會主義建設初期,湧現出來的雷鋒、焦裕祿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奉獻精神,鐵人王進喜寧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大慶精神,錢學森、錢三強、鄧稼先等一大批科學家的兩彈一星精神等,是新中國社會主義建設初期工業化裝置落後人們忘我工作無私奉獻的時代精神。一個時代的精神,是一個時代的標杆,也是一代人的核心價值觀。我們要發揚百折不撓的奮鬥精神,將立黨為公、忠誠為民的奉獻精神落實到日常工作中。

黨史100講第七講心得體會篇4

通過學習,我對中國共產黨有了比較全面系統地認識,並在內心樹立了共產主義信念,同時,我也發現自己身上尚有許多缺點、不足之外,距一個優秀的共產黨員還有一定的差距,但我相信通過自己的不斷努力,提高自身黨性修養,能給自己樹立起真正的黨員形象。結合自身作為一個教師黨員的經歷,我想就教師黨員如何在新時期保持自身的先進性,以便繼續在工作崗位上發揮先鋒模範作用,談幾點體會。

1、要樹立先進的教育思想、教育觀念、更新那些不適應新形勢的舊思想和舊觀念。教師既要把學生當做學生,還要把學生當做朋友,當做一個與教師有平等關係的公民。教師要尊重學生,要尊重學生的人格、尊重學生在學習方面的思考、範文參考網尊重學生的創造思維,而不能要求學生全盤照搬教師的思維,更新教育觀念。

2、做與學生共同學習的夥伴。在科技高速發展的21世紀,教師的角色已經發生變化,過去老師是知識的載體,老師既是知識,知識就是老師。現在老師不再是知識的惟一的載體了,學生可以從各種渠道獲取知識、掌握資訊,老師只是其中一個渠道。同時老師也要學習,如果不進一步學習,就會落後於學生。教師的主導作用主要是引導學生一起來學習,而不是簡單的把知識教給學生。

3、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因為人是生產力的決定因素,也是教育生產力的決定因素。所以作為教師,作為黨員,就必須是教育教學的能手。為此要加強業務學習,增強改革意識,積極參與教育改革,在實踐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能力。作為黨員教師應該刻苦鑽研,提高自身業務素質和能力,努力擴大知識面,讓自己賴以教育學生的一桶水變為有源的活水,常換常新,源源不斷。在教學過程中,我發現自己還存在很多不足,我利用業餘時間看名師的示範課,學習他們的方法,晚上看奧數方面的知識,拓展自己的知識。

4、先進的生產工具,現代科學技術是推動生產力發展的重要動力。作為黨員教師就應該掌握現代教育技術和手段,積極參與教育科研工作,用現代教育理論與教育教學方法武裝自己,範文網努力追求教育方式方法的現代化和高效益。計算機輔助教學、網路教育、現代課程觀、結構主義教育等現代教育理論,教育科研的理論與方法等都是黨員教師應該掌握的內容,黨員教師在這方面應該走在其它教師的前面。在課堂教學中,我儘量使用多媒體教學,增加學生對數學的興趣,以及提高課堂效率。

5、勇於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及時修正自己的錯誤,在工作和生活中不斷改造主觀世界,在政治信念和理論水平上保持領先,有堅定的社會主義、共產主義信仰和崇高的理想,時時處處都能發揮身教勝於言教的教育作用。

6、作為黨員教師應該擁有慈母般的愛心,做一名盡心盡責的護花使者。師德的核心就是愛——對事業的愛,對學生的愛。教師愛自己的學生,就是要真正找到學生身上的可愛之處,這樣的愛才會是發自內心,持久的。基於這一點,黨員教師更應該不斷縮短與學生的情感距離,以滿腔的熱情關愛學生。黨員教師要以心換心,與學生溝通情感,成為他們的好朋友。教師的教育物件是人,人是有情感的,需要教師的愛和關心,需要教師像父母一樣在生活上關懷備至。思想彙報範文當然,愛生不僅僅是一種情感,而是一種活動。一個具有良好師德的教師應盡一切可能平等地對待每一位學生,無條件地愛每一個學生,不以家庭出身分高低,不以智力高低定親疏,不以成績好壞分優劣,對不同學生以不同的鼓勵,只有師愛才能凝聚學生的心,使其親其師,信其道。只有熱愛,才能噴湧出強烈的工作責任心和事業心,才能使教師成為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

