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職場 > 工作總結

2021建築測繪崗位個人實習總結五篇

2021建築測繪崗位個人實習總結

  測量實習的要求是讓每個同學都對工程測量的實際操作能夠到達基本掌握的程度,那麼實習完,你是不是要寫實習總結呢?下面是本站小編為大家整理的2021建築測繪崗位個人實習總結範文5篇,希望能幫助到大家!
 

2021建築測繪崗位個人實習總結五篇

2021建築測繪崗位個人實習總結1

  前言:

  學習了計算機輔助設計後,我們對cad有一定的瞭解,然而要達到熟練運用計算機,必須進行一定量的訓練和使用。因此,我們有了古建築測繪這門課程。我們周圍有大量古建築,它為我們提供了寶貴的實習基地,也藉此機會可以讓我們加深對古建築的瞭解。

  實習目的:

  通過對太原市純陽宮的測繪,進一步瞭解中國古建築,尤其是明清道教建築的群體佈置。對純陽宮的測繪可以為以後研究和修復純陽宮提供一些資料,並且在實習繪圖過程中掌握cad軟體的使用。

  實習時間

  __年4月27日——__年6月2日

  實習地點:

  太原市純陽宮

  測繪內容:

  因為純陽宮規模比較大,而且人員比較多,我們被分成五個組分別測量純陽宮的五進院,我們測量的是第四進院。

  1、第四進院包括院門虛無洞,靈寶洞,東西廂房永沃洞,長春洞,四角的角亭,院中琉璃亭。需要測繪的內容看似比較多,但把它們分成這幾個部分就簡單明瞭,測繪的程序也加快了好多。總平面應準確標出各個建築之間的相對位置,相互之間的距離,使總平面圖能準確反映建築的實際情況。

  2、各單體建築的平面。這一項內容的測繪相對容易。對於大部分的建築一般只需皮捲尺、鋼捲尺、細線就可以測出所有單體建築的平面圖。測繪平面時最重要的是先確定總尺寸即建築外牆之間的尺寸,之後單體建築的一切控制尺寸都應以此為根據,利用一點為基點確定其他尺寸。確定外牆尺寸後,再依次確定柱子、門窗、臺階、室內外地面鋪裝等的位置,平面圖就確定了。

  3、單體建築的正立面、側立面。對於一層測繪,可以站在二層利用下垂的線來確定各個部件的高度。二層的測繪因為沒有梯子,無法上到建築屋面上用皮捲尺測量高度,所以這一類立面圖都必須藉助輔助工具進行測量。粗略測量時,我們可以僅藉助竹竿和皮捲尺、鉛垂球測出高度。但是要用做檔案記錄時,二層的建築,可以通過全站儀測出兩點之間的高差就是建築的高度。

  4、單體建築的縱剖面、橫剖面。測量方法與測繪立面圖的原理一樣。不同的是剖面圖要更清晰地表達出各層之間的構造關係。但因為純陽宮管理比較嚴格,很多東西都無法去測量。

  5、大樣圖。包括了各種磚雕、脊飾、樑架的斗拱、雕像、彩繪等部分的大樣。因為這類裝飾構件的線條、圖案都非常複雜,甚至是一些人物、花鳥、蟲魚圖案,而按照測繪的要求是要一一表現在大樣圖中的,這往往是古建築測繪中比較浪費時間的。在測繪中,最好的方法是藉助相機拍下各個大樣的正、側、底面的照片,然後測出各個大樣中重要的控制點的距離,通過照片在cad中利用樣條曲線繪出大樣圖。雖然有些誤差,但是相對純手工繪製已經精確和快捷。

  實習心得:

  首先:實習前老師大致講了一些測繪方法和注意事項,以前也有過簡單的測繪經歷,但是古建築測繪還是有很大的難度。因為古建築的結構,構件,裝飾等都比較精緻,線條非常複雜,還有古建築第五立面高高在上,無法近距離測量,給測繪增加了不少麻煩。但是我們每個人都積極參與,每個人都提出自己獨特地想法,每個人都發揮自己的長處,最終,我們找到簡單易行的方法,困難被一一克服。測繪培養了我們獨立思考和團隊合作的能力,同時讓我們認識到分工明確才能事半功倍。

