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發言稿

端午節老師的講話稿7篇

發言稿1.33W

依據實際的講話主題寫出來的講話稿才是有意義的,優秀的講話稿可以緩解我們講話時的緊張,下面是本站小編為您分享的端午節老師的講話稿7篇,感謝您的參閱。

端午節老師的講話稿7篇

端午節老師的講話稿篇1

老師、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

今天我講話的題目是——弘揚體育精神 擁抱健康人生。

金秋送爽,丹桂飄香。隨著20--年南京青奧會的臨近,本週五,我們即將迎來期盼已久的第六屆秋季田徑運動會及第五屆教工運動會。運動的號角已然吹響,生命的禮花即將在運動場上綻放。

近年來,在上級組織的關心、幫助下,在全校師生的共同努力下,我校狠抓內涵發展,教育教學工作取得了明顯的進步。在體育教學、大學聯考體育、運動競賽等方面,也取得了一系列喜人的成績。本屆運動會的舉行,將是對我校體育工作的一次檢閱,也是對師生行為規範、師德規範和精神風貌的一次檢閱;是對師生身體素質、競技能力、心理承受能力等綜合素質的考驗,更是對師生群體意識、競爭意識、組織紀律、團隊精神、頑強拼搏精神的綜合檢閱。

我們知道,體育與運動不可分,但體育不單純是做運動,它體現的更是一種精神。

體育精神是一種不畏艱難、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是信念與追求,是拼搏與進取,是一種永不放棄、永不氣餒、永不低頭的超越精神。這種執著的追求,常常表現為勇氣、耐力和意志力,往往能反映出一個人不懈奮鬥的精神,並終將改變個人的命運。體育本身就是競爭,競爭是體育的靈魂。沒有競爭就沒有超越,沒有競爭就沒有創新和發展。體育強烈的競爭性激勵著每一個參與者必須傾其全力去拼搏去奪取。以此不斷的磨練自己的意志,培養頑強的作風和拼搏精神。是競爭就有先後,是比賽就有勝負。不管結果如何,我們都應該學會正確的對待,微笑著面對。因為,賽場上的輸贏不過是一種磨練,真正重要的是超越自我、征服自我的那種不服輸的精神。我們正值青春年少,只有我們奮發進取、揮灑汗水,才能澆注出我們的成功之花。

體育精神也指“健康向上”的精神,反映了人們對健康生活的一種嚮往和追求。健康不僅是身體沒有疾病,而且是保持身體上、精神上和社會適應方面的良好狀態。體育與健康的關係是手段與目的的關係,即以體育為手段,以健康為目的。堅持科學的體育鍛煉能達到“健身、健心、健美”的效果。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學習繁重,工作繁忙都不應成為遠離鍛鍊的藉口,任何時候,我們都要積極尋找適合自己的運動和健身方式。運動可以讓人保持較好的心態和體態,能使人擁有良好的心情和狀態,還可以幫助人釋放壓力、增強自信、激發創造力……這一切美妙的改變,只要你投入其中,就能慢慢體會到。健康的生活理念,積極的人生態度,拼搏的奮鬥精神,多元的體育價值觀積極引導了人們對體育的認知和行為,並逐漸影響著人們的社會觀、價值觀和生活觀。當鍛鍊成為一種習慣,健康和幸福就會紛至沓來。

老師們,同學們,剛剛目睹了倫敦奧運精彩紛呈的場面,我們即將在自己的賽場,親身去經歷去體驗運動帶來的快樂!運動會期間,希望全體師生要講公德、講衛生,體現臨江師生良好的文明素養和行為習慣;希望全體運動員奮勇爭先,再接再厲,賽出風格,賽出水平,服從裁判,服從安排;希望全體裁判員嚴守規程,公正裁決,確保比賽工作的順利進行;希望全體工作人員忠於職守,熱情服務,保障安全;希望全體觀眾,文明守紀,文明觀賽。

體育是力量的角逐,體育是智慧的較量,體育是美麗的展示,體育是激情的飛揚!在緊張激烈的賽場上,希望全體師生能以飽滿的熱情,昂揚的鬥志,勇於拼搏的信念和團結向上的精神投入到本屆運動會中去。最後,希望本次運動會能取得體育比賽和精神文明雙豐收!預祝本屆運動會取得圓滿成功!

