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教師文案

國中八年級教案參考5篇

一份教案幫助你區分不同學生水平的教學方式不同,豐富的課堂離不開教師和同學的良好互動,趕緊寫份詳細的教案吧,下面是本站小編為您分享的國中八年級教案參考5篇,感謝您的參閲。

國中八年級教案參考5篇

國中八年級教案篇1

?馬説》

教學目標

1.積累文言詞彙,疏通課文大意。

2.理解文中“伯樂”“千里馬”與“食馬者”的寓意,學習託物寓意的寫法。

3.朗讀文章,注重朗讀語氣的把握,體會作者寄託在文中的思想感情,感受封建社會摧殘和埋沒人才的黑暗現實。

一、導入新課

相傳伯樂是春秋時代的人,姓孫名陽。據説,有一匹千里馬拉着沉重的鹽車翻越太行山。在羊腸小道上,馬蹄用力掙扎,膝蓋跪屈;尾巴下垂着,皮膚也受了傷;汗水淋漓,在山坡上艱難吃力地爬行還是拉不上去。伯樂遇見了,就下了自己的車,挽住千里馬而對它淌眼淚,並脱下自己的麻布衣服覆蓋在千里馬身上。千里馬於是低下頭吐氣,抬起頭來長鳴,嘶叫聲直達雲霄。這是它感激伯樂瞭解並且體貼它啊。

今天我們將學習的《馬説》,一定會讓你對伯樂和千里馬的關係有進一步的認識。

二、教學新課

目標導學一:檢驗預習,梳理文言字詞

1.走近作者。

韓愈(768—824),字退之,河陽(今河南孟州)人,唐代散文家、詩人,散文尤其,與柳宗元同為“古文運動”倡導者,是“唐宋八大家”之首。自謂“郡望(郡裏的顯貴家族)昌黎”,世稱“韓昌黎”,諡號“文”,又稱“韓文公”,官至吏部侍郎,故又稱“韓吏部”。

2.背景資料。

?馬説》寫於貞元十一年(795年)至十六年(800年)之間。當時韓愈初登仕途,不得志。曾經三次上書宰相求擢用,但結果是“待命”四十餘日,而“志不得通”,“足三及門,而閽人辭焉”。儘管如此,韓愈仍然聲明自己“有憂天下之心”,不會遁跡山林。他依附於宣武節度使董晉、武寧節度使張建封幕下,終未被採納。後來又相繼依附於一些節度使幕下,再加上朝中奸佞當權,政治黑暗,才能之士不受重視,鬱郁不得志。

3.文體知識。

“説”是古代的一種議論體裁,用以陳述作者對社會上某些問題的觀點。“説”的語言通常簡潔明瞭,寓意深刻,説理透徹。通常採用以小見大的方法,借講寓言故事、狀寫事物等來説明事理。講究文采,跟現在的雜文大致相近。如《愛蓮説》《捕蛇者説》《師説》等。

目標導學二:朗讀課文,劃分文章層次

1.自讀課文,梳理字音。

邪(yé)駢死(pián)食馬者(sì)槽櫪(cáolì)外見(xiàn)

2.聽朗讀音頻。

3.反覆朗讀課文,讀準字音,讀準節奏,尤其注意以下句子的朗讀節奏。

(1)故/雖有名馬,袛辱於/奴隸人之手,駢死於/槽櫪之間,不以/千里/稱也。

(2)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3)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4.藉助工具書,同桌之間合作,老師指導,疏通文章大意。

伯樂與千里馬的辯證關係,對你有什麼啟發?文中的觀點不難理解,教師應啟發學生領悟:①機會總是降臨給有準備的人;②自然界的任何物質都是相互依存的,得到賞識和重用也一樣,需要其他一些條件的滿足。

5.理清文章結構層次。

第一層(第1段):説明伯樂對千里馬命運的決定作用;

第二層(第2段):揭示千里馬被埋沒的根本原因;

第三層(第3段):總結全文。表現作者對封建統治者摧殘人才的憤慨之情。

目標導學三:合作探究,體會文章情感

1.託物寓意

本文采用了託物寓意的寫法,文中的千里馬、伯樂、食馬者各比喻什麼人?

明確:千里馬:人才。伯樂:能發現、賞識、任用人才的人。食馬者:愚妄淺薄、不識人才的統治者。

2.主旨情感

(1)在作者看來,伯樂與千里馬哪個更重要?為什麼?

