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發言稿

勤節儉約兩分鐘發言稿

發言稿6.36K

  勤節儉約兩分鐘發言稿

不知大家是否聽過這樣一個故事:一家雜誌社舉行“打造節儉型社會”有獎徵文活動,應徵的稿件堆積如山。作者中不乏專家、名者,也有很多真知灼見。但出人意料的是,特等獎卻由一名普普通通的中學生獲得。以下是本站和大家分享的勤節儉約兩分鐘發言稿錦集參考資料,歡迎你的閱讀及借鑑。

勤節儉約兩分鐘發言稿

勤節儉約兩分鐘發言稿一

敬愛的老師,親愛的同學:

不知大家是否聽過這樣一個故事:一家雜誌社舉行“打造節儉型社會”有獎徵文活動,應徵的稿件堆積如山。作者中不乏專家、名者,也有很多真知灼見。但出人意料的是,特等獎卻由一名普普通通的中學生獲得。為什麼呢?因為他是唯一一個把徵文稿件列印在正反兩面紙上的人。

聽完這個故事,我想有一些人會對此感到不屑吧,那是因為他們對奢侈浪費的現象已經見怪不怪了。我們時常看到,有些人只可是是洗洗手,卻把水龍頭開得很大;時常看見在空無一人的教室裡風扇還在呼呼作響;時常目睹美酒佳餚擺了一桌,頃刻間卻成為垃圾。“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思半縷,恆念物力維艱”,“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節儉敗由奢”。自古以來,我們中華民族就以勤儉節儉為榮,奢侈浪費為恥。試問,當節儉被放入史冊,當浪費成為了時尚,我們不該感到悲哀嗎?

回顧歷史的長河,我們還清晰的記得,從嘉興南胡的破舊船隻到南昌城頭的第一聲槍響,從力挽狂瀾的遵義城頭到運籌帷幄的陝北窯洞,從決定中國命運的三大決戰到黎明前的歌樂山,革命先輩們浴血奮戰,艱苦奮鬥,才換來我們今日的幸福生活,我們又怎能讓奢侈浪費凌駕於節儉樸素之上呢?

節儉是一種財富,是那鑲嵌在如寶石的美德上最樸素的東西。我們不曾忘記,明朝清官海瑞用“公以生為明,儉以養其廉”為勉勵;我們也還記得,周總理那件破了又補,補了又穿的睡衣;我們也曾聽說過,德國前總理科爾毫不猶豫地舔掉盤子裡剩餘的湯水。這是節儉的感召,節儉的力作,節儉的呼喚!

今日,時代呼喚精神動力,民族需要精神空間。但“加快建設節儉性社會”不是一句普通的口號,而是構建和諧社會的實際行動。它需要一沙一石的凝聚,一草一木的積累;它需要讓每一份資源都得到合理利用;它需要我們樹立一個觀念,那就是:節儉光榮,浪費可恥。我國雖說是一個資源總量豐富的大國,但就人均佔有量而言,我國卻是一個窮國,並且能源的浪費現象還在持續不斷,難道真的要讓子孫後代去討殘羹冷炙嗎?樹立節儉意識,提倡節儉,迫在眉睫。

怎能忘,節儉飛揚傳四海,輝煌永駐;榜樣輩出笑華夏,前景更佳。當看到水龍頭裡的水嘩嘩直流時,你主動伸手擰緊;當離開教室看到未關的電燈時,你順手關上;當別人讓你使用一次性筷子時,你毅然拒絕。從平凡的生活小事做起,以艱苦奮鬥為榮,以驕奢淫逸為恥,讓節儉蔚然成風。

朋友們,節儉的星星之火已在學校燃起,節儉的聖潔之花已在祖國大地綻放,節儉的理念已在你我心中。行動起來吧,叩問心靈,崇尚節儉,奏響節儉的主旋律,開創華夏的新篇章!

勤節儉約兩分鐘發言稿二

尊敬的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

以前姥姥還在的時候,就經常跟我說有關糧食的故事。那時候社會的經濟還沒有如今這般的發展,他們還只能靠天吃飯。每日裡太陽還沒有出山的時候,就已經披著晨露去幹活了。他們要做的事情可多了。地裡的活都在等著他們,還有那一不留神就冒出了老高的雜草都等著他們去除掉。

當時的他們哪有像此刻人們這麼悠閒,那時候一日三餐能吃上一次飯就已經很不錯了。

我還清楚的記得姥姥說的一個事實,那是關於爺爺的事。有一天爺爺在餐桌前吃飯,拿起筷子吃得正香,結果手一抖,有幾顆粒飯不細心掉到了地上,爺爺瞧著地上白胖胖的幾粒米飯嘆息了一聲,然後彎下身,伸出手將地上的飯粒拾了起來。爺爺別有深意的瞧著手心的飯粒,感慨了一聲:“糧食,怎樣能浪費呢?”說著,吹了吹就將那幾顆飯粒吃下肚。

在他們眼裡,就算僅有幾顆飯粒都是不能浪費的,也是浪費不得的。糧食是用每一位農民辛勤的汗水澆灌的,浪費糧食更是對他們的一種不尊重。

現如今,有了雜交水稻,糧食的產量增加了許多倍,加之此刻的科技發達,播種糧食更多的被機器所替代,人們沒有之前那麼的辛勞,可是也不要忘了,我們能夠有如今,也是靠著先輩的努力才擁有的,糧食依舊來之不易,我們要懂得節儉糧食。

並且,如今在我們看不到的角落裡,世界上還是有許許多多吃不上糧食的人,他們忍受的飢餓,他們皮包瘦骨,也許只要一碗、或者半碗糧食就能救他們一命。光如此,我們就沒有理由去浪費糧食。

節儉糧食不僅僅是一種良好的個人品德,更是一種善舉。

勤節儉約兩分鐘發言稿三

尊敬的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

在中國,有上下五千年的歷史,然而,勤儉節儉是一向伴著我們的。

回頭看看過去,那戰爭年代,什麼都沒有,衣服是破舊的;飯菜是餿了的;用品撿拾的,人們都過著勤儉節儉的生活,所以,才有了此刻的好日子。

看看此刻,河水被汙染了,所有人出門都戴著口罩;樹木伴隨著鳥兒悽慘的叫聲被伐木人用斧頭砍倒。而我們,卻對這用大自然的子孫換來的東西不加以愛護,反而開始了肆無忌憚的浪費。舉個簡單的例子,在貧困山區生活的那些孩子,僅有一個書包,卻能夠用上七八十年甚至一兩代。而生活在城裡的的孩子,一個嶄新的書包只用兩三天就要換新的。看完這明顯的比較,你必須會有所熟悉吧,因為,那有可能就是我們自我。

給大家講個故事吧!

從前,有一個人,他提倡勤儉節儉,反對鋪張浪費,有一次,他看一個人整天遊手好閒,還天天把飯菜都倒了。之後一打聽,他是個有名的商人,可是他認為,既生活已經創造好了,就應當享受!提倡節儉的人說:“我敢保證,不出三年,他就失去一切。”果真,兩年不到,這個人就被巨大的債務壓得喘可是氣了。原先,他整天花天酒地。在外欠下了不少的債。最終有一天,他上吊自盡了。

別人都問預計商人死的人:“你怎會明白?他會一無所有呢?”

“如果創造了生活,卻不懂得節儉,又有什麼用呢?”那個人解答道。

同學們,諸葛亮以往說過:“靜以修身,儉以養德。”讓我們一齊向那節儉生活,去奮鬥、去前進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