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演講稿

老師感恩節國旗下講話

演講稿2.86W

各位老師,各位同學:早上好!

老師感恩節國旗下講話

上個星期四,是西方的感恩節。那天,我收到了來自親友和學生有關感恩的祝福簡訊。今天我們學校又要迎接一位特殊的客人——我校著名校友馮仲雲將軍的女兒馮憶羅女士,所以提到感恩,我感觸頗多。

我今天的演講的主題是《話說感恩》。

我們每個人都應該明白,生命的整體是相互依存的,每一樣東西都依賴其他每一樣東西。無論是父母的養育,師長的教誨,配偶的關愛,他人的服務,大自然的慷慨賜予,還是革命先輩們的無私奉獻……人自從有了自己的生命起,便沉浸在恩惠的海洋裡。

那麼,面對這樣的恩惠,我們是熟視無睹,坦然受之,認為幸福自會從天降;還是心存敬意,飲水思源,學會感恩呢?可能很多人會說:感恩需要學習的嗎?在我看來,是的。

我是國家實行計劃生育後出生的獨生子女,相信今天在場的絕大多數同學也和我一樣。因為是獨生子女,所以從小沒人和我們爭吃的用的,因為是獨生子女,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都圍著我們轉。在我們身上,更多地刻著“自我”這樣的烙印。我們生病了,理所應當得到最好的照顧,素不知父母此刻可能正拖著病體;我們渴望轟轟烈烈幹一件心目中的大事,父母、師長忙不迭地鞍前馬後為我們創造條件……可是,正因為我們這一代人有時候生活的太順利了,反而或多或少缺失了獲知“感恩”這樣一種能力,甚至僅僅把感恩節那天當作用來做手指運動和節日例行公事的一種條件反射。

那麼,什麼是感恩? “感恩”二字,牛津字典給的定義是:“樂於把得到好處的感激呈現出來且回饋他人”。所以西方有了感恩節,好讓人們通過節日這個途徑把平時積累在心中的感動表示出來,將這樣一種善行傳承下去。但其實,“感恩”並不是西方人的專利,中國古代《詩經》裡的“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到唐朝孟郊《遊子吟》中的“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再到清代增廣賢文裡的“滴水之恩,湧泉相報”,都是中華民族兒女發自肺腑的感恩之聲。而動物界的羔羊跪乳,烏鴉反哺和植物界的落紅護花,無不讓我們看到,感恩,它是讓這個世界不停旋轉的重要動力。

如果我們真正明白了這個道理,我們就會由衷地感恩大自然的福佑,感恩父母的養育,感恩恩師的教誨,感恩苦難逆境,但我認為,我們這一代,最需要感恩的應該是曾經在祖國最危難時刻,挺身而出,甘願拋頭顱灑熱血的革命先烈和在改革開放三十年裡讓中國走向世界的改革家們。是他們,為我們帶來如今的生活:感恩他們為我們創造了衣食無憂、安定富足的環境!

馮憶羅,應該是我們的祖母輩人物,她的父親馮仲雲將軍正是我們需要感恩的人之一。大家還記得曾經觀看過有關描述馮仲雲將軍的紀錄片《忠誠》嗎?在這部紀錄片裡,我們看到了馮仲雲將軍跌宕起伏的一生,但至死,他都始終忠於祖國、忠於黨、忠於人民!而他的忠誠與他懂得感恩是分不開的。我從中解讀到他用行動書寫著他那個年代對於感恩的理解:正是感恩於學校真理的教育,使他學到了上下求索的執著;正是因為他感恩於祖國生他養他,賦予了他中國魂,他才擁有了棄筆從戎的勇氣和決斷;真是因為他感恩於趙尚志、李兆麟、楊靖宇、趙一曼等一干戰友同仇敵愾、報效祖國的拳拳愛國心,他在戰後的哈爾濱建立了烈士子女孤兒所;正是他感恩於妻子的愛,才能在離鄉背井的戰爭中十幾年如一日的堅守這份真情;也正是因為他感恩於祖國讓他發揮自身才能運用於各個崗位,他才能泰然處之人生的高潮與低谷……

今天,馮憶羅女士——一位自身已經是近八十歲的抗日老戰士千里迢迢來到她父親的母校,她的感恩之心也為我們樹立了一個很好的榜樣。

今天,作為校團委老師,我想代表在校所有團員說:馮仲雲將軍,他是我們二中人的驕傲!我還想說,感恩,對於我們這代人來說並不需要轟轟烈烈的事蹟,而是讓我們所有人都學著用一顆真正感恩的心,愛生命、愛父母、愛他人,銘記生命中值得珍惜的一切。最後,將《感恩的心》的歌詞贈給所有人:“感恩的心,感謝有你,伴我一生,讓我有勇氣做我自己,感恩的心,感謝命運。花開花落,我一樣會珍惜……”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