明確:作者認為伯樂更重要。因為先有伯樂,然後才有千里馬。或者:因為沒有伯樂,千里馬也就被埋沒了。

(2)作者借千里馬不遇伯樂的遭遇,反映了當時怎樣的社會現實?作者主張怎樣對待千里馬那樣的人才?

明確:統治者埋沒、摧殘人才,使有才之人受到不公正待遇和遭遇不幸的處境。重用人才,給人才提供施展才能的空間和條件。

3.韓愈曾在《送孟東野序》中説“大凡物不得其平則鳴”,意思是指受到委屈和壓迫就要發出不滿和反抗的呼聲。文本借千里馬不得伯樂,實際上是對人才流落不得賞識而鳴。因此,文中充滿了受到不公對待的委屈與憤怒。請仔細品讀下面五個“也”字句,對其所表達的語氣分別做出解説。

①不以千里稱也。②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③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④安求其能千里也?⑤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

明確:①表示陳述語氣,但流露出無限痛惜之情;②表示肯定語氣,肯定食馬者的無知;③表示句中停頓,提醒讀者注意食馬者的無知給千里馬帶來的嚴重危害;④表示反詰語氣,凝聚着作者的憤慨之情;⑤表示感歎語氣,其間既有痛切之感,更有對食馬者的辛辣嘲諷。

4.再次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5.個性表達

如果你是一匹“千里馬”,而尚未被“伯樂”發現,你該怎麼做?

示例:①我要毛遂自薦,主動展示自己的才能。②我要努力完善自己,做得更好。③我要做到心態平和,相信是金子總會發光。

國中八年級教案篇2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 能説明三江源地區高海拔的地勢,高寒的氣候,廣佈的雪山冰川,星羅棋佈的湖泊、沼澤之間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響;並能據此説明三江源地區是多條大河源頭的原因。

2.分析三江源地區存在的突出環境問題,理解保護三江源地區生態環境的重要性,瞭解三江源地區保護江河源地與生態環境的成功經驗。

過程與方法

1.培養學生的讀圖、析圖的能力,獲取圖文信息的能力;

2.培養學生的學會運用地圖和資料歸納、總結知識的能力;

3.通過課堂活動、練習等,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鍛鍊學生學習區域的方法,培養學生的地理思維以及拓寬視野,增強學習地理的興趣以及運用知識的能力。通過對區域生態環保的學習,提高學生對生態環境與社會經濟發展的認識,從而幫助學生樹立可持續發展的觀念,增強環保意識。

教學重難點

1. 分析三江源地區是大河源頭的原因 ;

2. 理解保護三江源地區生態環境的重要性 .

教學工具

課件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直接引入:同學們知道長江、黃河是i我國兩條重要的大河,但你們知道他們發源於同一個地區嗎?這個地方除了孕育了長江、黃河兩條母親河之外,還孕育了國際河流瀾滄江。今天,我們就來一起學習和認識這片偉大、神聖的土地--三江源地區。(展示三江源相關圖片,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板書:

第二節 高原濕地--三江源地區

[講授新課]

展示三組圖片:①高海拔,高寒氣候影響下的地貌景觀--雪山連綿、冰川高懸、冰塔聳立;②高原濕地景觀--湖泊星羅,沼澤密佈、小溪潺潺;③生物多樣性及獨特的高原生態系統--細草如毯、羽族炫翎、蹄類競驕。

通過圖片的展示,培養學生審美情操的同時,鍛鍊學生的觀察能力,引導學生初步感知“高原濕地--三江源地區”

教師:介紹“三江源”名稱的由來。“三江”為長江、黃河、瀾滄江;“源”即源頭,發源地;“三江源”就是長江源區、黃河源區、瀾滄江源區的總稱。

板書:一、江河的源地:

1、包括:長江、黃河、瀾滄江源區

展示:青藏高原和青海省區域圖,請學生描述三江源地區的地理位置

學生:利用地圖找出三江源大概位置,教師指導並板書。

板書:

2、地理位置:青海省南部

閲讀:結合圖9.17、9.18閲讀教材92頁文字,引導學生了解“三江”水量數字,感受並理解三江源地區海拔之高、水系之多,被稱為“中華水塔”,是我國巨大的蓄水池和河流的輸水管。(板書)