總之,學校黨員,黨員教師,在自己的工作中實踐三個代表體現在有較高的教育業務水平和為黨的教育事業奮鬥終生的事業心;體現在能用優秀的文化教育武裝我們的下一代,自己能成為學生學習、模仿的榜樣;體現在較強的服務意識,在工作中努力實踐為學生、為每個家庭、為黨的教育事業、為社會主義建設事業服務思想。教師在自己的工作中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就是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教育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為人民服務,與生產勞動和社會實踐相結合,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教師在自己的工作中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就是要全面實施素質教育,使廣大青少年兒童成為理想遠大、熱愛祖國的人,追求真理、勇於創新的人,德才兼備、全面發展的人,視野開闊、胸懷寬廣的人,知行統一、腳踏實地的人。

黨史100講第七講心得體會篇5

近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上強調,我們黨的百年曆史,就是一部踐行黨的初心使命的歷史,就是一部黨與人民心連心、同呼吸、共命運的歷史。此次黨史學習教育是一次正當其時的精神洗禮。在建黨100週年來臨之際,每一位共產黨員都應把黨史作為一門必修課。

中國共產黨的百年曆史,是共產黨人的革命史,是人民群眾的奮鬥史。品讀黨史,我們更加深刻地領悟到共產黨人鑄造百年風華的艱辛與不易。歷史是的教科書,從浙江嘉興南湖之畔的一葉紅船,到今天乘風破浪揚帆遠航的中國號巨輪,我們黨百年奮鬥史和新中國70多年發展史,是我們理解當代中國一切問題的基礎和前提,蘊含了我們黨領導人民取得輝煌成就的成功密碼。

社群變遷背後有紅色基因的傳承,常州人引以為傲的三傑精神代代相傳,我們學習黨史,就是要繼承共產黨人的為民情懷,不忘初心,把學黨史與為群眾辦實事結合起來,切實為群眾排憂解難。把學習黨史同總結經驗、觀照現實、推動工作結合起來,以大調研開路,確保在基層摸實情、聽民聲,進一步破除形式主義官僚主義頑疾,讓幹部有更多時間和精力抓工作落實。

只有正確認識歷史,才能更好開創未來。我們黨歷來重視黨史學習教育,注重用黨的奮鬥歷程和偉大成就鼓舞鬥志、明確方向,用黨的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堅定信念、凝聚力量,用黨的實踐創造和歷史經驗啟迪智慧、砥礪品格。今年既是黨的百年誕辰,也是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的歷史新起點。正因此,回望過往的奮鬥路,眺望前方的奮進路,必須把黨的歷史學習好、總結好,把黨的成功經驗傳承好、發揚好。

習近平總書記圍繞中國共產黨歷史發表了一系列重要論述,深入總結黨在各個歷史時期創造的理論成果、積累的寶貴經驗、鑄就的偉大精神,深刻闡明黨為中華民族作出的偉大貢獻、為解決人類問題提供的中國智慧中國方案。學習這些重要論述,對學好黨的歷史,對從黨的非凡歷程中領會馬克思主義是如何深刻改變中國、改變世界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黨史100講第七講心得體會篇6

走過90多年波瀾壯闊的偉大曆程,中國共產黨已成為擁有8800多萬黨員的世界性大黨。她的歷史,是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歷史,更是漫長人類歷史中值得大書特書的一頁。對於任何單位來說,中國共產黨黨史又是一本值得學習的組織成長史。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期間,我們黨支部全體黨員們一起去xxx黨史陳列館進行了參觀學習。在這裡,有一些不成熟的想法來和大家進行分享。

