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觀後感

建黨百年《1921》觀後感想

觀後感1.61W

  建黨百年《1921》觀後感

他們以生命創造了歷史,告訴人們,一個適逢其時的夢想,一股渴望改變的激情,是如何造就了一個偉大的政黨,如何創造了一個偉大的奇蹟。以下是本站為大家整理的建黨百年《1921》觀後感想資料,提供參考,歡迎你的閱讀。

建黨百年《1921》觀後感想

建黨百年《1921》觀後感想一

在即將迎來中國共產黨成立100週年的重要時刻,有幸和幾位評論家一起觀看了電影《1921》。看完電影,大家交口稱讚,認為影片濃墨重彩集中描繪1921年的上海,在那個相對有限的時間和空間之中,把故事講得如此精彩感人,全面展現五四運動的發生、《共產黨宣言》的翻譯出版、“南陳北李”相約“開天闢地”、上海英美菸廠工人罷工、共產國際幫助中共建黨、國際和國內反動勢力對革命活動的圍剿、中共一大召開及從上海石庫門轉戰嘉興南湖紅船等重要場景,非常不容易。

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還是更習慣於把視角聚焦於教育。我覺得,這既是一個黨史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也是一個青春的故事、成長的故事、教育的故事。

影片講述的是黨史,更是講述了一群年輕人的青春史。影片的主人公是一群年輕人,在他們的身上,洋溢著朝氣蓬勃的青春氣息。13位一大代表平均年齡28歲,最小的劉仁靜只有19歲,年長的何叔衡也只有45歲。在1921年,他們也是青春年少。所以,他們有著與今天的“90後”“00後”一樣年輕的面龐,一樣的對美好生活與愛情的嚮往,一樣儲存著童趣童真,所以我們也能夠看見影片裡劉仁靜等幾位年輕人在上海大世界快樂遊玩的鏡頭。

影片講述的是這群年輕人的青春史,更是講述了這群年輕人的奮鬥史。在這群人身上,我們特別地感受到20世紀初這群年輕人的使命擔當,感受到他們對馬克思主義的激情、拯救中國的豪情和對底層勞苦大眾的同情。影片中,陳獨秀執拗地向孫中山要教育經費,講述“教育救國”的道理,甚至為了索要教育經費而放棄去上海蔘加“一大”;毛澤東說,他堅信最終一定能夠“建立一個人民當家作主的新中國”……都讓我對那個時代的年輕人心生敬意。他們以生命創造了歷史,告訴人們,一個適逢其時的夢想,一股渴望改變的激情,是如何造就了一個偉大的政黨,如何創造了一個偉大的奇蹟。

在影片中,最打動我的,是奔跑的鏡頭。這兩個奔跑的畫面,給我留下了特別深刻的印象。

首先是毛澤東的奔跑。那是在法國國慶日,一方面旅法的中國留學生與法國人民一起在凱旋門下慶祝歡呼,一方面是在上海租界的法國人一起合唱《馬賽曲》。但是毛澤東等中國人卻被無情地拒之門外。法國人肆無忌憚在中國土地上歡樂,中國人只能在他們的門外,看著天空燃起的煙花……青年毛澤東從憤懣失望中升騰起一種不屈、一種自強,開始了迅疾的奔跑。奔跑當中穿插的,是他對家鄉生活的回憶,是被父親追打的奔跑,以及母親在身後的呵護。這個奔跑的橋段具有很強的寓意,它意味著青年毛澤東把向父權挑戰的勇氣轉為向舊世界挑戰的力量,從小我轉向大我,從青澀轉向成熟。奔跑中的毛澤東內心堅定、目光澄澈,熱血沸騰、信心滿滿。從他青春奔跑的剪影裡,我們看到了日後他奔向井岡山、延安、西柏坡、天安門的遠大前程。真正的青春,正是永不停息的奔跑,是超越時空的奔跑。

其次是王會悟的奔跑。作為一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週年的影片,《1921》破例將以往不太引人注目的李達、王會悟這對年輕夫妻作為主線人物之一。王會悟是一位美麗、智慧、勇敢的新女性,因為共同的革命理想,和李達走到了一起,在陳獨秀的家中結為伉儷。婚後的他們攜手共進,全身心地投入革命事業,為籌備“一大”忙裡忙外、殫精竭慮。在會場遭到特務監視的情況下,王會悟建議把會議轉移到浙江嘉興南湖,為一大順利完成各項議程發揮了重要作用。影片中一個鏡頭,是王會悟準備向博文女校的校長借校舍給來參加一大的代表住,又擔心校長看出破綻,李達就讓她奔跑,訓練她克服緊張的心理。最後,她在《國際歌》的旋律中奔跑,順利完成了任務。一位23歲的女子,在充滿青春活力的奔跑中,她的步伐如此堅毅、沉著,因為,這是向著光明的奔跑,向著未來的奔跑。

