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實踐調查報告精選6篇

調查報告是調查過程的結果,可以用來支援決策、解決問題或者提供參考意見,一份良好的調查報告應具備清晰的結構和邏輯,便於讀者理解和應用,本站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實踐調查報告精選6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實踐調查報告精選6篇

實踐調查報告篇1

實踐意義:

本次寒假社會實踐是進行xx傳媒學院管理學院國家社會科學規劃課題"xx民營資本進入傳媒行業的影響研究"的調查和研究。為了更好的提高自身的社會實踐能力,更好地貫徹國務院《關於非公有資本進入文化的若干決定》,深入瞭解我國民營傳媒業的發展狀況和所面臨的主要問題,為政府決策提供科學依據,為本土傳媒業更好地應對外國傳媒企業衝擊提供良策,於是進行了此次實踐活動。

實踐範圍:

xx省xx市宣傳部,廣播電視局,工商局,新聞出版局,統計局等單位。

實踐時間

20xx年1月7日———20xx年1月21日

實踐成員;

姚譯添

傳媒業是社會資訊傳播的媒介,它涵蓋的範圍包括資訊的生產,加工,傳輸,播放和傳輸基礎設施等領域,包括報紙,雜誌,圖書,電視,廣播,電影,音像製品,以及目前正在迅速崛起的計算機網際網路絡。在我國,傳媒業長期被賦予喉舌功能,被認為是意識形態,行業政策性壁壘嚴密,行業准入限制異常嚴格,改革開放以來,傳媒的事業,行業到產業性質的定位,折射出國人對傳媒屬性的變遷,1995年,我國傳媒業出現根本變革,傳媒的投資主體開始從政府轉變為媒介自身,特別是我國加入世貿組織以來,從禁止到限制,從限制進入到部分領域鼓勵參與,國家對民營傳媒的政策逐漸在鬆動。

本次實踐筆者所屬小組研究的重點是:"民營傳媒傳播內容對受眾影響的實證分析"。在實踐過程中,筆者走訪了xx省xx市宣傳部,廣播電視局,工商局,新聞出版局,統計局等單位。分別和各單位的相關人員進行了訪談以及實地瞭解情況,獲取了該市傳媒行業的相關資料資訊和民營資本在其中的參與情況。

在與統計局薛主任的訪談過程中,筆者瞭解到,目前在xx市範圍內,文化,體育和娛樂業的企事業單位居多數,且成立時間較早,其中民營資本參與較多。而民營的報紙發行公司,民營電影院,民營影視基地,民營廣告公司等數量較少,是當地民營企業的薄弱環節。

在隨後兩天對xx市廣播電視局的調查過程中,由於電視臺人員工作日程滿,工作任務重,給實踐調查帶來一定的困難,此刻,筆者不免意識到自身實踐能力的欠缺。在接下來的三天時間裡,通過多方面關係,筆者終於見到了xx市廣播電視局xx市電視臺總編鄭先生,實踐調查才得以順利進行。在訪談過程中,鄭總編對民營資本進入傳媒行業的動機和目標進行了較為詳細的闡述。他認為民營資本進入傳媒行業主要有兩方面的原因,第一是傳媒行業的高回報率,其次是政府對於傳媒產業政策的逐步放開。談到民營資本進入傳媒行業的目標時,鄭總編認為不同的企業肯定有其不同的發展目標,具體到不同企業的發展目標,他就不得而知了,但有一點應該是不變的,就是最大限度的實現資本的優化配置從而獲得利益的最大化。

當筆者和鄭總編談到有代表性的案例以及對完善發展的建議時,由於到20xx年為止,xx市民營資本進入傳媒業的例子還在少數,且發展都很一般,並無典型性和代表性,所以此方面的內容仍為空白。

20xx年1月14日,筆者正式和xx市工商局辦公室關主任進行訪談,由於大多以蒐集資料為主,所以訪談只進行了將近一個小時。通過對xx市13個縣,一個區,三個新興開發區的相關資料的瞭解,筆者獲得較為準確的資料資訊。其中,民營的圖書發行公司數量居多,從業人員多,民營網路公司和民營電子遊戲公司數量多,但規模都較小,成立時間晚,且持續時間都不長。

在結束了和關主任的訪談之後,筆者連忙聯絡宣傳部門的相關人員,準備進行下午的訪談。通過這幾天的訪談,筆者深刻得體會到了學校和社會的差異之大,在具體的實踐調查過程中自己受益匪淺,但也非常明確得感受到了自身存在著很大的不足,離一個優秀的社會人還存在很大的差距。

當天下午,筆者來到了xx市宣傳部曾幹事的辦公室,訪談正式開始。曾幹事重點談了政府主管部門對於民營資本進入傳媒行業這一現象的態度和政策。曾幹事說到,中國傳媒業的增長速度是有目共睹的。近10年間,我國傳媒業的廣告收入增長了近20倍,達到800億元。今後相當時期內,我國的傳媒廣告收入預計仍能保持10—15%的年均增幅。以前由於政策壁壘限制,民營資本一直以來都很難進入傳媒業。不過,隨著政策堅冰的鬆動,民營資本也開始進入傳媒業這個大舞臺。就xx市政府主管部門而言,總體態度是大力支援民營資本的興起與今後的發展,並對民營企業進入傳媒實施一種鼓勵的政策。"充分調動各縣市民營和其它社會力量投資傳媒產業的積極性,初步形成一定規模,真正面向市場,多種經濟成分並存,比較完善的傳媒行業內容產品的生產製作經營體系。"

目前整個社會都知道傳媒是現代社會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對促進社會發展起著重要作用。廣泛普及的大眾傳媒是現代化的重要標誌,是推進社會進步的"奇妙的放大器"。因而怎樣促使民營資本能夠更好得進入傳媒行業從而得以快速健康的發展顯得尤為重要。一個良好的傳媒系統對於一個地區的政府良治以及社會效益起著重大作用。中國正處在經濟持續繁榮但社會矛盾日益突出的關鍵時期,經濟與社會發展不協調是中國當前面臨的主要矛盾。民營資本處於經濟與社會交叉地帶,能夠從多方面促進經濟發展,緩解社會矛盾。因而政府部門合理正確的支援和引導民營資本進入傳媒行業是有效實現傳媒行業巨大發展和社會經濟快速增長這一目標的強效劑。

