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觀後感

安全教育日專題片《護航之道》觀後感心得體會6篇

觀後感2.74W

  《護航之道》觀後感6篇


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專題片《護航之道》觀後感1

築牢安全大動脈 暢通經濟大迴圈

作者 劉頌寒 漫畫陸瑤

4月15日,是第5個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今年的主題是,堅持總體國家安全觀,統籌傳統安全和非傳統安全,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堅強保障。安全關係人民生活福祉,關乎全國經濟社會迴圈大局。加強安全大檢查,落實企業主體責任,守住安全底線,保證人民安居樂業,是國家安全的頭等大事。

安全教育日專題片《護航之道》觀後感心得體會6篇

今年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之年。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安全是頭等大事。國泰民安是群眾最基礎的、最普遍的訴求。在此基礎上,鐵路部門決定以確保高鐵和旅客列車安全為重點,在全國鐵路開展“專項整治”,深入排查各類隱患,確保鐵路運輸持續安全穩定。

深入開展“專項整治”是固國安邦的根本。截至2019年12月底,全國鐵路營業里程達到13.9萬公里以上,其中高鐵突破3.5萬公里。確保國家大動脈安全、高效運輸,事關國家百年發展大計。深入排查各類隱患,積極響應黨中央的號召,是鐵路部門做到“兩個維護”的體現。鐵路部門肩負著讓中國“流動”起來的重擔,只有做好了“交通強國”的先行官,才能不辱歷史使命,才能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可靠的運輸動力,推動經濟社會的高速迴圈。

深入開展“專項整治”是復工復產的需求。鐵路作為中國運輸大動脈,承擔著中國人流、物流、經濟流的重要職責。深入開展“專項整治”,就是為了全方位的掃除安全生產的“盲點”,確保鐵路運輸的安全通暢。一列列復工專列、旅遊專列、貨運專列的成功開行,保障了中國經濟高速的發展,而這一切都離不開鐵路部門狠抓安全生產的底線。緊盯安全生產的每一環節,扎牢安全運輸的籬笆,夯實國家運輸安全基礎。

深入開展“專項整治”是脫貧致富的前提。生命重於泰山,安全高於一切。只有把安全生產擺在第一位,才能推動經濟的高質量發展。要想做到“萬無一失”,就需要“萬倍”努力。在全路範圍內深入開展“專項整治”,確保每一列慢火車、扶貧專列平穩開行,保證了貧困群眾能夠順利返崗復工。穩住安全的“基本面”,護好生產的“安全線”,就需鐵路部門深入開展專項整治。唯有安全執行,才能給脫貧致富奔小康提供充足的運力保障。

備豫不虞,為國常道。越到關鍵時候,越要慎終如始。深入排查各類安全隱患,確保運輸工作的安全平穩,才能推動全國經濟跑出“加速度”。安全無小事,只要我們堅定信心,安而不忘危,主動承擔守護國家運輸安全的責任,就一定能夠構築一道安全的“萬里長城”,就能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關鍵詞:大迴圈,大動脈,經濟

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專題片《護航之道》觀後感2

多管齊下維護國家安全

馬海德

4月15日是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湖南省委書記杜家毫髮表署名文章《以人民安全為宗旨堅決維護國家安全》。文章指出,改革發展穩定各項工作越是推向前進,越要統籌好發展和安全兩件大事,以總體國家安全觀為引領,以人民安全為宗旨,全力維護各領域國家安全,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提供堅實安全保障,以湖南的安全穩定為全國安全穩定作貢獻。

杜家毫書記的文章,是一篇系統學習論述國家安全的範文,體現了多管齊下維護國家安全的鮮明特點。

切實提高國家安全意識。安全是國家存在和發展的底線,國家安全是人民群眾根本利益的保障。居安思危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維護國家安全,首要的是切實提高公民的國家安全意識。世介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湖南發展面臨的各種可以預見和難以預見的風險挑戰不容低估,國家安全需求和國家安全能力之間的矛盾比較突出,金融風險、交通運輸、消防、安全生產、食品藥品、危險化學品、防災減災、生態環境、生物安全等重點領域,均需高度警惕。只有充分意識到國家安全存在的挑戰,才能保持維護國家安全的警覺。否則,沒有國家安全意識或者國家安全意識不強,造成的惡果可能不堪設想。