轉折:既然被稱為“水塔”,就要有水源;(展示中國年降水分佈圖)請同學們閲讀我國年降水分佈圖,從乾濕狀況來看,我國説與半乾旱地區,降水量比較少,那麼三江源水塔的水是從哪裏來的?(板書)

4、水源

學生:發表見解,教師指導:上節課我們學習了青藏地區的高寒環境下的地貌景觀--雪山連綿、冰川高懸、冰塔聳立;高原濕地景觀:湖泊星羅、沼澤密佈、小溪潺潺。結合教材的資料,我們知道水源除了少量的降水還有雪山和冰川的融水。

討論:冰川、高山積雪和湖泊、沼澤是怎樣發揮作用,使“三江”水源源不斷地流向大海的。

學生:閲讀、小組討論併發言。最後教師總結:温暖季節,“固體水庫”的冰雪消融,形成涓涓細流,最後彙集成江河的源流;湖泊和沼澤是河流天然的調蓄器,雨季和冰雪融水豐盈時,湖泊起着消減洪峯的作用;冬、春季節時候。冰雪封凍,河流水量減少,湖泊講存儲的水補給河流,保持河流流量的相對穩定,因此湖泊和河流是天然的調蓄器。(板書)

4、水源

活動:教材93頁活動:模擬科學考察、探究黃河源頭通過師生互動,引導學生“體驗”地理科學家是如何確定河流的源頭同時從中受到地理科學方法、科學態度與科學精神的教育。

轉折:在地球上,哪裏有水,哪裏就有生命,一切生命活動都是起源於水,水對我們的生命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三江源作為三大河流的源頭,我們必須要保護好三江源的環境,保護水源不僅對當地人們的生存和發展至關重要,而且直關係到下游的流域的生態環境和社會經濟發展。

板書:

三、三江源地區的保護

1、意義:①對三江源地區的生存和發展至關重要

②對下游地區的意義

講述:但是,目前的三江源地區正經歷着令人擔憂的生態環境惡化問題。展示幾組圖片:淘金挖礦、樹木砍伐、源區污染、冰川消融、蟲鼠破壞、過渡放牧。從上面的圖片中我們瞭解到,三江源區受到不同程度的環境破壞。主要包括自然原因和人為原因導致的環境問題。(板書)

2、三江源地區的環境問題:

①自然原因:冰川消融、濕地縮小、蟲鼠猖獗、野生動物鋭減等

②人為原因:過度放牧、亂採濫挖、水土流失、草場退化等

講述:三江源地區的問題不僅會影響它本身,也會給長江、黃河等河流的中下游地區帶來不利影響。下面我們來完成96頁活動題:三江源如果遭到嚴重破壞,會對我國長江、黃河中下游帶來哪些影響?

學生:小組討論,教師巡堂指導;學生整理討論結果,並反饋小組討論成果,教師指導並評價以及總結。

轉折:對於這些問題,我們必須採取措施,你有什麼好方法去保護三江源地區啊?

學生:積極發表個人見解,教師知道並歸納板書。

4、措施與對策:設立三江源自然保護區

退耕還草(林)全面禁獵 禁採砂金 休牧育草

天然林和天然牧場保護工程等

課堂小結:今天我們主要了解三江源地區,那麼你有收穫嗎?

學生分享個人收穫,教師適當指導。

國中八年級教案篇3

?列夫·托爾斯泰》

課文內容分析:

本文是一篇人物傳記,節選自奧地利作家茨威格《三作家》中的《托爾斯泰》,傳主是享有世界聲譽的俄羅斯作家列夫·托爾斯泰。文章猶如一幅列夫·托爾斯泰的“肖像畫”,作者不僅用精彩的語言為我們展現了托爾斯泰獨特的外貌特徵,更為我們揭示了托爾斯泰深邃的精神世界,為我們瞭解、走近托爾斯泰打開了一扇窗口。

學情分析:

八年級學生已經閲讀過較多寫人散文,具備閲讀寫人散文的基礎,知道要以事寫人,要寫出人物的性格特點,要融入作者的情感等,但對於傳記類作品接觸不多,也不深入,特別是對於傳記的特點,比如內容真實、事件典型、注重細節、適度想象等,還知之甚少。而且,本文是一篇典型的外國文學作品,打上了作者的風格烙印,在構思、語言等方面均與學生既有的閲讀經驗形成較大反差,在閲讀時會帶來一定的困擾和挑戰。

