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觀後感

九月初九央視重陽節晚會觀後感

觀後感1.01W
九月初九央視重陽節晚會觀後感
青山非常的美麗,河流上被樹木映照的水流,秋天到了,又是一年一度的重陽節,敬愛老人的節日,那關於央視重陽節晚會觀後感該怎麼寫呢,下面是本站為大家整理的央視重陽節晚會觀後感範文五篇,供大家參考。

央視重陽晚會觀後感1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每到這一年一度的重陽節,熟悉的詩歌又迴盪在我的心田。
  
  你知道這個有著千百年歷史的重陽節是什麼來歷嗎?嘿嘿,告訴你吧,傳說古代的時候,河裡有個瘟魔,只要它一出現,家家就有人病倒,天天有人喪命。青年桓景看不下去了,就去找仙人拜師。待他學成後,駕著仙鶴回到家鄉,在九月初九的早晨,按仙長的叮囑把鄉親們領到了附近的一座山上,發給每人一片茱萸葉,一盅菊花酒。妖魔受不了了,敗下陣來,被少年一劍刺死了。後來,這天就被叫做重陽節,不少人家都有登山,賞菊等習俗。我今天也隨了一把“潮流”——登山。
  
  蔥鬱的樹林間掛著一輪金光閃閃的太陽,下面是肥沃的土地,其間有一個十一二歲的孩子,這就是我。我在林間竄來竄去,恨不得把整座山都照下來,買下來,把它永遠留在我的印象中。鳥兒還在枝頭歡迎我的到來呢,他的歌聲隨著絲絲陽光從樹與樹的縫隙間傳下來,那麼清脆,那麼響亮。讓我也想與他高歌一曲,表示我此刻的歡愉。花兒與我一起跳舞,無論風雨多麼殘酷,無論陽光多麼刺眼,我們都用笑臉迎接他們。
  
  跑累了,跳夠了,也該做正事了。我邁著沉重的步伐,一步一步向山頂走去,山上的陽光越來越刺眼了,風越來越冷了,我只能咬緊雙牙,默默忍受......
  
  終於到了山頂!山頂上的植物都高興的為我喝彩,我也樂得合不攏嘴,心中彷彿住著一萬隻“蜜蜂”,正為我釀出最甜蜜的“蜂蜜”。我興奮地大喊:“我做到了!”全然不顧其他。心田裡又迴盪起那首歌謠:“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央視重陽晚會觀後感2
  
  在古代,民間在重陽有登高的風俗,故重陽節又叫“登高節”。相傳此風俗始於東漢。唐代文人所寫的登高詩很多,大多是寫重陽節的習俗;杜甫的七律《登高》,就是寫重陽登高的名篇。登高所到之處,沒有劃一的規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還有吃“重陽糕”的習俗。
  
  吃重陽糕
  
  據史料記載,重陽糕又稱花糕、菊糕、五色糕,制無定法,較為隨意。九月九日天明時,以片糕搭兒女頭額,口中唸唸有詞,祝願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講究的重陽糕要作成九層,像座寶塔,上面還作成兩隻小羊,以符合重陽(羊)之義。有的還在重陽糕上插一小紅紙旗,並點蠟燭燈。這大概是用“點燈”、“吃糕”代替“登高”的意思,用小紅紙旗代替茱萸。當今的重陽糕,仍無固定品種,各地在重陽節吃的鬆軟糕類都稱之為重陽糕。
  
  賞菊並飲菊花酒
  
  重陽節正是一年的金秋時節,菊花盛開,據傳賞菊及飲菊花酒,起源於晉朝大詩人陶淵明。陶淵明以隱居出名,以詩出名,以酒出名,也以愛菊出名;後人效之,遂有重陽賞菊之俗。舊時文人士大夫,還將賞菊與宴飲結合,以求和陶淵明更接近。北宋京師開封,重陽賞菊之風盛行,當時的菊花就有很多品種,千姿百態。民間還把農曆九月稱為“菊月”,在菊花傲霜怒放的重陽節裡,觀賞菊花成了節日的一項重要內容。清代以後,賞菊之習尤為昌盛,且不限於九月九日,但仍然是重陽節前後最為繁盛。、
  
  插茱萸和簪菊花
  
  重陽節插茱萸的風俗,在唐代就已經很普遍。古人認為在重陽節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難消災;或佩帶於臂,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裡面佩帶,還有插在頭上的。大多是婦女、兒童佩帶,有些地方,男子也佩帶。重陽節佩茱萸,在晉代葛洪《西經雜記》中就有記載。除了佩帶茱萸,人們也有頭戴菊花的。唐代就已經如此,歷代盛行。清代,北京重陽節的習俗是把菊花枝葉貼在門窗上,“解除凶_,以招吉祥”。這是頭上簪菊的變俗。宋代,還有將綵繒剪成茱萸、菊花來相贈佩帶的。
  