隨著實踐時間的逐漸減少,20xx年1月18日筆者終於見到了新聞出版局一名姓方的職員。談到民營資本,她說到,近些年來,一些新的政策變化為媒體進入資本市場提供了更寬鬆的環境,也為民營資本進軍傳媒業提供了市場契機。民營資本已在傳媒業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隨後方小姐又說到:"值得一提的是民營資本進入傳媒行業以後,要善於整合資源,實現媒體產業鏈條的有機連結以及非媒體的資產與媒體資產的相互銜接,形成協同效應,優化資源配置,建立起具備核心競爭能力的產業鏈條。"此外,她還著重談及了民營資本進入新聞出版業的一些障礙和在其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她說:"我認為在一些民營的傳媒企業中,它的專業分工與協作程度可能還有待提高;其次,我覺得它在制度方面的創新的可能趕不上那些非民營的企事業單位。再次,我覺得雖然現在國家已經對民營資本進入傳媒行業的管理政策有所鬆動,但是整體上來說,比起國有的企事業單位,其嚴格的管制使民營的傳媒集團規模擴張的空間受到嚴格限制;另外,可能在民營資本中,管理水平比較落後使起自身難以整合龐大的媒體資源,缺乏具有市場駕馭能力的管理者。"

在結束了對新聞出版局的訪談任務之後,此次實踐調查的材料蒐集工作就暫告一段落。在接下來的時間裡,筆者進行了大量的資料和文字的整合,綜合所調查的五個相關單位的全部資訊,筆者認為有以下幾個問題值得探討。

一,在對於民營資本進入傳媒業這一現象的看法中民營資本進入傳媒業的動機和目標的調查結果中,不同單位人員給與了不同的分析結果,綜其所述,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民營資本進入傳媒業的動機:

1,民營資本進入傳媒業是基於傳媒行業的高回報率。我國傳媒業蓬勃的發展勢頭和高額的回報率是驅動民營資本進入傳媒業首要的現實動因。追逐利潤是資本的天性,一般來說,在整個社會的資本流動過程之中,資本平均的流動趨勢是朝向勞動效率高,資本利潤高的行業和企業。當前資本界在"傳媒暴利論"的蠱惑之下,對投資傳媒業普遍看好,以各種方式迂迴滲透。

2,政府對於傳媒產業政策的逐步放開促使民營資本進軍傳媒行業。近年來,隨著改革的深化,傳媒政策環境開始發生變化。從近二十年政府對民營資本投入傳媒的監管政策變化中我們可以看出,政府有關部門對於傳媒與資本的關係態度日趨積極。從完全禁止進入到允許民營資本進入傳媒業廣告,發行等經營性環節,政策的堅冰開始破,民營資本逐步獲得了政策上的保障,這無疑成為其進軍傳媒業的直接支撐力。

3,隨著民營資本不斷的進入傳媒行業,不僅能夠更好地為傳媒業的發展提供強有力的資本支援和保障,同時也是我國傳媒業自身發展的需要。目前中國傳媒業已經步入了"大投入,大產出,小投入,不產出"的發展階段。根據《中國媒體投資報告》的資料,中國媒體資金緊缺的機構高達82%,資金的匱乏成為制約傳媒業發展的瓶頸。著名經濟學家施蒂格勒曾說過:"縱觀世界上著名的大企業大集團,幾乎沒有哪一家不是在某種程度上以某種方式,通過資本兼併收購等資本運營手段而發展起來的,也幾乎沒有哪家是完全通過內部積累發展起來的。"可見,傳媒業希冀僅靠自身的資本積累而迅速壯大並不現實,在現實環境下,充分利用資本市場已經成為傳媒業生存和發展的重要前提。所以為了能夠將傳媒行業做大做好,以更充分的資本來做支撐,適當引進民營資本是一種十分有效且非常必要的選擇。

4,民營資本之所以進入傳媒業,是因為民營資本家對於利潤的最大化追求。傳媒市場需求的變化帶來的巨大利益對民營資本家帶來很大的刺激。人類的經濟社會活動越來越依賴於知識和資訊,因而對知識和資訊的主要載體——大眾傳媒的需求日益旺盛,這種需求表現在市場上就是對傳媒產品的急劇擴大的需求。需求不斷擴張,使傳媒集團不斷擴大生產規模,從而促使民營資本進軍傳媒業。

5,現階段進入傳媒業的民營企業是想抓住傳媒市場發展的契機。目前進入傳媒行業的民營企業數量不多,且這一現象的出現時間短,具有較大的發展契機。

(二)民營資本進入傳媒業的目標:

1,民營資本進入傳媒行業是為了能夠實現資本的優化配置,在促進傳媒行業發展的同時,實現自身的利益最大化。

2,民營資本進入傳媒業的目標,是要逐步打破傳媒行業的壟斷性,打破原有的以國有企事業單位為主導的傳媒業現狀,建立一種更能適應中國經濟發展,促進中國傳媒業巨大發展的更為科學的運營體系,將中國的傳媒業不斷壯大。

3,民營資本進入傳媒業的目標是要不斷髮現阻礙自身發展的因素,走出一條適合中國國情,能夠切實不斷深入和完善中國民營傳媒產業的新路子。隨著中國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經濟體制改革的完善,民營經濟佔中國國民經濟的比重越來越大。民營企業發展的好壞直接影響到中國經濟的前景。由於中國的民營企業在改革開放初期才起步,尚不成熟,尤其是在傳媒行業,與發達國家相比有很大差距,在資金實力,企業管理,科技水平等方面不可同日而語。但客觀的事實是中國已經加入wto,全球經濟一體化的格局已經形成,中國的民營企業必須在全球競爭的經濟環境中求生存。所以中國進入傳媒業的民營資本要不斷完善資本積累,形成具有一定的規模的民營傳媒企業。同時要建立一套屬於民營資本的企業文化,從而不僅要實現民營資本自身的最大效益,同時也要為整個社會盡一份力,促進整個中國傳媒事業的大發展,這應該是進入傳媒業的民營資本企業的發展目標。

二,針對民營資本進入廣播電視業,新聞出版業等傳媒業的發展現狀這一問題,筆者獲取的資訊相對較少。由於調查內容較為專業,被調查人員對該問題並無太多瞭解,並未詳談,所以調查結果略顯欠缺。

(一)民營資本進入傳媒業的數量:

1,廣播影視業:全國目前進入廣播影視業的的民營資本很少,相對於內地而言,在港臺地區有較多類似企業,但並未獲得具體的資料。整個xx市進入廣播影視業的民營資本數量還很有限,到20xx年為止,xx市進入廣播影視業的民營資本只有三家,基本上都為個人名下的小型影視製作公司。

