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職場 > 工作總結

課題工作報告模板7篇

打工人在起草工作報告的時候,務必要凸顯內容完整,一篇出色的工作報告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課題工作報告模板7篇,供大家參考。

課題工作報告模板7篇

課題工作報告模板1

xx年12月,我校承擔了綜合實踐研究課題《綜合實踐活動中國小生自主性學習方式的研究》的研究任務,經過兩年多的研究,已完成了該課題的預定研究任務,現將研究工作向總課題組彙報如下。

一、對本課題研究的認識

自主性學習是對知識經濟的挑戰,是國際社會比較認同和實踐的一種新的學習方式。其本質就是強調學習者能夠根據自己的活動能力、活動任務的要求,積極主動地調整自己的活動策略,全面提高自身素養。

綜合實踐活動課的產生,對學生的自主性學習提出了新的要求,促使教師轉變原有的課程教學觀、學生觀,尋找到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方法,進而在各科教學中推進素質教育。培養學生自己發現問題、自主學習、獨立思考、主體性地判斷以及更好的解決問題的素質和能力;培養學生具有健康的身心、自律意識、關心同情他人的情感與品德,以及與他人合作的能力。

綜合實踐活動課作為一種課程其實是將課內與課外、校內與校外、自學與指導結合起來,融開放、引趣、導思為一爐的新型課程,它打破了以課本為中心的單一性,打破了嚴格意義上課堂教學上的封閉性,它把學生對自然、社會和自身生活中的知識學習和體驗放在首位,尊重個性,鼓勵創新,這一切都為開展自主性學習提供了最佳土壤。所以本課題,嘗試在這一領域做一番積極的探索,期望能在探索過程中,豐富學生的學習方式,讓學生為自我個體的發展獲取一個開放的生成性的動態過程。

二、研究工作的具體過程

(一)建立健全組織機構,全力支援課題研究

為了確保課題研究的順利開展,我們將課題研究列入學校的工作計劃,成立了以校長為組長的課題研究領導小組,安排參加過國家綜合實踐活動遠端研修培訓的主任具體主持該課題的研究工作;接著我們成立了課題研究小組,選拔優秀的骨幹教師擔任實驗教師,按教師個人特長進行具體分工,同時還建立完善的課題制度,如經費保障制度、人員獎懲制度等,從人員與管理上確保課題的研究質量。

(二)分析整合學校資源,搭建實踐活動平臺

xx年12月,課題組成員對學校資源進行了分析。我校成立於1983年,歷史較為悠久,連續多年均被評為XX市教育質量先進單位。近年來學校非常重視硬體建設,加大了投資力度,使教學設施達到了市一流水平,被評為“山東省教學示範校”。除了擁有豐厚的物力資源外,學校還擁有大量的優質人力資源。另外我校的環境資源也具有特殊性,在學校周圍分佈著XX市的各大商場、自來水公司、嘉盛乳業等豐富的社群資源。經調查研究,課題組的老師決定充分挖掘利用學校的各種資源開展綜合實踐活動,與崖頭村村委、敬老院、嘉盛乳業、市政公司等單位建立合作關係,在青山公園附近建立了農田生產實驗基地,為學生自主學習研究的開展搭建好了校外平臺。又在校內建立木工坊、綜合實踐活動室,讓綜合實踐活動課這一新課程的亮點真正亮起來。

(三)抓好教師培訓,加強教研力度。

為了使課題研究落到實處,形成特色,我校十分重視師資培訓。在培訓中,我們堅持內培和外培相結合的原則,不失時機地到外地學習經驗,拓寬培訓渠道。在課題研究的時間裡,採用網路主題教研、發放學習材料、專題培訓講座等形式定期舉行專題學習,每學期都要進行課題研究情況分析會,並帶動全校教師參與課題研究。

我們採取了每週集體教研的方式,每學期召開綜合實踐活動彙報課、研討課,我們還經常請到市教研室的張春芳老師到校及時指導工作。組織實驗教師認真參加市教研中心組織的各種研討學習活動,及時研討教研中出現的問題、相互交流經驗和體會,開拓思路。還大力支援實驗教師參加學校《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資源包》的開發工作,以求在理論研究和實踐探索中不斷提高自身素質。在這些活動中,教師業務水平提高了,思路開拓了,教師得到了充分的鍛鍊。

(四)開發管理平臺,建立課題研究網站。

為了使課題研究實現過程管理、高效管理和科學管理,我們組織骨幹教師開發了該課題的專題研究網站——“一路同行”。該網站設立了“課題概況、課題研究、線上研討”等欄目,為課題的實效管理提供了一個良好的環境。這個平臺有利於教師相互交流、學習,方便教師隨時查詢相關資料,通過案例的學習深入開展研究;這個平臺有利於課題研究的過程管理、科學評價,我們要求實驗教師在研究過程中必須保留研究資料,教師每做完一個步驟就可以及時上傳到自己的文件裡,這樣課題組就隨時可以監控每位實驗教師研究到了哪個階段,同時隨時可以進行過程指導。到最後也能保證研究成果的真實完整。

三、研究工作的成效

在短短的幾年時間裡,我校以抓好教科研為先導,緊緊圍繞課題目標,採取了各種有效和有力措施,花大力氣開展了各項實驗研究工作,目前實驗工作實施得十分順利,並已經取得實效。

(一)培養了學生自主觀察的能力

觀察能力對於每個人來說,都是不可缺少的能力素質。然而,觀察能力並不是先天就有的,它是在後天的實

踐中逐漸培養起來的。綜合活動課上,教師在實際的觀察活動中培養了學生良好的觀察習慣,提高了觀察能力。源於對牛奶的好奇,有的班確實了綜合實踐課題《走進牛奶世界》。在實驗教師的帶領下,學生們走進嘉盛乳業有限公司,參觀了袋裝牛奶的整個製作過程,拍攝了自己想要的照片資料,並就心中的疑惑向專業人員進行了諮詢,從中獲得了不少乳品生產知識。

(二)培養了學生自主協調的能力

綜合實踐活動能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共同參與、協調發展。這時的學生不是講臺下被動的看客,而是活動的主人。我們在青山公園開闢了一塊試驗田,孩子們經過辛勤勞作,收穫了一些蔬菜。收穫的蔬菜怎麼辦呢?同學們展開了討論,最後商定:一部分送給敬老院的爺爺奶奶們,提前商定書寫祝福的對聯、準備精彩的節目、為爺爺奶奶收拾衛生,給爺爺奶奶們帶去自己的一份孝心和愛心;另一部分去市場賣掉,用賣來的錢換取春季的種子,同時去體驗一下賣菜的感覺。於是,綜合實踐活動的拓展性主題:感恩社會——走進敬老院,感受生活——我是小菜農,在孩子們的精心設計下應運而生。

