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職場 > 工作總結

閱讀坊工作總結8篇

主動對待一份工作總結可以讓小夥伴們更明確地知道自己的工作內容,只有養成寫工作總結的習慣,我們才能從工作中有所收穫,下面是本站小編為您分享的閱讀坊工作總結8篇,感謝您的參閱。

閱讀坊工作總結8篇

閱讀坊工作總結篇1

"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養成良好的習慣,掌握較好的讀書方法,是人生髮展的源泉!為了進一步引導學生正確面對豐富多彩的閱讀世界,讓孩子們的身心得以健康成長,讓孩子們得以充分的發掘和遨遊在知識的海洋。課外閱讀活動在我校轟轟烈烈地開展起來,自活動開展以來,我校學生品讀課外讀物已蔚然成風,課外閱讀活動的開展開闊了學生的視野,增長了學生的見識,發展了學生的智力,陶冶了學生的情操,為他們的終身學習與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我們結合鎮語文組的精神,立足於本校實際,開展課外閱讀活動,如今,我校課外閱讀活動開展將近一年了,在此,本人將課外閱讀工作總結如下:

為了確保學生閱讀活動的有力開展和順利地進行,開學初,我們對我校的課外閱讀情況進行了調查,並根據調查情況制定了學校課外閱讀計劃與方案,落實到每一位老師,並對計劃草案進行深入討論,提出了實施細則,最後形成了我校正式的課外閱讀實施方案與計劃。從校長、主任,到每位語文教師都有專門負責的專案。

參照學校的指導精神,各班根據學生的興趣特點制定符合本班實際的讀書計劃,各班的讀書計劃針對性與實用性強,都能真正起到引領作用,有效地促進閱讀活動的順利進行。如:四(1)班的做法如下:1、在班上建立"圖書角",為同學提供閱讀資料。2、每天中午1:35至1:55為讀課外書的時間。每週利用一節課到學校圖書管閱覽,並完成一張閱讀卡上交學校。3、每星期訂立一個閱讀的專題。4、每個月舉行讀書會,交流讀書的體會,介紹讀書的方法等。5、每半學期舉辦一期讀書競賽,讀書手抄、剪貼報、寫讀後感等評比活動。6、每個月評一次讀書積極分子,以點帶面。

興趣是學習的先導,是需求的動力,只有培養了學生課外閱讀興趣,學生才會將老師的"要我讀"轉化為自主尋求的"我要讀"。學生有了課外閱讀機會,從中獲得資訊,得到閱讀滿足,產生愉快的情感體驗,得到知識和愉快的體驗又會增加閱讀興趣。①從課內向課外延伸。

許多作家、名人都說:"多數語文水平較好的學生,你要問他的經驗,異口同聲說是得益於課外。"侷限在課堂上的語文學習是狹隘的、封閉的。有人曾把拘泥於課堂教學的做法比喻成"課內的芝麻弄成西瓜,課外的西瓜一個沒有抓。"課內閱讀與課外閱讀之間是相互補充的,教師應該大膽引領學生拋開"芝麻",去摸摸更吸引人的"西瓜",拓寬學習的範圍。②"放任自流"任其讀

要進一步強化學生"讀"的意識,開展豐富多彩行之有效的活動有助於學生自願、自覺地跨進浩翰的書海。絕大部份學生一開始讀書要接受強迫性的要求,有可能覺得枯燥無味,很容易對讀書產生厭倦情緒,讀之無味,還可能會打消讀書的念頭,無興致可言,往往與本意背道而弛。因此,給學生閱讀的自由非常有必要。愛美之心,人皆有之,國小生也不例外,當他們自由充分閱讀以後,漸漸地我發現了孩子們的閱讀面廣了,知識豐富了。

從小熱愛閱讀的孩子一般都來自有比較好的閱讀環境。來自不同背景的孩子,他們的閱讀興趣差異比較大,知識分子家庭的孩子,幼兒時,詞語積累多,閱讀興趣大;非知識分子家庭的孩子這方面的能力相對較低。校園環境和班級環境對孩子的閱讀影響比較大,學校、班級重視了孩子閱讀,那麼,孩子就會更加熱愛閱讀。可見,孩子是否能夠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與閱讀環境息息相關。

但由於條件限制,我們手中的圖書,遠遠不能滿足學生大量的、多元化的閱讀需求。為營造讀書氛圍,我們各班級都建立了一個較為完善的圖書角,因為班級是學生學習、交流、閱讀的主陣地。倡議同學們"為班級獻上一、二本書"的活動。為了取得家長的理解與支援,我們常常用不同的方式進行家訪,利用家訪、家長會的機會和家長交流,讓他們支援子女購買書報,為孩子們買書,督促孩子們看書。在保證一定圖書量的基礎上,我們提倡生生互動,

學生把看過的書互相調換閱讀;建議同年段班級圖書角的圖書定期交流,橫向交流,資源共享。

當學生有了閱讀興趣時,我們還應該適時的給他們提供合適的課外讀物和時間,進行有效的指導。

保證閱讀時間,確保有效指導。充分利用每週下午閱讀課,教師要有秩序、有計劃、有針對性的指導、組織學生閱讀。

①保證閱讀時間,確保有效指導。學校規定:

每節課前的預備鈴一響到上課鈴響這兩分鐘,每班讀學校每週安排的經典解讀。②保證有統一的閱讀書刊。比如:每學期每個年段要讀哪幾本書,都要同學有準備。

③保證閱讀質量,有計劃性的對學生進行閱讀指導。通過講故事內容,精彩片斷的研讀等進一步指導學生去閱讀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當學生有了良好的讀書興趣後,有了一定的閱讀積累後,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讀書活動,為學生提供一個展示讀書成果和展示自我的舞臺。

為了推進課外閱讀工作在我校紮實有效的開展,我們組織了一系列的活動

比如:評選"閱讀之星","讀後感"徵文比賽,各班的"講故事"比賽,"演講會",製作"讀書手抄報"等各種活動。特別在製作"讀書手抄報"的活動中,學生們利用這一陣地充分發揮他們的聰明才智,自己動手繪製作手抄報,版面設計製作都非常精美,內容豐富,有"好書推介"、"名作賞析"、"名家介紹"、"名人警句"以及"讀書心得"等等不同板塊,在創作過程中他們的組織能力、管理能力、語言表達能力、交流合作能力等都得到了很好的展示和積極的鍛鍊。這次活動是我校課外閱讀成果的集中檢閱和展示,它激勵著學生博覽群書,去感受中外文化的博大精深。