端午節老師的講話稿篇2

各位老師、各位同學:

我今天演講的題目是:《關懷生命,共享家園》。

說出這八個字,就讓我想起曾經看過的一則寓言:大意是,在非洲原野上的一邊,住著獅子的一家,每天早上,獅爸爸就把孩子們叫醒,快起來,我們要一起努力才能抓到食物,不然就得餓肚子了。在另一邊,也住著羚羊一家,每天一大早,羚羊媽媽就叫著,孩子們快起來跑步,我們只有跑得更快,才不會成為別人的食物啊!說到這裡,我們可能要為羚羊們慶幸:那時的羚羊們多幸運啊!僅僅只要逃避老虎、獅子們就可以了;說到這裡,我們不禁又要為今天所有的野生動物們嘆口氣了:你們今天要防的不是動物,而是人類啊!

是啊,從生命和生存的關係上看,人類成了一切動物的天敵。特別是在我們廣東人的餐桌上,“天上飛的除了飛機,地上長腿的除了板凳”,什麼山珍野味,廣東人巴不得一概將它煲或燉送進口中。記得在去年的暑假,我和媽媽隨團去雲南旅遊,在休息時,團裡的一位老奶奶見到幾隻悠閒覓食的鳥兒時,竟脫口而出,要是把它抓來煲湯,一定會好甜的。我聞聽回頭看著老奶奶那一臉的慈祥,心裡有種說不出的悲哀:一個慈眉善目的老人不經意間就說出了這麼殘酷的話,彷彿面前走動不是一個個活蹦亂跳的小生命,而是自家冰盤中的一碟好菜!我多麼希望,在放學的路上,能看到歸巢的倦鳥,在門前的草坪上,有向人們討吃的小松鼠,在城中的河道里,有不時躍起的小魚。但是朋友們,在這水泥森林裡,我們看得到嗎?由於人類的貪婪捕殺,動物們已經離我們越來越遠了。

一位在可可西里索南達吉站參與藏羚羊保護計劃的志願者在他的日記中寫下這樣一段經歷:“一天夜裡,我們看到一處被偷獵者洗劫的場面,成百隻被剝了皮的藏羚羊的屍體赤裸裸地躺在草地上。我們的車燈晃過。突然,有一隻羊從死羊堆中騰空而起,衝著我們的車就飛奔過來。它渾身上下已經沒有皮了,偷獵分子的槍聲只是震暈了它。也就是說,它是被活活剝皮的。我看見它的眼神,很驚恐。有人說:只有通過動物的眼睛,才能在滾滾紅塵中看到一絲善良。但如今,這樣善良溫柔的眼睛裡,竟只剩下驚恐。

在這裡我不忍心再對人們所作出的的血腥行為作出更多的描述,然而事實不可抹殺,動物、人類生生相息,同在一片藍天下,如今,我們卻在慢慢地失去他們。我們不感到心痛嗎?如果說,野生動物受到大自然的威脅,這多少有點“無可奈何花落去”之哀嘆;那麼,人類去“威脅”野生動物,這豈不是莫大的罪過?現在,我們人類的居住區越來越大了,而適合野生動物居住的地方卻越來越小。為了生態環境的協調,我們更應該從自身做起。愛護動物不僅僅因為人類的側隱之心,更是為了尊重生命。

