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職場 > 工作計劃

精選國小科學教學工作計劃範文

我們活著不能與落葉變成泥土,不能變得墮落,面對表揚,我們要謙虛推讓。那麼關於相關的計劃該怎麼寫呢,下面是本站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國小科學教學工作計劃範文四篇,供大家參考。

精選國小科學教學工作計劃範文

國小科學教學工作計劃1

一、指導思想:

以《科學課程標準》為指導,培養國小生科學素養為宗旨。

二、教學目標:

1、培養學生科學的思維方法;

2、瞭解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讓學生親身經歷科學探究的全過程;

3、學習建立解釋模型,以驗證自己的假設。

4、敢於質疑的科學態度和愛科學、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

5、親近自然、珍愛生命,關心現代科技的發展。

三、學生情況分析:

1、整體學習狀況:學生整體學習比較認真,對科學實驗比較感興趣,不喜歡死記硬背的知識,理解不甚深刻,運用能力差。

2、已有知識、經驗:獨立探究能力和主動探究意識不強。家長和學校偏重於語、數、英教學,使學生沒能很好地在觀察、實驗、調查等實踐活動中獲取知識、發展能力、培養思想情感。

3、兒童心理分析:兒童對周圍世界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慾望,而我們的科學課程內容貼近國小生的的生活,強呼叫符合國小生年齡特點的方式學習科學,學生必將對科學學科表現出濃厚的興趣。

四、教材分析:

科學五年級下冊教材分四個單元,分別是“運動和力”、“時間”、“生物與環境”、“地球的運動”。

第一單元涉及運動和力的關係。力表現為物體對物體的作用,往往跟運動聯絡在一起。物體的運動狀況的變化都是力作用的結果,力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的原因。所涉及的力的概念有:重力、彈力、反作用力、摩擦力,在本單元中,學生要經歷一系列的探究活動,預測、控制變數進行對比實驗、運用資料進行解釋、組裝實驗裝置、設計製作小車等,通過這些探究活動,加深對探究的理解,發展對探究的興趣,也是教材的意圖之一。

第二單元要讓學生在“創造”(製作)計時工具的實踐過程中,瞭解人類計時儀器的發展史,感受人類對“時間”的認識過程,從而認識到時間是不以人的意志、以不變的速度緩緩流逝的。同時,在整個單元的學習過程中,還將不斷地引導學生去感知、體驗一定時間間隔的長短,以幫助他們逐步建立起時、分、秒等時間單位概念。

“生物與環境(二)”第三單元

就是要引領學生經歷一些有目的的調查、考察活動,在活動的基礎上進行科學推理,進一步體驗生物與環境之間的關係,認識生物與生物之間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約的,特別是認識到一種動物或植物可能就是另一種動物或植物生存所依賴的條件,從而在學生心目中建立起初步的生態系統概念,形成“生物與生物之間是相互關聯的一個整體”的認識。本單元將側重研究生物體與生物體之間的關係,初步涉及動植物及微生物之間的依存關係,對動植物間的食物聯絡進行重點研究。以生態瓶的建造、觀察和改變控制條件為線索來進行探究活動,探究食物關係平衡破壞後的生態狀況,進一步認識野生動植物及其棲息地。在活動中,需要對學生的探究興趣進行激發和保護,鼓勵學生以事實為基礎進行活動記錄,體驗在實踐活動中進行預測和驗證的必要性,經歷簡單的方案設計並實踐的過程,在改變控制條件的活動中收集資料和資料進行分析和交流。

第四單元:

第一、二課,從同一時刻各地時間不同,世界各地存在時差,北京、紐約晝和夜剛好相反這些現象開始,通過研究得出這是由於地球是不透明的球體,而且在自轉造成的。第三、四、五課,從地球上有白天和黑夜,而且晝夜交替,通過分析、推理、計算等,研究得出地球在不停地自轉,並且可以通過實驗觀察到地球的自轉。第六課,從北京到底是清晨還是黃昏這個問題,引出地球自轉方向的問題,指導學生在模擬太陽東昇西落的活動中,運用相對運動的原理,得出地球自轉的方向是自西向東。第七課,在以上研究的基礎上解釋前面提出的各地存在時差,黎明有先有後,新年鐘聲不會在同一時刻敲響的問題。第八課,繼續研究有關地球自轉的問題。在學生已經知道地球上各地晝夜交替是地球自轉形成的這個基礎上,介紹極地有半年的時間白天很長,甚至有極晝的現象。讓學生通過模擬實驗研究得出:地球自轉時,地軸始終是傾斜的,而且傾斜方向和傾斜度不變,很自然地為下面四季的成因作了鋪墊。第九課和前面幾課的思路剛好相反,是用前課得出的“地球傾斜轉動”這個結論去模擬地球圍繞太陽公轉運動,觀察會出現什麼現象。由於內容較難,不作為重點,而且教師要加強實驗指導。最後一課“晝夜、四季與動植物”是本單元學習的拓展。地球的自轉而產生的晝夜交替和因地球的公轉而產生的四季變化,使得同一地方不同時間得到的光和熱都發生變化,不同地方同一時間得到的光和熱也不同。這使地球上產生了多樣的環境、氣候和多樣的生物,也使得地球上的一切生物有節律地生長和生息。

五、基本措施:

1、把科學課程的總目標落實到每一節課;

2、用豐富多彩的親歷活動充實教學過程;

3、讓探究成為科學學習的主要方式;

4、悉心地引導學生的科學學習活動;

5、各班建立科學小博士協會,讓學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幫助、研討中學習;

6、給學生提問和假設機會,並指導學生自己動手尋找證據進行驗證,經過思維加工,自己得出結論,並把自己的認識用於解決問題的實踐;

7、充分運用各類課程資源和現代教育技術;

8、引導學生參加各類有關競賽以賽促學。

六、主要教學活動型別:

蒐集資訊現場考察自然狀態下的觀察實驗專題研究情境模擬科學小製作

討論辯論種植飼養科學遊戲資訊釋出會、報告會、交流會參觀訪問競賽科學欣賞社群科學活動家庭科技活動角色扮演科學幻想

七、主要導學方法:

探究法演示法參觀法實踐法討論法談話法辯論法實驗法列表法暗示法

八、教學進度安排:

周次

課時

教學內容安排

1

3始業教育;我們的小車;給小車裝上動力;給小車安個螺旋槳;

2

3像火箭那樣啟動小車;小車載重;運動與摩擦力(一);運動與摩擦力(二);

3

3控制小車的快慢;設計我們的賽車、製作我們的賽車;關於時間;為什麼世界各地同一時刻的時間不一樣;

4

3晝夜交替的解釋;回顧人們認識地球的歷史;怎樣證明地球在自轉;是清晨還是黃昏;

5

誰最先迎來黎明;極地的白天為什麼那麼長;

6

地球上為什麼會有四季;晝夜、四季與動植物;

7

時間在流逝;在時鐘發明之前;夜間的計時器;用水測量時間

8

3做一隻水鍾;用擺計時的鐘;測量擺的快慢

9

3五一節放假

10

3調整鐘擺;保持時間統一;尋找時間的痕跡

11

3薔薇花叢;它們是什麼關係;食物鏈和食物網

12

3做一個生態瓶;觀察生態瓶;顯微鏡下的生命

13

3改變生態瓶;維護生態平衡;保護野生動植物及棲息地

14

3愛護珍稀動物和植物;

15

3複習;期末考查

16

3成績登記彙總;撰寫質量分析報告文章

國小科學教學工作計劃2

課標要求

1、科學探究:發展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對科學觀察的理解;對學生進行科學探究能力方面的培養。(通過觀察如何提出問題,如何通過比較認識事物,如何進行猜測並驗證結果,如何根據觀察到的現象形成結論)用寫觀察記錄、撰寫報告的方式來表達探究結果,通過表達與交流、總結與交流、總結與反思來發展的科學判斷能力。

