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勵志 > 勵志文章

創業成功的勵志故事2篇

不管你從事那種創業專案,只要敢於去嘗試,勇於去堅持,一定會換來成功的青睞。下面是小編精心為大家蒐集整理的創業成功勵志故事,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創業成功的勵志故事2篇


創業成功勵志故事(一)

80後技術男棄國企工作 眾籌創業獲投500萬

一個80後技術男,8年前放棄穩定的國企工作,選擇冒險創業,用他自己的話叫“比較霸蠻”,明知不可行還要試一下。

2015年,“技術男”汪歷嗅覺到健康養生電商市場的潛力,創辦了湖南玖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試圖通過移動網際網路作為撬動養生食品行業的槓桿。目前已經獲得首輪500萬元的投資。

從國企職工到創業的艱辛轉身

汪歷,80後,湖南常德石門縣人。他用“無知無畏”這個詞評價自己的個性。2005年,從湖南理工學院資訊科技專業本科畢業後,汪歷進入湖南電信創發天辰科技公司成為一名“技術IT男”。

雖然這份國有企業的工作比較穩定,但是不滿於安逸的汪歷工作兩年後脫離體制,先後跳槽到兩家創業型的網際網路公司擔任技術、運營高管。“在創業者身邊的5年曆練,我經歷過研發的網際網路產品因錯失了市場潮流而遭遇拋棄,企業面臨團隊解散、瀕臨倒閉,最後又奇蹟般生存下來的場景。更是耳濡目染了創業者那執著、無畏的創業精神。”

“從事軟體研發的經歷使我能夠站在技術角度冷靜客觀地分析問題,擔任高管職位的經歷則使我瞭解客戶需求和企業面臨的風險。”汪歷認為,這些工作經歷給了他“創業夢想”,也教會了他如何做好一個老闆。

汪歷很看好網際網路+養生領域的發展前景,於2015年創辦了湖南玖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吸引風投的主要因素:眾籌模式與網際網路基因

“人的一生有兩樣東西不能剝奪:自由和健康。”在汪歷看來,人口老齡化、環境汙染加劇,工作節奏與壓力加大,人們對健康的投資越來越重視,也越來越提前。但目前保健品行業在電商的垂直細分領域還沒有做大做強。

“公司的商業模式和網際網路基因正是吸引風投的主要因素。”汪歷分析說,不同於傳統電商在做的單純的B2C的網際網路平臺,公司建立的是C2B的網際網路眾籌平臺,即消費者以較實惠的價格預購產品,眾籌需求與資金,公司再集中採購、定製化生產產品,以使用者需求引導市場,這種輕型的運作模式,既可避免庫存過剩,也能緩解生產中的資金壓力。

按照汪歷的計劃,今年8月底至9月初,公司將進行第一代產品眾籌,首批認籌的消費者有望成為公司的合夥人。

創業最大的對手是自己

“有時我也會想,如果不創業就會有另一種生活方式:不用每天工作12個小時,妻子與家人的幸福感會更強。但創業這件事是由我的性格決定的,人一生總會有自己的夢想,我想去實現他。”汪歷很感謝家人和朋友對他的支援。

談及創業最大的困難,汪歷感嘆,對於初創的公司而言,最大的難處在於人才的招募。大多數人缺乏冒險、缺乏敢為天下先的精神,過多地考慮潛在的風險因素。

對於創業失敗,喜歡研究歷史的汪歷已然能夠坦然面對企業成長過程中的矛盾、打擊、衰落,“一開始幹起來,就沒時間去想這個問題,玖草所在的保健品行業是健康事業,也是全民事業。我是這個事業在移動網際網路領域的發起人,就算我最終失敗了,也還會有人繼續這項事業。”

汪歷最崇拜的企業家是喬布斯,除了欣賞他追求極致的極客思維以及拿得起放得下的精神,還因為喬布斯有一群在關鍵時候幫助他的兄弟。

汪歷總結了三句話送給與他一樣正在創業或正準備創業的朋友:第一,當你開始創業時,就有了支援你的粉絲,他們是家人或是朋友,所以不要感到孤單。第二,創業最大的對手不是別人而是自己,很多人是被自己打敗的。第三,要學會放下,很多創業者在事業剛有起色時因為放不開權力、股權,錯失了企業最好的發展機會。

