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職場 > 工作總結

堅定信念黨課勇往直前心得總結

  堅定信念黨課勇往直前心得總結

把紅色基因傳承好,把初心使命牢記好。自覺維護黨中央和集中統一領導,堅定自覺地忠誠核心、擁戴核心、維護核心、捍衛核心,確保黨的方針政策落地生根。以下本站和大家分享相關的堅定信念黨課勇往直前心得總結範本資料,提供參考,希望對你有所幫助,歡迎你的參閱。

堅定信念黨課勇往直前心得總結

堅定信念黨課勇往直前心得總結一

按照院黨組此次主題教育集中學習有關安排,在全國各地掀起“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熱潮之際,今天,我們在這裡圍繞“傳承紅色基因,牢記初心使命”主題進行專題研討,目的是為了更好地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更深入地學習好、領會好、貫徹好習近平總書記關於“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的總體要求和具體目標,落實好習總書記在河南、信陽大別山視察時的重要指示精神,從而築牢信仰之基,補足精神之鈣,把穩思想之舵。繼而,把革命優良傳統繼承好、弘揚好,把黨的十九大精神學習好、貫徹好,把工作事業發展好、落實好,把紅色基因傳承好,把初心使命牢記好。自覺維護黨中央和集中統一領導,堅定自覺地忠誠核心、擁戴核心、維護核心、捍衛核心,確保黨的方針政策落地生根。

一、堅定理想信念不動搖

習近平總書記說過:“心中有信仰,腳下有力量”。堅定理想信念能夠激發靈魂的高貴與偉大的,在最危險的情形下,最虔誠的信仰支撐著我們,在最嚴重的困難面前,也是虔誠的信仰幫助我們獲得勝利。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要把堅定理想信念作為黨的思想建設的首要任務,今天我們傳承紅色基因,重溫入黨誓詞,就是踐行“堅定理想信念”的具體行動。多年前,曾經為追求共產主義事業拋家舍業、奉獻犧牲的共產黨人和革命先烈用他們的行動踐行了“革命理想高於天”崇高精神,正因為他們堅定這種革命理想信念,才為我們國家今後的發展奠定了良好的發展基礎。革命戰爭年代需要堅定的理想信念,在發展的新時代、新徵程中,我們更需要這種理想信念,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把傳承和弘揚先烈的革命精神與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緊密結合起來,自覺擰緊理想信念“總開關”,引導黨員幹部築牢黨性之魂,補足精神之鈣,始終站穩黨性立場和人民立場,把服務人民作為從政之本,把強化使命擔當作為履職之要,練就過硬本領、錘鍊品德修為,及時校準思想偏差和行為偏差,把新時代黨員幹部思想、政治、作風、能力、廉政方面的基本要求落地落實,圍繞振興發展的中心任務,著力解決群眾的操心事、煩心事。

二、堅持為人民謀幸福

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這個初心和使命是激勵中國共產黨人不斷前進的根本動力。當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社會主要矛盾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這就給我們黨提出了新任務、新挑戰。因此,全黨同志必須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不斷帶領人民創造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作為中國共產黨的一員,我們肩負著為民謀幸福的重任,要始終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作為奮鬥目標,以上率下、敢於擔當,以更高的標準來保障和改善民生。具體來說,就是要通過開展主題教育,努力實現“理論學習有收穫、思想政治受洗禮、幹事創業敢擔當、為民服務解難題、清正廉潔做表率”的具體目標,要緊緊圍繞總要求、聚焦目標任務,細照篤行、躬身實踐,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多謀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憂。同時,要有強烈責任擔當意識,撲下身子,擔起擔子,幹到實處,把雷厲風行和久久為功有機結合起來,以無私無畏的勇氣和精神把各項利民惠民重點工作一件件落到實處。

三、堅持勇於擔當的精神

勇擔使命不退縮。勇擔使命必須有頑強的鬥爭精神和不畏艱難的韌勁。不同的歷史時期,共產黨人的使命有不同的時代主題和具體任務。現階段的使命就是致力於實現高質量發展,使河南與全國一道步入全面小康,促進河南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在這個過程中,有很多關隘需要去攻克,有很多困難需要去解決。感到肩上的擔子越發沉重,自身的責任越發重大,擔負的使命越發光榮。為此,本人要在工作中聚焦三門峽經濟發展大局,為三門峽的經濟發展作出積極的努力。