2、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激發學生學習科學課程的興趣,建立學習科學課的信心。使每個學生都能在觀察活動中活動中獲得成功的體驗。積極地把學生學習科學的確場所引向生活和大自然。

3、科學知識:獲取大樹、葉子的一些知識。對蝸牛、蝗蟲、螞蟻等小動物有所認識、構建起有關動物、生物、事物的初步認識;初步瞭解基人身體的各部分及功能;認識水的基本物理性質、懂得液體的.含義;認識紙的性質與用途、對一些紙質材料進行簡單的研究;認識幾種大米。知道澱粉遇到碘酒會變藍這一檢測方法。

學情分析

三年級共有學生 25名,學生普遍的特點是比較活潑,思維較活躍,好奇心較強。女生普遍比男生遵守課堂紀律,但男生普遍比女生愛動手,愛發言。通過教師觀察,該班級的學生對科學課的知識掌握程度差異較大,部分學生動手實驗的能力不強。本學期,需要在科學課堂常規養成,科學學習興趣,動手實驗操作等方面加強教學,獲得進步。

教材分析

教材的內容安排在生命科學方面有所側重。全冊是以學生有系統的觀察活動為主線展開的,儘管各個單元的學習內容、觀察物件不同,但在活動的設計上充分考慮了觀察能力有步驟、有計劃地發展。教材綜合性地考慮了科學探究方面諸多能力的培養。為了發展學生的科學判斷能力,教材還充分體現了對觀察記錄和報告撰寫的重視。全冊教材自始自終都強調了學生的親身經歷和體驗。教材在活動設計中,還有意識地安排了多項環境保護的內容,力圖從多方面促進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發展。

方法措施

1、首先加強教師自身的科學教學基本功的訓練是最主要的。平時要充分利用空閒時間,認真學習科學教學大綱,科學教材,認真鑽研科學教法學法,儘快成為一名合格的科學教師。

2、結合所教班級、所教學生的具體情況,儘可能在課堂上創設一個民主、和諧、開放的教學氛圍。以學生為課堂教學的主體,設計符合學生年齡特徵的教學法進行課堂教學,採取一切手段調動學生學習科學的積極性和興趣。

3、充分利用好學校的科學實驗室,儘可能的去科學實驗室上課,做到“精講多練”,多通過實驗引導學生自己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得到收穫。

4、注重學生課外的拓展研究,不應只停留在課堂教學內,要將學生帶出教室,到大自然中去,到社會中去,將科學課的學習從課堂延伸擴充套件到活動課程,擴充套件到家庭和社會。

預期目標

激發學生學習科學課程的興趣,幫助他們體驗科學課程的學習特點,引導他們嘗試性地這冊是起始冊,主要目的在於激發學生學習科學課程的興趣,幫助他們體驗科學課程的學習特點,引導他們嘗試性地進行科學探究活動,學習一些淺顯的科學知識和技能。以培養國小生科學素養為宗旨,積極倡導讓學生親身經歷以探究為主的學習活動,培養他們的好奇心和探究欲,發展他們對科學本質的理解,使他們學會探究解決問題的策略,為他們終身的學習和生活打好基礎。

國小科學教學工作計劃3

 

一、指導思想:

以培養國小生科學素養為宗旨,用心倡導讓學生親身經歷以探究為主的學習活動,培養他們的好奇心和探究欲,發展他們對科學本質的理解,使他們學會探究解決問題的策略,為他們終身的學習和生活打好基礎。

二、教材分析:

1、整體概述:

由“沉和浮”、“熱”、“時間的測量”和“地球的運動”四個單元組成的。教學時要注意以下幾點:

(1)帶給足夠的材料讓學生在動手動腦中完成探究任務。

(2)幫忙學生把現象、資料轉化為證據,利用證據得出結論。

(3)科學概念的構建不是一步到位的,需要長時間的學習才能達成,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要急於求成,要一步一步打好基礎,讓學生的認識沿著概念構成的規律發展。

