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演講稿

虎文化國小生演講稿8篇

演講稿2.13W

我們身處在這個日新月異的時代中,演講稿的使用已經很是常見了,要想演講有水平,就得學習反覆琢磨你的演講稿,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虎文化國小生演講稿8篇,供大家參考。

虎文化國小生演講稿8篇

虎文化國小生演講稿篇1

大家好!

如何看待我們的傳統文化呢?我想就是堅持有破有立。

傳統文化的優秀性。我們的先人為我們留下了難以計數的文化瑰寶,就是現在的人,也未見的能夠達到那樣的思想高度,這些都是我們必須加以傳承的精神財富。比如孟子說,當一個國家不仁義的時候,持有正義的一國就可以高舉正義之旗,前去討伐,這一論點同現在國際上那種“人權高於主權”的觀點何其相似乃爾;再比如中華民族在抵禦外來入侵時所積澱出的精忠報國精神,與現在提倡的榮辱觀也有一脈相承之處。

傳統文化中也有糟粕。由於中國幾千年的封建歷史,特別是農耕文明和官僚文化,重農輕商,過分仰仗士官階層,沒有建立起符合市場經濟需要的商業文化,缺乏產權意識和誠信意識。皇帝講究的是分封諸侯,家庭講究分家單過,因此中國人很難出現那種跨國超大型企業,考股份這種形式把分散的資產聯合起來在中國則變得更加艱難,這些都是我們需要擯棄的。

因此,我們教育青少年在繼承和發揚傳統文化時,應採取“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的科學態度,並在校開展傳統文化教育,在全社會營造良好的氛圍,將我們的傳統文化發揚光大。

以經典誦讀為先導。中國素有“禮儀之邦”的美譽。因此,千百年來儘管經歷了封建社會的千錘百煉,但傳統美德依然流傳至今,並散發著無人能及的獨特魅力,也正是這樣濃厚的歷史文化積澱,打造了國人“忠勤,仁義,厚德,睿智”的優秀品質。為了更好地加強青少年對傳統文化的理解,學校要針對不同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分別佈置經典誦讀內容。從低年級的《論語》、《三字經》,到中年級的《千字文》、《唐詩》道高年級的《宋詞》、《名人名言》。要求學生每天利用晨讀時間,飽覽古今傳統經典,理解內容,注重理論實踐結合,闡述表達現實意義。從“學而知”入手,逐步達到“知而行”,從而完成“行更知”的德育途徑。以校園環境建設為導向。學校不僅要在理論上給學生提供更多更好的教材及圖書,同時,也要注重校園環境的建設及傳統氛圍的營造。結合班級的特色,把學生的日常行為與傳統美德的學習結合起來,有批評,有表揚,有反省,有鼓勵,有悔悟,有希望,真正實現了傳統美德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以校園文化建設為基礎。中華傳統美德是我國傳統美德文化的精華,將中華傳統美德與學生的現實生活相聯絡,在自主創新中深化對青少年的德育教育,必須堅持以學生為主體,要適應身心成長的特點和接受能力,堅持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未成年人的原則,深入淺出,寓教於樂,循序漸進。

以課堂教學為主渠道,注重在思想品德課中滲透品德修養教育,在社會與生活中灌輸中華傳統美德教育,在語文課中昇華愛國主義、革命傳統教育,在音樂美術學科中身滲透情感教育、審美教育等,不斷促進青少年心理素質的發展,提升青少年的精神境界,加強其對傳統美德的認識及深化。

用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使傳統美德深入人心。

利用重大節日,不失時機地對學生進行傳統文化教育和中華美德教育。學雷鋒紀念日的學生實踐活動,“三八”婦女節母愛的教育、清明節祭掃烈士墓等。

為了更好地實現“古為今用”的教育理念,注重傳統教育與現代教育的有機結合,讓學生把傳統美德的理論結合自己的實際生活並運用到實踐中去。培養學生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愛社會主義,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立足於現在,著眼於未來,從小樹立遠大的理想。

以家庭和社群為陣地。家庭教育是孩子接受思想教育的第一課堂,家庭教育在孩子思想道德教育中具有重要的作用。重視家庭教育對孩子的影響,成立家長學校,定期為家長開設家校課堂,指導家長的家庭教育,為家長的家庭教育提供科學依據和行之有效的方法,形結合學校的辦學特色,逐步向家長宣傳和滲透傳統美德教育內容。

在傳統美德教育的初期,採取孩子做、家長看、共同感受中華美德的方法。開展“三說三做”活動,“三說”即說三句話:“您好、您辛苦了、節日快樂”。“三做”就是做三件事:“鞠躬、讓食、抄三句話”。要求學生完成規定動作,寫下活動的感受,同時,要求家長雖然不參加活動,但要寫下看到孩子參與活動後的感受。

在傳統美德教育的中期,採取孩子做,家長同做的方式,共同實踐中華美德。開展以“我和父母同做”為主題的傳統美德教育活動,由學生和家長一起探討。緊緊圍繞“忠、孝、禮、誠、信”等內容,堅持明理、激情、導行的原則,使孩子和家長在活動中明白為什麼要繼承和弘揚中華美德,讓他們瞭解和感受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樹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並通過時間參與,讓其知道怎樣做才能繼承和弘揚中華美德。順利推進青少年繼承和發揚傳統文化。智、信、忠、孝、禮、義、廉、恥是幾千年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中華傳統文化的根,是我們民族的靈魂。只有大力弘揚中華傳統文化,才能使中華民族更加生機勃勃、更加和諧。弘揚中華傳統文化就是要高揚愛國主義旗幟,倡導一切有利於民族團結、祖國統一、人心凝聚的思想和精神,倡導一切有利於國家富強、社會進步、人民幸福的思想和精神,倡導一切用誠實勞動創造美好生活的思想和精神。引導青少年樹立以熱愛祖國、報效人民為最大光榮,以損害國家和人民利益、民族尊嚴為最大恥辱的觀念,更好的繼承和發揚傳統文化。

我的演講完畢,謝謝!

虎文化國小生演講稿篇2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農曆五月初五,是中國傳統的節日——端午節。一星期前,奶奶就炸了菜餃,面片兒等東西。金燦燦的顏色,好聞的香味,讓我“口水直流三千尺”。但是菜餃等東西現在可不能吃。我們裝了一籃子菜餃和炸面片,去給姑姑家送端午了。

過端午,家家戶戶門前都要插艾或菖蒲。奶奶割了很多自己種的艾,送給親戚朋友們。我家插了好多艾,艾的清香包圍著我家。過端午,要吃粽子。我們買了30個粽子帶回奶奶家。不過,粽子不要多吃,一次,我吃了很多粽子,結果肚子疼了一晚上。

過端午,許多地方都有賽龍舟的習慣。可是,偏偏我們這裡沒有。不是這裡沒有河,恰恰相反,我們的母親河——黃河流經這裡。黃河水流很不穩定,河道又彎彎曲曲,所以不能賽龍舟。不信,你可以去賽賽看。我只能看電視播出的賽龍舟了。

過端午,小孩都要戴五色線,也要佩戴用香草、丁香、彩色布等材料做成的香囊。五色線是用黑、紅、綠、黃、白五種顏色的繩子搓成的。端午要喝雄黃酒,兒童的耳朵、手心、腳心要抹上雄黃酒,據說可以防蟲害。

我喜歡過端午。

更多演講致詞擴充套件閱讀

歲月在不經意中流逝,2023端午節即將來臨。到了每年的端午節,會有大大小小的活動在當天舉行,演講稿是不可或缺的,提前準備好關於端午節演講稿是我們順利演講的關鍵。怎麼才能寫好一篇國小生端午節演講稿呢?下面是工作總結之家小編精心為您整理的“關於弘揚端午節傳統文化的國小生演講稿”,歡迎您參考,希望對您有所助益!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

今天,我們六(1)班國旗下講話的主題是“緬故人、揚傳統”。這個星期四就是端午節了。端午節是我國古老的傳統節日。相傳端午節起源於古時楚國人因捨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去,紛紛划船追趕打撈之後每年的五月五日都會划龍舟以紀念屈原。

端午節不僅賽龍舟,還有吃粽子等傳統活動,利用各種祭奠活動來紀念屈原,表達人們對屈原同情和崇敬之情,賦予了端午節濃濃的愛國情愫和民族情結。屈原離世雖已有兩千多年了,今天我們來紀念他,主要是學習他愛祖國愛人民、堅持真理、寧死不屈的精神和他“可與日月爭輝”的人格。“舉世皆濁我獨清,舉世皆醉我獨醒”是他的氣節,“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是他的偉岸。他如菊的淡雅,如蓮的聖潔,強大的精神力量,為後人頌揚,激勵感染了無數中華兒女前行的腳步!我們倡導的是屈原熱愛自由,和平的精神,是面對危機以天下為己任的高度的責任感,是面對強權寧折不彎的精神,要體會到屈原對於國家人民的深厚感情,體會到屈原對於這片土地,也就是我們腳下這片廣袤大地的深厚感情。

中華民族的愛國情感和民族精神是不能失去的。我們既要牢記中華民族的這些傳統美德,也不能忘了從書中獲取更多的知識,這樣才能更加有助於把美德發揚光大!和屈原不同,我們身處的時代是盛世的中國。國家富強,民眾和諧。在這一個富足自信的新時代,我們更應該學會愛國,學會珍惜現在的美好生活。

最後用一句屈原的話送給所有的同學“玉可碎而不改其白,竹可黃而不毀其節。”希望我們珍惜今天的生活,彼此勉勵,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做一個奮發圖強,能為祖國建設貢獻心智的人。最後,預祝大家過一個快樂的端午節!

謝謝大家!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今天是端午節,端午節的時候,有些人家吃粽子,有些人家吃包子。

媽媽去上班的時候,對哥哥說:“吃完早飯,帶著彤彤去窯上。”我和哥哥,還有奶奶吃過早飯。哥哥就開始收拾他的作業,我在一旁看電視。哥哥收拾好後,我幫哥哥揹著書包,他騎著電動車,我們就出發了。

到了窯上,我把書包放到床上,就去樓上了。到廚房一看,他們都開始抱起來了。我看見桌子上有好多包好的粽子,再看看盆兒裡,還有剩了點兒粽子餡。

昨天,媽媽從家裡帶了一袋江米,爸爸又去城裡買了蜜棗和粽子葉。阿姨把江米和粽子葉泡了一晚上。

爸爸買的粽子葉太窄了,媽媽就拿了兩片粽子葉。我也想學,就對媽媽說:“媽媽你教我吧。”媽媽一邊給我做示範,一邊講包粽子的要領。

可是我總是學不會,這兩片粽子葉包不是合在一起,就是拿不住,都快被我弄壞了。

後來,媽媽讓我拿一片粽子葉學。右手拿葉子的根部,左手拿住離右手很近的位置,然後右手往裡一折。葉子的底部是尖尖,這樣裝東西就不容易漏了。

粽子餡裝滿後,把剩下的葉子往下一折。折過來後,往每個邊上折,這的時候不能有空隙。

粽子包好後,鍋里正在住著,看著鍋裡香噴噴的粽子,口水都快流出來了。真是難忘的一天。

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又到了。作為中國四大節日之一:春節、清明節、端午節和中秋節,端午節無疑是最“熱”的節日。

作為進入盛夏前的節氣,端午節顯然是每年真正感受夏天的一天。在城市,端午節的三天假期可能會讓許多人考慮出去找一個涼爽的地方放鬆一下。在農村,端午節確實是一個繁忙的節日,因為在包含豐富農耕文化的中國,端午節代表著夏天和秋天的收穫。

在過去的北方,端午節是每年新小麥下來的時候。許多人期待這一天,因為他們可以吃各種新小麥製成的食物。在過去的南方,端午節是另一個收穫大米的季節。新打的飯被碾成米,正好可以在節前一天包成粽子,然後美美地吃了一頓。

現在南北差別沒那麼大了。端午節吃粽子是整個中國人的傳統習俗。中國人吃粽子有悠久的歷史,粽子還是中國曆迄今為止文化積澱最深厚的傳統食品。

據說,早在晉代,粽子被正式定為端午節食品。不過在當時,包粽子的原料除糯米外,還新增中藥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稱“益智粽”。晉朝人周處《岳陽風土記》之中就記載道:“俗以菰葉裹黍米……煮之,合爛熟,於五月五日至夏至啖之,一名粽,一名黍。”到了南北朝時期,中國出現雜粽。米中摻雜禽獸肉、板栗、紅棗、赤豆等,品種增多。粽子還用作交往的禮品。到了唐代,粽子的用米,已“白瑩如玉”,其形狀出現錐形、菱形。日本文獻中就記載有“大唐粽子”。宋朝時,已有“蜜餞粽”,即果品入粽。詩人蘇東坡有“時於粽裡見楊梅”的詩句。這時還出現用粽子堆成樓臺亭閣、木車牛馬作的廣告,說明宋代吃粽子已很時尚。在元、明時期,粽子的包裹料已從菰葉變革為箬葉,後來又出現用蘆葦葉包的粽子,附加料已出現豆沙、豬肉、松子仁、棗子、胡桃等等,品種更加豐富多彩。

一直到今天,每年五月初,中國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葉、包粽子,其花色品種更為繁多。從餡料看,中國的南北差異也還是存在的。北方多包小棗的北京棗棕;南方則有豆沙、鮮肉、八寶、火腿、蛋黃等多種餡料,其中以浙江嘉興粽子為代表。今年,你準備吃啥粽子呢?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端午節到了,我們班開展了“話說端午節”的綜合實踐活動,老師給大家分配了不同的任務,我負責查詢端午節的習俗。通過我與同學們的努力,我們都受益無窮。

這次綜合實踐活動,讓我知道了許多端午節的知識,我知道了端午節為什麼要佩戴香囊。原來是因為那時蚊蟲多,容易被叮咬,而香囊發出的香味能驅趕蚊蟲。在古代傳說有辟邪的作用。

我還知道了端午的由來,是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屈原是一位愛國主義詩人,他不忍心看著自己的國家被他人霸佔,最後投江而死。

通過了這次活動,我收穫了不少東西,我知道了查詢資料的方法有很多:檢視書籍、問老師、網上搜索等等。最方便快捷的方法是:網上搜索。

通過這次活動,我也體會深深:生活中的祕密有很多,需要我們一起去探索、發現。我們要仔細觀察生活中的問題,用心去解決。我們一定能體會到探索奧祕的樂趣。

白駒過隙,日光荏苒,我們又迎來了端午節。每年大家都會在端午節舉行活動,那當然不能避免的用到演講稿,一場成功的演講,必然需要我們提前準備好關於端午節演講稿。究竟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優秀的國小生端午節演講稿呢?以下是工作總結之家小編收集整理的“2023弘揚端午節傳統文化的演講稿500字”,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親愛的老師和同學們!

大家好!

端午節,門口放滿了艾,香香滿滿,吃粽子,灑白酒,把龍舟下水。這些都是端午節最熱鬧的活動。但隨著時代的變遷,社會節奏的加快,外來文化的大規模入侵,中國人不再在意流傳了幾千年的中國傳統文化,而是將目光轉向了“聖誕節”、“愚人節”等節日。面對這種情況,我們不得不感到悲哀,問端午節是否不再以“鍾”命名。

在我們還沉浸在西方節日的歡聲笑語中的時候,據可靠訊息稱,“一個亞洲國家即將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宣佈端午節為自己的文化遺產,並已被列入國家遺產名錄。

聽到這種訊息,中國人只有驚訝和尷尬。這不僅僅是一個傳統節日的得與失,不僅僅是幾個慶典,更重要的是,它是一個具有豐富文化內涵的中國傳統節日,保留了中華民族獨特的文化記憶。每一個傳統節日都是中華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加強和洗禮。如今,這個有著2000多年曆史的傳統節日即將成為其他國家的民族遺產。

謝謝大家!

各位老師、同學:

上午好!

中國傳統節日“端午節”即將來臨,按照國家法定假日規定,6月20日至22日放假調休,共3天,23號(下週二)正常到校上課。

為保證學生能夠過一個有意義的假期,平安返校。學校對端午節假期中的安全問題提出以下幾點要求:

一、今天下午放學以後,打掃好教室衛生,關好門窗,妥善保管好自己的物品,文明離校。

二、防溺水教育。為了防止學生溺水事故的發生,學校作出以下“六不”規定:

1.不準私自下河游泳;2.不擅自與他人結伴遊泳;3.不在無家長或教師帶領的情況下游泳; 4.不到無安全設施、無救援人員的水域游泳; 5.不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 6.不熟悉水性的學生不擅自下水施救。

三、交通安全教育:不私自外出,外出必須有家長或成年人的陪同,注意交通安全。不乘坐拖拉機、農用車等非載客的運輸交通工具;乘車時禁止把頭、手伸出窗外,禁止嘗試駕駛一切機動車。

四、汛期安全教育:由於已經處於夏季,假期間經常有雷雨、暴雨,同學們不要在雷雨時躲避於樹下、電線杆下或其他容易引發雷電擊傷的地方。要注意行走安全,不抄近道,不走池塘邊、壕溝邊的泥濘小道,不撐傘單手騎自行車,防止摔倒掉入路溝、池塘等事故發生。雷電暴雨來臨時,不要外出。

五、飲食安全教育:夏季天氣熱,要防止中暑;要注意飲食衛生,不買無生產廠家、無生產日期、無衛生許可的“三無”產品,不吃過期和黴爛變質的食物。

端午小長假安全教育講話稿

各位老師、同學:下午好!

中國傳統節日“端午節”即將來臨,首先祝大家節日愉快!根據假日辦的安排,端午節放假時間為6月20至6月23日,6月24日(下週二)恢復上課。6月7日、8日是

全國大學聯考日,我校xx區為xx市大學聯考考場,大部分中職部的教師為監考教師。為做好大學聯考準備工作,根據教育局的統一安排,中職部本週五停課一天,也就是說,中職部從明天開始放假,國中部週五正常上課。

今天上午學校召開了安全教育工作會議,對學校安全工作提出了具體要求,現結合本次會議精神對端午節假期中的安全問題提出以下幾點要求:

一、住校生今天下午放學以後,打掃好教室和宿舍衛生,關好門窗,妥善保管好自己的貴重物品,文明離校。特殊情況今晚不能離校的,需向班主任書面提出申請,報校保衛科批准。阜陽地區的同學若不離校,也需在班主任處登記,班主任將名單交宿舍管理員備查。放假期間,不主張晚間出校,特殊情況,必須在晚9:00之前回宿舍就寢。下週一晚自習正常進行。

二、在往返學校的路途上要選擇車況較好的交通工具乘坐,遇到緊急情況,在第一時間與家長或學校取得聯絡,必要情況撥打110求助。

三、放假期間或返校以後,嚴禁到溝塘湖泊游泳,防止發生溺水事故或感染血吸蟲疾病。最近,周邊城市的某個學校已經發生學生游泳溺水事件,教訓慘痛,值得我們吸取。

四、夏季來臨,食品安全也不可忽視,不要暴飲暴食,更不能食用腐敗變質的食物,防止發生食物中毒。

五、外出遊玩,要注意行為文明,愛護環境和公共設施;遇到突發事件要保持冷靜,尋求正當途徑處理。

六、放假期間,盡最大努力幫助家長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不向家長提出超出家長經濟承受能力的要求。

七、不要沉迷於網路遊戲,更不能夜不歸宿。

八、請各處室在週五下午放學時把貴重物品帶走,關好電源和門窗,防止發生火災和盜竊事件。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

粽子是端午節的節日食品,傳說是為祭投江的屈原而發明的,是中國曆迄今為止文化積澱最深厚的傳統食品。

今天,姥姥家也包起了粽子。我就跟姥姥學包粽子。姥姥拿了一張粽葉,用手一捲,粽葉便成了一個空心的圓錐形。我學著姥姥的樣子,拿了一張粽葉,想把它捲成圓椎形,可就是卷不好,捲來捲去還是一個直筒。姥姥見了,就在旁邊指點:“左手捏緊粽葉一角,右手將粽葉的另一角往裡卷,下面用力拉緊,上面放鬆一些。”在姥姥的指點下,我卷好了粽葉。

接著,姥姥在空心圓錐形的粽葉裡插上一根筷子,拿調勺舀一些糯米放在裡面,然後均勻地搖動筷子,直到把糯米包的緊緊的。我也在粽葉裡插好筷子,放好糯米。可搖動筷子時,不是把粽葉戳穿了,就是糯米包不緊。姥姥說:“搖動筷子時要輕一些,把粽葉包緊些。你看……”姥姥邊說邊示範,我邊聽邊學。哈哈!我包的粽子像點樣子了。

然後是捆繩。只見姥姥兩手捏緊粽葉,用繩子在粽子尖角附近纏了兩圈,結上繩頭,一個漂亮的粽子就包好了。我也照著捆好了第一個粽子。隨之,第二個,第三個……我一連包了好幾個。

最後一道工序就是煮粽子了。把綁好的粽子逐一放到鍋裡,然後放入冷水滿過粽子1釐米左右,點火……水開15分鐘後把鍋裡上下粽子換位置,再以慢火煮上1小時即可。

這時我才明白包粽子是門手藝活兒,包起來非常不容易。

我感受到人們通過各種豐富多彩的活動紀念屈原這種偉大的愛國精神,久而久之就形成了端午節的傳統風俗。蘊涵著祖國人們深深的情感,承載著中華民族絢麗的文化,它起源於中國,發展於中國,我們要保護它,傳承它,讓全世界的人都知道端午節是我們中華民族自己的節日。

謝謝大家!

