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大班科學教案錦集4篇 《巧妙引導大班幼兒探索科學之旅》

本站為您提供全套針對國小科學課大班教學的教案,含教學目標、教學重點、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等,覆蓋了多個學科及相關知識點,幫助教師更加科學有效地進行授課並提高學生學習成果。

大班科學教案錦集4篇 《巧妙引導大班幼兒探索科學之旅》

第1篇

隨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種各樣的食品走進我們的生活,包裝袋在日常生活中越來越常見,讓幼兒瞭解各種各樣的包裝袋,明白包裝袋上標識的作用,瞭解白色污染的危害,激發幼兒願意製作、使用環保手提袋是本次活動的主要目的。

2、認識食品包裝袋的各種標識,並能在生活中加以運用。

3、瞭解白色污染的危害,學習製作、使用環保手提袋。

活動準備:課件、教學掛圖、小食品等、掛曆紙、固體膠、塑料繩、彩筆等。

1、 出示塑料袋,引導幼兒瞭解各種各樣的塑料袋,引發幼兒參與活動興趣。

(1)師:“你剛才看到了什麼”(幼:各種各樣的包裝袋)

(2)師:“他們是裝什麼的?有什麼圖案?在哪裏見過?”(讓幼兒自由發表意見)

2、請幼兒將包裝袋進行分類,説一説是按什麼特點分類的?如:按包裝袋的質地、包裝袋的作用、包裝袋的款式等特點。

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帶來了許多包裝非常精美的小食品,在食品的包裝袋上,還藏有很多的小祕密,你們每個人拿一樣找一找,看誰發現的祕密最多。

2、提問:你從包裝袋上發現了什麼?它能告訴我們什麼?

(1)出示質量安全標誌:請小朋友找一找你的包裝上有沒有這個標誌。

提問:誰認識這個標誌?誰知道質量安全標誌是什麼意思?

小結:包裝袋上有這個標誌的食品,説明它是經過國家嚴格安全檢驗的,合格的產品。在選擇食品時我們一定要選擇有質量安全標誌的`食品,這樣的食品我們才可以安全食用。

(2)出示綠色食品標誌:請小朋友找一找你的包裝上有沒有這個標誌。

提問:誰知道這是什麼標誌?什麼樣的食品是綠色食品?幼兒討論

小結:綠色食品的標誌由特定的圖形來表示。綠色標誌圖形由三部分構成:上方的太陽、下方的葉片和蓓蕾。標誌圖形為正圓形。綠色食品不是指綠顏色的食品,綠色食品是安全、無污染的食品,對身體非常有益,人們可以放心食用。

(3)出示生產日期和保質期:請小朋友找一找你的包裝上有生產日期和保質期嗎?

①提問:生產日期它告訴我們什麼?並説出這個食品袋上的生產日期。

小結:要看這個食品有沒有過期,我們首先要看年,如果是同一年的我們就要看月,如果年、月都一樣我們就要看日期了。

②請小朋友檢查一下你自己手中的食品有沒有過期,並説出原因。

(4)出示可回收標誌:哪些包裝材料是可以回收的?可回收的材料經過加工處理還可以製造出新的產品。

小結:我們要想選擇安全的食品,首先要看它有沒有質量安全標誌或綠色食品標誌,如果沒有綠色食品標誌,有質量安全標誌也是可以的。然後還要看生產日期、保質期,沒過期的食品才可以安全食用。

(1)師:“小朋友,我們生活中的這些包裝袋,給我們帶來了方便,但有些包裝袋也給我們的環境帶來了白色污染,請你説一説,什麼包裝袋給我們帶來了白色污染?白色污染是白色的嗎?他們是怎麼破壞我們環境的?

(2)播放白色污染環境的圖片,教師小結:塑料袋方便而我們卻不提倡使用,因為塑料袋很難降解,不利於環境的保護。

比如:購買食品時,要選擇有綠色食品標誌、可回收標誌的,不使用塑料袋,要使用環保手提袋,同時爭當一個環保小衞士,告訴家長也要這樣做。

三、請幼兒用提供的材料製作環保手提袋。

(1)請幼兒用掛曆紙根據幼兒用書上提示的步驟製作環保手提袋。在上面進行包裝,按提示疊好,用固體膠粘住。

(2)請幼兒裝飾環保手提袋,在手提袋上栓繩、裝飾花紋等。

師:小朋友今天知道了如何選擇安全健康的食品,以後你們去超市的時候,就可以當爺爺奶奶、爸爸媽媽的小幫手了。我們在選食品要選擇有這些標識的食品,這樣我們可以安心食用,確保我們的身體健康。不要亂到一些小攤上買一些三無食品,也不要吃過期的食品。同時我們不要亂扔這些吃完的包裝袋,我們不僅要我們的身體健康,也要保護我們的地球的身體健康,不要造成白色污染,把你今天學到的本領告訴你身邊的朋友,好嗎?