(4)本冊有許多動手製作的項日,必須要讓學生親自經歷製作的過程,僅有在手腦並用的過程中,才能發展學生的科學探究潛力。

2、單元簡析:

(1)第一單元沉和浮:學生從物體的沉浮現象開始,在一系列的探究活動中,探尋物體沉浮的規律,研究影響沉浮的變數,最終構成有關沉浮現象的解釋:一是用浮力和重力的關係解釋沉浮現象,二是從密度的層面解釋沉浮現象。

(2)第二單元時間的測量:學生製作計時工具並進行觀測和測量,瞭解人類計時儀器的發展史,及對“時間”的認識發展過程。認識計時工具的工作原理,感受計時工具的發展對人類生活和發展的影響,感受人類為了不斷改善工具所作的不懈努力。

(3)第三單元熱:學生在三年級“溫度與水的變化”的基礎上,將繼續觀察熱量變化過程中產生的物體的熱脹冷縮現象,觀察熱量在物體中傳遞的現象,探索熱量傳遞的規律,發現物體的導熱效能是不一樣的,在生活中的應用也是不一樣的。

(4)第四單元地球的運動:讓學生經歷人類對地球運動的探究過程,學習基於可觀察到的現象和事實,運用相對運動、參照物、模擬再現等原理和方法進行推理、論證,不斷地利用已知探究未知的方法,最終認識地球運動(自轉和公轉)的模式。

3、材料清單:

(1)第一單元沉和浮:

小石塊、泡沫塑料塊、回形針、蠟燭、帶蓋的空瓶、蘿蔔、橡皮、木塊、小刀、透明膠帶、大小相同輕重不一樣的球、輕重相同大小不一樣的立方體、玩具潛水艇、橡皮泥、刻度量杯(底部帶定滑輪)、鉤碼、墊圈、彈簧秤、馬鈴薯、酒精燈、木夾子、食鹽、白糖、燒杯。

(2)第二單元時間的測量:

鐘錶、小木竿、自制日暑、量筒、塑料瓶、鐵架臺、螺帽、細線、木條。

(3)第三單元熱:

溫度計、塑料袋、熱水瓶、氣球、水槽、試管、燒杯、燒瓶、橡皮塞、玻璃管、金屬熱脹冷縮演示器、酒精燈、鐵架臺、鐵片、火柴、蠟燭、各種材料製成的杯子和調羹、毛巾、泡沫塑料塊。

(4)第四單元地球的運動:

乒乓球、手電筒、地球儀、鐵架臺、演示用時區圖、陀螺。

三、學生狀況分析:

透過幾年的科學學習,大多數學生對科學課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對科學本質有必須的瞭解,科學素養得到相當的培養,已經具備了初步的探究潛力,他們對周圍世界產生了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慾望,樂於動手,善於操作。可是兩極分化很明顯。優等生表現出對科學濃厚、持久的興趣,科學素養髮展態勢良好;後進生對科學有種擔憂感,隨著年級的升高,課程難度值增加,學習態度不夠認真,加上對科學學科的認識不足,認為本學科不重要,輕視,造成科學素養髮展態勢一般。

四、教學目標:

1、本冊教科書設計了許多探究活動,這對學生科學探究潛力的培養是很有幫忙的,教師要發展學生識別和控制變數的潛力,繼續學習運用比較實驗進行探索的技能,要引導學生及時記錄實驗現象,進行分析整理,轉化為證據,用科學探究活動幫忙學生逐步建構科學概念。

2、在國小階段,學生的思維將由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發展,五年級學生的抽象思維,仍然需要直觀形象的支撐,所以在思維發展的過程中,我們要從現象和事實出發,幫忙學生進行概括總結,得出結論,發展學生的科學探究潛力。