堅定信念黨課勇往直前心得總結二

從1985年6月開始,直至1988年6月,習近平同志在廈門擔任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習近平在廈門》一書正是以實錄的形式,向我們娓娓講述了這三年不平凡的時光,令人讀後為之振奮,深受教育。這本書是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鮮活教材,對進一步堅定理想信念、提升黨性修養有著重要意義。學習中感到,該書彰顯出的幾個鮮明特徵,對於搞好“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第一個特點:彰顯了信念堅定的政治品格

理想信念是共產黨人精神上的“鈣”,沒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堅定,精神上就會“缺鈣”,就會得“軟骨病”。習近平同志信仰堅定,一是來源於生活的磨練。閱歷本身就是一種知識。在習近平同志到廈門工作之前,他有無憂無慮的童年,十來歲開始飽嘗人間冷暖,7年下鄉經歷,4年大學苦學,等等,生活經歷使他認識了馬克思主義。二是來源於傳統文化的薰陶。他4、5歲就開始學習“國學”,每次調動工作,總有一皮箱書跟隨著他。長時間艱苦的學習探索,使他選擇了馬克思主義。三是來源於對祖國對人民的摯愛。這本書就是這種情懷的生動寫照,對人民的熱愛使他堅信馬克思主義能夠救中國。習近平同志在廈門三年的探索、實踐,更加體現了理想信念堅定的政治品格。

習近平在廈門工作期間多次講到,他自己把“自找苦吃,為老百姓做事”作為第一信念,這是他的人生觀。儘管會有很多坎坷,每天都經歷不同的挑戰,除非身體不行了,除非不讓他幹了,他都會堅定不移走下去。這種堅定的政治信仰,伴隨著習總書記一路走來。面對各種誘惑和挑戰,習近平同志指出: “在我們黨90多年的歷史中,一代又一代共產黨人為了追求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不惜流血犧牲,靠的就是一種信仰,為的就是一個理想。”

“理想信念高於天”,正是基於堅定的理想信念,我們黨才從弱小走向強大,從農村走向城市,從勝利邁向勝利。邁向新時代,我們每名黨員幹部想問題、作決策、辦事情都要想一想是不是違背了理想信念,是不是踐行了黨的根本宗旨。要胸懷強烈的政治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始終堅定理想信念,不斷補足精神之鈣,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做出自己的貢獻。

第二個特點:彰顯了真摯的為民情懷

為人民做事、為人民擔當,要成為人生追求。習近平同志1985年6月來,1988年6月離開,在廈門工作了三年時間,與廈門人民結下了深厚感情。後來,2010年9月他又回到廈門考察,在百忙之中不忘關懷這片土地上的人民 他時刻把群眾的安危冷暖掛在心上,實實在在地為群眾辦實事、解難題。

在《習近平在廈門》一書中,有位同志說習近平同志“有點兒像鄰家兄弟,很溫和,沒有一點架子”。事實也正如此。在下基層調研過程中,習近平同志與群眾一起坐小板凳,促膝談心,毫無隔閡。一次,村支書要拿新茶杯給他用,可他二話不說,端起有茶漬的黑茶杯就喝。他會拿出自己的工資,給樑家河的老支書墊付路費;他也會在中秋節前帶著月餅,和負篋異鄉的學子共度佳節;他還會在泥濘的道路上,和村民一起把汽車從泥坑中推出來;在調研期間召開聯合辦公會,並強調“要提高為群眾辦好事、辦實事的服務意識,提振工作的精氣神”。

一幕幕溫馨的畫面、一個個暖心的故事,處處流露出習近平同志真摯隨和的平民本色,傳遞著發自心底的濃濃的愛民情懷。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政壇和幹部隊伍中大力倡導新風,走平民路線、抒平民情懷、展平民風格,讓廣大老百姓感到“離自己很近、和自己很親”,也為廣大幹部克服和糾正身上的官僚主義習氣,立了標杆、作了示範。從樑家河的黨支部書記,到共和國的最高領導人,習近平同志無論身處何職,始終保持樸素親和的平民情懷,為全黨上下作出了表率。