(三)培養了學生自主動手的能力

綜合活動課形式靈活多樣,內容不侷限於課本,它也可以因地制宜進行,及時地把最新的資訊傳播給學生。活動也允許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和特長自由選擇,教育的方式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學校把勞技教室重新進行了整理、配置,整潔敞亮的教室讓人神清氣爽,高標準的木工全套工具鋥亮有序且一應俱全——這便算是有了“好馬”。根據工作實際,木工小組由張曉娜、彭娟老師負責。在她們的共同努力下,木工小組的活動已經走上了正軌。整潔的活動室也漸漸熱鬧起來,在學生們一雙雙稚嫩的小手下,我們看到了喜人的成果:有按比例製作的籃球架,有設計精巧的小木櫃,還有省力的垃圾撮……他們給試驗田製作的告示牌已經插到了地頭上,引起了大人們的駐足觀看;樹上兩個愛心鳥巢現在也住上了幾隻小鳥,成了它們溫暖的小家;送給幼兒園小班的幾個小茶几雖然製作很稚嫩,但是誰也不能否認孩子的用心、細心、耐心……

(四)培養了學生自主思考的能力

學起于思,思源於疑。綜合實踐活動課不僅為學生的思維提供了豐富的問題情境,而且活動內容的豐富性也有效地調節了學生的大腦功能,充分挖掘了他們的大腦潛力。學生自己操作,尋求答案,手腦並用鍛鍊了自己。最可貴的是學生在實驗操作中觀察分析,獲得了直接經驗。寒假回來,我校舉行了“走進大年文化”成果展示活動。學生蒐集了許多年文化習俗的資料,拍了過年時人們包餃子、觀花燈、蒸棗饅頭、捏面燈的圖片資料,對物價有了進一步的瞭解,對壓歲錢也有了進一步的認識,他們知道合理計劃地使用壓歲錢了,使多人都做了零花錢開支卡。“一年之計在於春”,剛開頭兒,孩子們就拿出了這麼多的作品,相信以後他們在綜合實踐的大道上腳步會越來越堅實。

(五)培養了學生自主創造的能力

綜合實踐活動課的形式減少了不必要的紀律約束。它不受課堂40分鐘的限制,留給學生更多的自由發揮的空間。同時也鼓勵學生與眾不同的方法、思路,避免了統一答案、統一方法。學生開始變得善於主動蒐集一些資料了,除了活頁資料上的小知識卡片外,凡語文書上涉及到的科普知識,學生都會去翻閱相關資料,有的還在網上查尋。學生學會主動涉獵課本以外的科普讀物了。例如,為了研究花木知多少,很多學生買了科普讀物研究周圍的花草樹木,不但知道它們的特點,還知道它們的作用,提高了他們保護花木的主動性,與以往的被動保護相比,他們是從心底裡來愛護大自然裡的一草一木的。

四、豐碩的研究成果

務實的課題研究,豐富的勞動實踐,為我校學生的成長打開了“心有多大,舞臺就有多大”的廣闊世界。

在XX市首屆中國小素質教育成果展上,我校有15件製作、發明類作品參展,成為參展數量最多的學校,其中高處蘋果採摘器榮獲山東省中國小科技發明二等獎,預防近視椅、點滴報時器等獲XX市科技發明一等獎。另有《蝸牛爬行的祕密》、《螞蟻喜歡吃什麼》等科技小論文在省市級獲獎;學生作文更是頻見報端,學生寫的《種菜小記》等7篇實踐體驗日記分別在《榮成時訊》、《小金星報》、《威海晚報》上發表;劉雅婷、徐丹等指導教師撰寫的有關課題的通訊多次被《榮成時訊》、XX市廣播電臺、威海電視臺、山東衛視報道,xx年我校的課題成果還在中央國際頻道播出;xx年上半年,分管課題具體工作的董琰彥主任寫的《這邊風景獨好》先後被榮成教育網、新思考網的綜合實踐活動專欄採用,其點選率曾一度領先;寧寧老師的《標本製作活動,彰顯科技魅力》論文獲第四屆山東省科技教導員論文二等獎;林英老師的論文《多一把尺子,多一份希望》,談對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評價,獲得XX市“中國小實踐與創新”重點課題優秀成果;課題總負責人張金平校長

撰寫的《在“動”中體驗,在“活”中收穫》一文在《現代教育報》上發表;我校的綜合實踐活動課題研究成果得到上級領導的高度評價,有兩次在市培訓中心組織的經驗交流會上做過典型交流,其做法在全市得以推廣。

我校的綜合實踐活動課題研究從學生的成長需求出發,注重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探究能力,因而得到了家長、社會各界的廣泛讚譽。

xx年10月,榮成電視臺還對我校的農田實踐活動做了專題跟蹤報道;同月,我校五年級三班學生利用校外資源“世界勤儉日”開展的系列活動先後在榮成電視臺、威海電視臺的“新聞直播”欄目播出。

xx年3月至今,我校共接待了兄弟學校的參觀學習活動8次,獲得到校人員的廣泛好評。我校共計接待XX市級以上領導的視察8次,其中省教育廳副廳長張志勇、省婦兒辦孫靜珣主任等領導先後來我校調研工作,對我校綜合實踐活動的開展都給予了充分肯定和極高評價。

五、研究工作的體會

通過兩年多的研究,我們體會到要保證研究的順利進行,需要做到以下幾點:學校的領導要重視,親自參與研究的策劃、組織與實施,保障實驗的人力與物力的投入。學校要營造濃厚的科研氛圍,通過多種方式調動學校教師參與研究的積極性。學校要主動爭取專家的指導,為教師提供理論上的支援與幫助。與有關單位結成共建關係,建立校外實踐基地,為學生的實踐活動搭建平臺;從社會中聘請校外指導教師,建立校外指導教師聯絡手冊。與家長建立有效的聯絡,吸引家長參與活動,得到家長的大力支援。