各班的同學在第二學期的圖書閱讀量遠遠超過了第一學期,在閱讀過程中,他們對課外知識的興趣越來越濃厚,學校圖書室裡的書籍都有借來讀,大量的閱讀帶來了學習成績的大幅度提高,自信心也得到了極大的提升。

綜上所述,短短几個月實踐,我們已看到了課外閱讀帶給學生的無限魅力,積極地閱讀課外健康讀物能使學生文化修養更為深厚,生活視野開闊,促進了個性心理的健康發展,課外閱讀在我校已經生了根、發了芽,取得了很大的成效。

下個學期,我們準備繼續開展各種活動,採取各種有效措施,激發和引導學生讀好書的興趣,相信他們會真正愛上閱讀,迷上經典。我們相信只要我們堅持讓學生課外閱讀,就一定能濃厚讀書氛圍,讓校園書香四溢。

閱讀坊工作總結篇2

群文閱讀這幾年一直是一個很熱的話題,各地學校、老師爭先恐後地做群文閱讀。我在實施學校推行的群文閱讀教學中,一邊做一邊摸索,努力調整著,力爭讓群文閱讀更好地服務於我的教學,服務於我的學生。

一、群文閱讀要有所捨棄。

在剛接觸群文閱讀時,不知其為何物,如一般人所想,不過就是幾篇課文放在一起學罷了,當時很是苦惱,煩心這群文閱讀怎麼來實施。傳統教學模式下的語文教學,通常是字詞句段篇章式的學習,往往一篇精讀課文至少也需要兩課時,一個單元要花上兩週的時間。把幾篇文章放在一起來講,這看起來好像困難重重啊!

然而在進行了群文閱讀通識培訓,聆聽了幾位名師的群文閱讀課之後,自己才逐漸明白過來,敢情這群文閱讀不是簡單地相加,不是一味地追求數量。一節語文課,傳統的教學法中有聽、說、讀、寫,面面俱到,圍繞著一篇文章,學生與老師可以充分地進行交流學習,很可能得進行幾輪的問與答,把某些問題弄得透徹,讓學生一整節課看起來非常充實。但是就目前群文閱讀推廣者來看,這真的是浪費了許多時間,很可能文章中有價值的資訊就那麼一條,而我們需要花費大把的時間在細枝末節的問題設計與回答、課堂環節的來回轉換之上了。

在一節群文閱讀課中,我們要學習兩三篇甚至更多的篇目時,四十分鐘的課堂真的經不起我們在非重點問題上浪費時間了。新課程改革下的教學早已經把教師的“滿堂灌”“一言堂”給摒棄了,取而代之的是把課堂還給學生,把主體地位還給學生,教師在課堂中起到引導、串連作用。這就意味著你不能按部就班地從字詞開始學習,再由字詞到句段、由結構到內容進行教學,你不可能面面俱到,你不可能步步紮實。群文閱讀,教學目標一定要抓住重點,突出要點,把握難點,一定要有所捨棄。就像猴子下山一樣,看見芝麻丟了西瓜,到最後什麼有用的都學不到。例如三年級下冊第六組文章:太陽、月球之謎、我家跨上“資訊高速路”、果園機器人,我們可以選擇“太陽”和“月球之謎”來進行一次群文閱讀教學,就太陽和月亮的相關知識進行對比性學習。可以讓學生用表格的形式來幫助學生更快理解太陽和月亮的知識,而不必在進行過多的講解。

二、群文閱讀教學素材需要精心挑選。

在我所觀摩過的幾節群文閱讀教學示範課中,大多是一篇課內帶多篇課外拓展的“一篇帶多篇”模式,如蔣軍晶的“創世神話”,由課內的“盤古開天地”引出世界起源之問,再比較閱讀中國與其他國家的創世神話。

這樣的模式對教師來說是一個極大的考驗。因為我們要儘量選用多種文類的文字,包括豐富學生文學體驗的文學類文字,例如神話、故事、寓言、散文、童話、詩歌、小說、傳記,也包括為獲取和使用資訊的實用性文字,例新聞報道、說明書、廣告、通告。我們還要儘量選用多種行文特色和敘事風格的作品。教材中的課文,主題是往往是明確的、正向的,意義是“顯而易見”的,篇幅是有限制的,語言也是經過規範的,詞語的選用是經過衡量的,這就是大家所說的“教材體”文章,而“群文閱讀”,選文的自由度大大增加,選文應該努力保持原貌,不隨意刪、換、改,包括保留原文的文字風格,保留敘述的複雜性。

而現實中的教師要想做到這一點很難,於是乎,折中的一種方法產生了,我們在教學中結合語文教材的單元選材來進行二度整合,這樣能保證教師對教材內容的整體把握,又能在推行群文閱讀時兼顧學業考試的要求。教材一次次的更新,也是在不斷地改進,其實教材中的單元模組已經有了“群文閱讀”的各種“衣料”,我們只要依據課程標準,根據自己的需要來把這些“衣料”進行一番修飾,就能穿出時尚的色彩,就能做出“群文閱讀”的樣子。如三年級下冊第一組的三篇課文兩首古詩就可以以“感受大自然的美好”為主題,進行群文閱讀,解決了“燕子、荷花、珍珠泉美在哪裡?”的問題,這組文章的學習已然達到目的.。

三、群文閱讀要慢打基礎,循序漸進。

做群文閱讀需要一定的文字閱讀理解基礎,這對於國小低段學生來說是有一定難度的,所以在低段一定要慢打基礎,不急於求成,哪怕一整冊書只做成一個單元的群文閱讀教學,也要讓學生打好基礎。在我看來,這基礎就是表達與傾聽。

