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觀後感

2021電影《長津湖》個人觀後感精選

觀後感2.61W
電影《長津湖》展現了人民軍隊熾烈的愛國情懷、對黨和人民的無比忠誠,生動詮釋了偉大的抗美援朝精神。下面是本站小編整理的2021電影《長津湖》個人觀後感精選,以供參考。

2021電影《長津湖》個人觀後感精選

電影長津湖的觀後感1

1950年6月,朝鮮戰爭爆發,之後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悍然入侵朝鮮。並且,美國多次派飛機侵入我國領空,轟炸掃射我國東北邊境城市,入侵我國x海峽,嚴重威脅我國的安全。同年10月,以彭德懷為司令員的中國人民志願軍赴朝參戰,拉開了偉大的抗美援朝戰爭的序幕。

這時的新中國成立剛剛一週年,在政治 經濟 軍事和外交等各個方面仍然困難重重,我們偉大的祖國還處在艱難時期。抗美援朝的前線上,廣大志願軍在糧食和衣服補給相當困難的情況下,仍舊保持高昂的革命熱情和強大的戰鬥力,不懼艱險 勇往直前 浴血奮戰 不怕犧牲。在戰鬥中湧現了大批的戰鬥英雄,有抱炸藥衝敵陣與敵同歸於盡的楊根思;有挺胸膛堵槍眼視死如歸的黃繼光;有臥火海忍劇痛維護潛伏紀律的邱少雲;有搶修橋樑保暢通英勇獻身的楊連第;有冒嚴寒跳冰窟救少年的國際主義戰士羅盛教;有志願軍第一人 領袖之子毛岸英……?他們拋頭顱,灑熱血,這種忠於祖國 視死如歸的大無畏精神極大地鼓舞著廣大戰士,也有力地震懾了敵人,同時也重重的震撼了我的心靈。

中國人民志願軍在抗美援朝戰爭中,發揚高度的愛國主義精神 革命英雄主義精神和國際主義精神,他們是“最可愛的人”。是他們用寶貴的生命,頑強的毅力,視死如歸的精神換來我們今天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我們又有什麼理由貪於玩樂,虛度光陰呢?作為新時代的中學生,祖國的未來,我們應該肩負起我們的責任。好好學習,掌握淵博的知識,學習先進的技能,樹立責任感,具有凝聚力,時刻準備著報效祖國,成為最有用的人。我很喜歡林肯說過的一句話“每個人都應該有這樣的信心:人所能負的責任,我必能負;人所不能負的責任,我亦能負。如此,你才能磨鍊自己,求得更高的知識而進入更高的境界。”

古往今來,有無數像志願軍戰士那樣的人,在祖國危難時刻不懼艱險,挺身而出。而今天,在中國抗擊疫情的戰鬥中,有一個名字,每一次聽到都會覺著有了他就有了主心骨,就會滿懷希望,就看到了光明,他就是鍾南山院士,我們敬愛的鐘爺爺,一位84歲高齡的老人。他曾在17年前擊退了肆虐的非典。如今,國難當頭,他肩負著全民族的希望,義無反顧奔赴x,與病毒賽跑,與生命賽跑。自己扛住危險,把安全帶給全國人民。他是偉大的“逆行者”;他是全國人民的定心劑;他是我們的超級英雄,堅定而無敵。

可是我們的鐘爺爺也會累,國之危難讓他憂心忡忡,艱鉅的工作讓他滿是疲憊。我在網路上看到了這樣一張圖片:在趕往x的列車上我們敬愛的鐘老睡著了,燈光照著他早已花白的頭髮,那飽經風霜的臉上眉頭緊鎖。他的眼鏡還架在臉上,電腦螢幕仍然是工作狀態。這張圖片,讓全國人民心疼這位平凡而又偉大的老人。到底是什麼力量支撐年邁的他如此超負荷的工作呢?當然是鍾老的愛國信仰,無私的奉獻精神。這才是我們應該去學習,去敬佩的偶像。我們應該心懷和鍾老一樣的信仰:愛國。

富裕 無憂的生活,讓現代中學生的我們迷失了自己,不知道到底學習是為了什麼?今天,我們的偶像用實際行動為我們回答了這個問題——為了國家,為了國家面臨危險時,我們有能力盡自己的一份力,這才是我們學習的信仰,也是我們每個人存在的意義。

目標再遠大,也要從小事做起。我們要認真上好每一節課,耐心整理好每一條筆記,勤奮背好每一篇課文,嚴謹對待每一道題……前有周總理“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今有我們“為中華之安全而讀書”。刻苦學習,終有一日我們也能像我們的偶像那樣報效祖國。