在我們東莞的文化廣場,放養著一群白鴿。天氣好的時候,總能看到它們在廣場上空自由的飛翔。我曾看到這樣的一幕:一位年輕的媽媽帶著她的小寶寶喂鴿子。她撕一些下面包碎,放到寶寶稚嫩的小手中,便有鴿子撲騰撲騰的飛過來啄食,圍繞在寶寶身邊,久久都不散去。寶寶開心的笑了起來,媽媽一邊灑下更多的麵包碎,一邊說:“寶寶,這是和平鴿哦!你可要愛護它們啊!”多麼和諧的一幕啊!這樣的事情總能讓人長久地感動,因為那是人類愛心的體現。是人性中最美好的一面。然而現實中讓人失望的事情總是太多;我們的努力遠遠趕不上我們的破壞。據資料統計:在地質年代,年平均才有四個物種滅絕,鳥類是每300年滅絕一種,獸類是8000年滅絕一種。而現代鳥類每2年滅絕一種,獸類每年平均滅絕1.5種。這是一種不可挽回的損失,它們的滅絕大都是文明世界的人們採取了極不文明的血腥行為摧殘所致!

看看這些驚人的數字吧:1781年,印度洋渡渡鳥滅絕;1844年,冰島大海雀滅絕; 1860年,南非斑驢滅絕; 1914年9月 1日13時,辛辛那提,隨著瑪莎的死亡,北美旅鴿滅絕;1937年,印尼巴釐虎滅絕;1939年,澳洲袋狼滅絕;1964年,亞洲冠麻鴨滅絕……自工業革命的三百年以來,地球上已有120種獸類、225種鳥類不復存在.難怪聯合國的一位官員說:“如果達爾文活著,他也許就會致力於物種的訃告,而不是物種的起源了”。

滅絕動物的多米諾骨牌,一塊又一塊地倒下,象翻過去的一頁又一頁的書。當這本生命歷史的鉅著翻到盡頭的時候,人類也難逃成為“後記”的命運。那時的我們,連掩卷深思的機會都沒有了。

馬丁·路德金在三十多年前就提出過警告:我們現在面對這個事實——明天已經在今天出現,確有“太遲”這回事,在無數文明的白骨上刻有這樣可悲的字“太遲了”。如果我們不動手,肯定會被扯進時間的黑暗走廊裡,那個黑廊是為擁有權勢而無同情心,擁有才能而無道德,擁有力量而無眼光的人而沒有的地方。”

我願把這段話作為此次演講的結尾。

謝謝大家!

端午節老師的講話稿篇3

各位老師、各位同學們:

大家好!

北風吹著,但是我們不覺得冷,心裡暖洋洋的,因為今天是冬至日。冬至,這是一個源於漢代的節日,在古代,冬至比過年還受人們重視,同時,冬至日還被人們稱為安身靜體的節日,在這一天,人們都會互贈好禮,相互拜訪,將拋開所有的煩惱,快快樂樂的過完這一天。

而今天,我們又迎來的冬至,家家戶戶準備了餃子混沌,將我們中華民族的文化延續下去。過完冬至,意味著人們的年齡將大一歲,在我的眼裡,冬至就成了一個成長日,在這一天,我們要反思自己的過去,思考我們的未來。 我們是祖國的未來,祖國的未來靠我們,所以我們必須勇敢的擔起這一職責。對我們來說,我們只有不斷的學習,追求進步,才能真正成為祖國未來的接班人。那麼同學們,讓我們從現在做起,熱愛我們的祖國,樹立遠大的目標,熱愛家庭,孝順父母,尊敬師長,團結同學。同時,我們還要養成誠實守信,勤儉節約的好習慣,我相信,只要我們從現在開始磨練自己,只要我們從身邊的每一點小事做起,我們必將成為一個自強不息,具有遠大理想、人格健全、品德高尚的接班人。

最後,在這美好的冬至日,在這美好的成長日裡,我給大家送去我最真摯的祝福,祝願老師們身體健康,工作順利,祝願同學們開開心心,取得好成績,祝願天下所有人都平平安安,謝謝大家!

