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觀後感

雲育雲端觀後感6篇

觀後感2.64W

一般大家觀看完一部影片後,肯定有很多感觸,可以書寫一篇觀後感,觀後感的使用頻率也在不斷提高,在觀看後寫一篇觀後感是很常見的,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雲育雲端觀後感6篇,供大家參考。

雲育雲端觀後感6篇

雲育雲端觀後感篇1

這幾天,我觀看了“美譽雲端課堂”,它有音樂、美術、舞蹈、戲曲四大領域,邀請全國的藝術家參演,為全國大中國小生上演了一場藝術盛宴。活動以“用美育傳承延安精神”為宗旨,目的為提高青少年審美素養,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用紅色文化培養時代新人,給我們帶來了美的享受。

其中我最感興趣的是5月25日,“盛·放”——全國10家藝術院團接力聯播,中央音樂學院邀請中國交響樂團、中國愛樂樂團、中央芭蕾舞團、中央歌劇院、國家大劇院管弦樂團等10家著名院團為全國我們帶來的網上雲展演、美育大講堂活動。我被動聽的交響樂吸引了,開始著手瞭解什麼是交響樂。

交響樂是包含多個樂章的大型管絃樂曲,各樂章的體裁與奏鳴曲極似,規模更大,音樂主題有較大發展,管絃樂法更豐富,表現戲劇性較強的內容。交響樂隊是近代大型管絃樂隊,按規模大小,分為小、中、大等編制。通常由絃樂器、木管樂器、銅管樂器和打擊樂器等各組樂器組成。

上海交響樂團的演奏讓我感到耳目一新,不同於其他交響樂的古樸,它有一股蓬勃的朝氣。開始,圓號和小提琴的聲音流淌,緊隨其後的是長號,蕭和鼓的聲音傳出……到後來急轉直下,又猛然回升……一曲結束,我沉浸在音符的海洋中,感到回味無窮。

這次的音樂會,讓我感到很震撼,這震撼的效果離不開他們平日裡的努力練習,讓我感受到音樂的美。美育是培養學生審美觀和感受美、鑑賞美、創造美的能力的教育。美育以直觀形象感人,寓情於理,以情動人,陶冶人的高尚情操,提高人的審美能力。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求知的前提。我們的興趣、好奇心和探索精神是欣賞、感知美育的必要前提,智育為美育提供了必要的審美知識,知識面越廣,越能辨別真偽和美醜。

雲育雲端觀後感篇2

“風在吼,馬在叫,黃河在咆哮,黃河在咆哮……”熟悉的旋律盪漾在耳邊,我不經跟著輕輕合唱。

為提高青少年審美素養,以美育人、以文化人,5月23—24日,職教中心全體學生線上參加了由中央文明辦三局、教育部體育衛生與藝術教育司、中央音樂學院等單位共同舉辦的“美育雲端課堂”活動。

在“美育雲端課堂”中,我欣賞到了多所音樂院校師生及陝西延安、山西呂梁青海化隆等地中國小生在網上共同合唱的`抗疫作品《我們》;中央音樂學院、上海音樂學院等10所音樂學院以“音有愛、樂先行”為主題的線上展播。作品歌唱祖國山河、傳遞團結友愛、增強戰疫信心,同時,又以《黃河大合唱》和《白毛女》為主題,連線音樂名家,講解“黃河”故事,傳紅色文化,弘揚延安精神。

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就是《黃河大合唱》,《黃河大合唱》堪稱我們偉大中華民族的千古絕唱。她的深沉、悲壯、激昂、巨集偉、雄渾,達到了思想性、藝術性、民族性的完美結合,是中華民族的最強音,是從我們民族的靈魂中迸發出的心聲,是一座難以逾越的音樂高峰,前無古人,後無來者,我們永遠感謝冼星海,他是我們民族的驕傲。黃河大合唱是我們民族的音樂豐碑,聽黃河大合唱,我的心靈受到洗禮,心靈感受到強烈的震撼。

藝術點亮生命,美育豐盈人生。一段段感人至深的故事,一幅幅歷史銘刻的畫面,真切感受到了老一輩藝術家心中那份為藝術獻身,為祖國高唱的偉大情懷。延安精神、紅色文化、愛國情懷必將厚植於我們的心間。用藝術致敬延安精神,用美育傳承紅色文化!

