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觀後感

怦然心動觀後感精選五篇

觀後感2.98W
《怦然心動》是一部小眾的,特別的電影,它將你置於一種溫暖的、有趣的,又充滿人文關懷的氛圍中,直到最後給你一個看上去也並不那麼不靠譜的美好的故事。一對小孩,一棵樹,特別簡單的故事,講得蕩氣迴腸。以下是本站小編和大家分享的怦然心動觀後感精選五篇,以供參考,希望對您有幫助。
怦然心動觀後感精選五篇
 怦然心動觀後感
  

  聽過一句話:我一直相信,這個世界上是有一些愛情如同宿命般無從逃避,不可取代,色授魂予,需以性命相拼。
  
  前幾天聽我的母親講起她的初戀,無非是一個又高又帥氣的男人從無數追求者中脫穎而出,無微不至地體貼和追求,抄情詩,寫情書云云。
  
  可是造化弄人,他們終沒能在一起。在她要離開家鄉的前夕,男人叫住她,說,我們認識了那麼久,還沒有碰過你的手呢,我能拉一下你的手麼?
  
  媽媽說到這時,臉上揚起了少女般的光輝:然後,我把手伸過去,剛碰到的時候,我一下子像觸電一樣跳起來了,然後就紅著臉跑掉了。
  
  她說:你知道麼?從來沒有過這樣的感覺,心臟快要跳出胸膛一樣。
  
  我知道,我都知道,不管是二十年前,還是二十年後的今天,這就是每一個少女都體會過的,初戀的感覺。
  
  當你遇到那個人的時候,你才能體會到那種感覺。
  
  就是那種日思夜想輾轉反側,為一雙迷人的眼睛著迷,或者偷偷地聞著某人乾淨的肥皂味道的格子襯衫,或者是偷偷期待那雙纖長厚實的手可以把自己的小手握在掌心。
  
  就是那種電光火石般的火花,那種噬魂徹骨的瘋狂,那種把世界一切染上光輝的愛慕,只靠思念和期待就能生存的情愫。
  
  我們能夠在心裡把一個人美化成那個樣子,能夠把他的缺點看成可愛,能夠因為一個眼神一個笑容而顫抖顫慄,覺得他的聲音婉轉動聽,他的名字所組成的音符也是那麼悅耳。
  
  是啊,於是就忍不住一直偷瞄他,聞他的氣味,希望聽到任何關於他的訊息,重複他的名字...
  
  當你遇到那個人的時候,你突然明白一件事,原來生命可以美好成這個樣子。
  
  電影裡的外公說:有的人淺薄,有的人金玉其表敗絮其中。有一天 你會遇到一個彩虹般絢爛的人,當你遇到這個人後,會覺得其他人都只是浮雲而已。
  
  Bryce's grandfather says about Juli, "Some of us get dipped in flat, some in satin, some in gloss.... But every once in a while you find someone who's iridescent, and when you do, nothing will ever compare."
  
  我很開心,人性裡還存在著這樣美好的詩意的情懷,讓我們互相點亮了彼此的生命,讓這個越發暗淡的世界時不時地顯得那麼溫暖美好。
  
  讓我們在容顏老去,失去夢想的能力之時,還能夠在心裡點起一盞小燈,讓詩意從心底蔓延出來,化作嘴角邊一抹不老的微笑。
  
  
怦然心動觀後感二

  電影的風格很清新。影片中男女主人公來自不同的家庭。男孩的家庭富裕卻不和平,女孩的家庭拮据卻充滿溫暖。男孩的父親常常鄙視女孩的家庭。而男孩也並不喜歡她。在女孩喜歡男孩的過程中遇到一些挫折,比如男孩附和同學,背地裡羞辱女孩的家庭,而當女孩明白後,毅然的決定不再喜歡他。那裡能夠看出女孩是個具有勇敢,自強的品質。當她明白自己家的庭院常被鄰居嘲笑之後,一個人開始整理,修剪。她沒有因此而感到自卑,而是勇敢的去改變。當男孩的一家邀請女孩的一家吃晚餐時,女孩一家的表現是認真且充滿誠意,而男孩的父親卻在餐桌上百般的刁難,鄙視他們。這頓晚餐也許吃的不太開心,但女孩卻並沒有因此沮喪,相反的她為自己有這樣的家庭感到幸福。在現實社會中,人們常常拿金錢去衡量一切,這些錯誤的價值觀似乎從小就紮根在人們的心裡。人們會因為有富裕的家庭而感到驕傲,因貧窮的家庭而感到自卑。這些物質層面上的東西扭曲了他們的價值觀。過分追求虛無的東西而看不到精神上的價值。這部影片好在它把早戀,家庭,價值觀和品質連成一條線,穿插在整部片子中。
  