通過重塑中國共產黨成立初期革命先驅的光輝形象,這部電影重現了中國共產黨成立的“紅色起點”,重溫了黨的歷一個特別的“重要瞬間”,著力講好黨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為黨史學習教育提供了生動鮮活的視覺化學習教材,也為講好、講活黨史故事提供了生動範本。影片反映出來的20世紀初年輕人的理想追求與使命擔當,為今天的年輕人加深對中國共產黨、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認識,提供了範本和榜樣。

影片起用了許多青年演員,無論是五四運動的青年學生,罷工鬥爭的青年工人,還是一大的代表,他們都是年輕人。我相信,演出的過程也是今天的年輕人向100年前的年輕人集體致敬的過程,而觀影的人們,也將會向100年前的年輕人致敬。

新的時代需要英雄,需要榜樣。黨史知識,並不是冰冷的過去,而是以信仰和熱血鑄就的言行。革命者,並不是老去的身影,無論100年前還是100年後,那些以國家民族為己任而奔跑的行動者們,他們永遠活在人們心中,永遠年輕。

建黨百年《1921》觀後感想二

電影《1921》將生動展示中國共產黨人敢闖敢拼的動人故事。該電影由導演黃建新擔任監製兼導演、鄭大聖聯合導演,並將於2021年7月1日全國上映。為了讓更多觀眾瞭解建黨初期這段歷史,黃建新導演用電影鏡頭,展現了平均年齡僅28歲的中共“一大”代表們,將青春理想化作尋求救國救民真理信念的執著,以及他們在上海開天闢地、在風雨如磐中擔起民族救亡圖存重任的擔當。

該片導演黃建新,曾成功打造《建國大業》《建黨偉業》《建軍大業》,開創了中國電影的主旋律商業片時代。他在此前的《1921》釋出會上曾透露,“會給大家帶來全新的故事、更電影化的敘事方式、以及充沛的生活情感”。他還表示,電影將集結一眾青年實力派演員,重塑一群有血有肉的革命先驅,再現一個敢拼敢闖的黃金時代,傳遞“不忘初心,砥礪前行”的堅定信念。

該片在參考大量史料的基礎上進行藝術創作,堅持創新求真、嚴謹細緻的態度,歷經四年時間深耕劇本,數易其稿。期間上海市委宣傳部還組織召集黨史專家、上海史專家、中共一大會址紀念館資深研究員等專業人士,與主創團隊一同召開多次劇本論證專題會議,聽取意見,結合黨史研究成果,反覆打磨人物性格,挖掘歷史細節,力求讓這段觀眾耳熟能詳的史實在銀幕上綻放新意。

電影將首次以國際化視角來呈現這段熱血歷史,從歐洲開始進入故事,同時貫穿了一條完整的日本線,讓格局更開闊巨集大。在此前的釋出會現場,製片人任寧透露,“劇組特意去全世界的檔案館尋找新鮮的角度和史料,耗時三年多才完成了最終的創作”。對此,導演鄭大聖也表示,這是與現在的全球化語境有所呼應,用新的角度看待那段歷史,相信能吸引更多年輕觀眾當下的共鳴。

除此之外,影片也在拍攝取景上下了大功夫,主創團隊勘景足跡遍佈上海、全國乃至海外,特別是在上海實地測繪了30餘處相關歷史舊址,並在上海車墩影視基地一比一實景搭建當時的中共一大會址建築群,力爭在大銀幕上再現上世紀20年代上海作為中國共產黨誕生地的城市文化風貌。

建黨百年《1921》觀後感想三

百年猶未老,恰是風華正茂。2021年,中國共產黨即將迎來建黨一百週年。100年來,中國共產黨帶領全國各族人民跨越千難萬險,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銘記這段波瀾壯闊的歷史,才能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作為一名高中理科生,我自知所瞭解到的黨史只是冰山一角,因此在進入大學成為一名入黨積極分子,學習更多更細化的黨史是必不可少的。在參與了每日黨史學習後,我才得以知道原來黨史並不僅僅是我所知道的那些重大歷史事件,黨的每天都發生了很多成就黨和成就國家的歷史小事。

