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黨建文案

反腐大片《國家監察》心得體會5篇

【篇一】

反腐大片《國家監察》心得體會5篇

由中央紀委國家監委宣傳部聯合中央電視臺攝製,反映紀檢監察體制改革成效的五集紀實專題片《國家監察》,將於1月12日至16日在中央廣播電視總檯央視綜合頻道(cctv1)晚8點檔播出。

專題片共五集,分別為《擘畫藍圖》《全面監督》《聚焦脫貧》《護航民生》《打造鐵軍》,片中選取20餘個近兩年發生的真實事例、案例,通過一個個落馬貪官的現身說法,生動講述堅持和完善黨和國家監督體系、強化對權力執行的制約和監督、鞏固和發展反腐敗鬥爭壓倒性勝利的故事。

第一集就“猛料”十足。秦光榮北京和老家各有上千平米“大院”、王曉光家裡堆滿4000多瓶茅臺酒、艾文禮帶3個箱子交代問題、袁仁國收5公斤黃金“仁國鼎”……片中許多案件的細節都是首次曝光,令人十分觸動。

通過此片,大家越來越清醒的認識到:腐敗就是一把手的腐敗,同級紀委監督不了同級一把手,而上一級紀委又監管不了下一級一把手,一把手廉潔、腐敗,部屬自然效仿。因此,反腐敗的關鍵是如何管理好“一把手”。

作為一名政府工作人員,尤其是黨員幹部,我們要從看到的所有案件中吸取教訓,做到舉一反三,警鐘長鳴,牢記黨的宗旨,做好本職工作,恪盡職守,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真正做到上不負黨,下不負民,為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鬥目標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篇二】

最近中宣部錄製的專題紀錄片《國家監察》陸續開播,片中典型案例讓人歎為觀止。黨的十九大以來,截至今年6月,全國紀檢監察機關共接受信訪舉報553.1萬件次,處置問題線索280.6萬件,談話函詢58.7萬件次,對86.3萬名黨員作出黨紀處分,對22.5萬名公職人員作出政務處分,8700餘名黨員幹部主動投案。黨的十九大之後,不收手、不知敬畏的現象仍然還不同程度存在,這給國家監察監管帶來挑戰。

但通過觀看專題片《國家監察》,也讓我們感受到了國家反腐的堅強決心,也讓全國人民感受到了國家監察體制改後取得的顯著成效,通過國家監察體制改革,有效解決了過去監察範圍過窄、反腐敗力量分散、紀法銜接不暢等問題。特別是《國家監察》專題片第四集《護航民生》一開篇,就為觀眾揭露了一張醫藥領域的利益網,講述紀檢監察機關如何聚焦群眾痛點難點,著力解決教育醫療、環境保護、食品藥品安全等方面漠視侵害群眾利益問題,為民生保駕護航,以往醫院管理人員不屬於行政監察物件,非黨員也不屬於紀委監管範圍,對他們的監管存在制度性漏洞。《監察法》的頒佈實施,以法律的形式把國家監察對所有行使公權力公職人員的全覆蓋固定下來,填補了過去監管物件上的空白。

進一步深化國家監察體制改革,有利於加強黨對反腐敗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有利於實現對公權力監督的全覆蓋,有利於堅持標本兼治、鞏固擴大反腐敗鬥爭成果。對漠視侵害群眾利益的群眾痛點難點,更應該加大監察力度,讓群眾正真在享受監察體制改革的紅利。

反腐永遠在路上,幹部思想教育也永不能停息。

【篇三】

幸福感來自於什麼?金錢增加越快、獲得越多,人就越幸福麼?其實不然,在關於幸福衡量標準中,金錢和幸福的關係遵循著一個理論——邊際遞減效應。也就是說,錢財累計到一定的標準後,幸福感的增幅是不明顯的。而若是通過職務便利等行為帶來的不法財物,就像貴州省原常委、副省長王曉光受賄茅臺酒,其妻子感嘆“扔也扔不掉,喝也喝不了,送也送不完,倒也倒不盡,早知如此,何必當初”,心裡裝著忐忑、良心受到譴責,這種“懸崖邊”的行為,又怎能帶來幸福感?貪多無用、得不償失,黨員幹部唯有樹立正確的金錢觀,看破“利”字,摒棄奢靡之風,乾乾淨淨做事、坦坦蕩蕩做人,才能贏得群眾認可,獲得真正的幸福,不然只能徒勞無功,換來一間牢房、一張床。

以不法手段奪來之財,終究不是自己的。專題片中“落馬”的領導幹部,大多都是為政一方的“一把手”,手中的權力如果得不到好的監督和制約,“瞞天過海”“隻手遮天”“失職瀆職”等情況便會發生。這些物件大多都是職務犯罪,拿著人民群眾賦予的權力,卻做了滿足個人私慾、褻瀆幹部身份、損害群眾利益的事情,用職務之便去“奪”私利,搞團團夥夥,搞幫幫派派,這些都必將受到人民的唾棄和法律的制裁。我們應該看到,這些“大腐敗”,多半都是從收取一件小禮品、一個小紅包,而打的一聲小招呼、透露的一點小祕密開始的。綿綿細雨往往不能引起重視,但若不及時躲雨、避雨,終究還是會溼透衣裳,甚至感染風寒。所以,我們從成為一名公職人員那一刻起,就要防微杜漸、抓早抓小、慎獨慎微,謹慎使用手中權力,依法用權、依法辦事,不拿一針一線,不奪不義之財,不讓細雨透衣裳。

