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導遊詞

大小洞天導遊詞2篇

導遊詞2.5W

大小洞天風景區以其秀麗的海景、山景和石景號稱瓊崖第一山水名勝。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大小洞天的導遊詞,歡迎大家的閱讀。

大小洞天導遊詞2篇


  大小洞天導遊詞一

團友們:大家好!

今天我們將要遊覽的大小洞天風景區。大小洞天風景區亦可稱之為海山奇觀遊覽區。該區坐落在海南南山文化旅遊區的西南臨海處,是南山開發最早的旅遊勝地。大小洞天風景區自古以山海、天水、煙霞、風月四絕風光著稱於世。

大小洞天風景區的主要景觀有:洞天八景(石船、釣臺、巖瞻、靈應泉、試劍峰、大洞天、小洞天和仙梯)、“壽”字石刻、鑑真師徒群雕等。

 【南海龍王別院】

大小洞天內鰲山腹地,正對南海處建有南海龍王別院,院內供奉1.9米的南海龍王原身像,龍王身穿龍鱗金甲,肩披龍紋披風,手扶鎮海寶劍,足踐雙蛇,迎風偉坐於海心浪濤之顛,給祖國帶來安定,給人民帶來吉祥。旅遊區於每年的龍歷二月八年級舉行盛大的民俗活動---龍抬頭節,以道家習俗祭祀龍王,祭祀南海。

【小洞天】

團友們,公元1187年,在南山西南面的海岸邊,崖州郡守周康阝尋訪道家文化發現大小洞天。一塊巨石外形如鰲似蚌、雄飛雌伏的樣子,岩石的南面巖壁上題刻著“小洞天”三個醒目的大字。這塊外形如鰲如蚌的巨石下面有一個“石屋”,“石屋”如同蝸牛氣旋狀,洞穴盤旋曲捲,人口大而朝西,出口小而向上;遊人要想進入這個“蝸牛石屋”探奇就得逐個輪流,因為只有一個洞口出入。沿著盤旋曲捲的洞穴爬行,洞口越來越小,盤旋爬行了好一陣子之後,抬頭向上通過小巖洞口可見到天空,雖說“別有洞天”,但還是有點“坐井觀天”的感覺。

【海山奇觀】

“小洞天”岩石附近不遠的巖壁上有許多題刻,其中就有大家最熟悉的“海山奇觀”。“海山奇觀”字型大小有一尺五寸見方,是由南宋(1247年)吉陽軍郡守毛奎所題。《大小洞天記》一文380多個字的石刻也出自毛奎之手:“吉陽形勢,甲乎海外。南山盤踞,氣象雄偉……”

 【仙梯】

“海山奇觀”旁邊有石階上下通天達海,在“大洞天”的石壁上,毛奎題刻“仙梯”二字,字型大小一尺見方。石階兩旁有灌木叢林,其中仙人掌最多。

 【福壽南山】

南山是座吉祥的山,在老百姓的心目中南山與長壽密切相關,是真正意義上的壽山。南山大小洞天一帶集中分佈有能成活數千年的長壽樹--被美喻為”南山不老鬆”的龍血樹。龍血樹屬龍舌蘭科常綠植物。白堊紀恐龍時代就已出現,被稱為植物中的活化石,世界科教文組織列為保護樹種。中國亦定其為珍稀瀕危植物,屬國家二級重點保護樹種,主要分佈於熱帶、亞熱帶地區。目前,此樹種已瀕臨滅跡,但在三亞南山一帶卻生長著三萬株之多,主要集中於南山大小洞天旅遊區,樹齡逾千年的有兩千多株,最長的有六千年以上。

 【石船】

“石船”形象逼真,吸引許多文人學士前來尋訪。據考證,南宋(1187年)吉陽軍知軍周開闢“石船”景觀,並在石船北面的一塊巨石上留下《石船記》石刻。

另有清康熙年間任崖州學正(清代州學官)的廣東省東莞縣學人尹之逵在《石船》中寫道:“何人陸地似乘流?迫近南山山嶺頭。豈是補天遺五色?代將刳木作扁舟……”作者看到“石船”雖在陸地卻好像乘風破浪的情聯想到女媧補天遺下的五色石……

【釣臺】

“小洞天”南邊有“釣臺”景觀,“釣臺”附近的一塊石壁上有郭沫若《遊崖縣鰲山》詩文石刻,這是1962年郭沫若先生考察海山奇觀風景區之作。

【南來傳法】

團友們,唐代是我國佛教發展鼎盛時期,日本為了加強對佛教寺院和剃度僧尼的管理,取法中國,建立施戒制度。為促進中日佛教文化交流,揚州大明寺主持,著名的律學大師鑑真和尚應日僧榮睿、普照的懇切禮請,接受日本聖武約請,從唐天寶元年(741年)至天寶十二年(753年)歷經了長達12年之久的6次東渡日本。由於種種原因,前五次東渡都沒有成功。其中第五次於天寶七年(748年)61歲的鑑真大師,率領30多人,海上遇急風大浪,船隻隨風逐浪漂泊了14天,據推測應該於十一月初,在海南島振州(今三亞市境內)登陸。

在振州一年多的時間裡,鑑真師徒應請修繕了一座具有300多年曆史的龍泉寺亦稱大雲寺。為寺重新開光,傳法佈道,巡遊名勝,與南山有機緣。

經歷了無數磨難之後,65歲的鑑真帶領中日兩國眾弟子24人於唐天寶十二年(日本天平勝寶五年即753年)十二月順利到達日本,第六次東渡終於成功。

1995年,在海山奇觀遊覽區內,落成一座大型花崗岩石群體雕塑即鑑真和尚及弟子群雕,這座題為“登岸”的群雕由五位人物組合而成,師徒不屈不撓,不惜生命,為佛事盡力的精神,令人肅然起敬。

謝謝各位!