低段教學中對於學生的訓練以表達和傾聽為主,鍛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孩子們往往是表達自己的感受,少注意或忽視其他人的感受。這一類孩子屬於不懂得傾聽的孩子。課堂並不是一個人或幾個人來說就可以完成的課堂,它是需要表達和傾聽同時存在的。如果課堂上只有表達,沒有傾聽,那麼這種課堂只會是處於表面熱鬧的課堂,孩子們聽不見其他人的感受,也無法讓自己的感受更充實。這樣慢慢地去訓練表達與傾聽,會在將來中段的學習中事半功倍。

總之,隨著群文閱讀的逐步推進,我們會遇到新的問題,同樣我們也會有新的策略去應對,只要實實在在地去做,就一定能在自己的一片天地中有所收穫。

閱讀坊工作總結篇3

**工作室於20xx年7月正式展開了延安市“十二五”基礎教育科研課題——《基於語篇的英語閱讀教學行動研究》的研究工作。課題研究實際從20xx年3月已經開始,現將我課題組前階段工作進行總結,並進一步明確接下來的工作方向與思路。

一、進行理論學習,提升理論素養,為開展課題研究提供理論支撐。

課題組主要通過集中學習與自學相結合的方式,不斷提升課題組成員的理論素養,同時提升瞭解決問題的能力。

1、教育教學理論的學習。如建構主義的相關理論等。

體現形式:學習材料、學習筆記、心得體會、論文等。

2、英語教育教學理論。主要學習了韓禮德的主述論、胡壯麟等語言學家的語篇分析論的系統理論、top-down理論等,尤其是重點學習了由葛炳芳主編的《中學英語教師閱讀教學研究叢書》。另外,課題組組織成員認真研讀了國中和高中的《英語課程標準》。

體現形式:學習研討會議記錄與研討材料、心得體會、論文與音訊視訊資料。

3、參加培訓研討。課題組成員多次參加英語教學教研的培訓與研討,如縣、市、省上培訓活動,參加名師大講堂等。

體現形式:學習筆記及交流材料。

二、深入調研,找出課題研究的切入點,確定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課堂調研活動主要在20xx年3月至5月間進行,調研的方式主要是直接觀察閱讀課教學課堂、觀看閱讀課課堂實錄以及課堂教學案例。

1、課題組成員共進入課堂觀察閱讀課教學共60多節,主要以課題組成員內部聽課為主,同時也聽評子長縣中學及秀延中學其他英語教師的閱讀課,課後與授課教師進行口頭交談,瞭解具體的教學目的與意圖,以及從聽課人與授課人不同看角度目的的達成程度。

體現方式:聽課筆記及心得體會。

2、觀看名優教師的線上課堂實錄和課題組成員錄影課。觀看名優教師的線上課堂實錄主要以自學為主,然後交流心得體會。課題組在20xx年4月29日至30日在子長縣中學進行了高中組同課異構換班上課的教學交流活動,共進行了5節課並錄製了視訊,活動後,各位老師又不斷研讀錄影評析優缺點,在交流中不斷提高課題組教師的教學水平,改進教學行為。

體現方式:視訊及學習筆記。

3、英語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閱讀教學處於一種淺層閱讀狀態,即:“梳理文章資訊——語言知識講解”的教學模式。

(2)、分離式語言技能訓練即對聽說讀寫技能進行分別訓練,缺乏把語言技能看成整體而進行系統訓練的整體教學思路。

(3)、忽略語境的語言知識傳授的教學理念占主導地位。

4、確定了具體的研究思路與實施辦法。

通過前期大量調研,我們課題組成員一致決定在語篇分析論的理論指導下,進行英語閱讀教學的教學行動改進研究,研究的物件為課題組的八位成員的課堂教學行為。

具體研究思路是:

閱讀教學應是以篇章為基本單位的教學方法。教師應立足於整篇文章的分析理解和掌握,從篇章的整體出發,分析理解篇章結構,如題材特點、體裁等,然後分析句子間、段落間的銜接及邏輯思維的連貫性,使學生在通覽全文的同時掌握文章的主體並掌握句子在表達篇章整體意義上的所起的作用,同時將聽說讀寫滲透和貫穿在其中,更加註重語言的語用性。

三、實施進展情況

從20xx年5月至今,本課題組一直按計劃實施研究活動。現就前階段的主要活動及成果作一總結匯報:

1、20xx年6月在子長縣秀延初級中學進行了5節同課異構換班上課的活動。我們在開課前,先用語篇分析論對教材進行了集體解讀,然後在課前與課後對學生的進行了問卷調查與測試。

體現形式:教案、會議記錄、問卷調查、課堂視訊。

2、課題組成員把語篇分析論應用於日常教學活動中,並就此開展主題交流活動。我們先後進行了5次主題交流活動,如代詞在語篇銜接中的作用、主述論在閱讀教學中的應用等。

體現形式:交流材料、會議記錄、微課

3、開發了完整的基於語篇分析論的現階段八年級與高中必修一與必修三的閱讀課教案,以及部分典型課件、論文、反思、微課等。

4、課題組成員教學能力迅速成長。課題組王文靜、閆凱、白娟老師已走出了學校,進入了縣、市的賽教。張小梅老師已成為子長中學骨幹教師,選拔成為影子工程的培養物件。

體現形式:榮譽證書、培訓通知等。

5、課題組建立了自己的部落格和網站,部落格與網站更新及時,均為原創作品。

體現形式:網站

四、研究中存在的問題

1、研發課程資源系統性不夠。在教學資源開發中,如教案、課件、習題集未編成系統序列,有較大的隨意性。

2、缺乏對課題組成員的課堂教學行為的系統研究,跟蹤性改進不夠及時和系統。

五、今後工作方向

1、繼續加強理論學習,並將理論應用於教學實踐中,進一步加強主題研討交流活動。

2、加強課題組成員閱讀課互聽互研活動,促進組內教師的業務成長。

3、繼續堅持教學資源開發,併力爭做到連續和系統性。

閱讀坊工作總結篇4

本期我們使用的教材是字寶寶樂園系列讀本《啟蒙閱讀》第五冊,制定的幼兒閱讀量為18篇,我們遵循幼兒學習的特點,利用遊戲的形式提高幼兒對閱讀的興趣,促進幼兒的語言發展。在我班三位老師的默契配合和共同努力下,圓滿地完成了本學期的閱讀教學任務,現將工作總結如下:

我們在日常生活中讓幼兒對漢字產生興趣,在班內設立了字寶寶區角,為幼兒創設了學習環境、學習氛圍;培養幼兒有主動探索漢字的願望,初步瞭解漢字與句型、段落之間的承接關係,開始有興趣閱讀圖書中與畫面有直接對應關係的文字。我們還及時利用課餘時間對幼兒進行遊戲性、表演性地練習,讓幼兒對文章內容不容易遺忘。我們的具體做法是:

一、利用晨間活動、餐前、離園前讓幼兒自由閱讀,一回生,二回熟,時間久了自然也就認識了。

二、根據我班幼兒興趣特點,把識字揉和在日常生活中。如:在學課文《風兒在哪裡》時,讓幼兒們自制一個風車,然後引導幼兒去探索發現,不講究形式,不向幼兒交待任務,不給幼兒任何壓力,讓他們在各種活動中、玩耍中輕鬆愉快地、自然而然地感受到風兒就在我們的身旁。他們在活動中一邊做,一邊玩,一邊識字閱讀,這樣可以充分發揮幼兒的視覺、觸覺、聽覺等多種感官的作用,幫助幼兒理解和記憶散文。

三、結合利用牆飾,創設漢字環境,因為牆飾具有直觀性、形象性、審美性,也是幼兒最感興趣的,能給幼兒以美的感受,藝術的薰陶,所以我們在區域角中創設了“字寶寶樂園”,貼上已學過的漢字和古詩詞,便於幼兒複習鞏固,讓幼兒置身於認字和閱讀的環境中,使他們在不知不覺中溫故而知新。

四、注重閱讀活動中的個體差異,堅持正面鼓勵,幼兒的生長髮育受遺傳、環境、教育等因素的影響,存在個體差異。在啟蒙教育中,我們發現,幼兒的閱讀興趣及獲得的識字量存在明顯差異。但如果一直堅持正面誘導、鼓勵,多表揚,多肯定,讓幼兒在學習的過程中充分享受成功的快樂,感受到識字和閱讀是一種好玩的遊戲,有快樂的情緒體驗,使他們愛學、願學、樂學,改善學習習慣,就會獲得好的成效。

五、家長的配合方面:幼兒園的閱讀教學活動,最好取得家長的適當配合,效果更佳。據我們瞭解,家長能配合幼兒園閱讀教學活動的幼兒,他們的閱讀水平要大大超過那些家長配合得不協調幼兒的水平。如果家長能根據幼兒園教學計劃適當地幫助孩子鞏固所學的內容,那麼幼兒對漢字的掌握情況及閱讀能力會更好。所以我們會利用接送人時間多與家長進行溝通,並利用部落格經常和家長交流孩子每個階段的學習情況。

經過一期的學習,孩子們對啟蒙閱讀活動產生了極大的興趣,孩子們能正確地說好普通話,會使用合適的量詞、形容詞,能用教師要求的詞語說完整的句子,能大膽地表達自己的見解,能看圖講述故事內容,能閱讀很多簡短的文字。

一份耕耘,一份收穫。每個孩子的頭腦都是一片沃土,等待著育苗人的開墾、灑播。為了明天美好的夢想,讓我們共同去努力吧!

閱讀坊工作總結篇5

議論文閱讀複習指導是會考閱讀複習中的一塊兒重要內容,也是當前閱讀複習教學的薄弱環節,就目前學生對議論文的閱讀能力表現現狀看,大部分的學生只停留的表明的認讀,囫圇吞棗地接受,未能從整體上把握文章的內容實質。加上文體上的特點,造成了複習教學課堂上沉悶壓抑的氣氛,學生對學習毫無興趣,從而造成閱讀能力低下,在會考中失分不少。

究其原因有三點:

1.教師對議論文閱讀複習教學的目標把握不透,對議論文閱讀複習教學的著力點把握不準。

2.教師教學觀念陳舊,教學方法不當,只注重知識的傳授,課文內容的講解,忽略了閱讀能力的培養。

3.忽略了對學生學法的指導,忽略了對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學習方法技巧的傳授,造成了學生學習語文的被動和能力的缺陷。

如何突破以上三道防線?這是提高閱讀複習教學質量和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的關鍵點。在這一問題上,經過多年的實踐、反思,筆者認為,要提高議論文閱讀教學的質量,要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就得從新運作我們的教學策略。以下是筆者的粗淺看法,以此就教於同仁:

策略一:總結規律,找準教學著力點

議論文閱讀複習教學的目標應是什麼?閱讀複習教學的著力點在哪裡?這些問題需要我們不斷實踐總結。會考議論文閱讀的命題與語文學科的其它知識模組一樣,都是以《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所規定的內容和要求為依據的。《語文課程標準》在第四學段的“閱讀”目標中著重強調:“在通讀課文的基礎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內容,體味和推敲重要詞句在語言環境中的意義和作用。”“閱讀簡單的議論文,區別觀點與材料(道理、事實、資料、圖表等),發現觀點與材料之間的聯絡,並通過自己的思考,作出判斷。”在“實施建議”中,強調“閱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可見,會考議論文閱讀設定的考點,其實是對這些要求的細化和顯性化。縱觀以上地市的會考考查情況,我們可以把握以下幾個規律:

1.材料的選擇。議論文閱讀所選的材料規範,能夠注重文化內涵,突出人文精神,反映時代特點,引導學生關注現實問題,注重對學生在思想教育、品德教育、人生觀教育等方面的引導。這些文章的選材都圍繞人生的意義、人生的啟迪,所選文章的內容都能夠給人以啟發和教益,貼近人的心靈。

2.考查的內容。縱觀我省一些地市的會考命題情況看,這些題目難易適中,注重雙基,著眼能力,著眼整體,著眼思維的訓練。文體知識的考查與學生的的閱讀分析及運用能力緊密結合。考查要點全面多樣:分析概括論點;辨析論據,補充論據,理解論據的作用;辨析論證方法,探究論證方法的作用;理清論證結構思路;賞析品味議論的語言;理解文章關鍵詞、句;理解、感悟文章內容的等。同時,題目也逐漸趨向於遷移拓展,滲透積累。更加註重思想內容與個性品質及現實生活的聯絡,注重讀寫結合,注重人文關懷,開放性試題大量增加。

3.考題的形式。會考命題的題號為2~5題;分值在10~15分之間;試題形式填空、簡答是主流;直接考查識記、判斷文體知識的題目很少出現;遷移性,開放性試題大量湧現;考題答案靈活多樣,不侷限於一種答案。

研究課標,把脈會考走向,我們不難發現,議論文閱讀複習教學的目標、著力點應放在切實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的基本環節上,而這點恰恰是我們當前教學中所忽略的!那麼,在教學中,我們如何實現從課文內容分析的模式迴歸到發展閱讀的能力上來呢?