  它告訴人們戀愛和自尊是對等的,不能退而求其次,在觸及到人格尊嚴時,就該放下那個傷害你自尊的人。然而,在中國人們似乎總認為感情就是一切,為了感情能夠捨棄自尊捨棄一切,因為一切都是因為愛。這樣的價值觀是錯誤的,是懦弱的表現,沒有人能夠這麼對你。之後是家庭,女孩的叔叔是個智障,男孩的父親和男孩都曾鄙視過她。而影片中女孩的家庭曾為此事吵過,母親認為父親就應把精力多放在家庭上。而父親卻始終維護自己的弟弟。女孩並沒有因此覺得叔叔是個累贅,相反她主動提出和父親一齊去看叔叔。在那裡,影片想傳達的一種思想是不能歧視殘疾人,就應為自己是個健全人而心懷感激。價值觀,影片中的小女孩能夠正確的決定哪些是正確的哪些是錯誤的,更加可貴的是她不僅僅能勇於應對現實還能夠透過這些東西看到本質的好處。這樣的思想遠遠超過了很多成年人。故事發展到後面,男孩開始審視自己,審視父親,他開始意識到自己的錯誤,父親的問題。他沒有再順從父親的想法,而是正確的做出自己的決定和選取。那裡,告訴我們,每個人都會犯錯誤,也許這樣的錯誤並不是故意的,也許是受到周圍的影響。但,我們就應勇敢的反省做出自己的選取並且能夠大方的承認錯誤。
  
  國外的電影很直接的告訴觀眾它想表達的資料,用心向上。而一些國內的片子,總是繞來繞去,糾結這,糾結那,明明很簡單的事情,搞得無比複雜,最後結局必須是不圓滿,就告訴人們這都是命中註定。
  
  
怦然心動觀後感三

  有人住高樓,有人在深溝,有人光萬丈,有人一身鏽。世人萬千種,浮雲莫去求,斯人若彩虹,遇上方知有。
  
  ――題記
  
  初讀這段話,細膩,知性,正如我們每個人行走在大千世界裡,會遇到形形色色的人,林林總總的事,無論功成名就,抑或平淡無奇,都會在短暫的一生裡尋找屬於自己的定位和歸宿。細細思忖,這句話又充盈著溫情,智慧,生命中的人來來往往,有些萍水相逢,有些擦肩而過,而某個人,或許是你一向在焦灼等待的那個人,會在某個未知的轉角,甚至沒有在你沒有心理準備的時候,以最獨特的方式走進你的生活,令你怦然心動,如同彩虹一般,絢麗你的整個人生。
  
  這段話出自電影《怦然心動》,劇情正如臺詞一樣,洋溢著溫暖的正能量,影片由一次次合理而且巧妙的誤會作為引導,以男女主人公各自心理變化和內心獨白作為兩條主線,相互穿插交錯,情節設定巧妙,合乎情理卻時常營造驚喜。初遇布萊斯,朱莉便怦然心動。二年級的她便大膽主動追求布萊斯,而應對一個突如其來的粘人精,布萊斯卻是避之不及。到了八年級時他期望透過追求校花雪莉使朱莉知難而退。朱莉卻依然沒有放下,尋找各種途徑接近布萊斯。然而令她悲哀的是當她站在能夠擁有觀望風景絕佳視角的梧桐樹上,祈求布萊斯與他一齊保護這棵大樹不被砍掉時,布萊斯卻沒有迴應。之後她又發現布萊斯偷偷丟掉她送來的雞蛋、嘲笑她家雜草叢生的庭院,她開始審視布萊斯到底是不是自己心裡真正喜歡和想要的人。在與父親、叔叔以及布萊斯外公等人的多次經歷中,朱莉內心不斷成長,對事物、對感情逐漸構成自己的認知,此時她對布萊斯的感情也漸漸變淡。直到她慢慢疏遠布萊斯時,布萊斯卻開始在乎朱莉。他從報紙上看到關於朱莉的報道,在學校展覽會上看到朱莉的專案一舉奪魁,從外公那裡慢慢了解朱莉的性格與家庭,竟發現自己不由自主地喜歡上了她。幾經內心的糾葛,他最終敢於正視自己這份懵懂的愛,向朱莉坦誠自己的錯誤並在朱莉家的庭院裡為她種下一棵梧桐樹。影片至此在二人溫情的目光交融中收場,那棵飽含治癒感小梧桐樹也成為了二人由怦然心動到日久生情的見證。
  