他們是楷模,是榜樣,是真正的英雄,值得我們永遠敬佩和學習。

電影長津湖的觀後感2

聽說新上映了一部電影,名字叫《長津湖》。於是,今天爸爸媽媽帶我去看了這部電影。

長津湖這部電影講的是我國志願軍們與美國兵在長津湖作戰的故事,是抗美援朝非常重要的一場戰鬥。“時間就是生命!”“這場仗如果我們不打,我們下一代人就得打。”“希望我們的下一代,活在一個沒有硝煙的年代。”……雖然能記住的不多,但每一句都讓我淚流滿面。

我國志願軍為了和可惡的美國兵作戰,不顧一切地戰鬥。不顧自己的安危,不顧自己嬌弱的身體,最後才圓滿完成任務。我印象最深的畫面是:我國志願軍們在聖誕節啃冰冷的土豆,而可惡的美兵卻在喝大酒,吃大肉,真是明顯的對比啊!

我忘不了戰士們啃冰土豆的景象,忘不了戰場上子彈和大炮的聲響,忘不了雪堆上一個個“寒冰雕像”。當美國司令看到冰雕時,感嘆道:“我們的敵人竟然有如此強大的決心,我們永遠戰勝不了。”我們志願軍沒有飛機也沒有坦克,但有一顆堅定的決心!

聽爸爸說,我的太爺爺當年也參加了抗美援朝,歷史上的戰鬥比電影拍的更慘烈。今天的我生活在和平時代來之不易,都是英雄們的鮮血換來的!我要有一顆感恩的心,要不是他們為我們遮風擋雨,哪有今天的幸福生活!

電影長津湖的觀後感3

前天晚上,我們去附近影院看了《長津湖》這部正在熱映的大片,看完之後比較失望。不是說不好,而是還不夠好,未能拯救左近數十年的歷史虛無主義,不能“影起八代之衰”。

我是讀到著名文學評論家斯庫裡先生的讚譽去看這部電影的。目前公映兩天下來,這部影片收穫了讚揚與批評。批評者說是不是軍事戰鬥場面不太合理,我是不懂軍事的,就不評價這個了。

我感覺這部影片的編導者主要是對抗美援朝的歷史背景反映得不夠。有個別的地方的說法讓我感覺不大對勁:談到了“軍人的榮譽”,還談到了保衛分田分地的勝利果實。

然而在民眾中,這場戰爭當年不需要太多的動員。這是因為日本。1950年最年輕的戰士也對剛剛過去的抗日戰爭記憶猶新。那種國破家亡的慘痛記憶並沒有走遠。所以保衛土改的勝利果實,也許有這個因素,然而以中國農民的數千年傳統,地主收回土地,自己繼續交租,當個順民也不是不可以。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則是萬萬不可接受的,鬼子來了,地主家也可能會遭殃。可以說抗日戰爭最大地教育了中國人民。正是在這個意義上,主席說:感謝日本侵略。戰爭教育了群眾,促進了民族的覺醒。

抗戰對我國的影響還在於其極大地鍛鍊了革命隊伍。與劇中人物所說不同的是,當時一線部隊求戰心切,聽到有仗打,軍中熱情高漲,沒有厭戰的情緒,甚至產生了某種輕敵的說法:從北到南,一推就完。這種自信來自於其光輝的革命歷史,特別是抗戰。這支軍隊幾乎是從沒有槍沒有炮,沒有任何後勤,從無到有從敵後殺出來的,隨時準備犧牲,隨時準備應付困難局面,隨時可以分散遊擊。

另外劇中人物多處提到,打完這一仗,保幾十年和平;我們不打這一仗,下一代就得打,我們是替他們把仗給打了。這類說法有點出戲,現在人可以這樣說,當時不是這樣的想法。1950年時候,大家的想法反而簡單,不讓侵略者到自己的家鄉殺人放火。這場戰爭之後幾十年,中國也沒有擺脫外敵入侵的風險,上世紀6,70年代,我國一直在認真地備戰。國家戰略就是立足於早打,大打,打核戰爭,當然最後戰爭並沒有來。因此1950年,從上到下都沒有保幾十年和平的想法。

還有就是對犧牲的理解,一直有人說今天媒體對烈士的犧牲不要過度渲染悲情,應該有勝利的豪情。這個點在1950年的志願軍戰士身上體現得是很充分的,就是他們不是一般地不怕死,而是在大笑中走向死亡,他們對犧牲的理解是生命的昇華,死得其所,不應有恨。這因此產生很多讓敵人敬畏,讓今人不x解的戰爭場景,這個片子沒有很好地反映這一點。

據說《長津湖》拍攝成本是13億,所以去劇院看看,值回票價是沒問題的,但是別的,我總覺得寥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