策略二:轉變觀念,優化教學方法

1.轉變觀念。這是優化複習教學方法的前提。轉變教學觀念,要處理好以下幾個關係:一是教材和資料的關係。以往復習中,教師往往重資料輕教材,殊不知,過度遠離教材、引進資料、沉湎題海,導致學生學習疲憊,所學知識零亂,知識結構體系難以構築,最終制約學生能力的形成。二是基礎與能力的關係。傳統複習中往往重知識的傳授,輕能力的培養;重強化訓練,忽略知識積累。正確的做法應注重雙基,側重能力的培養。三是主導與主體的關係。傳統的複習教學中往往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把學生看成是接收器。學生是主體,就教育物件而言,它要求我們的複習教學要做到眼中有學生,心中有學生,一切為了學生。

2.綱舉目張。這是優化複習教學方法的原則。綱舉目張,即複習教學要以“課標”、“考試說明”為綱,以教材為目;以課內為綱,以課外為目。構建“以教材為基礎,以思維為重點,以課堂為中心,以創新為目標,以能力為核心,以教法為保障”的教學體系,才能凸顯語文複習教學以人為本的教學思想,使學生在語文素養的形成過程中認識有序,學用有機,創新有序,能力有提。

3.教法創新。這是優化複習教學方法的核心。在複習教學中要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變“要我學”為“我要學”,教師的教法就得創新,要變注入式教學為啟發式、合作式、探究式教學。在閱讀複習中要充分引導學生對議論文有關知識、技能進行討論探究、啟發辯論等的語言活動,還要引導學生進行分析、歸納、聯想、想象等的思維活動。通過啟發、合作、探究等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求知的慾望,從而把知識的傳授、能力的培養、情操的陶冶、思維的訓練等語文課堂教學目標融為一爐。

例如:在複習梳理議論文有關知識點、能力點時,我的課堂教學導讀設計如下:

第一階段:引導學生探究學習。教師出示三則材料:一是課標對議論文閱讀要求的文字材料;二是會考對議論文閱讀的要求的文字材料;三是出示表格材料,表格設計近六年來龍巖市議論文閱讀的篇目、考查的題目、題型、分值等。要求學生研讀三則材料,探究議論文閱讀複習的目標,明確會考考查的範圍要點。經過探究,師生總結,得出議論文學習的六大考點:

(1)分析概括文章的論點

(2)辨析論據的種類,概括論據

(3)辨析文章的論證方法及作用

(4)理清議論文的結構思路

(5)議論文語言的分析理解(含詞句理解、語言賞析)

(6)拓展、感悟、啟示(開放性試題)

第二階段:引導學生合作討論。明確上述問題後,進一步引導學生合作討論。按平時慣例,每四位同學為一小組,每小組有小組長、記錄員、發言人、檢查員,將全班分為12小組。教師出示討論的問題,明確討論的目標:

問題:梳理並交流討論上述每個考點的知識要點,解題方法。

分工:第一、二組完成第一個考點;第三、四組完成第二個考點;第五、六組完成第三個考點;第七、八組完成第四個考點;第九、十組完成第五個考點;第十一、十二組完成第六個考點。

要求:學生先獨立思考,再合作交流,記錄員記下小組討論的結果和無法解決的問題,並推選一名代表上講臺發言。

第三階段:交流心得總結歸納。每一小組派代表上講臺交流心得體會,其他小組補充,教師板書,師生共同構築議論文閱讀複習的知識、能力、技巧等知識技能體系。

第四階段:考點技巧專項精練。針對每一考點,教師設計3~4篇的閱讀語段加以強化。

第五階段:學生評價反思改進。在練習批改時,發現學生的薄弱環節,引導學生自我糾錯,自我評價,自我反思,自我改進。

這樣的閱讀複習設計,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打破一講到底的複習模式,複習有目的,針對性強,學習效果顯著,學生的思維得到有效的訓練。

策略三:精心引導,加強學法指導

“教是為了不教”,從學生終身受用的觀點出發,我們還要注重學習方法的指導,指導學生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體系,培養學生自覺學習語文的習慣,從而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能力。

1.梳理要點。在閱讀複習中,不能為教知識而教知識,一定要教會學生學會梳理知識。在複習過程中要引導學生對議論文的有關知識進行詳細的梳理,或以網路的形式,或以表格的形式以形成知識系統,使學生對議論文的定義,論點、論據、論證、結構、論證方式、語言特點等有明確的、系統的、完整的印象。

2.點撥技法。在閱讀複習中,不但要教會學生學會梳理知識,還要教會學生針對每個考點的考試方法技巧進行分類總結歸納。注意點和麵的結合,從課內總結知識點及方法,再進行課外拓展延伸,引導學生針對考查方向精選題目進行系統訓練,在訓練中總結題型,總結方法,形成能力。

3.規範答題。在會考閱讀複習中,教會學生規範答題是獲得閱讀高分的關鍵,在考點的訓練中,我是按照以下答題的步驟方法要求指導學生的:

第一步:瀏覽題幹,審讀要求。審題要把握三個要素:明確命題的角度;看清題目表述的要求;根據題意確定閱讀範圍。

第二步:整體感知,掌握大意。對閱讀文章要整體感知,瞭解文章大意。議論文的整體感知包括所議論問題的感知、所議論作者觀點的感知,還包括作者所運用的論據、論證方法的感知。這時的閱讀只須掌握大意即可,不必咬文嚼字、深究細研。