社群的廣大群眾:

你們好!端午節,門插艾,香滿堂,吃粽子,灑白酒,龍舟下水喜洋洋。這些,都是曾經端午節上最熱鬧的活動,然而,隨著時代的變遷,社會節奏的加快,外來文化的大舉入侵,中國人不再眷顧流傳幾千年的中國傳統文化,而是將目光轉向了“聖誕節”“愚人節”這樣的節日,面對這種現狀,我們不得不感到悲哀,發出“端午節是否不再姓“中”這樣的疑問。

無庸諱言,這些年來,我國的傳統節日,似乎總離不開吃。端午節吃粽子,清明節吃青團,元宵節吃湯圓,中秋節吃月餅,春節更不在話下——大魚大肉讓你吃到不想吃。農耕社會對飢餓的恐懼,形成了我國傳統節日最鮮明的風俗——吃。如今,滿足了溫飽需求的人們正在奔向全面小康,什麼時候都有的吃,想吃多少都可以,傳統節日的吸引力一下子失去了特有的魅力。

在繼承傳統文化方面,我們守著“聚寶盆”卻不善於保護和挖掘。比如文字,當代青年有幾個熟識並能運用繁體字?連文字都不認識又如何瞭解古代文化?再比如造紙,我國造紙工業化生產的結果是傳統手工業的流失,許多高質量的宣紙要到日本或韓國才能買到,他們不但繼承了我們的傳統造紙技術,還有新的發展。就拿端午節來說,它已融入各個臨近國家的文化中,形成了獨特的生命力——在新加坡,每年端午節舉行的國際龍舟邀請賽聞名於世;在韓國,端午節被稱為車輪節,是插秧結束後祈求豐年的日子。

在很長一段時間裡,中國人著眼於創新,卻往往容易忽視對傳統的堅持,文化的缺失必然導致精神斷層甚至扭曲,而精神文明的再次斷層又將帶來什麼?有句話說的好: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在面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今天,該如何保護與繼承我們的傳統文化,顯然已是一個不容迴避的問題。而現時的洋節興盛與傳統節日衰弱間的反差,更凸顯了這個問題的迫切性

其實,不光是傳統節日,整個中國民族民間文化的生存環境如今都面臨著經濟全球化和現代化的挑戰。一些西方發達國家憑藉強大的綜合國力,先進的科技手段和發達的文化傳播手段,積極傳播西方的價值觀念和生活方式,對包括中國在內的發展中國家的民族民間傳統文化生態造成了一定的衝擊。

中國的傳統節日五彩繽紛,文化內涵豐厚,留存著人類獨特的文化記憶,對祖先創造的歷史文化遺存,必須懷有敬畏之心,必須高度重視。我們是中華民族的棟樑之才,中華文明需要我們共同傳承!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這首兒歌說的就是過端午節的情景。

端午節是我國傳統的節日,又稱端陽節,重五節。相傳戰國時期,楚國三閭大夫屈原因為愛國理想不能實現而抱石投江自殺。人們為了紀念他,就把他的投江日農曆五月初五定為端午節。賽龍舟、吃粽子是端午節的主要活動。據說龍舟競渡是為了撈救屈原,把粽子投進江河是為了餵飽魚蛟蝦蟹,讓它們不去吃屈原的遺體。

在我們長壽之鄉如皋,至今也保留著端午節吃粽子,插艾葉,戴香囊的習俗。每年端午節,奶奶都會從河邊採來新鮮的蘆葦葉,清洗乾淨,先放在水裡煮一煮,同時把準備好的糯米浸泡後晾乾。一切都準備好之後,奶奶就開始包粽子了。每次她選取兩三片葉子,左手捏住葉子的一頭,右手用三個手指捏住葉子的另一頭輕輕地往裡一卷,捲成一個圓錐體,接著在裡面放入糯米,最後用棉線把粽子捆結實,一個有模有樣的粽子“寶寶”就誕生了!奶奶還喜歡根據各人的口味在糯米里加入紅棗、紅豆、火腿等“點綴”。那些穿著綠衣的粽子在爐火上煮著,還沒出鍋呢,空氣中就已飄蕩著葦葉的清香,饞得我直流口水,恨不得先抓起一個吃起來。

端午節前夕,奶奶還會特意買來艾葉,掛在門上獲放在櫃子上,媽媽則要替我佩戴五顏六色,香味四溢的香囊。為什麼要這麼做呢?因為人們認為,五月是個危險時期,很多人都會生病。而香囊裡面的艾葉和雄黃有著辟邪驅瘟的神效。

我愛上了我們的傳統節日——端午節。哦,又到一年粽子飄香時……

謝謝大家!

時間就這樣一步一步,永不返回,2023端午節即將來臨。為了慶祝端午節的到來,很多人就會舉行活動,那當然少不了演講稿了,一場精彩的演講,離不開我們事先準備的關於端午節演講稿。優秀的國小生端午節演講稿是怎麼樣寫的呢?為了讓您在使用時更加簡單方便,下面是工作總結之家小編整理的“弘揚端午節優秀傳統文化演講稿國小生”,歡迎大家與身邊的朋友分享吧!

端午節是古老的傳統節日,始於中國的春秋戰國時期,至今已有xx多年曆史。端午節的由來與傳說很多,這裡僅介紹以下四種:

源於紀念屈原

據《史記》“屈原賈生列傳”記載,屈原,是春秋時期楚懷王的大臣。他倡導舉賢授能,富國強兵,力主聯齊抗秦,遭到貴族子蘭等人的強烈反對,屈原遭饞去職,被趕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寫下了憂國憂民的《離騷》、《天問》、《九歌》等不朽詩篇,獨具風貌,影響深遠(因而,端午節也稱詩人節)。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終不忍捨棄自己的祖國,於五月五日,在寫下了絕筆作《懷沙》之後,抱石投汨羅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

傳說屈原死後,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湧到汨羅江邊去憑弔屈原。漁夫們划起船隻,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真身。有位漁夫拿出為屈原準備的飯糰、雞蛋等食物,“撲通、撲通”地丟進江裡,說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了。人們見後紛紛仿效。一位老醫師則拿來一罈雄黃酒倒進江裡,說是要藥暈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大夫。後來為怕飯糰為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發展成棕子。

以後,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龍舟競渡、吃粽子、喝雄黃酒的風俗;以此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

源於紀念伍子胥

端午節的第二個傳說,在江浙一帶流傳很廣,是紀念春秋時期(公元前770--前476年)的伍子胥。伍子胥名員,楚國人,父兄均為楚王所殺,後來子胥棄暗投明,奔向吳國,助吳伐楚,五戰而入楚都郢城。當時楚平王已死,子胥掘墓鞭屍三百,以報殺父兄之仇。吳王闔廬死後,其子夫差繼位,吳軍士氣高昂,百戰百勝,越國大敗,越王勾踐請和,夫差許之。子胥建,應徹底消滅越國,夫差不聽,吳國大宰,受越國賄賂,讒言陷害子胥,夫差信之,賜子胥寶劍,子胥以此死。子胥本為忠良,視死如歸,在死前對鄰舍人說:“我死後,將我眼睛挖出懸掛在吳京之東門上,以看越國軍隊入城滅吳”,便自刎而死,夫差聞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屍體裝在皮革裡於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傳端午節亦為紀念伍子胥之日。

源於紀念孝女曹娥

端午節的第三個傳說,是為紀念東漢(公元23--220年)孝女曹娥救父投江。曹娥是東漢上虞人,父親溺於江中,數日不見屍體,當時孝女曹娥年僅十四歲,晝夜沿江號哭。過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後抱出父屍。就此傳為神話,繼而相傳至縣府知事,令度尚為之立碑,讓他的弟子邯鄲淳作誄辭頌揚。

孝女曹娥之墓,在今浙江紹興,後傳曹娥碑為晉王義所書。後人為紀念曹娥的孝節,在曹娥投江之處興建曹娥廟,她所居住的村鎮改名為曹娥鎮,曹娥殉父之處定名為曹娥江。

源於古越民族圖騰祭

近代大量出土文物和考古研究證實:長江中下游廣大

在新石器時代,有一種幾何印紋陶為特徵的文化遺存。該遺存的族屬,據專家推斷是一個崇拜龍的圖騰的部族----史稱百越族。出土陶器上的紋飾和歷史傳說示明,他們有斷髮紋身的習俗,生活於水鄉,自比是龍的子孫。其生產工具,大量的還是石器,也有鏟、鑿等小件的青銅器。作為生活用品的罈罈罐罐中,燒煮食物的印紋陶鼎是他們所特有的,是他們族群的標誌之一。直到秦漢時代尚有百越人,端午節就是他們創立用於祭祖的節日。在數千年的歷史發展中,大部分百越人已經融合到漢族中去了,其餘部分則演變為南方許多少數民族,因此,端午節成了全中華民族的節日。

希望這幾篇關於端午節來歷的演講稿能夠幫助到同學們,希望同學們在端午假期中秉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並預祝同學們過個愉快的有意義的.端午節!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

今天是農曆五月初五,又到了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端午節。民間流傳著這樣一首兒歌:“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粽子,撒白糖,賽龍舟,喜洋洋。”端午節始於中國的春秋戰國時期,至今已有兩千多年曆史。那麼它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節日呢?

第一,端午節是紀念詩人的節日,是愛國的節日。因為愛國詩人屈原見國破人亡,五月初五投汨羅江。屈原沉江後,古人將竹筒裝米投入江中,萬舟齊發、吶喊鼓樂嚇退蛟龍,以此表示對屈原的崇敬和懷念,後來演變成為吃粽子、賽龍舟的習俗。經過千百年的傳承,屈原的愛國主義情懷與端午節的人文內涵已密不可分。端午節成為中國人傳遞愛國主義情感和精神的重要儀式。

第二點,端午節是衛生節。端午前後正是春夏交替之時,天氣炎熱,多雨潮溼,蚊蟲滋生,病蟲害漸多,是傳染病的高發時節。為了避免疾病的發生,古人在端午節前後插艾葉、懸菖蒲用以驅蚊蠅、蟲蟻,淨化空氣。端午這一天,成年人還要飲雄黃酒和菖蒲酒驅蛇蟲,小孩子要佩戴藏有硃砂、雄黃、香草的香囊預防疾病。這些習俗表達的是古人驅瘟避邪、祈福佑安的願望。這樣來看,端午節是中國最早的“衛生防疫節”。

第三點,端午節是體育節,因為人們在這天要在水上賽龍舟。龍舟競渡是一項很有氣勢、極具合作精神的競技活動。端午競渡能對群眾性的水上運動、強身健體、民眾團結起到很好的推動和促進作用。現在龍舟競渡逐漸演變成一項國際體育賽事,起到友誼紐帶的作用。

“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粽子,撒白糖,賽龍舟,喜洋洋。”

謝謝大家!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幽幽端午情》

同學們,五月五日端午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它產生於戰國時期,經過很多朝代,一直源遠流長,至今有2000多年的歷史,它被世人蒙上了一層紗,今天讓我們一起去揭開那神祕的面紗吧。

讓我們穿越時空去看看春秋戰國時期的感人故事吧。據《史記》記載,屈原是楚懷王的大臣,他倡導舉賢授能,富國強兵,主張聯齊抗秦,因此遭到貴族的強烈反對而被去職,被趕出成都,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寫下了憂國憂民的《離騷》《天問》《九歌》等不朽詩篇。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的都城,他眼看著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在五月五日,他寫下了絕筆作《懷沙》之後,抱石投汩羅江而死。屈原死後,楚國人民衰痛異常,就在江面划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並且以蘆葉包餡料投入江中,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後來人們為紀念屈原這位英雄,將五月五日定為端午節。

端午節怎能忘記吃粽子呢?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來已久,花樣繁多。每年五月,中國百姓家家戶戶都要浸糯米、洗粽葉、包粽子。粽子的餡料種類繁多,北方常用的是小棗;南方則有豆沙、水果、鮮肉、蛋黃等多種餡料,其中以浙江嘉興粽為代表。吃粽子的風俗,千百年來,在中國一直盛行,而且流傳到朝鮮、日本及東南亞各國。

中國文化,源遠流長。“門插艾、香滿堂、吃粽子、灑白酒、龍舟下水喜洋洋”這句俗語表現了端午節熱鬧歡快的情景。當今的端午節不單是紀念屈原,而且也在展現人們和諧幸福的生活。

最後祝大家節日快樂。

領導、老師、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

我的發言題目是:懷著夢想,得到收穫

陽曆的6月,農曆的4—5月,對我們而言,就是一個懷著夢想的季節,因而是忙碌的季節;但也一個多節日的季節,更是一個獲得收穫的季節。

誰都有夢想。於是,距今兩千多年的戰國時代的屈原,面對戰亂頻繁、民眾艱難,他的夢想就是改革圖強,國家統一;他的夢想就是關心民眾生活;於是,他忙碌了:在楚國,他訓練新軍,改革進取;他敢問蒼天,自己“衰民生之多艱”。於是,他路漫漫修遠而上下求索,他即使流放,也保持氣節。有了夢想,有了忙碌,當然,屈原也就有了他的收穫:符合時代潮流的秦國完成了國家統一,人民百姓深知與敬佩他的愛國心、改革心;毫無疑問,今天的端陽節,就是紀念這位偉大的愛國者,改革者、探索者,浪漫主義詩人。

誰都有夢想。於是,六一的歡樂還縈繞在我們身旁時,高中學子們懷著自己夢想,經歷了大學聯考、學考;不用多休息,國中學子們又將懷著自己夢想,參加會考與會考。毫無疑問,我們學子們的夢想就是理想的大學,就是9科全部合格,甚至都優秀;我們的夢想就是6a,就是生地會考的第一個a;毫無疑問,我們的這些夢想就包含了要感恩父母、回報母校、感謝恩師;毫無疑問,我們學子們的夢想就是進入更高層次的學校學習、深造,就是要回報社會,感恩國家。於是,我可以想到,過完這個端陽,就會得到收穫:那時,大學聯考、會考成績都會傳來捷報;學考、會考、也會傳來喜訊。是的,五月,是仲夏。它既有初夏的鋪墊,又有季夏的盼頭。而五,原本就是中午的“午”。我想,五月五日端陽節,就是一個火熱的夢想、火熱地拼搏,獲得火熱的收穫。穿越時空,我們會發現,夢想與愛國、改革與赤誠,拼搏與收穫,這些熟悉的詞語,依然在我們今天的社會,鼓勵人們的日常生活。夢想,就是動力,夢想,就是目標;有了夢想,我們就會堅實地忙碌,堅實去拼搏;有了忙碌與拼搏,我們就會得到收穫。

最後用一句屈原的話送給所有的同學:“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希望我們珍惜今天的生活,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做一個奮發圖強,能為祖國建設貢獻心智的人,能為自己的將來鋪墊繁花似錦的人,能回報呵護自己的父母師長,無愧於炎黃子孫的人。謝謝大家!!

光陰似箭,日月如梭,眨眼間2023端午節來臨了。每年大家都會在端午節舉行活動,那當然不能避免的用到演講稿,一場精彩的演講,離不開我們事先準備的關於端午節演講稿。究竟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國小生端午節演講稿呢?為此,工作總結之家小編從網路上為大家精心整理了《端午節以弘揚傳統文化為主題的演講稿範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我國旗下講話的主題是《傳統節日端午節》。

再過幾天是農曆的五月初五,就是我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了。端午節開始於春秋戰國時期,到現在有兩千多年的歷史。它到底是一個怎樣的節日呢?

第一,端午是紀念詩人的節日,是愛國的節日。因為愛國詩人屈原在五月初五投汨羅江。屈原沉入汨羅江之後。人們自發的把裝米的竹筒投入江中,萬舟齊發,吶喊鼓樂嚇退蛟龍,以此表示對屈原的崇敬和懷念。現在演變成為吃粽子、賽龍舟的習俗。經過千百年的傳承,屈原的愛國主義情懷與端午節的人文內涵已密不可分。端午節成為中國人傳遞愛國主義情感和精神的重要儀式。

第二,端午節是講究衛生的節日。端午前後正是春夏交替之時,天氣炎熱,多雨潮溼,蚊蟲滋生,病蟲害漸漸增多,是傳染病的高發時節。我們江南地區也將進入悶熱、多雨、潮溼的梅雨季節。為了避免疾病的發生,人們在端午節前後插艾葉、懸菖蒲用以驅趕蚊子蒼蠅、蟲子螞蟻、淨化空氣,後來又加上了石榴花、大蒜和龍船花,合稱“天中五端”。

端午這一天成年人要喝雄黃酒和菖蒲酒驅蛇蟲,小孩要佩戴藏有硃砂、雄黃、香草的香囊預防疾病。這樣來看,端午節是中國最早的“衛生防疫節”。

第三,端午節是體育節,因為這一天人們要在水上賽龍舟。龍舟競賽是一項很有氣勢、極具合作精神的競技活動。它不僅要有體力、耐力,而且還要團結協作、機智靈活,更要熟悉水性。這些都是長期鍛鍊的結果,絕非一日之功。端午龍舟競賽能對群眾性的水上運動、強身健體、民眾團結起到很好的推動和促進作用。現在龍舟競賽逐漸演變成一項國際體育賽事,起到友誼紐帶的作用。

每過一次傳統節日,就是中華民族凝聚力和內心力一次加強和洗禮。我們是中華民族的棟樑之才,中華文明需要我們共同傳承,讓我們懷著敬愛之心和珍愛之情來看待中華的每一個傳統佳節,讓華夏文明在中國徹底的紅火起來。

謝謝大家!

老師們,同學們:大家上午好!

我今天國旗下講話的題目是:端午節隨想

農曆五月初五是我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端午節,又稱端陽節。關於端午節起源的傳說有很多,其中,紀念屈原的說法流傳得最廣。歷史上的這天人們會通過賽龍舟、包粽子等形式來紀念一顆不朽的靈魂——屈原。

屈原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愛國詩人,出生在兩千多年前戰國時期的楚國。他為人正直,學識淵博,很有才幹,在楚國擔任要職。因為他堅決主張抗擊秦國侵略,而受到打擊、排斥,被楚王趕出了朝廷。屈原悲憤至極,在流放途中寫下了許多充滿愛國主義精神的詩篇,如:《離騷》、《天問》、《九歌》等影響深遠的詩篇。後來,秦國軍隊攻佔了楚國的都城。楚國失地千里,屍橫遍野。屈原心如刀絞,他不願意看到國破家亡的慘景,就在農曆五月五日這一天,在寫下了絕筆《懷沙》之後,抱石投江而死,以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

百姓們愛戴屈原,當聽到他自殺的訊息後,紛紛划船打撈屈原的遺體,但沒能找到。他們怕江中的魚蝦會咬食屈原的遺體,又紛紛把江米裝迸竹筒,扔到水裡,想用江米餵食魚蝦來保護屈原的遺體。從此,每年的五月初五,人們都會自發地來到江邊,悼念屈原,還要划著船衝進洶湧的波濤,象徵人們爭相打撈屈原遺體,以此來寄託對屈原的哀思。久而久之就形成了端午節賽龍舟的習俗。

(甲)敬愛的老師,(乙)親愛的同學們:

(甲乙)大家早上好!

