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觀後感

鏡子微電影觀後感7篇

觀後感2.14W

我們不管在寫什麼文體的時候都要梳理好思路,觀後感也是,觀後感是記錄我們看一部作品而引出的感想,以下是寫文件範文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鏡子微電影觀後感7篇,供大家參考。

鏡子微電影觀後感7篇

鏡子微電影觀後感篇1

2017年4月20、21日,中央電視臺12頻道放了兩集《鏡子》。巴蒂媽?把節目的連結放在了群裡,我仔細看了節目,有一點感想,現寫出來分享分享。

首先,我是好心痛好心痛片子中那些被剝奪了自我的孩子們!這些所謂的出了問題的孩子,實質上是自我覺悟了,他們在吶喊、在抗爭,然而父母們卻執迷不悟,他們控制,甚至囚禁(孩子說的原話)孩子的自我。我相信如果父母們再不醒悟,真會把孩子逼上絕路的........

其次,我特別贊同片中的一個觀點,那就是為人父母,必須要學習,虔誠地虛心地學習。

聽說,寧馨曾經護航過4個家庭,這4個孩子都在這個學校學習過。其中的三個迴歸正軌,一個正在護航之中。真慶幸啊!來寧馨的父母真是找對了地方。

我記得片中有個孩子喊著說:應該學習的是他們(父母),不是我,我只要學習一週就夠了!要改變的是他們......有專門為父母舉辦的學校嗎?

寧馨就是一所理實交融的父母學校,這裡不光有理論,更重要的是有踐行!父母在踐行中接受理論,改變觀念,然後再指導行為和實踐,這樣實現徹底的改變,改變的父母給孩子提供正確的環境,和孩子建立良好的關係,給孩子自由成長的空間。這才是解決問題的根本出路!解鈴還需繫鈴人,繫鈴人是父母,所以父母要學習要改變。

片子中的一週父母學習時間是遠遠不夠的,而且只有理念沒有實操,不能夠內化成父母自己的思想。

寧馨是學校、是熔爐;蕭老師是導師、是媽媽、是姥姥。我相信只要父母虔心向學,踏實修煉,必然會成為有效能的父母,必然會帶領孩子走上幸福的康莊大道!

鏡子微電影觀後感篇2

父母對孩子的愛有時卻會造成傷害,這究竟是為什麼?“問題孩子”的背後是否有一個問題家庭教育模式的存在?北京國際電影節紀錄單元入圍影片《鏡子》昨天在國家圖書館舉行了首映典禮暨交流會。作為中國首部深度探討家庭情感教育的紀錄片,該片由央視社會與法頻道出品,經過《天網》欄目十年醞釀與策劃、兩年拍攝與製作完成。

?鏡子》講述了三個因孩子輟學而陷入困境的家庭,父母們無奈將孩子送入一所特殊學校接受“改造”,卻意外地讓自己接受了一次觸及靈魂的啟蒙教育的故事。片中出現的幾個孩子有輟學的,有早戀的,有網癮的,所展現出的“問題”各有不同,但有一個共同點,就是在家庭教育模式上都存在問題。比如有的家長將自己的理想寄託在兒子身上,一切以學習為目標給孩子增加心理壓力和反抗隱患;有的家庭母親的忍讓妥協、父親的冷暴力,讓孩子產生了只有做出一些過格的事情才能得到關注的錯誤想法……

“孩子是家庭的一面鏡子,而家庭更是社會的一面鏡子”。《鏡子》總導演盧釗凱介紹,影片以代際情感問題為切入點,通過客觀冷靜地真實紀錄,呈現三個家庭的社會學樣本,以情感教育缺失這一新視角,重新審視當今時代中國家庭面臨的親子關係、親密關係等情感問題。

“每一個人都是孩子”。與盧釗凱一同合作執導該片的導演範永東說,這部片子的故事是講述關於家庭情感教育這個話題,但實際上在故事背後融入了創作者對於人性的理解、對於愛和慾望的思考。他和盧釗凱力圖通過影片找到一條線索,一個解決中國人精神層面或者心靈層面問題的線索。