第三步:對應原文,聚焦考點。根據設計的問題,逐一找到原文的對應處,再聯絡上下文,確定考題的落腳點:一是區域性的語段或語句;二是文章的整體。

第四步:整理資訊,穩妥解答。從文章中收集整理有關資訊,結合自己的理解摘錄原文詞句或提煉文章有效資訊,用確切的文字加以表述。

第五步:掌握方法,規範答題。有些題目明確規定答題的字數,解答這種題目可分三步走:首先讀懂題意,不限字數的多少,儘可能網羅答案。其次根據字數要求進行簡縮:抓住核心內容,剔除無關緊要的修飾語或可要可不要的詞句。最後根據題意和字數要求組織答案,做到簡明通順。有些題目要求用自己的話回答問題,答好這種題目要做好以下幾點:首先,根據題意從文章中找出相關的內容和語句來回答;然後再把原文中的內容語句變成自己的話,可以採用下列方法:a.變換句式法:如將文中的疑問、設問、反問句改為語意明確的陳述句;b.提煉概括法:對原文相關句子進行提煉概括,剔除一些修飾語和無關緊要詞語;c.詞語替換法:是用通俗易懂的詞句替換原文的生僻詞句。

這些解題方法的指導培養,大大地提高了學生的解題能力,在複習中起到了事半功倍的複習效果。

總之,要提高學生議論文閱讀複習的效果,要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就必需總結規律,瞄準教學著力點;轉變觀念,優化教學方法;精心引導,加強學法指導。只有堅持運用這三種策略才能使我們的閱讀複習立於不敗之地。

閱讀坊工作總結篇6

中心句是中年段閱讀教學的一個重點。有中心句的段落或篇章是一個從一般到具體或從具體到一般的表達結構。中心句體現了一種較高的表達水平,具有條理性。很適合國小中高年級在表達中運用,增加習作表達意思的明確性和條理性。現在,以長春社三年上冊《鄉村裡的大花園》為例,說說我是怎樣做的。

一、學習用中心句概括。

?鄉村裡的大花園》第四段實際上是圍繞“是凡在太陽下的,都是健康的、漂亮的”這個句子寫的,但對於剛入三年級的孩子來說,不夠明顯。怎麼教學呢?我用了這樣的層次:

1、質疑:為什麼“亮得蚯蚓不敢鑽出地面來,蝙蝠不敢從什麼黑暗的地方鑽出來”?有學生說,因為它們都是生活在黑暗的地方,怕光。這不是我想要的答案,這也不是蕭紅原文要表達的意思。我引導學生:要準確理解一個句子,要聯絡上下文,讀讀下文。有學生一下子領會了:因為它們不是健康的、漂亮的。

2、質疑:“拍一拍連大樹都會發響的,叫一叫就是站在對面的土牆都會回答似的。”這句話是什麼意思?這個句子學生讀不懂,提了出來。我引導他們聯絡上文,學生也領會了:因為他們是健康的、漂亮的。我又點撥:對呀,大樹怎麼會發響呢,土牆怎麼會回答呢,這是作者用的一種特殊的表達方法,實際意思是在說,土牆和大樹健康。

3、明確:讀懂了這兩個句子,我問學生,作者這一段主要是要說什麼意思?就有學生用書中的句子來回答我了:是凡在太陽下的,都是健康的、漂亮的。我就指出:一段中有一句話能概括全段的主要意思,這樣的句子叫“中心句”。

4、找中心句概括。

?鄉村大花園》第五段的中心句是非常明顯的。在教學第四段的基礎上,我就直接要求學生默讀第五段找出中心句概括段意。

二、學習怎樣圍繞中心句具體寫。

為了落實“段”的教學,我接著又讓學生讀書,學習文章是怎樣圍繞中心句寫具體的。

1、在找出第五段的中心句時,學生找出了兩個:“一切都活了。”“都是自由的。”實際上,這一段前四句話確實是圍繞“一切都活了”寫的,後一部分或者說全段主要是圍繞“都是自由的”寫的。

我問學生:“一切都活了”,從哪看出來的呢?根據學生的回答,我板書“花開了”、“鳥飛了”、“蟲子叫了”。我又問學生:“都是自由的”,從哪看出來的呢?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倭瓜”、“黃瓜”、“玉米”、“蝴蝶”。

2、誦讀體會:我讓四個學生分讀四個例子,“倭瓜願意爬上架就爬上架,願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黃瓜……”、“玉米……”、“蝴蝶……”在每一句的後面,我都接讀一句:都是自由的。通過這種形式的朗讀,讓學生深入體會到分寫的方面都是在具體說明中心句的意思,都是在圍繞中心句寫。

3、總結寫法:我告訴學生,這樣的表達就是圍繞中心句寫具體。

4、有感情朗讀,讀出大花園裡各種生物的自由。

5、中心句在前,中心句在後:我讓學生看板書,“一切都活了”中心句在什麼位置?(在後)“都是自由的”中心句在什麼位置?(在前)我告訴學生,中心句可以在前,也可以在後,第四段的中心句還是在中間呢。

三、利用中心句展開段序教學。

1、有順序:我讓學生看板書,“倭瓜”、“黃瓜”、“玉米”、“蝴蝶”,我設個套兒:“我調換順序寫可以嗎?”三年級的國小生們猶疑著,小聲說,不行。“為什麼不行?”有一個國小生舉起手來,我示意他說:倭瓜比黃瓜矮,黃瓜比玉米矮……我叫全體表揚了他,進一步說明:這幾個例子是從低到高的,是有順序的,不是亂寫的。

2、背誦:按順序背誦。

教學進行到這裡,似乎已經完成了任務,也到了下課的時間。但我在走向辦公室的路上,總覺得還不足,我問自己:這樣教學中心句,對學生的發展來說,有多大的實效呢?學生理解了,哦,這段就寫了這個意思;哦,就這樣圍繞中心句寫具體;哦,幾個例子要有順序寫。那,學生知道了,就能在表達中寫中心句、圍繞中心句寫嗎?就能運用圍繞中心句寫這種方式使自己的表達更有條理、意思更明確嗎?中心句教學不應僅僅停留在閱讀理解層面,應該讓學生也會這樣表達。我決定再往下做。