六、研究工作的反思

通過課題的研究,我們發現國小生自主性學習方式的研究為教學注入了新的活力。但是,由於我們在實驗過程中,在一些具體環節中還存在著不足。如有些師生因思想觀念的限制而沒有完全“活”起來,部分活動的課題內容受到侷限,沒能深入到更深的的層面。所以,今後要在已有經驗的基礎上,繼續鞏固研究成果,力求比過去做得更好。具體做到以下幾個方面:

(一)穩固研究網路,開展課題研究活動

我們將繼續在課題組負責人張金平校長的領導下,在分管領導王主任和課題組骨幹的帶動下,定期活動,以活動推動課題的發展。

(二)加強科研力量,擴充課題組成員

由於學科和研究範圍的擴大,課題組人員必須擴充。要精心挑選人員,把思想素質高、責任心強、科研基礎好的教師吸收進課題組,使研究不斷深入。

通過本課題的研究,我們深深體會到,如果能讓學生在實踐中學習,在活動中體驗,就能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動探索者,就能把學生的潛能充分發掘出來,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定基礎。

課題工作報告模板2

一、課題提出的背景

二、課題研究的目的和意義

(1)通過研究,確實改變學生在小組合作學習的學習方式,增強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激發學生學習的動機,使學生的學習具有持久的動力;

(2)通過研究,使學生掌握自主學習的方法,使學生學會策略性地學習;

(3)通過研究,優化課堂教學結構,使學生學會做學習的主人。

(4)通過該課題研究,落實新課程標準提出的轉變學生學習方式的新要求。

三、課題研究的主要理論依據

合作學習成功最為重要的原因即在於它有著非常堅實的理論基礎。王坦對其理論基礎做了簡要的分析,涉及一下幾個方面的內容:社會互賴理論、選擇理論、動機理論、凝聚力理論。

2、選擇理論認為,青少年學生有四種需要,即歸屬的需要、力量的需要、自由的需要和快樂的需要。選擇理論其實就是一種需要滿足理論,認為學校是滿足學生需要的場所,學生只有願意學,才能學得好。

3、動機理論認為,學習動機是藉助於人際交往過程中產生的,其本質體現了一種人際相互作用建立起來的積極的彼此依賴關係。小組成員之間形成"休慼相關"、"榮譽與共"和"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關係是動機激發的一個重要標誌。

4、凝聚力理論認為,小組建設,小組評議及任務的專門化,不但可以使小組的成員協調工作,而且還使全班作為一個整體發揮整體功能。

四、課題研究價值

對於建立新型的師生關係、改變小組合作學習的學習方式和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具有一定的實踐指導意義。同時又為新課程提出的改變學習方式豐富了一定的理論。

五、課題研究的內容

1、改變傳統的小組合作學習教學觀念,樹立以培養學生合作學習中的主動性學習為核心的教學宗旨,有重點地培養學生與他人交往、合作的能力,建立良好的主動性學習習慣,增強主動意識。

六、課題研究的方法

2、建立競爭激勵機制。在學習小組之間營造互相競爭的氛圍,組內每人尋找各自的競爭目標,五人擰成一股繩。形成"齊心協力,力爭上游,挑戰自我,永不言棄!"的信念。

3、對小組的成績的變化經常進行分析和對比,每次考試後對一、二、三名的小組分別給予:"三星"、"二星"、"一星"稱號以鼓勵,對進步的小組也給予鼓勵,對落後的小組給予激勵,對全體學生都有促進,進步的小組償到了成功的喜悅,未考好的小組中的未考好的同學會感到對不起本組同學,會暗暗地下決心爭取下次考好,這樣各組同學之間合作學習的氛圍自然形成。

4、精神鼓勵和物質獎勵相結合,各組組長自己有學習任務還要幫別人,這種精神要不斷表揚。其實,輔導別人的同時,自己對輔導的知識得到進一步的理解,自已收益更大。對各小組進步特別明顯的給予一定的物質獎勵。

6、從方法措施入手,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進行"自主學法"指導。通過學法指導,使學生在教師指導下有意識地總結和形成自己的學習方法、學習習慣和學習品質。具體做法是備課中有"學法"設計,上課時有"學法"指導,課後有"學法"總結。實驗中,更要關注那些學習能力不強的學生,因為這些學生僅靠自己還不會進行有效學習,因此對他們進行方法指導尤為重要。實驗時,力爭做到在建構新知識時,教給學生課前預習、查閱資料的方法;在複習時教給學生歸類、整理、綜合性學習的方法;在出現錯誤時教給學生糾正、反思的方法。學習指導方法很多,還可以結合班級實際,靈活運用教法傳授學法。學期末評選"自主學習小主人".條件是:愛學、會學、主動學、有創造性、有毅力、學習效果好、團結協作好等。

7、採用多種教學形式,培養自主學習的能力。努力創設適宜而新穎的教學環境,使學生被動接受知識轉化為主動參與。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實踐:一是創設專題性自主學習活動的空間。即根據學生學習的實際情況,在一段時間內組織學生開展一些專題性學習活動,養成自主學習的良好習慣。如"成語趣話"、"錯字門診"、"古詩積累"、"佳作賞析"、"即興演講"、"製作課本劇表演"等活動。這些活動,既豐富了學科內容,又充實了學習生活,培養學生獲取知識、應用知識的能力,又進一步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慾和上進心,進而產生"不由自主"的自主學習活動,有助於其自主學習能力的形成。

二是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訓練學生的各種思維能力。思維能力是智力結構的核心,是學生進行自主學習的基礎和關鍵。因此,教學中必須要注重學生各種思維能力的訓練。運用電教媒體輔助教學,調動學生各種感官來參與接受資訊,有利於改變學生學習的內驅力,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形成。運用電教媒體輔助教學,可以通過創設情境、教會學生自我獲取知識的方法。可以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將直觀生動地對學生心理"催化"起到"一石激起千層浪"的效果。

課題工作報告模板3

二年來,我課題組以課題研究為龍頭,始終堅持“科研興教、科研興校、科研育人”的方針,發揚科學、積極、求實、創新精神,加強領導,認真組織,不斷學習,勇於實踐,開拓創新,課題研究正常開展,教學研究蔚然成風。課題組全體成員緊緊圍繞課題方案中所確定的研究內容、目標、方法開展了一系列的理論學習和實踐探索研究,通過一些實實在在的學習與實踐研究,已取得了明顯的進展,課題研究取得了較大成果。在課題研究中,有45人次獲各級別獎勵。

