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觀後感

《一生只為一事來》電影觀後感

觀後感2.75W

《一生只為一事來》講述的是地產開發商董大山正在想方設法拆除阻礙自己專案的陳舊國小,但是電視臺播放的“感動中國年度人物”評獎中的一個名字,讓董大山的記憶一下子回到了36年前……以下是本站小編收集的《一生只為一事來》電影觀後感,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一生只為一事來》電影觀後感

《一生只為一事來》觀後感一

國產片的旁白敘事又來了。彷彿不旁白矯情就不是國產片。

平淡到就像一潭死水,一件件雞毛蒜皮的碎事,沒有任何的戲劇波動,沒有任何一個人物的成長改變,典型的國產片流水賬模式。

支老師從城市來到山村支教的動機何在?沒有一個合理合情的說明,顯得這個人物很虛。看人家《放牛班的春天》,《教師日記》甚至《哪啊哪啊神去村》都不是平白無故就來奉獻自己的青春自己的愛的。而且這個人物由始至終是沒有“成長”的,她沒有因為什麼困難而產生離開的念頭,而且對父母絕情(丟下父母遠走他鄉是為不孝,與華夏的傳統文化美德是背道而馳的,“大公無私”到犧牲自己的愛情、親情、青春和未來,這樣的人一點也不可愛,也不值得提倡!)。

這種拍了無數次的支教電影,但從沒看過一部真正動人的。有一部《遙望南方的童年》,人家講的不是支教,卻將鄉村教育講得比誰都深刻有愛。

《一生只為一事來》觀後感二

開始沒報很大期望,但一行數人居然都看的流淚了,這是一部需要安靜觀看的影片,沒有跌宕起伏的情節,沒有絢目驚豔的特效,它其實就像支老師的一生:平凡,素樸,但每一秒都飽含著創作團隊的赤誠之心。

電影裡,董大山是整部電影的主線,用他時間跨度巨大的視角來呈現支老師三個人生階段的片斷,其實這也是所有人的視角,因為任何人都無法完整的看見支老師為孩子們奉獻的每個日夜,正如電影裡所說的:“我不知道那場大雨有沒有淋到支老師,但我可以想象的到,在那段孤獨的上山路上,在我們沒有看到的許許多多地方,在漫長的年年歲歲、春夏秋冬裡……她就是這樣艱難無畏的獨自跋涉,獨自前行……”,沒有人知道她究竟孤獨的經歷了多少,電影短短的108分鐘同樣無法完整展現,時間的侷限性是電影的遺憾,同時這又是許許多多“支老師們”的偉大。一部感人至深的好片要靜心品讀。

《一生只為一事來》觀後感三

我是鄉下長大的,我的父母都是鄉村教師,來看這個片子後感覺心裡挺不舒服的。中國有很多很多村校好老師,卻因為缺好的編劇和導演沒辦法把故事說出來。

1.細節處理不夠真實。一處是河邊狗一下在對面,一下在這一面。還有一處是小馬過河,我是村裡長大的,我們村裡孩子沒有過不了河的。更何況有大石頭。支老師落水,水很淺,只要站起來就可以了。學生都在救老師,老師卻躺著不動。八十年代的城裡人再脆弱也不至於掉淺水裡站不起來。狗是游泳好手,不會淹死。村裡孩子不會說自己村的醫生是赤腳醫生。這個概念我們鄉下孩子不懂,我們和尊重老師一樣尊重醫生。

種的樹,太密了,長不大的。

羅如意媽媽一個農村大媽,紋眉很精緻。

2.刻意煽情。很多地方沒有尊重觀眾的感情脈絡,逐步鋪墊。支老師離開,就靠女同學的一次咆哮流淚,就讓大山覺悟了。浪費了一個非常好的煽情點。

說下我童年的幾個片段吧。

我表哥是在山頂教書的老師,只有三個年級,大概二十個不到的學生,春天筍會從教室裡長出來,冬天孩子手上都是凍瘡。學校沒有自來水,水要靠老師自己挑。學生覺得我哥工作辛苦還要挑水太累,三年級的學生就每天早上起來主動幫哥哥挑水,這個傳統一直延續。

山上沒有完整的操場,城裡人捐的足球不能踢,一踢就沒了,哥哥就帶著孩子們縫沙包,上課的時候就丟沙包,丟沒了也不可惜。

四年級,孩子們就要去山下讀書,我爸媽的學校裡。山高路遠,得住校。因為還小,會尿床,我媽媽每天下課時候就跑宿舍去摸床鋪,把尿溼的被子悄悄拿出來晒。

村裡人感謝老師,每次到了季節都會送一些自己家種的菜阿水果阿來,每次都和我爸媽說,孩子不聽話,就打,我不心疼,只要肯讀書,怎麼打都沒關係!

所以,我們小時候讀書不認真,是要被打手心的,並沒有覺得老師是什麼體罰。

標籤:觀後感 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