鏡子微電影觀後感篇3

影片以情感問題為切入點,通過客觀冷靜地真實紀錄,呈現三個家庭的社會學樣本,以情感教育缺失這一新視角,重新審視當今時代中國家庭面臨的親子關係、親密關係等情感問題。孩子是家庭的一面鏡子,而家庭更是社會的一面鏡子。紀錄片在充分呈現社會生態複雜性的基礎上,給觀眾提供了充分的思考空間,讓心靈回家!讓愛不再變成傷害。

央視網訊息:"我告訴你們,最好不要抓著我,你們抓著我是控制不了我的","你讓他跳,你看他敢嗎,他每次說完這句話,我就想我要是再回家我就是孫子",這些"狠話"都是出自幾個花季少年的口中,為什麼父母對孩子滿滿的愛有時卻造成了滿滿的傷害? 這是一個關於心靈回家的故事。

由中央電視臺社會與法頻道十年策劃、兩年攝製的中國首部深度探討家庭情感教育的真實電影《鏡子》講述了一個關於心靈回家的故事。 三個家庭因孩子輟學而陷入困境,父母們無奈將孩子送入一所特殊學校接受"改造",卻意外地讓自己接受了一次觸及靈魂的啟蒙教育。 孩子是家庭的一面鏡子,"問題孩子"的背後往往有一個問題家庭教育模式的存在。

影片以情感問題為切入點,通過客觀冷靜地真實紀錄,呈現三個家庭的社會學樣本,以情感教育缺失這一新視角,重新審視當今時代中國家庭面臨的親子關係、親密關係等情感問題。 孩子是家庭的一面鏡子,而家庭更是社會的一面鏡子。 紀錄片在充分呈現社會生態複雜性的基礎上,給觀眾提供了充分的思考空間,讓心靈回家! 讓愛不再變成傷害。

鏡子微電影觀後感篇4

大致把央視拍的《鏡子》這部紀實的紀錄片看完了。總長兩個小時的紀錄片的資訊含量是相當大的。

有點題外話,這部紀錄片已經相當震撼了,能夠把很多不忍直視的問題披露出來,這個相當難得了。而且是在央視這樣的主流媒體!是不是說明有關方面已經對當前教育中出現的問題開始了反思,這是一個很好的訊號啊!所以說是首都的一部分學校甚至聽課來看這部片子。其實這部片子跟我們大武漢有很大的關係,片中的這個學校就在咱們武漢,裡面涉及的孩子就是武漢的孩子,很多場景畫面都讓人十分眼熟,比如光谷步行街這塊。不知道我們武漢的教育主管部門的領導有沒有看過這個片子,咱不停課看一看?其中的澤清的爺爺還是湖北大學的副教授,與我也扯的上一點點關係。可能這樣的片子的負面資訊太大了,讓咱們武漢有點丟臉?也許吧,無論如何,這部紀錄片確實是值得家長和孩子一起收看的。不光只是讓家長反思,其實裡面包含的內容囊括了方方面面。應該是值得整個社會的反思。

這個學校收錄的都是所謂的“問題少年”逃學,叛逆,迷戀網路等等。家長和學校已經束手無策了,只能藉助於第三方力量。而從片中所透漏的資訊主要是聚焦在家庭,孩子都是在對父母的控訴,這個是主線。家庭教育的缺失,這個其實不光是片子中的這些家庭的問題,應該來講是代表了我們當前中國社會的主流的家庭教育的思維模式。只是這些孩子所遭遇的情況比較嚴重而已,走了一點極端而已,與他們的個性和性格也有一定的`關係!其實不用慶幸自己的孩子沒有向片中的孩子一樣,個人感覺這個比例不會是少數,而心理問題都暗藏於很多類似遭遇的孩子心中,只是沒有一個誘因和條件來爆發而已!或者是在一些情形下,在消解了一點。我們只能說是感到慶幸吧。而目前的所謂的“安全問題”形式的嚴峻,已經是我們當前教育的“警報”在拉響了!如果長此以往,只能會讓家長和學校焦頭爛額,會產生更多的問題,更復雜的問題!