端午節老師的講話稿篇4

老師們、同學們,大家上午好:

剛過了教師節和中秋節,今天我們又迎來了一個特殊的節日——全國推廣普通話宣傳週。今年的9月11日至17日是第十四屆全國推廣普通話宣傳週。今年推普周的主題是:“規範使用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弘揚中華優秀文化傳統”

一個偉大的國家,一片遼闊的國土,儘管有著各種不同的方言,但同時卻擁有一種最親切的鄉音,一種令海內外所有中國人最自豪的語言,那就是普通話——我們的母語。

我們愛祖國,我們愛講普通話,這應該是我們每一個人的共同的心願。五千年文化的沉澱,五千年華語的傳承,學好普通話,講好普通話,這是我們每一箇中國人責無旁貸的職責。隨著祖國的強大,甚至連許多外國人也紛紛跨入了學漢語的行列。同學們,我們生活在祖國這麼好的語言環境,我們還有什麼理由不講普通話呢?

普通話是校園語言,我想,“說普通話,寫規範字”的意識和能力,是每一位教師,每一位在校學生自身素養的體現。我們老師和同學,對於說好普通話,寫好規範字都應該有一份責任在心中。請記住:“普通話與素質同在,與形象為伴,與文明同行。”

我們希望全體同學在推普周裡積極參與、熱情投入,要把推普當作重要的語文實踐來對待,認真學習有關規範用字的標準,進一步學習文字知識,努力在實踐中培養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情感,提高語文素養,培養合作精神

老師們、同學們,“推普周”是短暫的,但“推普”的任務是延續的。讓我們從自己身邊做起,從我做起,說好普通話,用好規範字。

端午節老師的講話稿篇5

老師們、同學們!

端午節,門插艾,香滿堂,吃粽子,灑白酒,龍舟下水喜洋洋。這些,都是曾經端午節上最熱鬧的活動,然而,隨著時代的變遷,社會節奏的加快,外來文化的大舉入侵,中國人不再眷顧流傳幾千年的中國傳統文化,而是將目光轉向了“聖誕節”“愚人節”這樣的節日,面對這種現狀,我們不得不感到悲哀,發出“端午節是否不再姓“中”這樣的疑問。

當我們還沉浸在西洋節日的歡聲笑語中時,據可靠訊息說“亞洲某國準備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申報端午節為本國的文化遺產,目前已將其列入國家遺產名錄。

聽到這種訊息,中國人除了驚訝只有尷尬,這不僅僅是一個傳統節日的得失,不僅僅是少了幾項慶祝活動,更重要的是,這是中國的傳統節日,文化內涵豐富,留存著華夏民族獨特的文化記憶,每過一次傳統節日,就是中華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一次加強和洗禮,如今,這個擁有2000多年曆史的傳統佳節眼瞅著即將成為他國的國家遺產,我們將有多麼尷尬?

無庸諱言,這些年來,我國的傳統節日,似乎總離不開吃。端午節吃粽子,清明節吃青團,元宵節吃湯圓,中秋節吃月餅,春節更不在話下——大魚大肉讓你吃到不想吃。農耕社會對飢餓的恐懼,形成了我國傳統節日最鮮明的風俗——吃。如今,滿足了溫飽需求的人們正在奔向全面小康,什麼時候都有的吃,想吃多少都可以,傳統節日的吸引力一下子失去了特有的魅力。