2,新聞出版業:就全國範圍而言,被調查者未能給與具體的資料。目前運

城市進入新聞出版業的民營資本還構不成一種產業,都是一些大公司內部的個體出版物,這樣的公司大概有3—5家。

(二)民營資本進入傳媒業的資產結合模式:

目前,民營資本都是通過證券市場來間接進入傳媒業的。現階段進入傳媒業的民營資本多采用的是國營和民營的直接合作方式。國營和民營各有所長,各取所需,二者建立一種比較實在的合作經營模式。另一種方式是民營資本向國營報刊注入資金,合作經營。

(三)民營資本進入傳媒業的企業運作機制:

民營資本一般通過同傳媒或其主辦單位合資開辦廣告,發行,印刷,節目製作公司等渠道來進行合作。從投資領域來看,當前的民營資本投資很看重娛樂,財經,it這三項傳媒的領域。

三,民營資本進入傳媒業(新聞出版業)的障礙和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1,在一些民營的傳媒企業中,其專業分工與協作程度還有待提高;

2,進入傳媒業的民營資本在制度方面的創新趕不上那些非民營的企事業單位。

3,雖然現在國家已經對民營資本進入傳媒行業的管理政策有所鬆動,但是整體上來說,比起國有的企事業單位,其嚴格的管制使民營的傳媒集團規模擴張的空間受到嚴格限制;

4,在民營資本中,管理水平比較落後使其自身難以整合龐大的媒體資源,缺乏具有市場駕馭能力的管理者。

5,傳媒類的民營資本企業融資能力相對不足,融資渠道狹窄。由於我國至今還沒有形成比較完善的傳媒投融資體系,整個民營資本投入還處於探索階段;相對於國營企業來說,民營資本缺乏政策扶持,再加之傳媒業是一個高投資的產業,所以傳媒業的民營資本仍然面臨資金不足的問題。在現行的金融體系下,許多民營資本企業難以擺脫資金短缺對企業發展的限制。

6,稅賦負擔沉重。民營資本企業的稅賦環境問題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一是所得稅的重複計徵。我國稅法規定對合夥企業和個人企業,既要徵個人所得稅,又要徵企業所得稅,這種雙重納稅不利於民營企業的發展,特別是新近發展起來的傳媒類的民營企業;二是增值稅稅率偏高。三是民營傳媒企業在稅收政策方面不能享受與外資企業相同的待遇。我國一直實行的是鼓勵外商投資的優惠政策,特別是在稅收上,實行了有利於外資的稅收優惠。按我國現行稅制規定,內外企業所得稅法定名義稅率都是33%,但是由於減免稅優惠和費用扣除政策的不同,造成實際稅負產生很大差別,內資企業所得稅率為33%,外資企業所得稅率大約15%,相差1倍多。主要表現在稅前費用扣除標準和稅收優惠兩方面,在稅前費用扣除標準上,外資企業按實際發生費用算,而對內資企業則有所限制。比如,工資,交際應酬等,外資企業按實際費用算,不計入企業所得稅徵收範圍,而內資企業要按國家規定的標準計算稅負。因此稅收差異將進一步導致傳媒民營資本在競爭中處於劣勢。

7,關於民營企業進入傳媒業的相關政策缺位,措施不到位,文化體制不健全。雖然近幾年國家有民營資本進入傳媒業的相關政策出臺,但是xx市還沒有具體的行之有效的政策,這也會對民營資本進入傳媒業造成一定的影響。

四,對於民營資本進入傳媒業的代表性案例以及對完善發展的建議這一問題,被調查人員不僅巨集觀上談了目前全國的現狀,而且對於xx市的情況也有所說明,但針對完善發展的建議進行了較為詳細的闡述。

(一)代表性案例:

1,20xx年8月,直屬中共xx市委宣傳部的上海文廣集團宣佈與國內知名民營傳媒企業歡樂傳媒正式攜手,共同致力於高質量電視節目的運作。而歡樂傳媒現在年營業額達2億多元,擁有8個著名電視欄目,節目覆蓋全國300多個大中城市。

2,目前xx市進入傳媒行業的民營資本數量非常有限,在全市範圍內的發展狀況也非常一般,我認為並無代表性可言。全國自20xx年以來電影生產中民營資金比重不斷增加,電視劇生產的民營資金已經達到80%以上,並且湧現出了一批頗具影響與規模的民營影視企業,具有代表性的有新畫面,世紀英雄,華誼,保利,海潤,莫氏,橫店,萬達等民營影視基地。

3,著名民營資本企業xx飛揚書業,但不是很清楚其詳細的資料和發展情況。

(二)對民營資本進入傳媒業完善發展的建議:

1,政府要進一步加大對進入傳媒行業的民營資本的扶持力度,各級政府要儘快出臺更加完善健全的政策措施,逐漸放鬆對傳媒市場的進入管制,在加強新聞法制化管理的前提下,允許社會法人和自然人創辦媒體,提高傳媒市場競爭的水平,從而保證這些民營資本健康穩定的發展。

2,在傳媒業民營資本內部創造一個有利於企業成長的環境,不斷提高民營資本企業內部的管理水平,上級主管部門領導在觀念上也要做出調整,同時管理者在企業文化上也要進行變革,不斷將民營產業做強做大。

3,進入傳媒業的民營資本要注重傳媒產品本身的安全性,確保所傳播的內容是安全無害的,這是有傳媒行業特殊的性質所決定的。

4,一定要有充足的資金來保證其所投資的產業能夠正常發展。因為,傳媒業投資行為是一個長期的投資行為,需要較長週期才能獲取利潤,所以就需要充足的資金來保證傳媒的正常發展。

5,民營資本要儘量擺脫其投資行為通常呈現"非專業"特徵,存在資金規模較小,穩定性不夠,對媒體缺乏瞭解等缺陷,投資者一旦急功近利,盲目運作,則會對傳媒業造成損害

6,民營傳媒企業要提高資金運作的誠信度,要嚴格遵守市場經濟的規律。

7,政府要加大扶持力度,適當縮減民營資本進入傳媒業的各項壁壘。

8,民營資本企業的有關從業人員也應該提高其本身的綜合素質,企業還要不斷吸收先進人才,引進先進的科學技術。

除此之外,筆者還整理了大量通過訪談調查所獲得的相關資料(見調查表附件),所有需要獲取的資料資料都是關於xx市近幾年來傳媒業的發展狀況以及民營資本在其中的參與情況。從資料上來看,目前整個運城地區的文化產業發展還很落後,傳媒行業仍以國有企事業單位為主,從業人員多集中於廣播電視業。進入傳媒業的民營資本多集中分佈在圖書銷售,網路及電子遊戲公司,音像製品銷售公司,且數量少,規模小,經營效益一般,持續時間較短。由於xx市經濟發展相對落後及其他多方面原因,民營影視製作公司,民營影視基地,民營電臺,電視臺等鳳毛麟角,是xx市文化產業發展的一大缺口。但是可以預計,在不久的將來,民營傳媒在xx市的發展仍有大好的前景。