緊緊依靠人民群眾維護國家安全。歷史和現實一再表明,人民群眾是維護國家安全的主力軍,是維護國家安全的力量之源。既要加強人民群眾國家安全宣傳教育,最大限度調動人民群眾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築牢維護國家安全的人民防線,又要突出強化全民安全責任,全體公民要自覺遵守國家安全法律和法規,自覺履行國家安全義務和責任,自覺維護國家安全和利益,形成人人共建共護、共有共享國家安全的良好氛圍,織牢人民群眾維護國家安全的防護網。

堅持黨對國家安全的絕對領導。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特徵和最大政治優勢,在維護國家安全中負有首要責任。國家安全要靠黨,要靠自力更生。既要嚴格落實國家安全工作責任制,特別是壓緊壓實黨政“一把手”第一責任人責任,把國家安全工作納入重要議事日程,加快完善組織機構和領導體制,也要落實廣大黨員幹部特別是領導幹部國家安全責任。國家安全,人人有責,人人可為,全社會動員起來、個個行動起來,發揚鬥爭精神,敢於鬥爭、善於鬥爭、敢於亮劍、敢於迎難而上、敢於挺身而出,堅決同一切危害國家安全的行為作鬥爭。

維護國家安全就是維護每個中國公民的生命財產安全。國家安全是不可動搖的底線和不可觸碰的紅線。維護國家安全要與時俱進,不斷增強本領,用發展的辦法破解威脅國家安全的難題,把國家安全牢牢抓在自己手裡。

關鍵詞:多管齊下,國家安全

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專題片《護航之道》觀後感3

打好早稻生產第一仗 把牢糧食安全主動權

唐 何

抓糧食生產的關鍵是要牽住早稻生產這個“牛鼻子”。寧遠作為全國糧食主產比照縣,堅決扛穩糧食安全的政治責任,認真貫徹中央和省委、市委農村工作會議精神,以超常規的思路措施,早謀劃早安排早行動,全力打好早稻生產第一仗。

抓計劃面積落實,做好“地管家”。採取“長牙齒”的硬措施落實最嚴格耕地保護制度,著力打好穩面積、治拋荒、興水利“組合拳”。一是穩面積保安全。壓實縣、鄉、村三級責任,圍繞17.3萬畝早稻任務,建立縣級領導包鄉鎮、鄉鎮班子包片、駐村幹部包村、村支兩委幹部包組、黨員組長包戶“五包”責任制,把面積落實到村組、到農戶、到丘塊。列出任務計劃清單、進度管理清單、種糧大戶清單,確保面積實打實、無水分。二是治拋荒守底線。全面排查鄉鎮拋荒地,進行登記造冊、落實到戶、摸清底數。實施分類管理,對長期拋荒地無條件流轉到村集體,並扣減當年地力保護補貼105元/畝,獎補參與治理的村集體、種糧大戶、合作社;對治理拋荒地種植早稻,獎補100元/畝。嚴格責任追究。對於連片拋荒1畝、2畝、3畝以上的問題,分別追責問責村幹部、鄉鎮分管領導、鄉鎮主要領導,確保該種必種、應種盡種,變“荒地”為“良田”。三是興水利強基礎。在糧食生產功能區,通過田成方、土成型、渠成網,建設高標準農田5.81萬畝。安排1000萬元集中投入“五小”水利設施建設,進一步改善農田水利條件,打通田間灌溉“毛細血管”。突出抓好高岸田、天水田水利設施建設,確保早稻種植水旱無憂。