教學目標:

1.把握傳主獨特的外貌特徵。

2.理清文章思路,學習先抑後揚的寫作手法。

3.揣摩精彩的語言,品味比喻、誇張等修辭手法的表達效果。

4.理解作者在描寫中穿插的議論和評價,走進托爾斯泰的精神世界。

教學重點:

1.學習先抑後揚的寫法。

2.揣摩、品味語言,賞析比喻、誇張修辭的表達效果。

教學難點:理解作者在描寫時穿插的議論和評價性語言,進而理解托爾斯泰的精神世界。

教學創意:因文識人,因人析文;緊扣文本,賞析借鑑;合作發現,自主建構。

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

一、激趣導入,生好奇之心

(一)在世界文學,有兩位文學家因為文學成就巨大而被中國讀者尊稱為“翁”,其中一位是“莎翁”——莎士比亞,同學們知道另外一位是誰嗎?

學生回答。明確:“託翁”——列夫·托爾斯泰

(二)對於托爾斯泰的生平及文學成就,同學們有多少了解?

學生交流課前預習所蒐集的關於托爾斯泰的資料。

教師補充:托爾斯泰貴族出身,世襲伯爵;托爾斯泰受到歐洲啟蒙思想的影響,以自己的方式嘗試改革俄國社會,儘可能維護農民利益;托爾斯泰對哲學、宗教、倫理道德問題進行過深入研究,最終促成了自己世界觀的轉變,富有平民思想;堅持從事體力勞動,力圖按照農民方式生活;托爾斯泰晚年時期放棄所有財產,棄家出走,最終病逝於一個偏僻的火車站;托爾斯泰的文學成就主要表現在《戰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復活》這三部長篇小説上面,他是世界現實主義文學的高峯之一,列寧稱他是“俄國革命的鏡子”。

(三)設疑:托爾斯泰到底應該長成什麼樣子才和他的身份與地位相稱?這可能是同學們都很感興趣的問題。今天,我們一起學習節選自奧地利作家茨威格所撰寫的人物傳記《托爾斯泰》的部分章節,去近距離觀察托爾斯泰的外貌特徵。

(設計意圖及教學建議:這一環節的主要目的在於激發學生學習本文的興趣,不做過多要求,主要由學生言其所知所想,為下面的學習作心理鋪墊。)

二、自讀課文,識傳主之形

(一)學生自讀課文,邊讀邊思考:文章是從那些方面描寫托爾斯泰的外貌特徵的?

(二)小組內交流。

(三)班級內交流。

明確:文章分別從鬚髮、面部輪廓、面部表情、眼睛等方面描寫托爾斯泰的外貌特徵。

(設計意圖及教學建議:本環節旨在引導學生對課文進行整體把握,歸納概況,抓住要點。教師要指導學生學習用做批註的方法對相應文段進行要點概括。)

(四)試着用“托爾斯泰是一個的人”句式概括托爾斯泰的外貌特徵。

示例:鬚髮濃密,面部粗鄙,表情矇昧陰沉,目光犀利等。

(設計意圖及教學建議:這是在上一環節基礎上的深入,主要是為了抓住人物外貌特徵,教師要指導學生用抓關鍵性形容詞的方法準確把握。同時,教師要適時板書,為下一步學習做鋪墊。)

三、對比分析,賞構思之奇

(一)引導學生髮現、思考:從感情色彩的角度分析,寫托爾斯泰其他面部特徵與寫眼睛特徵的詞語各有什麼不同?

明確:前者屬於貶義詞系列,用語“刻薄”;後者屬於褒義詞系列,極盡讚美。

(二)引導學生再思考:先貶抑再讚美,從寫作手法來看是什麼寫作手法,有什麼作用?

明確:使全文形成一種巨大的反差,突出眼睛和目光的特點,帶給讀者強烈的震撼和深刻的印象。

(設計意圖及教學建議:學習先抑後揚的寫作手法是本課的一個學習重點,但不能由教師生硬拋出,而要找到一個較好的切入點——詞語的感情色彩。)

(三)除了先抑後揚,文章為了表現托爾斯泰的外貌特徵,還使用了怎樣的寫作手法?