在繼承傳統文化方面,我們守著“聚寶盆”卻不善於保護和挖掘。比如文字,當代青年有幾個熟識並能運用繁體字?連文字都不認識又如何瞭解古代文化?再比如造紙,我國造紙工業化生產的結果是傳統手工業的流失,許多高質量的宣紙要到日本或韓國才能買到,他們不但繼承了我們的傳統造紙技術,還有新的發展。就拿端午節來說,它已融入各個臨近國家的文化中,形成了獨特的生命力——在新加坡,每年端午節舉行的國際龍舟邀請賽聞名於世;在韓國,端午節被稱為車輪節,是插秧結束後祈求豐年的日子。在很長一段時間裡,中國人著眼於創新,卻往往容易忽視對傳統的堅持,文化的缺失必然導致精神斷層甚至扭曲,而精神文明的再次斷層又將帶來什麼?有句話說的好: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在面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今天,該如何保護與繼承我們的傳統文化,顯然已是一個不容迴避的問題。而現時的洋節興盛與傳統節日衰弱間的反差,更凸顯了這個問題的迫切性。

其實,不光是傳統節日,整個中國民族民間文化的生存環境如今都面臨著經濟全球化和現代化的挑戰。一些西方發達國家憑藉強大的綜合國力,先進的科技手段和發達的文化傳播手段,積極傳播西方的價值觀念和生活方式,對包括中國在內的發展中國家的民族民間傳統文化生態造成了一定的衝擊。

中國的傳統節日五彩繽紛,文化內涵豐厚,留存著人類獨特的文化記憶,對祖先創造的歷史文化遺存,必須懷有敬畏之心,必須高度重視。我們是中華民族的棟樑之才,中華文明需要我們共同傳承。同學們,不要冷落了中國自己的傳統節日,讓華夏文明在中國徹徹底底的紅火起來吧。

端午節老師的講話稿篇6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 !

“世渾濁莫吾知,人心不可謂兮。知死不可讓,願勿愛兮。明告君子,吾將以為類兮。”

這是一個羸弱文人的絕筆,也是一首凸顯家國情懷、捨生取義的人生觀及崇高的品格的千古絕唱。文字的魅力便在於它可以在寥寥數字中使跨越千年的心性有那麼一剎那的心意相通,即使萬事已成枉然。

每到端午,我腦海裡就浮現出的總是那個“遊於江潭,行吟澤畔,顏色憔悴,形容枯槁”的人。想到他 “存君興國,而欲反覆之”的理想,想到他不肯隨波逐流而終於自沉於汨羅的勇氣,我的內心就地受到深深震撼。為了楚國的大業,屈原恪盡職守,清廉正直,而當他的國家陷入深重危機中時,他自己也不苟活於人世。屈原受命於天,不離故土的使命感,經過了時間的滌盪,到了現在,仍感染著世人。

歷史的風煙在時空裡漸漸地淡去,然而許多傳統的民俗卻依然在民族的血液裡遺留下了深刻的印記。為了寄託哀思,人們盪舟江河之上,又怕江河裡的魚吃掉屈原的身體,紛紛回家拿來米團投入江中,這此後便成為划龍舟吃粽子的習俗。

承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主席馮驥才之言,傳統節日的習俗是美好的,它承載了人們對生活的各種情感:熱愛、思念、感恩、憧憬、祈豐。賽龍舟、插艾草、帶香袋,吃“五黃”、薰“五毒”,這些情感符號的文化儀式來自於中國幾千年來農耕社會的土壤滋養,承載著百姓的對幸福安康的嚮往以及最深處所蘊含的中華精神。

什麼是中華精神?現今我們在網上看到了贊同的言論都知道點贊轉發,同理,在兩千年前通訊如此滯礙的古代,百姓是通過民俗這種笨拙而又古樸執著的方式去記憶,去緬懷,去詮釋他們認同的中華精神。雖說他們無法寫出屈原的這般千古絕章,但這不代表他們不懂,他們也明白家國,也懂得信念,但他們心中還裝著一個個小小的家,也正是這些平淡的幸福鑄成了國。這是愛國,是團圓,是無法止步的向上。