抓種糧質效提升,當好“田保姆”。樹立“為農打工”服務意識,精準幫扶種糧主體。以“產業鏈”思維穩產提質增效。一是突出種糧主體專業化。深化“穩就業、強基礎、富家鄉”主題活動,引導能人返鄉創業,大力培育種糧大戶、農民合作社,發展適度規模經營,夯實“藏糧於地、藏糧於技”。全縣落實種糧大戶1691戶,新增大戶350戶,發展農機合作社267家,水稻生產綜合機械化水平達到86%以上,水稻機插(拋)秧達到60%以上。二是突出集中育秧標準化。穩定早稻生產關鍵要抓集中育秧,破解種子瓶頸。全縣提早謀劃,採購早稻種子23萬斤。新建28個標準化早稻集中育秧大棚育秧,充分利用96個烤煙育苗工場育秧,全縣落實專業化集中育秧5.2萬畝,帶動全縣早稻集中育秧10萬畝,確保“育壯苗、種好苗”。三是突出示範辦點規模化。大力實施“萬千百”辦點示範工程,縣委、縣政府主要領導帶頭領辦萬畝示範片3個;各鄉鎮主要領導領辦千畝示範片17個;各村領辦百畝示範點267個;選擇樣本村15個;通過以點帶面,實現整縣推進。

抓投入渠道拓展,幹好“錢掌櫃”。為讓農民輕鬆種田、有錢可掙,千方百計整合涉農資金2.5億元投入早稻生產,做到引活水、降成本、促增收。一是政府補貼“厚愛有加”。早稻補貼多,種田底氣足。縣裡拿出“真金白銀”,推出集中育秧、規模種植等九大補貼政策。初步測算,種糧大戶畝均補貼達到300元以上,真正實現補貼“加碼”。全面放權鄉鎮,激發主體活力,提前發放規模種植60元/畝補貼資金,充分調動基層抓早稻生產的積極性。二是金融信貸“放水養魚”。引導金融資本下鄉,緩解農民“手頭緊”,以鄉鎮為單位,開展農銀對接會,涉農金融機構創新“惠農擔—糧食貸”“惠農擔—農機貸”信貸產品,加大種糧大戶信貸支援。對種糧大戶貸款,由政府貼息50%,帶動金融機構惠農貸款8500萬元。三是收購保價“後顧無憂”。為解決“穀賤傷農”問題,堅持抓源頭,大力健全收儲體系,新改建5萬噸糧庫。將早稻收購價格比照中晚稻予以補差,確保種糧有賺頭、未來有想頭、日子有奔頭。同時,鼓勵縣內糧食加工企業主動收購早稻,讓農民打消顧慮安心生產。

(作者系寧遠縣委副書記、縣長)

關鍵詞:第一,早稻,主動權,打好,糧食安全

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專題片《護航之道》觀後感4

優化我省能源安全治理體系建設

曹裕

作為製造業大省,我省一直是國家重要先進製造業基地,同時也是中部能源消耗大省。進入新時代,大力推進“三高四新”戰略、奮力建設現代化新湖南,我省應如何進一步固優勢、補短板,優化能源安全治理體系建設?筆者認為,要強化如下四大舉措,一手苦練內功、優化傳統能源供給結構,一手堅持發展新能源、構建新能源供給結構,實現左右手相牽,構建全面發展的能源供給體系。

創新體制機制。我國新能源行業體制機制亟須創新。第一,進一步探索國企“混改”,鼓勵民營和社會資本注入,進而使得行業更接地氣、市場更具活力,讓新能源真正成為國家能源安全和人民安居樂業的重要保障。第二,政府可從補貼、綠色金融、財稅等多種角度為新能源發展提供支援,即“發展為主”,又規範發展,避免新能源行業“野蠻生長”,在發展和規範中尋求平衡點。第三,對新能源行業國企的績效評價體系不應以短期盈利為首要目標,應鼓勵國有企業體現新能源領域內“老大哥”的社會責任和企業擔當,帶頭推動新能源產業創新,整合資源並有序淘汰落後產能。