討論明確:側面描寫(第5段),通過寫來訪者者的心理落差,側面表現托爾斯泰面目醜陋。

四、板書設計

鬚髮:濃密

面部:失調、崎嶇、平庸、粗鄙抑

表情:矇昧陰沉、抑鬱寡歡、醜陋可憎

目光:犀利、深邃揚

第二課時

一、設疑導入

作為一篇重在寫人物外貌的作品,它與同學們閲讀過的作品有什麼不同,帶給同學們什麼樣的閲讀體驗?(設計意圖及教學建議:此處設疑主要在於引導學生從作品內容逐漸深入到語言賞析,從而突破另一個教學重點。)

二、瀏覽課文,自主發現

明確:多角度描寫;大量運用比喻、誇張等修辭手法;在描寫時,作者加進了大量評價性語言。

(設計意圖及教學建議:引導學生從語言的角度發現和分析本文的語言特點。學生可能有多種回答,教師要引導學生結合平時的閲讀和作文經驗,特別是在修辭手法的運用和議論性語言兩方面進行對比,突出本文語言特點。)

三、再讀課文,品語言之美

(一)找出文中的比喻句、誇張句,賞析其表達效果。

示例1:“托爾斯泰這對眼睛裏有一百隻眼珠。”運用誇張的修辭手法,生動形象地寫出了托爾斯泰能把萬事萬物盡收眼底的觀察力以及內心世界的豐富和充沛。

示例2:“它像槍彈穿透了偽裝的甲胄,它像金剛刀切開了玻璃。”運用誇張和比喻的修辭手法,把托爾斯泰目光的敏鋭、犀利表現得生動形象。

明確:運用比喻和誇張的修辭手法,既表現出了托爾斯泰的外貌特徵,又能夠引起讀者的聯想和想象。

(設計意圖及教學建議:本環節主要在於引導學生深入品味語言之美。學生對那些一望而知的誇張、比喻句及其表達效果可能得心應手,但對於寫眼睛部分的則可能存在表面化的膚淺理解,教師要重點引導。)

(二)找出文中的議論句,分析其作用。

示例:“作為一個始終具有善於觀察並能看透事物本質的眼光的人,他肯定缺少一樣東西,那就是屬於自己的那一份幸福”。托爾斯泰看透了暴政、醜惡、虛偽和苦難,也看清了造成人間種種罪惡的原因,並盡畢生全力去改變它,但總是事與願違,給自己帶來巨大痛苦。

明確:議論性的評價語對於揭示托爾斯泰的精神世界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點到為止,卻又一語中的。

(設計意圖及教學建議:這一環節和內容是本課的難點所在。走進托爾斯泰的精神世界,不能脱離文本空洞抽象地概括,而應抓住關鍵句,適當結合人物生平加以分析。)

四、總結梳理

學生梳理本課所學,總結歸納。

示例:第一,抓住人物特徵進行描寫。第二,先抑後揚的寫作手法。第三,巧用比喻、誇張等修辭手法,凸顯人物外貌特點。第四,精當的議論,畫龍點睛地揭示人物的精神世界。

(設計意圖及教學建議:一課一得,把語文核心素養的培養落實到每一堂課、每一篇文章中去。)

國中八年級教案篇4

?我一生中的重要抉擇》

教學目標:

1.把握演講詞的內容特點。

2.品析演講詞的語言技巧。

3.演練富有表現力的語言。

教學重點:把握演講詞的內容特點。

教學難點:品析演講詞的語言技巧。

教學環節:

一、感知——瞭解演講詞

(一)演講詞的概念和特點

演講詞,是指在重要場合或羣眾集會上發表講話的文稿。它的特點有:

1.內容上,鮮明的觀點、具體的事例和清晰的思路;

2.語言上,運用説話的技巧使語言風趣幽默,魅力四射。

(二)文章內容梳理

完成表格

二、品講——欣賞風趣幽默的語??

