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觀後感

《七七事變》觀後感三篇

觀後感2.81W
我們在寫《七七事變》觀後感的時候,一定要將自己內心感受和作品本身相結合來寫,那關於《七七事變》觀後感怎麼寫呢?以下是本站和大家分享的《七七事變》觀後感三篇的參考資料,提供參考,歡迎你的參閱。
《七七事變》觀後感三篇

《七七事變》觀後感1

在“九一八”事變後,日本帝國主義侵佔了我國東北三省,接著又蠶食華北,妄圖把侵略的魔爪伸向全中國。至1937年上半年,北平的東、北、西三面都被淪陷了,位於北平西南郊的盧溝橋便成了平津通往南方的咽喉要道。

七七事變,又稱盧溝橋事變。七七事變是日本帝國主義為實現吞併中國的野心而蓄意製造出來的,它象徵了全面侵華的開始。1937年7月7日夜,盧溝橋的日本駐軍在未通知中國地方當局的情況下,徑自在中國駐軍陣地附近舉行所謂的軍事演習,並詭稱有一名日軍士兵失蹤,要求進入北平西南的宛平縣城(今盧溝橋鎮)進行搜查,當然中國守軍拒絕了這一無理的要求。在日軍無理要求遭到拒絕時,竟然來硬的,向中國駐軍開始攻擊,守橋士兵們以橋上的.望柱、欄板為掩體,向敵人射出仇恨的子彈,進行了頑強的抵抗,無奈寡不敵眾,全部戰死在盧溝橋上。從此,中國人民處在水深火熱之中,民不聊生。最後經過了8年的流血犧牲,艱苦抗戰,以死亡數千萬軍民、耗資千萬億美元的代價,終於在1945年8月15日以日本宣佈無條件投降,贏得了民族解放戰爭的偉大勝利!

令我記憶最深的是,奮力抵抗的是中國國民黨第29軍。其中,有一個師長叫趙登禹。他慘死在日軍的轟炸之下。但他沒有倒下,而是站在石獅子旁犧牲的。之前這位師長這樣對孩子說:“孩子,如果爸爸沒有把鬼子趕跑就已經倒下了,你也要參加抗日誌願軍,和我一樣殺鬼子!”這使我很感動,因為這位師長不甘心自己倒在鬼子面前,他希望下一代能抗日勝利,趕跑侵略者。讓自己的祖國又恢復和平。戰士們越戰越勇,奮不顧身地衝向敵人,和小鬼子同歸於盡。日本人把自己國家的國旗插在橋上,中國戰士把他們的國旗砍下來,全都扔到河裡。29軍的戰士們懷著憤怒的心情,英勇殺敵。顯現出了中國人的那種不低頭折節,不向敵人所屈服的優秀品質。

日本帝國主義早就對中國進行侵略,但中國對帝國主義地反抗從七七事變後才開始,這是為什麼呢?原來當時的中國十分弱小,不敢正面和敵人交鋒,只是想通過談判、忍讓的方式得到一點和平。想不到日本帝國主義不但沒有讓步,反而得寸進尺,變本加厲,這便有了後來的七七事變。在日本對盧溝橋一代進行挑釁的時候,中國戰士毅然選擇了反抗,拿起手中的武器,向小鬼子開火。第二天晚上,戰士們懷著同仇敵愾的心情向敵人發起了猛攻,雙方一直激戰到凌晨,侵佔橋頭的日軍全部被殲,盧溝橋重又回到了中國軍隊的手中。中國人從此知道了一味退讓是絲毫沒有作用的,這隻能讓敵人更加的囂張,只有反抗才是唯一的出路!但是,日寇依然不死心,繼續向平津一帶調集兵力,不斷對中國軍隊發起攻擊。中華民族處在生死存亡的關頭。盧溝橋事變的第二天,中國共產黨就通電全國,大聲疾呼:“平津危急!華北危急!中華民族危急!”號召全國軍民團結一致,把日本侵略者趕出中國!