  其次:測繪繪圖讓我們對cad的應用更加熟練。測繪過程中我們對古建築有了一個新的認識,特別是明清道教建築,比如屋頂的各種形式,建築的組成,結構型別,斗拱的組成以及結構特點,彩畫的分類及特點等。中國古代建築的歷史內涵是博大精深的,然而,我們平日裡對古建築的關注太少了,經過這次測繪,我們又對古建築的知識進行了更多的瞭解以及鞏固。另外由於這次對古建築深入的測量也激發了我們對古建的興趣,在以後的學習中會更多的關注中國傳統的建築,中國傳統的文化。

  這次實習是我們人生的一次非常寶貴經歷,它將一直影響我們前進。

2021建築測繪崗位個人實習總結2

  一、實習目的

  本次測繪實習主要是針對中國傳統民居的構造、材料以及藝術空間手法的處理加強深入瞭解,以深化大三上學期對中國古建築史的理論學習,以及加強同學們對國內建築的熱愛。

  二、實習時間與地點

  __年7月1號根據學校授課安排,我們將在湘潭平政路進行維持二週的古建築測繪實習。

  三、實習參與人員

  __建築學本部1、2班跟瀟建1、2班。

  四、實習內容

  7月1號上午九點鐘,我們班的同學全體在文廟集合,然後按分組的情況分頭行事。最終我們選定的是距離關聖殿東100米處的三戶民宅。這天的天氣相當詭異,雨下的很大,好多人鞋子跟褲子都溼了,同時也給測繪工作的進展帶來了一定的不便。雨漸漸小了些,我們便開工了。我們組共有七個人,湘潭本地的有兩個,鑑於語言溝通的問題,這問卷調查當然非他們莫屬啦。大隊人馬首先殺進一個老爺爺的家裡,小劉首身示範。之後小趙、亞信還有還有海劍就都跑去弄調查問卷啦。剩下的四人就鎖定一家據傳有70年曆史(貌似這一條老街房子的平均年齡達到了一百多)的民居著手測繪事宜。我們從大門而入,房子很簡單的一面寬三進深,門洞都是開在同一邊上,除去大門是正(典型的立面)中心的。進入第三間房子的時候,一架舊式木質樓梯呈現面前,沒有扶手,樓梯的踢面也是鏤空的,踏面也很不平整貌似還能轉動,大概首層的層高是4、1米,看到這樣的樓梯,女生貌似有點懼怕,不知道當初在造它之時,主人是否有想過?上了二樓,哇塞,滿目灰塵,估計主人是不怎麼上來吧,除了去臨街面出的挑臺晾晒衣服,平時是很少活動的!讓我有意外之喜的不是中國傳統的木屋架結構,也不是挑臺出為支撐挑簷而撐起的木結構(屋架木結構)上的倒蓮座,而是中間二進廳(不知道可否這麼叫)中一個被兩排南北方向的木欄杆圍護起來的空間,甚是好奇,小劉爆冷說,大概是放置過世的老人的,但細想一般不都是置於堂屋的嘛?無奈尋問主人,自也是說不上個一二。有個值得一提的是“一線天”,(一線天)首層片面是三進深,而到了二層就變成了二進深外加前面所提的挑臺,屋頂是傳統的坡屋頂,脊檁線正對與二進房的中點,在三進房與二進房屋頂交接的地方很特意的預留了15mm寬的一條窄縫,讓光線從此處洩露下來,我猜測大概是房間不開窗的緣故,為了解決光線的問題,故採用了此法。

  還有一大發現是其牆壁的做法,編好的竹篾成其“骨”,混以稻草、黃土為粘結劑,這做法到有點仿似現代的鋼筋混凝土,不過相比之下,它比鋼筋混凝土保溫隔熱效能更好,(牆壁材料)只是從理論上來說使用年限有所遜色,且承載力、抵擋風與暴雨的能力也不及後者,但能純於世達一百多年,也算是古人智慧的一種表現吧!這是在第一家民居的發現。我們上午的工作差不過就做到著,總結一下,完成了問卷調查以及第一家的測繪。