一、課題研究的主要過程和活動

(一)、領導重視、成立機構、明確責任、全員參與。

為使我組《在語文教學中滲透情感教育的研究》課題研究的工作能夠順利開展,使課題研究走向規範化,科學化。學校將本課題研究作為重要事情來抓,成立有課題研究領導小組。課題研究小組成員名單及分工如下:

組 長: 蘇 琴負責統籌課題研究全域性,指導課題開展工作,寫課題研究方案及課題總結報告。

副組長:羅錦英 負責課題資料整理列印,及日常課題工作開展管理及記錄。

組 員:顏居海 施一才 勞榮珍 周 勝 黃春紅 莫科進 張麗梅 鍾立菊 包麗梅 羅錦英 謝紅妃 (進行課題實驗,上研究課;做總結)

(二)做好課題研究主要活動設計

1、準備階段:(2008年9月——2008年10月)

(1)、做好課題的申報和論證。

(2)、組建課題組,商議研究計劃。

(3)、請有關專家對課題組成員開展研究方法和有關理論的培訓。

(4)、撰寫開題報告和召開開題會。

2、實施階段:(2008年11月——2010年6月) 開始試驗階段:(2008年11月——2009年3月)

(1)、按研究內容的相近,成立若干小組。

(2)、開展問卷調查和有關測試。

(3)、繼續根據需要進行教育教學理論和教育科研方法的培訓。

(4)、組成的中心研究組,研究實施過程中出現的各種理論和實踐中的問題。

(5)、開展各類研究活動,內容有組織觀摩課、討論和分析教學設計、記錄和案例分析、理論學習等等,不斷調整、改進策略,通過科研促教研。形成創新思維培養課教案

(6)、每學期制定課題活動計劃,定每週星期二上午第一、二節為課題活動研究時間。

(7)、每學期末做好資料歸檔、總結交流活動。中期實踐階段:(2009年4月——2009年9月)形成“創新思維培養課堂

教學模式”

後期實踐階段:(2009年10月——2010年6月)探索“創新思維課堂培養與對策”

3、總結交流階段:(2010年7月——2010年10月)

(1)、處理資料資料,整理研究成果,

(2)、召開有關專題研討會,成果展示會。

(3)、撰寫課題研究報告

(4)、成果的整理和出版。如將研究過程中老師的有創新的、有價值的論文、課例、錄影、等加以整理、推廣。

(5)、結題鑑定。

(6)、在本地區內推廣成功的經驗和做法。

二、課題研究計劃執行情況

二年來,課題能按計劃,紮紮實實地開展。課題組針對課題研究中的問題,擬訂了課題實施方案與計劃,保證課題有序進行。二年來,課題組舉行校內課題研究活動近50多次,參加上級科研活動10多次。為保證課題研究的質量,課題組還嚴格執行考勤制度,從出勤率上保證課題的開展。此外,選定的兩個實驗班級作為課題研究成效參照。二年來,我們認真做了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1、加強教育理論學習,努力提高每個成員的理論水平。二年來,課題組結合欽州市教師繼續教育學習的內容要求與安排,每個成員都主動參加了市級組織的各項各次活動,與此同時,課題組組織全體成員定時學習教育教學科研理論,學習先進、有效的教學思想、教學方法和教學經驗。

2、充分保證課題研究時間。我們充分利用每週星期二上午用兩節課的課題活動時間,做到專時專題研究。課題研究實驗以來,根據本課題研究的計劃,課題組成員系統學習了《中國小教師科研指導》、《欽州市教育科研管理辦法》、《走進新課程》、《新課程中課堂行為的變化》、《課堂教學與學習成效評價》、《中學語文課評估》、《中國小教師素質及其評價》、《國中語文課堂教學模式初步設想》、《觀念更新論》、《創新智慧論》《中學語文新課程標準》、《情感教育教學的原則與環境》、《創新概念的鑑定及其研究意義》、《創新教育觀的內涵豐富性》、《創新思維教學模式淺探》、《從創新教育走向教育創新》、等等教育科研參考材料。

3、多形式、多渠道開展課題研究。規範課題研究的過程管理。積極進行課題教學研究活動。課題研究實驗以來,我們認真進行了公開課、優質課的說課、集體備課和評課活動,堅持做到上公開課的老師必須提前一週說課,並且說課後進行集體備課,對課題研究課展開討論,獻計獻策。公開課上完後,人人蔘與評課,真誠坦率地探討一些教學問題。通過說課、評課,教師的教學科研水平提高很快。二年來,通過老教師的展示課,青年教師的公開課,新教師的彙報課以及新老教師帶徒一系列活動,整體上大大提高了教師的業務水平,也加深了對教材和學生的研究。課題研究中我們還十分注重走出去、請進來相結合的辦法,在研究的過程學校組織一部分教師到柳高、欽州一中、二中等一些學校學習、取經;同時還邀請了市縣教研員和專家來校作專題講座並指導教學科研工作。另外,我們圍繞課題,積極開展了第二課堂活動。課題研究實驗以來,我們堅持課堂教學與課外活動相結合。特別是課外活動做到了具有學科特點,形式豐富多彩。二年來,我們成功地舉辦了多次全校性的語文創新活動。真正地豐富了校園生活,創設了語文學習的氛圍,提高了學生學習語文的濃厚興趣。

三、課題研究無變更情況記錄

本課題從2008年9月開始,在青雲中學經過近5個學期兩個迴圈的實驗,二年來課題研究負責人、課題名稱、研究內容都沒有變更,形成了一個比較完整的農村政治課教學創新思維能力培養的探究教學法的策略組織機構和體系。課題研究效果顯著,成績突出。主要成果以論文、報告、專著等形式。本課題研究二年來管理單位不變。本課題於2010年10月完成研究工作。

四、課題研究成果出版、發表獲獎情況

1、創新課堂教學,大面積提高教育教學質量。通過課堂教學的改革,不僅提高了課堂教學效果,也提高了大部分教師的教學水平,二年來我校許多教師在市縣裡舉辦的青年教師基本功比賽中獲獎。

2、二年來課題研究組發表或獲獎論文有:

《國中語文閱讀教學中情感教學策略運用的研究》、《農村國中語文有效教學的實踐與對策》、《情感教育的滲透---《背影》教學案例》、《如何落實農村教育》《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學》、《淺談如何在閱讀教學中滲透情感教育》、《淺談和諧教育》、《淺談探究性閱讀在課堂教學中的運用》、《淺談如何在“口語交際”教學中提高學生綜合素質》、《關於語文教學創新的探索》、《淺談愛在班主任工作中的作用》、 《語文教學創新之我見》、《淺談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效應》《語文教學中情感滲透的探討》《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學》《淺談學生的心理思想特點與教育》《淺談如何在“口語交際”教學中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五、課題研究成果代表作:

1、《國中語文閱讀教學中情感教學策略運用的研究》

2、《情感教育的滲透---《背影》教學案例》

3、《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學》

4、《淺談如何在閱讀教學中滲透情感教育》

5、《語文教學中情感滲透的探討》

6、《淺談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效應》

課題工作報告模板4

本課題從20xx年12月開始通過文獻分析,掌握班班通應用效益相關資料,利用調查研究法、訪談法,首先對學校管理、軟硬體環境、資源共建共享、應用研究、教師培訓等方面進行分析研究,為問題解決提供前期準備工作,再到2014年4月開始依據上一階段得到的制約因素,借鑑國內外相關研究成果,進入課題申請和研究階段,利用系統方法構建出班班通應用效益與傳統教學融合的具體策略,通過討論研究、論文撰寫和課堂實踐描繪出推進班班通效益的模型。在得知課題得以立項後,本課題組所有成員欣喜若狂,學校領導特別重視,馬上組織了開題大會,邀請了縣市級專家和課題組成員一起研討今後課題研究步奏和具體的實施過程。經過將近一年半的貫徹實施,具體深入地開展教學研究活動,在一次次學習、實踐、研討、交流、改進、調整等實實在在的工作中,我們真實地聽到了自己成長的腳步聲。

憑藉一線教師的有利條件,以課堂為實驗基地,通過學習交流及在語文、數學、英語課堂教學上進行探索和實踐,找到與班班通最為和諧的交匯點,從而更好地開展新課改,促進課堂教學質量的提高。本學年我們進入了課題研究的實施階段,如何結合新課程教學理念,以更多方式深入地進行課題研究,從多方面具體地體現和展示本課題的實驗情況和效果,是我們這一年課題研究的工作重點。我們工作雖緊張,可卻感覺很充實,雖然很忙碌,可我們卻在不斷成長,成功的喜悅與研究的困惑並存著。現將我們課題組的工作進展及成果、課題組活動做法及體會彙報如下:

一、 蒐集資料,理論準備

研究課題,就必須多途徑地學習理論知識。於是本課題組在開題之初就組織實驗教師學習了《義務教育學科課程標準(2011版)》;《新課程中的教學技能的變化》;《課程研究方法論》、《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多媒體學習環境的構建》(王清、黃國華)、《媒體組合和學習步調對多媒體學習影響的眼動實驗研究》(王玉琴、王成偉)等理論書籍。

通過理論學習使實驗教師深刻地認識到將“班班通”正確靈活地使用的教學和傳統教學模式的優勢互補打造真正的教師省力,學生輕鬆的優質課堂。

二、 培訓裝置,操作準備

為了“班班通與傳統課堂的融合”課題的順利開展和研究,以及讓多媒體技術更好地為日常教學服務,提高教師利用“班班通”裝置和資源進行課堂教學的能力,我校在多媒體室於2014年6月5日進行了班班通應用的培訓。學校領導十分重視此次培訓活動,第一時間為課題組請到班班通裝置廠家和縣一小的班班通使用專家到校授課,本次培訓全校組織中青年教師共有30名教師參加,參培率達100%。

培訓過程中培訓老師熱情飽滿,老師們傾聽認真,討論熱烈,改變了一部分教師對資訊科技的畏難情緒。尤其一體機的直觀性和易操作性,以及多種教學軟體的介紹,使大家感到長了許多見識,教學思路靈活了,興趣濃了,對自己的教學也有了新的目標和方向,為教師的教學進一步提升奠定了基礎。

在班班通使用於課堂中,精美而內容豐富、實用的課件能給完美實現班班通環境下的教學和傳統教學的融合起到非常重要的重要。在6月底,本課題組又積極聯絡縣計算機專家到校講課,為全體成員和學校中青年教師培訓課題製作的技巧。在授課專家的傾力傳授和悉心指導下,全體參訓成員認真學習,用心摸索,在課件製作方法上有了長足進步。

三、 課堂磨練,探索總結

一切真理皆源於實踐。2014年9月省電教館舉辦了江西省第四屆中國小教師“班班通”教學資源應用成果展示活動。本次活動從校級、鎮級、縣級、市級到省級層層選拔。本課題組認為這正是我們磨練自己的在班班通環境下的教學與傳統教學融合,達到優勢互補,建立優質課堂的良好時機。在學校領導的大力支援和盡心組織下,本課題組全體成員群力群策,認真備課,反覆修改,反覆磨課,將之前積累的理論和實踐知識結合。最後,本課題負責人兼課題組長鄒利群順利進入2014年宜春市中國小教師“班班通”教學資源應用成果展示活動榮獲語文組一等獎並獲得省級三等獎。課題組副組長張美華在2014年全縣中國小教師“班班通”教學資源應用成果展示活動中獲國小數學組三等獎。

有了這次的磨練,本課題組所有成員在理論和實踐中都有了一定經驗,建立優質課堂的能力有了長足提高。在接下來2014年10月至12月的宜豐縣“教壇新秀”選拔賽中。本課題組所有成員認真學習《新課標》、《基礎教育改革綱要》《教育學》、《心理學》等理論知識和計算機軟體使用,以理論指導實踐。學校教導處組織課題組成員和學校幾位有經驗的高階教師和特高教師集體備課,認真專研教材,並通過反覆練課、評課。最後本課題組幾位主要成員皆取得不俗的成績。其中課題負責人鄒利群在第一輪理論知識筆試中榮獲二等獎,在之後的計算機技術比賽、說課比賽和上課比賽中均獲得一等獎,最後榮獲宜豐縣語文組

“教壇新秀”稱號。課題組成員李青也在本次比賽中獲得綜合組多項一等獎和二等獎。

通過幾次比賽,本課題組對於“班班通”的認識有了更深層次的認識和體會。它是實現傳統與現代教育結合的一款全新的、功能強大的高科技教學工具,它既繼承了普通黑板這一教學手段的優點,又整合了現代多媒體教學的優勢,特別是它在互動式學習、合作式學習、啟發式學習等方面具有獨特優勢。它的多功能性為教師授課和學生學習提供了嶄新的舞臺,發揮“班班通”的輔助教學優勢,將更有利於實現課堂教學方式的變革和教師自身專業化的成長。