一、使命和思想決定一個組織站多高

翻開我們的黨史,從一大開始就鮮明地選擇把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作為自己的奮鬥目標,在二大,就確定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綱領,迅速找到了中國革命的方向,早早就確定了使命願景。今天,我們的黨仍然在為共產主義不懈奮鬥,這絕非空話,而是初心未改。但如果僅僅是有使命願景,而缺少科學理論的思想指導,勝利只是鏡花水月罷了。我們黨從早期開始,就堅持用馬克思主義的觀點去分析問題,在中國的實際中去尋找中國方案,最終實現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

思想和方法決定了站位的高度,是核心的核心。毛澤東思想對於我們今天研讀黨史來說,是寶貴的第一手材料;在革命尚未成功的年代裡,就是指引方向的明燈。中共七大決定將毛澤東思想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目的就是通過凝聚共識,建立嶄新的國家。崇高的使命與科學的思想,是一個組織站位的基石。

二、人才和制度決定一個組織活多久

大家一定還記得小時候課本里,長征過草地時,我們一路有多狼狽。但長征的勝利為革命保留了力量,這些經過千錘百煉的革命骨幹,成為了抗日戰爭和人民解放戰爭的主力。經歷了苦難的中國共產黨,始終以嶄新的面貌迎接輝煌的關鍵,就是人才和制度。

生存壓力越大,人才越是組織發展的第一要義。毛主席說過,政治路線確定後,幹部就成了決定的因素。一個組織有了偉大的使命願景,有了正確的思想引領,還需要有人去落實。我們黨高度重視幹部的選拔任用培養管理工作,當前又在推進全面從嚴治黨,目的就是保證正確的決策能通過幹部的真抓實幹落實好。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前,工農紅軍能夠一次次以小博大,以寡敵多,原因就在於廣大貧苦農民分到土地後積極性被調動起來,踴躍參軍,以及毛澤東等同志的正確戰略戰術指導。從八七會議到遵義會議,我們的黨展現出了強大的糾錯機制;從土地革命到抗日革命根據地建設,好的制度一直能夠取得民心和高素質幹部的追隨。

三、創新和堅守決定一個組織走多遠

創新並不是一個只屬於我們這個時代的詞。理論創新,制度創新,文化創新,一直是我們黨保持生機與活力的重要源泉。

人們總是容易依照自己原有的經驗來處理新遇到的問題。八七會議後,確定了要土地革命,要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對派,但還是在走共產國際佔據大城市的老路。經過對失敗的總結,結合中國實際,以毛主席為代表的中國馬克思主義者,拋棄了教條的限制,為革命探索出了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道路,這條路從未有人走過,但卻無比的正確,這就是創新的力量。

在抗日戰爭最困難時的延安,中央決定在全黨開展整風,使黨內在思想上政治上統一,行動上一致。反對主觀主義,反對宗派主義,反對黨八股等內容,組織文化上的創新為奪取抗日戰爭最後的勝利,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創新不是數典忘祖,更不是平地起高樓。創新是建立在堅守基礎之上的,黨的七大系統總結了三大優良作風,理論和實踐相結合,密切聯絡群眾,自我批評成為工作創新的基石。武裝鬥爭,統一戰線,黨的建設這三大法寶,經住了實踐的檢驗,閃爍著實踐的光芒。

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是中華民族發展史上的重要事件。自從有了中國共產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之路開啟了新的征程。我相信,中國人民在偉大、光榮、正確的中國共產黨領導下一定能夠完成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這個夢想。在展館的後部,回顧了從建國開始,直至改革開放四十多年後的今天,我們國家發生的翻天覆地的變化,無論是在工業、農業,還是在科技、教育、醫療、體育、人均住房面積、環境等方面都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和發展,人均壽命比解放前增長了三十多歲,這一切都歸功於我們國家有一個好的領導集體——中國共產黨,歸功於全國人民在黨的正確領導下齊心協力、努力奮鬥、開拓進取獲得的偉大成績。作為一名共產黨員,我將不辜負這一光榮的稱號,牢記黨的宗旨和使命,不忘初心,為黨和國家的發展貢獻出自己的力量。

標籤:心得體會 黨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