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觀後感

感動中國葉連平個人先進事蹟觀後感範文五篇

觀後感2.55W

一年一度的“感動中國人物頒獎典禮”舉行了,我一次又一次地被這些人物感動著、感動著。以下是本站小編整理的關於感動中國葉連平個人先進事蹟觀後感,希望你喜歡。

感動中國葉連平個人先進事蹟觀後感範文五篇

感動中國葉連平個人先進事蹟觀後感一

直到現在,葉連平還住在三十年前的舊平房裡,身上穿的也是打著補丁的衣服。他的家中,很難找到一件像樣的傢俱,基本上都是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在留守兒童之家的圖書室裡,還放著老式的菜櫥,菜櫥裡擺放著有些陳舊的中國小必讀書本。

葉連平的節儉樸素眾所周知。為了省路費他常常騎車去7公里外的鎮上買菜,去周邊的南京、蕪湖等地,他也是騎著自行車。葉連平在講臺書寫板書時,抬起的胳膊露出了他穿了多年打補丁的衣服一角。記者問他為什麼不穿一件新衣服,他說:“衣服不過是用來遮體的,沒必要太講究,錢應該花在刀刃上,而不是在這些吃喝穿著上。”他指著教室後面桌子上的一臺影印機,“你看花錢買這個就值,好幾千呢。”那一刻,葉連平竟露出孩子般的得意。

除了義務輔導學生,免費為貧困留守兒童提供吃住,十幾年來葉連平還經常自費帶學生到南京、合肥,參觀科技館、博物館、烈士陵園等,每年春秋各一次,每次外出經費少則幾百元,多則幾千元,都是葉連平自己掏錢。開始連老伴都不理解,葉連平說:“都是我的孩子,他們家庭困難,我能不幫一把?”

5年前,葉連平不慎被電動車撞傷,從那以後葉連平經常摔倒,最後被查出腦溢血加腦膜炎。手術後住了四天院,他就要求出院,一週後到醫院拆線,不光是心疼住院費,“孩子們還等著我呢!”因為傷勢未痊癒,腰根本直不起來,他就坐在板凳上給孩子們講課、批作業。

2012年,葉連平拿出2萬多元積蓄,在社會各方的支援下,成立了葉連平獎學金基金,用於獎勵優秀學生,資助困難學生。成立至今,獎學金已連續發放了7次,累計發放10萬多元,獎勵、資助了132個孩子。

在葉連平精神的感召下,社會各界和他的部分學生,也紛紛加入到基金會。

葉連平告訴記者,他已安排好了自己的身後事。百年之後,他會把積蓄全部捐給葉連平獎學金基金,把遺體捐獻給醫學院,供學生學習解剖。

“我希望撥出的最後一口氣是在講臺上。”葉連平說。

結束對葉連平的採訪,抬頭看天,繁星閃爍。

葉連平,一束螢火蟲般的亮光,照亮了烏江邊上小村莊,讓我們看到了教育的力量,也看到了鄉村的希望。

感動中國葉連平個人先進事蹟觀後感二

1928年,葉連平出生于山東青島。1940年隨父親到上海進光夏中學讀國中。18歲時,他隨父親到南京進入到美國大使館做勤雜工。“我的英語底子就是在美國大使館打雜時磨出來的。”在大使館工作的三年零六個月裡,葉連平認識了司徒雷登、巴特沃斯,“也見過宋子文、孫科、白崇禧等公眾人物,還跟宋美齡握過手。”1949年後,葉連平同幾位居民合夥開辦了夜校,開始做掃盲工作,後來在江蘇南京的琅琊路國小一直工作到1955年。1965年,葉連平輾轉來到安徽和縣。1978年,因為人員調動,卜陳學校一個畢業班連續一個月沒有人上課。有人推薦了葉連平,已經50歲的他重回熱愛的講臺。國中不能組織晚自習,他就把40個孩子按照自然村分成五個組,打著煤油燈,一個星期到村裡五天輔導孩子學習。他帶的第一屆畢業班,11人考上中專,比另一個班多9個。發現孩子們成績下滑,他就會上門家訪。

1991年,63歲的葉連平退休了。那天,葉連平捧著教材、參考書,還有兩個省下的黑板擦,交到教導處,久久沒有走出來,“趴在桌子上哭得不像樣”,他捨不得那三尺講臺,不願意離開他的學生。

退休後,他幾乎一天沒歇,附近國小有老師請假,都找他代課,短則幾天,長則三年,哪有需要,喊一聲就去了。“我失去的太多了,怕來不及補償。整整23年啊。現在就想拼命幹,能補一點是一點。”