(甲)今天我們演講的題目是:端午節的隨想。

(乙)端午節讓我們想起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他生活在20xx多年前戰國時期的楚國。他為人正直,學識淵博,但卻因為他的忠誠和仗義直言而被革職流放。秦國趁此機會進攻楚國,楚國千里疆域毀於一旦。看到國破家亡,百姓流離失所,屈原有心報國,無力迴天。悲憤之下,就在農曆五月五日這一天,自投汨(mi)羅江。

(甲)當地百姓聽說屈原投江了,紛紛划船前來救助,把江米裝進竹筒,扔到水裡餵食魚蝦來保護屈原的遺體。久而久之,我國就形成了端午節賽龍舟、吃粽子的習俗。

(乙)滔滔汨(mi)羅水,悠悠數千年,屈原已去,但是他的愛國熱情卻已化成一座豐碑,牢牢地矗立在每個中國人的心中。

(甲)也許,這古老的傳說你早已經聽過,已經無法讓21世紀的現代人感動。更遺憾的是,現代國人在越來越熟悉西方節日的同時,也在以更驚人的速度遺忘著自己的歷史、自己民族的傳統節日。

(乙)中國擁有著上下五千年的悠久文明,我們的祖先給我們留下了數不清的文化瑰寶。在繼承傳統文化方面,我們守著“聚寶盆”卻不善於保護和挖掘。在很長一段時間裡,中國人著眼於創新,卻忽視對傳統的堅持,有句話說的好: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在日新月異的今天,該如何保護與繼承我們的傳統文化,顯然已是一個不容迴避的問題。

(合)同學們,中國的傳統節日文化內涵豐厚,留存著華夏民族獨特的記憶,節日除了是一種習慣之外,更代表著文化和民族的認同。對祖先創造的歷史文化遺存,必須懷有敬畏之心,必須高度重視。讓我們懷著敬愛之心和珍愛之情來看待中華的每一個傳統佳節吧!因為每過一次傳統節日,就是中華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一次加強和洗禮。傳統節日背後流傳的是悠久的歷史、輝煌的文明,積澱的是廣博的底蘊和千年不變的民族精神。面對祖先遺留下來的歷史文化,作為後人,每一個炎黃子孫,都要自覺的做一個維護者和傳承者。從七夕的金鳳玉露,到重陽的登高賞菊,從秦腔的底蘊(yun)悠綿,到京劇的唱唸坐打,中國的傳統文化,在華夏浩繁的史帙(zhi)中顯得那樣熠熠(yi)生光、璀璨(cuican)奪目。我們是中華民族未來的棟樑之材,中華文明需要我們共同傳承。就讓我們一起努力,讓我國的優秀傳統文化生生不息的延續下去,讓華夏文明在世界大地上徹徹底底的紅火起來吧!

(甲)我們的演講到此結束

(乙)謝謝大家!

尊敬老師們、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上午好!

再過一個星期,就是農曆五月初五端午節了。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 堅守民族文化,弘揚傳統節日 。

農曆五月初五是我國的傳統節日 端午節。端午節,又稱端陽節。關於端午節起源的傳說有很多,其中,紀念屈原的說法流傳得最廣。歷史上的這天人們會通過賽龍舟、包粽子等形式來紀念一顆不朽的靈魂 屈原。

然而在20xx年,韓國將端午節申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遺產;20xx年,端午節被正式認定為韓國的非物質遺產。這不能不說是我們的尷尬,韓國江陵端午祭起源的時間較中國的傳統端午節晚一千多年,從中反映出我國的傳統文化逐漸流失與退化。隨著時代的變遷,外來文化的大舉入侵,一部分中國人不再眷顧流傳幾千年的中國傳統文化,似乎對 洋節 過分偏愛。當我們站在聖誕的霓虹燈下,不要忘記在除夕陪陪家裡的爺爺奶奶;當我們在萬聖節狂歡的時候,不要忘記在中秋節與家人坐在一起賞月團圓;當春節的年味越來越淡,當元宵的燈會不再流光溢彩,當端午的龍舟不再激情澎湃,當中秋的月餅再也品不出深摯的內涵,我們似乎失去了什麼?

雖然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已成為我國法定假日,以立法手段保護傳統節日是積極傳承民族文化的一種舉措。但同時我也覺得,申遺和立法只是一種外在的行動模式。我們需要的,是一種內在的驅動力,一種從內心生髮出來的力量和自信。有了這種內驅力,民族的傳統文化就能得到延伸與豐富,民眾的心態也會變得健康、美好和開放。中國的傳統節日五彩繽紛,文化內涵豐厚,留存著人類獨特的文化記憶,對祖先創造的歷史文化遺存,我們必須懷有敬畏之心和珍愛之情。每過一次傳統節日,就是中華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一次加強和洗禮。同學們,不要冷落了中國自己的傳統節日,弘揚和繼承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這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也是歷史和時代賦予我們的神聖使命,中華文明需要我們共同傳承,讓古老的華夏文明煥發新的風采!

還有,隨著端午節來臨,也就意味著整個學期臨近尾聲。希望同學們能認真上好每一節課,在老師們的指導下有計劃有目的的進行系統複習,也預祝同學們在大學聯考、會考、期末考試中取得優異成績!同學們,加油!

幼兒園老師端午節國旗下演講稿

小朋友們好!

我是中五班的張老師。我念一首兒歌給大家聽,聽完以後,我要問幾個小問題。 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

最新端午節國旗下演講稿精選3篇演講稿

?吃粽子,撒白糖,賽龍舟,喜洋洋。 小朋友,你們知道兒歌裡說的是什麼節日嗎?(端午節)端午節是農曆五月初五,你們知道端午節的來歷嗎?讓我來告訴你們吧!端午節是為了紀念偉大的詩人屈原,是我們的傳統佳節。這一天,吃粽子,嘗鹹蛋,劃龍船,掛艾草形成了端午節獨特的風俗。大家都非常喜歡過端午節,再過幾天就是端午節了,你們高不高興呀?讓我們一起再把兒歌念一遍吧,感受端午節給我們帶來的快樂!

五月五,是端陽,

門插艾,香滿堂。

吃粽子,撒白糖,

賽龍舟,喜洋洋。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我們每年都要過各種各樣的節日,有些節日的確是可過可不過,但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我們可千萬不能遺忘,每個傳統節日都有它存在的意義,也有它獨特的過程,比如說,清明節就需要祭奠自己以及逝去的親人朋友;中秋節就需要一家團圓,一起吃團圓飯,一起吃月餅,一起賞月;大家知道最近要過哪個傳統節日了嗎?那就是端午節,在端午節的時候,我們會吃粽子,看龍舟等等,是我比較喜歡的一個節日,我先在此祝大家端午節安康了!

可能有人就會有疑問了,你們可以在中秋節跟朋友說中秋節快樂,但是端午節這天可千萬不能說端午節快樂啊,因為端午節是紀念屈原投江的日子,如果大家對端午節的來歷有興趣的話可以去了解一下。在此我就不細說了,這個經典的故事還是留給大家自己去探索去揣摩吧。但是我可以簡單的跟大家說一下,愛國詩人屈原,眼看著自己的國家被戰爭淹沒,自己卻無能為力,含恨跳入了江中,為了紀念屈原這種愛國的精神,所以才有了端午節。

大家都知道,在端午節絕對會做的兩件事就是賽龍舟、以及吃粽子。這又有什麼說法呢,其實都是有緣由的,因為當時屈原跳去江中,百姓們當然就不希望這麼一個好人就這麼死了,就爭先恐後的划船去救他,後來不僅沒救到,甚至連遺體都沒打撈到,這就演變成了現在的賽龍舟,而粽子在古時候是叫角黍的,最初的粽子也是不是用葉子包著的,而是竹筒,為了河中的魚蝦不吃屈原的遺體,就想著用“筒粽”先餵飽他們,後來才慢慢的演變成用葉子包著的,這點大家都不知道吧?因為我比較喜歡聽故事,這都是我爸爸告訴我的。

不知道大家都會在端午節的時候幹嘛呢,我和家裡人每年都是一樣的安排,上午全家人一起早早的到了江邊去佔好位置,就為了看賽龍舟,我會在那個時候突然能理解爸爸為什麼那麼喜歡看足球比賽,因為真的好刺激,龍舟上的所有人都團結一直,動作一致,在鼓手的打擊節奏下,朝著目標前進,那樣的場景真的非常的壯觀,當然也有很多意見不合,一起練習時間不長的龍舟翻船的現象也有,我也是有幸見過一次。下午的時候我們就能吃到粽子了,香香糯糯的特別好吃,我喜歡端午節的很大一個原因就是能吃到粽子,在其他時間可吃不到,媽媽只會在這天辛苦下而已,其他時間再怎麼叫她也不會煮。

不管大家喜歡吃甜粽子還是鹹粽子還是肉粽子,我希望大家都能在吃粽子的同時懷念一下愛國詩人屈原。

我的演講完畢,謝謝大家!

時間是一條金河,一年一度的端午節來啦。大家就會舉行活動來迎接端午節,肯定不會不用到演講稿,一場精彩的演講,我們一定要事先準備好關於端午節演講稿。怎麼才能寫好一篇優秀的國小生端午節演講稿呢?經過搜尋和整理,工作總結之家小編為大家呈現“2023關於傳統文化端午節的演講稿300字”,歡迎您閱讀和收藏,並分享給身邊的朋友!

上午好!今天我國旗下講話的題目是:回味端午,傳承民俗文化

端午節,門插艾,香滿堂,吃粽子,灑白酒,龍舟下水喜洋洋。這些,都是曾經端午節上最熱鬧的活動,然而,隨著時代的變遷,社會節奏的加快,外來文化的大舉入侵,中國人不再眷顧流傳幾千年的中國傳統文化,而是將目光轉向了“聖誕節”“愚人節”這樣的節日,面對這種現狀,我們不得不感到悲哀,發出“端午節是否不再姓“中”這樣的疑問。

這些年來,我國的傳統節日,似乎總離不開吃。端午節吃粽子,清明節吃青團,元宵節吃湯圓,中秋節吃月餅,農耕社會對飢餓的恐懼,形成了我國傳統節日最鮮明的飲食風俗。如今,滿足了溫飽需求的人們正在奔向全面小康,傳統節日一下子失去了特有的魅力,我們守著傳統文化的“聚寶盆”卻不善於保護和挖掘。就拿端午節來說,它已融入各個臨近國家的文化中,形成了獨特的生命力——在新加坡,每年端午節舉行的國際龍舟邀請賽聞名於世;在韓國,端午節被稱為車輪節,是插秧結束後祈求豐年的日子。在很長一段時間裡,中國人著眼於創新,卻往往容易忽視對傳統的堅持,文化的缺失必然導致精神斷層甚至扭曲。有句話說的好: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在面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今天,該如何保護與繼承我們的傳統文化,顯然已是一個不容迴避的問題。而現時的洋節興盛與傳統節日衰弱間的反差,更凸顯了這個問題的迫切性。

其實,不光是傳統節日,整個中華民族民間文化的生存環境如今都面臨??

經濟全球化和現代化的挑戰。同學們,我們肩負著老師和家長的殷切期望,面對如此的現狀,我們不能無動於衷;復興中華文化,我們責無旁貸。我們或許無法改變端午節已被他國申報的事實,但我們可以用中國傳統思想中的“仁義禮智信”來勉勵自己。當父親或母親勞累了一天回到家裡時,你能否為他遞上一杯熱茶?當你的朋友陷入困境的時候,你能否毫不猶豫地伸出援助之手?當你對別人許下承諾時,你能否言出必行、信守承諾?當你自己在考試中失利時,你能否冷靜面對,尋找原因,總結教訓?我們在做好這些平凡的小事的時候,不僅實現了自己的價值,也傳承了源遠流長的中華文化。如果人人都做好這些平凡的小事,那將會是一件不平凡的大事。

悠悠五千年的燦爛文明,就像一條歷史的長河,我們不能讓它斷流;祖祖輩輩沿襲下來的優良傳統,應在我們的手中發揚光大。

親愛的老師、親愛的小朋友們:

大家早上好!我是大一班的張奕梵。

再過幾天我們就要迎來在我國有二千多年曆史的傳統節日,你們知道是什麼節嗎?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就是端午節,又稱端陽節。雖然名稱不同,但各地人民過節的習俗是相同的。

端午節是怎樣來的呢?流傳最廣的一種說法是為紀念歷史上偉大的詩人屈原的。屈原是戰國時代的一位愛國詩人,為人正直,憂國憂民,但是卻總是遭受小人的迫害,再加上楚國國王昏庸無道,不辨忠奸,屈原被潛放到很遠的地方,他很絕望在五月初五這一天投江死掉了。人們為了紀念他,就有了端午節。

那端午節有哪些習俗呢?全國各地過端午節的習俗都不一樣,但是大多數都有懸鐘馗像、掛艾葉、賽龍舟、吃粽子、飲雄黃酒、佩香囊這些內容。懸鐘馗像是讓鍾馗來捉鬼,以驅邪魔。艾葉插在門上也是為了驅魔祛鬼,今年過端午節時記得提醒爸爸、媽媽哦!謝謝大家!

端午節對於我們大家意味著什麼呢?也許有人說是吃粽子,有人說是划龍舟,也許最多的應該是放假吧。

從去年開始,國家實施新的放假方案,給我們傳統的節日放假。國家為什麼要這樣做,傳統節日對於我們到底意味著什麼呢?

下面給大家講兩個故事:

一個是發生在我班上的故事。今年四月初的一週,我問我班上的學生:“這周有什麼節啊?”他們異口同聲回答:“愚人節!”而我想要的答案是“清明節”原來想給我的學生將一些關於清明節的傳說文學作品的我一時啞然。

我在想:難道這些傳統節日對我們來說只剩下放假或者吃喝著一些意義了嗎?

還有一個故事:我在上大學時,有一個美國人跟著我學漢語。當時我請她吃粽子,我順便告訴他關於粽子的傳說:愛國詩人屈原因為楚王不聽勸諫,而投江殉國。我國民眾把端午節的龍舟競渡和吃粽子都與屈原聯絡起來。傳說屈原投江以後,當地人民傷其死,便駕舟奮力營救,因有競渡風俗;又說人們常放食品到水中致祭屈原,但多為蛟龍所食,後因屈原的提示才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做成後來的粽子樣。

她十分疑惑,大喊:o my god 為什麼屈原這麼傻?別人不聽他的話他就投江?我費了很大的勁告訴她中國傳統儒家思想中的忠孝的思想,她還是似懂非懂的。我想任何一箇中國人都不會問這樣的問題吧。這就是傳統節日中蘊含的文化的差異。

而傳統節日正是以一種風俗的形式保護了民族文化的內涵。保護了傳統節日中的文化內涵,也在很大程度上儲存了我們作為中國人的特徵,更有利於我們在世界人面前挺起我們的脊樑——我們是有歷史有文化有內涵的中國人!我想國家的傳統節日放假方案一定程度上也處於對此的考慮吧。

所以,請不要在韓國申請所謂的“端午祭”為世界文化遺產時一味地喊不平,捫心自問一下,我們自己又是怎樣對待自己的節日呢?

我建議面對著將來臨的端午節假日,大家不妨回顧回顧關於端午節的傳說,包一包粽子,看一看划龍舟,回味一下民族文化,從中找到樂趣,也多一份思考。

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又到了。作為中國四大節日之一:春節、清明節、端午節和中秋節,端午節無疑是最“熱”的節日。

作為進入盛夏前的節氣,端午節顯然是每年真正感受夏天的一天。在城市,端午節的三天假期可能會讓許多人考慮出去找一個涼爽的地方放鬆一下。在農村,端午節確實是一個繁忙的節日,因為在包含豐富農耕文化的中國,端午節代表著夏天和秋天的收穫。

在過去的北方,端午節是每年新小麥下來的時候。許多人期待這一天,因為他們可以吃各種新小麥製成的食物。在過去的南方,端午節是另一個收穫大米的季節。新打的飯被碾成米,正好可以在節前一天包成粽子,然後美美地吃了一頓。

現在南北差別沒那麼大了。端午節吃粽子是整個中國人的傳統習俗。中國人吃粽子有悠久的歷史,粽子還是中國曆迄今為止文化積澱最深厚的傳統食品。

據說,早在晉代,粽子被正式定為端午節食品。不過在當時,包粽子的原料除糯米外,還新增中藥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稱“益智粽”。晉朝人周處《岳陽風土記》之中就記載道:“俗以菰葉裹黍米……煮之,合爛熟,於五月五日至夏至啖之,一名粽,一名黍。”到了南北朝時期,中國出現雜粽。米中摻雜禽獸肉、板栗、紅棗、赤豆等,品種增多。粽子還用作交往的禮品。到了唐代,粽子的用米,已“白瑩如玉”,其形狀出現錐形、菱形。日本文獻中就記載有“大唐粽子”。宋朝時,已有“蜜餞粽”,即果品入粽。詩人蘇東坡有“時於粽裡見楊梅”的詩句。這時還出現用粽子堆成樓臺亭閣、木車牛馬作的廣告,說明宋代吃粽子已很時尚。在元、明時期,粽子的包裹料已從菰葉變革為箬葉,後來又出現用蘆葦葉包的粽子,附加料已出現豆沙、豬肉、松子仁、棗子、胡桃等等,品種更加豐富多彩。

一直到今天,每年五月初,中國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葉、包粽子,其花色品種更為繁多。從餡料看,中國的南北差異也還是存在的。北方多包小棗的北京棗棕;南方則有豆沙、鮮肉、八寶、火腿、蛋黃等多種餡料,其中以浙江嘉興粽子為代表。今年,你準備吃啥粽子呢?

虎文化國小生演講稿篇3

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又到了,作為中國四大節日:春節、清明、端午、中秋之一,端午節毫無疑問是其中最有“熱”感的節日。

作為進入盛夏前的一個節氣,端午節顯然是每年真正感受夏天的日子,在城市,端午節的三天假日,可能會讓很多人考慮出去找個陰涼的地方散一下心,而在農村,端午節確是一個忙碌的節日,因為在中國蘊含豐富的農耕文化之中,端午節代表著夏收秋種。

在過去的北方,每年過端午正是新麥下來的時候,很多人都很期待這個日子的到來,因為可以吃到新麥做的各種食品。而在過去的南方,端午節卻是另外一種糧食水稻收穫的季節,新打下來的水稻碾成了大米,過節的前一天正好可以包成粽子,然後美美吃上一頓。

現在,南北差異已經沒有那麼大,端午節吃粽子,這是全中國人民的一大傳統習俗。

中國人端午節吃粽子的歷史由來已久,傳說是為祭投江的屈原而開始流傳的,那一天人們互相送粽子作為對屈原的紀念。

粽子還是中國曆迄今為止文化積澱最深厚的傳統食品。

據說,早在晉代,粽子被正式定為端午節食品。不過在當時,包粽子的原料除糯米外,還新增中藥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稱“益智粽”。晉朝人周處《岳陽風土記》之中就記載道:“俗以菰葉裹黍米……煮之,合爛熟,於五月五日至夏至啖之,一名粽,一名黍。”

到了南北朝時期,中國出現雜粽。米中摻雜禽獸肉、板栗、紅棗、赤豆等,品種增多。粽子還用作交往的禮品。

到了唐代,粽子的用米,已“白瑩如玉”,其形狀出現錐形、菱形。日本文獻中就記載有“大唐粽子”。宋朝時,已有“蜜餞粽”,即果品入粽。詩人蘇東坡有“時於粽裡見楊梅”的詩句。這時還出現用粽子堆成樓臺亭閣、木車牛馬作的廣告,說明宋代吃粽子已很時尚。在元、明時期,粽子的包裹料已從菰葉變革為箬葉,後來又出現用蘆葦葉包的粽子,附加料已出現豆沙、豬肉、松子仁、棗子、胡桃等等,品種更加豐富多彩。

一直到今天,每年五月初,中國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葉、包粽子,其花色品種更為繁多。從餡料看,中國的南北差異也還是存在的。北方多包小棗的北京棗棕;南方則有豆沙、鮮肉、八寶、火腿、蛋黃等多種餡料,其中以浙江嘉興粽子為代表。

今年,你準備吃啥粽子呢?

