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職場 > 工作總結

書籍老師閱讀總結5篇

  書籍老師閱讀總結5篇

心靈的豐富對於每個人都是一樣的。心靈的世界是最神祕也是最浩繁的,天地萬物,都可以包孕在心靈的世界中,變幻無窮,縹緲無際。以下是本站為大家整理的書籍老師閱讀總結資料,提供參考,希望對你有所幫助,歡迎你的閱讀。

書籍老師閱讀總結5篇

書籍老師閱讀總結一

俯首時光,人生的每一步總感恩有好書相伴,假期再讀《周國平論教育》這本書,受益良多。

“讀者是一個美好的身份。一個不是讀者的學生,不管他考試成績多麼優秀,本質上不是一個優秀的人才。一個不是讀者的作家,我們有理由懷疑他作為作家的資格。”書中的這句話給我帶來很大的觸動,沒有書籍的精神世界是匱乏的,書中凝結了無數人類寶貴精神財富,不是讀者的教師想必不會將這些精神上的瑰寶帶給學生。相反一個是讀者的教師,才能培養出熱愛讀書的學生,一群是讀者的教師,才能營造出整個社會熱愛讀書的良好氛圍。“腹有詩書”的教師是社會的一筆無形資產。

怎樣才是一個是讀者的教師?一個人不是隨便讀點什麼就可以成為讀者,周國平將讀者應具有的特徵概括成三點,即養成讀書的癖好,形成自己的讀書趣味和有較高的讀書品味。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癖好,收藏、旅行、運動諸如此類都是我們樂於談及的癖好,我們發自心底樂於去做,樂於將從中感受的快樂與他人分享,這種癖好可以充分調動我們身上的每一處興奮細胞,使我們全力去做這件事。如果讀書成為我們的癖好,周身便會聚集一股強大的力量,促使我們去讀,讀到廢寢忘食,樂此不疲。

要想形成這種癖好首先要被書吸引,這或許就是自己讀書的趣味。世上書籍如汪洋,取其一瓢易,難在取哪一瓢。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讀書的選擇不妨從興趣入手。喜歡旅行,不妨在旅途中帶上一本恰如其分的好書。探尋廣袤的沙漠可以帶上三毛的《撒哈拉的故事》;領略魅力獨具的上海可以帶上張愛玲的小說;走入江南水鄉可以讀一讀林徽因的傳奇故事。邊走邊讀,邊讀邊想,書中的文字與眼前的景緻便渾然一體,這樣的體驗豈不妙哉。

書籍老師閱讀總結二

常常聽說“責任”一詞,卻不曾讀懂其真正的含義。最近我讀了《責任勝於能力》這本書,這本書就責任品讀帶領我進行了深入的學習,這時我才真正明白“何為責任”。責任就是對自己所負使命的忠誠和信守,責任就是對自己工作出色的完成,責任就是忘我的堅守,責任就是人性的昇華。

我覺得人可以不偉大,也可以清貧,但不可以沒有責任心。因為如果你放棄自己對工作的責任,就意味著放棄了更好的發展機會。因此,無論我們從事的是什麼樣的工作,我們都要清醒地意識到自己的責任,認真、勇敢地擔負起責任,在任何時候都不能放棄肩上的責任,扛著它就是扛著自己生命的信念。

生活中的細節無處不在,而一個不經意的細節就可能決定了成敗,因此我們要時刻以船長的責任感去做船員,在細節中體現責任。把每一件小事做好,體現的正是我們的責任感,而只有具備了強烈責任感的人,才能鑄造完美的細節。

讀完這本書後我思緒萬千,深刻的感受到了這本書中所蘊含的深遠寓意,細節中體現了責任,而責任中也洋溢著師愛。不由地我的內心感到了極大的震撼,也領悟到了其中的深刻啟示:

一.責任是教育之本。我們教師要忠實地履行自身的職責,必須要有強烈的責任意識。如果沒有責任,沒有責任意識,就會不明確自己的職守,不明確自己肩負的歷史重務,那就辦不好教育。現如今我們面臨三項主要的責任:一是崗位責任,就是要愛崗敬業,教書育人,為人師表,這是教師職業的本質特徵。二是社會責任,家長把孩子送到學校,就是把家長所有的希望都寄託給了學校,我們教師有責任把學生教好、保護好、培養好,有責任讓家長放心滿意。三是國家責任,孩子是國家的棟樑之材,這項長期培育工作的主動脈要依靠教育來承擔,這是廣大教師對國家所肩負的重要責任。

二. 要把師愛與責任的教育放在師德建設的首位。隨著改革大潮的不斷推進,我們教師要把師愛與責任的教育放在師德建設的首位。加強師德建設是教師隊伍建設最為重要的內容,是一項我們常抓不懈的重要工作。因此我們必須要做一個既關注學生精神成長、又能成為學生精神成長示範者的“人師”。高尚的師德是成為“人師”的最重要的素質。

教師對學生的愛,是教師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道德品質。教育是崇高的事業,需要我們去奉獻;教育是無止境的學問,需要我們去探究;教書育人是複雜的藝術,需要我們去創新。我將用無私的愛去投入到自己的事業中,真正做到敬業愛崗,作學生的良師益友,作願意為愛去承擔責任的人。

對於我的生活,責任體現於每一個小小的細節;對於我的學生,師愛洋溢於責任之中;對於我的工作,我更願意盡職盡責,承擔責任,因為這是每一個成功者的必備品質!

書籍老師閱讀總結三

利用假期的時間,我品讀了《終身成長》這本書。作者是全球獎金額最高的教育單項獎“一丹獎”獲得者:斯坦福大學心理學教授卡羅爾・德韋克。她在書裡把人們的思維模式分成了固定型思維模式和成長型思維模式。全書內容圍繞這2種思維模式在能力、體育、商業、人際關係、家庭教育等方面的表現展開,讀者會不自覺的對號入座。和其它的外文書籍最大的區別在於既沒有複雜的邏輯也沒有高深的理論,主旨非常明確,區別很清晰,也給出應用的邊界。

我們相信自己的才能是一成不變的,這是固定型思維模式,這種人急於證明自己的能力;相信基本能力是可以通過努力來培養,這是成長型思維模式,這種人把每一個經歷當作一個成長的起點。2種不同的思維模式決定了對成功、失敗、努力、風險等有不同的看法。

固定型思維由於認為才能是既定的,所以對努力持有消極態度,遇到困難和挑戰就會給自己貼標籤,覺得不可能,對待風險遠遠躲避,追求的成功就是證明自己的才能。需要時刻保持完美無缺的樣子。

成長型思維認為能力是通過努力可以培養的,認為努力可以激發能力,這種思維的人會更加努力,遇到困難和挑戰反而覺得有意思,尋求挑戰,認為能力是在挑戰中提升起來的。他們認為失敗雖然是一種痛苦的經歷,但不能對它下定義,它只是一個需要你面對解決並從中得以學習和提升的問題。他們認為未來的你比現在的你更優秀。

父母傳遞給孩子的思維模式也就分了2種,固定性思維:你的能力永遠不會變,而我正在對你的能力進行評判;成長型思維:你是一個不斷成長的人,我對你的成長很感興趣。我們在說孩子很聰明、優秀、遲鈍.....其實這些都是給孩子貼標籤。你表揚他畫畫很棒,很有天賦,下次他就不敢挑戰難度大的畫了,因為那樣不可控,可能會畫壞掉,這樣別人就會覺得他平庸。而你誇讚孩子經過了大量的自主練習,口算比之前速度快多了,孩子會知道練習很重要。

當我們作為老師誇讚學生很乖的時候,其實是給學生貼上一種標籤,這樣子下次他想調皮搗蛋的時候,想嘗試不一樣的東西的時候,就會礙於“乖”的標籤不敢去做。所以要區分,他是真乖,還是由於我的標籤而縛束了他。不要讓孩子做聽話的綿羊!