總而言之,在此次實踐調查過程中,筆者獲益匪淺。與以往的社會實踐不同,此次實踐多以訪談的方式的為主,訪談範圍廣,持續時間長,且訪談物件多為領導人員,加之所學專業知識有限,社會經驗少,從而導致對於一名尚未結業的大二學生來說,訪談難度較大。但是這卻恰恰能夠很好得鍛鍊作為一名傳媒人應具備的應變能力,反應能力,語言表達能力,處理社會事務的能力,蒐集相關資訊的能力,整合各項材料的能力以及前期準備的能力,是一次難得的鍛鍊機會。

通過這次寒假實踐調查,筆者深刻認識到了自身存在的不足之處:在處理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上還存在較大問題,且所學知識有限,還需加大學習力度,要不斷完善自己的專業素養,在課題研究調查方面仍有很大缺陷,所有這些都是需要從今後不斷的努力學習中來獲得的。在這次社會實踐中,也使我們看到了我們年青一代傳媒人肩負的歷史使命。目前我們雖然仍在學習階段,但不久的將來,我們都面臨社會,企業的選擇,所以一定要學習好基礎知識,加強自身秦質,才能勝任將來的工作。我們的國家與國際先進技術相比還有一定距離,市場經濟又對人才提出更高的要求,傳媒行業仍需更大的發展契機,從這一點出發,我們要趁目前的良好學習條件和機會,抓緊學習,不斷提高自己各方面的素養,為將來參與祖國建設打好基礎,做出自己的貢獻。

實踐調查報告篇2

隨著農村富餘勞動的轉移,進城務工農民日益增加,他們留守在農村的未成年子女(留守兒童)也日益增加,已形成一個特殊的社會群體,也是一個弱勢群體,成為一衷煺遍的社會現象。而這一現象的產生同時也導致了大量的農村留守兒童從此缺失親情的撫慰,形成了情感的空缺。目前中國有1.2億農民常年於城市務工經商,由此產生近xx萬少年兒童留守家中。而據中華全國總工會最新統計,我國現有農民工已增至1.5億,隨著國家快速的城市化程序,更多的農村盈餘勞動力向城市轉移,留守兒童的資料也將與日俱增。

調查時間:

xx年7月16日-xx年8月5日

調查物件:

貴州省平壩縣城關鎮平壩三中學校留守兒童、單親家庭兒童以及關聯物件

調查方式:

問卷調查、訪談、當地參考資料

社會實踐調查經過

一、“留守兒童”現狀

全縣在中國小就讀的“留守兒童”共8839人,佔全縣中國小生數(人)的14.9%。其中,在中學就讀的2663人,佔全縣中國小學生數(人)得12.96%;在國小就讀的6176人,佔全縣國小學生數(人)的15.95%。留守兒童託付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照管的佔90%;託付親朋好友照顧的佔10%,由於正常家庭教育的缺失,留守兒童身心收展尤其是人品、心理成長方面存在的問題正日益凸顯,亟待引起全社會的密切關注和有關方面的高度重瞅。

1、留守兒童佔在讀未成年人中的比例頗高。隨著經濟的快速收展,受國家大形勢影響,自給自足的生活方式不再是主要,村民的瞅線更多的朝向外面。因此,在平壩三中讀書的同學中抽樣調查了50名同學中有21名是留守兒童,佔42%。也就是說100名中將近42名,留守兒童佔有相當高的比例。“隔代監護”即由(外)祖父母監護的有13人,佔61.90%。

2、留守兒童的總體學習成績偏低,學習環境偏差。

根據9年上學期的期末考試成績,在0~60分的同學在留守兒童中佔28.95%,60~75分佔留守兒童中21.19%,即在中等以下的留守兒童佔其總體的54.14%。由於學校教育設施的簡陋,師資力量的不足,以及師生溝通平常,教師教育方式的不適應,使得我們在對留守兒童中收現28.14%的學生在遇到問題時自己解決或根本不理會。

3、留守兒童心理

普遍欠良好。當問到:“願意和老師說心裡話嗎?

”這類問題時,據統計回答兩個以上是“否”的留守兒童佔38.45%,還有很多小孩心理過遲成熟,很多同學在回答為什麼會填如此願望(你最大的願望是什麼?)時,被問及到為什麼不想當科學家、老師諸類問題時,都回答家裡不好不現實,相當部分對自己沒有信心,覺得自己一事無成,沒擁艿得人稱道的地方,甚至少數同學在被調查問到“被人欺負時怎麼辦?”時回答“忍氣吞聲”,還有65.23%都以為生活現狀很苦惱。

4、留守兒童自我約束力較弱。

由於監護的不得力,以及孩子自我約束力不強,心理意識、行為作風得不到及時的、無效的糾正,以致在學習、紀律、意識形態上都存在著偏差,通過對其監護人和鄰居的訪談中,很多留守兒童在家裡不聽監護人教導,在學校也經常紀律違規,經常打架鬥毆,甚至還入現了偷盜等一系列問題。

實踐調查報告篇3

一、活動時間:

2xxx年8月14日上午

二、活動地點:

西湖區交警大隊文新支隊

文三西路與古墩路交叉路口

三、活動計劃

1、成立“珍愛生命”交通安全行動小隊

2、參加西湖區交警大隊文新支隊交通安全知識講座

3、列印80份“交通安全調查問卷”,對行人進行“交通安全調查”,勸導行人遵守交通規則,不闖紅燈。

四、活動過程

(一)成立“珍愛生命”交通安全行動小隊

由文瀾國小準七年級新生城西片部分學生8人組成“珍愛生命”交通安全行動小隊。

七年級(6)班6人,七年級(7)班1人,七年級(9)班1人,加上部分家長。

(二)參加西湖區交警大隊文新支隊交通安全知識講座

上午8:30,我們一行人來到紫荊花路上的西湖區交警大隊文新支隊,崔警官給大家講述交通安全知識,告訴大家要增強自我保護意識,在過馬路時要看清指示燈。

(三)斑馬線上的安全行動

1、調查目的:瞭解行人遵守交通規則的情況,以及對交通安全的認識。

大家分工,每人完成10份調查問卷。

2、兩人一組完成問卷彙總。

下面是我一組的問卷資料:(共收20張調查問卷)

