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觀後感

《長津湖》讀後感六篇

觀後感2.86W
  我們熱愛和平,我們珍視和平我們應該更加珍視中朝人民用鮮血和生命捍衛的抗美援朝勝利成果不要忘記中朝人民共同的使命下面是本站小編整理的《長津湖》讀後感六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長津湖》讀後感六篇

《長津湖》讀後感1

朝鮮戰爭,不能不談及《長津湖》

  長津湖戰役,比上甘嶺有過之而無不及,其悲壯可見一般。這本書的細節描寫很感人,有股軍人的熱血情懷!看了三分之一的讀書,不忍一下子讀完。

  借給旁邊的軍人朋友讀,他們也能看下去,他們覺得這書真實。

  美中曾有一戰,無論勝負,都讓彼此看到了對方的實力。但願這兩個大國,以後再不用開戰!

《長津湖》讀後感2

冰血長津湖

  《長津湖》,王筠著,湖南文藝出版社,201112月第1版。這一戰的結局就如同發生在半島上的三年戰爭一般,雙方都勝了,也都敗了。時間可以沖淡一切,當年的死敵今日仍可把酒言歡。留在冰天雪地、崇山峻嶺中的只有僵硬的屍體,有黃種人,也有白人和黑人。若干年後,不知是否還有人記得穿著單衣膠鞋如潮水般湧來的士兵。作為一部小說一般,有些象報告文學,但題材本身加了很多分。

《長津湖》讀後感3

冰血10

  《長津湖》深深吸引我,抗美援朝的戰鬥事蹟看了不少,而這本書也通過主人公營長吳鐵錘和指導員歐陽雲逸的前衛營的戰鬥故事,把整個長津湖的主要幾個戰場串了起來,慘攻下碣隅裡機場、智奪死鷹嶺、屈敵乾磁開、覆沒黃草嶺,而書中的幾位關鍵人物也隨著戰鬥的深入而不斷消失在讀者的腦海裡,讓我們每讀一處,不禁潸然淚下。

  小說以指導員歐陽雲逸帶著最後125名疲憊不堪、飢寒交迫的戰士死守黃草嶺1081高地,阻止聯軍南逃,結果未廢一槍一彈,志願軍指戰員們活活凍死在陣地上為結局,這樣的結局如一顆鋼釘深深刺痛讀者,讓我們痛哭流涕!

  慘烈的戰鬥,無數的無名英雄倒下了,然而更多的是犧牲於惡劣的天氣和志願軍毫無保障的後勤供應。這群大都來自暖和的華東子弟兵,穿著薄棉襖和膠鞋匆匆入朝參戰,而面對的敵人則是美國最精銳的陸戰一師,人家有強大的後勤供應系統,從天到地,從湖到海,都是最現代化的裝備。冷了,可以生火煮咖啡,不用擔心空襲;餓了,有高熱量的罐頭和巧克力,不用去啃只有牲畜吃的冰冷堅硬的熟土豆;困了,鑽到鴨絨睡套裡,不用大家圍成一團靠相互體溫取暖!為了防止槍被凍住,可以肆無忌憚的放槍,不用靠手不斷的拉槍栓;收傷了,可以迅速被抬到直升機,迅速送往後方,乃至日本,而不用靠意志自己爬著去尋找後方的部隊。志願軍打到最後,軍找不著師,師找不著團,團找不營,營以下基本打光了。

  這樣的懸殊較量,換了清軍或者國軍,也許早就不擊而潰,但同樣的人,換了共產黨的領導,結局卻不一樣。這是信念的力量,是保家衛國的信念支援著這些中華兒女面對死亡卻置之度外,忍受飢寒也要戰鬥到底絕不屈服!

  志願軍也是有血有肉的人,有友情、有親情還有愛情。但他們的愛情不是當代人火烈的,而是把祖國和人民的利益優先,把自己的愛情藏起來,含沙射影,朦朦朧朧的愛。

  營長吳鐵錘和指導員的妹妹歐陽如雪都是大大咧咧的人,註定天生一對,然而兩人之間沒有什麼恩恩愛愛的言語,能把兩人牽起來的是在旅途救下來的孤兒喬靜子,一個成了臨時阿爸吉,一個成了臨時阿媽尼,但愛情之果卻如此短暫,吳鐵錘最終不知所終,喬靜子也在戰後交給當地老鄉撫養。