長期的教學中,葉連平獨創了“四步教學法”。“葉老師的授課方法,一般在黑板上分成四塊,即病句、辨析、新單詞、語法。”程雨秋今年讀九年級,六年級時,她來這裡補過英語。

程雨秋父親早逝,母親打工。今年9月,葉連平讓程雨秋在他家裡吃午飯。“我剛開始覺得很尷尬,但時間久了覺得葉老師就像爺爺一樣,我也就自然了一些。到現在,我開始有了家的感覺。”程雨秋告訴記者,“我六年級的時候,英語很差,經常不及格。媽媽把我送到葉老師的英語補習班來補課,因為葉老師從來不收任何費用。今年我九年級了,英語考了139分。”

到卜陳村工作生活40年,連同退休後的27年來,葉連平教過的學生有1000多名,村民們對他都有著說不出的喜愛和尊敬。57歲的村民曹法銀一家三代都是葉連平的學生,“葉老師一毛錢都沒收過。有時候我們感覺不過意,把家裡雞下的蛋給他,他都不肯收。”

曾有人問葉連平,為什麼退休了不好好享福?“我這樣就非常幸福。只要和孩子們在一起,我就是享福,都忘記頭上有多少白髮了。”葉連平說。

感動中國葉連平個人先進事蹟觀後感三

10月23日,借出差的機會,上海楷麓實業有限公司總經理常久明趕回卜陳村,看望自己的國中老師葉連平。

“您身體恢復得怎麼樣了?”常久明知道,兩個多月前,葉連平騎自行車買菜路上遭遇交通意外事故受傷,“等您身體恢復些,我接您去上海休息幾天。”

1983年,國中生常久明學習成績很好,但因為家境貧寒,父母想讓他輟學學縫紉。常久明把即將輟學的事報告了葉連平,葉連平沉默著沒有說話。那天傍晚,正在棉花地裡幫父母幹農活的常久明,看到遠處一個身影步履蹣跚地走過來。“葉老師怎麼來了?”常久明和父母都大吃一驚,常久明趕緊躲了起來。

常久明的家距離學校有5公里,都是土路,且要翻山過河,當時正值汛期。葉連平最終沒有說服常久明的父母。夜色籠罩著田野,躲在暗處的常久明看著葉老師漸去漸遠的落寞身影,淚流滿面。

“儘管我後來還是沒能繼續讀書,但能成為葉老師的學生,是我一輩子的幸運。”懷著一顆感恩的心,在上海拼出一片天地的常久明,如今每年都資助葉連平獎學金基金。

2000年7月,已經退休10年的葉連平看到村裡的留守兒童越來越多,作業無人輔導,尤其英語基礎普遍薄弱,便將自家的一間房屋騰了出來,擺上桌子和一塊小黑板,義務給孩子們輔導功課。鄰居居鵬程回憶說:“剛開始時只當是葉老師退休後閒不下來,找點精神寄託,可沒想到,這個輔導班一辦就是這麼多年。”

看到學生越來越多,當地政府把村裡的倉庫改造成一間教室、一間小圖書館,掛上“留守兒童之家”的牌匾,託付給了葉老師。現在來這裡上課的學生有165人,有卜陳村的,還有鄰近幾個村的,甚至還有和縣縣城以及南京江浦等地的留守孩子。

葉連平根據孩子英語水平分成啟蒙、初級、中級、高階四個班,週六週日四個半天分別給孩子補習英語,寒假大約三天上一次課。

江明月現在南京市一所大學讀研究生。她讀七年級的時候,英語、數學等功課跟不上。她和妹妹江敏都是留守兒童,家庭很困難。葉連平就主動把她接到自己家裡,不僅免費補課,而且免費提供吃住。2009年,江明月考上南京理工大學,葉老師又把她的妹妹接來補課。回想起這些,這姐妹倆激動地說:“葉爺爺就是我們的親爺爺。”

自費創辦“留守兒童之家”以來,孩子們在他家免費吃用住、自掏腰包組織孩子外出參觀、資助貧困學生,花在上面的錢,少說也有30萬元。

有人把葉連平比喻為永不熄滅的燭光,他不認同。他說:“我沒有燭光那麼明亮,我充其量就是一隻螢火蟲,只要能夠照亮孩子們念好書,我就是快樂的。”