問卷內容選項資料佔總數百分比

1、參加問卷的性別男1555%女945%

2、您的年齡20歲以下15-30歲1050%30-50歲840%50歲以上15%

3、您的職業專業技術人員315%管理人員945%普通職員420%其他420%

4、您的學歷高中或中專210%大專及以上1890%

5、您認為最安全的城市交通方式步行1260%自行車或電動車420%公共汽車或計程車420%

6、請問您步行或騎車時,是否闖過紅燈沒有315%有,但很少1785%

7、請問您對闖紅燈這種行為怎麼看很危險,堅決不能闖1785%偶然闖一次沒關係315%

8、請問您如果開車或乘坐計程車時,會不會系安全帶從不繫安全帶,不習慣15%有時會系安全帶1575%每次都會系安全帶420%

9、如果您開車,在人行道前會不會避讓行人會735%有時會1365%

10、您認為飲酒後,可以開車嗎堅決不上路20100%

15、您認為16歲以下未成年人可以坐在汽車的副駕駛座位上嗎可以1785%不太安全,最後不要15%不安全,一定不可以210%

3、資料分析:通過資料統計,我們可以得出一些結論:

(1)85%的調查者認為在步行或騎車時,有闖過紅燈的經歷,但很少。看來,闖紅燈的行為很多人會去做,所慶幸的只是偶爾闖一下。

(2)85%的調查者認為闖紅燈很危險,堅決不能闖,還有15%的人認為偶然闖一次沒關係,這15%的人很危險啊。

(3)只有20%的調查者在開車或坐計程車時,會系安全帶,開車要系安全帶的意識還非常薄弱。

(4)如果開車時,35%的調查者會在人行道前避讓行人,65%認為有時會。

(5)認為飲酒後堅決不可以開車的是100%。

(6)85%的調查者認為16歲以下未成年人可以坐在汽車的副駕駛座位上,其實這也是不太安全的,最好坐在汽車後排。

4、觀察10分鐘路口行人闖紅燈情況:

3分鐘:6人,無人闖紅燈

3分鐘:5人,1人闖紅燈

3分鐘:8人,無人闖紅燈

其中1個小女孩不到十歲,在爸爸媽媽的看管下騎車上路。

我採取的行動:

勸說——“小妹妹,你知道幾歲才能騎車上街啊?”“你要到十二歲才能騎車上街哦,知道嗎?”小妹妹點了點頭。一旁的叔叔不好意思地笑了,說:“平時我女兒都沒騎車上街。謝謝你小朋友,你給我們上了一堂安全知識課!我們會做到的。女兒,你說對嗎?”小妹妹乖巧地說“謝謝大哥哥!我要多學習交通知識,做一個遵守交通安全的好孩子。”

勸說有效!

五、活動建議

1、學校里加強對學生進行交通安全知識教育,增強學生自我保護意識。

2、十字路口,交警要加強執勤,及時勸說違法交通規則的行人。

3、交通部門也要多宣傳交通安全的教育。

只要城市裡的每一個人都遵守交通規則,我們的社會就一定會更加安全,更加和諧。

實踐調查報告篇4

隨著人們經濟能力的提高,如今的青少年一代在國小就開始有獨立消費的行為,到了中學時代,他們一般都有一筆固定的消費資金(零花錢),有了經常性的獨立購買活動,中學生社會實踐調查報告。例如購買衣物:飾品、音像製品等自己喜歡的東西和上網交友娛樂等方面,雖然高消費的學生並不多,但是有關專家認為,十幾歲的中學生對一些社會現象的辨析能力不強,在一些變味的“人跡關係”的影響下,難免會模仿。因此,良好的消費觀念對於青少年來說是至關重要的。

現今,中學生的生活,學習環境與其父母一代已完全不同,大部分家庭中的獨生子女的高消費生活越來越嚴重。再者,由於目前一般家庭的經濟狀況比以前有極大的改善。父母大多不願自己的子女“受委屈”,又隨著家庭觀念的轉變,家長更尊重子女的意見,鼓勵子女發展自身能力。因此,中學生在諸多的影響下消費觀念產生了極大的變化。

根據調查資料顯示:有零用錢的學生佔了被調查總數的98%,沒有的僅佔1.4%,現在的學生都是家裡的“獨苗”,家長對自己小孩幾乎是百依百順,疼愛有加,即使自己在省吃儉用,孩子那裡總是應有盡有,可是誰也不想讓自己的孩子過得好些呢?有些父母在自己的孩子身上放上零花錢,這些零花錢是家長對孩子成長的一部分投資。只有少數家庭的孩子可能每天的生活都是由父母來安排,所以也不需要什麼零花錢了。但是對父母來說,高中生各方面的開支較多,學習上的花費明顯多於國中生。對於在學習上的正常開銷,家長們的出手毫不猶豫的同時,同學們的生活花費和日零用錢,也隨之“水漲船高”,調查報告《中學生社會實踐調查報告》。

因此中學生的消費行為反映了以下的幾種消費心理特點:

1、求新性。中學生處於求新求異、富有好奇心的年齡階段對外界新事物的接受能力特別強。於是在社會許多新鮮玩意的吸引下,“試一試”的想法成了這種心理的源泉。

2、興趣性。據瞭解,由於有的學生是“追星族”便將每月開支中的大部分用在購買自己偶像的磁帶或cd上等等,總的來說,主要消費物件自己的興趣愛好有關,換言之,興趣愛好越廣泛,所花費的款項也就可能同比例增長,更何況現在的學生,興趣廣泛是普遍的事。

3、從眾性。身在周圍都是同齡人的環境中,加之有不少學生的家境不錯,特別容易出現攀比的風氣。這便使許多人產生“別人有什麼,我也要有什麼”的想法,加上時下的某些時尚主題,促進了這種心理的形成,跟進了流行大軍。