雲育雲端觀後感篇3

美育是培養學生審美觀和感受美、鑑賞美、創造美的能力的教育。美育以直觀形象感人,寓情於理,以情動人,陶治人的高尚情操,能提高人的審美能力以至完美人格。自從上了美育,我覺得這世界滿滿的都是藝術,這也更加肯定了‘世界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這個觀點。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求知的前提。學生的興趣、好奇心和探索精神是欣賞、感知美育的必要前提,智育為美育提供了必要的審美知識,知識面越廣,越能辨別真偽和美醜,越有利於美育的`實施和創新。老師通過美圖和播放視訊鍛鍊我們的觀察與認知,她要求我們要通過自己的眼睛看、腦子想、用手畫來感知藝術美,當我們對藝術美有了一定的認知之後,便開始要學會去評價一些優秀的作品,這就需要發揮自己的想象空間和不錯的審美能力。

美育是訴諸於人的情感活動的,以感情的激發和陶治的方式進行,這也是美育的根本特點。對此蔡元培先生說到:“哲學之理想,概念也,理想也,皆毗於抽象者也。而美學觀念,以具體者濟之,使吾人意識中,有寧靜之人生觀。而不至於疲於奔命,是為美學觀念惟一之價值。”在這裡,蔡先生為審美教育尋找了一個情感上的落腳點和依據。審美教育不能用抽象的枯稿簡單的說教,必須通過感情活動的陶治作用才能達到。只有真正關於心靈的學問、訴諸情感的學問,才會完善人格、美化人生。審美活動有其自身的特殊性,通過在在審美過程中情感的激發和自由活動來適情悅性,產生高尚的精神,從而進一步培養審美主體的健全人格,所以進行高尚的審美活動,有助於減少、沖淡私有欲和狹隘的自私觀念,受到真善美的薰陶,提高人的情趣和精神境界,達到“陶冶活潑敏銳之性靈,養成高尚絕潔之人格”,實現美育之目的。

雲育雲端觀後感篇4

今天,我觀看了《美育雲端課堂》,觀看到了我們中國的偉大壯舉。

作曲家:李小兵教授,作曲了——《我們》,有兩百多名音樂家線上歌唱,歌聲動聽,曲調優美,其中,有一句歌詞觸動了我的心靈“一起面對風和雨”多麼簡單的一句歌詞,可它卻凝固著我們中華民族上下約幾十億人團結的心,在音樂快結束時,一整個螢幕的名字、單位標誌,頓時讓我震撼,那些數不清的字幕,是這首樂曲的參與者,也是在為這首樂曲默默奉獻的人,我發自內心地佩服他們。

“風在吼,馬在叫,黃河在咆哮,”咦?這不是冼星海先生寫的《黃河大合唱》嗎?我小時候就聽過,那時我就深深記住了“保衛家鄉,保衛華北,保衛黃河,保衛全中國”,劉小瑛奶奶今年93歲,她講述了自己11歲時參加的《黃河大合唱》的演出,在那時,她就在自己幼小的心靈裡播下了一顆愛國的種子,長大後,多次指揮了《黃河大合唱》,還開展了近幾年指揮演唱的片段,她的精神嚴肅,雖然已經93歲,但她指揮時,彷彿讓我覺得她還是那個年輕時的劉小瑛奶奶,讓我很佩服。

郭淑珍奶奶是一位93歲的女高音家,她展示了近幾年歌唱的《黃河大合唱》聲音還是那麼動聽、優美,這歌聲讓我知道了黃河是偉大祖國的象徵。

偉大的國家是養育我們的母親,偉大的祖國是我們的驕傲,我們是祖國含苞待放的花朵,祖國等著我們開放,為它爭光添彩,使它繁榮昌盛。

雲育雲端觀後感篇5

此次中央音樂學院·延安5.23藝術節,攜手近三百餘家藝術院校,十幾家著名央地藝術院團,近萬名海內外藝術家,八大藝術門類,在六天裡通過網路雲傳播推出四十餘場、上百小時的精彩節目,彰顯藝術為人民,用藝術致敬延安精神,用美育傳承紅色經典的主題。

