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演講稿

以信仰為主題的演講稿模板

演講稿2.96W

“我們若憑信仰戰鬥,就有雙重的武裝。”信仰,是一個人的靈魂,更是一個團體,一個民族的靈魂。信仰給我們方向,給我們動力,更給我們決心。下面本站小編給大家分享一些關於以信仰為主題的演講稿,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以信仰為主題的演講稿模板

以信仰為主題的演講稿1

尊敬的老師們,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據說無論是在印度還是在歐洲,教堂永遠是最華麗的建築。不同的是,歐洲人建教堂時會統籌兼顧;印度人卻會為了建教堂而放棄建設,因為在他們心中,神比任何東西都重要。

身為凡夫俗子的我很難理解,在一個收入水平低下、貧富差距懸殊、社會矛盾尖銳的國度裡,人們會為了信仰甘願在物質生活上委屈自己。據說歐洲人建造一座教堂往往需要花費上百年的間,因為他們只會用多餘的財富來修建教堂,印度人卻為了建教堂而節衣縮食。

有道是“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狂熱的信徒畢竟只是少數,沒有人可以僅憑信仰而活著。“物質基礎決定上層建築”,這是唯物主義者最基本的理念。縱觀人類歷史,是物質基礎催生了精神文明,失去了物質的支撐,信仰也就很難維持下去。缺乏物質根基、溫飽難以維持恐怕正是今天的印度犯罪率居高不下、負面新聞層出不窮、社會面貌難以更新的主要原因吧。

中華文化中有一種傳統的概念叫“治世”。所謂“治世”,必須是物質財富豐富,如此方能社會和諧,國家安定。正如杜甫詩中所云:“憶昔開元全盛日,小邑猶藏萬家室。”這才會有“路不拾遺,夜不閉戶”的景象。從沒有聽說那個朝代能夠僅憑精神力量使得國家安定和諧。從太平道到白蓮教,歷史上的這些宗教組織在遭遇許多社會問題無法解決之時,只能被迫使用暴力解決問題,而驅動百姓揭竿而起的力量恰恰不是信仰,而是貧困與飢餓!

許多宗教信仰的另一弊端就在於它的迷惑性。宗教可以給身處絕境中的人以希望,但同時也很容易被別有用心的人利用。中國的佛、儒、道三教都曾被歷代統治者用作鉗制思想的工具,其作用說到底就是愚民。佛教教人相信因果論,寄希望於來世;儒教教人忠君,做一世的順民;道教則教百姓安於現狀,安貧樂道。歐洲的宗教也不例外,從號稱“聖戰”的十字軍東征到“贖罪券”盛行,宗教領袖總是依靠自己的宗教地位來聚斂財富。前者導致了百姓安於現狀,社會停滯不前;後者則導致了社會的動盪,百姓的貧困。這樣的信仰,就不是“催人向善”,而是“致人愚昧”了。

我不信教,但我尊重那些宗教徒。不過我絕不相信信仰可以取代一切,我只相信“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那種為了宗教信仰而放棄物質追求甚至罔顧生命的做法的得失優劣,實在值得我們每一個人深思。

以信仰為主題的演講稿2

“生,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身而取義者也。”由是觀之,信仰,是人們所必須的。人生有了信仰才會擁有前進的動力,才會擁有奮鬥的目標,才能實現自己內心所想。即使肉體被毀滅,靈魂也不會感到空虛。

文藝復興時期的喬爾丹諾·布魯洛為了堅持科學真理,進一步的發展了哥白尼的太陽中心論,然而科學並沒有戰勝愚昧,並且遭到了天主教人的追殺,被釘於十字架前,誓死不屈的他烈火焚身卻沒有放棄信仰,任高呼科學真理。他言道:“火併不能把我征服,未來的世紀會了解我,知道我的價值的。”他用生命堅定了自己的信仰:愚昧不會永遠戰勝真理!

“新沐者必彈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塵埃乎。”這是屈原的信仰。面對飢寒交迫的老百姓,面對昏庸的統治者,追求信仰的他,縱身躍入滔滔不絕的江水中,成為後世可歌可泣的人物。與之相反,漁父沒有信仰,只能成為苟活於亂世之中的螻蟻,肉體活著,靈魂已死,尊嚴以失。即使有生之歡愉,也是可悲的。所以他只能被用來襯托屈原,為後世的人所唾棄,這就是沒有信仰的結果。

信仰對人有很大的作用,文天祥有愛國的信仰而名垂青史,屈原追求內心的信仰而名揚後世,哥白尼信仰“日心說”而成為科學革命之父,亞瑟信仰騎士精神而成為騎士王。

威廉·詹姆斯說過:“信仰是人類賴以生存的眾多的力量之一,若是沒有它,便意味著崩潰。”當下,我們的生活是多麼疲乏,單調與無味,我們的心時時刻刻被各種痛苦所掩滅著。但是,我們可以做出選擇,我們應留住最初的信仰,重新審視腳下的路。那樣,我們會堅定地正確地跨出每一步,並且是充滿著快樂的。

雲層之上,一隻追求信仰的鳥兒扶搖直上。

以信仰為主題的演講稿3

種子衝破岩層的枷鎖,面向光明;雄鷹不顧風暴的壓制,飛上天空;戰馬掙脫韁繩,向袁野走去。而這種絕望源於一種信念,那就是愛情的堅定。

Bolles說,如果有天堂的話,應該看起來像圖書館。但我覺得只要有愛,哪裡都有天堂。因為愛,我們相信世界是美好的。愛是一種信仰。

對於追星族來說,他們無疑造就了熱愛自己偶像的人。有人說盲目的愛,有人說只是愛偶像的皮囊。但事實並非如此。我還記得一位年長的資深粉絲曾經在他的部落格中寫道,他們是我年輕時的信仰。也許每個粉絲最初迷戀偶像,都是因為他英俊漂亮的臉蛋和一些突出的特質。但最終他們愛的是偶像帶來的情感。孤獨無助的時候給最溫暖的信心,迷茫迷茫迷茫的時候給最堅強的意志。在粉絲心中,偶像是夜晚照亮前方的明燈,是人生最堅定的信念。愛是一種連線粉絲和偶像的信仰。

在德國,一個美麗的女孩用60年的等待詮釋了愛情的執著和信念。

季羨林在德國留學時認識了伊爾加德小姐。後來,他們有了一段感情,但季羨林寫道,放棄了這段感情。幾十年後,有人找她,發現她還在。她說:你看,什麼都沒變。我一直在等他回來。厄姆加德對季羨林的深愛,歷經六十年的時空,歷久彌新,耐人尋味。對她來說,這份愛是一種信仰,支撐著她度過漫長而孤獨的時光。

愛是信念,傳遞溫暖。伯明翰經濟區的建築工人停止了為鵝打工,鄭州為生病的女孩打開了看病的綠色通道,走出貧困的天使修女特蕾莎照顧窮人,因為他們相信善良可以傳遞溫暖。他們用自己的行動向世界證明愛情的價值。

眼角總是溼溼的,可能是因為在詭異的MoMo世界裡摸過一根很久沒有撥過的弦。而我總是盡力去傳達一些東西,那就是對愛的敬佩,對生來就愛的感激,對愛的信仰。

梵高說,愛情之花開在哪裡,生命就能蓬勃發展。在我看來,愛情之花盛開在信仰的枝頭,燃燒著它的光輝。

人生就像沙礫,聚了就成了沙灘,散了就成了小碎花,看遠了就成了流沙。而這種團結,這種自信,都來源於一種信念,那就是愛情的堅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