  指導員歐陽雲逸和文工隊員藍曉萍之間的愛情符合當時大多數知識分子的心境,彼此愛慕對方,但因為戰爭,兩人只有在偶爾相遇時相訴衷情,可有情人終未成眷屬,極寒的天氣把兩人殘忍的撕開,指導員歐陽雲逸凍死在1081高地上,而藍曉萍冒著嚴寒為他織的手套和毛衣也未能幫他驅散寒魔。

  唯一讓人欣慰的是機槍班長孫友壯和護士李桂蘭的結合,兩人都是山東沂蒙山區土生土長的農民,憨厚而樸實,李桂蘭沒有結過婚,但舉手投足都體現了母性,當孫友壯因凍傷被截肢,留下大半個腿時,李桂蘭充滿深情地望著孫友壯說:“俺不嫌你,一輩子做牛做馬,俺不嫌你。就這麼樸實的話,讓人熱淚盈眶,真心祝福他們最後活下來並一起到老。

  書中還提到了動物,人尚且在這種嚴酷的天氣無法生存,更何況動物,李桂蘭為救一隻迷路的黑狗被敵機當成了活靶子,幸好孫友壯挺身相救,才得以生還,而黑狗則被敵機打成了螞蜂窩;吳鐵錘因為了給戰士們戰前打牙祭,殺掉了無人認領的朝鮮耕牛,被降級處分;而最為可憐的是騾子大清花,從抗戰起就跟著老紅軍老王頭,一直到冰天雪地的長津湖,這些年來,老王頭把大清花當成親人一樣看待,可戰打到最後,百十號人堅守1081高地,無糧可吃,老王頭狠心殺了自己的親人,可當老王頭把煮熟的騾肉帶到陣地上,眼前卻是一個個保持戰鬥姿勢的冰雕

  前衛營只是參加長津湖的戰役的第九兵團的一個代表,戰役從19501127日至126日共進行了10天,第九兵團以傷亡5.6萬人的代價,將聯軍從鴨綠江趕到三八線,並有力的配合東線完勝聯軍,粉碎了麥克阿色的鉗型攻勢,無論現在網路有多少人對志願軍的戰績表示不屑,但當年這些戰士的氣質永遠值得我們尊敬!

《長津湖》讀後感4

記住歷史,因為那是我們的輝煌

  上個世紀90年代中期,一部紀錄片出人意料的在中國大地風靡一時,擊敗包括《亡命天涯》在內多部進口大片的黑馬,獲得票房與口碑的雙豐收,這就是由中國八一電影製片廠攝製的軍事紀錄片《較量》。這部將抗美援朝戰爭自始至終客觀反映的影片之所以能一石激起千層浪,不僅僅是因為簡單記錄歷史片段,而在於通過血與火的博殺體現出民族精神之所在。

  遺憾的是,限於時長、資料等各方面原因,影片只能提供通覽式的描述,而無法提供更多的細節。更令人好奇的是,不知出於什麼原因,做為朝鮮戰爭主要參戰國的美國與中國儘管對50年代那場區域性戰爭時有回顧,但惟獨對於長津湖這場戰役很少提及。這一堅冰在2012年終於被打破,先是傳出美國投資上億美元拍攝的《嚴寒十七日》即將上映,隨後在2012北京圖書訂貨會媒體最期待10本好書的名單裡出現了《長津湖》的身影,鮮為人知的長津湖戰役此番以小說的形式再現,無疑是於塵封的歷史中尋求民族精神構成的一種嘗試。

  《長津湖》一書由解放軍作家王筠創作,據說作者花費十年時間收集資料,尋訪多位長津湖戰役倖存者,歷時三年才寫成此書。小說以195011月志願軍9兵團麾下某前衛營入朝參戰的全過程為敘述主導,面對武裝到牙齒的美國王牌陸戰一師,通過上至兵團首長下至吳鐵錘、歐陽雲逸、孫友壯等基層戰士在戰爭程序中的種種經歷揭開長津湖戰役神祕的面紗,全景式的解讀與刻畫將那場幾乎被遺忘的殊死較量帶至讀者眼前,譜寫一曲蕩氣迴腸的冰與火之歌。