精選閱讀

時光在不經意中流逝,一年一度的端午節來啦。每年的端午節部分地方會舉行大型活動,那當然少不了演講稿了,在演講之前,就需要我們先準備一篇關於端午節演講稿。一篇屬於自己的端午節主題演講稿要怎麼寫呢?為了讓您在使用時更加簡單方便,下面是工作總結之家小編整理的“宣傳端午節文化習俗的演講稿”,大家不妨來參考。希望您能喜歡!

老師們,同學們:大家上午好!

我今天國旗下講話的題目是:端午節隨想

農曆五月初五是我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端午節,又稱端陽節。關於端午節起源的傳說有很多,其中,紀念屈原的說法流傳得最廣。歷史上的這天人們會通過賽龍舟、包粽子等形式來紀念一顆不朽的靈魂——屈原。

屈原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愛國詩人,出生在兩千多年前戰國時期的楚國。他為人正直,學識淵博,很有才幹,在楚國擔任要職。因為他堅決主張抗擊秦國侵略,而受到打擊、排斥,被楚王趕出了朝廷。屈原悲憤至極,在流放途中寫下了許多充滿愛國主義精神的詩篇,如:《離騷》、《天問》、《九歌》等影響深遠的詩篇。後來,秦國軍隊攻佔了楚國的都城。楚國失地千里,屍橫遍野。屈原心如刀絞,他不願意看到國破家亡的慘景,就在農曆五月五日這一天,在寫下了絕筆《懷沙》之後,抱石投江而死,以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

百姓們愛戴屈原,當聽到他自殺的訊息後,紛紛划船打撈屈原的遺體,但沒能找到。他們怕江中的魚蝦會咬食屈原的遺體,又紛紛把江米裝迸竹筒,扔到水裡,想用江米餵食魚蝦來保護屈原的遺體。從此,每年的五月初五,人們都會自發地來到江邊,悼念屈原,還要划著船衝進洶湧的波濤,象徵人們爭相打撈屈原遺體,以此來寄託對屈原的哀思。久而久之就形成了端午節賽龍舟的習俗。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幽幽端午情》

同學們,五月五日端午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它產生於戰國時期,經過很多朝代,一直源遠流長,至今有2000多年的歷史,它被世人蒙上了一層紗,今天讓我們一起去揭開那神祕的面紗吧。

讓我們穿越時空去看看春秋戰國時期的感人故事吧。據《史記》記載,屈原是楚懷王的大臣,他倡導舉賢授能,富國強兵,主張聯齊抗秦,因此遭到貴族的強烈反對而被去職,被趕出成都,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寫下了憂國憂民的《離騷》《天問》《九歌》等不朽詩篇。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的都城,他眼看著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在五月五日,他寫下了絕筆作《懷沙》之後,抱石投汩羅江而死。屈原死後,楚國人民衰痛異常,就在江面划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並且以蘆葉包餡料投入江中,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後來人們為紀念屈原這位英雄,將五月五日定為端午節。

端午節怎能忘記吃粽子呢?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來已久,花樣繁多。每年五月,中國百姓家家戶戶都要浸糯米、洗粽葉、包粽子。粽子的餡料種類繁多,北方常用的是小棗;南方則有豆沙、水果、鮮肉、蛋黃等多種餡料,其中以浙江嘉興粽為代表。吃粽子的風俗,千百年來,在中國一直盛行,而且流傳到朝鮮、日本及東南亞各國。

中國文化,源遠流長。“門插艾、香滿堂、吃粽子、灑白酒、龍舟下水喜洋洋”這句俗語表現了端午節熱鬧歡快的情景。當今的端午節不單是紀念屈原,而且也在展現人們和諧幸福的生活。

最後祝大家節日快樂。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上午好!

今天是端午,大家可知道端午節的來歷?端午節其實還有很多個名稱,比如說端陽節,五月節等等。古時,端午節是大家用來祛病防疫的節日,所以直到現在我們的家鄉還會有采艾葉,別到耳後的習慣。端午節和屈原也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絡,這一天是屈原去世那一天,所以這一天也成為了我們紀念屈原的日子。

在端午的前幾天,我們家裡就會開始轟轟烈烈的包起粽子來,粽子有尖尖的,圓圓的,方方的。我們家裡習慣吃尖尖的粽子,裡面的餡有紅豆的,綠豆的,原味的。而我最偏愛的是原味的,沾一些白砂糖,然後大咬一口,綿綿的、彈彈的,好吃的不得了。空著一些閒時,我便會和媽媽去家後面的山上採一些艾葉,別在耳後,聽說這樣我們就不會頭疼了。這個節日,一家人其樂融融,一起動手做食,一起動手豐富這美好的一天,這對於我們每個人來說,都是一個非常有意義的節日。

我相信大家都會過一個不一樣的端午節。端午節是豐富的,有很多很多好玩的事情會發生,比如說賽龍舟,我就去看過一次,那個場面非常壯大,很多人圍在河邊看他們賽龍舟,看著他們奮力的滑動著船槳,長長的船隻在水面上滑行,真的是非常有趣。還有這一天我們會喝雄黃酒,這也是用來除病防疫的,這些事情都象徵著一種美好的憧憬,也是對生活的一種熱愛和享受。

同學們,端午到了,想必大家聽我這麼一說,都紛紛想回家吃粽子了吧!但是希望大家在吃粽子的同時,也不要忘記宣傳我國傳統節日的美德,讓我們一般吃粽子,一邊學習屈原的詩,學習那一種豪邁,讓這個節日在我們的思考下更加有價值和意義。

端午佳節,讓我們懷著一份紀念,也懷著一份感恩,好好的去享受這個節日,也好好的傳承這一份文化,讓我們在未來的日子裡,繼續保持這樣的責任感,為我們的文化進行傳播和接力。端午節,是一個快樂的、同時需要思考的節日。在這一天,我送你一聲祝福,也願你有一個好運。願你在今後的歲月無憂、安康,願大家的學習越來越好,取得更好的成績去報答我們的祖國、學校和父母!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今天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端午節。

每到這天,人們就會吃棕子、賽龍舟。可是,你知道嗎?現在吃棕子可要注意了,棕葉一開始是青綠色的,正常在煮過之後葉子都會呈深綠偏灰黑色或是暗黃色,不會呈青綠色,如仍是青綠色的棕子,可千萬別吃,因為這種棕葉含有大量的銅。

今天早上,爸爸叫我起來吃早飯,我一起來,就問:“有棕子吃嗎?”“沒有,吃稀飯。”我說:“啊,不吃棕子還算是過端午節?”“噢,好吧,我和你媽媽現在去菜市場買,你在家看書等著。”

沒想到爸爸和媽媽一回家,爸爸急忙換了一身迷彩軍裝要出門,我急忙問:“爸爸,你幹什麼去呀?”,爸爸只說了一句“單位有事”就出門了。

爸爸出門之後,媽媽問我餓不餓,要不要先吃點飯?我說:“現不餓,等爸爸回來之後一起吃吧!”可沒想到一直等到十一點多,爸爸才終於回來,媽媽笑著說:“看來我們今天只要吃兩頓飯了。”然後,媽媽和我就開始端菜上桌,我們一家三口說著笑著一起高高興興的吃飯了。

吃完飯,我們一起觀看東方衛視的笑傲江湖節目,笑得我肚子都疼了。

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

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端午節遐想”。端午節是古老的傳統節日,始於中國的春秋戰國時期,至今已有很多年的歷史,據史料記載:屈原是春秋戰國時期楚懷王的大臣,他倡導舉賢授能,富國強兵,力主聯齊搞秦,遭到貴族強烈反對,屈原去職,被趕出成都,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寫下了憂國憂民的《離騷》、《天河》、《九歌》等不朽詩篇,獨具風貌,影響深遠,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屈原眼看著自己的國家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終不忍捨棄自己的祖國,於五月五日,在寫下絕筆作《懷沙》後,抱石投汩羅江身死,用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

傳說屈原死後,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湧到汩羅江去憑弔屈原,漁夫們划起船隻,在江邊來回打澇他的真身,有些漁夫拿出為屈原準備的飯糰等食物丟進江中,說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原的身體了。人們見後紛紛效仿。後來因怕飯糰被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樹葉包飯,外纏彩絲,逐漸發展成我們今天的粽子。自此,每年的五月五日便定為端午節。

端午節,門插艾葉、香滿堂;吃粽喝白酒,龍舟下水喜洋洋;這些都已成為端午節最熱鬧的活動。

端午節既是一種傳統,也是一種文化,更是我們的魂,雖然並沒有因為別國的強大而拋棄自己的故土,也未因為自己人生的不如意而投奔別國,他的忠是一種廣義的愛,一種大愛,一種永恆的愛,不計報酬與代價。

同學們,美麗的校園需要我們的愛,祖國需要我們的`愛,讓我們攜手並肩,努力學習,抓住課堂上的每一分、每一秒緊跟著老師的腳步,做到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用優異的成績回報父母,回報老師,回報母校,成為祖國明天的希望!

時光看不到也摸不著,在我們不注意時悄然逝去,端午節悄然而至。而每年,都會有各種活動在端午節這天舉行,少不了演講稿的身影,那麼我們事先準備關於端午節演講稿就顯得十分重要了。一篇屬於自己的優秀端午節演講稿要怎麼寫呢?下面的內容是工作總結之家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弘揚傳統文化端午節日學生精彩演講稿原文,歡迎您閱讀和收藏,並分享給身邊的朋友!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我的家鄉有許多豐富的節日習俗:元宵節要吃湯圓、炸癩蝨;中秋節要吃月餅、供月華……而今天我要說的,是我們家鄉的端午節。

那麼,端午節有什麼習俗呢?讓我來告訴你,端午節那天我們要賽龍舟、吃粽子、喝雄黃酒、吃鹹鴨蛋、掛艾草……習俗多種多樣。其中,我最喜歡的活動就數吃粽子和賽龍舟了。

關於端午節吃粽子,還有一段傳說呢!公元前340年,愛國詩人,楚國大夫屈原積極革新政治,卻受到陳封舊貴族的打擊,最終於五月初五懷著悲憤、絕望的心情投汨羅江。善良的老百姓為了不讓魚蝦損傷他的軀體,紛紛用箬葉包粽子,投入江中。後來,人們為了紀念屈原,就在端午節這一天裹粽子、吃粽子。

粽子不僅來歷奇異,而且餡的種類也有很多。粽子內鹹餡兒有蛋黃、豬肉等等,甜餡兒有紅豆沙、棗子等等。種類之多,令人眼花繚亂,垂涎三尺。眼花繚亂的粽子,個個都是我的最愛。

說完了那香噴噴的粽子,再來說說精彩紛呈的賽龍舟活動吧。彩繪的龍舟,整齊的著裝,如潮的人群,那熱烈的場面實在是令人振奮。

龍舟賽開始了。舵手們意氣風發,隨著鼓手擊打出富有節奏的激越鼓聲,划船的姿勢整齊有力,小舟如離弦之箭飛速向前,令人不由地生起一股敬佩之情。兩岸上擠滿了觀眾,吶喊聲如同響雷一般,震耳欲聾。噼噼啪啪的鞭炮也響起了,熱鬧的氣氛頓時漲到了最高潮,我陶醉了,陶醉在龍舟賽力與美的比拼中,陶醉在聲震雲天的鼓聲中……

端午節,一個熱鬧的節日,一個蘊含著豐富民俗文化的節日。我愛家鄉的端午節!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粽包分兩髻,艾束著危冠。舊俗方儲藥,贏軀亦點舟。日斜吾事畢,一笑向杯盤。”這首詩描寫了南宋詩人陸游在端午節這天的生活習慣。作者吃粽子,插艾枝,儲藥、配藥方、祈禱這一年能平安無事。從中也反映出了江南端午節的風俗。

作為中國古老文化節日之一,端午節文化不管在大江南北、長城內外可謂是家喻戶曉,人人皆知。過去,我對端午節的知識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直到寒假裡,我讀了《我們的節日》這本書,才知道原來端午節有著很深厚的文化內涵。從這本書當中得知,端午節是在中國這麼多的節日中,名稱最多的:端午節、端陽、重五節、夏節、天中節、五月節、詩人節等。端午節的來源也有很多種,有紀念屈原說、龍說、紀念伍員說等20多種。

其中,最流行的是紀念屈原說。據說,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國家被侵略,含恨抱石頭投汨羅江而死,屈原死後,楚國百姓哀痛異常,每年這一天紛紛湧到江邊去憑弔屈原,所以在每年五月初五就有了賽龍舟、吃粽子、喝雄黃酒、懸艾草的風俗。其中賽龍舟最有特色,那爭先恐後的激烈場面就像屈原強烈的愛國精神一樣,幾千年來一直激勵著我們。

因為這深厚的文化底蘊,所以端午節現在已經成為了我們中華民族主要的傳統節日之一。今天她仍然有著強大的生命力,在我們德清,每到這一天,家家戶戶的門上,都會掛上菖蒲、艾草,據說可以辟邪消災。各家各戶自然也少不了包粽子,那透著濃濃竹葉清香的粽子,是我們孩子們的最愛,棗子棕、火腿棕、赤豆棕……一個個引人垂涎三尺呢!有的地方,人們還會佩帶著香袋,姑娘們以這五彩繽紛的香袋做飾物,既香味嫋嫋,又讓自己變得更美麗動人,走在大街上自然引來了不少小夥們留連的目光。

偶然間,我從網上看到很多年前,韓國打算向聯合國申報端午節為他們國家的遺產,我非常驚奇,覺得這是對我們中國人的羞辱,端午節是中國人的,怎麼可以讓給別的國家去申報呢!這可能跟有些人喜歡過洋人的節日有關吧!我想,我們應該行動起來,為保護巨集揚我們中國自己的傳統文化,儘自己的一份力吧!

看了《我們的節日》,那一個個傳統、有趣的節日,正款款地向我們走來,《我們的節日》一書,為我們打開了另一扇門,讓我們通過另一個角度,去審視我們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讓我們更有理由為中華文化而自豪!

謝謝大家!

大家好!

同學們,你們知道今天是什麼節日嗎?對了,就是端午節。端午節,又稱詩人節、五日節、五月節……端午節與春節、中秋節、清明節共稱中國漢族四大傳統節日。

端午節這天,大人會包一些粽子給我們吃。同時在五月初四這天晚上,人們會買一些艾草泡在盆裡面,然後把盆放在外面。第二天人們就會分給家人洗臉。大街上還賣虎 頭鞋、虎 頭帽,小朋友們的脖子上還掛著一個香囊,頭上還塗一些雄黃酒。據說,白娘子與許仙在端午節時喝雄黃酒,白娘子恢復了原形,把許仙嚇得丟了半條命!

端午節的由來還有個呢!屈原是一個楚國人,在楚王身邊當差,一心為國家著想,他是一個偉大的詩人。屈原為楚王出了無數個良策,可楚王聽信了x臣的讒言,將屈原流放外地。屈原在經過汩羅江時聽說國家被敵軍佔領了,十分生氣,就抱著大石頭跳入江,投江自盡。老百姓聽說屈原投江自盡,紛紛含淚來到汩羅江,把粽子扔進河裡,讓那些魚蝦不吃屈原的屍體。

這就是端午節,我相信端午節這天,人們會開開心心的,忘記煩惱,享受生活。

謝謝大家!

包粽子、插艾草、賽龍舟、系五彩線……聽到這些習俗,大家猜到我說的是什麼節日了嗎?對,是端午節。農曆五月初五是我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端午節又名重午節、五月節,它的歷史源遠流長,可以追溯到2500多年以前。經過兩千多年的發展,如今,端午節受到越來越多人的關注與重視。20xx年5月20日,端午節與春節、清明節、中秋節一起,被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xx年9月30日,這個節日又人選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端午節時值夏季,正是疾病開始流行的季節,因此端午節表達了人民驅邪避惡,以求身心平安的美好願望。關於端午節起源的各種傳說,更增添了它的文化內涵。無論是紀念愛國詩人屈原,緬懷吳國大將軍伍子胥,還是悼念孝女曹娥和鑑湖女俠秋瑾,都表現出孝敬長輩、熱愛祖國的傳統美德,與中華民族的精神緊密貼合。

其中最廣為傳頌的當數偉大的詩人屈原抱石投汨羅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的故事。他矢志不渝地追求真理,堅定不移地追隨故國的腳步,他追求“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這種憂國憂民的政治理想,以及為理想獻身的高尚情操,正是端午文化的靈魂。

心繫人民的人,人民永不忘記他。屈原投江後,楚國百姓爭先恐後地划船去拯救,於是才有振奮人心的端午賽龍舟的民俗;人們將飯糰、雞蛋投入江裡,以免江裡的魚鱉傷及屈原的遺體,於是就有了我們今天吃粽子的民俗。

我們今天過傳統節日,根本意義在於對中華文化精髓的傳承。中華民族的特色就是有強勁的歷史記憶。尊重歷史,牢記過去,社會才能正道前進。這才是端午節對當今社會真正的意義所在。因此,對於我們中學生而言,慶祝傳統節日不僅是延續一種風俗習慣,更是對於民族精神與文化的傳承。

有一首歌裡唱道:“古老的東方有一群人,他們全都是龍的傳人……”每當聽到這首歌,我的心裡都充滿了自豪感。是啊,在五千年悠久的歷史裡,在96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蘊藏著豐富而瑰麗的文化遺產。它們是一地之寶、一國之盛;它們是中華兒女智慧的結晶,是中華民族精神的凝聚。隊員們,我們作為“龍的傳人”,應該如何守護精神家園、傳承文化血脈呢?在即將到來的期末考試,就是對於我們的一個檢驗,讓我們一起努力,用實際行動交出一份出色的答卷。

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

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端午節遐想”。端午節是古老的傳統節日,始於中國的春秋戰國時期,至今已有很多年的歷史,據史料記載:屈原是春秋戰國時期楚懷王的大臣,他倡導舉賢授能,富國強兵,力主聯齊搞秦,遭到貴族強烈反對,屈原去職,被趕出成都,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寫下了憂國憂民的《離騷》、《天河》、《九歌》等不朽詩篇,獨具風貌,影響深遠,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屈原眼看著自己的國家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終不忍捨棄自己的祖國,於五月五日,在寫下絕筆作《懷沙》後,抱石投汩羅江身死,用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

傳說屈原死後,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湧到汩羅江去憑弔屈原,漁夫們划起船隻,在江邊來回打澇他的真身,有些漁夫拿出為屈原準備的飯糰等食物丟進江中,說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原的身體了。人們見後紛紛效仿。後來因怕飯糰被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樹葉包飯,外纏彩絲,逐漸發展成我們今天的粽子。自此,每年的五月五日便定為端午節。

端午節,門插艾葉、香滿堂;吃粽喝白酒,龍舟下水喜洋洋;這些都已成為端午節最熱鬧的活動。

端午節既是一種傳統,也是一種文化,更是我們的魂,雖然並沒有因為別國的強大而拋棄自己的故土,也未因為自己人生的不如意而投奔別國,他的忠是一種廣義的愛,一種大愛,一種永恆的愛,不計報酬與代價。

同學們,美麗的校園需要我們的愛,祖國需要我們的`愛,讓我們攜手並肩,努力學習,抓住課堂上的每一分、每一秒緊跟著老師的腳步,做到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用優異的成績回報父母,回報老師,回報母校,成為祖國明天的希望!

