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勵志 > 勵志美句

忠義裡


忠義裡

禾水入縣城,在城南皀旗山麓,袍陂下面,激流沖刷出百尺深潭。

潭水凝滯,深貯歷史的凝重。

韃靼鐵騎踏碎南宋王朝的偏安夢,文天祥的浩然正氣,化作了惶恐灘頭的惶恐。這時,文天祥的妹夫彭震龍與永新的吳、龍、段、左、張、譚、顏、劉八姓族眾,以血肉為城,誓死守衛永新。元兵久攻不下,宋叛將劉槃收買叛卒,開了城門。守城將士,殺出一片英勇壯烈;元兵屠戳百姓,殺出一片鬼哭神號。三千“山陬窮民”,一聲長號,同時跳入皀旗山下的禾河,以身殉國。

袍陂龍氏外甥,明末清初文學家賀貽孫曾撰《忠義潭記》。喟然驚歎:“從古亡國不止一宋,未聞有以黔首三千同死社稷者!”

賀貽孫又說:“至今泊舟潭上者,陰雨晦夜,常見金戈鐵馬,出沒馳騁於洪崖蒼波間。風響樹答,水湧石怒,若有叱吒怨恨之聲,終夕不休。”

出生於袍陂村的中國著名古建築學家龍慶忠教授說:“幼時讀賀貽孫老先生的《忠義潭記》所流下的淚水,彷彿還留在我的臉上。”

歷史留下血寫的記憶,因此人們稱此處為“忠義潭”。

潭畔有村,名袍陂,又名陂下,此後稱“忠義裡”。忠義裡四個屋場,皆居龍姓。

每年七月十七,這一義士殉難之日的傍晚,袍陂龍氏,設祭於忠義祠,置酒、肉、米飯於潭畔,燒香跪拜,祭奠靖難亡靈。然後,悉數傾入潭內……這是永新龍氏特有的一種民俗,公元1950年始廢。

我從求學於縣城始,不知多少次孓立於袍陂村前的忠義潭畔,憑弔三千無名烈士。依忠義祠前青翠古柏,撫殘留著“明萬曆甲申龍門……”幾個殘缺不全的漢字的方形石柱,望洶湧的粼粼碧波,生萬端感慨。

忠義潭北岸石壁上,曾有每字約兩米見方的“忠義潭”三字,並有百餘字的短文。我曾見過,但現在蕩然無存。民間收藏的《袍陂龍氏族譜》中,除載有賀貽孫的《忠義潭記》、《影帆閣記》,還載有明內閣學士尹臺的《義渡舟銘並序》,以及眾多的古詩文。此處曾有十分美麗的景色:千帆泊岸,漁舟唱晚;影帆閣中士子的書聲朗朗,騷客的吟詠風流千古……

逝者如斯乎?

西仲公六世孫,後唐與宋兩朝司徒經公,開基袍陂後,有子試,孫舜卿、舜臣。忠義潭的義烈,孕育了袍陂龍氏的人文精神。人文鬥煥,此後,每一代,至少有一人進士及第,三四人登上鄉試榜。其裔孫皆能有為有守,雖無喧赫的功績,但在士林可以說已鑄造出自己成功的人生。

標籤:忠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