  中午,大隊人馬餓漉腸腸的跑到一間蒸菜館,無奈其廚藝有限,我們就夾雜著窗外的淅瀝小雨,撿以兩三點菜色,撮以些許大白米,瞌睡連連。下午強打精神,繼續上陣。歸去途中歷經關聖殿,帶著久遠的好奇心,推開了紅漆的大門,貌似今日對外不開放,殿內人煙稀少,冷冷清清,大概是今天下雨之故!閒逛了一遍,跟傳說中的漢白玉龍柱雕還有階前的蟠龍雕合了影。不辜負此次之行。後來,我們又瞄準了離第一家不遠的民居,歷盡一百年有餘,建築形制類似於第一家,很典型的住戶型別,熱心的民居主人甚至給我們拿來了房契,哇塞,我想我們是沒必要測啦,上面是絕對原版的平面圖。有一發現是,室內牆面上的開窗,一般多見於古典園林,通過借景的構圖手法來美化景色,在這裡也被應用到了室內。再接著我們拐了個彎,尋找到了第三家民居。典型的兩層,唯一不同的是二樓的護欄不見了,可能是被主人拆了,首層也是一面寬三進深,門洞方向均開在牆面的北邊,幾乎也不怎麼開窗,但室內採光尚好,大概是門洞做的比較高,且在第三進房南邊牆有開一窗一門。有意思的是這民居旁邊的古建築,據外貌看來估計是商鋪,對面的天工樓據老人說有兩百年的歷史,門口還有一對石獅,甚是莊嚴啊!至此我們本次的古建築測繪之行已圓滿結束。

  通過這次學院組織的測繪實習,雖然我們做的工作不是很足,但是至少有一點是值得肯定了:就是對本國古建築的瞭解,在這裡,我再一次感慨於古人的智慧,中華民族是一個大民族,孕育了五千年源遠流長的文化特產,用博大精深不為之過,還有好多埋沒在時間與塵囂中的古老的智慧在呼喚我們去發現,去繼承去創新,感慨於唯今建築風的濫觴,我們或許應該用長遠發展的眼光來對待一切文化一切發展,希望中國的建築之路越走越順利!也祝願廣

  大的建築學子的求學之路越走越順利!

2021建築測繪崗位個人實習總結3

  巨集村,古取巨集廣發達之意,稱為弘村。她始建於宋朝紹熙年間,距今已有800多年的歷史,原為汪姓聚居之地。巨集村背倚黃山餘脈羊棧嶺、雷崗山等,地勢較高,常常雲蒸霞蔚,時而如潑墨重彩,時而如淡抹寫意,恰似山水長卷,融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為一體,被譽為“中國畫裡的鄉村”。

  村中古民居鱗次櫛比,由於巨集村地勢偏遠,據說只在太平天國時曾遭戰劫,一把火燒掉了不少老宅。後來大多按照原樣重建,儲存至今。“一生痴絕處無夢到徽州”,湯顯祖的這兩句詩是徽州最為著名的廣告詞,而巨集村又是徽派建築絕好的註腳。似乎學校就是衝著徽派建築而去,我們接著上屆的足跡踏上去巨集村的實習歷程。

  20__、7、4第一次去會這麼遠的地方,汽車、火車、汽車、火車、汽車,真的是看夠了、玩夠了、煩夠了。五點起來,匆匆忙忙整理前晚整理好的東西,生怕自己丟東西。洗漱完,就奔食堂,以前能吃早飯的地方就不多,更何況是早晨五點多,湊合一下吃了點,沒吃飯就急急匆匆往人文館跑。還算自己腿長得結實,沒拉最後,謝天謝地。

  至此開始了夢中追捧的巨集村實習,汽車上發了一本測繪例項表,無所事事的看了會,不知不覺就到了火車站。擠火車是我一生中最煩的事,中國人多暫且不說,我們這些男青年的優勢全被大媽大嬸的胡衝亂撞擠沒了。廢了好大的勁才上的車,多虧我們41個人座位聯在一起,所以座位頂上的空地沒被莫名其妙的佔去。

  剛上車就開始獨自不舒服,估計是早晨雞蛋的問題,都是飢不擇食惹得禍!也許長途跋涉都有一個美好的開始、無聊的結局,我們也不例外,北京的轉站總算給了我們一點緩衝的機會。