創業,本來就是九死一生的事,成功更屬於小概率事件。目前的環境下,電商領域創業更是難。對手大都兵強馬壯,想在電商紅海中分得一杯羹,不是件容易的事。

創業成功勵志故事(二)

大四學生用“微電影”創業

大學生創業故事,這個清明假期,劉林青和他的小夥伴們異常忙碌:距離大學畢業的日子越來越近,劉林青和他的“覓&me工作室”成員拿著相機、攝錄機每天穿行在校園的教室裡、紫藤花架下、圖書館的走廊裡……為同學們留下青春記憶的同時,也記錄著自己的青春印記。

“覓&me工作室”的主創有四人:劉林青、張慕然、蘇曉萌、楊曉菁,都是來自天津外國語大學國際傳媒學院新聞專業的大四學生。談起最初成立創業團隊,劉林青介紹,2012年9月,當時正讀大二的他們因為要完成製作微電影的作業而聚在了一起,在討論劇本、拍攝等過程中,他們發現彼此間竟有著相同的興趣愛好:喜歡用照片、視訊的方式記錄生活。就這樣,“覓”團隊應運而生。

為何要給工作室取名為“覓&me”?楊曉菁解釋說:“記錄被忽略的風景,尋覓真我,現代人為了生活過得很匆忙,往往忽略了身邊的風景,有時也會迷失自我,“覓&me”正是重新發現生活之美、尋覓真我的意思,這是我們的心態,也是我們希望傳遞給別人的正能量。”

“覓”團隊曾多次自發組織拍攝多部視訊短片,包括為校園情侶拍紀念、為即將畢業離校的學長拍畢業照、學長回母校的圖書館求婚“微電影”等。剛開始,團隊的拍攝多是義務的,不收取任何費用的。

創業初衷

可以把興趣愛好和工作結合起來。面對即將到來的畢業、就業,一個新的想法在他們的腦海中誕生—如果可以把愛好和工作相結合,那就太幸運了。有了這個想法後,他們迅速擬出方案,分析利弊。最終,確認工作室經營方向,盈利模式後正式開啟創業模式。

有了前期視訊拍攝的經驗,加之人脈的積累,“覓&me工作室”在創業初期頗為順利。“由於我們的價格較市場價更低,而成片質量卻很好,所以客戶覺得價效比高,普遍反響還不錯,當時在一段時間內接下好幾單。”張慕然說。在創業初期,“覓&me工作室”將全部盈利投入到置辦裝置中,到目前為止,工作室僅裝置方面的固定資產已達7萬餘元。

和所有創業初期的團隊一樣,工作室很快迎來新的問題。“記錄類及婚禮微電影市場飽和度高且受眾需求相對較小,如果我們只是單一做這一部分,恐怕不能維持工作室長期、穩定的盈利。”劉林青說。

關於未來

雖然要分開團隊但不會解散

面對現實的壓力和對夢想的堅持,工作室最終選擇以企業宣傳片、微電影廣告為主,兼顧“記錄生活”的發展方向。去年10月,工作室為一家生物公司拍攝製作的用於參加創新中國大賽的企業宣傳片,幫這家公司成功入圍並獲得首輪融資;去年11月,工作室獨立拍攝製作的微電影《看見》入圍光線傳媒微視訊大賽前20名。

記錄著同學們的“畢業故事”,工作室的小夥伴們也面臨著畢業分離。“兩位同學去英國深造,都是媒體制作、公關推廣之類的專業;我和另外一名同學現在在一家從事電子出版的企業實習,負責視訊後期。”劉林青說,儘管難以避免要分開,但這個團隊不會解散,“我們會有聚在一起繼續奮鬥的那一天。”劉林青堅定地說。

創業成功勵志故事(三)