活動總結後,成員們積極思考今後應如何更好地將班班通和傳統教學模式更好地融合,探索一條實用性和操作性強的優質課堂新路子,撰寫了一些論文並獲得多項市級殊榮。

四、研究成果

1、教師利用班班通資源上課的能力得到很大的提高。

2、課題組教師在理論和實踐上對於班班通環境下與傳統教學的優勢互補有了更深的認識和理解,並撰寫了一些優秀論文,製作了一些精美的優秀課件。

3、初步開始實踐建構以“課前資料蒐集——創設情景——提出問題——自主探索——網上查閱——小組合作交流、彙報——課堂小結——課後拓展”幾個環節的班班通環境下的國小課堂教學模式。

4、獲獎成果

課題負責人鄒利群:執教的《美麗的小路》一課在2014年宜豐縣中國小教師“班班通”教學資源應用成果展示活動中,榮獲國小語文組縣級一等獎,在2014年宜春市中國小教師“班班通”教學資源應用成果展示活動中榮獲市級一等獎,在江西省第四屆中國小教師“班班通”教學資源應用成果展示活動中榮獲省級三等獎。

在2014年全市中國小電腦製作活動中榮獲電腦繪畫類市級指導二等獎。 論文《電教媒體讓語文教學插上愉悅的翅膀》在2014年江西省中國小、幼兒園教師教學資源評比活動中榮獲縣級論文類一等獎。

在2014年宜豐縣“教壇新秀”評選活動中榮獲“宜豐縣教壇新秀”稱號,其中第一輪教育理論比賽中獲二等獎,第二輪資訊科技比賽,第三輪說課比賽,第四輪上課比賽中均獲一等獎。

肖蕾:在2014年宜豐縣“教壇新秀”評選活動中指導12位老師榮獲一等獎,4位老師榮獲二等獎。

張美華:論文《淺淡農村發展與教師隊伍的建設》在2014年全市中國小教育教學論文評比中獲市級論文類二等獎。

多媒體課件《分數的意義和產生》在2014年全市中國小、幼兒園教師優秀教學課題研究階段性工作報告資源展示活動中獲市級三等獎。

2014年獲“班班通”教學資源應用成果展示活動比賽二等獎。

在2014年全縣中國小教師“班班通”教學資源應用成果展示活動,獲國小數學組三等獎。

李青:2014年11月,全市中國小電腦製作競賽中,“電腦繪畫”類指導壹等獎

2014年11月,全市中國小、幼兒園教師優秀教學資源展示活動中,作品《酸的和甜的》榮獲“多媒體課件”類三等獎

2014年9月,全縣“教壇新秀”評選活動——“資訊科技組”教學理論比賽榮獲二等獎

2014年10月份,全縣“教壇新秀”評選活動——資訊科技比賽榮獲一等獎 2014年11月份,全縣“教壇新秀”評選活動——“資訊科技組”說課比賽榮獲一等獎

2014年11月份,全縣“教壇新秀”評選活動——“資訊科技組”上課比賽榮獲二等獎

陽秋萍: 2014年 《三角形的面積》課件在2014年江西省中國小、幼兒園教師教學資源評比活動中獲得“一等獎”。

2014年 《藍色的樹葉》課件在2014年江西省中國小、幼兒園教師教學資源評比活動中獲得“二等獎”。

2014年 《分數的初步認識》課件在2014年江西省中國小、幼兒園教師教學資源評比活動中獲得“一等獎”。

2014年 執教的《平移和旋轉》 全縣國小數學教師課堂教學比賽中 獲得“一等獎”。

況曉珍: 2014年《黃山奇石》課件在2014年江西省中國小、幼兒園教師教學資源評比活動中獲得宜春市“三等獎”。

2014年《Where is my ruler》課件在2014年江西省中國小、幼兒園教師教學資源評比活動中獲得宜春市“二等獎"

五、存在問題和反思

1、學生利用計算機和網路資源進行預習和拓展延伸學習的能力需要提高。

2、課題組缺乏外出學習先進教學理念的機會,研究的深度還需進一步挖掘。

3、今後應加強建構教師、學生和班班通資源互動協作學習氛圍,充分發揮班班通的資訊庫資源和教師的引導作用,培養學生利用網路自主學習的學習素養。

課題工作報告模板5

隨著資訊化程度的提高和全球資訊化的實現,作為未來人才培養基地的教育系統首先受到巨大的衝擊,當代資訊科技帶給教育系統的不僅是手段與方法的變革,而且也包括教育觀念與教育模式在內的一場歷史性變革。教育系統受到資訊革命的衝擊,最突出的是現代資訊科技在教育實踐中的應用,這給教育帶來了新的格局和新的氣象。特別是它對課程改革中新興的課程——國小科學課,產生了根本性的改變。

網路環境中的科學課堂教育豐富了教學資源,拓展了教學模式。它將過去傳統的、靜態的、封閉的課堂變成了現代的、動態的、開放的課堂教學模式,使科學課堂更形象生動,更富感染力,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慾。讓學生在有限的教學時間內,輕鬆地學到更多的知識。為此,我就網路環境下國小科學教學談一點個人的想法。

一、巧用電教,化難為易。

科學課上有很多學生自主探究的素材,要求學生在教。

師的指導或引導下去進行調查、考察或實驗,但有些活動課堂上是無法用實驗的形式完全展現的,如《植物怎樣喝水》這一課,反反覆覆講解理論學生都很難理解,這時我們就可以藉助網路技術和多媒體技術,虛實互補,讓學生“看到”植物根的水與植物莖、葉脈向上輸送的水緩緩流動的情景,再在重點處點撥,植物“喝水”這一難點就解決了。再比如《地球的公轉和自轉》等一系列天文知識課文,《食物鏈》等表現多種生物類課文,都可以利用網路和多媒體教學,生動、形象地展示給學生觀看,使學生的科學探究活動不限於課堂上,實現學習時空的拓展。