營造發展氛圍。良好的發展氛圍是新能源這顆“種子”的“沃土”。我省近年來新能源發展勢頭強勁,新能源相關企業數量持續增長,但從我省未來長遠發展來看仍有較大的優化空間。在傳統能源得到保障的前提下,促進新能源行業的良性發展應提前佈局,搶佔先機,要從頂層、中層、基層這三個維度提出優化思路,高效推動新能源產業發展。以電力行業為例,在頂層,相關部門應做好“頂層設計”,因地制宜,在利用傳統火電保障居民用電的基礎之上,利用新能源代替部分傳統能源,用“兩條腿”走路。在中層,市州政府應同新能源行業企業一道,合理規劃發展方案。在招商引資的過程中,要吸取過去新能源產業推廣中投資機構由“跑馬圈地”到“持幣觀望”的經驗和教訓,支援本地投資機構投資優質新能源企業的發展。主動干預,營造健康、有序、理性、積極的新能源行業發展氛圍。在基層,要注重輿論導向和媒體倡導,鼓勵廣大群眾接受新能源、嘗試新能源、習慣新能源,進而推動行業發展。

加強技術引領。我國新能源行業在技術上仍有很大進步空間。一方面,從行業角度來看,沒有核心技術、沒有關鍵研發、沒有突破性創新,就無法謀求更大的發展。通過運用相對成熟的資訊科技可以為加速新能源技術進步按下“快進鍵”,幫助能源體系實現智慧化、數字化、資訊化。另一方面,我省作為製造大省,機械製造能力居全國前列,有利於新能源技術依託精良的機械裝置落地。頂尖的機械設計、製造以及維護技術是助力新能源技術良好發展的重要因素。要以機械技術協同資訊科技來引領新能源產業發展,有助於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通過設計優質儲能裝置、優化儲能系統演算法等方式可以有效提高儲能安全性和穩定性。而基於我省2019年高耗能行業中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業綜合能源消費佔比最大、傳統能源依舊是工業系統發展執行的重要保障和基礎的現狀,我們在發展新能源產業的同時,還要適當兼顧傳統能源行業。應構建以機械技術為基礎的“新能源+資訊科技”產業鏈,並以此對傳統能源行業改革創新起到指導和借鑑作用,在傳統能源和新能源行業同時做到以技術攻克難關,以創新引領發展。

夯實人才基礎。為新能源這座“摩天大樓”打好根基,人才儲備至關重要。首先,在教育行業,推進新能源類專業人才培育、改進和創新該行業的人才培養模式是首要任務。我省高校眾多,可依託如“可再生能源電力技術湖南省重點實驗室”等高校內的學科專業平臺來培養新能源人才,由點及面,穩步推進新能源行業人才培育。其次,為加快推動“產學研用”一體化,我省可在與吉利集團等新能源相關企業簽署戰略合作協議的現實情況下,進一步推動校企合作,將“產學研用”優化為“政用產學研”,全力促成高校人才到新能源企業實習、調研以及合作,讓科研落地,並協助成果轉化以實現“政企校”多方共同受益。最後,應鼓勵新能源領域人才深度參與國際交流,學習新能源強國的技術經驗,在此基礎上力求創新,突破我國行業內技術壁壘,如此,我國的新能源產業勢必將一片光明。

(作者系中南大學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共青團長沙市委副書記)

關鍵詞:體系建設,我省,能源安全

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專題片《護航之道》觀後感5

海口應加快打造國際化公共衛生健康安全城市

近年來,海口市不斷健全醫療衛生事業多元化投入機制,優化城鄉衛生資源配置,建立了覆蓋城鄉的公共衛生服務體系、醫療服務體系和院前急救體系。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勢下,隨著海南自貿港建設推進,作為省會城市,海口應搶抓時機,加快打造國際化公共衛生健康安全城市。

背景分析

《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總體方案》對衛生健康提出了明確要求,指出要加強公共衛生防控救治體系建設、疾病預防控制體系建設、基層傳染病醫療服務能力建設、公共衛生人才隊伍建設,健全優化重大疫情救治體系,完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標準化建設,強化常見病多發病診治、公共衛生服務和健康管理能力等。

海口市委在十四五規劃及2035年遠景目標中也提出,推進健康海口建設,建立健全法律、政府治理、技術、保障四個體系,爭創全健康先行先試的海口範例。海口市政府先後印發了多個政策檔案,推進政府牽頭負責、多部門協作配合、全民共同參與的健康行動,全方位、全週期維護和保障人民健康。