我們要始終保持宗旨意識的純度,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容不得半點虛假,摻不得半點雜質。我們也要始終保持待人接物的溫度。在與群眾打交道的過程中,把群眾當成自己的親人。一個關切的眼神,一杯溫熱的茶水,都能拉近彼此的距離。群眾有困難主動解決,群眾有怨氣主動迴應,始終與老百姓心相連、情相通、意相投,才能真正與群眾打成一片,不斷加強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絡。

第三個特點:彰顯了高瞻遠矚的戰略思維

習近平同志善於運用戰略思維觀察時代、洞悉國情,為廈門發展指明瞭方向。在廈門工作期間,他立足當下、放眼長遠、胸懷全域性,推動成立廈門市經濟社會發展戰略研究辦公室,組織眾多專家學者和有關部門的實際工作者,圍繞對臺問題、實施自由港政策、建設自由港型的經濟特區三大基本問題,進行了21個專題的研究,制定出《1985年—2000年廈門經濟社會發展戰略》。該戰略是中國地方政府第一個縱跨15年的經濟社會發展戰略規劃,極具遠見卓識。正是在這樣兼具科學性、長遠性、全域性性的戰略指導下,廈門以創造性的地域實踐,為我國改革開放事業發展提供了可資借鑑的寶貴經驗和典型示範。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戰略問題是一個政黨、一個國家的根本性問題。戰略上判斷得準確,戰略上謀劃得科學,戰略上贏得主動,黨和人民事業就大有希望。”戰略思維,不僅是各級領導幹部必須具備的思維方式,對於我們“身在兵位”的普通幹部來說同樣不可或缺。

正如古語所云:“不謀萬世者,不足謀一時;不謀全域性者,不足謀一域。”一方面,我們要立足“萬世”謀劃“一時”,善於從長遠來把握當下。現在的一些做法或許能解決一時的問題,但是會不會在未來產生“副作用”?會不會“醫得眼前瘡,剜卻心頭肉”?會不會“治標不治本”?會不會被後人指責詬病?會不會有更好的方案?……凡事多從長遠想一想,從而可以盡最大努力避免急功近利帶來的不良後果。

另一方面,我們要立足“全域性”謀劃“一域”,善於從全域性來把握區域性。要充分認識“小零件”在整臺“大機器”運轉中的作用,把區域性工作放在全域性工作中去謀劃,從而找準座標、認準方向;把區域性利益放在全域性利益中去考量,從而破除狹隘的本位主義,做到同心同德、同向同行。

第四個特點:彰顯了開拓前進的改革精神

改革,是20世紀80年代以來一個世界性的時髦名詞。習近平同志認為: 改革是中華民族的意願,是中國社會的“大趨勢”。提出“守舊未必風平浪靜,改革必然海闊天空。”“不改革就沒有出路,不改革才是犯了大錯誤。”他把改革開放作為發展的根本路徑和源泉動力,解放思想,放下包袱,義無反顧,改革開放。

1985年,國務院批准將廈門經濟特區範圍擴大到全島。這年夏天,習近平風塵僕僕從河北南下赴廈履新,擔任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那時的廈門,怎麼建經濟特區,尚無經驗可循。習近平此番到廈門來,“就是想嘗試對改革的實踐、對開放的實踐”。他曾深情回憶說,“到經濟特區工作,是我第一次走上市一級的領導崗位,第一次直接參與沿海發達地區的改革開放,第一次親歷城市的建設和管理。”“這三年是全面學習的過程,是一個非常艱苦、刻苦的學習過程,從中得到了歷練。”