四、從中心句寫開去。

我又上了一課,安排了“過三關”仿寫課:從中心句寫開去。

第一關。我安排了個寫景的中心句:秋天是個收穫的季節。我要求一個學生說一個例子。一個學生說:高粱紅了,像著了火一樣。一個學生說:穀子熟了,搖晃著沉甸甸的穗兒。第三個學生說:玉米成熟了,結了很多大棒子。第四個學生說:辣椒成熟了,像一個個小紅燈籠。下一個學生說:西瓜堆滿了大街。

我引導學生:把這些例子按順序排列,先寫誰,再寫誰?經過討論,我們確定了按從低到高、從園子到街道到田野的順序排列這些方面。我又讓學生考慮:你打算把中心句放在什麼位置。

確定順序後,我給了10分鐘,讓學生把這段話寫下來,再讀一讀。

第二關,我安排了個寫事的中心句:他很能吃。(這可是個冒險,剛上三年級一個多月的學生還沒有寫過事呢,但我覺得前面的教學很到位了,感覺能行。)學生一看這個中心句就樂了:老師,咱班單智聰能吃!我說行,就改:單智聰很能吃。這個中心句我只是讓學生口頭說,因為讓他們用筆寫事,怕是不行,就口頭訓練吧。有學生說:有一次,我和單智聰到園子裡摘柿子。我摘幾個,交給單智聰,讓他兜著;又摘幾個,交給他。覺得差不多夠了,一回頭,看單智聰已經把柿子都吃了!我說,哎,這個“事”說得好,能說明單智聰能吃;還有這樣的“事”嗎?(我有意往“事”上引)又有學生說:有一次食堂吃蒸餃,單智聰坐那一個勁兒吃,一吃吃了20個,別人都吃完了,他還坐那吃呢。

就這樣,我又滲透了未來四、五年級,怎樣以事寫人的特點。

我意猶未盡,又來了第三關。

第三關,我安排了寫感受的中心句:我很想媽媽。我的意思是讓學生學著把感受具體說。但這個可夠難,學生都跑到事上去了,有的說,我想哭了。有的說,我做夢夢見媽媽了。就是不說具體的內心感受。我一想,可也是,三年級小孩對自己內心的體察根本沒完善,怕是寫不具體。這第三關就這樣了吧。

這一輪圍繞中心句的教學,我自我感覺挺到位、挺“透”。我想,在以後的閱讀教學中,應該繼續抓住合適的課文載體進行這樣的中心句教學;在學生的表達中,我也會通過指引、評價,讓學生運用“圍繞中心句寫具體”這種方式。從量變到質變應該經過大約六七輪的教學,學生才能真正會運用這種表達形式了吧。

閱讀坊工作總結篇7

我國自古就有“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之說。可見,課外閱讀益處多多。只有大量閱讀,廣採博取,才能出口成章。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提倡讓學生多讀、有效地閱讀,增加積累,讀寫結合,使閱讀有效地服務於學生的寫作、促進學生寫作水平的提高這是廣大語文教師早已達成的共識。我的閱讀教學在摸索與實驗中進行著,現將近段閱讀收穫總結如下:

一、激發閱讀興趣

課外閱讀要想積極有效地進行,首要的任務就是激發興趣。學生的閱讀興趣不會自發地形成,需要有目的有計劃地進行培養。培養學生的興趣我從以下幾方入手:

1、從學生的年齡特徵出發,根據不同學生興趣,合理地選擇不同型別的課外讀物,發揮“好書”天然的吸引力,激發學生的“無意”興趣,讓他們一見生趣,樂不釋手。像一些情節性強的故事書、知識性強的書、趣味性強的科技書、文筆優美的精品書、經典性的文學書都很容易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2、“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等“讀書有用論”要利用板報、班會以及課堂等陣地經常向學生進行灌輸,使他們明白多讀書,讀好書的作用,從而自覺地培養課外閱讀的興趣。

3、因地制宜地開展一些學生喜聞樂見的活動:我們舉行讀書故事會、美文欣賞會、心得交流會;評選“讀書大王”、“記誦能手”、“朗讀高手”;頒發“課外閱讀獎章”、“全能小博士”等稱號;開展朗誦會、辯論會、知識賽等等。

4、推介激趣。以課堂教學為“支撐點”,適時推薦與課文相關的課外讀物,引導學生“刨根問底”;另一方面推薦必讀書目和選讀書目,引導學生擴大視野。組織同學間互相推介,促使學生“奇文共欣賞”;鼓勵學生家長推介,拉動學生彰顯特長。

二、做好閱讀筆記

新課程標準明確規定要“加強對閱讀方法的指導,讓學生逐步學會精讀、略讀和瀏覽。”在指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時,我根據學生的年齡階段,結合讀物特點教給學生一些必要的閱讀方法,如可以根據文章特點教給學生運用泛讀法、瀏覽法,加快閱讀速度,加大閱讀資訊量;也可以將精讀與泛讀相結合,動腦與動手相結合;同時指導學生閱讀時做好閱讀筆記、摘抄、批註等。

因此,可通過具體課例的學習,按照由易到難,由淺入深的規律逐步訓練,重點掌握三種文字型別(評文字、評寫法、存疑問)的批註。批註一般寫在書的頁首頁尾頁側,進行多種型別相結合的綜合性批註的訓練,在自主閱讀中逐步滲透,逐步運用,逐步掌握。在閱讀教學中,指導學生作批註,使學生掌握做批註的方法。這樣,由課文閱讀延伸到課外閱讀。有意識的對學生進行引導,逐步滲透、逐步運用、逐步掌握。

學生在批註的過程中,開展小組合作,根據自身需要與夥伴交換意見,表達自己的觀點,傾聽他人的見解,達到批註的內容更加完善具體。很多批註出來不懂的問題在交流過程可以得到解決,做到感悟共享。對於共同的疑惑,我適時的點撥與誘導,對每個學生的批註給予充分的肯定,激勵學生再次閱讀的信心。