一系列政策部署為海口打造國際化公共衛生健康安全城市創造了條件、帶來了機遇。而且,目前海口城市大腦一期已完成多部門多觸點資料收集,形成交通、政務、醫療、文旅、城市治理等5大領域資源整合的雲平臺,通過整合健康大資料,為海口打造國際化公共衛生健康安全城市奠定了良好基礎。

建設基礎

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基礎。2020年,海口市全面完成268個基層醫療衛生標準化專案建設,並按編制總數配套建設週轉房1157套。

疾控實驗室能力基礎。海口已完成市疾控中心實驗室升級改造,技術支撐和科研水平等得到進一步提升,A類儀器裝置達標率達到100%,加強型BSL-2級生物安全實驗室6間,完成106項水質檢測專案認證。特別是新建的病媒實驗室在硬體設施和實驗功能上位居全省甚至全國前列。市屬7家醫療衛生機構核酸檢測實驗室均完成建設,購置華大基因移動PCR方艙實驗室和基因測序實驗室,7家發熱門診完成標準化改造。

院前急救和社會急救基礎。海口市120急救中心配備救護車48輛,完成指揮排程系統升級改造,投放體外除顫儀(AED)230臺,建設急救安全屋8個,院前急救能力進一步提升。

婦女兒童保健基礎。海口市全面建設海口市危後重症孕產婦救治中心海口市危急症新生兒救治中心和輔助生殖中心等三個中心,為保障孕產婦、新生兒健康提供強大的技術支撐。

醫聯體建設基礎。以區域內5家醫院為核心牽頭單位,輻射帶動35家基層醫療機構,形成5+35、4區全覆蓋的5個規模不等、形式各異的醫聯體。

不過,海口建設國際化公共衛生健康安全城市,還面臨不少短板。比如,公共衛生服務體系不健全,疾控機構人手不足,區級疾控能力檢測技術薄弱,現有的實驗裝備和檢測能力尚未達到一級水平,高階公共衛生人才流失、緊缺;

全健康資料、多點觸發預警資料運用有待互聯互通;

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能力較弱,體制機制創新不足,執行活力不夠,待遇低下,基層衛生人員引不進、留不住的現象普遍存在。

發展思路

在今年的全國兩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政協醫藥衛生界教育界聯組會上強調,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位置,並提出預防是最經濟最有效的健康策略,要求推動預防關口前移,改革完善疾病預防控制體系,完善公共衛生重大風險評估、研判、決策機制,創新醫防協同機制,健全聯防聯控機制和重大疫情救治機制,增強早期監測預警能力、快速檢測能力、應急處置能力、綜合救治能力,深入開展愛國衛生運動,從源頭上預防和控制重大疾病。

為深入落實習總書記重要指示要求,海口市將從以下方面著手推動國際化公共衛生健康安全城市建設:

以完善疫情防控體系為抓手,打造國際化公共衛生健康安全城市。一是從硬體著手,加快推進防控體系基礎設施建設,建設海口市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管理中心專案,高標準加快推進市、區疾控機構基礎設定建設。二是從軟體著手,加快改革完善公共衛生疾病預防控制體系,創新管理體制、執行機制。按照市區共建、上下聯動的原則,推動市、區疾控機構人員定期交流任職,探索研究疾控機構公益一類財政供給、公益二類績效管理執行模式,探索職稱制度改革,重點評價基層人才開展疾病預防控制、應急處置、檢驗檢測、監測預警等工作能力。三是從能力著手,優化實驗室檢測檢驗資源配置,加強市疾控中心實驗室能力建設。四是從體系著手,重點提升重大疫情救治服務能力,建立傳染病醫療救治中心,健全市、區、鄉一體化醫療服務體系,健全鎮衛生院(社群衛生服務中心)和鎮(街道)聯動工作機制,強化鎮(街道)的公共衛生管理職責,滿足重大疫情防控要求。

以健康海口建設為抓手,推進全健康體系建設。落實全健康理念,以提高人民群眾健康水平為核心,以體制機制改革創新為動力,加快推動從以治病為中心轉變為以人民健康為中心,制定實施健康海口指標體系和行動計劃,全方位、全週期維護和保障人民健康,大幅度提高健康水平。