  大小洞天導遊詞二

朋友們,大小洞天旅遊區與南山佛教文化苑相毗鄰,同在南山,濱臨南海。作為旅遊勝地,大小洞天旅遊區開發較早,原來自成一體,1999年5月通過資產重組,成了南山文化旅遊區的一部分。

大小洞天旅遊區原稱海山奇觀旅遊風景區,面積377公頃,同南山佛教文化苑共處南山腳下,沿濱海路相距僅七公里。山上植被茂密,風景秀麗,近三萬株龍血樹(南山不老鬆)鬱鬱蔥蔥。山中有清澈泉水和各種野生動物,山下七公里海岸線婉蜒曲折,遍佈神工鬼斧、肖形狀物的石景,因此而自古以來被稱為"海山奇觀"。

早在南宋時代,先後在崖州任知州的周康、任知軍的毛奎即相繼開山拓景,把這裡開闢為旅遊勝地,至今已800多年。可以說,這是古代由政府官員重視並進行建設的最古老的旅遊點。當年的崖州治所在現在的三亞市崖城鎮,離這裡只十多里路。據記載,他們不走旱路,卻泛舟繞海而來,再舍舟登岸,可想那時南山腳下林木何等茂密。毛奎對南山一往情深,卸任之後不回朝庭述職,不回鄉與家人團聚,卻隱入南山,終其一生。後人曾在這裡修廟祭祀他。元明清以來,這裡遊者相續,詩文滿山,被推祟為崖州八景之首,一說曾被譽為珠崖第一山水名勝。風景區內至今尚留有"小洞天""釣臺""海山奇觀""仙梯""仙人足""試劍峰"等摩崖石刻,是海南重要的歷史文化遺蹟。

大小洞天旅遊區以道教文化為主題。洞天福地本就是道教的概念。這裡融熱帶風光、保健旅遊、康復養生、休閒度假為一體。按照規劃,這裡將建設大門景觀區、道教文化區、南溟奇甸風景區、小月灣休閒區和綜合區等部分。

進入景區,我們首先會看到一座紀念鑑真東渡的大型雕塑,鑑真和尚和陪著他第五次東渡的弟子祥彥、思託,日本留學僧榮害、普照等人的形象高大凝重,表現出高遠的志向和堅強的意志。

再往前行,到了濱海處,只見一塊巨石上刻有"小洞天"三個大字,這是本景區代表性的景觀。"小洞天"由許多大小不一的礁石所組成,洞口一側有一塊石頭叫"蛤蟆石",好像是大青蛙仰望藍天。順著蛤蟆石上行,就是"釣臺"。"釣臺"兩個大字已經有700年的歷史了。一路前行,海灘上許多石景的天然造型奇趣無窮,令人歎為觀止,您儘管展開想象的翅膀去把它們物化、人格化。沿海邊小道繼續行進,前面就是本景區的另一股景"海山奇觀"了。只見海天遼闊,山勢峻峭,樹綠山青,海碧沙白,果然是海山奇觀。宋代吉陽軍知軍毛奎在此開山築路,修亭掛匾,摩崖題詠,刻石點景,為"小洞天"和"釣臺"命名,並以"海山奇觀"為景區總名。這裡的"海山奇觀"四個大字就是毛奎寫的。由此處登天梯,繞巨石,可見一高一低兩塊直指藍天的長石,這就叫"試劍石"。傳說是古代的周康和許源兩位得道的遊士在此練劍時所劈。

1993年4月17日,總書記視察海南,曾到此一遊。面對飛花激雪、碧波萬頃的南海,總書記於景區內欣然命筆,題寫"碧海連天遠,瓊崖盡是春"這一佳句,以寄託對海南的殷切期望。江總書記的題詠,後由石工刻於景區內海濱巨石上,熠熠生輝。

在景區披滿綠色的山坡上,長著一片片樹幹粗壯、葉呈披針型、沒有細樹枝的奇特的樹,這就是龍血樹,雅稱"南山不老鬆"。傳說龍血樹是盤古開天地時被荊棘利傷,血灑南山而長出來的。傳說歸傳說,龍血樹被稱為植物中的活化石,樹齡很高,已屬瀕臨滅跡的珍稀樹種,卻是真的。在三亞市南山一帶,生長著6萬多株龍血樹,其中大小洞天旅遊區就有3萬多株,鬱鬱蔥蔥,蔚為壯觀。樹齡有的已達2000多年,最長的有6000年以上,因此說它是"不老鬆"毫不誇張。據說在中國只有海南三亞和雲南西雙版納生長這種樹,其樹脂可製成貴重的藥材。南山文化旅遊區採取多種科學措施挽救、保護這一珍稀樹種,把它作為旅遊區的景觀之一。

標籤:小洞天 導遊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