這本書詳細剖析了固定型思維模式和成長型思維模式,顛覆了傳統的成功學觀點,影響了美國校園教育創新的一個很熱的觀點。

書中採用學生在面對學習的真實案例,還列舉了大量的名人故事與生活故事,成功故事與失敗故事,企業故事與體育明星故事,來為我們闡明兩種不同的思維模式――固定型思維模式和成長性思維模式對我們生活的影響。通過讀這本書,讓我認識到成長的關鍵並不是掌握更多的技能或者說經驗而是孕育一個成長性的思維模式,而這種思維模式的養成需要的不僅僅是個人的努力,更是需要全社會的不斷薰陶,而不僅僅是個人,學校也是需要這種思維模式來保障自身的茁壯成長,以保長青。

書籍老師閱讀總結四

《追憶似水年華》被康諾利評為“一百年才出現一次的作品”,可見其影響之深遠。它運用敘述性的語言為廣大讀者營造了一個又一個堪稱完美的意境,作品的文字靈動,藝術技巧高超,對於生命的體察細緻入微,人物形象塑造堪稱經典。

普魯斯特用他的筆將他心中無限的憂鬱用時間當線,用回憶作針織成了《追憶似水年華》。全書以敘述者“我”為主體,追憶逝水年華將其所見所聞所思所感融合一體,既有對社會生活,人情世態的真實描寫,又是一份作者自我追求,自我認識的內心經歷的記錄。作者將現實和夢想聯絡在一起,是與傳統小說不同的小說,這是它的創新之處。作者在回憶和現實中徘徊,雖然講的都不過是簡單易懂的事情,但是用另一種方式來表達,起的效果完全不同。

讀《追憶似水年華》,很自然地讓人想起雨果的話:“比海洋和天空更為遼闊的,是人的心靈。”普魯斯特的生活不算太曲折,他沒有高爾基這樣的坎坷多難的青少年時代,也沒有傑克·倫敦和海明威那樣的傳奇經歷,然而在他的小說中,他把心靈之門開啟,用他不由自主的回憶方式把這平淡的一生寫得曲折而奇妙。心靈的豐富對於每個人都是一樣的。心靈的世界是最神祕也是最浩繁的,天地萬物,都可以包孕在心靈的世界中,變幻無窮,縹緲無際。

這樣的書,可以一遍又一遍地讀,每一次讀起,都會有新的收穫,體會到新的精妙之處,這就是經典的魅力。

書籍老師閱讀總結五

前段時間在蒙學老師的督促下,又找出《聲律啟蒙》來讀,未來得及深度研讀,翻至一冬時,其中:“塵慮縈心,懶撫七絃綠綺;霜華滿鬢,羞看百鍊青銅。”一句,隨手查閱了一下七絃琴的歷史以及中國古代四大名琴和琴主人的一些典故;後半句未能找到確切釋義,遂與同修商討“百鍊青銅”所指何物?大致有兩種猜想:青銅鏡。因年老,滿鬢霜華而羞於照鏡。

另一種釋義:因年老力衰而無法舞動青銅寶劍,所以我們猜測“百鍊青銅”可能指:1青銅鏡2青銅寶劍。 通過這段付出探討讓我又一次體悟到:經典的博大精深和學習上的深入淺出。努力精進的同時可以瞭解文學常識,中國歷史。藉此可以把國學如同鎖鏈一樣開啟一串。真是:舊時詩書再顧讀,今朝乾坤又江湖。

(二)

作為一個國小教師我雖不能搞什麼大的發明創造,但是應對神奇的科學領域,我依然心存完美的遐想。我也想在這暑假學習一些科學知識,這是多麼搞笑味啊!所以我看了一本《我們愛科學》。“思維是地球上最美麗的花朵”,而探索精神是其中最燦爛的一枝。千百年來,人類用孜孜不倦的求索精神,不斷擴充套件著對神氣大自然,對奇妙的科學以及對人類自身的認識。在永不停頓的對未知領域的探究中,人類建構起了多姿多彩的迷人世界。

人類是怎樣進化的?太陽還有多少壽命?我們能否走出地球?真的有外星人嗎?種種問題令我不解,為了解開這些我不懂的“迷”我選取了《學生探索百科全書》,我期望它能夠給我帶來這些我不懂得的問題的答案。

 

標籤:書籍 老師 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