傳統觀念的逐漸淡化和缺失是後工業時代快速發展的詬病,包粽子不再是家家戶戶自己手工的結晶,而是流水線上一板一眼複製出的成品,效率提高的背後也是將脈脈溫情的遺忘。但與其蹉嘆於端午節等傳統節日的文化不在,不如讓傳統文化以新的姿態迎接新時代的需求。比如學校可以組織學生去參觀各類民俗博物館,教學生包粽子插艾草,或是讓學生穿著古時的服裝給大家介紹端午的詩詞歌賦。這般修整並不會改變其本質,而是給傳統的端午賦予新的形勢,以求適應當代新的需求。

我們吃粽子看龍舟不止是在履行著一個千年不變的傳統,更是對於中華精神的傳承。我們佩服屈原,也佩服著當年劃舟扔米團的無名百姓,是他們這樣執著地信仰著,才還給了歷史一曲千古絕唱。

端午不是鹹甜兩黨的決戰之日,更不是小長假的另一種字首代稱。它所承載的是信仰和執著,是千百年來一直被謹記的中華精神。

“世渾濁莫吾知,人心不可謂兮。知死不可讓,願勿愛兮。明告君子,吾將以為類兮。”

端午節老師的講話稿篇7

親愛老師們、可愛的孩子們:

大家早上好!今天我國旗下講話的題目是《祭端午 弘揚傳統文化》。

在開始今天的講話前,先讓我們一起來學習一首歌謠:五月五,是端午,小朋友們來跳舞。吃粽子,賽龍舟,高高興興過端午。

兒歌裡說到的節日就是即將來到的端午節。

今年的6月9日星期四是農曆五月初五,是我國傳統節日端午節。端午時節,千家品粽,萬戶懸囊,人們紛紛掛艾草、賽龍舟、辦詩會。

同學們知道關於端午節的起源嗎?關於端午節起源的傳說可多了,其中,紀念屈原的說法流傳得最廣。屈原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愛國詩人。他為人正直,學識淵博,很有才幹,在楚國擔任了重要職務。因為他主張堅決對抗秦國侵略,而受到打擊、排斥,還被楚王趕出了朝廷。屈原悲憤極了,在流放途中寫下了許多充滿愛國精神的詩篇,最有名的是《離騷》。後來,秦國軍隊攻佔了楚國都城。楚國失地千里,屍橫遍野。屈原心如刀割,他不願意看到國破家亡的慘景,就在農曆五月五日這一天,懷抱石塊,跳進了汨羅江。

百姓們愛戴屈原,當聽到他自殺的訊息後,紛紛划著船奔向江中,去打撈屈原的遺體,但沒能找到。他們怕江中的魚蝦會咬食屈原的遺體,又紛紛把江米裝迸竹筒,扔到水裡,想用江米餵食魚蝦來保護屈原的遺體。從此,每年的五月初五,人們都會自發地來到江邊,悼念屈原,還要划著船衝進洶湧的波濤,象徵人們爭相打撈屈原遺體,以此來寄託對屈原的哀思。久而久之,我國南方就形成了端午節賽龍舟的習俗。因此,端午節又成了紀念屈原的節日。

我們國家在2008年將端午節設立為國家法定節日,就是為了讓同學們充分感受端午節的氛圍,不要忘記我們的傳統文化。

每逢佳節倍思親,我們將如何度過一個有意義的傳統節日呢?

讓我們把粽葉輕輕展開,將愛國情包入。

讓我們把粽葉輕輕展開,將文明包入。

讓我們把粽葉輕輕展開,將責任包入。

在這個綿延兩千年的傳統佳節裡,讓我們把粽葉輕輕展開,包住所有的感恩與祝福,送給我們偉大的祖國。

同學們,屈原因為熱愛祖國、關心百姓疾苦而受到人們的愛戴。當我們津津有味地吃粽子、觀看賽龍舟時,不要忘記2000多年前那位愛國大詩人——屈原。

最後,希望我們珍惜今天的生活,同時倡導屈原熱愛自由、和平的精神,面對危機以天下為己任的高度責任感,共同傳承我們的傳統文化。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