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職場 > 活動策劃

推進黨建+疫情防控方案

一、黨建+政治引領,實現凝心聚力

信心比黃金重要。有信仰才能有自信。A公司黨委堅持強化理論武裝,弘揚優秀文化,強化防疫宣傳,引導幹部員工點亮心燈,堅定戰役信心。

推進黨建+疫情防控方案

持續學習黨的創新理論,做到正心。藉助視訊會議系統,召開公司黨委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會4次,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政治局常委會會議研究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工作時的重要講話精神,全面學習中央、集團黨委相關檔案,進一步樹牢“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進一步堅定信心、保持定力、明確方向、鼓舞士氣,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增強了思想自覺、政治自覺和行動自覺。大力推進“網際網路+”黨員教育,依託“學習強國”學xxx臺、公司網路商學院,全力推進黨員自學、“三會一課”、主題黨日活動160餘次,進一步提升了黨的意識、黨員意識、先鋒意識和擔當意識。將政治理論學習,融入員工線上培訓,12000餘次參學,努力實現理論學習全覆蓋。

深入開展疫情防控宣傳,做到安神。堅持“兩個全覆蓋”,開展立體式宣傳。及時製作、懸掛、張貼橫幅、海報、展板等宣傳載體300餘個,努力實現線下宣傳全覆蓋。藉助公司資訊釋出系統,滾動播放、及時更新疫情防控資訊430餘條,全力推動疫情防控進班組、進一線、進員工、進人心。藉助公司網路商學院,開展疫情防控+專題宣傳,讓員工全方位瞭解疫情防控政策,掌握科學防控知識。邀請心理學領域專家,以線上直播方式開展疫情防控心理疏導講座,克服恐慌心理,培育陽光心態。

大力弘揚優秀企業文化,做到誠意。建設企業文化線上展廳,深入傳播優秀企業文化。開展戰“疫”網紅員工+重大主題傳播,將防控疫情納入企業文化考核評價,引導員工踐行企業文化。結合疫情防控情況,升級企業文化核心價值理念。

二、黨建+應急處置,實現雙贏雙促

堅持“三個到位”,強化健康管理。配發防護用品到位,工作、生活、休息場所管控到位,聯防聯控到位。

堅持分眾管控,嚴格復工管理。幹部帶頭值守。職能部室開展“1+3+1”式線上辦公室。營銷人員推進“10+X+10”式線上營銷。一線專案公司進行封閉式管理。發揮公司獨特優勢,積極協調解決人員配置、物資配送難題。

堅持線上培訓,送上最好福利。在培訓方式上作加法,在培訓內容上作減法,在提升質效上作乘法,在考核管理上作除法。

堅持嚴管厚愛,履行社會責任。重大民生運營專案有序運營。免費為乙方一線作業人員配發口罩、酒精等防護用品,同時嚴格落實監管責任。優化工作流程,縮短工程款、材料款等應付賬款付款週期。及時為疫情重點地區捐款捐物。

三、黨建+產業升級,實現行穩致遠

堅持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實,發揮紅色引擎作用,變危機為生機,引領企業高質量發展。

深入研討戰略,明確發展規劃。堅持價值增長、長期主義。把風控管理擺在更加突出位置。注重能力建設。

做到“三個聚焦”,做強核心業務。聚焦關鍵城市、聚焦關鍵領域、聚焦關鍵專案。

堅持“兩手發力”,保障資金安全。按照降槓桿、防風險要求,慎重投資新專案;現有專案加速資金回款要求,嚴格利潤考核。拓寬融資渠道。

發展新興產業,打造第二曲線。在運營上持續發力,創新服務業態,發展新興產業,形成支撐公司發展的第二曲線。

創新活動載體,實現深度融合。建立黨建與生產經營深度融合體系。打造黨建聯盟。

四、黨建+管理提升,實現敏捷管理

發揮黨建獨特優勢,推進管理變革,打造數字企業。

加快整合化監督,全面管理風險。以依規治黨帶動依法治企。

加快數字化建設,迭代工作場景。數字化不等於資訊化,是藉助資訊化為管理賦能。

加快扁平化管理,提升工作效能。壓縮管理層級,設立協同工作小組。

加快即興化工作,培育敏捷組織。打造職能+中臺+專案式組織,提升組織的靈活性。

加快集約化管理,壓降管理費用。嚴控會議、差旅、辦公用品費用,結餘經費的30%可返還部門,等等。

五、黨建+隊伍建設,實現良將如雲

以疫情防控為契機,創新人力資源管理,打造卓越隊伍。

創新人才理念,實現從所有到所用的轉變。試點“共享員工”制,部分崗位實行外包管理。

改革“三項制度”,提升價值創造能力。嚴控校招人數,壓縮社招規模。所有中層幹部全部“起立”,組織公開競聘。精簡部門副職職數,設立少將連長、團級馬伕。創新考核方式,實現從任務導向到價值導向的轉變。創新激勵方式,加大人才複用力度,努力實現三個人幹五個人的活、拿四個人的工資。

規範薪酬管理,壓縮人工成本。未來兩年,凍結薪資普漲機制。在保證法定福利的基礎上,儘量壓縮各類公司自設福利,規範各類津貼、補貼發放。優化薪酬結構,創設虛擬股權、虛擬分工等機制,不讓奮鬥者吃虧。壓縮外部培訓,創新內部培訓,做實線上培訓,做到既壓縮培訓費用又提升培訓效果。嚴控各類競賽、評比表彰專案,既壓縮人工成本,又減輕基層負擔。

六、黨建+社會責任,實現共贏發展

堅持彰顯品牌形象與履行“三大責任”相結合,服務屬地群眾。

堅持服務內部職工與服務外部群眾相結合,針對性解決實際困難。

堅持線上與線下相結合,創新公益服務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