在進行每日黨史的學習過程中,令我印象深刻的是1956年4月28日毛澤東同志在中共中央政治政治局擴大會議上做出:百花齊放、百家爭鳴,應該成為我國發展科學、繁榮文學藝術的方針。“百花齊放、百家爭鳴”不僅是中國共產黨領導文學藝術的基本方針,也是黨領導科學研究工作的基本方針。至今仍具有深遠的指導意義。

每個學派都有自己的主張,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思想,即使是同一件事物自然也會有各種各樣的想法。作為一名新時代的成年人、大學生,我真切的感受到了隨著教育等級的上升,能夠表達自己想法的平臺和機會更多了。無論是在大學課堂上,教授會鼓勵我們積極表達想法,甚至在課堂上隨時都可以提出自己的異議;還是在團隊合作中,隊員們的思想碰撞是使我們能夠出色完成團隊目標的加成器。也正是在這樣的氛圍之下,我才得以鍛鍊自己的思考能力和表達能力。同時,我們要勇於挑戰權威,應當有自己的思考,運用辯證的思維去考量其是否正確再收入囊中。作為社會的弄潮兒,積極表達自己的想法,懂得獨立思考,擁有辯證思維是必不可少的。此外,關於百花齊放,我們還應當從中領悟到推陳出新,革故鼎新的道理。民族傳統文化是民族生存與發展的精神根基,我們要認同和培育發展好本民族文化,結合社會時代的發展,對傳統文化進行“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批判繼承,不斷“推陳出新、革故鼎新”,讓傳統文化煥發新的生機與活力,為傳統文化注入時代精神。中華民族傳統文化是中國的標籤,我們應該讓其世代相傳,源遠流長。當代全新中國,堅持摒除“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落後思想,遵從“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先進思想,得以持續繁榮昌盛。

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通過回顧黨的歷史,以此來加強我們對黨史的學習,從中繼承與發揚黨的成功經驗和優良傳統,領悟黨的方針、堅定黨的信念。相信祖國,相信共產黨,定能不負眾望,引領中華民族闖出更廣闊更輝煌的新天地。

建黨百年《1921》觀後感想四

作為一名預備黨員,自從學院黨務中心推出每日黨史這個欄目後,我每天會安排出一個時間段來學習黨的歷史,但我認為不應僅僅把它當成一個任務來進行,而是一個可以深化自己對黨史的認識並從黨史中汲取力量、砥礪前行的契機。正如習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九十五週年大會上對學習黨史的目的做出的深刻解答一般:“今天,我們回顧歷史,不是為了從成功中尋求慰藉,更不是為了躺在功勞簿上、為迴避今天面臨的困難和問題尋找藉口,而是為了總結歷史經驗、把握歷史規律,增強開拓前進的勇氣和力量。”

在本期的黨史學習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2013年4月2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同全國勞動模範代表座談時的講話。其中,“幸福不會從天而降,夢想不會自動成真”、“空談誤國,實幹興邦”、“人世間的美好夢想,只有通過誠實勞動才能實現;發展中的各種難題,只有通過誠實勞動才能破解;生命裡的一切輝煌,只有通過誠實勞動才能鑄就”等等話語使我在思想上精神上得到了洗禮,感悟到“實幹才能夢想成真”的深刻道理,這也警醒我們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要堅牢記黨的囑託,有擔當、有作為,苦幹實幹,不做口頭文章,不搞形式主義,始終堅持為人民群眾辦實事、謀福利,一步一個腳印,踏踏實實做好每一件事。

以史鑑今,鑑史知來。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記走過的路,走得再遠、走到再光輝的未來,也不能忘記走過的過去,不能忘記為什麼出發。學習黨的歷史也有助於我們更好地走向未來。每日進行黨史的學習,在這個過程中溫故知新、積少成多,使得我們對黨可以瞭解更多、感受更深,深化自己的黨史思想理念,從內心深處增強自己的責任感和使命感,為成為一名真正的共產黨員做好準備,並且從中堅定信仰信念,找準自己的初心和使命,汲取奮進的力量,積極投身到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中去,切實做到“學黨史、悟思想、辦實事、開新局”。

 

標籤:觀後感 建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