  20__、7、5第二天總算熬到南京,長江也見了,南京也看了,接下來六小時的山路可真讓我們這群人鬱悶。兩天的火車真是死要命,中國最古老的綠皮加風扇,死悶死熱,第一次體會到中國人確實多。我從小都暈車的習慣,六個小時的山路,結果我還沒上車就開始暈了。

  一上車汽車就有了感覺,後來吃了點馮柯老師給的藥,可能是坐車太累了竟不知不覺睡著了,結果安全捱到了巨集村,當然以路途的風景做代價。

  下午幾個人一起在際村吃了點當地小吃,吃完才發現,旅遊業真是能帶動消費,竟然這麼貴。大家再三考慮後,就又回到住宿的地方會餐。

  20__、7、6今天是實習第二天,早晨五點半還在睡夢中就被叫醒,匆匆忙忙的就走了一個姓汪的人家測繪,老先生以前是做過老師的,對古建和風水很是研究,剛到他家就給我們詳細介紹了一下他家,感覺老先生很不簡單。

  最鬱悶的是重新分組,理由是女生單獨一組不安全,要男女搭配。我們那組划拳淘汰,結果身為組長的我被淘汰出組。第一天測量我們選擇大門和樓梯,我們首先測門,資料的一步步測,程序慢慢的來。

  下午,導遊帶我們去巨集村轉了轉。

  晚上,邀請汪瑞華給我們講解巨集村,老爺子對古建築和風水學確實有研究,也很有主見。首先給我們講解巨集村的來歷,徽州匠人的博學、巨集村的桃源容納、800年的融合形成現在的巨集村。又否定了人們常說的“牛”的說法,老先生從三點說起,河道的改造,是為了環繞村莊,處於安全和實用的考慮;八百間的時間一代代的匠人不可能按一個無形的思維準確延續;牛腸、牛胃、牛角都有,偏沒牛心、牛肺,沒心沒肺何為牛。後來又講了徽州建築的民居特點,高牆森林小窗戶,飛簷翹角樓、華樓,接天連地大天井。開天井接無根之水,設天井納不捷之財。徽州建築有很多我們不可理解的地方,中庭天井、水流地下、自焚式防火、、、、、、,也有很多當地人樸實忠厚的建築對映。

  20__、7、7早起6:00,出發去汪家老宅

  村裡道路曲折妖嬈,似水環繞,昨天的路程早就忘光,花了好長時間才找到老宅。本來馮老師說為了安全起見不讓我們自己單獨測繪年久失修的樓梯,好奇的我們待著看不到馮老師就開始自己測。

  偏廳樓梯,兩折都是奇數,古代都以奇數為陽,偶數為陰,才有九月九重陽節的來由。可能限於當時工匠的工程細度,樓梯各部件尺寸都不相同,我們就得一一測量。樓梯踏步有幾塊是後加的,外有樓梯間環繞,中有扶手平斜。平臺寬闊厚重,確實承載了平臺應有的停息等待的作用。

  中庭後方樓梯測量,大體弧形單跑,23階。

  樓梯測量感覺踏步窄小,寬200mm,高120mm,下樓相當不方便,可能基於當地女子裹腳的風俗設計的。

  測量中發現旁邊有一掉色的棺材,大家研究以後推斷為當地風俗,沒人提出異議,要不誰敢冒著風險揭開看看。

  下午在村裡花了一幅鋼筆速寫,挺撮。晚上討論測繪資料,整理

  20__、7、9早晨6:15醒,急忙洗漱、吃飯

  測量本來是測好的,馮科老師說看看知道一下,我們就有去了。

  正門發現頂部又有一層,基本上是畫上去的,外加小小雕刻。老師有帶我們測了測樓梯,基於樓梯年久失修的問題我們只好就此罷手。

  下午和周楊、小剛一起畫速寫,畫到一半突下陣雨。雨後一起溜達,碰到向南,邀請我們一起去南湖書院玩。巨集村的雨挺大的,雷也特別響,雨中巨集村又是一番風景。

  晚上,收到通知實習解散,至此我們就開始收尾。

  後記:巨集村徽州女詩人程鳳娥在《鷓鴣天?有懷》中寫道:“一點愁心指上彈,梅花羞帶病中看,相憐早被湖山隔,空對孤燈帶影殘。情沒緒,思無端,更深猶自倚朱欄,長空獨有天邊月,為我勾留伴曉寒。”