1.我知道自己是一個下午四、五點鐘的太陽;各位呢,上午八、九點鐘的太陽,這是本科生;碩士生呢,九、十點鐘的太陽;博士生呢,十點、十一點鐘,如日中天的太陽。

2.我覺得人們把我看成的錯誤在什麼地方呢,是把時態弄錯了,明明是一個過去時態,大家誤以為是現在時態,甚至於以為是能主導將來方向的一個將來時態。

3.名人和凡人差別在什麼地方呢?名人用過的東西,就是文物了,凡人用過的就是廢物;名人做一點錯事,寫起來叫名人逸事,凡人呢,就是犯傻;名人強詞奪理,叫作雄辯,凡人就是狡猾了;名人跟人握握手,叫作平易近人,凡人就是巴結別人了;名人打扮得不修邊幅,叫真有藝術家的氣質,凡人呢,就是流裏流氣的;名人喝酒,叫豪飲,凡人就叫貪杯;名人老了,稱呼變成王老,凡人就只能叫老王。

4.所以多數情況下,瞭解我的人還相信我,還能説服他,對我不太瞭解的人我很難説服他,我也懶得去説服他,就採取陽奉陰違的辦法,一旦幹到具體的活兒,他根本不清楚裏頭怎麼回事。

……可是我已經脱離第一線,高峯過去了,不幹什麼事情,已經墮落到了賣狗皮膏藥為生的時候,卻説我是。

……事業需要,有時候就去賣狗皮膏藥,做點招搖撞騙的事情。

5.我覺得我是“努力奮鬥,曾經取得過成績,現在高峯已過,跟不上新技術發展的一個過時的科學家。”

三、演練——運用富有表現力的語??

運用“設問+排比+對比”的組合手法仿寫一段話來表達你的一個觀點,並嘗試着講出來。

國中八年級教案篇5

?教學思路】

這是一篇意韻豐富的散文詩,在教學過程中,要着重朗讀指導,引導學生從體味詩歌感情基調的基礎上,控制好課文的語速、節奏與感情,以提高朗讀的質量。讓學生在課文的反覆誦讀中加深對課文的理解,提高感悟課文的能力,在獲得美的享受的同時促進其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的養成。

?教學目標】

知識和能力目標:

初步瞭解散文詩的特點――把詩的精練、音樂美和散文靈活多樣的表現力融為一體;品味語言,理解本文語言中的寓意;培養閲讀和欣賞散文詩的能力,通過誦讀,體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過程和方法目標:

① 通過多種方式的反覆朗讀,感知全文。

② 揣摩作者對南北兩地不同雪景的描繪,體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③ 品味語言,理解本文關鍵性語句的寓意。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

培養學生追求美好理想和敢於同困難作鬥爭、勇於拼搏的精神。

?教學重、難點】

①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散文詩,以讀品詩。

②揣摩作者對南北兩地不同雪景的描繪,體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方法】誦讀法,討論法。

?教學手段】多媒體教學

?教學課時】兩課時

?課前準備】

教師――魯迅的散文詩集《野草》,有關江南和北方的雪的音像資料,做好相關課件。

學生――查找有關“雪”的文字、圖片、音像資料,蒐集有關散文詩的資料,初步瞭解散文詩,先自主學習課文,劃出疑難字、詞、句,查字詞典掃清語音、語義障礙,再與同學合作,解決疑難。

?教學步驟】

一、導入:(播放《塞北的雪》投影顯示雪的圖片)

這一首《塞北的雪》曾經傳唱祖國的大江南北,在今天聽來仍然分外動人,聽着歌曲,我們眼前彷彿出現了那飄飄灑灑的漫天飛雪,那雪是冬天的精靈,是春天的使者,更是一篇篇凝結情思的美文的源泉。1924年歲末北京的一場大雪,魯迅先生破例地在他日記裏寫下了“大風吹雪盈空際”這頗富詩情畫意的文字,十七天後,一篇明朗的題為《雪》的優美散文便誕生了。今天,讓我們在先生情思凝結的美文當中,一起去賞雪景,悟雪情。(板書課題)

魯迅先生可以説是我們很熟悉的一位偉人,我們曾在他的文中感受過童年的活潑與可愛。今天,讓我們再來走近這位堅強而又對人生滿懷熱情的偉人。請同學們談談你對魯迅先生的瞭解。

二、介紹作者及作品:(學生回答,老師補充。)