  電影中最深入人心的形象便是女主人公朱莉,她身上充滿了人性的閃光點,童年時期的她便顯得比同齡的孩子更加成熟一些。應對感情,她是感性與理性共存的。她敢於正視自己的愛,並一向堅定自己的選取,勇敢地並透過正當方式追求自己喜歡的男孩,更為可貴的是,這種喜歡並不是一味地盲目崇拜,而是不斷審視自己的感情,反思什麼樣的人才是自己真正想要的,什麼樣的感情才是值得自己堅持的。應對生活,她是享受與思索並重的。她會為了失去的梧桐樹哭泣,也會為了破殼而出的新生命而歡喜,懂得觀察,勤于思考,善於用不同的視角發現生活中的完美,體悟怎樣才是“整體大於部分之和”的真諦。應對家庭,她是熱愛與職責相融的。她既沒有出眾的相貌,又沒有富裕的家庭,爸爸是一個不得志藝術家,兩個哥哥熱愛音樂卻不喜歡讀書,甚至還有一個需要倍加照顧的智障叔叔,然而她卻發自內心地熱愛每一個家庭成員,不卑不亢,用心向上,滿足而堅強地活在充滿愛意的世界裡,用自己的樂觀感染身邊的人。
  
  影片中朱莉和布萊斯的形象構成了鮮明的比較,從潛意識到深層次的價值觀都迥然相異,而造成這一反差的重要原因就在於家庭環境和教育理念的不同,我想這也正是作者想要透過故事本身傳達給讀者的觀念。朱莉擁有一個充滿正能量的家庭,而父親對其人格的養成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他對於生活之美的發掘,處理問題時的冷靜,對於家人的職責感,都促使朱莉在成長過程中構成正確的世界觀。相比之下男主人公則沒有那麼走運,他的性格本身就比較寡斷彷徨,而父親又常常帶著有色眼鏡看待朱莉及其一家,對整個社會都充滿了敵意與憤怒。值得慶幸的是布萊斯的有一位善良睿智且眼光獨到的老人,他很欣賞朱莉的勇敢與執著,為她的精神所感動,並且對朱莉有精神上和行動上的支援,並悉心教導布萊斯就應成為像朱莉一樣獨立而敢作敢當的人。因而在布萊斯人生最迷茫而又最重要的青春期,有外公這樣一位閃耀著智慧光芒的人物引領他不斷前進,讓他最終敢於正視自己以前的過錯,並收穫彌足珍貴的感情。家庭和教育,對於一個孩子的成長以及人格的塑造都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整部影片的線索是那棵高大、繁茂的梧桐樹,從頭到尾貫穿了朱莉和布萊斯對彼此感情從逃避到正視。同時它也代表著一種精神高度,對於自然風景以至整個人生的有著全面審視的制高點。朱莉很喜歡爬到高高的梧桐樹上,眺望天邊絢爛的霞光,浸漬在落日流雲的遼闊天幕下,“我爬得越高,越為眼前的風景所驚歎”,不由地讓我們感受到一位青春期少女內心小清新的一面,同時也彰顯出她視角獨特、思想獨立的成熟女人的魅力。
  
  愛是人類永恆的主題,是不變的追求。每一次看這部電影,都會有一番不同的感受。溫暖,陽光,讓花樣年華的我們體悟初戀的青澀完美,讓青春已逝的人們重溫蔥蘢歲月的歡喜憂愁。怦然,有時並不僅僅僅是心動,或許那是一種,當你遇到那個人的時候,才能體會到的一種感覺。
  
  生命中總會有車如流水馬如龍,會有人面桃花相映紅,會有眾裡尋他千百度,但是其實那些外表最出眾的並不必須是最愛你的,最愛你的也並不必須是最懂你的,反之當你最需要的人出現時,那些你曾在意的其他一切都化為浮雲。或許,這才是真正的怦然心動。如未相遇,則靜靜等待;有幸與之,請好好珍惜。
  
  縱享青春,去體悟一番如木棉致予橡樹的感情,獨立內省而心靈相依,共擔風寒雷靂,同享霧靄嵐霓。
  
  趁著年輕,去愛一個如彩虹一樣斑斕的人,讓交錯在一見鍾情和日久生情的溫暖常伴於心,粲然彼此的生命。
  
  
怦然心動觀後感四

  歲月如刀,刀刀催人老,何時朱顏落寞,何時眉眼蕭瑟?最後,那以前熟悉的臉龐在記憶深處血肉模糊,最後,那以前熟悉的聲音在腦海盡頭粉身碎骨,最後只是我的段落,最後只是他的過客,最後的最後,終結不了怦然心動的那一刻,那一刻你鼻尖上的雀斑,那一刻他嘴角上的微笑,定格!
  