4、盲目性。這種心理特點的形成是基於前幾種心理的,且從眾性心理起了主導作用。

古人曰,“儉,德之共也;侈,惡之大也”。中國傳統文化強調“儉以養德”。養成刻苦節儉習慣,可以避奢侈,取道義,去邪心,有利培養高尚品德和堅韌意志。有道是“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敗由奢”。縱觀歷史,大到邦國,小到家庭和個人,無不是興於勤儉,敗於奢靡。青少年的財政來源主要來自家長,家長應負起管教指導責任。家長要讓子女瞭解家庭的收入和開支,根據家庭的經濟狀況,制定合理的消費計劃,並從中學習承擔家庭經濟責任。學校應該進行消費觀念教育,灌輸“量入為出”的用錢方法,通過學習理財知識,瞭解借貸責任,力戒享樂奢靡陋習,幫助我們青少年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念。

實踐調查報告篇5

一、基層農民的法治基本情況

(—)法律意思有所增強,開始信仰法律

從我瞭解到的情況來看,現在很多人特別是廣大農村地區的人們都在有形、無形之中有了一種意識,就是遇到糾紛、權利受到侵害時,會多考慮集中解決方法,而很多時候會想到運用打官司的方式來解決。我認識來自連平縣留潭鄉的一位姓王得建築工,他是農民工,年齡也比較大,50大幾了,家裡負擔也比較重,還有個上大學的孩子要他供著,對於那種農民 1

家庭,供一大學生是比較困難的,就靠這麼一點工資,根據他說,也幸好現在建築工資提高了些,因此還算不是很窮。到年末了,其工資還有被拖欠的,為了拿回拖欠工資,他們已經不像以前建築工人那樣,把建築工地上的東西全部拿走,也不是像以前那樣帶了一大堆的人去跟老闆鬧事了,索回工資。而是,先跟建築老闆商議,交涉。之後見未果,就去找縣政府,請求政府出面干涉要回了拖欠工資。當時,他們還有一種想法就是如果實在不行就是會去法院對建築老闆提起民事訴訟。基於這種認識我相信,現在越來越多的農民開始相信法律是解決爭議,維護權利的重要方式,便開始信仰法律了。對這點我感到很欣慰,因為我們國家封建歷史太長,受歷史影響,人治色彩太濃了,能夠樹立法治意識已經很不錯,即使不是很深。

(二)對法律知曉不夠,認識不足

我就是來自農村的,所以對於農村生活還是有較深的瞭解。相對來講是比較深入的,每次,我回家的時候,跟家鄉的村民聊天時發現,他們基本不知道多少法律知識,只是通過電視、別人當面講的知道點法律,當權益被侵犯時能夠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就這樣開始對法律有種崇拜感、高深感。一般村民是瞭解不到,知曉不多。當得知我的專業就是法學時候,在他們看來,那是個很好的專業,很有前途的。可他們並不清楚,法律其實就是調整社會普遍生活中所產生的社會關係的規範。就是與他們生活有關,也是從他們的生活中抽象出來的用於指導以後的社會生活的。而且,他們有很多人對法律的看法也很偏激,認為法律只是給有錢、有權勢的人準備的,總結起來就是為有地位的人準備的,一般的農民根本就得不到什麼好處。犯了罪,只要有錢,也只要給錢,就會有相對輕的結果,就能贏

得官司,平頭老百姓因為既沒錢也沒有地位,所以總是吃的啞巴虧。這種看法對法律追求的公平、正義的目標是種曲解,對法律認識不到位,這樣對法制建設會產生影響,偏離正常法治軌道,對我國深入實施依法治國產生不良影響。

(三)運用法律解決糾紛較少

基層人民,特別是廣大農民雖然對法律有了一些瞭解,也知曉了一些法律知識,也稍微增強了法治意識。但是,真正會運用法律途徑來解決的糾紛、維護自己的權益的人很少,假期我去縣人民醫院看望我一個因交通事故而造成右腿骨折的舅舅,在骨科住院部,從其他病人口中瞭解到,他們很多人是因為交通事故而造成的骨折。且有些家屬也遇到這種情況,當我得知他們很多人為了要求行為人支付醫療費,很多要麼就是通過聯合親戚朋友,強制威脅行為人賠償,要麼就是與行為人私下協商,或者有些怕事的根本就是自己全部支付所有費用。雖然,我國法律並沒有禁止私下解決,即私了。私了,解決起來更迅速,但是,這樣的話容易引起打擊報復,相互之間,由於威脅或者忍氣吞聲都容易引起一方的心裡不平衡,容易引發之後一系列的不良潛在的影響,而且,私了,賠償的數額很多要麼具有敲詐性,要麼就是讓受害人受損。儘管如此,他們還是不願意讓國家機關,特別是司法機關干涉。

(四)農民提起的訴訟少

我從縣人民法院瞭解到,現在法院受理的案件雖然在增多,特別是,民事案件增多,這說明人民越來越接受司法解決爭議,人民的法律意識得到了增強。後來我才發現那些提起訴訟的原告很少有農民,聽法院內部人

說就民事案件,農民提起訴訟比例不足民事訴訟的10%,基本都是些企業、單位、其他組織以及一些收入相對較高的縣城居民。這也說明了,農民中的法治建設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五)弄明對運用法律解決爭議心存恐懼

經過多年的法治建設,廣大農民雖然意識到了,可以運用法律途徑來解決爭議,但是,在他們心中仍舊認為法律並不是最好的途徑,因為在他們看來,打官司容易引起對方的打擊報復。因為在我們農民心中,一向喜歡得到心理上的平衡,也不管其他後果,所以特別是在對方或者對方的親戚朋友,有些權勢,會利用聚集眾人用暴力方式威脅,那勢必對今後的生活引起不良影響。特別是有些黨、政幹部,由於沒有嚴格的監督,極易濫用自己手中的權力,以權謀私,到處魚肉農民。同時還有個問題就是,當廣大農民與政府有關部門鬧矛盾,那麼,農民處於弱勢地位,而政府及相關部門又有一定的地方立法權,加上執法者的身份,那就是很強勢了。可以通過給農民辦理各種事情通過拖延,敲詐勒索等各種方式來對其進行打擊報復,因為與農民關係密切的還是政府,從出生到死亡都是離不開的,也正是如此,即使當時通過法律維護了權利,但是在以後就不好辦了。會惹上更多不必要的麻煩。

二、原因簡析

(一)司法成本高,效率低

在我國,特別是廣大農村地區,很少由農民會運用法律來維權,原因可能是是因為他們不懂法,害怕法,也可能是害怕纏上國家機關,但最主要的是費用問題,因為不懂法,所以如果真的要進行司法救濟那麼就請懂