2021建築測繪崗位個人實習總結4

  去月嶺村之前,我用谷歌地圖搜尋了一下它的地理位置。在桂北興安還要往東北的方向,非常偏僻。網上看到的圖片大都是月嶺村的著名雕刻貞節牌坊。一些建築的風火牆以及後來我們到達的時候看到的掛著許多中舉的紅色報喜牌的房子。房子之間的距離相當狹窄,那小道看似只能容一人行走,兩人擦肩勉強過人。當時就想這要是架設經緯儀那是相當困難的。若是有人趕牛經過,這操作進度不知要如何進展。

  週五蔡老師給我們開了會以後,晚上我們便請測繪的同學教我們使用經緯儀。一邊看書一邊學習。有點趕鴨子上架的感覺。白天在學校以教五樓為目標演習測繪了一次,漸漸熟練了儀器的擺放步驟,提高調節速度。在我們的虛心學習下,終於把儀器的操作以及原理和計算方法掌握了。小組開會各自分配好每人需要帶的工具,當時我認為我們的準備工作做的還是挺充分的,但誰也不太清楚月嶺村的實際情況是怎麼樣的。

  到了灌陽月嶺村後,安排好住宿蔡老師帶我們在村裡觀看各個建築並分配各組任務。月嶺村三面環山,背依灌江,據說有700多年的歷史。古民居始建於明末清初,是典型的湘南式民居。其中六大院是儲存最完整、最典型的民宅建築,相傳這是唐氏祖上為其六房兒子修建的庭院,其庭院各立門樓,門牌雕刻細緻精美、燦爛輝煌,依次名為翠德堂、巨集遠堂,繼美堂、多福堂、文明堂、錫嘏堂。每個庭院都各有其特色。我們負責測繪的是多福堂。

  多福堂門前沒有照壁,或者已經在歷史中銷燬。門牌簡約典雅(如圖1)。正上方雕刻有梅蘭竹菊四幅圖畫並有七言律詩一首;正中雕刻有豫順呈祥大字,並有三瓣藤草圖樣圍繞;左邊為燕子春歸圖,右邊為蝴蝶鬧春圖。西立面有良馬乘蔭圖(如圖2),惟妙惟肖,栩栩如生。東立面為百花齊放圖,稍有銷燬,但依稀可見。

  多福堂由六幢建築圍繞組成,每幢建築均為上下兩座結構。多福堂庭院為二進式庭院,呈中軸對稱。前設中門、天井和大堂,後有小堂和天井,配有住房、廚房、客房、倉庫。寬敞明亮、整齊劃一,氣勢恢巨集。

  我在我們組裡主要負責畫中門立面圖和畫屋架結構圖。

  起初我誤認為中門是不可開合的照壁。後來發現其門上的榫卯構造,再與屋主人確定後才肯定那是中門。一進和二進均各有中門。

  畫屋架的時候遇到許多難題。許多地方過高看不清楚,只好去推測。測繪的時間非常緊張,為避免遺漏,我們還拍了大量照片。最為複雜的屋架結構就在於門牌與中門之間與兩邊廂房連線的地方。門牌蓋頂為半坡蓋頂,且較高,而兩邊的小廂房都是雙坡屋頂形式。兩個蓋頂間就存在屋頂交接的問題。如何交接且能保證其防止雨水流入房間內呢。圍繞房間的小道都很狹窄,使我無法向上看清它的廬山真面目。還好組裡的同學借了梯子拍到了珍貴的.照片。

  往後還有大堂與堂後兩間廂房的交接也是較為複雜。房屋主人很好說話。我與他打了聲招呼後爬上一進西廂房二層的房間內觀看,上樓梯吱吱唧唧的聲音甚是令人覺得危險。二樓塵埃滿布,看出來已被屋主人廢棄很久。上一進西廂房二樓除了看清屋頂的搭接情況外(如圖4),大堂屋架的結構在這裡一覽無遺。大堂託檁並沒有橫穿整個房間,而是伸出廂房十公分左右截止(如圖5)。