  血肉築就的故事必定悲壯感人,《長津湖》畢竟是一部既定背景下的軍事題材小說,戰鬥場景與戰事程序無疑必不可少,而且必須與歷史事實相近。因此作者王筠借前衛營入朝作戰的日日夜夜,借敵對雙方人物於長津湖的遭遇,採取虛實兩條線索平行推進,在文字書寫上完成細節與情感貼近真實,演繹出動人心魄的傳奇.據歷史資料所示,志願軍9兵團原本駐紮華東地區為解放臺灣而組建,隨著戰爭規模日益擴大被臨時調赴朝鮮,而此時正臨寒冬,後勤補給的缺陷致使9兵團十多萬部隊穿著單衣邁入冰天雪地的戰場,食物短缺、物資匱乏以及對戰場態勢缺乏瞭解等諸多不利因素始終伴隨著他們。這一切因素是歷史事實,同時也為小說的延伸撒下一片陰霾。小說中的前衛營多為南方人,他們有些人甚至連雪都沒見過,卻不得不在零下30-40度的極度凍餒中廝殺,以血肉之軀迎戰裝備先進的美國軍隊,甚至以人力去追擊美軍的機械化部隊。

  長津湖之戰志願軍給予美軍陸戰一師沉重的打擊,一次戰鬥就消滅美軍一個建制團-北極熊團,徹底改變朝鮮戰場的態勢,更改變了全世界對於中國以及中國軍隊的印象。但無法否認的是,志願軍三個軍十多萬人攻擊美軍一個師,自身損失慘重的事實。小說結尾的悲劇性刻畫,讓人很容易就聯想到歷史中真實的存在,小說中前衛營的原形無疑在歷史中是真實存在的, 長津湖一役中27軍某部在總攻擊之前潛伏,結果所有的幹部戰士呈戰鬥隊形全部凍死在陣地的事蹟早已流傳甚廣,以至19529兵團回國時,兵團司令宋時輪思及戰況慘烈,主動停車向長津湖方向脫帽鞠躬,並淚流滿面。

  因此無論從小說的角度或是歷史的角度,都不能將長津湖之戰視為普通的戰役,或許作者本身也意識到這一點,因此在書寫時更著重於人性的勾勒,試圖在不同種群的軍人世界尋找答案。驕橫的麥克阿瑟、厭戰的麥卡錫、果敢的史密斯、滑頭的吳一六、投機者凌子林、敢愛敢恨的歐陽雲梅;志願軍也好,美軍也罷,因為價值觀的不同導致彼此面貌各異,正是因為這些人的存在,使戰爭不再那麼機械,軍人之間的友誼與尊重隨情節延伸的同時無聲滲透,彼此各有立場的行為舉止也證明作者並沒有區別對待或是抱有成見,字裡行間透露出對戰爭親歷者所寄予的敬重、讚賞和同情,同時也吸引讀者跟隨傳奇的文字延伸去近距離體會歷史的感動。如果說真實殘酷的戰場歷史描寫體現出兩個對立世界的較量,那麼,作者演繹下的前衛營所遭遇種種則足以印證如拿坡倫曾說,中國睡獅已醒所展示出的強大精神力量。

  營長吳鐵錘是小說當仁不讓的主角,這個家世傳奇出身皖南的打鐵漢子自加入新四軍後身經百戰,進入朝鮮時已是前衛營的營長。字不離口,性格衝動卻又心思敏捷,戰鬥勇猛果敢,戰場上職務數起數落,這樣的人物事實上在近幾年的影視與文學作品中已經屢見不鮮了,往往第一時間就會聯想到《亮劍》中李雲龍之類的軍人形象上。所不同的是,特殊的歷史背景與經歷卻促使他化身悲劇人物,獨自擔當無法承受之痛。這個看似簡單的人物形象在作者王筠筆下被塑造的有血有肉,他時刻想念家鄉的老母親,卻不得不履行軍人的天職遠離家鄉;驍勇善戰,卻對現代化戰爭一無所知;一方面在殘酷的戰爭環境下不惜拼完全部人馬試圖完成任務,一方面卻又在行軍做戰中收留朝鮮族孤兒,好勇鬥狠卻不乏鐵漢柔情的一面。然而這一切都不足以使之豐滿,因此我們會看到,在急轉直下的殘酷搏殺後,在前衛營全軍覆滅後,家傳之寶雲龍紋銅鑼在兩通急急風慢三錘之後裂為碎片四濺,隱含玉碎之意的悲愴壯烈傳遞出令人動容的人性魅力。這一刻的吳鐵錘拋棄了平常人最為原始的認知與渴求,甚至已經超越了自我,意外的倖存與戰友毀滅所形成的雙重打擊並沒有將之擊倒,反到將鬥志燃燒到極至。我想這樣捨生忘死的堅強力量並非偶然,追求尊嚴、堅定的意志以及對信仰的堅貞是其源泉,從而鍛造成中華恆古不滅的軍魂。與之相對應的,歐陽雲逸與藍曉萍的知性愛情、孫友壯與李桂蘭淳樸的情感等等線索加強了這種人性的感染力。