活動反思:在全球環境日益惡化的今天,讓孩子們瞭解環保知識,從小培養環保意識尤為重要。本節課內容較多、較深,有些概念,幼兒可能一時還不能完全理解,在今後的教學中,要經常講解,以求達到教學目的。

大班科學教案錦集4篇 《巧妙引導大班幼兒探索科學之旅》 第2張

第2篇

1.運用觀察、觸摸等方法比較常綠樹和落葉樹葉子的基本特徵,能初步鑑別兩種樹。

2.感受樹的美好,感受詩歌的優美,激發幼兒對周圍事物的關注與熱愛。

2.常綠樹葉、落葉樹葉若干,幼兒人手一片常綠樹葉、一片落葉樹葉。

4.漢字“樹”、“常綠樹”、“落葉樹”、“樹真好”。

1.師:老師給你們看一個字,(把“樹”字貼到黑板上)認識嗎?

(幼兒:學校大院;我家院裏;森林;馬路邊;花園裏;學校周圍;植物園;廣場……)

3.師:你們觀察的真仔細,那麼多的樹當中,你認識什麼樹?

(幼兒:柳樹、桃樹、蘋果樹、槐樹、松樹、杏樹、楊樹、梨樹、柏樹、丁香樹……)

師:你們知道的樹真不少,比我知道的還要多,你們真厲害,老師也帶來了一些樹,讓我們一起來看看,認一認吧。(給幼兒觀看ppt)

4.師:原來周圍有那麼多樹,孩子們,這是什麼樹?

師:夏天的時候滿樹都是綠綠的葉子,可是冬天它是什麼樣子的?

5.師小結:孩子們,像柳樹這種春天的時候葉子會發芽,一到冬天葉子全掉落,只剩下光禿禿的樹幹和樹枝的這種樹,我們叫它(出示“落葉樹”三個字並張貼到黑板上)看,認識嗎?

師:那有沒有冬天不落葉的樹呢?除了這種樹,還有一種樹它到冬天的時候葉子還是在樹枝上的,而且葉子還是綠色的,那是常綠樹(出示“常綠樹”三個字並張貼到黑板上),認識嗎?

二、比較常綠樹和落葉樹葉子的基本特徵

師:看,老師在周圍的桌子上放了兩種樹葉,一種是落葉樹的葉子,一種是常綠樹的葉子,請你各拿一片(做出左手一片右手一片的動作語言),然後馬上回來坐下。開始吧。(幼兒到身後的桌上去拿樹葉,拿後回到原來的地方。)

師:除了薄厚不一樣,我們來看看它的顏色,有哪裏不一樣?

師:還有哪裏不一樣,我們再仔細觀察一下它的.表面?

師:(教師在“落葉樹”葉子上畫上表示不光滑的曲線)為什麼常綠樹的葉子會亮呢?因為上面有蠟。

(幼兒:常綠樹葉子的正面顏色深,正面和反面顏色不一樣)

師小結:(指記錄)孩子們,仔細看看,其實,常綠樹和落葉樹不一樣的地方就是,常綠樹的葉子表面非常光亮,葉子很厚,正面顏色深。我們在馬路上看到好多樹,即便我們不知道它的名字,但是我們可以通過看它的葉子知道它是常綠樹還是落葉樹。

1.師:原來我們身邊有這麼多樹,那樹在我們生活中有什麼用處?

2.師:樹真好,那我們一起來聽下關於樹的兒歌吧。(同時出現漢字)

3.師:小朋友們聽得真認真,原來樹真好,那你喜歡在樹下幹什麼?這個散文詩真好聽,我們再來聽一遍了吧。

第3篇

通過操作探索感知空氣與燃燒的關係活動重點:燃燒需要空氣活動難點:蠟燭燃燒時間長短與空氣多少的關係活動準備:蠟燭打火機杯子記錄表活動過程:

1、設疑,引發探索興趣(一)師出示一支蠟燭,引導幼兒發散思維。

(吹、扇……)(二)引導幼兒進行逆向思維。、師:用什麼辦法把它熄滅呢?

(吹、扇……)二、第一次實驗探索活動,感知燃燒需要空氣師:現在我們來做個小實驗,老師點燃兩支蠟燭,請你們仔細觀察我是用什麼辦法熄滅其中一支蠟燭的?它是怎麼滅的?

(師操作點燃兩支蠟燭,一支罩杯子,一支不罩)1、你觀察到什麼現象呢?

(罩杯子滅,不罩沒滅)2、為什麼這支蠟燭還在燃燒?

(罩杯子)(慢慢的一點一點滅的)4、為什麼罩上杯子,蠟燭會慢慢地一點一點地熄滅呢?