以調整省會城市三級醫療機構佈局為抓手,完善醫療資源分佈。全市一規一圖,加快推動轄區內三級醫院醫療資源向城市外圍延伸拓展,切實解決城區醫療資源過度集中,城郊和農村地區資源短缺的突出問題,推動城鄉醫療資源的均衡佈局。

以網際網路+醫療急救為抓手,構建椰城智慧便民急救體系。將院前急救醫療體系資訊建設納入城市大腦工程,實現互聯互通和資訊共享。

以人才隊伍建設為抓手,完善公衛人才管理機制。加強疾控機構和中醫藥防疫專業人才隊伍建設,改革完善公共衛生教育培訓體系。加強國際人才合作交流,設立國際合作實驗室,引進具有一定影響力的公共衛生領軍人才和高水平團隊。

(作者系海口市衛生健康委員會主任)

關鍵詞:海口應加快打造國際化公共衛生健康安全城市

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專題片《護航之道》觀後感6

三天兩場火災敲響安全生產警鐘

又發生一起火災!4月6日中午11時30分左右,海口椰海大道與中山南路附近的椰海綜合批發市場物流打包區一倉房發生火災,導致一輛中型廂式貨車上裝載的塑料筐被燒,由於救援及時,沒有造成車輛嚴重損毀。而就在4月4日下午,位於海口市秀英區的金盛達傢俱建材商貿批發中心正對面的露天PVC管道堆垛起火,所幸未造成人員傷亡。

短短三天時間,竟然發生兩起火災,雖然沒有造成人員傷亡,也沒有造成非常大的經濟損失,但卻折射出當下依然嚴峻的安全生產形勢。因此,這兩起火災給我們敲響的安全生產警鐘,必須引起相關企業和安全生產監管部門的重視。

當前,我省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企業生產如火如荼,但是,各類火災風險交織疊加,尤其是,隨著春夏季節的到來,海南氣溫也越來越高,據海南省氣象臺預報,就在前幾天,全省範圍最高氣溫普遍超過32℃,隨著氣溫的不斷升高,發生火災的風險也在不斷提高,因此,消防安全意識絕不能有一絲的鬆懈。

近年來,海南不斷加快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建設,一批又一批專案落地海南,在推動海南自貿港建設,提高海南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的同時,也意味著防範安全生產風險的壓力在不斷增加。因此,無論是企業,還是政府監管部門,都應該堅持以人為本、安全發展的理念,始終繃緊安全生產這根弦,警鐘長鳴,在預防和治本上下更大功夫,堅決遏制重特大事故發生。

需要注意的是,近兩天發生的兩起火災都發生於批發市場附近,雖然一起發生於批發市場對面,但也值得所有批發市場警惕,相關企業必須加強過程管理,控制火災發生的源頭,避免因發生火災造成更大損失。

無數血和淚的教訓早已證明,安全始終都是放在第一位的,正是因為一些企業在生產過程中,疏於對企業的安全管理,以至於造成難以彌補的損失。對更多企業而言,不僅不能事不關己高高掛起,反而要認真檢視自身安全生產管理是否存在漏洞,吸取這兩起火災發生的教訓,特別做好易燃易爆物品存放管理和倉庫防護,更紮實地做好安全生產防範工作。

安全無小事,責任大於天。作為監管部門,做好安全生產也是創一流營商環境的重要一環,沒有安全生產,就沒有海南自貿港的快速發展。因此,必須嚴格落實責任追究制,在思想上、行動上始終繃緊安全生產這根弦,常態化開展安全生產大檢查,不走過場,不搞形式,通過加強安全生產保障措施,為創一流營商環境奠定紮實基礎。(趙有良)