3、對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就應基於對證據意識的培養上,使學生能夠不斷地尋找證據來支援自我的假設,透過理性的思考和大膽的質疑,來發展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

五、基本措施:

1、瞭解學生對所學科學問題的初始想法,個性是一些概念理解過程中出現的想法。

2、指導學生反覆進行控制變數的實驗。(控制變數實驗要加以指導)

3、引導學生在觀察和實驗的過程中做好記錄。

4、引導學生用準確、恰當的詞語描述觀察到的事實和現象。

5、引導學生對觀察和實驗結果進行整理和加工,構成正確的解釋。

6、悉心地引導學生的科學學習活動;

7、充分運用現代教育技術;

8、組織指導科技興趣小組,引導學生參加各類有關競賽,以賽促學。

六、主要教學活動型別:

蒐集資訊現場考察自然狀態下的觀察實驗

專題研究情境模擬科學小製作討論辯論

種植飼養科學遊戲資訊釋出會、報告會、交流會

參觀訪問競賽科學欣賞社群科學活動

家庭科技活動主角扮演科學幻想

七、教學進度表

周次

1。始業教育;1、物體在水中是沉還是浮;2、沉浮與什麼因素有關

2。3、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4、造一艘小船;5、浮力

3。6、下沉的物體會受到水的浮力嗎;7、馬鈴薯在液體中的沉浮;8、探索馬鈴薯沉浮的原因

4。單元複習概念梳理;1、熱起來了

5。2、給冷水加熱3、液體的熱脹冷縮;4、空氣的熱脹冷縮

6。5、金屬熱脹冷縮嗎6、熱是怎樣傳遞的;7、傳熱比賽

7。8、設計製作一個保溫杯;單元複習;期中考試

8。1、時間在流逝;2、太陽鍾;3、用水測量時間

9。4、我的水鍾;5、機械擺鐘

10。6、擺的研究;7、做一個鐘擺

11。8、製作一個一分鐘計時器;單元複習概念梳理

12。1、晝夜交替現象;2、人類認識地球及其運動的歷史

13。3、證明地球在自轉;4、誰先迎來黎明

14。5、北極星“不動”的祕密;6、地球在公轉嗎

15。7、為什麼一年有四季;8、極晝和極夜的解釋

16。單元複習概念梳理;機動

17。總複習

18。總複習

19。複習考試

國小科學教學工作計劃4

一、指導思想:

以培養國小生科學素養為宗旨,積極倡導讓學生親身經歷以探究為主學習活動,培養他們好奇心和探究欲,發展他們對科學本質理解,使他們學會探究解決問題策略,為他們終身學習和生活打好基礎。

二、整體感知

《科學》四年級上冊由“熱”、“變化天氣”、“振動聲音”、三個單元組成。在三年級上、下冊基礎上,本冊教材將繼續引領學生經歷一系列有意義、有價值科學探究活動,使他們獲得更多學習體驗,加深對科學理解,增進科學探究能力。

“熱”單元是一種常見自然現象,本單元主要是從學生生活經驗入手,通過對一些常見現象提出問題,然後安排一系列有趣而又意義探究活動,讓學生意識到生活中處處有科學,並進一步激發學生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興趣和樂趣。本單元是由“冷和熱”、“溫度計”、“熱往哪裡傳”“熱對物質狀態影響”5部分13個活動組成。

天氣觀察與測量從天空中雲形狀和變化開始,對構成天氣四個基本要素分別進行觀測。其中包括雲量觀察和測定、雨量觀察和測定、風方向和等級觀察和測定以及氣溫測定。這一部分活動中,還包括嘗試記錄各種天氣情況,觀察生物預告天氣行為以及學習獲得天氣資訊多種方法。

對聲音探究從傾聽周圍聲音開始,通過對發聲物體觀察和實驗,研究和探討聲音是怎樣產生、聲音是怎樣傳播,以及如何控制物體發出聲音。在這一單元結尾設計“製作我們小樂器”活動,將由學生自由取材,利用身邊材料製作一件能發出不同音調小樂器,並嘗試著奏出簡單樂曲。