  建築的有些區域性損壞只剩下後來修繕的部分,使我們只能自己按照自己學習的相關知識去推測。比如說二進的八角牆的厚度和屋頂的樑之間的搭接關係。首先是牆體的完整性以及它主要作為承重的功能。根據其房間的關係推測出其牆體是直牆,且牆體厚度較大,八角是直牆去掉一部分而成。又比如說東立面的門上的奇怪疊澀。一般來說是水平然後疊澀向外的,現在確是往一邊傾斜的疊澀(如圖6)。疊澀上的瓦片已經沒有了。根據上面殘餘的瓦片弧度痕跡和雨水在牆上侵蝕的痕跡推測出瓦片依然是成排狀疊葺的(如圖7)。

  由於分工明確我們組的測繪進度很快。晚上我們又將平面進行精確繪製討論和總結其中出現的各種問題。第二天早起將總平面定位又重新測量了一遍,總算是完成了測量的基本任務。

  可能起先誰也沒有估計到為了得到這些資料和資料會遇到這麼多的挫折和麻煩。由於建築物本身的體量過於龐大且我們都沒有確實經驗,一開始根本無法入手。還有房屋本身結構上的複雜性,以及損壞後修善以及加建的房屋部分遮擋,影響了我們對建築本身原有的一些結構的判斷,這些使我們一度有點灰心喪氣。當然,由於我們大家的努力這些困難被我們一一地克服了。

  體會最深的是在整個過程中對建築測繪的認識。無論是從建築大輪廓的把握上,區域性細節的微妙處理,還是其中屋頂、牆體、柱子、樑枋相互的連線等等,我們都走了不少彎路。最後通過分析和反覆的論證我們還是得出了最為精確的資料尺寸。我認為這些在實地的工作中所獲得的經驗是我們在課堂學習中永遠無法得到的,因為有些結構很難僅僅通過想象去完成。更甚至於有時你看著實物也會因為透視和誤差有這樣那樣的問題產生。這樣反覆的驗證和觀察使我們在對於建築結構的理解和體量的把握上有很大的幫助,這樣的鍛鍊對我們將來在自己的專業領域的學習和研究的幫助是不可估量的,所有的同學都受益非淺。

  應該說雖然我們沒有很先進的測量裝置,也沒有豐富的測量經驗,但我們還是很好的完成了測量的任務。一些因地制宜的測量方法更是我們智慧的體現,也許這正是此次測繪考察的真正目的。

  離開月嶺村之前,我觀望這兩天忙於測繪而忽略的景象。那長長的青石板巷道,那厚厚的牆壁和那些至今月嶺人還在用的古老的傢俱物件,如一部走馬燈一般的黑白電影,它們靜觀著每一個路過的人,就好像在向我們陳述著月嶺的歷史。夾雜在牆縫間嫩綠的小草隨風輕輕招搖著,揮揮小手向我們告別。

2021建築測繪崗位個人實習總結5

  本學期的實踐周實踐是一個特別有意義的實踐。這是一個讓我們能夠深刻了解建築的機會,一個可以讓我們親身走進古代建築,感受古代建築文化的機會,同時讓我更好的領略建築藝術的魅力。時代在速度發展著,新一代的建築也不斷的創造著,但是去看懂讀懂體會古人建造的古代建築也是作為一名建築學子的必要課程。這次的古建測繪實踐讓我受益匪淺,同時也對古代建築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一、 實踐目的:

  通過本次實踐周的實踐我們能夠從歷史中學習建築,建立建築體驗與認知,總結建築經驗,培養專業素養。通過實際測量並繪製測繪文字,體驗建築的空間感、材料的應用、建築的尺度感等,把理論聯絡實際,掌握古代建築和古代建築裝飾設計的常用方法手段,全方位瞭解設計,與現代建築公共思考,創造性應用基本理論,解決實際問題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 實踐地點:

  廈門盧厝(成功大道與思明南路交匯處,西南角)

  三、 實踐時間:

  20__年7月9日——20__年7月20日

  四、 實踐內容:

  對廈門盧厝的古建築進行測量並繪製CAD圖,電子模型以及實體模型。

  下面首先讓我介紹一下廈門盧厝這一有代表性的古厝。

  盧家大厝位於廈港福海社群圍仔內巷,是清末旅菲華僑盧安邦(又名盧國樑)歷時三年構築的一座近代紅磚民居精品。盧厝坐北朝南,佔地近千平方米,由中軸對稱的兩落橫向大厝和兩側縱列護厝及院前石埕組成,埕周為圍牆,中間建一個高大門樓,形成完整的群落,十分氣派。前後大厝平面均為三進三開間,明間為寬敞的廳堂,左右均設廂房,後廳比前廳深闊,設神龕,是祭祀、議事的廳堂。

  盧厝的兩落主厝採用的是抬樑式木架構及單簷尖山式,硬山屋頂,弧線形燕尾式屋脊,其間以過水廊相連線,圍合成中心大天井。東西護厝為琵琶式山尖硬山屋頂,與大厝之間留有狹長天井,以漏窗牆分隔成對稱四小天井,與前後護厝小房廳自成小單元居室。東西前半部天井中另加蓋小方亭,用於休閒和會客。護厝前簷下貫穿南北的走廊,同院後巷弄及中央廊道連通,形成了整體建築的聯絡紐帶。前院圍牆正中設門廳,兩側各有隨牆門,作為平時的主要出入口,東西和西南院角分建廚房和電石房,服務於主厝。盧厝整體佈局結構及屋頂樣式仍保留著北方四合院和宋代曲線屋頂的建築特點。

  囊括閩南民居大多雕飾手法盧厝對建造材料特別講究,杉、楠、桉木兼用,花崗石、青石並存。粗圍高大的樑柱、板扇的使用,使得屋架高舉開闊,門窗寬敞明亮;整個牆裙由“泉州白”花崗岩石板與高腰“櫃檯腳”組合而成,寬厚結實,令建築顯得更為氣派和穩重。

  於細微處見精細,是盧厝建築裝飾上最大的特點,閩南民居的所有雕飾手法幾乎都在這裡得到了發揮。牆體多以紅磚組砌或拼貼而成,和牆面上用白灰勾縫構成的各種花紋或文字圖案,紅白相間,相映成輝;門窗、牆堵的石雕則以白色磨光花崗石為外框,內嵌精緻的青石雕構件,青白相襯,並與牆面上花紋相互協調呼應。在前落大厝前的東西兩側牆面上,各有一組讓人看不懂的文字圖案,盧合溪說分別是“天宮賜福”“金玉滿堂”。盧厝的石雕數量多達上百幅,大多分佈在門廳、垂花門、護厝入口處及漏窗隔牆,既有刀光劍影、戰馬嘶鳴的打鬥場面,也有“漁樵耕讀”“仕農工商”的生活寫照,還有寓意吉祥平安、富貴有餘的寶瓶鐘鼎、花卉魚鳥圖案。這些石雕運用了浮雕、淺浮雕及透雕等雕鑿技法,雕刻出來的花鳥生動自然,人物神態活現,就連懸空的馬韁,也琢得極為分明。 樑枋間佈滿了活靈活現的獅獸、力士、花鳥等飾件和雀替以及精緻玲瓏的蓮花垂拱;各種花鳥圖案的漏空窗花,在門窗稚壬弦彩撬媧可見。特別是那些以卡榫鬥拼圖案或詩句文字來裝飾的窗櫺花格,和以鑲嵌手法拼成的梅蘭竹菊陽文紋飾,更是體現了雕刻花樣的繁多。不過,最能體現主人高雅情趣和文化修養的,是牆面裝飾中那些用琉璃燒製和石板摹刻的唐英、張瑞圖、呂世宜、郭尚先等大量歷代名人墨客的詩詞墨跡。古厝防雨還要防賊據說,盧厝在當時還挺“現代化”的:通過房屋內部鋪設的暗管,由“能量”(電石與水作用產生易燃氣體)房和廚房頂“蓄水池”向各房廳供氣、供水。如今,宅邸牆邊屋角還可以見到管道、水頭殘跡,門窗頂上也保留有燈頭足,但“蓄水池”早已被拆掉了。 盧厝還在臥房和廳廊地面率先使用了西式壁爐和花面瓷磚。據盧合溪介紹,