  電影《怦然心動》根據美國作家文德琳·範·德拉安南的同名小說改編,講述了情竇初開的小女孩JuliBaker與小男孩BryceLoski的初戀故事。影片在明快輕喜的節奏中緩慢推進,舒緩的鏡頭,如扁舟拂過流水一樣,自然順暢,平敘之中穿插著小主人公各自的獨白講述,同樣的時間場景,從不同的角度切入,詮釋著或酸或甜,或得意或失落,或厭惡或歡喜的複雜與矛盾,這種重複不僅僅不累贅反而能給人耳目一新之感,更是將初戀情結立體化,少女少男悸動不安的企盼彷彿就在昨日,單純潔淨纖塵不染彷彿觸手可及的雲朵,導演用溫和的鏡頭語言把觀眾推上雲端,重溫初戀舊夢感動的一塌糊塗。
  
  Juli對Bryce一見鍾情,Bryce卻總是一臉嫌棄,在她眼裡他的眼神最閃亮,他的微笑最粲然,儘管那眼神是鄙視,那微笑是嘲諷,天真的年齡裡本沒有什麼邏輯可言,咬著指甲的花痴哪裡來的傷害。只是無聲的成長劈頭蓋臉的蛻變開始懂得發現,當Juli爬上那個神奇偉岸的梧桐樹她的世界觀發生變化,那個在她最需要幫忙的時候離開的Bryce,那個撒謊偷扔雞蛋的Bryce,只但是是金玉其外徒有其表而已,他閃亮的眼神空洞乏力,找不到“整體大於部分之和”的理想狀態。那棵壯麗的梧桐樹支撐著Juli眼中的世界,當樹被樹樁代替留給Juli的只剩哭泣和無奈,直到收到父親畫下來的大樹朱莉才開始慢慢釋懷。
  
  Juli在放手中慢慢成長,而後知後覺的Bryce則在愛上Juli的過程中慢慢看清自己。正如Juli所說他爸爸光鮮的外表下藏著些腐朽的東西,當他開始嘗試瞭解Juli的時候也找到了他自己,好的感情是透過TA認清世界,大抵是這樣的。只是年少輕狂說不出的倔強,圖書館的“談心”加劇了Juli對他的厭惡,餐桌上的沉默使他愈發不安,而那個笨拙的未完成的吻更是讓Juli落荒而逃,直到Bryce真正瞭解到那棵梧桐樹對Juli的好處時,並要為她種下一棵樹的時候,他才再次走進她的心裡。
  
  圍繞著Juli和Bryce的是兩個相差甚遠的家庭,也是兩種截然不同的生活態度,晚餐之後Losik家爆發了有史以來最為激烈的爭吵,而Baker一家則手拉著手其樂融融共享天倫,這個意味深長的比較似乎能讓人重新思考一下對於幸福的定義,老Chet對“grandma"的思念被反覆強調,這又狠狠的懷舊了一次。影片看似簡單的故事卻絲毫不顯得單薄做作,導演細膩的鏡頭語言極富韌性,柔軟的絮語才能撫慰心底最柔軟的一方天地,不只是懷舊,不只是回憶,更像是在祭奠早已失掉的純真和早已不再的憧憬。
  
  歲月帶走青春,帶走活力,留下的痕跡叫做回憶。即使鶴髮雞皮,即使一病不起,還會記得,怦然心動的初戀,有過的那麼多的以前。
  
  
怦然心動觀後感五

  反映初戀的故事很多,大多影片會呈現當初的羞澀、嫉妒、憤怒、欣喜或者甜蜜,但在《怦然心動》這部影片中,導演羅伯·萊納旨在透過交錯的鏡頭為初戀尋求一種解釋:那就是在懵懂的年紀,男孩和女孩有著不對等的自我認知和情感投入。
  