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專題片《護航之道》觀後感

構建適應“三高四新”戰略的水安全保障體系

蔣昌波

水是生命之源、生產之要、生態之基,水安全包括防汛抗旱、用水供水、水生態。水情歷來是湖南最大的省情之一,水安全始終是我省面臨的關鍵挑戰。當前,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對水安全提出了更高要求,構建與我省“三高四新”戰略相適應的水安全保障體系至關重要。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圍繞治水興水作出一系列重要論述和重大部署,提出“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的治水思路和“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產”的發展理念,為新時代湖南水安全工作提供了科學指南。

以“智”賦能,在抵禦水旱災害上闖出新路子

為保三湘四水安瀾和人民安寧,2020年6月,省政府常務會審議通過《湖南省水安全戰略規劃》,提出構建“一湖四水百城”為主體的防洪抗旱體系。當前,我省應搶抓“新基建”發展機遇,加快大資料、人工智慧等資訊科技與水旱災害防禦工作的深度融合,構建以水文監測預報和科學調控為主的“超級水文大腦”,推進水利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為此,一方面須補齊補強資料資訊源和監測設施短板。為實時全面感知全省江河湖泊水情,實現全省水文、氣象大資料實時同步與城鄉智慧聯動,應加快建設集流域防汛抗旱決策支援、河長制綜合管理、城市內澇預報預警、流域水資源管理、工程執行管理等業務系統於一體的“一湖四水百城”水旱災害資訊化服務平臺,為確保水安全提供科學化預警與智慧化決策。

另一方面,應著力拓展智慧水利平臺。匯聚全省農業、植被、經濟、產業、交通等資料,將智慧水利平臺拓展到水運、道路運輸、防治地質災害等領域,保障流域-城市群的防汛安全,打造“以水定城、以水興城、以水運城”的創新資料引擎,從而真正實現以數字科技賦能水安全工作,為“三高四新”戰略實施提供水安全保障。

以“治”促轉,在安全供水中彰顯新擔當

“三高四新”戰略對供水水質、水量均提出了更高要求,預計枯水年全省飲水保障缺口將達2億立方米,全省用水總量接近350億立方米控制紅線,部分割槽域水資源開發利用率已接近40%的警戒線。

為此,“十四五”期間,我省首先應確保供水水源安全。多措並舉,重點推進洞庭湖水環境綜合治理,鞏固湘江流域重金屬汙染綜合治理成果,守護好一江碧水:重塑“長江-洞庭湖”江湖關係,恢復洞庭大水脈,引長江水緩解洞庭湖區供水緊張態勢;串接湘資沅澧流域內源頭型水庫,形成湘資沅澧四條供水高速通道,提供高品質生活水源;以湘資沅澧干支流天然河道為骨幹,蓄、引、提相結合,解決流域生產與生態用水需求。

在此基礎上,開展積極的非常規水資源開發利用。構建分類分質、城鄉一體、常規與非常規結合的大水源、雙水源安全供水格局;創新河湖長制,統籌“一脈四道”區域內的生產、生活與生態用水供水,在河湖長制框架內探索水權交易與虛擬水策略,完善水源地生態補償機制,為實施“三高四新”戰略提供可靠的供水保障。

以“制”護航,在基層水利人才培養中展現新作為

湖南是水利大省,水資源相對豐富、水利工程眾多,擁有1.4萬餘座各類水庫,佔全國總數的七分之一。實施“三高四新”戰略,要求湖南由“水利大省”向“水利強省”邁進。實現這一轉變,關鍵在人才。當前我省水利基層組織專業技術人才匱乏,急需以制度創新擴寬培養渠道,積極培養專業技術人才,發展壯大科技創新隊伍。

一方面,應大力推進我省省屬高校水利學科建設。密切校地合作,組建專業智庫,加強以洞庭湖和三湘四水為主要研究物件的治理與開發研究,提升我省水安全保障科技創新能力。

另一方面,應大力開展“訂單式”專業人才培養。加大本地大學畢業生培養選拔力度,針對新時期我省水安全戰略發展需求,定製專門的培養方案和培養計劃,為實施“三高四新”戰略提供“底色亮、能力強、有情懷、敢擔當”的水利人才隊伍。

(作者系長沙理工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洞庭湖水環境治理與生態修復湖南省重點實驗室主任)

關鍵詞:保障體系,戰略,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