這慘痛的事實告訴我們,一個國家落後就要捱打。俗話說:“弱國無外交”,一個國家只要落後,就會被帝國主義所欺凌,只能任人宰割。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國作為戰勝國,參加了在法國巴黎舉行的和會。這時候,中國享受的不是勝利者的榮譽,而是莫大的恥辱。國聯向作為勝利者的中國提出了21條不平等條約,其中規定了把德國以前在中國的特權,轉讓給日本。這就充分說明了一個國家只要落後,他的權益就無法受到保障,只能任人宰割。但在弱小的國家受到欺凌時,選擇逃避,是沒有一點作用的,退讓,只會讓敵人更加囂張,。們永遠都貪得無厭,所以哪怕國家再弱小,也要和侵略者進行鬥爭,只有反抗才是唯一的出路。這樣,才能維護自己以及國家的尊嚴。這使我想起了發生在明朝那場保衛北京城的故事。當時,明英宗親征,卻在土木堡被瓦剌打敗,明朝的精銳部隊幾乎全部陣亡,瓦剌乘虛而入,一舉包圍了北京城。這時擺在大家面前的只有三條路,投降,逃跑和反抗。當時的兵部侍郎于謙決定要和瓦剌決戰與北京城下。在他的誓死抵抗下,明軍最終取得了勝利,把瓦剌趕出了北京城。

如今中國已經強大了,軍事、政治等國力也快速提升,沒有哪個國家再敢侵略我們了。即使這樣,我們這一代也應該好好學習,把我們的祖國變得更加強大,讓和平之光,永照這塊肥沃的的黑土地!

《七七事變》觀後感2

這篇文章反映了七七事變的全過程,揭示了當時日軍無恥的行為和表現了八路軍與新四軍不怕為國犧牲的精神。

文中寫道:“1937年7月7日夜,日軍在盧溝橋北邊以進攻盧溝橋為目標,舉行軍事演習。他們藉口一名士兵失蹤,無理要求進入宛平縣城搜查,遭到了中國守軍的拒絕。日軍隨即向宛平縣開槍炮。”這段文章反映出日軍的無恥和狡詐的行為,為了佔領我國領土,利用謊言想進入宛平縣,我軍不同意他們便開槍開炮,強行進入,表現出了他們醜陋的面孔。而在戰爭中為戰勝敵人,有很多戰士光榮的牲在盧溝橋的橋頭。其中,二十九軍副師長佟麟閣和二十九軍師長趙登禹也光榮犧牲,他們這種為國捐軀不怕犧牲的精神真讓人敬佩。

歷史告訴我們,7月7日不是一個平凡的日子。看,宛平城牆上的'彈坑依然有血的痕跡!聽,盧溝橋畔的晨風似乎在訴說!血祭盧溝,國人難忘歷史,面向未來,我們任重道遠!74年前的今天,在戰雲密佈的盧溝橋畔,日軍帝國主義打響了全面侵華戰爭的第一槍;同樣在這一天。寧死不屈的中國軍民向侵略者射出了抗擊的子彈。在民族危亡時刻,中華民族同提人抗爭,共赴國難,投入正義的抗戰中,血雨腥風,艱苦的8年抗戰,是100多年以來中國人民反抗外敵入侵取得的第一次完全勝利。

今天重溫歷史,既是為了紀念這一偉大勝利,同時更是為了珍惜和平,為了開創未來。以史為鑑,才知和平的珍貴。

今日抗戰勝利60週年,我有太多的話要說,但更多的是等著我們為國家盛強。為世界和平風險智慧和力量的強大動力!

讀完這篇文章後,我真正感受到了當時的社會背景,當時的人民。百姓得可憐,當時敵人的可惡,當時的戰士們的英勇,戰士們是用他們的血和身軀為我們現在的生活鋪下了一條大道!