時間像脫韁的野馬,一去不回頭,眼看著端午節就要來了。每年的端午節有些地方就會舉行活動,少不了演講稿的身影,所以需要我們認真書寫關於端午節演講稿,才能有備無患。你知道寫好端午節演講稿要注意哪些技巧嗎?以下是工作總結之家小編收集整理的“弘揚端午節文化的學生演講稿獲獎範文2023”,歡迎大家與身邊的朋友分享吧!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今天我在國旗下的演講題目是:紀念屈原,過端午節。

眾所周知,農曆五月初五是端午節。那麼端午節是怎麼來的呢?端午節又稱端午,“端”與“初”的含義相同,所以“端午”又稱為“初五”。端五中的"五"又和"午"相通,根據地支順序來推算,五月剛好是"午"月。因為午時又有為"陽辰"的說法,因此端五也叫做"端陽"。此外,端午節還有許多其他的名稱,例如夏節、浴蘭節、女兒節、詩人節等等。

端午節有那麼多別稱,間接解釋了端午節習俗的起源,事情也是如此。關於端午節的起源,現在至少有四五種說法,例如紀念屈原說、惡月惡日驅避說、吳越民族圖騰祭說、起於三代夏至節說等等。

迄今為止,對端午節起源最有影響的說法是紀念屈原。在民俗文化領域,端午節的主要習俗為賽龍舟。相傳,古代楚國的人們因為不捨得賢惠大臣屈原投江而死,於是人們紛紛划船去救他。在他們追到洞庭湖的時候去不見了屈原的蹤影。後面,人們在每年五月初五這一天,通過划龍舟來紀念屈原。

端午節吃粽子是中國人民的另一個傳統習俗。粽子,又稱"筒粽"、"角黍",它有著悠久的歷史和諸多花樣。每年5月初,中國家家戶戶都會泡糯米、洗粽葉、包粽子,其花色品種也是多種多樣。吃粽子的習俗在中國已經流行了幾千年,並傳到了韓國、日本和其他東南亞國家。

親愛的老師們,同學們:

大家好!

20xx年的端午節漸漸的臨近了。甚至在走過附近的街道的時候,我都已經感受到大家對端午的期待。粽子、龍舟、屈原像,各式各樣帶著端午節日氣氛的裝飾漸漸出現在了我們的身邊。走在路上,感受著端午的氛圍,聞著濃濃的粽香,我的心也不僅開始急躁起來。我多想早一點到端午,早點去享受美味的粽子啊!

但是話說會來,每當到了端午節,大家都會共同想起這位古人,那就是春秋戰國時期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據傳說,端午的各種習俗,都是來自於當時人們對於屈原的紀念。如今,傳承下來,已經有幾千年的歷史了!

當我們過著端午,賽著龍舟的時候,能否感受到這傳承了千年的節日的魅力呢?一位詩人,卻能在他死後收到大家的敬仰,並能將這份傳統一代代的傳承下來。由此可見,當時的人們是多麼的敬仰這位人物,他又是做出了多麼巨大的貢獻啊!

中國千年來的歷史,在漫長的時光長河中,沉澱著無數的偉人事蹟,但屈原愛國的這份熱情,卻經歷千年也不衰減的傳承到了今天!我們作為xx中學的國中生,在這個端午佳節裡,不能僅僅只是享受美食和假期,也應該多多學習一下,屈原的愛國情懷。

此外,端午也是驅邪避災的節日,在我們的習俗中還有插艾喝雄黃酒的習俗,在今年年初的時候我們遭受了這樣嚴重的危害,也希望在這次的端午中,我們能徹底的驅除災禍,在今後的生活中健康、快樂的度過。

各位同學們,端午將至,但我也明白,我們最為期待的,其實還是在端午節小長假。畢竟這可是放鬆我們平日中學習壓力的大好機會呢!但是,在此我還是要提醒大家一句,現在夏日炎炎,不少同學都想去河邊或池塘游泳沖涼,但這對於我們國中生來說是絕對不允許的!夏日儘管炎熱,但這也是溺水事件多發的時候!不要以為自己水性好就能安全,危險往往就潛藏在我們的大意中!如果大家一定要游泳,那必須要去正規的游泳池,而且必須有大人的陪同!

同學們,假日難得,我們的生命更是隻有一次,請各位一定要開開心心的放假,平平安安的歸來,莫讓端午成為親人們悲傷的節日。

最後,祝願老師和同學們端午快樂,讓我們一起平安快樂的度過這個端午節吧!

我的演講結束,謝謝大家!

老師們,同學們:大家上午好!

我今天國旗下講話的題目是:端午節隨想

農曆五月初五是我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端午節,又稱端陽節。關於端午節起源的傳說有很多,其中,紀念屈原的說法流傳得最廣。歷史上的這天人們會通過賽龍舟、包粽子等形式來紀念一顆不朽的靈魂——屈原。

屈原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愛國詩人,出生在兩千多年前戰國時期的楚國。他為人正直,學識淵博,很有才幹,在楚國擔任要職。因為他堅決主張抗擊秦國侵略,而受到打擊、排斥,被楚王趕出了朝廷。屈原悲憤至極,在流放途中寫下了許多充滿愛國主義精神的

詩篇,如:《離騷》、《天問》、《九歌》等影響深遠的詩篇。後來,秦國軍隊攻佔了楚國的都城。楚國失地千里,屍橫遍野。屈原心如刀絞,他不願意看到國破家亡的慘景,就在農曆五月五日這一天,在寫下了絕筆《懷沙》之後,抱石投江而死,以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

百姓們愛戴屈原,當聽到他自殺的訊息後,紛紛划船打撈屈原的遺體,但沒能找到。他們怕江中的魚蝦會咬食屈原的遺體,又紛紛把江米裝迸竹筒,扔到水裡,想用江米餵食魚蝦來保護屈原的遺體。從此,每年的五月初五,人們都會自發地來到江邊,悼念屈原,還要划著船衝進洶湧的波濤,象徵人們爭相打撈屈原遺體,以此來寄託對屈原的哀思。久而久之就形成了端午節賽龍舟的習俗。

屈原離世已有兩千多年了,今天我們來紀念他,主要是學習他愛祖國愛人民、堅持真理、寧死不屈的精神和他"可與日月爭輝"的人格。屈原的精神是不朽的。不管時光如何變遷,他會永遠生活在歲月的長河裡,永遠銘記在人們的心中!

讓我們懷著對偉大愛國之士的敬愛之心和珍愛之情來看待中華的每一個傳統佳節吧!每一個傳統節日都有著豐厚的文化內涵,留存著華夏民族獨特的文化記憶。

感謝大家耐心的傾聽,在此,請大家接受我提前的節日祝福:端午節快樂!謝謝。

有關端午節演講稿3

老師和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

今天,我演講的主題是迎接端午節。農曆五月的第五天是我國傳統的端午節,今年的端午節是_月_日。

端午節的起源有許多傳說,其中紀念屈原這一說法最為廣泛。屈原是中國古代偉大的愛國詩人,生於20xx多年前的戰國時期。他誠實、博學、才華橫溢,在楚國佔有重要地位。

由於他主張反對秦的侵略,他遭到了攻擊和排斥,並被楚王趕出宮廷。屈原悲憤萬分,在流亡途中寫了許多愛國詩,其中最著名的是《離騷》。後來,秦軍佔領了楚國首都,看到國破家亡,屈原非常悲痛,在五月初五那天,他抱著石頭跳進了汨羅江。

人民非常愛戴屈原,聽到他自殺的訊息,紛紛划船到江中搶救屈原的遺體,卻找不到。他們怕江中的魚蝦會咬壞屈原的遺體,於是把米飯裝進竹筒,扔到江裡,餵食魚蝦,從而保護屈原的遺體。

從那時起,每年五月初五,人們會自發來到河邊哀悼屈原,還會把船劃入波濤洶湧的江中,象徵著人們爭先恐後搶救屈原的遺體,藉此寄託對屈原的哀思。隨著時間的推移,中國南方形成了端午節龍舟賽習俗。因此,端午節已成為紀念屈原的節日。

20xx年以後的今天,我們不像屈原,我們生活在一個繁榮的中國。國家富強,人民幸福。在這個富足自信的新時代,我們應該知道,我們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珍惜我們寬敞明亮的教室,珍惜我們學習的機會。

最後,給所有的同學送上一個句子:“玉可碎而不可改其白,竹可焚而不可毀其節”。我們要珍惜今天的生命,互相鼓勵,互相報答。照顧好你的父母。最後,祝同學們期末考試成績理想,端午節愉快。

老師、同學們:

“彩旗夾岸照蛟室,羅襪凌波呈水嬉,終人散空愁暮,招屈亭前水車注。”劉禹錫這首《競渡曲》記敘的是沅江一次賽龍舟的活動。端午節,門插艾,香滿堂,吃粽子,灑白酒,龍舟下水喜洋洋。這些,都是曾經端午節上最熱鬧的活動,傳統節日是民族智慧的結晶和文化遺產,是民族的精神家園。春節、端午、中秋節已經成為民族文化的象徵,彰顯著全民族的文化認同感和凝聚力,中華民族分佈如此廣泛,卻能保持強烈的民族認同感,相當程度上得益於節日民俗的存在。這些節日已經成為全社會、全民族的共同節日,體現著共同的中華民族的文化精神,在"端午節"——到來之際,我們更應該弘揚中華民族文化的節日。然而,隨著時代的變遷,社會節奏的加快,外來文化的大舉入侵,中國人不再眷顧流傳幾千年的中國傳統文化,而是將目光轉向了“聖誕節”“愚人節”這樣的節日。我們中華民族的許多優秀文化傳統在漫漫的消失或降低,我們的教育不僅要關注學生的語文,數學,英語等科目的學習,也要關注古老深厚的傳統文化。

現在,許多旅居在海外的華人、華僑歷經幾十年甚至更長久的國外生活,但是依然保持著我們的傳統,他們雖然身在國外,依舊過春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和重陽節等我們的民族節日。然而,現在我們國內的學生卻喜歡吃的是麥當勞、肯德基、巧克力;看的是日本的動畫片及韓國電視劇,過的是聖誕節等西方節日……我們的民族節日卻不能引起他們的關注,這不得不引起我們的思索。

2004年,韓國將端午節申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遺產;2005年,端午節被正式認定為韓國的非物質遺產。用駭人聽聞來形容這個訊息或許有些言過其實,但至少它發人深思。祖先遺留下來的傳統卻成了別國的珍寶,作為炎黃子孫的我們,內心又會作何感想?

同學們,我們肩負著老師和家長的殷切期望,面對如此的現狀,我們不能無動於衷;復興中華文化,我們責無旁貸。我們或許無法改變端午節已被韓國申報的事實,但我們可以用中國傳統思想中的“仁義禮智信”來勉勵自己。當父親或母親勞累了一天回到家裡時,你能否為他遞上一杯熱茶?當你的朋友陷入困境的時候,你能否毫不猶豫地伸出援助之手?當你對別人許下承諾時,你能否言出必行、信守承諾?當你自己在考試中失利時,你能否不灰心不放棄,而是尋找原因,總結教訓?我們在做好這些平凡的小事的時候,不僅實現了自己的價值,也傳承了源遠流長的中華文化。如果人人都做好這些平凡的小事,那將會是一件不平凡的大事。

悠悠五千年的燦爛文明,就像一條歷史的長河,我們不能讓它斷流;祖祖輩輩沿襲下來的優良傳統,應在我們的手中發揚光大。讓我們一起努力,用實際行動挽救中華文化。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端午,大家都是知道,紀念屈原的日子,關於屈原的故事,我們都聽了很多很多,知道他是愛國的,知道他是偉大的詩人,同時端午這個歷史悠久的日子,也是可以更好的來讓我們認識到我們祖國悠久的文化。

愛國,不但是詩人有,其實我們也是有的,可能平時我們的感受沒有那麼的深刻,但是每當在國旗下,在我們的國歌聲中,我們總是會感覺到祖國在那裡,而且我們也是要去培養我們的愛國之情,小時候或許我們不太懂的,但是當我們長大,我們也是更能理會到祖國強大帶給我們的好處,如果和家中的長輩聊聊天,那麼我們也是知道,這幾十年的發展和變化是多麼的偉大,祖國,時刻都庇護著我們,而我們也是要熱愛我們的祖國,像屈原一樣,端午之際,不但是吃粽子,賽龍舟,同時也是要去學習,去感受祖國,去愛著我們的祖國,或者可能同學們說,我們現在也是做不了什麼愛國的事情,其實不然,我們努力的去學習,去把知識學好,其實也是一種愛國,只有此刻把知識學好了,那麼我們以後長大了才能去報效祖國。

端午的歷史很悠久,同樣的我們也是可以好好的去了解我們祖國的歷史,去看看曾經的時代,那些優秀的歷史人物,為我們的祖國做出了多少的貢獻,越是瞭解,我想我們也是對於我們祖國會愛的更深,我們有著那麼悠久的文化歷史,有著那麼多優秀的先輩為了祖國的繁榮,為了祖國的崛起,付出了特別多,同學們歷史是我們要記在心裡的,同時這個節日也是讓我們更加的清楚,國家,不是口頭上的,而是實實在在的,我們也是要在日常更加的努力,只有學好了,才能以後更好的為祖國而服務。其實不光是端午,還有很多傳統的節日都是我們先輩流傳下來,歷史悠久有內涵的節日,我們多去了解,多去弘揚,來讓更多的人對我們優秀文化的瞭解,去感受那些節日背後的豐厚內涵。

同學們,在我們欣賞著賽龍舟,吃著美味粽子的時候,也是要多去想想,多去了解這些行動背後的意義,去感受我們悠久的文化傳統,讓我們都有一顆愛國的心,去更加努力的學習,去做好自己此刻該做的事情。謝謝!

同學們,老師:

大家好!

我是xxx。馬上我們迎來的就是端午節,聽到這個節日大家應該都很熟悉吧。但我還是要為大家介紹介紹!

端午節是每年農曆五月初五,也是六月xx日,端午節也被稱為端陽節,午日節等。

你們知道端午節的來歷嗎?歸納起來,大概有幾點吧:

1、紀念屈原,屈原是楚國詩人,他在這天投汩羅江殉國。

2、迎接伍子胥,當時人們把伍子胥視為河神。

3、紀念孝女曹娥,曹娥是東漢上虞人,父親溺於江中,數日不見屍體,當時她只有十四歲,每日每夜沿江痛哭。過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投江,五日後抱出她父親的屍體。

4、迎濤神,伍子胥含冤死後,化為濤神,後來人們把伍子胥的屍體裝在皮革裡於五月五日投江。

在端午節我們會吃粽子,都是用艾葉包的,家人在一起吃,其樂融融,大家吃得津津有味。粽子的品種很多,有蛋黃粽,有肉粽,還有蜜棗粽等。我們還會在端午節這一天划龍舟,划龍舟是為了祭祀屈原,曹娥。划龍舟不是一個人在劃,而是十幾個人一起劃,有一個人在前面擊鼓。龍舟的樣子更是美輪美奐,非常精緻,都是用木雕成,雕刻家們都是精雕細琢。我們還會看到街上的婦女都帶著艾虎,人們認為艾虎可以驅邪,小孩子們還會戴著香囊,可以驅避毒蟲。

今天就講到這裡了,端午節大家也知道了不少吧,我就不介紹嘍!

謝謝大家!

虎文化國小生演講稿篇4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幽幽端午情》

同學們,五月五日端午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它產生於戰國時期,經過很多朝代,一直源遠流長,至今有2000多年的歷史,它被世人蒙上了一層紗,今天讓我們一起去揭開那神祕的面紗吧。

讓我們穿越時空去看看春秋戰國時期的感人故事吧。據《史記》記載,屈原是楚懷王的大臣,他倡導舉賢授能,富國強兵,主張聯齊抗秦,因此遭到貴族的強烈反對而被去職,被趕出成都,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寫下了憂國憂民的《離騷》《天問》《九歌》等不朽詩篇。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的都城,他眼看著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在五月五日,他寫下了絕筆作《懷沙》之後,抱石投汩羅江而死。屈原死後,楚國人民衰痛異常,就在江面划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並且以蘆葉包餡料投入江中,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後來人們為紀念屈原這位英雄,將五月五日定為端午節。

端午節怎能忘記吃粽子呢?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來已久,花樣繁多。每年五月,中國百姓家家戶戶都要浸糯米、洗粽葉、包粽子。粽子的餡料種類繁多,北方常用的是小棗;南方則有豆沙、水果、鮮肉、蛋黃等多種餡料,其中以浙江嘉興粽為代表。吃粽子的風俗,千百年來,在中國一直盛行,而且流傳到朝鮮、日本及東南亞各國。

中國文化,源遠流長。“門插艾、香滿堂、吃粽子、灑白酒、龍舟下水喜洋洋”這句俗語表現了端午節熱鬧歡快的情景。當今的端午節不單是紀念屈原,而且也在展現人們和諧幸福的生活。

最後祝大家節日快樂。

虎文化國小生演講稿篇5

尊敬的各位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

今天我演講的主題是“傳承中國傳統文化”。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一句句勾起孩童時代的回憶,一句句凝練中國傳統思想文化的經典我們還記得嗎?面對流光溢彩、物質繁榮的世界,各種各樣的新事物讓我們目不暇接。快女快男式的文化快餐,韓國文化、日本文化的侵蝕,歐美文化的強勢來襲……傳統文化似乎漸行漸遠,華夏兒女幾千年不變的精神信仰,似乎已經被新一代的我們拋棄了,面對華夏文明千年的傳承,面對無數哲人奉獻終生才有的優秀傳統文化,我們應該讓它漸行漸遠嗎?作為中學生,作為祖國未來的希望,我們應該傳承中國傳統文化。傳統文化是民族歷史上各種先進的思想文化、觀念形態的總體表徵,它具有傳承性、延續性和強大的生命活力。張岱年先生曾以“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文化精神作為人生標語來激勵自己。作為新時代的我們更應好好傳承傳統文化,傳承傳統文化教育,以“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為目標,達到“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的人生境界,提升我們的思想文化素質,做一名優秀的中學生,做一個大寫的人!

作為二十一世紀的新青年,我們傳承中國傳統文化教育,不是一味固守傳統,還要重視銳意創新,經世致用,跟上時代前進的步伐。我們應該以傳承和弘揚傳統文化的優秀成果為基礎,不斷學習新的優秀人類文明,認識自我、實現自我、超越自我。用傳統文化武裝自己並始終保持“順境不驕、逆境不餒”的人生態度。大膽創新、勇敢競爭,積極開拓,不斷進取。讓我們的中學生活更加絢爛多姿,讓我們的人生旅程更加豐富多彩。

謝謝大家!