鏡子微電影觀後感篇5

近期,央視12頻道播出了教育記錄片《鏡子》,有多處的中國小校對家長統一做出要求,讓孩子家長進行搜尋觀看。影片通過一個個鮮活的真實例項告訴我們,每個極端孩子的背後都存在一個問題家庭。孩子出了問題,首先家長難辭其咎。

人們認為:每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身心健康,學有所成。家長往往就簡單粗暴的用自己價值觀來教育,甚至是控制孩子,不自覺的就忽視了孩子的感受。可以說,沒有去關心孩子內心是否快樂,是不是真的在健康成長。沒有走進孩子內心的家長不是好家長,家長就要進《家長課堂》進行再學習、再提高。

家長認為:應該多照照鏡子,找找自身原因,提升家長的水平。要和孩子交朋友,將心比心,交流溝通,變命令為商量。要以自己為表率,尊老愛幼,尊師重教,誠實守信,培養孩子樂於助人、關心集體、團結協作的好品質,不讓孩子沾染不良的學習和生活習慣。

老師認為:家長和孩子不小心發生衝突時,要講究方式方法,爭取做到:態度不粗暴,語言不過激,從孩子角度來尋找對策,解決問題。如果孩子的學習成績與目標有差距時,家長首先要安慰並告訴孩子“比學不比強”,盡最大努力學習了就可以了,結果不如人意也算正常,逐步培養孩子正面應對挫折的勇氣。

輿論認為:教育無定法,永遠在路上。有老師的正確指導,有學校的科學管理,加上孩子家長謙虛謹慎的努力和配合,孩子們就一定會擁有快樂而又充實的學生生活,每個孩子的將來就能有一個光明的前程。

鏡子微電影觀後感篇6

看過這部“大片”人大附中校長一語驚人:有些家長沒有資格當家長。

?鏡子》的主創團隊分別於4月1日、5日和11日開啟了中國人民大學附屬中學、首都師範大學和河北省石家莊二中的校園放映活動,在此期間,家庭情感教育、孩子的自我成長等話題引發了廣大師生和家長的熱烈討論。4月1日上午,中國人民大學附屬中學國中部和高中部的部分班級停課半天。三百多名學生列隊進入學校大禮堂,同時,還有一百多名學生家長,他們將在這裡觀看一部還沒有公映的紀錄片。在整整九十分鐘的放映過程中,每一幀畫面、每一段對白都牽動著學生、家長和老師的情緒。

覺醒,一場盛大的成人禮

2017年4月11日下午4點,在鋼琴的伴奏下,河北省石家莊第二中學九百名高三年級的學生和九百名學生家長坐滿了主樓前的噴泉廣場。高三學子將在這裡與父母互換家書,宣讀成人誓詞,這是屬於他們的成人禮。在父母為孩子們帶上領花和領帶的時候,他們給彼此一個深情的擁抱,這是一個家庭最溫馨的時刻。而就在兩個小時前,中國首部探討家庭情感教育的真實電影《鏡子》剛在廣場邊的報告廳播映完畢,國內知名實戰派心理諮詢專家張久祥的一句話仍然餘音繞樑。

鏡子微電影觀後感篇7

昨天晚上看了央視教育紀錄片《鏡子》,看後一聲長嘆,孩子都是好孩子,可是家長卻不一定是好家長。今天看完學生的日記,再次印證我的想法,每個孩子都是好孩子,純真、善良,但家長卻不見得。

陳雪媛的媽媽長期在國外,由爸爸帶著。

劉雨荷的日記寫的非常感人,媽媽的留言也是愛意濃濃。

江謝語哭得最傷心,從她的日記中可以看出,她完全看懂了《愛心樹》中的那棵樹就是一直在付出的媽媽。

姜淏月的日記讓我一陣唏噓。他說每次考試沒考好,媽媽都打他,但是他一直默默忍受,即使如此,他依舊愛媽媽。多好的孩子啊,可是家長面對孩子純真的愛,又是怎樣的呢?我想,姜媽媽看到這封信,一定會有所觸動。

看完《鏡子》後,結合同學們的日記,我覺得我不能把孩子們逼在讀書這條路上,“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給成功地人生設定了唯一的終點,但“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老祖宗告訴我們,各行各業都有成才之人。這次讀書,不僅孩子們成長了,我也成長了。孩子和父母本是親密無間的關係,自從進入學校,自從有了考試,多少傷痛和眼淚都是圍繞成績而來,我不能改變目前的教育形式,但能最大限度地保護這種親密的親子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