  這些花磚都是從德國進口的,一百多年了仍完好無損。他說,盧厝裡的所有木料全部是從菲律賓運過來的,而石雕則都是惠安工匠們的作品。牆面上的那些石雕,幸好當時用水泥抹起來,才得以儲存下來。春節前應文物處的要求,他才把那些水泥挖掉。盧厝儘管結構還儲存完好,但部分牆體也已經出現了一些傾斜、塌下的跡象,而且屋頂上瓦碎木朽,盧家後人說最怕的是下雨天。除了要擔心房屋坍塌下來,盧家後人還要提防“盜賊”。

  下面介紹下這次我們小組的測繪。

  到達盧厝時,我們首先是大致的瞭解一下盧厝的總體佈局,接著是我們小組的測繪範圍。然後,仔細的觀察我們需要測量的建築的特色,平面形式、構架方式、屋頂形式、臺基情況、彩畫等等。

  當以上這些準備工作做好後我們正式展開測量工作,我們分好工,一部分同學測量平面一部分同學測量剖面,而我和另外3名同學負責測量立面。立面的測繪看似簡單,但期間困難重重。由於建築的高度較高,我們的拍照沒法用平行投影的方式進行拍照,這就只能藉助爬梯了。另外一點,我們需要將立面上的雕花,門的大小,以及窗戶大小都測量出來,這就很考驗我們的動腦能力了,在門的較高處,我們的捲尺硬度不夠沒法伸長到較高的地方,於是我們藉助竹竿,通過把皮尺的頭部固定在竹竿上,從而進行測量。我想,最困難的測量就是對斗拱及其上面的雕花的測量了。由於盧厝現已屬於危房,房東在有些地方並不讓我們爬高進行測量。最終,在我們的努力下,房東終於同意讓我們用爬梯爬高測量斗拱了。這也開始考驗了我們小組的互助能力了,由於需攀爬的高度較高,所以爬梯下由兩名同學扶住,測量的同學帶上一個捲尺和一個手電筒上去進行測量,下面一個同學負責記錄資料。由於我們小組配合的默契度高,我們一個早上就完成了我們小組範圍內各個部分的測量。

  在測量完成之後,我們回到了學校之後,很快組織了本組的各個成員進行資料的統計,然後開始繪製。公佈不負有心人,短短的兩天時間我們小組就完成了老師給我們的任務。

  五、 實踐心得:

  我們在做完這個古建測繪的實踐以後,我們更實際的瞭解了古建築的構造:屋頂的各種形式,建築的組成,結構型別,斗拱的組成以及機構特點,彩畫的分類及特點……中國古代建築的歷史內涵是博大精深的,然而,我們平日裡對古建築的關注太少了,經過這次測繪,我們又對古建築的知識進行了更多的瞭解以及鞏固。通過這次學院組織的測繪實習,雖然我們做的工作不是很足,但是至少有一點是值得肯定了:就是對本國古建築的瞭解。此外,由於這次對古建築深入的測量也激發了我們對古建的興趣。與此同時,我也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佩服中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 其次,加強了我們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由於測量中有很多地方無法具體的量到,只能靠估算,大家就集思廣益想了很多方法,例如藉助竹竿等等。在繪圖方面,培養了我們認真嚴謹的態度。由於古建中有很多部件,我們就必須對每個部件的每個尺寸進行測量,進行記錄。同樣,畫草圖,校對資料,畫CAD圖都需要認真仔細,通過這次測繪,這在以後的學習乃至工作中都無疑是一種很好的習慣。

  最後,我也深深體會到了團隊協作的重要性。由於這次測繪是以小組的形式進行的,因此大家必須分工合作,既要把自己的任務完成,又要協助隊友測繪。充分體現了同學之間的互幫互助,互相配合。我想只要一起努力,沒有什麼困難無法攻克的。這次的測繪我學到了很多,也體會到了很多,這將是我人生中最美好的一段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