虎文化國小生演講稿篇6

又是粽葉飄香時,世間處處盈滿了喜悅的氣氛。

“節分端午誰自言,萬古傳聞為屈原。”端午節是凝聚了中華五千年文明的.傳統節日,深邃而又悠久。每當這時孩子們會在手臂繫上五彩線,帶上漂亮的香包,與父母一同去踏青。

對於北方的人們來說,端午節是個踏青的好時機,這時果園中,草地上,路邊,田野中處處生機勃勃,滿眼的綠,漫山遍野的綠,為這個節日增添了色彩。古往今來就有“清明插柳,端午插艾”的習俗,而人們也不禁陶醉在山水之樂中。

今年,我同父母一起去了舅舅家果園,綠色出現在眼簾,依稀可以看到一兩抹紅色,走進才發現是嬌紅欲滴的櫻桃,小巧玲瓏的掛在枝杈間煞是可愛。將它們摘下洗淨後,一股腦的放在嘴裡,甜意用上心頭,不禁讓我感受到端午很甜。

接著,我們去了太奶家,在太奶家吃到了香噴噴的粽子,粽子中的果味濃香穿梭在脣齒間,黏黏軟軟的口感令人陶醉。這時,我不禁想到了屈原,那個吟誦“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的偉大詩人。

屈原投汨羅江後百姓們又怕江河裡的魚吃掉他的身體,就紛紛回家拿來米團投入江中,以避免魚蝦糟蹋屈原的屍體,後來就成了吃粽子的習俗。而古來就有“粽葉香飄十里,對酒攜樽俎”的詩句,這也印證了端午節的悠久歷史。原來,端午很淳濃。

據資料說,香包也叫香囊或荷包,內裝的香料通常是用苞白朮、白芷等植物的根莖碾碎混合均勻製成的。而每到此時,孩子們都會帶著自己喜愛的香包和小夥伴們一起展示,玩耍,淡淡的香氣在風中盪漾,令人沉醉其中,原來端午很香。

香包中也蘊含著一縷春風,兩滴夏雨,三片秋葉,四朵冬雪,做成五顏六色的禮盒;打著七彩八飄的絲帶,用九分真誠,十分熱情,父母和老人對子孫的無限愛。

“淡淡煙雨淡淡愁,淡淡明月上西樓,淡淡魚兒水中游,淡淡蝴蝶落繡球,淡淡胭脂淡淡酒,淡淡酒解淡淡愁,淡淡思念贈與友。”牽著親人的手圍坐一桌感受端午的滋味,凝神品味節日的氣息。

虎文化國小生演講稿篇7

端午節是古老的傳統節日,始於中國的春秋戰國時期,至今已有xx多年曆史。端午節的由來與傳說很多,這裡僅介紹以下四種:

源於紀念屈原

據《史記》“屈原賈生列傳”記載,屈原,是春秋時期楚懷王的大臣。他倡導舉賢授能,富國強兵,力主聯齊抗秦,遭到貴族子蘭等人的強烈反對,屈原遭饞去職,被趕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寫下了憂國憂民的《離騷》、《天問》、《九歌》等不朽詩篇,獨具風貌,影響深遠(因而,端午節也稱詩人節)。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終不忍捨棄自己的祖國,於五月五日,在寫下了絕筆作《懷沙》之後,抱石投汨羅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

傳說屈原死後,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湧到汨羅江邊去憑弔屈原。漁夫們划起船隻,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真身。有位漁夫拿出為屈原準備的飯糰、雞蛋等食物,“撲通、撲通”地丟進江裡,說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了。人們見後紛紛仿效。一位老醫師則拿來一罈雄黃酒倒進江裡,說是要藥暈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大夫。後來為怕飯糰為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發展成棕子。

以後,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龍舟競渡、吃粽子、喝雄黃酒的風俗;以此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

源於紀念伍子胥

端午節的第二個傳說,在江浙一帶流傳很廣,是紀念春秋時期(公元前770--前476年)的伍子胥。伍子胥名員,楚國人,父兄均為楚王所殺,後來子胥棄暗投明,奔向吳國,助吳伐楚,五戰而入楚都郢城。當時楚平王已死,子胥掘墓鞭屍三百,以報殺父兄之仇。吳王闔廬死後,其子夫差繼位,吳軍士氣高昂,百戰百勝,越國大敗,越王勾踐請和,夫差許之。子胥建,應徹底消滅越國,夫差不聽,吳國大宰,受越國賄賂,讒言陷害子胥,夫差信之,賜子胥寶劍,子胥以此死。子胥本為忠良,視死如歸,在死前對鄰舍人說:“我死後,將我眼睛挖出懸掛在吳京之東門上,以看越國軍隊入城滅吳”,便自刎而死,夫差聞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屍體裝在皮革裡於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傳端午節亦為紀念伍子胥之日。

源於紀念孝女曹娥

端午節的第三個傳說,是為紀念東漢(公元23--220年)孝女曹娥救父投江。曹娥是東漢上虞人,父親溺於江中,數日不見屍體,當時孝女曹娥年僅十四歲,晝夜沿江號哭。過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後抱出父屍。就此傳為神話,繼而相傳至縣府知事,令度尚為之立碑,讓他的弟子邯鄲淳作誄辭頌揚。

孝女曹娥之墓,在今浙江紹興,後傳曹娥碑為晉王義所書。後人為紀念曹娥的孝節,在曹娥投江之處興建曹娥廟,她所居住的村鎮改名為曹娥鎮,曹娥殉父之處定名為曹娥江。

源於古越民族圖騰祭

近代大量出土文物和考古研究證實:長江中下游廣大

在新石器時代,有一種幾何印紋陶為特徵的文化遺存。該遺存的族屬,據專家推斷是一個崇拜龍的圖騰的部族----史稱百越族。出土陶器上的紋飾和歷史傳說示明,他們有斷髮紋身的習俗,生活於水鄉,自比是龍的子孫。其生產工具,大量的還是石器,也有鏟、鑿等小件的青銅器。作為生活用品的罈罈罐罐中,燒煮食物的印紋陶鼎是他們所特有的,是他們族群的標誌之一。直到秦漢時代尚有百越人,端午節就是他們創立用於祭祖的節日。在數千年的歷史發展中,大部分百越人已經融合到漢族中去了,其餘部分則演變為南方許多少數民族,因此,端午節成了全中華民族的節日。

希望這幾篇關於端午節來歷的演講稿能夠幫助到同學們,希望同學們在端午假期中秉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並預祝同學們過個愉快的有意義的.端午節!

虎文化國小生演講稿篇8

領導、老師、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

我的發言題目是:懷著夢想,得到收穫

陽曆的6月,農曆的4—5月,對我們而言,就是一個懷著夢想的季節,因而是忙碌的季節;但也一個多節日的季節,更是一個獲得收穫的季節。

誰都有夢想。於是,距今兩千多年的戰國時代的屈原,面對戰亂頻繁、民眾艱難,他的夢想就是改革圖強,國家統一;他的夢想就是關心民眾生活;於是,他忙碌了:在楚國,他訓練新軍,改革進取;他敢問蒼天,自己“衰民生之多艱”。於是,他路漫漫修遠而上下求索,他即使流放,也保持氣節。有了夢想,有了忙碌,當然,屈原也就有了他的收穫:符合時代潮流的秦國完成了國家統一,人民百姓深知與敬佩他的愛國心、改革心;毫無疑問,今天的端陽節,就是紀念這位偉大的愛國者,改革者、探索者,浪漫主義詩人。

誰都有夢想。於是,六一的歡樂還縈繞在我們身旁時,高中學子們懷著自己夢想,經歷了大學聯考、學考;不用多休息,國中學子們又將懷著自己夢想,參加會考與會考。毫無疑問,我們學子們的夢想就是理想的大學,就是9科全部合格,甚至都優秀;我們的夢想就是6a,就是生地會考的第一個a;毫無疑問,我們的這些夢想就包含了要感恩父母、回報母校、感謝恩師;毫無疑問,我們學子們的夢想就是進入更高層次的學校學習、深造,就是要回報社會,感恩國家。於是,我可以想到,過完這個端陽,就會得到收穫:那時,大學聯考、會考成績都會傳來捷報;學考、會考、也會傳來喜訊。是的,五月,是仲夏。它既有初夏的鋪墊,又有季夏的盼頭。而五,原本就是中午的“午”。我想,五月五日端陽節,就是一個火熱的夢想、火熱地拼搏,獲得火熱的收穫。穿越時空,我們會發現,夢想與愛國、改革與赤誠,拼搏與收穫,這些熟悉的詞語,依然在我們今天的社會,鼓勵人們的日常生活。夢想,就是動力,夢想,就是目標;有了夢想,我們就會堅實地忙碌,堅實去拼搏;有了忙碌與拼搏,我們就會得到收穫。

最後用一句屈原的話送給所有的同學:“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希望我們珍惜今天的生活,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做一個奮發圖強,能為祖國建設貢獻心智的人,能為自己的將來鋪墊繁花似錦的人,能回報呵護自己的父母師長,無愧於炎黃子孫的人。謝謝大家!!

更多演講致詞擴充套件閱讀

時間稍縱即逝,端午節馬上就要到了。在每年中,每逢端午節我們會看到各類的活動,那免不了要用到演講稿,所以一場好的關於端午節的演講離不開事先準備的演講稿。我們怎樣才能該如何寫好一篇國小生端午節演講稿呢?為滿足您的需求,工作總結之家小編特地編輯了“2023國小生弘揚端午節傳統文化的演講稿”,希望對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幫助。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很多同學都喜歡過節,但是大家是否有想過節日是怎麼來的呢?對於即將迎面而來的端午節,你是否去了解過它的來源呢?作為一名中華兒女,我們要多去了解一些中華文化,慢慢的積累起來,我們就能在自己的思想上提升一個高度,也讓自己成為一名更加內含底蘊深厚的華夏兒女。那麼就讓我們一起走進端午節,感受端午節吧!

想必大家都知道端午節是和大詩人屈原有關聯的,屈原是一名振振有名的愛國大詩人,他愛國,最後投身於汨羅河,最後人們為了紀念他而在端午節這一天向河裡投粽子,以此來紀念他,愛戴他。其實更早大家是在端午節這一天祈求身體健康,祛病除災。直到今天,我們依舊繼承著以前的習俗,每每端午,就在耳朵背後帶上一片艾葉,話說這樣就不會感到頭痛了。所以我也總是在這一天早早就帶好了艾葉,為了祈求一個健康的身體。

我相信大家的家庭在端午這一天,也有很多不同的習俗。這些習俗雖然看起來簡單也不太符合實際,但是確實我們一筆非常豐厚的財富啊。在文化上,我們是需要去尊重和繼承的,這是我們每個人身上的責任。不管是紀念屈原,還是為了祈求一份健康,我認為大家都應該把這樣的習俗和文化傳承下去,不至於到未來的世界丟失了這些美好的文化。所以在這裡,我熱烈的號召大家,端午佳節,請在平常粽子的同時,多去了解一些鄉俗文化,為我們文化的繼承傳播一份力量!

端午節,希望大家可以在家裡開開心心的包個粽子,體驗勞動的快樂,也體驗端午給我們帶來的成就感。也希望大家帶著一份赤誠的心嘗一顆粽子,去紀念我們屈原詩人的愛國情懷,也為我們良好的傳統文化接力傳承!同學們,端午節就這樣到來了,在瞭解了節日文化的情況下,讓我們衷心的為我們的端午祝福,為我們的祖國祝福,也為我們綿延不斷的中華文化祝福吧!這一個端午節,是一個你我安康的節日,也祝願不遠的未來,我們能夠有一個更好的未來。即使這是一個紀念性的節日,但是也希望能夠帶來一些未來的希望,讓你我,在這條道路上共同前行,共同健健康康的成長!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

我是 一(一)班 的------- ,今天國旗下講話的主題是“我們的傳統節日dd端午節”

農曆五月初五,中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人們會通過賽龍舟、門插艾,香滿堂,吃粽子,灑白酒,這些都是端午節上最熱鬧的活動,這些活動的舉行是為了紀念一顆不朽的靈魂d詩人屈原。屈原看到國破家亡,百姓流離失所,有心報國,卻無力迴天。悲憤之下,他投汩羅江而去。

故,端午節是紀念詩人屈原的節日,也是愛國的節日。

通過舉辦傳統節日活動,目的是加強民族傳統節日文化知識的普及工作,增強學生對傳統節日的認知和了解,讓廣大青少年瞭解傳統,認知傳統,尊重傳統,繼承傳統,弘揚傳統,聚中國人的心,長中國人的根,鑄中國人的魂,進一步在廣大青少年中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增進愛國情感,樹立報國之志,唱響共產黨好,社會主義好,改革開放好,偉大祖國好,各族人民好的時代主旋律。使我們青少年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事業的合格建設者和接班人。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提到端午節,不得不說一說粽子,端午節是為了紀念屈原,而粽子則是為了不讓河裡的魚把屈原給吃了,所以包粽子扔到河裡,這就是端午節的來歷,一說粽子,那各家包粽子是少不了的,我家就是這樣。

準備幾片竹葉,浸泡過的米,還有一些餡料,這個就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了。

準備好後就可以開始了,用竹葉卷出一個角來,接著先放一些米,到一半就差不多了,然後再把什麼餡料,或者是醬料放進去,最後再鋪一層米就可以了。

不過這還不夠,包粽子當然是包的了,現在就要把竹葉包起來了,首先把上面的竹葉翻下來,接著捏成一個三角形,把三個角都捏出來後,還有多餘的一些竹葉就把這些順時針的翻過來就好了,最面把包好的粽子蒸一下就大功告成!

做好粽子當然要品嚐了,不然光看著也沒啥意思。將粽子領出來,一陣竹葉的清香散發出來,接著撥開開竹葉就是一層呈黃色的米,一股股糯米的味道,光是看著就流口水,咬下一口來就能看見藏在深處的“寶石”,如果有糖或調料,伴著這些吃那是再好不過的了。

包粽子是如此的簡單,吃起來是如此的美味,如果大家想吃的話可以到我家來吃,在這裡祝大家端午快樂!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早上好!

我今天演講的題目是《紀念傳統節日傳承傳統文化》。

眾所周知,端午節在農曆五月初五。關於端午節的起源有很多故事。屈原的國家楚國被入侵,屈原跳進河裡死了。屈原死後,楚國人民划著龍舟,把粽子和雞蛋扔進河裡,不讓魚吃屈原的身體。

民間流傳著這樣一首兒歌:“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粽子,撒白糖,賽龍舟。”端午節的習俗是什麼?

端午節吃粽子是一種傳統習俗。粽子皮是由葉子做成的,裡面有很多種餡料。吃粽子的習俗已經廣為流傳。

同學們,我想問你們幾個問題,你們吃過哪些粽子餡?你做過粽子嗎?知道粽子怎麼包嗎?是的,最常見的是用糯米或棗子來做粽子。我記得,在幼兒園,端午節前舉行過一次一包粽子,當時我和奶奶都參加了。每逢端午節,社群還會組織各民族居民一起包粽子。

賽龍舟也是端午節的習俗。每年電視上都有龍舟比賽。

我從我母親那裡聽說在她的家鄉有很多活動來紀念端午節。例如,清晨用艾葉、艾草、冬瓜插在門上洗手洗臉,用草藥做一些香包,給小孩子戴五彩線,煮雞蛋,包粽子等。喜氣洋洋的。總之,這個節日是非常重要的,是一個大的民間節日。

在端午節之前是中國的兒童節日,每年人們將五顏六色的線團五彩球,在每年的五月初五的後一個雨天,人們會把球扔球到下雨的地方,傳說每年將人帶來好運。

我國曆來重視傳統節日。近年來,端午節作為法定節日,全國人民慶祝的傳統節日。

在這裡,我特別想說的是,有很多人忽視了中國的傳統節日,喜歡外國的西方節日,如聖誕節,愚人節,萬聖節,這是不能提倡的,我們是中國人,每個傳統節日的背後都有著深厚的傳統文化,每過一次傳統節日,身心都受到洗禮,我們應該自豪自己是中國人!

同學們,屈原的故事離我們很久遠,但他的愛國情懷卻離我們很近。熱愛偉大的祖國,建設美麗的家園,我們需要每一代人傳承中華傳統文化,我們是祖國的未來,要努力學習,成長為對社會有用的人!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我最喜歡的就是五月初五的端午節了。

到那天早上,大家都把菖蒲,艾草插在大門上,據說可以除邪避凶。

端午節能嚐到好吃的粽子。粽子的種類繁多,有豆粽 ,有紅糖粽,有棗粽,有肉粽……真讓我雙眼發光!我忍不住衝上,拿起一個粽子,使勁一咬,“哇!好美味啊!”我不禁大口大口地吃起來。

在端午節還能觀看刺激的賽龍舟。每到那天,江邊就響起了洪亮的大鼓聲、歡呼聲、吶喊聲,響成一片。選手們身穿綵衣,緊握船漿,喊著整齊的口號,奮力地擺動船漿,向終點駛去。一隻只龍舟象一條條巨龍在江河上翻滾、飛馳。人們在河岸邊不停地喊著加油助威。

說到端午節,還有個美麗的傳說呢!傳說楚國詩人屈原因為國家被佔領了而投江自盡。人們怕魚吃了屈原的屍體,就紛紛划著小船來到江面上打撈,還把粽子投下江去,希望魚只吃粽子不傷害屈原的屍身。

這就是我們家鄉的端午節,你喜歡嗎?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農曆五月初五,是中國傳統的節日——端午節。一星期前,奶奶就炸了菜餃,面片兒等東西。金燦燦的顏色,好聞的香味,讓我“口水直流三千尺”。但是菜餃等東西現在可不能吃。我們裝了一籃子菜餃和炸面片,去給姑姑家送端午了。

過端午,家家戶戶門前都要插艾或菖蒲。奶奶割了很多自己種的艾,送給親戚朋友們。我家插了好多艾,艾的清香包圍著我家。過端午,要吃粽子。我們買了30個粽子帶回奶奶家。不過,粽子不要多吃,一次,我吃了很多粽子,結果肚子疼了一晚上。

過端午,許多地方都有賽龍舟的習慣。可是,偏偏我們這裡沒有。不是這裡沒有河,恰恰相反,我們的母親河——黃河流經這裡。黃河水流很不穩定,河道又彎彎曲曲,所以不能賽龍舟。不信,你可以去賽賽看。我只能看電視播出的賽龍舟了。

過端午,小孩都要戴五色線,也要佩戴用香草、丁香、彩色布等材料做成的香囊。五色線是用黑、紅、綠、黃、白五種顏色的繩子搓成的。端午要喝雄黃酒,兒童的耳朵、手心、腳心要抹上雄黃酒,據說可以防蟲害。

我喜歡過端午。

白駒過隙,日光荏苒,我們又迎來了端午節。每年大家都會在端午節舉行活動,那當然不能避免的用到演講稿,一場成功的演講,必然需要我們提前準備好關於端午節演講稿。究竟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優秀的國小生端午節演講稿呢?以下是工作總結之家小編收集整理的“2023弘揚端午節傳統文化的演講稿500字”,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親愛的老師和同學們!

大家好!

端午節,門口放滿了艾,香香滿滿,吃粽子,灑白酒,把龍舟下水。這些都是端午節最熱鬧的活動。但隨著時代的變遷,社會節奏的加快,外來文化的大規模入侵,中國人不再在意流傳了幾千年的中國傳統文化,而是將目光轉向了“聖誕節”、“愚人節”等節日。面對這種情況,我們不得不感到悲哀,問端午節是否不再以“鍾”命名。

在我們還沉浸在西方節日的歡聲笑語中的時候,據可靠訊息稱,“一個亞洲國家即將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宣佈端午節為自己的文化遺產,並已被列入國家遺產名錄。

聽到這種訊息,中國人只有驚訝和尷尬。這不僅僅是一個傳統節日的得與失,不僅僅是幾個慶典,更重要的是,它是一個具有豐富文化內涵的中國傳統節日,保留了中華民族獨特的文化記憶。每一個傳統節日都是中華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加強和洗禮。如今,這個有著2000多年曆史的傳統節日即將成為其他國家的民族遺產。

謝謝大家!

各位老師、同學:

上午好!

中國傳統節日“端午節”即將來臨,按照國家法定假日規定,6月20日至22日放假調休,共3天,23號(下週二)正常到校上課。

為保證學生能夠過一個有意義的假期,平安返校。學校對端午節假期中的安全問題提出以下幾點要求:

一、今天下午放學以後,打掃好教室衛生,關好門窗,妥善保管好自己的物品,文明離校。

二、防溺水教育。為了防止學生溺水事故的發生,學校作出以下“六不”規定:

1.不準私自下河游泳;2.不擅自與他人結伴遊泳;3.不在無家長或教師帶領的情況下游泳; 4.不到無安全設施、無救援人員的水域游泳; 5.不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 6.不熟悉水性的學生不擅自下水施救。

三、交通安全教育:不私自外出,外出必須有家長或成年人的陪同,注意交通安全。不乘坐拖拉機、農用車等非載客的運輸交通工具;乘車時禁止把頭、手伸出窗外,禁止嘗試駕駛一切機動車。

四、汛期安全教育:由於已經處於夏季,假期間經常有雷雨、暴雨,同學們不要在雷雨時躲避於樹下、電線杆下或其他容易引發雷電擊傷的地方。要注意行走安全,不抄近道,不走池塘邊、壕溝邊的泥濘小道,不撐傘單手騎自行車,防止摔倒掉入路溝、池塘等事故發生。雷電暴雨來臨時,不要外出。

五、飲食安全教育:夏季天氣熱,要防止中暑;要注意飲食衛生,不買無生產廠家、無生產日期、無衛生許可的“三無”產品,不吃過期和黴爛變質的食物。

端午小長假安全教育講話稿

各位老師、同學:下午好!