法的律師,那麼就得花費很多,好像最少也是總費用的百分之十以上。同時由於我國法律不是很完善,很多案件還多是誰告誰舉證,因此花費的時間、精力很多,加之法律知識缺乏。同時,在農民看來就那些訴訟費用也是很高的,訴訟費用可能由於我國人口多,問題也多,而國家給予的經費有限,因此不能完全滿足辦案需要,這可能與訴訟費用高有些影響。更為重要的是,司法工作人員在我國比較少,一個縣就一個法院,一個律師事務所,少量的人在農村地區做法律服務者。據估計也就差不多十萬農民就兩個法律服務者,五到七個司法工作人員。而且,因為案件多,各種舊案,新案都拖沓,堆積,辦案效率地下,一般的民事案件至少需六個月,更甚至一年多之後才有結果也很正常。我村一個王姓村民,因為交通事故,造成右腿骨折,因治療花費大,家裡條件不好,很多親戚朋友湊齊錢進行治療,當對肇事者要求賠償時,肇事者只賠償小額之後就沒有支付。為此,就請律師打官司,但是,由於自己費用沒有,又不好向大夥借時,律師便提議有律師提前按照一定比例支付一定資金給我舅先行治療,而由律師進行訴訟,而對於勝訴而得到的賠償就歸律師所有。從上述可知,如果真的要運用法律來解決的話,那麼就得拖延很久,對治療就非常的不利。因為不能及時得到賠償。有點遠水救不了進火。

(二)觀念上不願打官司

在農村生活久了就會發現,現在的農村受傳統的思想影響大,很多人都是排斥國家機關干預他們的生活,特別是司法機關干預他們的糾紛。在我村調查過程中,當問到村民對打官司的看法時,普遍的反應是他們都是害怕,在他們一向看來,打官司都是些不安分的人,感覺都是壞人似的,

好像都不是什麼好人,都是有錯的。而且他們也根本就不想跟國家機關接觸,有種對國家機關的恐懼感,而且農民還會感到他們在司法中地位卑微,認為即使有理由也很難站的住腳,也容易被借用種種理由敲詐。

(三)司法工作人員及相關法律服務人員素質不高

由於我國實行法治不久,很多司法人員專業素質不過關,很多農村的法律工作者都是非專業人員,或者一些幹部只是經過短期培訓就上崗,因此他們中很多人,素質低,辦理案件容易出現錯案,同時很多司法工作人員,職業道德素質也比較差,道德素質也比較差,沒有站在公正的第三者的位置公正的依法審查,合理解決糾紛,相反很多人還利用職權,假公濟私,以權謀私,把這種機會當作是發財機會,到處收受錢財。把法律要求的公正拋於腦後,給農民以很不良的影響。

(四)法律意識不深,對法律知之甚少

在農村,法制宣傳不夠,農民們對法律知道的很少,也很模糊,只知道些大概,而且很多也都是從別人那聽來的,很多都是不準確的,沒有深刻的法治教育,因此也沒有形成很深刻的法治意識,很多農民遇到正義,首先想到的並不是用法律來解決,而是用比較慣常的手段,鬧或者威脅,只有在沒有辦法的情況下才會想法設法去運用司法解決。這就足以說明農民不瞭解法,也沒有形成很深的法律意識。

(五)中國法治建設大背景

在我國,法制建設是在政府的推動下進行的,因此存在著集中明顯特徵,即是政府推進型、政治體制改革滯後型、法制觀念缺失型。因此在政府推進型法治中,政府權力很少受限,這種情況在農村比較典型,很多的

法治宣傳都是由政府推進,而且很多的法治執行無形之中也讓基層政府插手了;再者在政治體制改革中,權力制約問題還不完善,這更是阻礙了法制建設,而在農村,這種狀態體現在政府與其他權力機關的權屬不明確,職權錯位;就法制觀念來說,我國距西方發達國家大概相差300年,而就硬體來說,和西方國家沒有多大差異,科技的差別也很小,制度差別也不大。就比如“法律至上”的觀點現在才提出,而人家幾百年前就提出來了,這就是差距。再與我國農民的法治意識中,更是有距離。

(六)經濟基??

在我國,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思想,所以我們的法律本質的認識也是以馬克思主義為立場,採取階級意志劃分的。而根據馬克思的相關理論的理解。階級是有掌握一點生活資料和生產資料的人組成的一個社會階層,就為統治階級,相反,則為被統治階級。而在現實的中國,真正掌握大多數財富的那些認為人數不多的黨,幹部,以及相當多的富有階層。而廣大農民,收入少,自然也就談不上統治階級。這雖然是有些人的想法,但是呢,這對農民來說,就他們的切身體驗來說,是很貼切的。即使這樣,把黨和人民,幹部和人民割裂了開來。因此,在經濟基礎都不牢靠的農民,很少會真正運用法律,樹立法制觀念。

三、相關對策

為了真正貫徹黨和國家依法治國的方略,深化法制建設,特別是加快基層、尤其是農民的法制建設是關鍵。因為我國農民人數眾多,對我國整體提高法治水平是一個挑戰。為此:

首先,我們得想方設法,通過各種渠道,提高他們的收入,增強農民

階層的經濟基礎,使他們可以有更多可以自由支配的財產,以便於他們負擔各種司法費用,以及相關因為運用法律而產生的各項支付。

然後就是加強對從事司法工作以及與司法工作有關的服務人員的素質教育,使他們的服務水準更上一個臺階,更好的服務,具體說來,應該加強對司法服務人員的專業技能培訓,嚴格專業法律服務人員的准入和考核,招收大量受過大學專業法學教育的大學生入司法服務系統,充實整個隊伍,注入新的血液;同時還得加強對司法工作人員思想、道德教育,提高他們思想、道德水平,使他們真正樹立公正司法,為人民司法,而不是以權謀私。

還有,對司法機關進行改革和監督,加強管理,加大簡易程式,降低司法成本。加快對舊案、積案的處理,在保證公正的基礎上儘快結案,及時解決爭議。

再有,我們應該加大法治宣傳,加強法治教育,發揮各種媒體宣傳作用,可以通過電視、報紙、網路等向廣大農民宣傳,同時也引導農民去學習法律,增強法治觀念,增強運用法律維護自己權利的意識,同時,也去積極監督其他主體守法。如,對政府,對黨員,對幹部進行監督。

最後,廣大幹部,自己要積極主動守法,維護法律權威,同時司法部門應對違反法律的行為人依法處理懲罰,為全社會建設法治社會樹立榜樣,特別是在農村地區更是要樹立典型。為全社會法制建設創造良好環境。