  女孩總是早熟,在《那些年,我們一齊追過的女孩》中,柯景騰也以前黯然神傷,女孩的早熟讓初戀的拉鋸戰愈演愈烈。在《怦然心動》中,由瑪德琳·卡羅爾扮演的朱莉,細緻地表現出女孩早期的神經質和極度脆弱的過敏神經。在朱莉的少女青春期,她只認同三件事:樹是最聖潔的;自己養的雞生的蛋是最乾淨的;還有就是布萊斯將會是自己的另一半。從最初迷戀布萊斯的藍色的深邃的眼睛開始,朱莉投入了一個少女的所有:她的樹、她的雞蛋和她的初吻。朱莉期望布萊斯瞭解自己,至少能夠分享自己的摯愛,她用心地環繞在布萊斯的周圍,吸引他的注意力,在那些日子了,深邃的藍眼睛就是朱莉的全部世界。在這段感情裡,朱莉是跑在前面的。
  
  可惜,男一號布萊斯卻和所有青春期的男孩一樣——晚熟,他不瞭解朱莉的情感,反而認為朱莉的追求是一種困擾,然而,總會長大的,而且是幾乎一夜之間就長大了,淺顯一點說,是布萊斯的生理成熟促成了他的心理成熟。布萊斯突然發現,朱莉的想法很奇特,她的自豪感很獨特,她的身姿總是環繞在自己的周圍,他愛上她了……於是,他想用自己的方式表達情意,然而,他不懂得愛屋及烏,他沒有理解世界上最乾淨的雞蛋,帶著朱莉的初吻滿世界招搖,還喜歡上了頭髮長見識短(朱莉原話)的女孩,更加糟糕的.是,他沒能保護朱莉的樹。朱莉的樹被砍掉了,這件事還上了當地報紙的頭條。上了頭條這不重要,重要的是,這件事讓朱莉覺得,可能,布萊斯的眼睛並不是那麼深邃,像爸爸說的一樣,可能布萊斯的整體小於部分之和,這讓朱莉十分受傷。是的,就是這樣,女孩們因為眼睛對你不離不棄,可也會因為一棵該死的樹,從此就對你死了心。朱莉選取了退出,儘管這個時候,布萊斯已經愛上了朱莉。在這段情感中,布萊斯處在後面。
  
  在初戀的長跑中,“當你喜歡我的時候,我不喜歡你;當你愛上我的時候,我喜歡上你;當你離開我的時候,我卻愛上你;是你走的太快,還是我跟不上你的腳步”,由於不對等的自我認知和情感投入,兩人的世界越來越遠,布萊斯笨拙的彌補方式反而使得事情更加糟糕。而在男孩的世界裡,征服顯得那麼重要,朱莉越是不理不睬,布萊斯的挫折感就越強,對於朱莉的思念就與日俱增,這讓青春期的少年整日不知所措,像個犯錯的孩子,也像個迷途的羔羊,這就是成長,朱莉所經受的折磨正在變本加厲地植入布萊斯的生活中,如影隨形,不離不棄。
  
  布萊斯有個糟糕的父親,對於世界充滿了厭惡,而真正的原因但是是他自己失去了夢想,是一個徹頭徹尾的失敗者和懦弱者,這讓布萊斯多多少少受到了負面影響。好在布萊斯有個不錯的祖父,老人喜歡朱莉,也疼愛布萊斯,他們的點點滴滴老人都看在眼裡,藉著修補花圃的機會,老人和朱莉建立了十分友好的關係,於是,朱莉和布萊斯的問題迎刃而解。問題的根源在於樹,所以問題的解決即是布萊斯解決了樹的問題,進而解決了朱莉的問題。這很貼合大團圓的結局,卻也是我認為影片的敗筆。儘管一方面我期望他們在一齊,另一方面,我又矛盾地期望影片是個杯具,因為不在一齊會讓彼此想念,這段初戀才會雋永,才更貼合現實世界裡的遊戲規則。
  
  影片在拍攝時採用雙重場景再現,在相同的事件和場景中,雕琢不同的人物想法,這讓觀眾清楚地看到對待同一件事,男孩和女孩的想法竟然有著如此巨大的差別。其實,何止是男孩和女孩,即使是男人和女人,思維和角度也是相差千里萬里,難怪爭吵無休無止,有時,男人認為女人無理取鬧,有時,女人認為男人莫名其妙,哎……要是現實中也能回放,也能雙重場景再現就好了,或許男人和女人就會祥和許多。
  
  還有一個心得,那就是:每個女人都有雷區,就像朱莉的雷區是樹和雞蛋一樣。布萊斯弄好了,那就是錦上添花,弄砸了,那就只能是雞飛蛋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