這些活動教育意義和價值是多方面。我們在新學期教學中需要特別關注是這些活動在科學探究方面對教學提出新目標。

1、要求學生提高觀察準確性和精確性。

三年級觀察認識活動以定性為主,很少涉及物質量。而在四年級活動設計中,不僅要求學生更為準確和細緻地觀察物體,而且在很多情況下,要求使用測量方法,並選擇適當詞彙、資料和圖表來描述物體和有關現象。例如,雲量和雨量、氣溫、天氣、聲音高低等。

2、要求學生不僅關注收集和解事實,而且要學會對事實進行簡單加工、整理、抽象和概括。

這也是本冊教材在學生科學探究能力方面提出新要求。觀察和收集事實上只是探究活動一部分,在此基礎上,對蒐集到事實進行加工、整理、抽象和概括,以形成新認識才是科學探究活動全部。

學生科學探究能力提高,以及對科學探究理解是漸進,需要我們引領他們經歷一個又一個具有科學意義探究性學習活動,才能逐漸獲得發展。在新學期教學中,希望老師們勇於探索,積累更多經驗,將以探究為核心國小科學教學提高到一個新水平。

三、教學目標:

通過學習,使學生:

1、知道與周圍常見事物有關淺顯科學知識,並能音樂於日常生活,逐漸養成科學行為習慣和生活習慣

2、解科學探究過程和方法,嘗試於科學探究活動,逐步學會科學地看問題、想問題

3、保持和發展對周圍世界好奇心與取知欲,形成大膽相信、著重證據、敢於重新科學態度和愛科學、愛家鄉、愛祖國情感;

4、親近自然、欣賞自然、珍愛生命,積極參與資源和環境保護,關心科技寫發展。

四、學情分析:

1、整體學習狀況:四年級學生整體學習比較認真,但缺乏靈活性。他們普遍習慣於死學硬記死板知識,而不善於設法自主去獲取知識並在生活中靈活運用知識。因而學生對基礎知識掌握往往只停留在解上,理解不甚深刻,運用能力差。

2、已有知識、經驗:學生由於各種條件限制,科學常識極為缺乏,科學探究能力。家長和某些教師偏重於語數教學,使學生沒有多少時間和機會接觸大自然,更沒有得到大人和老師及時、周到指導,使學生沒能很好地在觀察、實驗、調查等實踐活動中獲取知識、發展能力、培養思想情感。

3、兒童心理分析:在國小階段,兒童對周圍世界有著強烈好奇心和探究慾望,他們樂於動手操作具體形象物體,而我們科學課程內容貼近國小生生活,強呼叫符合國小生年齡特點方式學習科學,學生必將對科學學科表現出濃厚興趣。

五、德育目標:

1、通過觀察實驗等教學活動,培養學生認真、細緻、實事求是與人合作不怕困難等各方面科學態度。

2、通過天氣變化,向學生進行看圖聽懂天氣變化知識。

六、教學重難點

1、歸納、概括同類物體共同特徵,並建立初步概念。

2、歸納、概括同類物體共同點,發現其中規律。

七、基本措施:

1、把科學課程總目標落實到每一節課;

2、把握國小生科學學習特點,因勢利導;

3、用豐富多彩親歷活動充實教學過程;

4、讓探究成為科學學習主要方式;

5、樹立開放教學觀念;

6、悉心地引導學生科學學習活動;

7、充分運用現代教育技術;

8、組織指導科技興趣小組,引導學生參加各類有關競賽,以賽促學。

八、主要導學方法:

探究法 演示法 參觀法 實踐法 討論法

實驗法 列表法

九、主要教學活動型別:

蒐集資訊 現場考察 自然狀態下觀察與實驗

專題研究 情境模擬 科學小製作 討論辯論

參觀訪問 競賽 科學欣賞 社群科學活動

家庭科技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