  戰爭的結局已然是無法改變,而戰爭帶來的影響卻至今存在,尤其是對於中國的統一大業已經從軍事可能演變為遙遙無期的政治口號,至今分裂的朝鮮半島依就動盪頻頻,《長津湖》一書的出版或許無法影響如今的世界,卻足以喚醒國人對於那段歷史的回憶,並驅使國人重新審視當下的生活。宋時輪將軍去世前曾說過:記住歷史,因為那是我們的輝煌。誠如斯言。

《長津湖》讀後感5

19506月,朝鮮內戰爆發,美國政府糾集聯合國軍進行武裝干涉,並派遣海軍第七艦隊侵入中國臺灣海峽。此後,侵朝美軍越過三八線,直逼鴨綠江,並出動飛機轟炸中國東北邊境,直接威脅到新中國的國家安全。雖然當時中國正面臨著鞏固政權、恢復經濟的緊急任務,但應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的請求,中共中央多次召開會議,經過反覆權衡,在10月上旬做出了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歷史性決策。

195010月,中國人民志願軍奉命開赴朝鮮戰場,與朝鮮人民並肩作戰,到19516月,歷時7個多月,先後同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進行五次大的戰役,共殲敵23萬餘人,把戰線穩定在三八線附近地區。在這場戰爭中,中國人民志願軍中湧現了無數英雄人物:羅盛教、黃繼光、楊根思、邱少雲……為了朝鮮人民,為了履行國際主義義務,許許多多的英雄,長眠在了朝鮮的土地上。

在中國人民志願軍入朝作戰的同時,國內掀起轟轟烈烈的抗美援朝運動。全國各階層人民踴躍參軍參戰,捐獻飛機大炮,慰問志願軍,訂立愛國公約,開展增產節約運動,有力地支援了前方作戰。

19517月,朝鮮戰爭進入邊打邊談階段。經過兩年的相持,交戰雙方於19537月簽署停戰協定,抗美援朝戰爭取得偉大勝利。

中國人民志願軍出國作戰,是保衛和平、反抗侵略的正義之舉。這場戰爭的勝利,打破了美帝國主義不可戰勝的神話,創造了以弱勝強的範例,極大提高了中國共產黨在全國人民心目中的威信,提高了中國人民的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中國的國際地位空前提高,為我國的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贏得了一個相對穩定的和平環境。

《長津湖》讀後感6

195210月的時候,上甘戰役打響了。上級命令黃繼光所在的營把5979高地給佔領。黃繼光自告奮勇地承擔了這個光榮而艱鉅的重大任務。黃繼光負傷了,可他仍然堅持爬到了火力點,把火力點摧毀了。黃繼光是一個英雄!”我自言自語道。黃繼光和許許多多的戰士全都是為了保家衛國的,他們雖然和我們一樣,都是人,但他們付出的比我們多十倍,不止十倍,甚至付出的自己的青春,自己的生命。這種偉大的精神值得我們這一代學習。黃繼光,說他是一名優秀的共產黨員,是人民的榜樣。我們很佩服這位英雄,感謝他為我們中華的事業更邁出了寶貴的一大步。

想到這些,我不禁心裡泛起了一陣同情和憐憫,還有一陣憤憤不平。因為戰爭給人們帶來的並不是好處,而是很多壞事。例:給那些無辜的兒童帶來了恐懼和害怕,甚至帶走他們幼小的生命。生命只有一條,失去了就不會再擁有的。而且那些兒童流落街頭,四處流浪,無家可歸。哪像我們現在無憂無慮,在家裡當小皇帝小公主。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爸爸媽媽捧在手裡生怕摔壞了,含在嘴裡怕化了。而戰爭前期,人們紛紛拿起武器,去為和平而戰,為我們擁有一個幸福的生活而戰。現在,他們的願望實現了,中國孩子在鮮花中讀書,在享受春天。可他們呢?卻犧牲了,他們的死是光榮的,是偉大的。

黃繼光,邱少雲,董存瑞……這些光榮的戰士不是很偉大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