另外在科學課的教學中有許多新知識、新思維的傳授,受到了安全性等方面的限制,不可能在課堂進行實際演示,為了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可以通過各種現代教育技術手段在教學過程中對這些實驗、現象進行模擬演示達到xx效果,或對現象進行放大、延時等操作,進而使學生在沒有障礙的演示、實驗環境中進行愉快地學習,獲取知識。

二、提高興趣,增強感知。

傳統教學方式主要靠粉筆、黑板、掛圖或模型,學生興趣不大,而網路環境中的科學課堂生動、形象、直觀,學生興趣濃厚。如教學《昆蟲》一課,在學生掌握了昆蟲的概念以後,訓練學生能否在眾多的動物中判斷哪些是昆蟲。這時可以在電腦上出示“送昆蟲回家”的題目,讓學生以遊戲的形式“拖拽”昆蟲到相應的欄裡,學生既引發了興趣,又強化了知識。

三、豐富資源,深化探究。

《科學課程標準》在課程“基本理念”中指出“科學課程要面向全體學生。”①“科學學習要以探究為核心。……科學課程應向學生提供充分的科學探究機會,使他們在像科學家那樣進行科學探究的過程中,體驗學習科學的樂趣,增長科學探究能力,獲取科學知識,形成尊重事實、善於質疑的科學態度,瞭解科學發展的歷史。”②但是傳統教學由於受到時間和空間的限制,教師幾乎成了除課本外的唯一資訊來源。這時候在教學中運用網路技術,就能很好的彌補傳統教學中的不足,其擁有的大量資訊成為新的知識來源,成了源源不絕的學習財富。

如《保護大自然》一課,教師可以將學生分成若干個小組,指導他們登陸相關環保網站,進行線上收集資料,大量的資料豐富了課堂教學內容,學生再將這些資訊整理、篩選、歸納,得出規律性的知識。這樣充分利用資訊科技既讓學生收集到許多有用的資訊,更重要的是鍛鍊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和自學能力。在老師的指引下,學生們能根據自己的興趣和能力選擇內容進行自主學習和探索,學生不再是單純地被動地接受知識,而成為資訊加工、處理的主體,成為知識的主動構建者,這一點是傳統課堂所難以實現的。

但是網路環境下的科學教學如果僅停留在蒐集資訊加工資訊、交流資訊這一層面,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為學生創造機會,展示學習成果。如學完了《保護大自然》這一課後,讓學生利用網上搜集的資料出手抄報,寫倡議書等,深化探究學習,延伸探究成果。

四、虛實互補,優勢互補。

傳統的教學模式在很大程度上是難以勝任以探究性學習為主的科學課堂教學,網路技術和網路環境則打破了傳統的時空限制,顯示了更大程度的自由性和開放性,將學生帶入無比遼闊的世界。如講雨的形成、行星等知識,就可以利用網路技術形象生動地再現給學生觀看,這樣虛實互補,學生對這類知識就不會只知理論卻茫茫然了。

網路環境下的科學教學是現代教學技術發展催生的結果,在新理念的指引下我們要重視網路環境下國小科學教學的研究,把握網路和教育相結合的切入點,不斷探索網路教學與科學整合的新型教學模式。

課題工作報告模板6

一、利用現代資訊科技,優化課堂教學。

1.創設直觀教學情境,提高課堂效率。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多媒體的直觀性,將有時用語言難以完整而準確地表達的一些抽象的理論、複雜的實驗過程等通過多媒體進行呈現,創設出生動直觀的學習情境,化抽象為直觀。例如:在《神奇的能量》一章中,由於能量看不見、摸不著,學生理解會有一定的難度,利用多媒體直觀演示,用資訊科技將抽象的知識形象化,幫助學生理解能量的存在和轉換。

2.突出重點、化解難點。教師應該根據實際情況合理地運用現代資訊科技,精心策劃每一節科學課程的設計與實施,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提高課堂效率。在《化石告訴我們什麼》一課中,教學重點是瞭解化石的形成過程以及化石的作用。我通過收集當地特有的樹化石給學生進行實物展示,讓學生親眼看、親手摸,同時播放化石形成的視訊。讓學生親身的感受化石的真實形態並觀看了化石形成所經歷的漫長過程,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3.利用多媒體技術,講一些抽象或者不好講的內容。現代資訊科技可以更好的表現出傳統教學技術所不能表述的內容,取得傳統教學手段所不能達到的效果。如:在《探索宇宙》這一單元,關於宇宙、星座和銀河等知識內容比較抽象,也很難找到相關的教具幫助學生理解。如果採用多媒體技術,利用動畫視訊給學生播放,學生比較容易理解。

4.充分利用展示臺,為教學活動提供便利。教師應利用多媒體展臺來展示學生作業、圖表、考試卷、一些比較微小不易觀察的物品或標本等,以便於學生觀察。例如:在《饅頭髮黴了》一課中,課本中用圖片出示了黴菌的三種形態:絨毛狀、蛛網狀和絮狀。由於黴菌分佈的不規則,通過顯微鏡,很難觀察到三種形態的典型樣本。這時通過大螢幕出示圖片,可以給學生一個非常形象的比較,加深記憶。

二、利用現代資訊科技,優化實驗教學。

實驗是科學教學中最常用和最重要的教學手段,現代資訊科技對促進實驗教學同樣起著很重要的輔助作用。由於目前實驗室條件有限,實驗教學的科學性、直觀性、探索性和操作性的特點在教學中很難充分體現。把現代教育技術中的多媒體技術應用於實驗教學,不僅能克服實驗條件的限制,還能提高實驗的演示可見度,加強實驗操作的規範性、正確性,為豐富學生的實驗知識和經驗發揮巨大作用。

三、利用多媒體技術,實現自我檢測。

利用多媒體資訊科技可以創設很多有趣的練習,可以將機械、重複的練習多樣化。例如,可以設計成學生的通關遊戲。將知識點設計為通關障礙,學生答對才可以通關;答錯化學實驗引起爆炸;地震逃生,如果措施不當,引起傷亡等。培養學生關注細節、加強對所學內容的理解、吸引學生關注教學重點。現代資訊科技的飛速發展給我們的課堂教育提供極大的便利。多媒體技術在國小教學中的廣泛應用以及資訊科技和科學課程整合的深入,對傳統的課程理念以及教學方法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同時對教師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課題工作報告模板7