陝西80後修腳工白手起家創業,把鄭遠元修腳公司開遍全國

成才不問出處

從西安上高速,越莽莽秦嶺,三個半小時後,抵達位於大巴山麓、漢水之濱的紫陽縣城;從這裡沿著盤山公路溯流而上,輾轉車行約30公里,記者來到了有著“地無三尺平”之稱的高橋古鎮;再在通向鐵佛村的村道上顛簸20分鐘,接著於無路處棄車步行,往山中再走1裡地……此行的目的地,群山環抱間一座外皮已經龜裂的兩層土坯房終於躍然眼前,這就是鄭遠元的家。

踏著吱呀作響的木梯爬上老宅的二層,以青石板為瓦的房頂漏出幾道光亮,本用於倉儲的黑漆漆的頂棚裡,薄薄一層木板上橫著張落滿塵灰的板床,“那是我從小的臥床”,作為家中老么的鄭遠元示意記者需跟著他踩著房樑處行走,“這個我最有經驗。”

在這個自然環境惡劣的國家級貧困縣,鄭遠元家的故事與其他山區農戶並無什麼不同:父母務農,家境貧困,哥哥在煤窯打工受傷,1983年出生的鄭遠元國中即輟學,隻身到四川達州投奔姨父,一面跟著姨父學起了中醫修腳的手藝,一面在餐館洗碗打雜。

2002年,已經出師的鄭遠元來到與達州相鄰的陝西漢中,原本打算找一份足浴店修腳工的工作餬口,“臨行前,在達州的好朋友要買房,我把幾年攢下的上千元積蓄都借給了朋友,只好朝姨父再借了幾百元做盤纏,想著很快就能領到工資。”

事有不巧,到達漢中的第一天,鄭遠元登門求職卻屢屢被拒之門外,“租了房子、買了生活必需品後,隨身帶的幾百元也只剩下了5塊錢,一晚上餓著肚子沒敢吃飯。”

第二天,揣著兜裡僅有的5塊錢,找不到工作又舉目無親的鄭遠元,無奈之下在漢中市汽車運輸公司門口擺起了修腳攤,“無人問津不說,很快還被人趕走了。”挪到虎橋路口後,鄭遠元“否極泰來”,地攤從早上10點一口氣擺到了晚上,“修腳3元,一天就掙了120塊錢!”——鄭遠元告訴記者,這是他時至今日仍最難忘懷的“第一桶金”。

修腳、治腳氣、挖雞眼、取肉刺……鄭遠元咽得下苦,出攤一出就是兩個年頭,“為了省時間,中午不吃米飯只吃3元一碗的刀削麵,更不敢多喝水怕老上廁所。”

創業不分貴賤

鄭遠元人聰明,一對眼睛時時透著機靈。修腳手藝越做越熟練,擺修腳攤每月也有近萬元收入。

悟性高是一回事,卻也難以彌補他文化程度低的短板。不過,鄭遠元做人踏實、待人真誠,總有些“貴人”為他“指點迷津”,補上了“社會大學”這一課。

2005年初,在地攤上為一位老人治好腳病後,老人十分欣賞面前的小夥子:“你這麼年輕,技術又這麼好,擺地攤終究不是長久之計,還是應該開個店正規幹,才能有大的發展。”在老人的提醒下,租門面、辦執照,2005年底,鄭遠元的第一家修腳店開起來了,只有一間門面,面積也只有30多平方米。從地攤修腳工到“鄭老闆”,鄭遠元用了3年,那年他22歲。

店面開張,需要增加人手,鄭遠元想到了還在老家深山裡“刨食”的鄉親們。“你發大財吧,我不幹,即使沒有飯吃,咱也不去搞修腳”,老家的朋友給他潑了一盆冷水,“啥事不能幹啊,去做這種活路!”

有志不在年高,成才不問出處,創業的路徑又豈有高低貴賤之別?經過反覆動員,鄭遠元的姐姐鄭遠翠、嫂子任繼芳成為了他的第一批員工。服務熱情、價格低廉,他的店面逐漸門庭若市起來,老家前來打工的人也越來越多,很快分店陸續開張……2006年底,僅僅過去一年,鄭遠元已經在漢中、安康、四川達州等地開了十幾家專業修腳店。

“我很感謝當初買房借我錢的達州朋友,如果不是因此把自己‘逼上絕路’,可能我現在還在給人打工”,鄭遠元對記者說。

標籤:勵志 創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