魯迅,原名周樹人,浙江紹興人。中國現代文學史上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他一生創作了大量的散文、小説、雜文等文學作品,以徹底的、不妥協的、反帝反封建的戰鬥姿態,對反動腐朽的封建文化和帝國主義進行了英勇的鬥爭。代表作品有散文集《朝花夕拾》、《野草》。今天我們所學習就是選自散文集《野草》的《雪》。《雪》寫於1925年,正值不平靜的年代,南方的革命形勢在蓬勃地發展,可謂春暖花開之際,然而,北方還卻處於一片寒冷之中,面對黑暗的現實和酷冷的季節,魯迅以徹底的革命民主主義戰士的姿態去尋找“革新的破壞者”,去爭取“理想的春天”。

三、整體感知:

1、這是一首散文詩,風格柔婉中又見剛健,美豔中更現壯美,我們要學好一首詩,首先得讀好它,在讀中品味詩歌,在讀中獲得美的享受。我們應當怎樣進行朗讀呢?(老師給大家範讀一段,再請學生互相交流聽後的感受,同時指導學生從語速、語氣、重音、節奏或思想感情入手談論,並在此簡單介紹散文詩的特點。)

(確定全文的朗讀基調:

江南:婉約、柔和、舒緩,又有雪後消融的無盡可惜。

朔方:慷慨激昂,富有氣勢,具有堅強的戰鬥力。)

2、再請學生尋找自己最感興趣的一段朗讀,讀出感情。(生自由讀書)

3、思考:①作者為我們描繪了哪兩個地方的雪景?

明確:南方的雪和北方的雪。

②讀了這篇文章後,你認為最能體現文章主旨的句子是哪一句?

明確:“那是孤獨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

四、研讀、賞析:

指名生讀課文的南方的雪的畫面,分小組探究相關問題:

(1)用文中的語句概括江南的雪的特點。

明確:江南的雪“滋潤美豔之至”。

(2)作者是如何表現江南雪景滋潤美豔特質的?(生從課文中找出句子,加以分析)

明確:(可提示學生由整體到局部,由面到點的品味這一幅江南雪景圖)作者首先概括描寫江南雪的特點――滋潤美豔,接着用兩個比喻讓我們既感受到朦朧的美景,又感受到這雪裏也孕育着生命;而在雪野中,一片銀白的背景下,居然點綴着血紅的寶珠山茶,白中隱青的單瓣梅花,深黃的臘梅,還有冷綠的雜草,這就是江南的雪,這又是多麼絢麗的雪啊!

(3)花叢中紛飛喧騰的蜜蜂給這幅雪景帶來了些什麼?

明確:幻想蜜蜂在雪野中“忙碌地飛着”,“嗡嗡地鬧着”。這一“飛”一“鬧”霎時使整個雪野活躍起來,呈現出一派生氣勃勃的景象。這裏,不僅使讀者看見爛漫的冬花,而且彷彿聽到吟唱的春蟲,感受到作者熱烈期待春天的心聲。

(4)為什麼要寫一羣活潑可愛的孩子塑雪羅漢的情景?

明確:為了進一步擴展雪野的意境,使江南的雪富有生命力,作者用樸素的語言描繪了一幅兒童塑雪羅漢的水墨畫,通過“呵”、“偷”、“訪問”、“拍手”、“點頭”、“嘻笑”這些充滿活力的詞,刻畫了兒童特有的動作與神情,反映了他們天真活潑、純潔的心靈,真切、傳神、熱鬧、有趣。然而孩子們費了九牛二虎之力塑成的雪羅漢,由於寒夜的襲擊,終於褪盡了胭脂,“成為不知道算什麼”。這裏,通過雪羅漢被淡忘、消釋的描寫,抒發了作者對美好事物迅即消逝的惋惜、感慨與苦悶的心情,喊出了對黑暗現實的抗議。

(5)江南的雪藴蓄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明確:這一部分作者滿懷對美好事物的憧憬,回憶江南的雪的自然美景。雖是回憶,卻是展望;雖是冬天,卻已聽到春天的腳步聲。作者特別回憶兒時的生活,因為兒童是人類的春天,寫兒童不怕嚴冬,朝氣蓬勃,更加表現了作者對春天的殷切期待與熱烈呼喚。行文雖未免流露寂寞的心情,但卻閃爍着理想的光芒。

板書:南方的雪 美豔 有生機 有活力

五、小結

六、佈置作業:

1、識記字詞,完成“讀一讀,寫一寫”。

2、思考“研討與練習”一。

3、挑選《野草》中描寫自然景緻的文章,如《秋夜》、《好的故事》、《臘葉》等,讓學生分析其中自然描寫的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