定期組織課外批註交流與比賽,通過活動進一步提高學生閱讀興趣。給予學生充分的批註時間,充分的交流時間,讓學生在讀中感,在思中悟,在辨中明。鼓勵學生將“批註式閱讀”由課文閱讀延伸到課外閱讀,增強學生閱讀的深度,擴大學生閱讀的廣度。

三、掌握閱讀策略

課外閱讀是教學在課外的延伸。搞好課外閱讀,關鍵在於讓學生掌握科學的閱讀方法,使學生會讀。

1、精讀與略讀相結合。我指導學生讀書先讀前言,目錄,讀報先看標題,欄目,在瀏覽中形成粗略印象,藉此選擇圖書,尋找資料。同時,學生在課外閱讀時,要有重點地選擇一些與學習密切相關或自己最感興趣的章節進行精讀,讀的時候邊讀邊想,在文章緊要處,感觸最深處圈點勾畫。

2、摘錄與隨感相結合。在指導學生課外閱讀時,我要求學生隨時把精彩優美的詞句,片斷摘錄下來,廣擷博採並內化吸收,學以致用。新課標註重學生個性化閱讀,讓學生與文字“對話”的過程中獲得獨特的感受和體驗。要求學生“探究性閱讀和創造性閱讀的能力”。要做好這一點,最重要的方法就是寫讀後感,我將學生的讀書筆記設計為篇目、作者介紹、文筆精華、閱讀感悟等欄目。

3、交流與討論相結合。閱讀後,學生之間可以相互交流閱讀情況,討論解決疑難問題,交流心得,這一內容可安排在課前五分鐘活動中,或舉行課外知識競賽。這樣,學生不僅掌握更多的資訊,也能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

四、養成良好習慣

好的習慣讓人終身受益。新生剛開始缺乏良好的閱讀習慣,我就對他們作了以下幾方面的指導。

1、指導學生養成利用零碎時間閱讀的習慣

教師要指導學生養成利用零碎時間閱讀的習慣,要養成隨時翻閱書籍的習題,堅持每天擠一點時間,讀一篇或半篇文章。重要的是讓學生感受到一種閱讀氛圍,促進學生自覺閱讀。

2、指導學生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習慣

在指導學生閱讀過程中,要求學生在文中或作勾劃、或作批註、或寫提綱、或抄錄名言警句和佳句,感受較深的可寫讀書筆記、或寫讀後感,定期交流,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良好習慣。

3、指導學生養成“讀說結合”的習慣

讓學生把所閱讀的內容、心得體會在同學們中進行交流,也可以進行師與生、生與生的多向交流。如鼓勵學生利用閒聊時間進行討論和交流,我一直堅持課前五分鐘讓一位同學介紹一篇他最近閱讀的(或是他喜愛的)文章,讓學生滿腔熱情地投入,各抒己見,這不僅能培養認真細緻的讀書習慣,還能鍛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4、指導學生養成用“心”讀書的習慣

只讀書而不作思考等於吃飯而不消化,讀得再多也不會有所得,反而成為書的奴隸。

五、檢查督促閱讀

由於學生的年齡較小,主動性和閱讀能力各有差異,加之閱讀內容豐富,要使每個學生通過課外閱讀提高語文能力,擴大視野,增加積累。教師除作閱讀指導外還需要加強檢查督促,使課外閱讀落實到位。

閱讀坊工作總結篇8

我們學校始終把“讀好書、寫好字”作為學校的特色來抓,在學校領導的引領下,我們班的閱讀工作有很大進展,孩子們讀書的熱情空前高漲,現將班級的閱讀情況彙報如下:

一、讀書內容

本學期,我們年級給學生們推薦了12本課外書籍:《稻草人》葉聖陶、《祕密花園》伯內特、《魯濱遜漂流記》(英)笛福、《中國名家經典童話:金波專集》、金波《80天環遊地球》、《海底兩萬裡》(法)儒勒.凡爾納、《寶葫蘆的祕密》張天翼、《天使雕像》(美柯尼斯伯格)、《小男生杜歌飛》楊紅櫻、《父與子》(德)卜勞恩、《李毓佩數學故事集(國小中年級)》李毓佩、《昆蟲記》(法)讓.法布林,陳筱。

二、讀書方式

在班裡採用“買二讀六”的方式,要求孩子們購買自己最喜歡的兩本,讀完後在小組內漂流。同時,統計孩子們的家庭藏書目錄,張貼在教室後面,鼓勵他們相互借閱,在經濟實惠的基礎上儘可能地多讀書,擴大知識面。

三、具體實施措施

在學期初,我在班裡向孩子們提出了“100天讀書行動”的倡議和號召。要求孩子們每天堅持讀書30分鐘,在書上勾畫好詞好句,做簡單批註。同時,要把自己讀書和批註的照片展示到班級微信群裡。孩子們看到群裡有人晒出自己讀書的照片,都紛紛行動,比賽似的開始讀書。基本上每週五時,我會簡單彙報一下班裡孩子們的讀書情況,一個月系統彙報並評價。慢慢地,參加讀書行動的孩子越來越多,大家的讀書行動越來越自覺,幾乎不需要我提醒都會自覺讀書。在家長會上,有家長反映孩子有時候因為太遲了沒有讀書,第二天早上六點多起床立馬補上,生怕比別人落後了。現在,臨近期末考試,複習階段很緊張,但是孩子們讀書的行動並沒有停止,有三五個孩子已經率先完成了讀書100天的任務,其他沒有完成的孩子還在堅持著。

四、讀書效果

經過“100天讀書行動”,班級裡的大部分孩子們已經養成了讀書的好習慣,讀書對他們來說不再是任務,而是一種自然而然的習慣,更是一種心靈的享受。

五、不足之處

對於學生們讀書的評價方式太過單一化,對於完成任務後的孩子,如何引導他繼續自覺主動地讀書,目前還沒有明確的方案與方法,還需要我們進一步的努力探索與研究。期待建立一個長期的有效機制,鼓勵孩子們堅持不懈地讀書,養成讀書的好習慣!

標籤: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