央視重陽晚會觀後感3
  
  重陽節又稱登高節。在這一天,人們登高望遠,思念親人。正如詩中所說:“每逢佳節倍思親。”那麼,重陽節是怎麼來的呢?原來,我國古代把九叫做“陽數”,農曆九月九日,兩九相重,都是陽數,因此稱為“重陽”。
  
  記得上一次的重陽節,我們學校組織志願者去敬老院看望老人,走在路上,人們統統將目光投向我們,好像在看“新新人類”似的,他們紛紛議論,“這群孩子是去秋遊?”“他們怎麼不上學啊!”“這光吃水果怎麼夠啊,一箇中午能吃飽不,這些孩子家長也真是的,秋遊都不知道帶點好的上。”我的心裡感到憤憤不平,難道沒人知道是重陽節嗎?這架勢一看就是去看望老人的啊!唉,重陽節!人們都忘了嗎?
  
  《三字經》裡說過,“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意思就是說:每個人生下來性格都是善良的,但漸漸地,後天的養成使人們差距越來越遠。我們現在的好習慣都是由父母公婆養成的,但如今的社會,卻很少有人意識到,我們應該感謝父母,這都是大家漸忘中華傳統文化而造成的。
  
  又一個九九重陽節來到,我去濱江路轉悠了一圈,希望能看到和重陽節有關的事情,哪怕只有一點點,可是沒有。我大失所望,難道重陽節真的已被人們忘卻了?正準備失望而歸,沒想到,驚喜出現了,一個大約五十歲的叔叔攙扶著一位老奶奶向我走來,“小朋友,幫我和我媽媽拍個照吧,謝謝!”我拿起手機,仔細認真的調整好角度,手機的方框裡,一位叔叔和一位奶奶,揚起燦爛的笑容。我欣慰不已。
  
  重陽節,是我們祖國優秀的文化遺產,我們應該銘記在心,不該淡忘!
  
央視重陽晚會觀後感4
  
  每當秋高氣爽時,我就知道有一個節日要來了,那就是——農曆的九月九日的重陽節。有一首是九月九日億山東兄弟,這首詩是寫思鄉的,可今天要寫的是尊老愛幼。
  
  讀國小時,到了重陽節,我麼學校會組織我們去敬老院看望老人家,我去時會帶一些水果給他們吃,還會和我的好朋友表演該節目給他們看。可現在讀國中了,老師也不會帶我們去敬老院,雖然不能去,但是我還是可以砸重陽節這天行動起來。我會幫爺爺奶奶做事,幫他們打洗腳水。在公交車上主動讓座給小朋友或者是爺爺和奶奶。
  
  今天我在街上走,突然下去了雨,幸好我帶了傘,我把傘帶來準備回家時,我無意中看到一位老奶奶沒有帶傘,我毫不猶豫的酒吧傘給了老奶奶,老奶奶說:“小朋友,你真善良,如果我把你的傘帶走了,你怎麼辦呢?”我說沒事兒,我家就在這附近。後來老奶奶走了,我淋著雨跑回了家。到家時我變成了一隻落湯雞。“你這是怎麼搞的,一身溼溼的,快去洗個澡”,母親說。洗完後,母親問我為什麼會是一身溼溼的。我回答“今天是重陽節,我們應該尊老愛幼,我看一位老奶奶沒有帶傘,於是我就把傘給了她。”母親聽了後很高興地說“我們家的孩子是越來越懂事了,但是要注意身體啊,謝天謝地,型號你沒有感冒。”
  
  晚上吃完飯後,我又出去玩了,我看見隔壁家的還在在哭,我就去問他:“你怎麼了?”他說母親不見了,我就對她說不要哭,姐姐帶你回去好不好。他說好。於是,我把他送回了家,他為了感謝我就送了我一個大娃娃,我又準備出去玩的,可是天慢慢的變黑了,我只好回家了。
  
  今天這個重陽節我完成了我的任務,我好高興啊!砸床上回顧這今天發生的事情,不知不覺中我已進入了甜蜜的夢鄉。
  
央視重陽晚會觀後感5
  
  今天是重陽節,又叫老人節。十月秋高氣爽,應該是登山的好日子。可是,今年的重陽,一直飄著毛毛細雨,太陽公公非常小氣,也不露個臉笑一下。
  
  唐代大詩人王維寫過一首詩——《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寫他獨自一人重陽登高、思念遠方家人的情感。聽老師講解這首詩的時候,我卻暗暗想:我比他要幸運多了!爺爺、奶奶、爸爸、媽媽都圍在我身邊,每個人都愛著我。
  
  今天,家裡來了非常多客人。爺爺奶奶在廚房裡忙忙碌碌,老爸在陪著客人聊天說笑,媽媽在菜園子裡摘菜,我和小客人屋前屋後的玩捉迷藏……家裡真是熱鬧極了!
  
  我想:重陽節,爺爺奶奶去不去登山也沒什麼關係,下不下雨也不要緊,只要咱們一家人開開心心的在一起,爺爺奶奶就非常高興。這就是咱們的重陽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