感動中國葉連平個人先進事蹟觀後感四

2000年,葉連平在自己家裡開設英語課堂(後更名為“留守兒童之家”),免費給周邊孩子補習英語。教學用的書本、用具都是他拿自己的退休金買的。由於他教學態度認真、教學方法得當,補習的學生英語成績提高很快。他那間30平方米的老房子,一度擺滿了課桌。後來,吳江鎮政府出錢把他家對門的學校倉庫改建成兩間教室,一間供他上課,一間作為圖書室。

現在,葉連平的“留守兒童之家”裡有4個班級的70多個孩子,他一人身兼英語老師和語文老師。他戲稱自己沒有寒暑假、沒有周末,只有“黃金週”。有時,上午補習的孩子還沒離開教室,下午補習的孩子就已經到了,為了給他們多上一會課,葉連平就坐在教室門口拐角處隨便扒幾口午飯。

批改學生作業是葉連平極為重視的教學環節。沒課的時候,他早上8點就坐在教室裡,低著頭逐字逐句批改。即使在接受記者採訪時,他也不時提醒記者抓緊時間,“還有好多作業等著批改”。

翻開葉連平批改過的作業本,滿目紅彤彤一片。其中,既有細緻的修改,也有嚴厲的批評語,還不乏諸如“你用作業本太浪費,而且還有損壞”這樣的親切提醒。被葉連平批改過的作業本,就像是被他塗了“大花臉”,許多孩子就調皮地叫他“大花臉”老師。

在教室的牆上,記者看到,葉連平細心地將每個學生每個單元的學習成績都記錄在紙上,不及格的都用紅筆記錄。“我會定期更新成績記錄,讓孩子掌握自己的學習情況,激勵他們更加努力。”葉連平說。

來過“留守兒童之家”的老師都感嘆:這樣的教學任務量,不要說一名90歲的老人,就是一名年輕教師都難以承受。

18年來,葉連平從沒停辦“留守兒童之家”。許多經他輔導的孩子考上大學,甚至出國留學,葉連平欣慰地說:“看著孩子們學xxx步,就能感受到豐收的快樂。”

感動中國葉連平個人先進事蹟觀後感五

借出差無錫的機會,上海楷麓實業有限公司總經理常久明匆匆趕回和縣烏江鎮卜陳村,再次看望自己的國中老師葉連平。

“您身體恢復得怎麼樣了?”2個多月前,葉連平騎自行車買菜,回家路上遭遇交通意外受傷,常久明一直很牽掛,“等您身體恢復些,我接您去上海休息幾天。”

在村民們眼中,葉連平就是村裡不滅的“蠟燭”,也是照亮孩子們走出村裡的希望之光。

常久明曾一度刻意躲著葉連平。那時,國中生常久明學習成績很好,但因為家境貧寒,父母就讓他輟學學縫紉。一天下午,常久明硬著頭皮把即將輟學的事報告了葉連平,意外的是葉連平並沒有當場責罵他。常久明隨即離校回家。

就在那天天擦黑的時候,正在棉花地裡幫父母幹農活的常久明,看到遠處一個身影步履蹣跚地走過來。“葉老師怎麼來了?”常久明和父母都大吃一驚,常久明趕緊躲了起來。

常久明家距離學校有5公里,都是土路,且要翻山過河,當時還正值汛期。葉連平最終沒有說服常久明的父母。夜色籠罩著田野,躲在暗處的常久明盯著那個漸去漸遠的落寞身影,忍不住熱淚盈眶。

“儘管我後來還是輟學了,但成為葉老師的學生,是我一輩子的幸運。”懷著一顆感恩的心,在上海拼出一片天地的常久明,如今每年都資助葉連平獎學金基金。

葉連平堅持每年到每個學生家至少家訪一次,不管多遠都一定訪到。特別是那些在校表現一般、家庭困難、住址離學校遠的學生,他更是格外關注、關愛,多次上門。在卜陳學校周邊的鄉村田野間,經常會看到一個老人,提著馬燈跌跌撞撞地趕路,有時身上還沾了很多泥水。

“葉老師對學生負責,是出了名的。”令葉連平曾經的同事、卜陳學校教師戴啟湧印象特別深刻的是,葉連平批改學生作業,連標點符號都會一一校正。

“教師不僅僅要教書,更要育人。”葉連平當班主任時,曾帶著學生勤工儉學,用賺來的錢購買課外書給學生看,開闊學生眼界,在當時算是特立獨行了。多年後,那個班的學生髮現,當初勤工儉學掙的錢根本不夠買那麼多課外書,是葉老師自己貼錢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