我相信,我縣農民法治問題,在各方共同努力下,會取得長足進步的。

實踐調查報告篇6

在思想道德中,社會公德是最基本的,也是最貼近我們生活實際的。它在第一時間體現一個人的素質涵養,同時又無處不在地伴隨我們每一天的生活。針對當今大學生的社會公德狀況,我們做了一次社會調查。

總體情景:

調查顯示,此刻大學生社會公德意識整體上比較強。南開大學馬克思主義教育學院院長武東生說:“今日的大學生是值得肯定的,與八、九十年代相比,社會的提高在大學生身上得到了充分的體現。”而我們的調查結果顯示,有49.2%的人對當代大學生的總體評價是“思想先進,有知識,有文化,但對知識的應用本事差”。僅有17.79%的人認為當代大學生“思想素質好,專業水平高和社會實踐報告本事強,有社會職責感。”這就證明,在公德認識方面,大學生普遍表現得好。對基本的公德行為和範疇,他們都有比較清晰的認識,但在具體表現的方面還有待提高,並且這種“知行脫節”現象隨著年齡的增長愈趨明顯。

助人為樂

在社會公共生活中,每個人都會遇到困難和問題,總有需要他人幫忙和關心的時候。所以,在社會公共生活中倡導的助人為樂精神,是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核心和原則在公共生活領域的體現,也是社會主義人道主義的基本要求。助人為樂是我國的傳統美德,我國自古就有“君子成人之美”、“為善最樂”、“博施濟眾”等廣為流傳的格言。人有三樂:自得其樂,知足常樂,助人為樂。把幫忙別人當成自我最歡樂的事情,是博愛的表現,也是社會對大學生的殷切期盼。養成助人為樂的習慣,將是一生受用不盡的精神財富。正所謂“贈人玫瑰,手留餘香”,大學生應當“以團結互助為榮,以損人利己為恥”,積極參與公益事業,力所能及地關心和幫忙他人。

在本次調查當中,對於社會公益活動有57.75%的人選擇“經常參加”,有37.97%的人選擇“沒興趣,出於任務,偶爾應付”,另外有4.28%的人選擇“不參加”。參加公益活動是大學生社會公德的良好表現,它體現了一種無私奉獻的精神,一種強烈的社會職責感。對於不太喜歡參與社會公益活動的同學,社會也應當給予積極的鼓勵與引導。

代大學生中,大部分同學很少接觸社會,很少涉及世事紛爭,也所以儲存著那顆原始的善良的感恩之心。在我們的一個關於無償獻血的個人訪談中,理解採訪者回答每個問題都乾脆利落,毫不猶豫。獻血時她自主爭先,她覺得這是很有意義的事情。當我們問到:“有人說獻血很危險,甚至有可能感染疾病,你想過嗎?”她回答很乾脆:“沒有,沒想過。我只覺得我自我身體很好,抽點血沒關係,何況還有很多人掙扎在死亡邊緣,正等著我們獻血來搶救呢!”從我們的調查資料中也顯示,對於無償獻血,有58.63%的同學積極參與,還有36.31%的同學想去,但沒時間,僅有10.06%的同學認為這是醫院在掙錢,不去獻。

禮貌禮貌

禮貌禮貌是社會交往中必然的道德要求,是調整和規範人際關係的行為準則,並且體此刻日常生活中的細微之處。比如:尊重師長,主動讓座等。在我們的調查中,84.54%的被調查者在路上見到教師都會主動問好。這說明當代大學生對尊師重教的認知程度較高,且能付諸行動。而在公交車上見到老弱病殘時僅有49.47%的被調查者會積極讓座,48.47%的人會視情景而定,偶爾讓座。這說明廣大大學生對讓座這一行為都是持肯定態度的,二者之和佔了97.94%,但能始終如一,堅持將道德認知轉化在每一件日常小事上的人卻僅有半數。這說明在新的時代背景下,大學生在禮貌禮貌這一點上的素質還需提高一個新的檔次。

環境保護

環境保護也是社會公德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大學生義不容辭的職責。隨著我們周邊環境的日益改善,大學生逐漸意識到愛護公物保護環境的重要性。根據調查瞭解,當外出製造了垃圾卻暫時找不到垃圾箱時,有87.05%的同學會“找到垃圾箱後再丟”,有6.22%的人選擇“隨手丟掉”,另外有6.74%的人可能礙於面子,會“找個角落再丟”。在不破壞環境衛生這方面,大部分同學還做得不錯,即能“獨善其身”。然而對於真正以主人翁的態度來對待環境保護時,我們大學生做得還遠不夠,即不能“兼濟天下”。比如,當看到地上有垃圾時,僅有5.73%的人會立刻弄乾淨,而有80.21%的人想弄乾淨但最終沒做,其餘14.06%的人乾脆不理它。分析其原因,我們發現此刻的大學生愛面子,覺得那些俗規矩太死板了,大家都不去做而我一個人做很彆扭,所以在能夠選擇逃避的時候儘量逃避。對於以上這些現象,我們每一位有職責感的大學生都應當行動起來,不要以為是丟面子的事情,其實往往是那些最要面子的人最沒面子。21世紀需要的是“彎腰精神”,多彎一次腰就給世界多一份潔淨。另外,對於學校盛行的“課桌文化”,我們應持堅決反對的態度。在我們做任何事情前應想想它可能造成的後果與影響,要對自我的行為負責。

遵紀守法

遵紀守法的實踐是提高人們社會公德水平的一個重要途徑。在社會公共生活領域中,人員構成複雜,素質參差不齊,正常生活秩序可能受到影響,這就需要用紀律與法規來維持。大學生應當全面瞭解各項法律法規,熟知校紀校規,牢固法制觀念,“以遵紀守法為榮,以違法亂紀為恥”,自覺遵守相關紀律和法規。然而,當代大學生遵紀守法狀況並不是很好,安全事故時有發生,考試作弊更是屢見不鮮。在我們關於考試舞弊的調查中,竟有93.2%的同學認為舞弊不足為怪,能夠泰然處之。在20年南京某高校的一次調查中,居然有56.7%的人根本不相信有從未作弊的大學生的存在!這反映出的不僅僅是一個學術道德問題,同時也反映出當代大學生的規則意識不強。許多大學生過早的有了世故圓滑、投機取巧的意識。誠然,要改變這一現狀不僅僅要靠社會的正確引導,更主要的還是大學生自我增強思想道德與法律意識,自覺自主地成為一個有夢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接班人。