(空氣……)小結:燃燒需要空氣,杯子裏的空氣越來越少,蠟燭就會慢慢熄滅。

3、通過調查、觀察、體驗、合作探究等活動,鍛鍊學生動手動腦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能力。

三、分組操作,進一步感知空氣與燃燒的關係師:再來做一個小實驗,請小朋友到你們相應的組坐好,先來看有什麼用具。

1、師:大家來看,做這個實驗所要用的材料杯子大小一樣嗎?(不一樣)接下來的實驗請小朋友仔細觀察蠟燭在杯子裏燃燒時間長短有什麼不同?

2、這個實驗要第組小朋友共同完成,但是分工不同,有一個小朋友來點蠟燭,3個小朋友罩杯子,現在給大家一分鐘時間協商,商量好後請以上坐好。

要求:一個杯子罩一支蠟燭,一定要同時罩有什麼辦法可以做到同時罩呢?

4、介紹記錄表請你們用線條表示蠟燭燃燒時間的長短。

四、活動延伸:用什麼方法讓即將熄滅的蠟燭再燃燒呢?

誰會分活動目標:學習把一個圖形二等分,並感知整體和部分的關係。

活動重點:探索不同圖形二等分的方法活動難點:感知整體和部分的關係活動準備:圓形卡片、正方形、長方形、記錄表、剪刀活動過程:一、探索圖形二等分的方法師:這裏有一個圖形,請大家來想辦法把它分成相等的兩份。

幼兒嘗試操作:教師引導幼兒用重疊的方法驗證兩部分是否一樣大?

三、探索長方形二等分的方法1、以小組進行,並記錄在記錄表上。

四、活動結束還有很多圖形寶寶也想請小朋友把它們二等分,我們來分分看。

認識和探索環境是人類的本性,新《綱要》中對幼兒科學領域教育的目標指出,要培養幼兒對周圍事物,現象感興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慾,要提供豐富的可操作的材料,為每個幼兒都能運用多種感官,多種方式進行探索提供活動的條件,並能運用適當的方式表達、交流探索的過程和結果,在本次活動中我讓孩子們在玩中學,學中做,活動內容方面既考慮到了符合幼兒的現有的`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戰性;既符合幼兒的現實需要,又有利於孩子的長遠發展;既考慮到孩子的興趣,又有助於拓展孩子的經驗和視野。在互動方式上,活動內容和活動形式有機的結合並相互滲透注重孩子學習的綜合性、趣味性、操作性和遊戲性。通過幼兒自己的探索促進信息的獲得和觀察、感知能力的發展。

第4篇

1.主動參加科學小實驗,體驗與同伴共同探索的樂趣。

2.感知體驗染色和褪色的現象,知道不同染色劑(洗滌劑)的染色(褪色)效果有差異。

重點:知道食物中含有天然色素,這些色素能夠染色。

紫甘藍、菠菜、橘子、水彩顏料、紅墨水、白布條、水碗、杯子、鑷子、洗衣粉、洗滌靈、酒精、清水、實驗記錄紙2份。

小朋友們知道手絹上的顏色是怎麼染上去的嗎?我們今天來染布好不好?

教師把以上食物榨成汁,裝在杯子中,引導幼兒觀察其顏色。

(2)教師出示水彩、水粉及墨汁等有顏色的液體,引導幼兒猜想這些顏色能染色嗎?染色後,那組顏色容易清洗掉?

(1)請幼兒將白布條分別放進上述準備好的幾種帶有顏色的液體中,輕輕攪拌,然後靜置約10分鐘。

(2)在等待的過程中,教師引導幼兒做褪色的猜想,猜一猜那種顏色最容易褪色。

(3)用鑷子取出上述液體中浸泡的布條,觀察它們的染色效果,看一看它們與相應顏色水的深淺差異。

(4)説一説生活中還有什麼食物中含有天然色素能夠染色。

(1)將染色的布條分別用清水漂洗,看看漂洗後的情況,做好記錄。

(2)如清水漂洗三次未完全褪色,課按如下順序加洗滌劑洗滌:

①撒洗衣粉洗滌;②加洗滌靈洗滌;③用酒精浸泡後洗滌。做好洗滌效果記錄。

我將此活動內容定位在科學領域教學活動,我的重點放在給幼兒充足的時間和空間,讓他們發自內心地去探索、發現,感知白布條在顏料中染色和褪色的.特點和不同,並將探索到的發現和結果,轉化為語言表達出來,與同伴一起分享。以“花手絹”的方式進入導入吸引了孩子們的注意力,他們也很快進入了課堂的氣氛,創造了一個孩子們比較願意接受的活動氣氛,對接下來的科學探索過程有了一個比較好的開始。

在活動中教師重視孩子們自由探索的過程,教師不急於揭示答案,給予孩子們更大的時間和空間去探索、發現,鼓勵孩子們敢於動手,在活動中儘量引導每一個孩子都能積極地去實踐操作,去感知實物,讓孩子以自己的方式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