“美育雲端課堂”開幕式主要通過對交響合唱《我們》《黃河大合唱》、歌劇《白毛女》三部音樂精品的講解、欣賞,拉開5.23藝術節美育盛宴的帷幕。

?我們》

首先俞峰院長介紹了合唱藝術的特點,請出了《我們》的詞曲作者、中央音樂學院李小兵教授介紹《我們》的創作情況,隨後播放了這部當前抗疫音樂力作——雲合唱、雲合奏《我們》,俞峰院長執棒,集合全國100多所音樂院校共萬人師生組成的雲合唱團演唱,朗朗、秦立巍、呂思清等著名音樂家,中央音樂學院教師、國內著名演奏家和樂團首席及國外著名校友等二百人組成的雲樂團演奏。深情的旋律、激情的演奏、巨集大的音響,極具感染力,收穫滿屏點贊。

?黃河大合唱》

開幕式主體部分是俞峰教授講解誕生在延安魯藝的、我國近現代音樂史上非常重要的紅色音樂經典《黃河大合唱》的創作、演出情況,著名歌唱家雷佳講解同樣誕生在延安魯藝的紅色經典、我國第一部民族歌劇《白毛女》的創作、表演、復排等情況。

俞峰教授在講解《黃河大合唱》時播放了新華社製作的國家相簿《黃河大合唱》,通過珍貴圖片再現《黃河大合唱》創作、演出情況,播放欣賞了著名指揮家嚴良堃指揮中央樂團的《黃河大合唱》經典版本視訊片段——《黃河船伕曲》。

?白毛女》

開幕式下半場俞峰教授請出解放軍文工團副團長、著名歌唱家雷佳,由她講解歌劇《白毛女》的創作、排演、傳承。

雷佳通過連線場外專家、訪談場內嘉賓的方式,介紹歌劇《白毛女》與延安魯藝的深厚淵源,它對中國民族歌劇產生的重要影響。它繼承中國傳統戲曲藝術的基礎上,適度借鑑西方戲劇特別是歌劇藝術的成功經驗,融會貫通的藝術創造,為日後中國民族歌劇的發展奠定了基礎、開闢了道路。

雲育雲端觀後感篇6

以美育人,以文化人。2020年5月23日至28日,中央文明辦三局、教育部等多部門聯合主辦了為期6天的“美育雲端課堂”活動。“美育雲端課堂”暨第二屆中央音樂學院·延安5.23藝術節以“思想精深、藝術精湛、製作精良”的舞臺藝術精品奉獻給全國人民。

此次中央音樂學院·延安5.23藝術節,攜手近三百餘家藝術院校,十幾家著名央地藝術院團,近萬名海內外藝術家,八大藝術門類,在六天裡通過網路雲傳播推出四十餘場、上百小時的精彩節目,彰顯藝術為人民,用藝術致敬延安精神,用美育傳承紅色經典的主題。

一段段感人至深的故事,一幅幅歷史銘刻的畫面,讓我們真切感受到老一輩藝術家心中那份為藝術獻身,為祖國高唱的偉大情懷。

紅色基因,已融在血液,紮根在人們的心中,翻開風雲激盪的歷史篇章,紅色基因無不激勵著千千萬萬人民,巔蕩起伏的歷史,使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極力的渲染歷經99年的奮鬥,淬火成鋼的精神品質、不畏困難的革命精神,構成了紅色基因。

不懂歷史根基不牢,淡忘英雄的民族沒有魂。紅色基因由先烈們的鮮血揮灑在我們的大地上,傳承在英雄們的事業中,與我們每一個人的情感相連,命運相通,是我們走向復興的寶貴財富、精神食量。正是因為有了紅色基因,我們才不怕犧牲,用堅強的意志完成使命,我們要把紅色基因利用好,把紅色基因傳承好。

只有把紅色基因代代相傳才能煥發光芒,我們的價值只有定位準確才不會迷失方向。我們的紅色基因只有傳播在每一代人心中,成為他們前行的動力,我們要把文物保護好,統籌兼顧好紅色基因,要學習紅色基因精神,把紅色基因植根在愛國主義教育中去,用一系列思想性、藝術性、統一紅色文藝,使我們的紅色基因可以傳承。

我們要把紅色基因蘊藏於心,作用於精神,把紅色基因用在事業中,把革命先烈開創的偉大事業推向前進,為人民創造更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