中國傳統節日“端午節”即將來臨,首先祝大家節日愉快!根據假日辦的安排,端午節放假時間為6月20至6月23日,6月24日(下週二)恢復上課。6月7日、8日是

全國大學聯考日,我校xx區為xx市大學聯考考場,大部分中職部的教師為監考教師。為做好大學聯考準備工作,根據教育局的統一安排,中職部本週五停課一天,也就是說,中職部從明天開始放假,國中部週五正常上課。

今天上午學校召開了安全教育工作會議,對學校安全工作提出了具體要求,現結合本次會議精神對端午節假期中的安全問題提出以下幾點要求:

一、住校生今天下午放學以後,打掃好教室和宿舍衛生,關好門窗,妥善保管好自己的貴重物品,文明離校。特殊情況今晚不能離校的,需向班主任書面提出申請,報校保衛科批准。阜陽地區的同學若不離校,也需在班主任處登記,班主任將名單交宿舍管理員備查。放假期間,不主張晚間出校,特殊情況,必須在晚9:00之前回宿舍就寢。下週一晚自習正常進行。

二、在往返學校的路途上要選擇車況較好的交通工具乘坐,遇到緊急情況,在第一時間與家長或學校取得聯絡,必要情況撥打110求助。

三、放假期間或返校以後,嚴禁到溝塘湖泊游泳,防止發生溺水事故或感染血吸蟲疾病。最近,周邊城市的某個學校已經發生學生游泳溺水事件,教訓慘痛,值得我們吸取。

四、夏季來臨,食品安全也不可忽視,不要暴飲暴食,更不能食用腐敗變質的食物,防止發生食物中毒。

五、外出遊玩,要注意行為文明,愛護環境和公共設施;遇到突發事件要保持冷靜,尋求正當途徑處理。

六、放假期間,盡最大努力幫助家長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不向家長提出超出家長經濟承受能力的要求。

七、不要沉迷於網路遊戲,更不能夜不歸宿。

八、請各處室在週五下午放學時把貴重物品帶走,關好電源和門窗,防止發生火災和盜竊事件。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

粽子是端午節的節日食品,傳說是為祭投江的屈原而發明的,是中國曆迄今為止文化積澱最深厚的傳統食品。

今天,姥姥家也包起了粽子。我就跟姥姥學包粽子。姥姥拿了一張粽葉,用手一捲,粽葉便成了一個空心的圓錐形。我學著姥姥的樣子,拿了一張粽葉,想把它捲成圓椎形,可就是卷不好,捲來捲去還是一個直筒。姥姥見了,就在旁邊指點:“左手捏緊粽葉一角,右手將粽葉的另一角往裡卷,下面用力拉緊,上面放鬆一些。”在姥姥的指點下,我卷好了粽葉。

接著,姥姥在空心圓錐形的粽葉裡插上一根筷子,拿調勺舀一些糯米放在裡面,然後均勻地搖動筷子,直到把糯米包的緊緊的。我也在粽葉裡插好筷子,放好糯米。可搖動筷子時,不是把粽葉戳穿了,就是糯米包不緊。姥姥說:“搖動筷子時要輕一些,把粽葉包緊些。你看……”姥姥邊說邊示範,我邊聽邊學。哈哈!我包的粽子像點樣子了。

然後是捆繩。只見姥姥兩手捏緊粽葉,用繩子在粽子尖角附近纏了兩圈,結上繩頭,一個漂亮的粽子就包好了。我也照著捆好了第一個粽子。隨之,第二個,第三個……我一連包了好幾個。

最後一道工序就是煮粽子了。把綁好的粽子逐一放到鍋裡,然後放入冷水滿過粽子1釐米左右,點火……水開15分鐘後把鍋裡上下粽子換位置,再以慢火煮上1小時即可。

這時我才明白包粽子是門手藝活兒,包起來非常不容易。

我感受到人們通過各種豐富多彩的活動紀念屈原這種偉大的愛國精神,久而久之就形成了端午節的傳統風俗。蘊涵著祖國人們深深的情感,承載著中華民族絢麗的文化,它起源於中國,發展於中國,我們要保護它,傳承它,讓全世界的人都知道端午節是我們中華民族自己的節日。

謝謝大家!

社群的廣大群眾:

你們好!端午節,門插艾,香滿堂,吃粽子,灑白酒,龍舟下水喜洋洋。這些,都是曾經端午節上最熱鬧的活動,然而,隨著時代的變遷,社會節奏的加快,外來文化的大舉入侵,中國人不再眷顧流傳幾千年的中國傳統文化,而是將目光轉向了“聖誕節”“愚人節”這樣的節日,面對這種現狀,我們不得不感到悲哀,發出“端午節是否不再姓“中”這樣的疑問。

無庸諱言,這些年來,我國的傳統節日,似乎總離不開吃。端午節吃粽子,清明節吃青團,元宵節吃湯圓,中秋節吃月餅,春節更不在話下——大魚大肉讓你吃到不想吃。農耕社會對飢餓的恐懼,形成了我國傳統節日最鮮明的風俗——吃。如今,滿足了溫飽需求的人們正在奔向全面小康,什麼時候都有的吃,想吃多少都可以,傳統節日的吸引力一下子失去了特有的魅力。

在繼承傳統文化方面,我們守著“聚寶盆”卻不善於保護和挖掘。比如文字,當代青年有幾個熟識並能運用繁體字?連文字都不認識又如何瞭解古代文化?再比如造紙,我國造紙工業化生產的結果是傳統手工業的流失,許多高質量的宣紙要到日本或韓國才能買到,他們不但繼承了我們的傳統造紙技術,還有新的發展。就拿端午節來說,它已融入各個臨近國家的文化中,形成了獨特的生命力——在新加坡,每年端午節舉行的國際龍舟邀請賽聞名於世;在韓國,端午節被稱為車輪節,是插秧結束後祈求豐年的日子。

在很長一段時間裡,中國人著眼於創新,卻往往容易忽視對傳統的堅持,文化的缺失必然導致精神斷層甚至扭曲,而精神文明的再次斷層又將帶來什麼?有句話說的好: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在面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今天,該如何保護與繼承我們的傳統文化,顯然已是一個不容迴避的問題。而現時的洋節興盛與傳統節日衰弱間的反差,更凸顯了這個問題的迫切性

其實,不光是傳統節日,整個中國民族民間文化的生存環境如今都面臨著經濟全球化和現代化的挑戰。一些西方發達國家憑藉強大的綜合國力,先進的科技手段和發達的文化傳播手段,積極傳播西方的價值觀念和生活方式,對包括中國在內的發展中國家的民族民間傳統文化生態造成了一定的衝擊。

中國的傳統節日五彩繽紛,文化內涵豐厚,留存著人類獨特的文化記憶,對祖先創造的歷史文化遺存,必須懷有敬畏之心,必須高度重視。我們是中華民族的棟樑之才,中華文明需要我們共同傳承!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這首兒歌說的就是過端午節的情景。

端午節是我國傳統的節日,又稱端陽節,重五節。相傳戰國時期,楚國三閭大夫屈原因為愛國理想不能實現而抱石投江自殺。人們為了紀念他,就把他的投江日農曆五月初五定為端午節。賽龍舟、吃粽子是端午節的主要活動。據說龍舟競渡是為了撈救屈原,把粽子投進江河是為了餵飽魚蛟蝦蟹,讓它們不去吃屈原的遺體。

在我們長壽之鄉如皋,至今也保留著端午節吃粽子,插艾葉,戴香囊的習俗。每年端午節,奶奶都會從河邊採來新鮮的蘆葦葉,清洗乾淨,先放在水裡煮一煮,同時把準備好的糯米浸泡後晾乾。一切都準備好之後,奶奶就開始包粽子了。每次她選取兩三片葉子,左手捏住葉子的一頭,右手用三個手指捏住葉子的另一頭輕輕地往裡一卷,捲成一個圓錐體,接著在裡面放入糯米,最後用棉線把粽子捆結實,一個有模有樣的粽子“寶寶”就誕生了!奶奶還喜歡根據各人的口味在糯米里加入紅棗、紅豆、火腿等“點綴”。那些穿著綠衣的粽子在爐火上煮著,還沒出鍋呢,空氣中就已飄蕩著葦葉的清香,饞得我直流口水,恨不得先抓起一個吃起來。

端午節前夕,奶奶還會特意買來艾葉,掛在門上獲放在櫃子上,媽媽則要替我佩戴五顏六色,香味四溢的香囊。為什麼要這麼做呢?因為人們認為,五月是個危險時期,很多人都會生病。而香囊裡面的艾葉和雄黃有著辟邪驅瘟的神效。

我愛上了我們的傳統節日——端午節。哦,又到一年粽子飄香時……

謝謝大家!

光陰似箭,日月如梭,眨眼間2023端午節來臨了。每年大家都會在端午節舉行活動,那當然不能避免的用到演講稿,一場精彩的演講,離不開我們事先準備的關於端午節演講稿。究竟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國小生端午節演講稿呢?為此,工作總結之家小編從網路上為大家精心整理了《端午節以弘揚傳統文化為主題的演講稿範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我國旗下講話的主題是《傳統節日端午節》。

再過幾天是農曆的五月初五,就是我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了。端午節開始於春秋戰國時期,到現在有兩千多年的歷史。它到底是一個怎樣的節日呢?

第一,端午是紀念詩人的節日,是愛國的節日。因為愛國詩人屈原在五月初五投汨羅江。屈原沉入汨羅江之後。人們自發的把裝米的竹筒投入江中,萬舟齊發,吶喊鼓樂嚇退蛟龍,以此表示對屈原的崇敬和懷念。現在演變成為吃粽子、賽龍舟的習俗。經過千百年的傳承,屈原的愛國主義情懷與端午節的人文內涵已密不可分。端午節成為中國人傳遞愛國主義情感和精神的重要儀式。

第二,端午節是講究衛生的節日。端午前後正是春夏交替之時,天氣炎熱,多雨潮溼,蚊蟲滋生,病蟲害漸漸增多,是傳染病的高發時節。我們江南地區也將進入悶熱、多雨、潮溼的梅雨季節。為了避免疾病的發生,人們在端午節前後插艾葉、懸菖蒲用以驅趕蚊子蒼蠅、蟲子螞蟻、淨化空氣,後來又加上了石榴花、大蒜和龍船花,合稱“天中五端”。

端午這一天成年人要喝雄黃酒和菖蒲酒驅蛇蟲,小孩要佩戴藏有硃砂、雄黃、香草的香囊預防疾病。這樣來看,端午節是中國最早的“衛生防疫節”。

第三,端午節是體育節,因為這一天人們要在水上賽龍舟。龍舟競賽是一項很有氣勢、極具合作精神的競技活動。它不僅要有體力、耐力,而且還要團結協作、機智靈活,更要熟悉水性。這些都是長期鍛鍊的結果,絕非一日之功。端午龍舟競賽能對群眾性的水上運動、強身健體、民眾團結起到很好的推動和促進作用。現在龍舟競賽逐漸演變成一項國際體育賽事,起到友誼紐帶的作用。

每過一次傳統節日,就是中華民族凝聚力和內心力一次加強和洗禮。我們是中華民族的棟樑之才,中華文明需要我們共同傳承,讓我們懷著敬愛之心和珍愛之情來看待中華的每一個傳統佳節,讓華夏文明在中國徹底的紅火起來。

謝謝大家!

老師們,同學們:大家上午好!

我今天國旗下講話的題目是:端午節隨想

農曆五月初五是我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端午節,又稱端陽節。關於端午節起源的傳說有很多,其中,紀念屈原的說法流傳得最廣。歷史上的這天人們會通過賽龍舟、包粽子等形式來紀念一顆不朽的靈魂——屈原。

屈原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愛國詩人,出生在兩千多年前戰國時期的楚國。他為人正直,學識淵博,很有才幹,在楚國擔任要職。因為他堅決主張抗擊秦國侵略,而受到打擊、排斥,被楚王趕出了朝廷。屈原悲憤至極,在流放途中寫下了許多充滿愛國主義精神的詩篇,如:《離騷》、《天問》、《九歌》等影響深遠的詩篇。後來,秦國軍隊攻佔了楚國的都城。楚國失地千里,屍橫遍野。屈原心如刀絞,他不願意看到國破家亡的慘景,就在農曆五月五日這一天,在寫下了絕筆《懷沙》之後,抱石投江而死,以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

百姓們愛戴屈原,當聽到他自殺的訊息後,紛紛划船打撈屈原的遺體,但沒能找到。他們怕江中的魚蝦會咬食屈原的遺體,又紛紛把江米裝迸竹筒,扔到水裡,想用江米餵食魚蝦來保護屈原的遺體。從此,每年的五月初五,人們都會自發地來到江邊,悼念屈原,還要划著船衝進洶湧的波濤,象徵人們爭相打撈屈原遺體,以此來寄託對屈原的哀思。久而久之就形成了端午節賽龍舟的習俗。

(甲)敬愛的老師,(乙)親愛的同學們:

(甲乙)大家早上好!

(甲)今天我們演講的題目是:端午節的隨想。

(乙)端午節讓我們想起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他生活在20xx多年前戰國時期的楚國。他為人正直,學識淵博,但卻因為他的忠誠和仗義直言而被革職流放。秦國趁此機會進攻楚國,楚國千里疆域毀於一旦。看到國破家亡,百姓流離失所,屈原有心報國,無力迴天。悲憤之下,就在農曆五月五日這一天,自投汨(mi)羅江。

(甲)當地百姓聽說屈原投江了,紛紛划船前來救助,把江米裝進竹筒,扔到水裡餵食魚蝦來保護屈原的遺體。久而久之,我國就形成了端午節賽龍舟、吃粽子的習俗。

(乙)滔滔汨(mi)羅水,悠悠數千年,屈原已去,但是他的愛國熱情卻已化成一座豐碑,牢牢地矗立在每個中國人的心中。

(甲)也許,這古老的傳說你早已經聽過,已經無法讓21世紀的現代人感動。更遺憾的是,現代國人在越來越熟悉西方節日的同時,也在以更驚人的速度遺忘著自己的歷史、自己民族的傳統節日。

(乙)中國擁有著上下五千年的悠久文明,我們的祖先給我們留下了數不清的文化瑰寶。在繼承傳統文化方面,我們守著“聚寶盆”卻不善於保護和挖掘。在很長一段時間裡,中國人著眼於創新,卻忽視對傳統的堅持,有句話說的好: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在日新月異的今天,該如何保護與繼承我們的傳統文化,顯然已是一個不容迴避的問題。

(合)同學們,中國的傳統節日文化內涵豐厚,留存著華夏民族獨特的記憶,節日除了是一種習慣之外,更代表著文化和民族的認同。對祖先創造的歷史文化遺存,必須懷有敬畏之心,必須高度重視。讓我們懷著敬愛之心和珍愛之情來看待中華的每一個傳統佳節吧!因為每過一次傳統節日,就是中華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一次加強和洗禮。傳統節日背後流傳的是悠久的歷史、輝煌的文明,積澱的是廣博的底蘊和千年不變的民族精神。面對祖先遺留下來的歷史文化,作為後人,每一個炎黃子孫,都要自覺的做一個維護者和傳承者。從七夕的金鳳玉露,到重陽的登高賞菊,從秦腔的底蘊(yun)悠綿,到京劇的唱唸坐打,中國的傳統文化,在華夏浩繁的史帙(zhi)中顯得那樣熠熠(yi)生光、璀璨(cuican)奪目。我們是中華民族未來的棟樑之材,中華文明需要我們共同傳承。就讓我們一起努力,讓我國的優秀傳統文化生生不息的延續下去,讓華夏文明在世界大地上徹徹底底的紅火起來吧!

(甲)我們的演講到此結束

(乙)謝謝大家!

尊敬老師們、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上午好!

再過一個星期,就是農曆五月初五端午節了。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 堅守民族文化,弘揚傳統節日 。

農曆五月初五是我國的傳統節日 端午節。端午節,又稱端陽節。關於端午節起源的傳說有很多,其中,紀念屈原的說法流傳得最廣。歷史上的這天人們會通過賽龍舟、包粽子等形式來紀念一顆不朽的靈魂 屈原。

然而在20xx年,韓國將端午節申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遺產;20xx年,端午節被正式認定為韓國的非物質遺產。這不能不說是我們的尷尬,韓國江陵端午祭起源的時間較中國的傳統端午節晚一千多年,從中反映出我國的傳統文化逐漸流失與退化。隨著時代的變遷,外來文化的大舉入侵,一部分中國人不再眷顧流傳幾千年的中國傳統文化,似乎對 洋節 過分偏愛。當我們站在聖誕的霓虹燈下,不要忘記在除夕陪陪家裡的爺爺奶奶;當我們在萬聖節狂歡的時候,不要忘記在中秋節與家人坐在一起賞月團圓;當春節的年味越來越淡,當元宵的燈會不再流光溢彩,當端午的龍舟不再激情澎湃,當中秋的月餅再也品不出深摯的內涵,我們似乎失去了什麼?

雖然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已成為我國法定假日,以立法手段保護傳統節日是積極傳承民族文化的一種舉措。但同時我也覺得,申遺和立法只是一種外在的行動模式。我們需要的,是一種內在的驅動力,一種從內心生髮出來的力量和自信。有了這種內驅力,民族的傳統文化就能得到延伸與豐富,民眾的心態也會變得健康、美好和開放。中國的傳統節日五彩繽紛,文化內涵豐厚,留存著人類獨特的文化記憶,對祖先創造的歷史文化遺存,我們必須懷有敬畏之心和珍愛之情。每過一次傳統節日,就是中華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一次加強和洗禮。同學們,不要冷落了中國自己的傳統節日,弘揚和繼承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這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也是歷史和時代賦予我們的神聖使命,中華文明需要我們共同傳承,讓古老的華夏文明煥發新的風采!

還有,隨著端午節來臨,也就意味著整個學期臨近尾聲。希望同學們能認真上好每一節課,在老師們的指導下有計劃有目的的進行系統複習,也預祝同學們在大學聯考、會考、期末考試中取得優異成績!同學們,加油!

幼兒園老師端午節國旗下演講稿

小朋友們好!

我是中五班的張老師。我念一首兒歌給大家聽,聽完以後,我要問幾個小問題。 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

最新端午節國旗下演講稿精選3篇演講稿

?吃粽子,撒白糖,賽龍舟,喜洋洋。 小朋友,你們知道兒歌裡說的是什麼節日嗎?(端午節)端午節是農曆五月初五,你們知道端午節的來歷嗎?讓我來告訴你們吧!端午節是為了紀念偉大的詩人屈原,是我們的傳統佳節。這一天,吃粽子,嘗鹹蛋,劃龍船,掛艾草形成了端午節獨特的風俗。大家都非常喜歡過端午節,再過幾天就是端午節了,你們高不高興呀?讓我們一起再把兒歌念一遍吧,感受端午節給我們帶來的快樂!

五月五,是端陽,

門插艾,香滿堂。

吃粽子,撒白糖,

賽龍舟,喜洋洋。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我們每年都要過各種各樣的節日,有些節日的確是可過可不過,但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我們可千萬不能遺忘,每個傳統節日都有它存在的意義,也有它獨特的過程,比如說,清明節就需要祭奠自己以及逝去的親人朋友;中秋節就需要一家團圓,一起吃團圓飯,一起吃月餅,一起賞月;大家知道最近要過哪個傳統節日了嗎?那就是端午節,在端午節的時候,我們會吃粽子,看龍舟等等,是我比較喜歡的一個節日,我先在此祝大家端午節安康了!

可能有人就會有疑問了,你們可以在中秋節跟朋友說中秋節快樂,但是端午節這天可千萬不能說端午節快樂啊,因為端午節是紀念屈原投江的日子,如果大家對端午節的來歷有興趣的話可以去了解一下。在此我就不細說了,這個經典的故事還是留給大家自己去探索去揣摩吧。但是我可以簡單的跟大家說一下,愛國詩人屈原,眼看著自己的國家被戰爭淹沒,自己卻無能為力,含恨跳入了江中,為了紀念屈原這種愛國的精神,所以才有了端午節。

大家都知道,在端午節絕對會做的兩件事就是賽龍舟、以及吃粽子。這又有什麼說法呢,其實都是有緣由的,因為當時屈原跳去江中,百姓們當然就不希望這麼一個好人就這麼死了,就爭先恐後的划船去救他,後來不僅沒救到,甚至連遺體都沒打撈到,這就演變成了現在的賽龍舟,而粽子在古時候是叫角黍的,最初的粽子也是不是用葉子包著的,而是竹筒,為了河中的魚蝦不吃屈原的遺體,就想著用“筒粽”先餵飽他們,後來才慢慢的演變成用葉子包著的,這點大家都不知道吧?因為我比較喜歡聽故事,這都是我爸爸告訴我的。

不知道大家都會在端午節的時候幹嘛呢,我和家裡人每年都是一樣的安排,上午全家人一起早早的到了江邊去佔好位置,就為了看賽龍舟,我會在那個時候突然能理解爸爸為什麼那麼喜歡看足球比賽,因為真的好刺激,龍舟上的所有人都團結一直,動作一致,在鼓手的打擊節奏下,朝著目標前進,那樣的場景真的非常的壯觀,當然也有很多意見不合,一起練習時間不長的龍舟翻船的現象也有,我也是有幸見過一次。下午的時候我們就能吃到粽子了,香香糯糯的特別好吃,我喜歡端午節的很大一個原因就是能吃到粽子,在其他時間可吃不到,媽媽只會在這天辛苦下而已,其他時間再怎麼叫她也不會煮。

不管大家喜歡吃甜粽子還是鹹粽子還是肉粽子,我希望大家都能在吃粽子的同時懷念一下愛國詩人屈原。

我的演講完畢,謝謝大家!