時任廈門市體改委副主任朱麗水回憶,習近平到廈門後分管體制機制改革,直接領導推動了一系列棘手的改革探索。“放水養魚”就是其中之一,激活了廈門港,也啟用許多身處困境的國企。1986年,廈門被確定為全國第一批機構改革試點城市。習近平擔任市金融體制改革、經濟特區管理建設等領導機構負責人,牽頭研究制定了推動經濟特區政府管理體制改革的一系列政策措施。“機構改革是一場刀刃向內的自我革命,牽扯許多利益,難度與阻力巨大。”廈門市委黨校常務副校長林朝暉說。人們很快發現,平時謙遜隨和的習近平,在改革問題上果斷乾脆、態度堅決。他在不同場合提出,“經濟特區的任務就是改革,經濟特區應改革而生,我們要承擔起這個責任”。

習近平將廈門視為中國的視窗,一個對外開放之門。他帶著廈門人民在改革開放初期,硬是憑一股闖勁,趟出了一條雙向輻射的開放發展之路。如今的廈門,已經成為我國國際交通的重要樞紐、國際資本的重要聚集地、國際交流交往的重要視窗。

其實,每項改革突破都會遇到阻力,都會遭到非議。有的搖頭“想不通”,有的觀望“拿不準”,有的嘲諷“出風頭”,有的叫嚷“瞎胡鬧”。習近平同志面對壓力,毫不畏懼,堅持從實際出發,一步一個腳印地做下去。“這裡,聽不見人人喊改革,但處處在改革。”當年,習近平同志在廈門的改革思考實踐,就為當今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全面深化改革思想,奠定了思想基礎。

第五個特點:彰顯了腳踏實地的實幹作風

“民生在勤,勤則不匱。”“勞動是一切成功的必經之路。”“人世間的美好夢想,只有通過誠實勞動才能實現”……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多次發表重要講話,闡釋勞動的意義。如果追溯這些思想的脈絡,習近平早年對勞動的切身體驗應該是重要源頭。從陝北高原打壩淤地,到福建寧德清淤修渠,青年時期的基層經歷和勞動經驗,讓習近平深知勞動是錘鍊作風、聯絡群眾的重要法寶。習近平同志既是有實幹精神的戰略家,也是一位有戰略思維的實幹家。

他非常注重深入群眾瞭解情況,甚至騎著自行車載著祕書,深入社群街道、生產一線開展調研,從而對廈門的市情民意熟稔於心。經過充分調研認準的事情,習近平同志大膽去幹,如力促成立廈門經濟資訊中心、興建銀城啤酒廠、大力治理篔簹湖等,都是他為廈門作出的實實在在的貢獻。廈門三年,習近平同志腳踏實地、勤勉工作,與廣大特區建設者並肩奮鬥,進行了一系列改革開放、經濟建設、環境保護、文化遺產保護等方面的生動實踐,取得了豐碩的成果。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一項光榮而艱鉅的事業,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國人共同為之努力。”古往今來,空談誤國、紙上談兵的教訓比比皆是,腳踏實地、勤勉工作才是成就事業應有的奮鬥姿態。

“天賜食於鳥,而不投食於巢。”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也不會掉下美味的餡餅,任何優秀的成績都是一步一個腳印走出來的。習近平鼓勵的實幹苦幹精神,你學到了嗎?作為青年黨員,我們無論做任何事情,必須不馳於空想、不騖於虛聲,一步一個腳印,一往無前地實幹、久久為功地力行。要堅持真抓實幹的工作作風,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說真話、報真情、辦實事、求實效,切實做到說話讓人相信、辦事讓人放心、服務讓人滿意。

堅定信念黨課勇往直前心得總結三

從我們兒時記事起,便已經有了理想的概念:長大後我要成為一名老師,為學生傳授知識;長大後我要成為一名醫生,利用自己高超的醫術,為病患接觸痛楚;長大後我要......

兒時的種種想法我們依然能夠清晰地記得,那幼稚純真年代裡的想法,總能帶給我們一絲的感動,感動於那已經隨時間凋落的稚夢......雖然已逝,但仍然牽動你我的心。

何謂理想?又何謂理想主義?