《七七事變》觀後感3

昏暗的光線伴著少許雪花,熒光屏猶如一面歷史之鏡,他讓我們穿越時空,回到了那個動盪不安,炮火連天的年代。1937年7月7日,在宛平城外的盧溝橋,發生了震驚世界的“七七事變”。從此,日本法西斯全面侵略中國的戰爭序幕被拉開了,一段發生在有著五千年曆史文明的國度的殘酷戰爭開始了,一段中華人民英勇抗戰保衛祖國的戰爭開始了。

我們都知道在“七七事變”之前,日本就對我們的華北窺覷已久。只是他們找不到足以對華北進行侵略的藉口,於是他們就變著法兒的誘惑這裡的軍政府,想在這裡建立第二“偽滿洲國”。然而,他們卻沒料到,我們的中國人卻是那麼的忠於自己國家。在電影中,每當看到那些血性的中國軍人對著那些可惡的賣國求榮的漢奸和鬼子破口大罵時都感覺無比的爽快,同時對那些軍人們充滿敬意,想必大家也是一樣的感覺,因為我們的血管裡面都是留著一樣的血,我們容不得任何欺騙人民出賣祖國的人和事,我們有著同樣的愛國心。

中華民族始終是熱愛和平,與人為善的民族。從電影裡面我們就可以看到,我們的軍隊,不到最後一絲和平的希望破滅了就決不放棄追求和平的努力。電影向我們展現了日本帝國主義的`狼子野心,日本人張牙舞爪地在宛平城外大肆進行各種軍事演習,暗地裡謀劃著侵吞宛平的詭計,即使就是在這種讓無數國人憤慨的情況下,我們仍然忍辱負重祈求和平。“不喪權不割土,與其周旋”,就像29軍軍長宋哲元提出的。也許吧,狂妄的日本侵略者,以為我們是在暫圖苟活,軟弱不敢予以抵抗,於是他們更加肆無忌憚,毅然殺害我們的守城將士,還栽贓到中國人的頭上。然而在這時候,我們依然還抱著和平解決衝突的希望。也許把,我們的軍隊此時遠遠不如日侵略者強大,但們是這是在我們的土地上,他們的飛機坦克可以摧毀城牆,摧毀工事,甚至我們奮勇的軍隊,但是卻不能摧毀我們國人堅強的愛國心。老子為抗日倒下了,兒子可以接過老子手中的大刀繼續砍向侵略者。但是,我們不是那些窮凶極惡日本侵略者,我們的大刀,不到萬不得已絕不出鞘,因為大刀一旦出鞘那便意味著血,意味著戰爭,而戰爭是無比殘酷的,戰爭的背後是無數鮮活的生命的逝去,是妻離子散,是生靈凋敝。

然而我們也絕不是任人宰割,叫人欺負的。我們的人民善良友好,同時又嫉惡如仇。電影中,當趙登禹為老母親喂藥時,得知有戰事,她卻催兒子不要管自己,讓兒子趕快去前線;當她為兒子戴上勳章的時候,那一刻雖然無比痛苦,但是可以看得出是那麼的堅定。也許吧,她知道這一戰,兒子凶多吉少,但是家恨始終比不上國仇——一位多麼深明大義的母親!當看到佟軍長舉起“佟麟閣與大炮同在”的大旗殺向戰場,我們耳邊不禁又想起他常唸叨的那句詩“但使龍城飛將在,不叫胡馬度陰山”,一股浩然正氣湧向心頭,視死如歸的氣勢震撼著我的心。

“七七事變”無疑是給中華人民帶來無盡痛苦的,可也正是在面對這種民族的大是大非面前才體現出了我們民族的團結一致。大家都知道,正是在“七七事變”後,國共兩黨才開始了第一次真正意義上的合作,建立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為我們抗日戰爭取得勝利奠定了基礎。

我們沒有經歷過戰爭,那是我們這一代無比的幸運,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他是我們革命先烈拋頭顱灑熱血換來的。 盧溝橋,宛平城,那片曾經牽動無數國人的心的熱土,戰爭的硝煙隨早已散去,但是歷史卻叫人永遠銘記,七月七日這一天是我們每一個華人刻骨撕心的日子,百年來的中華民族慘遭塗炭,每到七七這一天,我們的心都會因此而流血。飲水思源,我們永遠不要忘記那些革命先烈們。作為學生,我們要珍惜這美好時光,努力學習,繼續發揚我們民族熱愛祖國,熱愛和平的偉大精神,以滿腔熱情和滿心熱血肩負起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