時間,猶如白駒過隙,又是一年端午節。在每年的端午節時大家都會舉行各種活動,自然少不了演講稿的存在,演講成功的因素有很多,寫好關於端午節演講稿就是其中的一場步驟。怎麼才能寫好一篇優秀的國小生端午節演講稿呢?下面是工作總結之家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過好端午節弘揚傳統文化主題演講稿2023”,歡迎大家與身邊的朋友分享吧!

各位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

再過幾天就是我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了,關於端午節的由來相信大家都很清楚,它是紀念我國的詩人、愛國主義者屈原的節日。

屈原是距今兩千多年前戰國時期的楚國人。他所在的時代是一個戰亂頻繁、弱肉強食的時代。當時的楚國在列強環視的狀況下,卻不能及時的發現自己的錯誤,依舊墨守陳規,沒有改革的`銳志,在國力方面遠遠地被倡導地主階級政治改革的國家拋在了後面。面對連年的戰爭失敗,割地求和,統治階級採取的辦法是偏安一隅,置國家存亡不顧,依舊過著醉生夢死的生活。

屈原就生活在這樣的時代環境裡,他對當前的形勢有著清醒的認識,於是在國內倡導推行了一系列的政治改革。由此得罪了舊貴族遭到了詆譭攻擊。

面對壓力,屈原秉持寧折不彎,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思想,在與保守勢力的鬥爭中顯示了自己的高尚節操,赤誠的愛國之心。

這一片冰心,穿透了兩千年的時空,依然光耀在中華大地。

兩千年之後的今天,我們談論屈原的愛國主義,倡導的是什麼呢?我們倡導的是屈原熱愛自由,和平的精神,是面對危機以天下為己任的高度的責任感,是面對強權寧折不彎的精神,要體會到屈原對於國家人民的深厚感情,體會到屈原對於這片土地,也就是我們腳下這片廣袤大地的深厚感情。

最後用一句屈原的話送給所有的同學“玉可碎而不改其白,竹可黃而不毀其節。”,希望我們珍惜今天的生活,彼此勉勵,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做一個奮發圖強,能為祖國建設貢獻心智的人,能為自己的將來鋪墊繁花似錦的人,能回報呵護自己的父母師長,無愧於炎黃子孫的人。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我今天國旗下講話的題目是:粽葉飄香話端午。

6月13日是我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端午節,又稱端陽節。歷史上的這天人們會通過賽龍舟、包粽子等形式來紀念一顆不朽的靈魂屈原。

屈原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愛國詩人,出生在兩千多年前戰國時期的楚國。他為人正直,學識淵博,很有才幹,在楚國擔任要職。因為他堅決主張抗擊秦國侵略,而受到打擊、排斥,被楚王趕出了朝廷。屈原悲憤至極,在流放途中寫下了許多充滿愛國主義精神的詩篇,如:《離騷》、《天問》、《九歌》等影響深遠的詩篇。後來,秦國軍隊攻佔了楚國的都城。楚國失地千里,屍橫遍野。屈原心如刀絞,他不願意看到國破家亡的慘景,就在農曆五月五日這一天,在寫下了絕筆《懷沙》之後,抱石投江而死,以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

屈原離世已有兩千多年了,今天我們來紀念他,是要學習他愛祖國、愛人民、堅持真理、寧死不屈的精神和他可與日月爭輝的人格。屈原的精神是不朽的。不管時光如何變遷,他會永遠生活在歲月的長河裡,永遠銘記在人們的心中!

我的國旗下講話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親愛的老師和同學們:

端午節大家都很熟悉。你應該稍微瞭解一下端午節的習俗和起源。不過一個地方端午節的習俗很多,今天給大家詳細介紹一下。

端午節是每年農曆五月初五,又稱為端陽節、午日節、五一節、初五節、艾節、端午節、重午日、午日、夏日。原本是消災消災的夏季節日。端午節是中國漢族人的傳統節日。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動逐漸演變成吃粽子、賽龍舟、掛菖蒲、艾草、艾葉、薰蒼朮、白芷、喝雄黃酒。據說吃粽子和賽龍舟是為了紀念屈原,所以解放後,端午節被命名為“詩人節”來紀念屈原。至於掛菖蒲艾葉,薰蒼朮白芷,喝雄黃酒,據說是辟邪。“中國端午節”是國家法定節假日之一,被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詩詞歌賦等大量文學作品從古代流傳下來。

這種說法源於南朝梁朝的吳郡《續齊揩記》和南朝的宗舉《荊楚歲時記》。據說,屈原投河汨羅江後,當地人立即去划船打撈,一路前往洞庭湖,但屈原的屍體一直沒有見到。當時正好是下雨天,湖上的船隻聚集在岸邊的亭子旁。當人們得知是為了搶救賢臣屈博士時,又冒雨外出,衝進了茫茫洞庭湖。為了悼念,人們在河上划船,然後逐漸發展成龍舟比賽。人們怕河裡的魚吃了他的屍體,就回家拿來湯圓丟到河裡,免得魚蝦糟蹋屈原的身體,這後來成了吃粽子的習俗。端午節吃粽子賽龍舟好像和紀念屈原有關,唐代有《端午》首文秀的詩

為證:“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萬水千山粽是情,糖餡肉餡啥都行。糯米沾著紅棗香,粽葉包著朋友情。”不管怎麼說,聽完我的介紹後,是不是又知道了很多端午節的知識呢?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很多同學都喜歡過節,但是大家是否有想過節日是怎麼來的呢?對於即將迎面而來的端午節,你是否去了解過它的來源呢?作為一名中華兒女,我們要多去了解一些中華文化,慢慢的積累起來,我們就能在自己的思想上提升一個高度,也讓自己成為一名更加內含底蘊深厚的華夏兒女。那麼就讓我們一起走進端午節,感受端午節吧!

想必大家都知道端午節是和大詩人屈原有關聯的,屈原是一名振振有名的愛國大詩人,他愛國,最後投身於汨羅河,最後人們為了紀念他而在端午節這一天向河裡投粽子,以此來紀念他,愛戴他。其實更早大家是在端午節這一天祈求身體健康,祛病除災。直到今天,我們依舊繼承著以前的習俗,每每端午,就在耳朵背後帶上一片艾葉,話說這樣就不會感到頭痛了。所以我也總是在這一天早早就帶好了艾葉,為了祈求一個健康的身體。

我相信大家的家庭在端午這一天,也有很多不同的習俗。這些習俗雖然看起來簡單也不太符合實際,但是確實我們一筆非常豐厚的財富啊。在文化上,我們是需要去尊重和繼承的,這是我們每個人身上的責任。不管是紀念屈原,還是為了祈求一份健康,我認為大家都應該把這樣的習俗和文化傳承下去,不至於到未來的世界丟失了這些美好的文化。所以在這裡,我熱烈的號召大家,端午佳節,請在平常粽子的同時,多去了解一些鄉俗文化,為我們文化的繼承傳播一份力量!

端午節,希望大家可以在家裡開開心心的包個粽子,體驗勞動的快樂,也體驗端午給我們帶來的成就感。也希望大家帶著一份赤誠的心嘗一顆粽子,去紀念我們屈原詩人的愛國情懷,也為我們良好的傳統文化接力傳承!同學們,端午節就這樣到來了,在瞭解了節日文化的情況下,讓我們衷心的為我們的端午祝福,為我們的祖國祝福,也為我們綿延不斷的中華文化祝福吧!這一個端午節,是一個你我安康的節日,也祝願不遠的未來,我們能夠有一個更好的未來。即使這是一個紀念性的節日,但是也希望能夠帶來一些未來的希望,讓你我,在這條道路上共同前行,共同健健康康的成長!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端午節到了,我們班開展了“話說端午節”的綜合實踐活動,老師給大家分配了不同的任務,我負責查詢端午節的習俗。通過我與同學們的努力,我們都受益無窮。

這次綜合實踐活動,讓我知道了許多端午節的知識,我知道了端午節為什麼要佩戴香囊。原來是因為那時蚊蟲多,容易被叮咬,而香囊發出的香味能驅趕蚊蟲。在古代傳說有辟邪的作用。

我還知道了端午的由來,是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屈原是一位愛國主義詩人,他不忍心看著自己的國家被他人霸佔,最後投江而死。

通過了這次活動,我收穫了不少東西,我知道了查詢資料的方法有很多:檢視書籍、問老師、網上搜索等等。最方便快捷的方法是:網上搜索。

通過這次活動,我也體會深深:生活中的祕密有很多,需要我們一起去探索、發現。我們要仔細觀察生活中的問題,用心去解決。我們一定能體會到探索奧祕的樂趣。

白駒過隙,日光荏苒,又是一年端午節。為了慶祝端午節的到來,很多人就會舉行活動,那當然少不了演講稿了,一場成功的演講,要求我們一定要提前寫好關於端午節演講稿。那麼一篇優秀的國小生端午節演講稿要怎麼寫呢?下面是由工作總結之家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中國傳統節日文化之端午節學生優秀演講稿”,希望能對您有所幫助,請收藏。

(甲)敬愛的老師,(乙)親愛的同學們:

(甲乙)大家早上好!

(甲)今天我們演講的題目是:端午節的隨想。

(乙)端午節讓我們想起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他生活在20xx多年前戰國時期的楚國。他為人正直,學識淵博,但卻因為他的忠誠和仗義直言而被革職流放。秦國趁此機會進攻楚國,楚國千里疆域毀於一旦。看到國破家亡,百姓流離失所,屈原有心報國,無力迴天。悲憤之下,就在農曆五月五日這一天,自投汨(mi)羅江。

(甲)當地百姓聽說屈原投江了,紛紛划船前來救助,把江米裝進竹筒,扔到水裡餵食魚蝦來保護屈原的遺體。久而久之,我國就形成了端午節賽龍舟、吃粽子的習俗。

(乙)滔滔汨(mi)羅水,悠悠數千年,屈原已去,但是他的愛國熱情卻已化成一座豐碑,牢牢地矗立在每個中國人的心中。

(甲)也許,這古老的傳說你早已經聽過,已經無法讓21世紀的現代人感動。更遺憾的是,現代國人在越來越熟悉西方節日的同時,也在以更驚人的速度遺忘著自己的歷史、自己民族的傳統節日。

(乙)中國擁有著上下五千年的悠久文明,我們的祖先給我們留下了數不清的文化瑰寶。在繼承傳統文化方面,我們守著“聚寶盆”卻不善於保護和挖掘。在很長一段時間裡,中國人著眼於創新,卻忽視對傳統的堅持,有句話說的好: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在日新月異的今天,該如何保護與繼承我們的傳統文化,顯然已是一個不容迴避的問題。

(合)同學們,中國的傳統節日文化內涵豐厚,留存著華夏民族獨特的記憶,節日除了是一種習慣之外,更代表著文化和民族的認同。對祖先創造的歷史文化遺存,必須懷有敬畏之心,必須高度重視。讓我們懷著敬愛之心和珍愛之情來看待中華的每一個傳統佳節吧!因為每過一次傳統節日,就是中華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一次加強和洗禮。傳統節日背後流傳的是悠久的歷史、輝煌的文明,積澱的是廣博的底蘊和千年不變的民族精神。面對祖先遺留下來的歷史文化,作為後人,每一個炎黃子孫,都要自覺的做一個維護者和傳承者。從七夕的金鳳玉露,到重陽的登高賞菊,從秦腔的底蘊(yun)悠綿,到京劇的唱唸坐打,中國的傳統文化,在華夏浩繁的史帙(zhi)中顯得那樣熠熠(yi)生光、璀璨(cuican)奪目。我們是中華民族未來的棟樑之材,中華文明需要我們共同傳承。就讓我們一起努力,讓我國的優秀傳統文化生生不息的延續下去,讓華夏文明在世界大地上徹徹底底的紅火起來吧!

(甲)我們的演講到此結束

(乙)謝謝大家!

尊敬的各位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

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悠悠粽香,中華悠悠》。

紅豆糯米,這是端午的粽子;思念牽掛,這是端午的情懷;龍舟紙鳶艾草菖蒲,這是端午的傳統,也是中華的傳統。

我們總覺得“中華傳統文化”離我們很遠,但它一直就在我們身邊。

仲夏端午,蒼龍七宿正南中天,即如《易經·乾卦》曰:“飛龍在天”,這是涵蓋了古老星象文化的端午起源。紀念戰國屈原堅貞不屈,這是涵蓋了人文哲學的端午起源。只要我們留心,就能發現中華傳統,一直在我們身邊。即便是一雙小小的一頭方一頭圓的筷子,它也對應著中國人對世界天圓地方的理解。所以,為何要說它離我們很遠呢?

我們這一代是新時代的經歷者和締造者,時代一直在新,我們也一直在行。然而不能變、不會變的是我們對中華傳統文化的堅守。

讀萬卷書,明中華傳統。“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這是《老子》教給我們的至柔而容天下的胸襟和氣度。“先國家之急而後私仇也”這是《史記》教給我們的家國大義。“首孝弟、次謹信、泛愛眾、而親仁”這是《弟子規》教給我們的上慈下孝、尊敬師長、誠實守信、禮儀待人。點明燈一盞,沏香茗一杯,讀書冊萬卷;博學廣識,我們才能明白什麼是中華傳統。

行萬里路,承中華傳統。撐一把油紙傘,走進煙雨朦朧的雨巷,這是江南。綠水繞白牆,紅蕊落青瓦,這是中華的悠悠。聽一聲聲鏗將有力、直擊人心的嘶吼,這是華陰老腔。一段段百轉千回的曲調,一次次臺上演員的傾力演唱,這是中華的震撼。拿一張紅紙,握一把剪刀,這是剪紙。靈動的手指剪出年年有餘、千里鶯啼,這是中華的創造。行萬里路程,觀大千世界,我們才能明白什麼是中華傳統。

思萬千緒,創中華新文化。有活水來,才有清如許,源遠流長的才是中華。吾輩當以知識的浪花去推動思考的風帆,以智慧的火星去點燃思想的火花,以浪漫的激情去創造美好的未來,以科學的力量去強勁騰飛的翅膀,我中華才能綿延不絕,我中華文化才能生機無限。

綠楊帶雨垂垂重,五色新絲纏角粽。伴著悠悠粽香,我們迎來端午,這是我們中華優秀的傳統文化。

願我少年郎明我中華傳統,

願我少年郎承我中華傳統,

願我少年郎創我中華新文化!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你們好!

端午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在全國各地都在慶祝端午節。端午節這天我們吃到了香噴噴的粽子,戴上了香香的`香袋,有的划龍舟,有的舞龍獅,而我們是去農村的哥哥家玩。讓我們一起去看看吧 !

在道路兩旁到處是麥子,成熟的麥穗在陣陣微風中跳起舞來,真像金色的海洋,到了哥哥家,我看見很多果樹,有杏樹、李子樹、桃樹等,樹上結滿了果子,沉甸甸的果子把樹枝壓彎了,我真想馬 上摘一顆嚐嚐啊!哥哥家還餵養了很多動物,有雞、羊、狗、兔子。參觀完他們家我們就上山了。沿著小路一直走到山溝,我看見幾個山洞很好奇,就跑了進去,裡面全是黑暗什麼也看不見,我很害怕 就跑了出來一直往前走,看見一個很好的洞,它外面有一層裡面也有一層,是這裡xx的山洞。我問媽媽這是幹什麼用的?媽媽說:“這是古時候人住的地方,因為那裡很窮只有住在山洞裡。”

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我所知道的端午節》。 農曆五月初五,俗稱“端午節”,端是“開端”、“初”的意思。初五可以稱為端五。一些地方又將端午節稱之為五月節、艾節、夏節。端午節是我國漢族人民的傳統節日。始於春秋戰國時期,至今已有xx多年曆史。端午節的由來與傳說很多,主要有:紀念屈原說、紀念伍子胥說和紀念曹娥說;據聞一多先生的《端午考》和《端午的歷史教育》列舉考證,端午的起源,是中國古代南方吳越民族舉行圖騰祭的節日,比屈原更早。但千百年來,屈原的愛國精神和感人詩辭,已廣泛深入人心。在民俗文化領域,中國民眾把端午節的賽龍舟和吃粽子,都與紀念屈原聯絡在一起。

今天我就給同學們介紹一下屈原說:屈原,是春秋時期楚懷王的大臣。他倡導舉賢授能,富國強兵,力主聯齊抗秦,遭到貴族的強烈反對,屈原遭饞去職,被流放,在流放中,寫下了憂國憂民的《離騷》、《天問》、《九歌》等不朽詩篇,影響深遠(因而,端午節也稱詩人節)。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終不忍捨棄自己的祖國,於五月五日,在寫下了絕筆作《懷沙》之後,抱石投汨羅江身亡,以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傳說屈原死後,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湧到汨羅江邊去憑弔屈原。漁夫們划起船隻,在江上來回打撈他。人們見後紛紛仿效。一位老醫師則拿來一罈雄黃酒倒進江裡,說是蛟龍水獸喝醉暈倒,就不會傷害屈大夫。後來為怕飯糰為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發展成今天的棕子。

而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動逐漸演變為:吃粽子,賽龍舟,掛菖蒲、艾葉,薰蒼朮、白芷,喝雄黃酒。據說,吃粽子和賽龍舟,是為了紀念屈原,所以解放後曾把端午節定名為“詩人節”,以紀念屈原。至於掛菖蒲、艾葉,薰蒼朮、白芷,喝雄黃酒,則據說是為了壓邪。

端午節除了人們所共知的吃粽子外,各地還有豐富的食俗。吃黃鱔吃麵扇子吃茶蛋江西南昌地區,端午節要煮茶蛋和鹽水蛋吃。蛋有雞蛋、鴨蛋、鵝蛋。蛋殼塗上紅色,用五顏六色的網袋裝著,掛在小孩子的脖子上,意謂祝福孩子逢凶化吉,平安無事。

每年端午節,我最喜歡吃粽子了,南北各地風俗習慣不同,粽子大小不一,有甜有鹹,大的有達二、三斤的巨型兜粽,而小的也有小巧玲瓏,長不及兩寸的甜粽。我吃過咱們四川樂山產的肉粽子最好吃,黃澄澄的糯米里夾著臘肉,肥而不,吃起來一股花椒和竹葉的清香,口齒留香,味道悠長。最可貴的是價格低廉,每個重有八兩,才二元五角錢。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

一年之中,我最期盼的就要屬家鄉的端午節了!它在每年5月初5等著我們呢!

每到端午節,不得不提的應該算吃粽子了吧!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來已久,花樣繁多,有三角形的,有菱形的,有直筒形的……去年的那天中午,我和爸媽開車去接爺爺奶奶去酒店。我總是第一個跑到包廂,服務員端上粽子到桌上,那粽香也已四處飄溢,粽米中摻雜著豬肉,板栗、紅棗、赤豆等,真令人垂涎千尺!我餓虎撲羊般抓起一個就咬,哇!人間美味呀!不一會兒,我的小肚子就變得圓鼓鼓起來。

從酒店回家後,我迫不及待地開啟電視,正在現場直播賽龍舟。周圍的人川流不息,穿著節日盛裝,屋頂上彩旗飄揚。只聽“砰,砰,砰”,三發訊號彈升上天空,所有龍舟按一字排開,“龍頭”上長著龍鬚,“龍身”上有一片片鱗片,真像一條真龍潛入水!“啪”,禮炮響了,十幾條“龍”在水上像離弦的弓箭一樣飛弛,水波碰撞著兩岸的岩石,發出嘩嘩巨響。行人紛紛給“龍”加油,指揮官在“龍頭”上敲鑼打鼓,給身穿紅衣的船員加油鼓勁,終於,一條“小白龍”逐漸脫穎而出,奪得冠軍,兩岸掌聲轟鳴。

我家鄉的端午節有意思吧!希望你來到我的家鄉來作客!

謝謝大家!

標籤:演講稿 國小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