“理想”是人們追求社會或事物合理性、完滿性、完美性並且通過努力可以實現的美好向往和願望。其意義在於為平淡的生活中提供美好的希望,為不完美的現實提供完滿的參照,從而促使人們努力追求完美。人人都渴望美好,渴望彼此之間受到尊重,渴望這個世界在真善美的氣氛下長長久久的走下去。理想是對美好的追求,是精神層次上更高的需要。他需要被滿足。沒有理想的人生是不完整的。如同沒有車輪的汽車,他是跑不了的。

對於一名新時代的大學生,我們要有自己堅定的理想信念。“理想主義”是社會理想的集合,是人們對客觀世界和社會生活寄予美好希望並努力追求之所持的價值觀念體系。由此說來,理想—即對一切美好的追求,構成了理想主義。理想主義精神也就是我們在追求理想時,我們對待事物的一種價值判斷的標準,是促使我們大學生據此採取行動的基本信念、基本態度和基本準則。他指引著我們前進的道路,如人生的一座燈塔。無論前方有什麼在阻擋著我們,他都會一如既往地為我們指明方向。

但就如同一座燈塔一樣,我們要一刻不停地給燈塔輸送燈油,他才能燃起那星星之火,點亮那燎原之勢。作為一名在校大學生,也作為一名共青團員,我們應該好好把握大學的學習時光,努力學習專業知識,培養自己的專業能力和素養,並同時加強自身的道德素質的磨練,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樹立主體意識,以引導自己處理問題,以提高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但同時,擁有能力的實踐、實用、實幹的人才首先必須是有思想的,否則的話也是平庸的,而這種“有思想”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就是理想主義精神所煥發的光芒。我們有必要在喧鬧浮躁、變遷加速的社會環境中安靜下來,寧靜致遠,重新思考有關我們當代大學生的使命和責任以及我們進入的宗旨和真諦,以此尋求加強我們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明確我們當代大學自身負有怎樣的責任。

不能否認,在經院人的骨血之中和靈魂深處已經存在著理想主義精神的基因和細胞,我們之所以要“首戰用我,用我必勝”,就是因為我們要具有謀求長遠發展和追求遠大目標的大理想,就是因為我們要具備理想主義的堅定信念和理想主義的奉獻精神。只是我們更期待這種理想主義精神的基因和細胞能以更加頑強的生命力進一步生根發芽,開枝散葉,長成茂密森林,形成蔚為壯觀的大氣候,要讓理想主義精神成為我們每一個經院人高度的理想自覺。因此,在學校黨委的指揮和帶領下,充分發揮基於黨的政治優勢和組織優勢的發展強勢,並充分發揮這種發展強勢的巨大的凝聚力量和強大的推動力量,推進我校理想主義精神的高度內化,讓理想主義精神成為經院人普遍的思想共識和高度的理想自覺,從而創造強大的精神合力,為促進學校的大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巨大動力。

青年大學生是民族的希望和力量,我們既是理想主義精神的最終受益人也是弘揚理想主義精神的直接推動者。理想主義精神只有在我們青年大學生身上得到了體現和弘揚,我們的理想主義追求才能形成不竭的源流和長久的生命力。感受過世界歷史名校濃郁文化氛圍的人無不認為:那些世界名校大學生身上最有價值的東西,就是內化在他們心靈深處的理想主義精神,他們因此而求完美、而有教養、而更加儒雅。

作為一名黨員和學生幹部,我們要善於將工作中的經驗、教訓進行總結積累,形成規範;要加強溝通與培訓,做到共同提高和工作整體提升;要正確處理各種關係。處理各種關係時,關鍵是把個體放在一個什麼樣的位置,一定要樹立良好的工作心態,做到敢想敢幹,不斷提高對自身的要求,使個人的能力水平在團的崗位上切實得到鍛鍊和提高。

同時,也應掌握正確的讀書方法,要通過閱讀學會介紹、學會評價、學會綜述;在校期間要通過讀書,幫助我們自己學會用正確的世界觀和科學的方指導自己認識社會、處理問題。

最後,作為學生幹部,我們應加強演講和口才訓練,鍛鍊自己的表達能力。

總之,作為一名大學學生幹部,我要努力學習文化專業知識,提高自己的專業素養;努力加強自身的思想政治教育,提高我們的道德素養。我相信,只要我們懷著我們的理想,我們一定會達到我們的理想。做一名合格的當代大學生和學生幹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