國小科學教材中包含了許多趣味性的化學實驗,通過實驗來幫助學生理解化學理論知識,有助於降低教學難度,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喚醒學生的探索欲和求知慾,促使學生更加積極踴躍地投入到教學活動中,對於國小科學教學的開展大有助益。由於教師在實際的教學活動中往往會忽視趣味實驗活動的設計,對學生也沒有做出明確地要求,導致趣味實驗過於形式化,無法達到培養學生科學素養和探究能力的作用。對此,教師必須積極轉變教學觀念,確保趣味實驗能夠有效地開展,以夯實學生的基礎知識,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實驗動機)一般來說,趣味化學實驗的型別可分為夯實基礎型、生活實踐型、拓展延伸型和探索創新型。下面將在每個型別中分別列舉1~2個實驗,以供廣大教師參考和借鑑,希望對提高國小科學教學質量能夠有所幫助。

一、夯實基礎型

夯實基礎型的實驗可以看作是基礎類化學實驗,其設定目的是為了加深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和記憶,轉變單調乏味的教學模式,營造生動活潑的課堂氛圍,以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之養成主動學習的良好習慣。此型別的實驗有紅糖制白糖和燒不壞的手帕。

(一)紅糖制白糖

活性炭是化學實驗中經常使用的材料,具有較強的吸附效能,利用活性炭的這一特性實施紅糖制白糖實驗,溫習《各種各樣的液體》相關知識。具體操作步驟如下:首先,向學生展示本實驗需要用到的材料和化學儀器,主要有紅糖、水、活性炭、燒杯、玻璃棒、漏斗等;其次,將紅糖和水充分攪拌混合並加熱,向燒杯中加入活性炭,用過濾裝置將紅糖水濾出,所得無色液體經過蒸發濃縮處理,直到所剩液體為原來的1/4;最後,將燒杯放在常溫下冷卻,會發現杯底有白糖析出。

(二)燒不壞的手帕

講《雨天中的布料》時,可以反向設計實驗“燒不壞的手帕”,學生既可以鞏固原有知識,又學習了新知識。實驗流程:將2份酒精和1份水製成混合液,手帕全部浸入到液體中,用鑷子夾住手帕放在酒精燈下,一邊燃燒,一邊甩動手帕,此時會發現手帕並沒有燃燒起來。教師也可以進行對比實驗,將沒有浸泡酒精的手帕用酒精燈燃燒,發現手帕會迅速燒起,學生就會產生疑問,為什麼同樣的材料產生的實驗效果截然不同呢?接下來教師要解釋實驗原理,雖然乙醇燃燒釋放了熱量,但是水分和乙醇的蒸發會帶走部分熱量,同時晃動手帕也會散發熱量,這就使得手帕的溫度被一再降低,不能達到著火點,理所當然地就無法燃燒了。教師解釋過後學生會產生恍然大悟之感,他們對知識點的印象也會更為深刻。

二、生活實踐型

生活實踐型實驗的設定主要是為了鍛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這類實驗的材料易於獲取,教師可以將其佈置成家庭作業,讓學生獨立完成。比如說碘遇到澱粉會變藍,反應後的溶液加入維生素C會變成無色液體,根據這一原理來檢驗蔬菜和水果中是否含有維生素C。值得注意的是,在實驗中需要學生能夠注意操作的規範性和安全性,及時觀察和記錄實驗現象,並在實驗過後加以總結,明確實驗過程和實驗原理。通常情況下,生活實踐型實驗與現實生活有著密切的聯絡,能夠讓學生了解生活中的科學,發掘化學的趣味性,進而學會用化學知識來解答生活中的現象,養成善於觀察、勇於實踐的品質,在此情況下學生的化學水平也會有顯著的提高。

三、拓展延伸型

通過趣味化學實驗能夠將學生帶入科學知識的海洋中,讓學生了解生活中的一些化學知識和原理,教師還可以嘗試延伸課堂知識,設計一些拓展延伸型的小實驗,引導學生親自動手,探索化學知識,開闊視野,增強對科學知識的興趣和探索精神。例如在學習《化學變化伴隨的現象》一課時,為了讓學生了解更多的化學現象,體驗化學變化,教師可以設計“魔棒點燈”趣味化學實驗,具體實驗方法是:將高錳酸鉀晶體研細,放在蒸發皿上,在晶體上滴入幾滴濃硫酸,用玻璃棒輕輕地將高錳酸鉀與濃硫酸混合,混合均勻之後用一根較長的金屬棒或者玻璃棒蘸取混合物,用其點燃燈芯。該實驗的原理是:高錳酸鉀與濃硫酸混合後會發生化學反應,生成Mn2O7,該物質具有非常強的氧化性,當遇到易燃有機物時會立即發生燃燒現象。四、探索創新型創新是一種寶貴的品質,無論各行各業都亟須創新型人才。在國小科學教學的趣味化學實驗中引入探索創新型實驗,有助於激發學生的探索精神,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促使學生的知識面得到進一步的擴充套件和深化;學生也會對化學實驗保持較高的參與熱情。比較有代表性的探索創新型實驗有透明的鋁片和汙水變純淨水,這兩項實驗的操作流程如下所示:

(一)透明的鋁片

先準備一片高純鋁片,測量鋁片厚度,進行清洗和拋光處理,再將其放入到草酸溶液中,去除鋁片中的鋁基並擴孔。最後將實驗所得的鋁片放在電鏡下觀察可以發現,鋁片上出現了眾多均勻排布的小孔,每個孔徑都在0.1μm以下,且鋁片的厚度也遠遠低於最初狀態,近似透明的效果,這就是“透明的鋁片”的由來。實驗原理為,鋁片和草酸在電流作用下發生了陽極氧化和電解反應,導致鋁片厚度變薄,同時出現了小孔。

(二)汙水變純淨水

燒杯中加水並滴入3~4滴紅墨水,待其擴散均勻後加入奈米二氧化鈦,靜置一段時間後發現水從紅色變為無色透明狀態。該實驗的原理為,紅墨水中含有大量的有機色素,這是其呈現紅色的關鍵原因,而二氧化鈦在可見光的照射下具有催化作用,可以將有機色素降解成為水和二氧化碳,達到了良好的汙水處理效果。總而言之,國小科學教材中的趣味化學實驗不勝列舉,需要教師能夠充分認識到化學實驗的重要作用,將理論知識和實驗教學有機結合到一起;同時為學生提供更多動手實踐的機會,從而加強理論和實踐的融合滲透,促進學生綜合素質能力的全面發展。

標籤:模板 課題 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