權力必須在陽光下執行。近年來,國家監察體制改革的試點工作在全國推廣,組建起國家、省、市、縣四級監察委員會,同黨的紀律檢查機關合署辦公,實現對所有形式公權力的公職人員監察全覆蓋。在制度的健全完善和反腐敗高壓態勢下,制度上的漏洞得以填補,“九龍治水”產生的監督空白、死角問題得到有效解決,“躲”在制度空子裡的郭海案在停滯三年後僅用三個月便解決,“躲”在內幕交易和親戚賬戶背後的王曉光也逐漸暴露,“躲”在時間背後的艾文禮、秦光榮等人也不再心存僥倖,而是主動向組織自首……眾多的案例和事實告訴我們,“躲”是沒有用的,只有公權力在陽光下執行,黨員幹部才能在陽光下行走,才能形成萬眾一心加油乾的幹事氛圍,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組織保障和源源動能。

茅臺集團原黨委副書記、董事長袁仁國是“茅臺亂象”的製造者、帶頭者,也是參與者、獲益者。他在茅臺集團40多年,從一名釀酒車間工人一步步成為“一把手”,本該是一段勵志故事,卻墮落成了警示案例。“墮”是根源,忘記初心和使命是根源。這些案例啟發和告誡黨員幹部,要始終“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堅定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觀念,補足精神之鈣。同時,要推進全面從嚴治黨向縱深發展,持續深入推進國家監察體制機制改革,形成黨內監督、國家機關監督、民主監督、司法監督、群眾監督、輿論監督的全面監督網,運用“四種形態”批評教育、幫助和處理“墮落幹部”,實現懲治極少數、教育大多數,最終形成“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良好政治生態。

【篇四】

1月14日晚,紀實專題片《國家監察》第三集《聚焦脫貧》在央視綜合頻道晚8點檔播出。習總書記說,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一個也不能少;
共同富裕路上,一個也不能掉隊。新中國成立以來,黨和政府一直致力於消除貧困。1978年改革開放時,貧困人口有2.5億,到2012年下降為9800餘萬,脫貧仍然面臨十分艱鉅而繁重的任務。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脫貧攻堅擺到治國理政的重要位置,中國共產黨向全國人民莊嚴承諾,到2020年實現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

然而,正如專題片中播放的,仍存在部分扶貧幹部政治意識不足,對待扶貧敷衍了事、得過且過,重面子輕裡子,沒有全身心投入扶貧事業,甚至以權謀私,將扶貧資金挪為己用,費盡心思掩蓋錯誤,絞盡腦汁應付檢查,掩耳盜鈴、自欺欺人,最終身陷囹圄,悔恨不已。

作為扶貧專幹,我們應當知道,扶貧是一場硬仗,須吃苦、能耐勞,離不開實幹作風、擔當精神。打贏脫貧攻堅戰需要黨委政府凝心聚力,黨員幹部奮發有為,社會各界眾志成城。扶貧領域腐敗和作風問題專項治理是一項事關貧困群眾切實利益的重大任務,不能馬虎懈怠,更加不能允許腐敗現象的發生。當前,脫貧攻堅戰已進入“倒計時”,我們更應該站好最後一班崗,保持嚴肅、正規的實幹精神,風清氣正,確保脫貧攻堅工作圓滿完成。

【篇五】

1月14日晚,紀實專題片《國家監察》第三集《聚焦脫貧》在央視綜合頻道晚8點檔播出。習總書記說,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一個也不能少;
共同富裕路上,一個也不能掉隊。新中國成立以來,黨和政府一直致力於消除貧困。1978年改革開放時,貧困人口有2.5億,到2012年下降為9800餘萬,脫貧仍然面臨十分艱鉅而繁重的任務。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脫貧攻堅擺到治國理政的重要位置,中國共產黨向全國人民莊嚴承諾,到2020年實現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

然而,正如專題片中播放的,仍存在部分扶貧幹部政治意識不足,對待扶貧敷衍了事、得過且過,重面子輕裡子,沒有全身心投入扶貧事業,甚至以權謀私,將扶貧資金挪為己用,費盡心思掩蓋錯誤,絞盡腦汁應付檢查,掩耳盜鈴、自欺欺人,最終身陷囹圄,悔恨不已。

作為扶貧專幹,我們應當知道,扶貧是一場硬仗,須吃苦、能耐勞,離不開實幹作風、擔當精神。打贏脫貧攻堅戰需要黨委政府凝心聚力,黨員幹部奮發有為,社會各界眾志成城。扶貧領域腐敗和作風問題專項治理是一項事關貧困群眾切實利益的重大任務,不能馬虎懈怠,更加不能允許腐敗現象的發生。當前,脫貧攻堅戰已進入“倒計時”,我們更應該站好最後一班崗,保持嚴肅、正規的實幹精神,風清氣正,確保脫貧攻堅工作圓滿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